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2:05: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初中音樂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初中音樂教育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在大眾音樂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體系內引導學生正確了解和賞析大眾音樂,讓音樂文化與初中教學融合在一起,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藝術素養,讓學生對初中音樂學科產生正確的認知態度,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大眾音樂;初中音樂;認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逐步的轉化,音樂教育正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初中教育也將音樂重新放在了重視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做好音樂教育教學研究。

1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先推動自己了解大眾音樂文化

在當今信息時代,大眾音樂指的是具有廣泛的傳播范圍和較高傳難度的歌曲,是一批優秀音樂作品的集合,當前大眾音樂主要是以流行音樂為主,流行音樂朗朗上口,傳唱程度很高,制作的效果給人非常強的沖擊力,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教育體系內,教師沒有認識到大眾音樂文化對學生音樂素質提高的重要意義。初中的音樂教師沒有正確認識音樂課程對學生成長的積極意義,沒有將大眾音樂與日常的音樂課程結合起來,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無法帶動學生的興趣。為了改變初中音樂教師對大眾音樂的忽視態度,初中的音樂教師要糾正自己以往錯誤的教學觀念,從大眾音樂的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傳達音樂作為情感傳達的工具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找尋教學內容中具有相似感情基調的音樂,借此為切入點激發課堂上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初中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提高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當前流行的五月天的《倔強》是一首充滿正能量的大眾流行音樂,歌詞中“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毕虺踔猩鷤鬟f了不屈不撓和自我堅持的精神,對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堂上利用歌曲和音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使得音樂能夠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對音樂產生一定的崇拜感,不僅讓學生感受課本上的音樂藝術和音樂知識,還可以讓學生隨時跟外界的多變的社會產生互動和交流,增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2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利用音樂文化的融合提高課堂效率

查看全文

大眾音樂文化初中音樂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文章以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大眾音樂文化特征,接著分析了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之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論述了大眾音樂背景之下構建初中音樂課堂學習方法,以便可以更好的推動初中音樂教學向前發展。

關鍵詞:大眾音樂;初中音樂教學;學生

隨著我國音樂媒體不斷發展,大眾音樂已經進入了平常百姓家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音樂一般都經過了長時間沉淀,所留下的音樂都是精華,對于初中生音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更好的引領初中生去學習音樂知識和內容,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感受音樂。初中音樂教育發展與大眾音樂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聯系,優秀大眾音樂常??梢砸龑С踔猩邆浞e極向上的情感,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他們走彎路,更好的使學生學習良好的音樂文化,促使他們具備優秀的音樂文化素養。

一、大眾音樂文化的特征

第一,音樂創作具有開放性。當前,大眾音樂文化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由于大眾音樂常??梢匀诤喜煌后w的審美情操,而且可以更好的引領當前的審美取向。與此同時,大眾音樂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常常以更加開放姿態融入到人民群眾生活之中。第二,大眾音樂本身就具有多樣性。現代社會本身就是多元化社會,社會包含有多種多樣文化,音樂本身的追求也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大眾音樂本身就具有多樣化形式,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傳播渠道多樣化。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很多大眾音樂創作者可以運用多種不同手段對音樂進行創作。其中小提琴、鋼琴是最為主流的創作媒介,他們也使得音樂學習和創作變得更加便捷。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可以將自己技巧和對音樂領悟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得創作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大眾化。這種多元化和大眾化在互聯網媒體時代又可以被迅速的擴大,使得人們可以更好的接觸到不同的資源,這就使得創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音樂的形式也多種多樣。

二、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初中音樂教育對樂感的培養

摘要:良好的樂感在學生進行音樂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使其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對學生進行樂感培養非常關鍵。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培養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于樂感的解釋是音樂感或音質感。主要是指對于音樂的理解、欣賞、表現以及創作的特性,其中主要包含旋律感、節奏感、音高感以及和聲聽覺等[1]。因此在人們進行音樂創作、欣賞以及演奏過程中樂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樂感培養并未得到重視,通常認為音樂學習應當從磨練技巧開始,時間久了自然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掌握。也有部分人認為樂感是天生的,屬于個人天賦,后期培養并不能使學生的樂感提高。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們逐漸意識到音樂才能不是單純的先天具有也不是單純后天學習,而是先天潛能開發與后天學習的結合。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

一、對教學方式進行整改,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于數學、語文以及外語等文化課課程,音樂課程的吸引力更高,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論相對比較枯燥,導致學生存在音樂學習興趣但是不喜歡上音樂課。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將提高課程吸引力以及維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課程制定的主要目標。只有在保證學生具有充分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進行調動。首先應當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以及音樂作品,在教學環節中進行場景以及年代設置,增加學習趣味以及學習熱情??梢栽谡n堂中設置一些互動小游戲,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比如記歌詞游戲,接歌游戲等,并通過適當的獎懲制度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能局限于以往暢通的固定教學模式,應當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進行調動。對于歌曲而言,可以說是在某一特定情緒中的一種情緒表達。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定一定情景的方式,使學生可以置身于音樂環境中,從而幫助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音樂所傳達的感情產生共鳴,進而深入到作品中去,加深學生對作品情感的了解。

二、采取聆聽的方式熏陶學生樂感

查看全文

管理初中音樂教育論文

一、初中音樂教育設備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設備單一我們都知道,音樂器材門類多樣,種類繁多,如笛子、風琴、鋼琴、吉他、電子琴等。但是在初中音樂教育設備配置中,由于對于音樂教育的忽視,學校對于音樂器材的采購并不重視。現在學生對于樂器學習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學校卻忽視了學生的興趣需求,在采購時往往只是對某類器材進行集中購置。很多學校將音樂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因此在設備采購上面并沒有花費很大的心思。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音樂課以大班教學為主,往往只配備一架鋼琴或者電子琴等。在音樂設備如此單一的情況下,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學習音樂,甚至也認為音樂是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

2.音樂設備匱乏初中學生對于音樂學習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學習樂器也是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但是由于有的學校缺乏師資力量或者資金,音樂設備的配置更是無從談起。在音樂課堂上,往往只有非專業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唱歌,或者是說教式的介紹樂器,導致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大大降低。比如,在一些邊遠地區,音樂設備是根本不存在的,甚至連音樂教師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無法對音樂產生興趣。

3.音樂設備維修、管理的缺位目前,初中音樂設備缺少基本的維修和管理。很多學校領導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只要購置了音樂設備就可以了。但是音樂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磨損,特別是樂器的學習,對于器材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個部位的損壞,都可能導致音色發生變化。此外,在初中階段,學校一般都非常重視文化課,音樂課經常被占用,而音樂設備也可能被閑置,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定時維護、管理,使得音樂設備處于一種管理的真空狀態。

4.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培訓不夠加強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培訓是“器樂進課堂”得以貫徹落實的重要保證,失去了這一保證,器樂教學將無法進行。初中音樂教師大多畢業于音樂教育專業,不可能做到每種樂器都會,每種樂器都懂。比如“豎笛教學”,豎笛分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要教會學生使用這三種不同音高的笛子,首先得教師自己要會,這樣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有的學校雖然注重音樂設備的配備,但是出現教師沒法教的局面,不能真正實現器樂進課堂。

二、解決當前初中音樂設備配置和管理問題的策略

查看全文

淺析流行音樂對初中音樂教育的影響

摘要:音樂教育是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開展初中音樂教育工作過程中,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行音樂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的中學生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流行音樂元素充分結合到初中音樂課堂中,來彌補以往音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健全音樂教育知識體系。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流行音樂的作用下做好初中音樂的教育工作進行了探討,并對相應的優化措施做出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流行音樂;初中音樂教育;研究策略

音樂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藝術形式,它的傳播并不受到地域、語言甚至時間的限制,良好的音樂熏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生活品位。目前我國的音樂藝術形式越來越多樣,流行音樂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初中生的音樂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好流行音樂這項重要資源,深度把握流行音樂對于中學生的影響,從實際情況出發,并制定出一套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教育方案,在豐富學生樂理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一、流行音樂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

流行音樂是一種屬于現代人的音樂形式,也是在年輕人中傳唱范圍最廣的音樂形式。其中的民謠和鄉村音樂主要表達的都是普通群眾的人生理想與追求和抱負,展現了當代中國普通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而鄉村民謠則表現的能夠充分體現和反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觀和情感。由于流行音樂自帶的多樣性和樸實性特征對大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的音樂選秀節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大量的優秀流行歌手被選拔出來,青少年群體就是其中受到影響最強的一類人。與此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流行音樂的傳播方式不再局限于收音機、隨身聽、電視廣播等傳播工具,其影響范圍隨著手機的普及而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雖然目前我國的流行音樂走進中學課堂的進程還處在初始發展階段,但我們堅信它一定會朝著更加積極向上的方向不斷發展。

二、流行音樂對初中音樂教育的影響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重要性

【摘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接著提出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的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初中音樂;重要性;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與民族相關的內容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熱衷和追捧。在時間的錘煉之下,原先不被人們看好的民族音樂得到了重新的審視和看待的機會。在初中音樂教育過程中凸顯民族音樂的重要性成為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如何有效發揮民族音樂的重要性也成為了擺在大家眼前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體現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蘊含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明珠璀璨燦爛,引人奪目。民族音樂就是優秀歷史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在我國教學領域中發揮的作用也是愈發明顯,在初中音樂教育過程中加入適當民族音樂元素的話,最終產生的效果十分驚艷。

第一,民族音樂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多彩,與初中音樂教學的初衷和目的不謀而合。在我國音樂文化領域中,民族音樂內容的豐富性顯而易見,不同的地域有著風格迥異的音樂形式和音樂內容,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加入民族音樂的元素之后,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又變得更進一步。初中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于本地區音樂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不可不謂一舉兩得。此外,與其他音樂內容相比,民族音樂在其漫長的時間積淀過程中擁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這些都是初中音樂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學素材,在音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

查看全文

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我國民族音樂是一顆璀璨的民主,飽含著我國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把民族音樂加入到初中音樂教育當中,不光能夠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發揚和傳承,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就對民族音樂在初中階段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展開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民族音樂;初中音樂;音樂教育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還沒有完全的產生,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如今,流行音樂和網絡音樂充斥在大街小巷,很多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了解越來越少,更不用說理解與鑒賞了。因此,加強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講,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一、民族音樂的作用

(一)培養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民族音樂中,就包含了我國悠久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與信仰。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加強民族音樂的學習,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音樂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培養審美觀。在如今的時代,流行音樂與網絡音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現階段的學生都缺少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情與認識,他們大部分都偏好流行音樂,讓審美范圍變得較為狹窄。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學生審美水平與審美意識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民族音樂是我國的藝術結晶,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文化素質與審美意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素質教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體現

摘要:音樂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一樣,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音樂教師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素質教育。本文即是筆者根據多年初中音樂教育中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總結出的心得體會,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育;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素質教育是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在強調學校德、智教育的基礎上,更重視學校美育教育和藝術教育,且把藝術教育確定為轉軌的重要方面之一。為此,作為藝術教育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也就成為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使素質教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有所顯現,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

1要全面認識和理解素質教育的涵義

所謂“素質”,它的涵義很廣泛,其中包括政治、思想素質,文化、藝術素質,心理、身體素質等。這些素質構成了一個人的總體素質,它們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要培養一個人的這些素質,就要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幾方面,以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層面,來對一個人進行培養。如果其中某個方面、哪個層面被忽視或取消了,那將造成一個人發展上的不平衡和某些方面的弱點,嚴重的將使人的身心向畸形發展,這樣看來素質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我們作為教師的更要首先全面認識和理解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寓于音樂教育之中

查看全文

初中音樂教育審美鑒賞分析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發展學生的音樂工具素養,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審美鑒賞,讓學生主動聆聽、思考、歌唱和表達,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想象和創造音樂。通過審美鑒賞,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審美鑒賞;音樂素養

音樂課程是初中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要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進行審美鑒賞。通過審美鑒賞,讓學生獲得積極的藝術體驗,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一、聆聽,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

馬克思說,“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就要喚醒學生的審美感官,讓學生的審美感官發揮作用。學會聆聽音樂是學生學習音樂的第一要務。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聆聽音樂時無動于衷,對音樂的節奏、旋律和美沒有感覺。當音樂在學生的耳朵中淪為聲音,音樂不能在學生心中蕩起漣漪時,是極為可怕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聆聽,聆聽是最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要讓學生反復聽、聽反復。當然,這里的反復聆聽,并不是機械、重復、無意義地聽,而是要不斷提高聆聽要求,提升聆聽難度。這樣的聆聽,才是一種有效聆聽。比如教學《春之聲》,教師可以先播放音頻,讓學生暢談聆聽感受。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的音樂聆聽走向深入。在聆聽中,有的學生暢談聆聽的感覺,有的學生暢談歌曲的風格,有的學生暢談自己的想象,還有學生在聆聽中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深度聆聽中,漸漸喚起學生學唱的欲望、激情。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說:“音樂始于人自身內?!辈还軐W生對音樂的理解有怎樣的差異,只有學生有了觸動,學生的聆聽就是一種有效的聆聽。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首先是從聆聽音樂開始的。音樂聆聽的過程是學生與音樂作品直接相遇的過程。這種相遇是最為純粹的,沒有任何的中間環節,是心靈與音樂的交互、碰撞。在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用光影來助推聆聽。

二、思考,促進學生的審美理解

查看全文

中學音樂教育研究論文7篇

第一篇:高中音樂教育重要作用的認識與定位

我國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普通中學教育。高中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高中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的必修學科之一。由于高中音樂課開設時間較晚而造成的基礎薄弱,片面強調高考升學率之下的“應試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長久以來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發揮,人們對高中音樂教育也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定位。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高中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對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加以重新認識,以期對高中音樂教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定位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高中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強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建設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之一。在高中課程結構改革過程中,健康向上的音樂在道德品行的培養和情操的陶冶方面;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在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中音樂教育同其他學科一樣,都是基礎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高中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中共十七大報告在談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時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由此可見,實施素質教育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未來公民兩者之間是一種目標的實現途徑與目標之間的關系,兩者緊密相連。素質教育并非特指某種教育,而是一種教育理念;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模式,它必須滲透和貫徹到基礎教育各學段、各學科的具體教學當中?!镀胀ǜ咧幸魳沸抡n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力求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確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基本理念,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體現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為每個高中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