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機關作風建設專題調研報告(省)

時間:2022-04-27 05:31:00

導語:黨建機關作風建設專題調研報告(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機關作風建設專題調研報告(省)

一、基層對省級機關作風建設評議活動的評價和反映。

省級機關開展作風建設評議活動,這是省委下決心強化省級機關作風建設、讓省級建設服務型機關帶個好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無疑促動了省級機關扎扎實實地推進服務型機關的建設。通過一年來的評議活動,省級機關作風建設力度大、影響廣、成效明顯,省級機關的服務職能有了明顯強化,基層對省級機關作風的評價有了明顯的提高。

(一)省級機關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萬人評議機關”給省級機關作風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不少群眾反映,省級機關以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少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人性化服務的措施多了;作風漂浮、得過且過的干部少了,工作負責、求真務實、為民親民干實事的干部多了。省級機關作風建設開展以來,觀念轉變,建設服務型機關意識普遍增強。

(二)省級機關推進作風建設注重深化制度、體制改革。在省級機關作風建設推動下,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進一步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以制度管作風、管干部,保證機關干部依法行政、按章辦事;普遍推行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增強了辦事的透明度,提高了辦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省級機關推進作風建設堅持把整改落到實處。省級機關對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不回避、不掩飾、不護短,在省級新聞媒體上陸續集中公布了37個與基層和群眾聯系密切的重要部門和單位的整改措施、服務承諾,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基層和群眾的監督。能整改的立即進行整改,條件不具備的積極創造條件整改,讓基層切實體會到了作風建設的力度和成效。

二、省級機關被評議部門和單位在評議活動后是否已有新的整改行動?

省級機關在評議活動后,省級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在改善服務態度、推行政務公開、提高辦事效率、轉變管理方式、規范行政行為、堅持廉潔從政等方面推出了1000多條整改措施,并明確了責任部門、責任人、整改目標和整改時間,基層對這些整改舉措普遍感到滿意。

但同時我們也聽到基層反映的意見,希望上級機關調查研究進行解決。

1、有些上級部門制訂政策不考慮民情,不符合實際,導致勞民傷財,工作難做,建議上級機關部門認真調研后出臺政策,如集體資產經濟股份制改革應因地制宜、涉農收費應考慮地區差別等,既要確保國家利益,也要保護群眾利益。

2、一些企業主反映,新的《勞動法》實施后,企業用工不準收押金,對工人單方面毀約沒有約束,出現一些工人,尤其外地工把企業當作跳板,想走就走,而且工人不寫辭職申請,企業還不能停交養老金,企業感到很難處理,對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影響很大。有個企業今年已招了3次工,花了不少成本卻沒有留住幾個人。建議勞動部門下企業聽聽意見,作些調研,給就業者發放如“就業卡”等證件,約束雙方的權利義務。

3、有企業(化纖行業)反映:鐵本案件后,省里有文件規定:廢品收購站不再使用發票(將廢品收購站的發票收掉,其他省沒有收),該企業的產品用料來源于廢品收購站,又是免稅企業。但買進原料沒有發票,按規定要到稅務(國稅)部門去開,稅務部門要收4%的手續費,最大抵扣是10%,因此企業只得6%的抵扣,而開出發票(賣出產品)要交17%的增值稅,企業盈利空間很小,所以企業采取二種行為:一是做不開票生意,二是到別處去買發票,但稅務部門查到要處罰。請國稅等部門就這一政策執行情況在化纖行業中作調研并向上反映呼吁。

三、省級機關作風建設評議活動還存在哪些不足,如何進一步提高評議的科學性、公正性?

(一)從活動的角度看,氛圍還不夠濃厚。反映在兩個方面:從面上來看,活動在基層的宣傳影響還不夠,基層的參評對象對活動的深化缺少了解的途徑,影響其參評積極性。從點上來看,有推廣價值的信息不多。報送信息比較積極的也就是幾張老面孔,信息內容類似的也比較多。總的來說,各部門報送信息的積極性并不高。分析一下,主要原因大致有兩個:1、考慮到評議結果的未知性,有些部門也不愿意在此之前過多作自我宣傳。2、客觀上也存在著少數部門對評議活動不重視的情況,沒有真抓實干就沒有真材實料。

(二)從落實的要求看,還存在差距。作風建設是一個大課題,評議活動也只是一個推進的載體,除了最后的評議結果能夠體現客觀剛性外,領導小組對于各個部門的落實情況很難有一個系統的考量辦法。因此,各部門實際上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因此,在落實上,尚存差距,主要體現在:1、上頭熱,下面冷。省委對評議活動非常重視,但從部門上報的評議活動方案來看,有的照抄照搬,有的應付了事,缺少適合自己部門的、能有效運作的內容和安排。2、自己熱、社會冷。由于宣傳監督渠道欠暢通,社會對于評議活動缺少有效正確的關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被動關注。部門下去征求意見,特別是召開監督員會議,很難收到建設性的意見,很多參評對象還是被動型的,你來聽,我就表個態,你不來,也與我無關。另一種:偏激關注。當有關部門下去執法時,個別業主以評議權來抗衡,說“你們要這樣,我就投你們不滿意票”,使有些部門心存顧慮。評議活動是一個參評對象與被評對象互動的過程,但現在評議的情況基本上還是以被評對象的主動行為為主,處于一種內循環狀態。

(三)從推進的力度看,還存在不平衡性。一是橫向不平衡。82個省級機關部門,作風建設有新招、抓得實的主要也是幾個重點部門。二是縱向不平衡。有些部門隨著時間的推移,作風建設的力度小了,措施軟了,導致一些問題又出現了“回潮”,或者是評議活動開展得平平常常。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思想認識滯后,工作沒有跟上;二是管人管事吃力不討好,產生畏難情緒;三是為評議而評議,評議結果大體總是差不多的,費那么多勁干什么?

要進一步提高評議的科學性、公正性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科學確定參評對象。按照充分體現廣泛的代表性、評議人比較了解省級機關情況、分布以基層和企業為主的要求確定參評對象。評議省級機關各部門的參評對象劃分類別,評議人職能(身份)交叉的只以一種身份參加評議。

(二)采用公開的評議方法。采取“集中為主、分散結合”的形式組織參評對象對被評對象進行“無記名書面評議”,引導基層進行評議。

(三)確定科學的評議內容。圍繞“思想觀念、服務態度、工作質量、依法行政、廉潔自律”等基層關心的內容,結合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紀律、會風建設等情況進行細化評議內容。鼓勵基層對省級機關各部門的作風建設情況提出表揚、批評意見和建議。

(四)確保各項評議具體要求。社會評議的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工作量很大,具體要確保“三個率”:一要確保參評率。要認真排好評議工作的日程表,明確專人負責。要做好組織工作,以確保有較高的參評率。要及時確定好全鎮參加評議的對象,并提前通知到本人,讓參評對象有一定的時間了解被評議單位情況,征集周圍群眾意見,調動認真參評的積極心和提高評議的針對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擴大參評對象的面,特別是群眾代表這一類別要選好人,組織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熱心社會事業的同志參加評議,保證評議質量。要著力營造積極參與、務實評議的濃厚氛圍。二要確保回收率。要認真做好《評議表》的發放和回收工作。把好《評議表》的發放關、填寫關、回收關,保證參評對象充分運用評議權,不得形式主義走過場,嚴禁弄虛作假。三要確保正確率。要嚴密公正、扎實深入地組織評議,突出科學性、注重操作性。認真做好動員說明工作,明確評議要求,把握填表方法,指導參評對象正確填寫好《評議表》,特別是代表的身份填寫要解釋清楚。每一位參加評議的同志,一定要端正態度,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填寫《評議表》,提高正確率,減少廢票、無效票。

四、推進省級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建立

轉變機關作風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制約監督機制,把群眾監督、黨內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監督效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考評獎懲機制、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機制,鞏固和發展機關作風建設的成果。

一要建立健全學習制度。省級機關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加強學習教育考核制度,推動干部學習制度化,形成刻苦學習,學而不厭的濃厚氛圍。

二要建立健全決策制度。按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要求,對重大問題的決策,必須遵循六條原則:堅持集體決策原則;堅持群眾路線、民主集中原則;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原則;堅持“三個有利于”根本標準原則;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一致性原則;堅持依法辦事原則。

三要建立健全監督落實制度。要加強權力制約,配置科學的權力運行機制。對群眾關注的一些熱點崗位,進行定期輪崗。要完善監督機制,著重監督單位負責人有無違規收受“紅包”、插手工程建設和土地交易、以個人名義干預干部選拔任用等問題,要健全監督網絡,發揮群眾、輿論的作用。

五、對省級機關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部分機關部門和單位思想不夠解放,觀念較保守,創新意識不強。缺乏主動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二是在決策能力上一些省級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在科學決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上仍待提高;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有的對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對基層工作指導不得力;有的制定政策文件脫離基層實際,缺乏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少數垂直管理部門條條框框較多,支持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須提高。

三是在工作方式上一些部門和單位還存在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有的對基層要求多、走進基層少、調查研究流于形式、工作浮于表面;有的辦事拖拉,相互推諉扯皮,不肯主動承擔責任;有的文件多、會議多、各類考核評比達標活動多。

四是在黨風廉政上一些部門和單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對黨員領導干部權力行使缺乏有效監督。極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嚴重違紀違法,造成了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