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育對樂感的培養
時間:2022-11-27 10:41:26
導語:初中音樂教育對樂感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良好的樂感在學生進行音樂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使其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對學生進行樂感培養非常關鍵。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培養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于樂感的解釋是音樂感或音質感。主要是指對于音樂的理解、欣賞、表現以及創作的特性,其中主要包含旋律感、節奏感、音高感以及和聲聽覺等[1]。因此在人們進行音樂創作、欣賞以及演奏過程中樂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樂感培養并未得到重視,通常認為音樂學習應當從磨練技巧開始,時間久了自然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掌握。也有部分人認為樂感是天生的,屬于個人天賦,后期培養并不能使學生的樂感提高。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們逐漸意識到音樂才能不是單純的先天具有也不是單純后天學習,而是先天潛能開發與后天學習的結合。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
一、對教學方式進行整改,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于數學、語文以及外語等文化課課程,音樂課程的吸引力更高,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論相對比較枯燥,導致學生存在音樂學習興趣但是不喜歡上音樂課。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將提高課程吸引力以及維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課程制定的主要目標。只有在保證學生具有充分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進行調動。首先應當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以及音樂作品,在教學環節中進行場景以及年代設置,增加學習趣味以及學習熱情。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些互動小游戲,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比如記歌詞游戲,接歌游戲等,并通過適當的獎懲制度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能局限于以往暢通的固定教學模式,應當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進行調動。對于歌曲而言,可以說是在某一特定情緒中的一種情緒表達。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定一定情景的方式,使學生可以置身于音樂環境中,從而幫助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音樂所傳達的感情產生共鳴,進而深入到作品中去,加深學生對作品情感的了解。
二、采取聆聽的方式熏陶學生樂感
音樂是屬于聲音的藝術,聽覺是人們與音樂接觸的最初接觸。音樂往往不能僅通過簡單的語言對其進行解釋,音樂的體會更注重的是感覺。在音樂學習中存在聽得千遍,其義自見的情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樂感培養使聆聽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視聽結合以及對比法在聆聽過程中進行引導,進而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第一,可以利用對比法進行音樂教學,進而增加學生的印象,初中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新鮮事物對其產生的影響較大,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實施時,應當結合時代特點,在教學當中溶入新鮮有趣的事物。比如,在進行教師示范時,通過聲情并茂的方式進行,采用正確演繹以及錯誤演繹對比的方式,增加學生對于音樂的辨識能力,進而使學生對于聲音處理的認識進行加深[2]。比如同一首歌曲,可以通過傳統唱法進行演繹,也可采用戲曲等方式進行演繹,使學生對于戲曲唱法與歌曲唱法有一個初步的區分。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演唱會現場素材,音樂雖然是一門聲音藝術,但是對于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對視頻進行播放,可以讓學生進行觀賞、模仿,進而輔助學生進行歌曲的學習,增強歌曲為學生產生的感染力。聆聽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欣賞別人的音樂作品,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聆聽自己的歌聲,準確分辨什么樣的聲音符合什么樣的音樂作品和意境,進而引導學生用心的去一眼音樂中所蘊含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增加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
三、在實踐中進行樂感提升
理論是虛的,只有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是真實的,要形成良好的樂感,除了提高聆聽意外,加強練習非常關鍵。第一,加強對語言文字情緒的理解。語言文字是有色彩、有情緒的,往往不同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歌曲要表達的情感往往由歌詞的文字色彩決定。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知道學生準確理解歌曲中語言文字的感情色彩,如贊揚類歌曲,主要表達感情為歡快、明朗。第二,通過對節奏進行熟悉提高樂感。節奏是一種運動形式,具有規律性以及連續性,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方式。音樂是一種具有節奏的藝術,因此,音樂教師應當知道學生尋找生活中具有節奏的音樂,判斷什么樣的聲音是沒有節奏的噪音。第三,對身體動作的訓練進行加強。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帶有肢體語言的音樂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將有趣、歡快的舞蹈融入到音樂教學過程中來,進而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第四,對學生的音樂表現進行重視。音樂的素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影響,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教師對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進行重視主要是應該對學生的表現力進行指引,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一些與音樂相關的社會活動,盡量能夠去觀看一些音樂會或者音樂劇的演出,或者是學習一門學生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樂器。其次還能夠要求學生可以把自己作為音樂主角,自主獨立的對音樂的感受表達出來,并且鼓勵學生對音樂進行創作,進而充分表達學生對音樂的想象以及感受和理解。以上這些方式都能夠將學生的樂感進行有效提升,因為學生在對音樂進行表演的時候,音樂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學生能夠能好的把握好音樂作品,進而將學生的樂感進行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在進行樂感培養時,因其屬于漫長的過程,需要將原有機械性教學模式擯棄,結合當下時代潮流,進而促進學生音樂樂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岳蕾.采茶戲音樂對我國學生樂感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分析[J].福建茶葉,2017,08:362-363.
[2]季慧慧,張銳.淺談多元文化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要影響—評《中國音樂教育與國際音樂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8,07:152-155.
作者:徐新宇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
- 上一篇:網絡音樂在中學音樂教育的價值
- 下一篇: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內涵及培養路徑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