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評之公平競爭
時間:2022-01-17 09:34:00
導語:申論熱評之公平競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青年報》報道,幾乎所有就業信息網的應聘系統中,都設置了“家庭收入”這一條目,浙大畢業生張一男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選擇了空白,因為她來自福建貧困農村。記者在7所高校進行了相關調查,統計結果顯示,7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就業應聘中,他們遭遇過來自家庭狀況的壓力。如北科大的付曉今年應聘一家房地產集團,過五關斬六將,終于進入了“終面”。沒想到面試官劈頭蓋臉就這么兩句:“家里是干嘛的?如果我們需要相關資源,你能提供嗎?”家境貧困的他只能在最后關頭因為“出身”而落敗。
這個“出身”從表面上看,是問“家庭收入”,問經濟地位,有點像以前問家庭出身是“貧農”還是“地主”。大學生剛找工作,他們自己當然是“赤貧”,但這么一問,他們是“富二代”還是“貧二代”立見分曉。那么,招聘單位是不是覺得“富二代”的素質普遍要比“貧二代”高,能力普遍要比“貧二代”強呢?顯然不是。
從那面試官的第二句話來看,“家庭收入”只是虛晃一槍,“相關資源”才是“撒手锏”。原來,他們認為“社會本來就是資源重組,應聘者的家庭關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何樂而不為”。都說國人“含蓄”,由此可見一斑呀?!敖疱X血統”背后原來還是“權勢血統”。在招聘單位眼里,招一個人才遠不如招一個“關系”。那么是哪種“關系”呢?能憑自己的金錢輕易拿下的關系估計它們還看不上,能“有益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的關系除了“權勢”還會是什么呢?它們的如意算盤原來是以“職”謀“權”,以提供的一個“職位”來換取“權勢”的關照,這可真是夠劃算的了。
記者調查發現,“以應聘者的社會關系論英雄”的現象,在依賴社會關系的各大公司、壟斷型國企和小型事業單位等廣泛存在??磥?,“社會關系”在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已今非昔比了。以前是大學畢業生的父母憑自己的社會資源為子女找工作單位,現在則是招聘單位主動出擊,爭相招聘“關系”。就業門檻越高,這些招聘單位的“勝算”自然也就越大。
只是通過這種方式的“資源重組”,那些“貧二代”必定越來越難實現“做不了富人的兒子,就做富人的爸爸”的理想了。真正有罪的當然不是財富,而是在于社會錯誤地對待財富與財富背后的權勢。如果錢能謀權、權能謀“職”,那么,“貧二代”通向“富一代”的道路將會障礙重重,社會分配將會越來越不公。這,大概是大學生應聘須憑“金錢血統”背后最讓人擔憂的事情了。
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說:“隨著中國市場的效率化,國際化企業和機構在中國日益增多,年輕人可以憑真本事獲得更多的機會。”為什么只有到外企才會給“貧二代”平等競爭的機會?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 上一篇:申論時評之績效工資制
- 下一篇:申論時評之生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