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3 01:4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調車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鐵路車站調車工作》是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培養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車站調車工作是鐵路運輸生產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車站行車組織工作的主要內容,對車站及時編解列車、取送車輛、實現列車運行圖,縮短車輛在站停留時間、加速車輛周轉及保證車站暢通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摘、結制動軟管”是本門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共需2學時90分鐘。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六點:1、教材分析2、說教學目標3、說學情分析4、說教學重點難點5、說教法學法6、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中國鐵道出版社,徐小勇主編的《車站調車工作》,這本教材是全國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教材,教材整體水平較高,適合當下學生的學習和掌握。參考資料是《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調車作業》標準、沈陽鐵路局《行車組織規則》。以職業特色為核心展開教學。
二、教學目標:
首先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目標,本次課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的摘結制動軟管。通過系統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現場獨立摘結制動軟管的能力。其次知識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及作業程序;摘結制動軟管的注意事項”。最后素質目標是為鐵路培養“具有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作風的優秀工人”。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程針對的學生是,大一下學期的學生,一方面是掌握了“線路與站場、機車車輛”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其專業知識還不是很豐富,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另一方面是思維比較活躍,動手能力比較強。因此本次課程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微機室、演練場、沙盤、模擬車站等實訓設備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課的重點是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及程序,難點是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
五、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情況,我的教學方法,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對其中的規章中的每一句、每一點,結合案例詳細講解,比如本次課的摘管過程中,如果不安規章去做,經常出現打傷調車工作人員情況等。二是“立體教學法”充分利用聲音、圖像、視頻、現場實做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解決學生對理論知識方面的陌生感和距離感。三是“愛心伴隨法”,在教學過程中,用真誠的愛心陪伴著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用正能量,戰勝其對手機、電腦等不良因素的影響。
學生的學法:一是自主探究,要求認真聽講理論知識。二是協作學習,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三是學練結合,學會實際動手能力。
六、教學具體過程
1、新課導入(5分);2、明確任務,講授新課(40分);3、指導學生,做中學(20分);4、課堂知識總結,技能強化(20分);5、布置作業(5分) 。
下面我將具體為大家展示:
1、新課導入:回顧上節講的內容,之后引入本次課程的內容,然后介紹一下本次課程的意義,之后在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之后新課題講解。
2、明確任務,講授新課 :摘管程序按“一關前,二關后,三摘管,四提鉤”順序摘管,不能顛倒或遺漏。摘管方法正手摘管反手摘管。通過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直觀地掌握理論知識,并結合教材詳細講解。
3、指導學生,做中學 :通過視頻學習,提高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對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打破學生學生過程中的陌生感和距離感。本段視頻1分鐘,我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只是給學生看一遍就結束了,而是對每一動作和片段結合教材的理論給學生講解,比如“為什么不能兩腳同時進入鋼軌內?為什么一關前、二關后?等等”并對學生經常產生的問題給予講解。往往幾分鐘的視頻,能講幾十分鐘,學生對這種通過視頻講解的理論掌握的比較扎實和牢固。
篇2
孫曉梅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引言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
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長春市與全國其它大中城市一
樣,也迎來了軌道交通建設的高峰時期,根據長春市建設總體規
劃, 長春市軌道交通建設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 (2003 年-2010 年)
輕軌 3、4 號先工程的建設,運營線路總長 52.1 公里;正在進行
第二階段(2010 年-2020 年)地鐵 1 號線和 2 號線的建設工作,
建設里程 41.98 公里;預計 2020 年-遠景年,長春市地鐵將完成
地鐵 5、6、7 號線和其他線路的外圍直線建設,線網里程將達到
256.9 公里,基本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體、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綜
合交通體系。按照城際軌道交通每公里需運營人員 16 名,地鐵
每公里配備運營人員 20 名推算,到 2050 年長春城市軌道交通運
輸企業將需要運營管理人才 5000 余人。
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區域經濟”的宗旨,2012 年 6
月,我院與長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學
院,在過去訂單人才培養戰略合作框架基礎上,把企業文化和學
校文化、企業管理模式和學校辦學模式、企業技師和學校教師深
度融合的一種“雙主體”辦學模式,實現校企雙方互相支持、雙
向介入、資源互用、互利共贏的合作目標。在這種雙主體合作辦
學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從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
準制定、專業學生認識實習、教師企業實踐、共建實訓基地等多
方面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一、以企業用人標準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走訪調研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同長春軌
道交通集團人力資源部領導、運營公司領導和站務工作人員進行
深入研討和廣泛征求意見,明確了本專業的主要就業領域為:城
市軌道交通運輸行業、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將本專業的主要就業
崗位劃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客運崗位,包括:站務員、售票
值班員、廳巡站員、客運列車長等;第二大類—行車崗位,包括:
車站值班員、列車調度、調車員等。
在專業調研基礎上,由學院領導、城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
司專家和專業教師組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
員會,依據就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需求制定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
方案:確立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了以公共基礎
課程、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構成的課程體系結構,根
據企業崗位技能需求,確定了 6 門專業核心課程;并本著職業教
育理論教學“夠用、實用”的原則,確定了理論課程 1108 學時、
實踐課程 1388 學時的課時分配,注重學生實際崗位能力的培養。
同時,注重日常同企業的溝通聯系,企業專家在專業定位和
規劃、專業級課程建設與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環境建
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通過
召開研討會、開展行業調查、畢業生跟蹤等方式,科學合理地對
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和修正,調整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考試模式,
使畢業生滿足社會、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
二、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認識實習及頂崗實習
在與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溝通和安排下,于
第一學期對本專業學生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專業認識實習,針對本
專業學科滲透性強的特點,安排學生深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湖不同崗位進行認識實習,在企業專家的精彩講解下,學生對輕
軌運行原理、站廳設備使用、行車調度工作流程、票卡管理工作
以及未來即將面對的就業環境、崗位職責、崗位要求等有了更加
感性形象的認識,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就業信心,很大
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
專業于第三學期組織學生在輕軌 3 號線沿線各車站進行了為
期三周的客運頂崗實習,學生在各車站督導員崗位上進行頂崗鍛
煉。在一學期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軌道交
通客運服務、軌道交通運輸設備運用、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禮儀、
軌道交通站場與樞紐等專業知識,通過這次頂崗實習,學生將這
些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崗位中,逐漸深化并融會貫通,并通
過與車站其他工作人員的溝通學習,學習并掌握了本崗位工作紀
律規定、工作要領、服務技巧等崗位能力。在切實提高了學生專
業技能的同時,不斷深化了校企合作。
三、安排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
為了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專業每年安排教師進行為期
一個月的企業實踐活動。深入到朝陽橋 AFC 票務管理中心、行車
安全監管督察部門、通信-信號-供電中心、臨河街站等部門現場
跟班學習、以及輕軌 3 號線沿線跟車學習,切實提高了青年教師
的一線實踐經驗,這些實踐經驗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有效提
升了青年教師的課堂表現力和駕馭力,保障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
效果。
四、合作共建校企實訓基地平臺
從專業人才崗位需求和專業課程設置出發,同企業共同建設
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基地。一期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
管理實訓室”,可提供行車組織、調度組織、客運站接發列車等
模擬仿真平臺,滿足學生實踐課程教學和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的要
求;二期建設 ATC 實訓室和 AFC 實訓室,分別完成軌道交通的
OCC 指揮調度系統模擬及軌道交通車站票務系統模擬實訓。目
前,部分實訓室已投入教學使用一學期,有效提高了本專業的實
踐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
總結
作為軌道交通企業的服務窗口,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部門
承擔著繁重的售檢票、接發車、客運組織、行車組織、運營安全
管理、車站設備設施運用等工作任務。因此,要求崗位工作人員
除了必須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有處理突發事件的
應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吃苦耐勞等崗位能力,這些在學校
課堂中無法實現。借助“雙主體”辦學的大好時機,從優化配套
管理制度、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校企共建平臺三大方面
入手,逐步建立“站段集團”縱向深度遞進、“學生實習與
就業師資共建共享企業職工培訓共同開展項目研發”橫向
篇3
關鍵詞:春運;頂崗實習;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1.15;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6-0038-02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自1984年開辦以來為鐵路輸送了3000多名人才,特別是近年來,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企業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膨脹,為保證專業大量輸出人才的同時不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只有加強校企合作,讓專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融入到企業中去,以一個準員工的姿態在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中磨練,才能為企業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注重實踐。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學完專業課程后深入企業實踐的最后一個環節。頂崗實習與平時校內或一般校外進行的單項技能實習實訓不同,它側重的是體現真實的工作環境,而鐵路春運暑運的需要恰恰為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從2005年以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每年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各車務、客運站段提供500-800人次的春運暑運服務,創新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頂崗實習道路。
一、專業傳統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是培養在國有鐵路及地方鐵路一線生產、管理、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是一個特色鮮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一直以來本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基本是鐵路行車、客運、貨運三大崗位群。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認知和單項技能的培養,第二階段是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這兩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前往鐵路現場簡單跟班學習或在學校模擬實訓室進行訓練;第三階段就是頂崗實習,學生通過深入企業作為一名準員工替代鐵路職工單獨頂崗,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在真實工作環境中提高了職業素養。但是,看似完美的頂崗實習如果按傳統思路做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按照教學計劃安排的時間來看,專業頂崗實習一般都是安排在三年級第二學期,也就是2-7月份。而在這個時間段內,并不是鐵路對人員需求的旺季,而近年來隨著鐵路和軌道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生也是急劇增加,鐵路企業無法為專業學生提供足夠的頂崗實習崗位。其次,由于專業對應鐵路行車、客運、貨運相關的崗位,而鐵路行車、貨運相關的崗位例如車站值班員、車站調度員、調車長、連結員、制動員、列車調度員、貨運調度員等,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或行車安全的問題,鐵路企業對這些崗位上崗要求非常嚴格。這些崗位要單獨上崗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跟班學習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而且鐵路企業擔心學生的加入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問題,很多時候學生都是只能觀摩,不能動手,學生難以通過實習全面了解和熟悉崗位作業的各個環節和處理方法,很難與頂崗實習強化實際動手能力和業務能力培養的要求合拍。
二、頂崗實習對接鐵路需求的具體思路與做法
面對以上兩個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團隊與廣鐵集團衡陽車務段、惠州車務段、長沙客運段、東莞東客運段、廣九客運段等單位召開頂崗實習專題研討會,提出了利用春運暑運進行頂崗實習的辦法。通過探索與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有效解決了上述的兩個問題。具體思路是:以服務鐵路需求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頂崗實習為紐帶,鐵路企業和學校資源共享、人才培養過程共管、最終達到校企雙方共贏。
1.雙贏道路顯活力。我國的春運暑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徙,鐵路作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出行方式,期間客流急劇增大,在運輸組織上難度大,特別是一些主要大型客運站和增開大量旅客列車的客運段深感到人員不夠,需要大量的臨時工作人員或志愿者支援工作。在鐵路最需要用人的時候,組織具有較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知識和安全管理知識的學生到車站和客運段各個崗位頂崗實習,實現了企業和學校的雙贏。首先,對鐵路企業來說,為保證效益,在人員數量方面都是以日常的正常運轉為基礎配備,而不是以春運暑運期間人員需求為基準。以衡陽車務段為例,每年需要增加大約600人支援春運暑運,如果這600人也納入員工范圍之內,那么不僅每年鐵路增加約3000萬的人工成本,而且在非繁忙時段,很多職工就會無事可做,管理上會出現很大問題。從2005年開始,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開始變更教學進程,與鐵路春運暑運對接,利用頂崗實習為鐵路“兩運”提供人力支持,解決了人員緊張,職工因工作量大而服務水平跟不上的根本問題。其次,在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充分利用了鐵路企業這個大實訓場,解決了學生實踐場所難找的問題。學生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在頂崗實習階段得到了實踐的檢驗。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靈活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這種合作方式由于鐵路企業和學校取得了雙贏,使得該合作機制頗具活力。
2.校企共管育英才。對于做好頂崗實習光有良好的合作機制還是遠遠不夠,關鍵在于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和考核機制,本專業的頂崗實習從計劃的制定到成績的考核評價都是校企共同管理完成。每年春運暑運開始前學校和企業都會共同組織召開工作方案制定與協調會議,并適時修改頂崗實習管理規定和評價考核體系。每個學生在上崗前都必須經過入路教育、安全教育、崗位業務培訓、上崗前動員、上崗考試等各個環節;在頂崗實習指導方面,由專業教師、站段職教科相關人員組成的實習指導團隊按照師生比1:15配備,嚴格按照鐵路上班規范進行,班前點名學習和安全預想,班后進行總結分析,及時通報違章違紀情況;在考核評價方面,主要根據頂崗過程的質量來評價,評價主要由學生主體、指導教師、當班師傅三方進行綜合評價,確保評價的公平公正公開。正是由于在參與頂崗實習過程中校企雙方嚴格要求,注重過程管理,使每年頂崗實習都能取得校企雙方滿意的效果,學生畢業后真正實現零距離上崗。
三、頂崗實習獲得良好的社會評價
迄今為止,參加春運暑運社會實踐的學生中有800余人獲得了武廣高鐵衡陽東站、株洲西站、岳陽東站、衡陽車務段、東莞東客運段、惠州車務段、長沙客運段等單位的表彰,本系因此項活動得到院級榮譽10項、市級榮譽3項,省級榮譽1項,省、市級媒體報導30余次,并受到鐵道部領導的好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春運暑運頂崗實習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蔡勤生.以服務春運建設特色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