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3:2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名勝古跡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名勝古跡作文

篇1

遠遠的便看見,長城猶如一條長龍,盤臥在山陵上。 爬上長城,看著人群來來往往,我心中便產生一種好奇心,從高出往下看會是什么樣呢?于是我便隨著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外國友人,想必他們也是久聞長城的大名,想來看看長城是怎樣的壯觀,宏偉.過了一會,我看見一個小房子似的堡壘,原來那就是烽火臺,敵人來時,用來點狼煙的,這不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抬頭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藍,再看看長城,仿佛還有很遠很遠,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僅僅爬到了835米處.哎!真是令人遺憾啊!不過看著下面的人群,我當然十分自豪.

望著人群,我想,這便是長城的吸引力.如果長城沒有宏偉的氣勢,怎么會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隨著人群涌了下去..............

此時我真的感受到了長城的宏偉壯觀!

篇2

20XX年至20XX年是我公司鞏固省級精神文明單位的關鍵階段,期間XX縣**分公司緊緊圍繞實現“四個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以精神文明創建體系為核心,圍繞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在廣大干部職工中積極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加強企業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升干部職工文明素質和機關文明程度,營造和諧的輿論氛圍,培育文明向上的良好道德風尚。現將公司鞏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扎實開展創建工作

1、近兩年來,XX縣**分公司成立了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創建文明單位工作計劃,按照體系要求做好全年任務分解,加強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檢查,實行常態化管理,確保創建工作有計劃、有制度、有考核、有總結,創建工作檔案標準化、規范化。

2、提高領導班子對創建文明單位工作重要性、長期性、緊迫性的認識,把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擺到企業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結合本單位實際,發動各基層單位和窗口部門,把文明單位創建工作與文明行業創建、學習型企業創建活動長期結合起來,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良好的創建活動。

二、加強職工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

1、內外結合,全面提升創文工作氛圍,在機關內顯眼位置懸掛精神文明創建宣傳展板,餐廳擺放文明餐桌標語、墻壁上張貼文明公約;機關各部門辦公室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制作、懸掛大型戶外公益廣告3處,10余副。

2、抓好職工道德思想建設,按照“六個一”流程每季度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弘揚榜樣先進事跡,營造比、學、趕、幫良好氛圍;制定“厚德陜西”道德實踐活動方案,按照“六德”工程要求開展“職業道德建設月”、“廣場義務普法”、“市級道德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報告”、“端午慰問縣環衛公司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黨員志愿服務進鄉村”等活動,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學習結合實踐的方式,全面抓好廣大干部、職工的道德修養建設工作。

3、結合體系要求,長期開展“黨員志愿服務隊新春進**村”、“青年團員志愿者學雷鋒”、“3.15消費者權益日義務宣傳”“放飛愛心,書送希望”捐贈活動、“安全文化進校園”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職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志愿者服務工作形成常態化。

4、積極向“中國好人榜”推舉公司先進和身邊好人線索,2016年推薦線索近400條,通過上傳“助”、“勇”、“誠”、“敬”、“孝”五類好人線索,傳播身邊凡人善舉,傳遞社會正能量,樹立更多道德的典范。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形成創文內部評比

1、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春節組織慰問**村貧困戶,元宵節舉辦燈謎晚會,清明節赴江口烈士陵園掃墓,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文明且有具意義的群眾文體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

2、開展文明部門、文明站所評比活動,并進行表彰獎勵,通過內部評比、表彰充分調動職工的參與熱情,部門站所之間形成競爭,加強部門和個人文明形象建設,提高職工整體素質。

3、制定“最美員工”評選活動實施方案,通過評選、表彰身邊的“最美員工”,在公司內部樹立業務、品質雙優的員工典型,積極號召廣大干部職工學習榜樣、提升自我,促進公司形成爭優、學優的良好氛圍。

四、結對幫扶一個村,建設美麗新文明鄉村

按照省文明委印發的“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十個一”標準,開展好精準扶貧工作。公司積極籌集幫扶資金,支持包幫貧困戶搞產業,目前已向24戶貧困戶發放扶持資金萬元,并完成危房改造37戶。幫助**村建立了“鄉村文明一條街”,促進鄉村文明氛圍全面提升。

篇3

《濃情地中海――意大利》,這是中國外交官董志仁給自己的書起的名字。“濃情”,不僅意味著意大利奔放多彩的風土人情,也表達著作者對意大利的難舍情懷。

2011年1月18日,意大利駐華使館舉行儀式,隆重頒發意大利共和國總統授予的“共和國騎士勛章”,中國駐意大利使館前任參贊董志仁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等人獲此殊榮。該勛章根據意大利共和國憲法第87條及1953年通過的設立共和國騎士勛章法令第6條第812款頒發,屬國家級勛章。按規定,騎士勛章可授予對國家和社會做出特殊貢獻的意大利各界人士,也可以授予對國際、人類社會有貢獻的外國人,如國際知名學者、文化體育界知名人士等。中意兩國建交40年來,中國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共有十余人獲此殊榮,如將意大利名著《神曲》和《約婚夫婦》翻譯成中文的兩位大學教授,《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的幾位記者,以及著名體育節目解說員張路等。談到自己獲此殊榮的緣由,董志仁謙虛地說,可能是因為他對中意兩國友好、文化交流與合作盡了些綿薄之力吧。

董志仁,1944年11月生,湖北武漢人。他自幼喜歡讀書,作文(當時稱“綴法課”)和外語是他最喜愛的兩門功課。讀書期間,他的作文就經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全班朗讀和點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外交流活動甚少,花心思學習外語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但是,一名外語老師的話――“學必有用”,堅定了董志仁學好外語的信念。初中三年董志仁學習英語,高中三年學習俄語。1965年,他高中畢業,當時家人極力勸他報考家鄉的武漢大學,但他執意要考北京的外語學院(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于是,他用俄語參加考試,最終被錄取,成為該校法語系意大利語專業的第二屆學生。意大利語屬小語種,每三年招生一次,每屆10人左右,共有六位老師,其中有兩位外籍教師。當時,中意尚未建交,所以聘請的兩位外籍教師分別為瑞士籍和索馬里籍人士。

沒想到,這次專業的選擇,不僅使他離開了家鄉武漢,來到了首都北京,甚至還使他得以走出了國門,遠赴意大利,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1969年,董志仁大學畢業后參加了工作,曾先后在外交部辦公廳秘書室、地方外辦、外事管理司及駐外使領館工作,歷任隨員、三秘、二秘、領事、處長、政務參贊等職。他曾供職于外交部專管地方外事的部門,得益于這一工作經歷,他對國內各地情況了如指掌,為日后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名職業外交官,董志仁曾五次在駐外使領館任職。雖然是學意大利語出身,但駐外經歷卻起始于非洲的索馬里,結束于非洲的赤道幾內亞,如今家中的擺設仍然留有深深的非洲印跡。由于赤道幾內亞講西班牙語,他就自學西班牙語,并能運用西語開展工作。而從20世紀80年代到新世紀的前十年這30年間,他曾三次任職于中國駐意大利使領館,累計達十年之久。采訪中,董志仁感慨地說:“我的青春年華、黃金歲月都獻給了意大利。”他強調,中國是他的祖國,而意大利則是他的第二故鄉,言談中流露出這位退休外交官對意大利的不舍“濃情”。

董志仁興趣廣泛而又勤于學習,參加工作后更加喜愛讀書和寫作,宗教、建筑、繪畫等都是他喜愛的領域。在國外工作時,每逢休息日他就去逛書店,雖然當時外匯收入不多,但遇到喜歡的書,他也一定買下。回國時,人們都購買意大利的紀念品、土特產、時尚物品,而他卻成箱地帶回自己購買的外文書籍。

“只有用人類在實踐中獲得的各種知識武裝頭腦,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智慧。”這是大學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考慮到意大利語專業人才不多,還有很多意大利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有待進一步介紹到中國來,為鼓勵大學生學習意大利語,董志仁于2010年將300余冊圖書捐贈給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之余,董志仁常駐足于意大利各名勝古跡。談到意大利的文學、藝術、名勝古跡,他如數家珍。“悠久的文明古國、數不盡的名勝古跡、燦爛的民族文化、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特色鮮明的風俗習慣、熱情友好的人民。”他以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對意大利的理解。他說:“在意大利,有看不完的古跡、聽不完的音樂、踢不盡的足球、嘗不盡的佳肴。”

然而,國人對意大利的了解并不多,介紹意大利的書籍也有限,從意大利語直接翻譯過來的書籍很少,不少書籍是從意大利語先翻譯為英語,再轉譯為中文。為了更多更好地介紹他熱愛的意大利,與大家分享在意大利的見聞,董志仁在工作之余及退休后筆耕不輟,先后發表了《意大利》、《意大利悲劇――法爾科內大法官之死》、《濃情地中海――意大利》等一系列著作,并贏得廣泛好評。《意大利》屬于外國習俗叢書系列,詳細介紹了意大利的風土人情,可謂旅游必備之書。《意大利悲劇――法爾科內大法官之死》是第一本介紹意大利英雄大法官法爾科內的書,講述了他與黑手黨做斗爭的故事,還引起中國司法界人士的興趣與關注。《濃情地中海――意大利》是“外交官帶你看世界”叢書之一,詳細介紹了意大利的歷史、民俗、文化、名勝古跡等,得到意大利駐華使館的贊賞和幫助,意大利駐華大使還為該書寫了序。

這一系列“馬可?波羅式”的壯舉,使這位中國的“馬可?波羅”成了意大利的“騎士”。董志仁興奮地說,這是對他的鼓勵,是他的榮耀,也是外交部的光榮,因為他是外交部意大利語專業干部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這是中意友好關系的體現。

篇4

我要飛上藍天,

撫摸那柔軟的白云,

晚上把它當做床,

舒舒服服的睡一覺,

假如我會飛,

我要用手、白云,

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供大家欣賞。

假如我會飛,

我要飛遍天涯海角,

欣賞那名勝古跡。

假如我會飛……

供大家欣賞

篇5

要求: 1. 100 詞左右; 2. 要點包括: a. 有悠久的歷史,位于廣東的東北部,離廣州 198 公里,人口約 324 萬。 b. 有許多名勝古跡,如蘇家圍( Sujiawei );萬綠湖( WanluLake )等等;萬綠湖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湖水清澈,無污染;湖中有各種各樣的魚;你可以到那里劃船,野餐,釣魚,是度假的好去處。你也可以去參觀河源市博物館,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許多恐龍化石( fossil )。c. 祝大家在河源玩得愉快。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eyuan, now let me introduce our city — Heyuan to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滿分作文欣賞: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eyuan, now let me introduce our city — Heyuan to you. Heyuan i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It is in the northeast of Guangdong and 198 kilometres away from Guangzhou. It has a population of 3,240,000.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Heyuan, such as Sujiawei Wanlu Lake and so on. Wanlu Lake is a beautiful place. The water is clean and not polluted. There are all kinds of fish in it. You can go boating, go fishing and have a picnic there. It is really a good place to spend your holiday. Besides, you can go and visit Heyuan Museum. There you can see a lot of dinosaur egg fossils.

篇6

我們向同學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現在就來寫一寫。

【審題小橘燈】

這篇習作屬于參觀記或游記,要按記敘文的要求寫清楚參觀(游覽)的時間、地點及所見、所聞、所感。

【下筆闖迷宮】

學校近日發出通知:請全體同學利用節假日的休息時間,參觀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以激發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參觀游覽結束后,把自己參觀游覽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向全校師生匯報。

為此,小叮當去了很多地方,可參觀結束后卻不知從何下手去寫參觀時的所見所聞,這可急壞了小叮當,便急忙向萬事通請教。萬事通見小叮當著急忙慌的樣子,肯定有什么急事,還沒等萬事通開口,小叮當就說明了來意。

小叮當:近期,我參觀了名勝古跡,游覽(lǎn)了名山大川,學校要求我們每個同學寫篇作文,并把參觀游覽時的所見、所聞,有條理地寫下來向全校同學匯報,可我卻不知寫些什么?萬事通請幫幫忙吧!

萬事通:首先要弄清參觀(游覽)是怎么一回事。把自己走出去時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就是游記。在你去過的地方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小叮當:我去了哈爾濱太陽島、科技館、海洋館……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龍塔。

萬事通:既然你已確定了寫作對象,那么在文章的開頭首先要交代游覽的時間、地點、人物,讓讀者看了一目了然。

小叮當提筆便寫,可剛寫了個開頭又寫不下去了。

萬事通:最重要的是應該有條理地將游覽時的所見詳盡地記錄下來。但為了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要記住按一定順序去寫。如可按游覽的路線寫,但要注意恰當地取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還可以按照空間方位順序去寫,將游覽的對象從不同的方位、角度寫清楚……但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將游覽的所見有所區別地加以選擇,分清主次,將生動吸引人的地方寫具體。請看《鼓山之旅》片段:我們先去了十八風景區,那里有羅漢臺、蟠(pān)桃林、八仙巖、伏虎洞、何仙洞,等等。我問爸爸羅漢臺上怎么有三個大腳印,爸爸說:“傳說十八羅漢經過這座山時在巖石上留下了三個大腳印,所以后來人們就稱它為‘羅漢臺’。”這下我明白了。(引用“傳說”,使登山更有趣味性。)再往前走,我看見有塊石頭像蟠桃一樣,我就問爸爸:“這一定是導游叔叔說的蟠桃林吧?”爸爸點點頭說:“是。”我們看完十八風景區,又去觀音廟逛了一會兒。(過渡自然,詳略得當。)

小叮當按萬事通的布置完成了初稿,萬事通看了之后,仍覺得文章寫得有點遜色。

萬事通:既然龍塔令你大開了眼界,怎么字里行間,卻沒有你感情的流露?在內容的敘述上注意突出重點,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不要把所見所聞無一遺漏地寫出來;要寫出事物的特點,因為沒有特點就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叮當根據萬事通的補充提示,對習作進行了徹底的修改,這回萬事通看了,欣慰地笑了。小叮當的習作在全校大會上進行了交流匯報,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贊譽。

【素材集裝箱】

片段一 一到松花江畔,我就被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向前望去,平靜的江水緩緩地流淌著。江面上的游船各式各樣,有的像一只大白鵝,有的像一條中國龍,還有的像一只調皮的小鴨子……如果你在遠處看,就好像幾只可愛的小動物正在江里嬉戲玩耍呢!

篇7

經過珠海橫琴口岸,過了關口,我們乘坐澳門賭場的免費穿梭巴士到達六星級的威尼斯人酒店,走進酒店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瑰麗堂,那里燈光閃爍,絢麗多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條貫穿整個二樓的人工大運河和全天二十四小時都能看到藍天、白云的人造天幕,河水清澈見底,藍天倒映在河面上,在燈光的照耀下如同一幅動感的油畫,明艷而鮮活,運河中有許多漂亮的小船,坐在小船上,不僅能看到兩邊琳瑯滿目的商店,還能聽到船夫優美的歌聲,欣賞著澳門特色的街頭表演。漫步在這個虛幻的廣場上,各種膚色的人在照相、喝咖啡、聊天,人群中蕩漾著輕松和悠閑。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接下來去參觀澳門的名勝古跡——大三巴牌坊。據說這里原來是一座教堂,被大火焚燒,只剩下這堵墻,走上前去,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這是澳門的象征之一。為此,我們在這里拍了許多相片作為永久的紀念。

一天的旅程雖然結束了,但是澳門的每一處地方令人贊不絕口,讓人流連忘返。

篇8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的直觀的感受構建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對學生來說,這兩個世界并不見得是統一的,是相互為用、相互佐證的。他們在課堂上生存于書本世界,徜徉于書本;而在課下生存于現實生活世界,吸取著生活的真知。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生活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起來,學生就有可能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就有可能會深深意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與價值,就有可能會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習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項枯燥無味必須要完成的義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活動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教師上課前有意識地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或先了解一下學生已積累的生活經驗及實踐活動,作為本次教學的鋪墊,那么學生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從事一些實踐活動,,學習就成了一種有趣的活動了。在教學《飛奪瀘定橋》后,我設計了一道能力題:仿句(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沖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用上帶點的字寫一句話,也可使用其他動詞,注意準確使用動詞。學生課前已作了充分準備,已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所以選材內容多,思路廣。有的寫"哄孩子",有的寫"大掃除",有的寫"救火"……文句描寫精彩,引人入勝。如"火勢越來越大,人們拎著水桶,捧著臉盆,拿著水管,投入到救火戰斗中。""小剛最喜歡舞刀弄劍,今天一出門,只見他頭戴古帽,手拿大刀,騎著木馬,大喝一聲'快下馬縛罪'!"……仿句練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平時的生活體驗也結合到課堂上來了。所以,廣闊的生活空間,不僅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更重要的是它們能直接促進學生的課內學習。

二、關注學生的智力背景,加強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的聯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使學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就必須使學習有一個鞏固的“大后方”,或者說,要把知識建筑在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對于讀書多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新概念,能夠納入他從各種書里吸取的知識體系里;這時候,課堂上所教的科學知識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學生會感到它們是幫助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東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在提高后進學生學習成績方面,蘇霍姆林斯基說:“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因此,我們老師要善于把課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學生的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相促進,提高學生兩方面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教學《草船借箭》時,課前先讓學生去欣賞有關的故事片,看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初步評價一下其中的人物。上課時,讓學生談談對人物的看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有的說:“我最恨曹操,因為他挾天子令諸侯。”有的說:“我喜歡關羽,他最講義氣。”有的說:“我喜歡張飛,他粗中有細、勇猛無比”……有了這樣的認識,再抓重點句分析人物特點就水到渠成了。再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讓學生課前閱讀有關地球的知識,就更能領會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意義。所以,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進學生的課內學習。作為教師、家長,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閱讀。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給他們打開一扇又一扇文學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使學生養成自己主動閱讀的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生命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活力的存在,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識的學習中,聽來的忘得快,看來的忘得慢,聽說做得來的記得牢。一個人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于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們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發展的各種需求,精心設計語文活動,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如教學《長城》時,運用以“一”帶“面”,學法遷移的方法進行教學,加上欣賞錄象、感情誦讀,使學生愛長城、愛祖國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這時候,再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配上婉轉動聽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象,學生如同置身于長城之上,再一次領略了這舉世聞名的古老建筑。最后,讓學生每人收集一個我國或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當一回小導游,開展了“走進名勝古跡”的集體旅游活動。活動中,小導游們侃侃而談,繪聲繪色地介紹了名勝古跡的歷史、規模、景觀,使同學們坐在教室里游覽了祖國和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情感的體驗,必定會產生樂學的興趣。在設計的語文活動課上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凱旋門……還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語文能力。課堂充滿了活力、情趣、智慧,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關注學生的家庭作業,架設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橋梁。

篇9

從學生的寫作現狀來看,真正有靈氣、有才華、有技巧、有積累、會應用的學生,還是少數。為了使大多數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為了克服“肚里沒貨”的尷尬狀態,教師就要想辦法給學生以明確的指導。我以為,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資源上要去掉盲目性, 增強計劃性;去掉迷糊性,增強目的性;去掉空泛性,增強可操作性。因此,教師不妨從七年級開始,對學生提出積累寫作資源的具體要求。那么到底要提哪些具體的要求呢?

一、讀透幾本書

最好是有評定的中外文學名著。因為這樣的書,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資源。選書不要貪多,最好是兩三本,對所選定的書要認真讀,讀進去還要能走出來。要認真揣摩感悟,浮光掠影不行。要把這樣的書,作為寫作的家底子。我所教的班級中的張繼勻同學,對《紅樓夢》爛熟于心,很多作文均以其中的文學形象為寫作資源,常寫常新;張威同學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鐘,習作多以其為素材,文采斐然。當然,這樣的積累要下一番工夫才行。

二、熟悉幾位名人

在歷史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人,無論是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軍事的、科學的還是藝術的,都以其光輝的成就映照人類史冊。他們本身就是一座仰之彌高的山峰,蘊藏著豐富的寶藏,他們的人格魅力穿越時空而永存。在教學實踐中,我首選了李白、蘇軾、屈原等三位文化名人,讓學生從其生平、思想、文學作品等方面去解讀,和名人展開零距離的接觸,在歷次寫作實踐中,他們都成了學生筆下的寫作素材,學生寫起他們如數家珍,妙筆生花。

三、了解幾種民俗

這常被學生所忽略。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在有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就是許多學生對洋節很感興趣,(當然也是僅知皮毛而已)而對我們的民俗卻不屑一顧,這是應該扭轉的,我們的文明根植于我們腳下的土地,理應加以熱情的關注。比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比如賞月、挑花燈、放風箏、趕廟會等風俗,我們應深入的了解,使之成為學生寫作倉庫中的珍藏。

四、熟悉幾種寄興之物

在傳統寫作中向來有比興之法,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感情寄托于客觀事物中,也就是“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愛蓮說》《陋室銘》《馬說》等初中課文便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客觀之物亦可稱之為寄興之物,一般以植物為主,如“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類。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觀察這些寄興之物,深入體會其所蘊含的精神,善于積累歸納描寫其精神狀貌的古詩文名句,鼓勵學生做個有心人,自己去發掘新奇深刻的內涵,不拘泥于舊說,要做到有創新,別開生面。

五、熟悉幾處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深厚的人文寄托,有些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學生去過的名勝古跡不少,但卻都是走馬觀花。作為教師要盡可能指導學生多角度地品讀這些風景名勝,挖掘出容易被忽略的寫作資源,要避免那種“身在此山中”卻“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缺憾。筆者曾做過嘗試,以徐州云龍山放鶴亭為核心內容,讓學生搜集整理和其相關的資料,然后寫成小論文,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非常獨到,他們在文章旁征博引,談古論今,非常的出人意料。這些知識都會成為學生記憶寶庫中珍貴的資料,并能被他們信手拈來,這在寫作中也已經得到了印證。

一條河流,一座山峰……一幅繪畫,一首樂曲……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積累的寫作資源。教師要根據自己所在地區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有價值的資源。當然,發掘資源的重點不在量,而在質,因此要強調一個“悟”字。

篇10

記得上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做一道題,“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下句。爸爸和媽媽不在家務,我的腦袋頓時卡殼了,我冥思苦想也沒想出來。“對了,我可以在網上查資料。”于是,我啟動電腦,點了“E”圖標,在百度中輸入了“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下句,再點搜索,答案馬上出現了:“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下句是“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喜出望外,趕忙把答案抄在了那道題的后面。我的作業終于做完了。

表哥在外地讀大學,快一年沒回家了,可把我想死了,媽媽說:“星期天,給你一小時和表哥玩。”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媽媽看見我那傻樣,就說:“上網視頻唄!”好不容易盼到了星期天,我早上7點半就起床了,來到書房,我啟動了電腦,登上了QQ,等待表哥上線。表哥上線了,“哇,一年不見,表哥又更帥了。”“表哥的大學是什么樣的呢?”表哥馬上把照片傳了過來,“表哥的大學真大,真美麗!”我很羨慕表哥,真想長大后也上這所大學。表哥詢問了家里的情況,關心了我的學習,我向他保證,不大意馬虎,在期末考個好成績,接著我給表哥說了我們學校的新鮮事,表哥聽了,驚得目瞪口呆。

每個星期六的晚上,我都要讀作文,看看新聞,游覽名勝古跡……在網絡里,有我學不完的知識,掌握不完的信息……“真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