提高黨報黨刊影響力措施

時間:2022-10-18 04:50:00

導語:提高黨報黨刊影響力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黨報黨刊影響力措施

在十七大報告中,總書記強調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半年后,他又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說:“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努力使新聞宣傳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在給求是雜志社50周年紀念大會的賀信中,總書記再次強調:“下大氣力創新思路、豐富內容、改進文風,進一步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總書記的話語重心長,反映出對黨報黨刊既寄予殷切期望,又指明改革方向,提出更高要求。

那么,怎樣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呢?筆者以為,一定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順應形勢、銳意創新,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真正樹立讀者的中心地位意識,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個信號,切實“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

首先,黨報黨刊要增加信息量。

當今社會,人們對信息量的需求在急速增長,而且要求與新聞事實發生同步。而通暢發達的資訊傳播,對人的全面發展極為重要。馬克思、恩格斯就曾強調,人們只有獲得世界范圍內的最大量信息,才能真正得到精神解放,才能消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才不致由于消息閉塞“結果就成了一個目光短淺的、孤陋寡聞的動物”,進而“使人的頭腦局限在極小的范圍內,成為迷信的馴服工具,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表現不出任何偉大和任何歷史的首創精神”。所以,黨報黨刊應該順應時代多元、多層、多變的特征,積極主動拆除人為的藩籬,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廣泛傳播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在包容中引領多元的聲音,使社會各種聲音的交響更加和諧美妙、豐富多彩、引人入勝。這樣做就能爭取讀者而不是流失讀者。

其次,黨報黨刊要注重可讀性。

由于“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語),黨報黨刊關注的重心應當是廣大人民的愿望和呼聲。這就要求黨報黨刊及時披露國計民生信息,主動設置公眾關切的重大議題,按新聞傳播規律辦事,以新聞價值的大小作為衡量標準來選擇新聞、設置議題、編排新聞,大膽改革按職務高低排序、行業性質歸類、國內國際分野的舊工作習慣。特別是在議題設置時,不應當只報道上級領導或社會精英認為重要的的議題,不應當僅僅追求報道領導人或政府活動的全面性,而應當尊重公眾意愿,實施科學傳播。

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有過成功的實踐。1950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改進報紙工作的決定》,要求:“適應全國逐步轉入以生產建設為中心任務的情況,全國報紙應當用首要的篇幅來報道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宣傳生產工作和經濟財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經驗和錯誤的教訓,討論解決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的辦法。”“應當減少關于會議、機關活動,負責人員的不重要的言論行動,沒有廣泛重要性的文告文電的篇幅。對于重要的會議和文告應當力求用適當的新聞通信和評論加以生動而通俗的解釋,以便為人民群眾所了解。”1956年7月,人民日報照此精神改版。改版后頭版頭條罕見會議新聞,批評性報道和讀者來信空前密集,、接見外賓的報道和照片,篇幅很小,不占據主要版面。黨和政府的公報式文章,只有一二家中央級報紙全文發表。這受到社會各界普遍好評。

近些年,黨中央領導又反復強調改進會議新聞,大大減少會議新聞和領導講話的篇幅;改進領導活動的報道,對內事外事都要以新聞價值大小來決定,不應有行必報等等。黨報黨刊若能真正貫徹實行,真正站在民眾的立場選擇報道角度、取舍報道內容,黨報黨刊何懼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與影響力?以新聞價值大小來取舍、編排新聞,就不會因題材、地域、時段等等限制作繭自縛,就可以深入探討如何擴大報道領域、豐富信息容量的問題,新聞的天地必然更寬廣,針對性必然更強。

第三,提高藝術性,使黨報黨刊具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熏陶人、提升人和發展人。

眾所周知,媒介在傳播過程中沒有被受眾所接受認可,傳播就毫無效果。只有高度重視接受者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差異性等,只有從受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出發,受眾才能被吸引、被感染,才能收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因此,黨報黨刊的傳播首先內容要具有吸引力,要能感染人、熏陶人、提升人和發展人。如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冷靜觀察社會走勢,深入剖析新聞事實和背景,同時利用自己獲取信息的優勢,通過追蹤報道、深度報道整合信息,幫助讀者理清思路,也就是依靠傳遞信息的高質量和思想觀點的正確性、前瞻性,贏得并積累起公眾的信服、信賴乃至依賴。這就是致力于公信力建設。公信力在新聞傳播的職能中發揮更加基礎性、關鍵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作用,舍此即為舍本逐末。其次,要講究“潤物細無聲”的宣傳藝術,不應該采取標語口號式的強行灌輸。馬克思就曾批評英國工人運動領袖瓊斯說:“他那大喊大叫的宣傳,不知分寸地借各種理由進行鼓動,以及毫無休止地想超越時間等等做法會把一切都毀掉的。”恩格斯也告誡黨內的宣傳者:“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權力能夠強制那處于健康而清醒狀態中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任何煽惑的宣言和謀叛的告示都不能像平凡而明顯的歷史事實那樣起著革命作用。”再者,要提倡生動活潑的文風。說過,“報紙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對的,‘軟些,軟些,再軟些’要考慮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愛看,可以把軟和硬兩個東西統一起來。文章寫得通俗、親切,由小到大,由近講到遠,引人入勝,這就很好。板起面孔辦報不好。”在這個意義上,文風決定媒體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即使黨報黨刊鎖定各級黨政機關干部作為核心讀者群,也不應忽略這些讀者與普通公民共性的一面,不應缺少人文關懷,缺少親和力。

總之,黨報黨刊要以內容改革為基石,提高客觀性、民生性、信息性、服務性、可讀性和藝術性,“要引導而不訓導,深刻而不深奧,平和而不平淡”,不斷提升公信力,這才能贏得廣大讀者,贏得黨報黨刊的輿論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