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誠信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22:58: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學誠信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誠信教育

洛陽大學誠信教育宣傳工作實施方案

第一條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教貸[2006]179號文件精神,為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我校國家助學貸款良性發展,確保誠信教育面覆蓋到每一個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第二條利用省教育廳下發的誠信教育宣傳光盤,在我校廣泛宣傳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新模式和新的管理辦法,宣傳相關金融知識及征信知識。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第三條積極與學校宣傳部門聯系和溝通,充分利用宣傳專欄、校報等媒體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宣傳。

第四條充分利用校園網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在校園網上開辟誠信教育宣傳專欄,將積累的資料撰寫成文進行在專欄上,將前期貸款學生的誠信事跡如積極還款、提前還款、按期還款、專程主動還款(畢業證已領過)等廣為宣傳,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第五條主動和人行市中心支行加強溝通與協作,積極收集征信知識,把組織大學生觀看人行征信宣傳教育公益片等內容作為日常性宣傳教育。

第六條學貸中心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同時要指導和協助各院系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對本院系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如:組織講座、報告會、座談會等不同形式開展活動。

查看全文

醫學生誠信缺失與誠信教育的思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學生誠信缺失現象越來越突出。本文從當前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誠信現狀入手,深入分析醫學生誠信淡化、失信現象嚴重的原因;同時,以誠信教育為主導,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期為醫學生的誠信重建指明方向。

【關鍵詞】醫學生;誠信缺失;誠信教育;思考

誠信是醫學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其不僅是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與規范,還是處理和協調醫患關系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醫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逐漸嚴重,而醫學生時期是醫務工作者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改變醫學生誠信缺失現狀對培養高素質的醫學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醫學生的誠信現狀

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當今醫學生都是經過十多年正規教育,由國家挑選出來的優秀青年,理當具有較高的品德和素質。而事實上,在醫學生這個特殊青年群體中,存在部分學生誠信淡化或缺失的情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專業學習上失信現象嚴重

查看全文

學校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小結匯報

誠信、誠信教育,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誠信教育,是為了培育誠信意識、誠信行為所采取的教育活動。教育部在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在一些領域和地方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失信現象屢禁不止,這些社會不良現象也侵蝕著校園,給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三個“充分認識”的要求,即,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建設誠信社會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充分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作為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認真抓緊抓好。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現就學校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一、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認識

學校的根本任務在于育人,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學生成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堅持講“誠信”和“誠信教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校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講誠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是切實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落腳點,也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質,教會學生做人的著力點。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處處離不開“誠信”,否則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的事也可以不辦。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讀書做人,成就再大的事業也必須從學做人開始。對于學生來說,講“誠信”,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講“誠信”,一是要求誠實守信,有錯就改,養成良好的處世立身品格;二是對待他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應。跟教師、家人、同學、朋友相處,時時處處離不開誠信,保持誠信的立場,老老實實學習,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與老師、同學真誠相待、和睦相處。

查看全文

小議當前學校誠信教育困境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教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拜金主義,誠信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廣大師生中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誠信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相應出臺,各地、各校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本文就目前的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我個人淺顯的看法。

一、誠信缺失的表現

1.1認知與實踐相脫節。學生都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課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課、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但是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許多孩子卻不能做到誠實相對。比如:完不成作業,他們很少有人直截了當的承認,往往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再如,坐班車的同學從車內向外扔垃圾,被發現后誰也不承認。

1.2逃避責任,造成誠信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追究責任時,許多同學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不是從內心來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先揭發其他同學而回避、隱瞞自己的錯誤,撒謊欺騙老師,想方設法逃避責任。

查看全文

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透析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教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拜金主義,誠信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廣大師生中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誠信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相應出臺,各地、各校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本文就目前的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我個人淺顯的看法。

1誠信缺失的表現

1.1認知與實踐相脫節。學生都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課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課、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但是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許多孩子卻不能做到誠實相對。比如:完不成作業,他們很少有人直截了當的承認,往往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再如,坐班車的同學從車內向外扔垃圾,被發現后誰也不承認。

1.2逃避責任,造成誠信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追究責任時,許多同學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不是從內心來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先揭發其他同學而回避、隱瞞自己的錯誤,撒謊欺騙老師,想方設法逃避責任。

查看全文

學校誠信教育的問題及策略綜述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教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拜金主義,誠信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廣大師生中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誠信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相應出臺,各地、各校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本文就目前的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我個人淺顯的看法。

1誠信缺失的表現

1.1認知與實踐相脫節。學生都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課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課、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但是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許多孩子卻不能做到誠實相對。比如:完不成作業,他們很少有人直截了當的承認,往往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再如,坐班車的同學從車內向外扔垃圾,被發現后誰也不承認。

1.2逃避責任,造成誠信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追究責任時,許多同學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不是從內心來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先揭發其他同學而回避、隱瞞自己的錯誤,撒謊欺騙老師,想方設法逃避責任。

查看全文

誠信教育現狀及解決措施探究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教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教育問題,拜金主義,誠信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廣大師生中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誠信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相應出臺,各地、各校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本文就目前的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談我個人淺顯的看法。

1誠信缺失的表現

1.1認知與實踐相脫節。學生都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課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課、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記憶深刻。但是真正落實到生活實際,許多孩子卻不能做到誠實相對。比如:完不成作業,他們很少有人直截了當的承認,往往是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再如,坐班車的同學從車內向外扔垃圾,被發現后誰也不承認。

1.2逃避責任,造成誠信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追究責任時,許多同學為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不是從內心來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先揭發其他同學而回避、隱瞞自己的錯誤,撒謊欺騙老師,想方設法逃避責任。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誠信教育的策略探討

【摘要】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在當代社會,時代又賦予了大學生誠信新的內涵。是真實無妄的求實精神;是公平的處事態度以及大公無私的道德觀念;是自覺守法,真誠守信的價值觀。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就是養成大學生誠信品德的教育,使大學生獲得必要的誠信道德知識,激發大學生對誠信道德的情感體驗,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地踐行誠信道德。其教育之對策主要有立足高職院校特點,將誠信教育與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和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誠信教育新模式等多個方面。

【關鍵詞】誠信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教育對策

盡管社會誠信危機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狀況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社會訴求,加強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已成為教育者之共識。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當一個社會對現實的道德狀況不滿意時,它首先應求助于教育。為此,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職責所在,社會之重托。

1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之意義

1.1誠信與大學生誠信的涵義

關于“誠信”,在歷代賢達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鮮見,中國人把誠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誠’’即真實無妄,其基本的含義是誠于己,誠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萬物真實無妄的本然之道。《大學》言:“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1]“誠”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2]。真實無妄是天道,而對誠的追求則是人道,故“養心莫善于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誠心實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義,言可復也”,“自古皆有死,無信不立”[3]。引申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行為時則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諾等含義。“信"與“誠"是相通的品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誠,信也,從言從聲",“信,誠也,從人從言”“誠,信也",“信,誠也",[4]誠是一種內在的情感,含有誠實、真誠之意。而信卻是一種外在的情感行為,指信任、信用、信譽,需要通過他人來體現。正如朱熹所說:“一心之謂誠,見之于事物則謂信”[5]。“誠"是基礎,有誠才有信,無誠則無信;而信者即為誠的典范。誠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終身恪守的準則和規范;信是立身處世、為政、交友、自我修養的基本準則。孔子把它作為做人的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6]《呂氏春秋》有《貴信》篇,把信當作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并主張人生以誠信為貴。李白《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的詩句,是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

查看全文

積極心理學誠信教育提升路徑探討

摘要: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積極心理學能提升大學生學習興趣、自信心與適應力,其核心是倡導用積極的心態和品質來面對問題。針對現階段大學生自身缺乏誠信意識、學校教育中消極示例引導所占比例較重、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等誠信問題,應開辟新途徑,將積極心理學用于誠信教育,引導大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和思維方式看待誠信問題;創造積極的誠信教育氛圍;開展課堂誠信教育;設立“誠信考場”,將誠信品質融入實際;加強正向引導樹立榜樣;實現大學誠信教育提升的目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誠信教育;提升路徑

一、概述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力量源泉。誠信更是人的一項基本素質素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和標志,是國家良好的社會形象。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倡導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包括有要積極培育和踐行誠信的核心價值觀[1]。習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要強化教育和引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日常行為,并轉化成行為習慣[2]。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具有誠信的優秀品質,并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現階段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是一個社會群體,這一群體所處的時期是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過渡時期。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以及誠信品質的培養,關系到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思想品質的傳承,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文明體系的構建,關系到祖國的繁榮昌盛,也關系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的未來發展。然而,目前在大學生中存在著課堂失信、考試作弊、交往不守諾言、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惡意欠繳學費、冒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騙取學校經濟資助、論文造假、作業抄襲、就業時求職簡歷造假、隨意簽約毀約等種種不良行為。一些誠信意識淡泊的學生,甚至因其不良行為觸犯了校規校紀、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最終被學校處分,更嚴重的被開除學籍[3]。歸咎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內在因素。1.大學生自身缺乏誠信意識。進入大學校園,面對剛剛成人、開始獨自生活的自己,大學生們要面臨來自于道德、利益、情感等多方面的考驗,他們難免在權衡利弊的過程中手足無措、顧此失彼,很容易顯現出誠信缺失的表現。2.大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通過緊張的文化知識學習,突破千軍萬馬考到自己理想學校的大學生們,終于擺脫緊張學業和父母家庭的束縛獨自面對生活。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好奇的,他們難免對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理想變得模糊,信念目標不夠堅定,忽視了誠信道德的修養。3.大學生缺乏自覺性。有一部分大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缺乏責任心,高考這一人生重大目標實現后,終于能夠松懈一下,懶惰散漫的情緒就會突顯出來,很容易做出違背誠信的事情來。還有一部分大學生追求安逸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造成誠信觀念與自身行為不統一。(二)外在因素。1.家庭誠信教育不到位。很多家長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誠信教育。家長們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們在物質上、學習上的要求,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忽略了孩子們的情感教育。當他們剛離開父母去獨自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這些不誠信的行為就顯現出來。2.學校教育中消極示例引導占據主導地位。在大學的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學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僅僅停留在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上。對學生引導上,往往針對學生中出現的反面事例如考試作弊、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等來告誡學生不要這樣做。3.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影響。目前,社會中存在著虛假廣告霸占熒幕、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拖欠賴賬比比皆是的現象。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在構建中,由于對社會認知的經驗尚且不足,往往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做出不講誠信的舉動和行為。

查看全文

誠信教育缺失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少數大學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現象。從社會公德入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兩課”為依托、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加強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使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

誠信,是人們交往過程中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對個人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立身;對社會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進步。誠信,作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規范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涵義。概括地說,“誠”是指誠實、真誠;“信”指信任、信用,即內心善良又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廣大青年特別是大學生是祖國明天各條戰線上的骨干,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這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對于整個社會的誠信狀況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誠信環境的建構。當前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思想、學習、生活等各個層面。

第一,誠信觀念迷茫。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從人生階段看,大學生多數是18-22歲的青年,這個階段是個體生理發育趨于完善和成熟的時期,更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多數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他們的價值取向的主流雖然呈健康向上的趨勢,他們雖然崇尚誠實守信的道德原則,但因為社會閱歷不深,道德評判能力不強,自我約束能力差,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常常表現出矛盾和多變的心態,在一些問題上為了追求名利而不知不覺地放棄了誠實守信的道德原則,造成了現實生活中對道德問題的“雙重標準”。這種誠信信念不夠堅定甚至迷茫的現象,在當代大學生中比較普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