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30 12:50: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印度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印度教案

篇1

1、沒有一個職業,可以像安度因一樣,從手牌,到戰場,到牌庫的全方位偷取,也沒有一個職業,可以像安度因一樣,有那么多花式拐騙對方隨從的伎倆。曾經有專門偷牌的牧師被稱為94牧,意味9控4偷。

2、現在的同行早已不只這個數字了。牧師本該是救死扶傷,強化自身場面的職業,搞成現在這樣和惡棍混蛋別無二致的打法,真是圣光的恥辱。

3、牧師這樣的丑惡伎倆終究惡人有惡報:現在的牧師可謂既沒人心,也沒實力,只剩下帥和臟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李項的兒子小濤是一名初三學生,成績不錯。李項與兒子交談時,發現他總是把別人往壞處想,把事情往糟糕的一面想。比如,有一次,李項去學校開家長會,發現兒子班里的班長很有組織才能,而且對人有禮貌,深受老師喜愛。李項和兒子聊班長,不料小濤卻說:“那都是假象,其實班長最會裝,也沒什么才能,什么事都沒主見,只不過是班主任的傀儡而已。”李項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說話?不信,你當當看!”小濤說:“班長送給我都不當!”

有一次,小濤跟李項說,班上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成績都倒數,數學老師利用午休時間給他們補課,說他們兩人的家長肯定給數學老師送了禮,如果數學老師沒收好處,就不會那么賣力。李項說:“你怎么知道?老師給成績差的學生補課很正常。”小濤卻說:“老爸,你真笨,班上50多人,數學老師為什么不給其他人補課呢?分明是沒得到好處。”他分析起來頭頭是道。

還有一次,李項陪兒子去書店買書,當時天氣有點陰,他們各自帶了一把傘。在回家的路上,小濤發現自己的雨傘忘在書店了。李項說回去拿,小濤說:“不必了,要么是人家拿走了,要么是書店老板藏起來了。”李項勸他回去看看。他們一起到了書店,結果發現雨傘不在了,書店老板說自己沒在意,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拿走了。小濤對李項說:“我說不用來,你非要來。現在的人真壞,一把傘剛放那兒就被拿走了。”兒子的話讓李項無言以對。

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是自主意識增強,在一些問題上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初中生在思維方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二是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但是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點。比如,案例中小濤認為老師給成績差的學生補課,肯定收了他們家長給的好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認識呢?他可能從自己知道的幾個例子概括出這樣一個規律,但是這種規律僅來自有限的幾個案例,這種依據幾個案例總結出來的規律,往往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初中生的辯證思維還未發展起來,不能全面地分析問題,也不能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問題,喜歡孤立看問題,不能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他們往往考慮問題以自我為中心,在歸因方面,容易把好的一面歸功于自己,把壞的一面歸結為別人。比如,自己曾經丟失過東西沒找到,然后根據這一次經歷推出結論:現在人很壞,撿了東西不還。可這一次經歷得出的推斷很片面,有時顯得武斷,而現實情況并不是那么單一,而是復雜得多。

小濤為什么看待問題總盯著陰暗面?這可能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如果他經常上網,就會發現社會上有很多壞人壞事,因為現在網絡報道的負能量比正能量多,他們的目的是想賺取網民的眼球。這些陰暗面肯定會影響小濤尚未定型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些陰暗面,小濤也可能見識過,或從周圍人的口里聽說過。比如,有的家長給老師送禮,老師就對他的孩子多關照一點,不排除有這樣勢利的少數老師。但小濤缺乏判斷力,容易把少數當作全體,從而對全體老師產生失望怨恨的心理。

孩子愛以“陰暗”的角度看世界,換個角度看,也有好處。社會上不良誘惑增多,多一分警惕也不是壞事,有利于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但要適度,不能過度。

支招

孩子看問題的角度“陰暗”,怎么辦?家長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變。

首先,要適當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看問題的角度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可能也有一些正確的成分。初中生自主意識發展加快,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這個時期是孩子發展思維獨創性的最佳時期。家長應傾聽孩子的意見,要發現其中合理的成分,要肯定孩子的獨立見解。如果輕易指責孩子,不利于孩子創新思維的發展。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看問題時不夠陽光、心態消極就產生過度反應。其實沒必要,他還只是個初中生,他的思維發展水平以后還會有顯著提高,特別是抽象的邏輯思維,到了高中階段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孩子看問題的角度暫時“陰暗”,家長不必擔憂,因為這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反應。

其次,給孩子的心靈增添陽光,靠近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可否認,社會上有一些陰暗面,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孩子可能受到了一些不良刺激,會產生一些負能量。我們家長要做加法,多給孩子增添陽光,增加正能量,那么孩子心中的陰暗面所占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小。我們不能否認社會陰暗面的存在,但我們要告訴孩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策的完善,社會風氣會不斷好轉,這要靠全社會每個成員的齊心協力。我們要告訴孩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既有陰云,也有陽光,但陽光是主流,社會有陰暗面,也有溫情的一面。家長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充滿愛心的感人故事。

篇3

關鍵詞:微生物 飲用水衛生標準 因素

中圖分類號:R123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8)4-0175-02

1 前言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整個過程。而作為人體正常運轉的必備條件,水具有維持細胞形態、增加代謝功能、調節血液和細胞組織液的正常循環、溶解營養素、幫助排泄體內廢物、散放熱量、調節體溫、并使血液保持酸堿平衡的作用。因此,我們說人是一個水的生命體,而飲水安全則是影響人體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飲水的前提保障是確保居民終生飲用安全[1]。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表明,80%以上的人類疾病,50%以上兒童死亡的原因與食用水水質不良有關[2]。近年來,隨著生物檢測技術的進步以及流行病學數據的統計積累,人們不斷的認識到微生物的致病風險和致癌有機物、無機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理想的飲用水不應含有已知的致病微生物,也不應該包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指示菌。我國修訂了系統的飲水衛生標準,新的衛生標準也加重了對微生物的考察力度。

2 我國飲用水的安全衛生狀況

近年來,我國各地連續發生飲用水安全事件,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針對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中央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加強飲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2006年2月,國務院召集有關部門召開了研究飲用水安全有關問題的會議,在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飲用水安全標準體系[3];2007年7月1日,我國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安全衛生標準》[4],該標準在符合中國國慶的基礎上,主要參照了現行的國際先進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歐盟的《飲用水水質指令》和美國的《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新標準重新考慮了新出現的致病病原體、消毒副產物等問題。新標準對于微生物因素的重視表明:微生物因素仍然是飲用水安全衛生的重要標準之一,加快飲用水安全衛生的標準建設,就必須重視微生物標準的控制和研究。

3 水質微生物和人體健康的關系

我們知道,安全的飲用水以不含有致病微生物為首要檢測標準,而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并不完全是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其大部分都是從外界污染轉變而來,水中常見的致病性細菌包括: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小腸結炎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在實際的水質量控制中,我們不可能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進行逐一的檢測。國際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過對指示菌的檢測和控制了解水體中是否包含腸道病原微生物[5]。目前,世界各國一般根據微生物含有量的多少,判斷飲用水的安全衛生狀況,并決定是否為健康用水。

4 影響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因素

4.1 水源水質的影響

消毒工作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天然的消毒,不用經過加工便能直接飲用,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但大多數水源都需要經過化學消毒。沒有經過處理的水源中,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在集中式供水設施建成后,要對水源進行飲水消毒處理。

所謂的飲水消毒處理是指適時的對水源及其周邊環境進行衛生防護,安裝消毒設施,做好消毒工作,并擴大防護的半徑,同時減少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從而保障人們的飲水安全[6]。飲水消毒是切斷介水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飲水衛生狀況的重要措施。

4.2 消毒過程的失誤

有些調查研究顯示,某些地區飲用水因遭受嗜水氣單胞菌污染而引起腹瀉爆發,檢測發現飲用水中的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均出現超標現象[7]。這些結果的出現可能與生產過濾水的消毒過程有關,一方面,受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清洗消毒的過程中,過濾系統失效,而過濾水中由于去除了余氯,從而失去了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4.3 污染帶來的微生物因素

除了微生物外,影響飲水質量因素還包括空氣和水源的污染,而有些污染加大了微生物因素對水質影響程度。其中,養殖業的污染表現在畜禽糞尿在沒有加以妥善處理的情況下,隨著污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渠或滲入到地下,從而污染水體;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畜禽糞尿中本身含有很多細菌。此外,生活垃圾的大量產生也是飲水質量下降的一大原因之一。由于這些生活垃圾大都露天堆放,傳播病毒、細菌,其滲透液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終導致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

4.4 新致病病原體的出現

目前,新出現的致病病原體例如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成為威脅飲水安全的隱患。最近報道表明,在美國爆發的飲水傳染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是由這兩種致病病原體引起的,而在我國的四川、湖南、云南等地,也出現了相關的病例報告[7]。由于這兩種微生物對消毒劑有很強的抵抗力,常規指示菌安全的飲用水不能排除被這兩種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加上對于該類微生物的檢測難度很大,從而加大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5 討論

飲用水的質量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飲用水的質量檢測標準是控制飲用水質量的依據和目標,而微生物檢測標準是飲用水檢測標準之一。實際控制中,并不能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進行檢測,因此對于水質衛生質量的評價和控制,而檢測技術中常常采用指示菌測驗指標來衡量水的質量,即利用對指示菌的檢測和控制來解水體是否受到過人畜糞便的污染,是否有腸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從而評價水的質量,以保證水質的衛生安全。

控制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各項指示菌的指標是保證飲水質量的先決條件。首先,良好的水源是飲水質量的關鍵,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飲用水的源頭污染,保證水源的質量;此外,消毒過程是關鍵,一次完整的消毒過程可以避免很多致病微生物的產生,從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而對于新出現的致病病原體要加強防范,一方面大量檢測,找出對策,另一方面還要做到嚴格預防,以降低因飲水質量而帶來的微生物傳染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王宏業.水質微生物[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7(9).

[2] 劉正.從微生物學角度思考感染根管的治療[J].上海口腔醫學,2007(10).

[3] 金淑琴,王本進.北京市生活飲用水達標經驗談[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8).

[4] 白鳳翎,尹伊君.國內外飲用水衛生微生物標準的比較研究[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7(6).

[5] 張利,瑪麗亞.生活飲用水中微生物指標及微量元素超對人體危害的探討[J].地方病通報,2007(4).

篇4

關鍵詞:高血壓;貝那普利;氨氯地平;吲噠帕胺;聯合用藥

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可導致心臟的改變,腦,腎等器官的損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且不影響心率,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糖代謝,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這項研究比較了貝那普利的單用與聯用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降壓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根據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們醫院心血管門診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齡48~75歲,病程1~15年(平均5.1歲),無肝,腎功能不全。

1.2方法 患者服用貝那普利10 mg/次/d,有接受其他降壓治療應先停用原降壓藥,治療2 w后。所有患者服用貝那普利純隨機聯合氨氯地平4 w后(1 mg)或吲達帕胺(2.5 mg/次/d)持續服用4 w。候選患者治療前和治療2,4,6,8 w的治療后,在早上8∶00到醫院隨訪,隨訪,每日服藥后檢查。通過測量坐位血壓,并記錄不良反應之前和之后的治療;在4,8 w檢查24 h動態血壓監測。治療前和治療后8 w的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檢查。鹽酸貝那普利(洛汀新,規格:10 mg/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苯磺酸氨氯地平(絡活喜,規格:5 mg/片,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吲噠帕胺(壽比山,2.5 mg,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3觀察指標 ①患者血壓和心率,由同一人使用相同的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右上臂血壓,平均記錄3次,測量的心臟速率的3次;同時聽診器測量,記錄平均值。②動態血壓,24 h動態血壓監測動態血壓監測,設置1個測量每30 min,安裝心電監視器后立即用藥。

1.4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衛生部心血管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判斷標準[2]。效果:坐位舒張壓正常范圍,下降幅度≥為10 mmHg,或舒張壓是不正常的,但下降幅度≥20 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Hg,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不降低到正常水平,但降低了10~20 mm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用t檢驗、χ2檢驗和Ridit分析。

2結果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療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貝那普利與吲噠帕胺聯合治療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兩組之間的年齡,無顯著的性別差異,具有可比性的。與血壓和心率變化的治療前后對比,貝那普利2 w、4 w、6 w和第8 w聯合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降低(P<0.01);與聯合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第8 w)和貝那普利(第4 w),差異顯著(P<0.01)。

無論貝那普利單用還是與氨氯地平或吲噠帕胺聯用,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平均心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坐位血壓的降壓療效單用貝那普利4 w,顯效19例(30%),有效12例(19%),無效33例(51%),總有效率為49%;聯合用藥4 w后,合用氨氯地平組和合用吲噠帕胺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1%(29例/32例)和94%(30例/32例)。經Ridit分析,兩藥合用降壓療效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動態血壓降壓療效與治療前相比,貝那普利單用4 w以及與氨氯地平或吲噠帕胺合用4 w,全日、日間及夜間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下降(P

貝那普利單獨或與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平均心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貝那普利4 w的降壓療效,治愈19例(30%),有效12例(19%),無效33例(51%),總有效率為49%;治療后4 w,與氨氯地平組及聯合吲噠帕胺組總有效率為91%(組合29例/32例)和94%(30例/32例)。經Ridit分析,這兩種藥物的組合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的降壓作用。動態血壓的降壓療效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后4 w,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4 w,白天和夜間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降低(P<0.01)。

3討論

貝那普利抑制循環和組織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功能強,相當與喹那普利的降壓效果,可以確定的,穩定的,長期的血壓降低,而不影響心率,并可減少心肌梗塞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病死率,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本研究發現,單用貝那普利2 w后坐位血壓顯著下降,4 w后降壓作用并未隨著服藥時間延長而增強。一些研究證實,貝那普利10 mg/d使50%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并隨著劑量增大,血壓下降持續時間延長,幅度增大。臨床上常聯合應用不同降壓機制的抗高血壓藥物,在發揮疊加降壓作用的同時,兼顧患者存在的多種危險因素與并發病。ALLHAT和HOT等大規模臨床研究均表明,2,3級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需要聯用兩種或多種抗高血壓藥物[3]。本研究中,貝那普利與氨氯地平或吲噠帕胺聯用后,降壓療效明顯提高,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研究發現,2 w后貝那普利下降血壓明顯,4 w后降壓效果并不以時間而增加。一些研究已經證實,貝那普利10 mg,50%輕,中度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并隨著劑量的增加,血壓下降的持續時間,振幅增大。抗高血壓藥物臨床上常合并不同降壓機制的應用,在發揮額外的降壓效果的同時,在患者的多種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增加。大型臨床研究表明,超過30%的高血壓患者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物組合[4]。在這項研究中,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高血壓的治療顯著改善,無嚴重不良反應。

本研究64例貝那普利單用后動態監測表明,1次/d給藥能使24 h血壓下降,在FDA的降壓效果要求較高的峰值速率,因此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夜間和清晨血壓的早期,是一種穩定的,長期的抗高血壓藥物[5]。這項研究表明,貝那普利保持自主神經系統的心臟速率和壓力反射敏感性的影響,ACEI降壓的同時,可改善心臟功能和糖代謝,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FOGARI R.ZOPPI A.LUSARDI P,et a/.Fixed combination ofbenazepril and low-dose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moderate essential hypeflension:evaluation by 24-hour noninvasive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J Cardiovase Pharmacol,1997,30(2):176-181.

[2]葉任高,陸再英.大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25-331.

[3]馬一平,孟林.貝那普利與氨氯地平或吲達帕胺聯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藥物經濟學評價[J].天津醫藥,2008,20(2):61-62.

篇5

一是以案為鑒,構筑牢固的拒腐防變思想防線。通過這次警示教育活動,使我深刻認識到開展案件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認識到違法違紀案件的悲痛教訓,在工作生活中要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堅持經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自身加固了思想防線。以案為鑒。在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典型案例材料的學習、反思,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而且汲取了深刻教訓,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其實對每一位銀行從業人員來說意念不堅定,心中若沒有道德的底線和對法律的敬畏,就容易誤入迷途,遺恨終生。

二是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提升合規風險防范意識。身為網點一線員工,要切實提高業務素質和風險防范能力,全面加強柜面營銷和柜臺服務,是我們臨柜人員最為重要的工作任務。支行行長也多次組織員工利用周會,學習典型違規案例,要求大家引以為戒,并由會計主管帶領大家學習業務操作流程,針對一些不常遇到的業務進行細致講解,做到學以致用。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日常工作崗位中,只有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按規章流程辦事,才能有效避免業務操作風險的發生。只有熟知每筆業務的操作流程,才能因不知如何辦理而不知所措。

三是加強合規操作意識。有時,總是覺得有的規章制度在束縛著我們業務的辦理,在制約著我們的業務發展,細細想來,其實不然,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在經歷過許許多多實際工作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只有按照各項規章制度辦事,我們才有保護自已的權益和維護廣大客戶權益的能力。在辦理業務時要準確辨別,有條不紊,識別業務本身風險點。在柜面業務中,支行辦理開戶業務比較多,這就要求我們在辦理開戶手續時,要嚴格審查客戶真實身份信息,是否本人辦理,身份證是否在有效期,現居住地地址等重要信息,防止冒名開戶的風險事件發生,并在綜合業務系統中建立并完善客戶身份信息,在人行賬戶系統中進行登記備案。只有按照規章流程辦事,熟知業務操作流程,才能在源頭上防范風險事件的發生。

篇6

人機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隨著機械化生產程度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和發展的。國際人類工效學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將該學科定義為: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時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該學科以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為目的,以人為中心,使機器適合于人、勞動環境適合于人,以保證人能安全、衛生、舒適、高效地進行生產活動。

一、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這里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分析事故原因及對策時所使用的4M法,即從人、機械、環境與媒介、管理四個方面對影響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

在事故發生的諸原因中,人的因素當屬首位。人生理、心理、作業姿勢和動作、作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人為失誤,進而對整個項目造成影響。

1、生理因素。人體各功能系統和各機能器官及生理節奏等生物體活動規律、人體的疲勞特性等,都可能成為發生人為失誤的生理方面原因。只從大腦的生理活動特性來說,大腦意識水平分為由淺入深5個層次,人在不同層次的可靠性水平不同。大腦意識水平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變化。在8小時工作日中,人腦能保持正常意識的階段,即精力充沛、積極進取的狀態不會超過2-3小時,而大腦意識水平與人為失誤發生概率直接相關。但是大腦的生理機能是有一定規律的。實驗表明,晚10點以后的深夜至凌晨是大腦活動水平處于低潮時期,人的意識水平降到最低,所以夜班作業也是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時期。

2、心理原因。許多事故好象是由作業者不注意引起的,注意受到信息的性質和個人生理、心里活動水平的影響,具有不穩定性和轉移性。還有急于求成、缺乏知識、片面經驗、僥幸心理、急迫時的行動都可能是個人物根據的推測所做出的隨意性判斷,也是發生人為失誤的重要原因。

3、作業姿勢和動作方面的原因。正確的姿勢有利于動作的控制。工作時,需特別注意所利用的腳下位置,使姿勢不受束縛,動作要有意識、有控制。不安全的動作主要是:違反操作規程;未能控制速度;安全裝置不當;超載、誤置;捆扎不良;工作姿勢和位置不妥;在移動的設備上工作;不專心;未使用保護裝備等。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機械的因素

機械設備是人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的設計、防護、布置等方面的問題也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施工現場的設備常為購買或租用獲得,在選購時應充分考慮到設備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減少在施工現場因設備設計和防護、信號等裝置缺乏的問題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施工現場的設備布置不合理不安全也可能誘發事故。例如,與易發生危險的設備距離過近,沒超出安全距離;設備布置過密,作業者缺乏必要的作業空間;相關的顯示裝置布置過于分散等。

(三)環境與媒介的因素

首先,施工現場不良的微氣候、噪聲、振動、照明、粉塵等條件,一方面導致施工人員疲勞、煩躁,引起意識水平下降、反應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發生率;另一方面也影響施工人員正確感知信息的能力,釀成錯誤判斷而導致事故。其次,外界的無關刺激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施工人員無意注意,以使注意對象轉移而造成事故。第三,施工現場的指示、標志不完備、不清晰,也易導致事故。

(四)管理的因素

安全事故率高低與領導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及管理制度是構建全密切相關。領導不重視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組織結構不健全、目標不明確、責任不清楚、檢查工作不落實、法規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不暢、缺乏必要的職業培訓、對臨時施工、非正常施工、特殊及危險操作和夜班施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止事故的對策

(一)人的因素的對策。要創造一種和睦、嚴肅的施工安全氣氛。施工人員之間相互注意,防止出現不使用勞動護具等違法規程的事,防止不安全行為。及時處理施工現場的危險物,并按照安全操作規程,認真操作。提高施工人員預知危險的能力,通過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員知道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隱藏著那些危險,如何能及時發現,相應的對策是什么,并通過安全檢查表進行監督。

(二)設備方面的對策。在購買設備時,選擇操作簡便、省力的機械設備,設備的儀表和監控器等可視化界面要符合人的習慣,對于緊急操作部件可采用醒目色彩或規定的安全標識,易于識別。對于施工中會造成危險的設備部分要通過防護裝置把人隔離開來,例如設置防護罩、防護網、圍欄、擋板等。

(三)環境與媒介方面的對策。從人的因素出發,改善施工環境。把微氣候、照明、噪聲條件及休息時間控制在適宜的水平,使施工者易看、易聽、易判斷、易操作、較少受到干擾,在精力旺盛和意識集中的條件下施工。在施工現場,危險牌示要設在顯明易見的地方,文字簡明、含義明確,字跡鮮明易認。識別標志常使用清晰、醒目的顏色、標記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四)管理方面的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建設方、施工方都要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項目經理及主要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態度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須做好安全管理的帶頭人、安全思想的傳播者,必須樹立“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進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針、政策、法規、制度。在管理機構設置時將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程創優一體化管理,系統化運作。建立必要的安全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保證信息暢通。

2、人員選擇和培訓。在選擇施工人員時,施工單位應根據崗位、工種特點,對求職者所應具備的必要的知識、技能、能力、性格等進行考核,選擇合適的人員。入職之后,通過操作培訓、技術培訓、能力培訓和安全培訓,模擬事故情況,訓練施工人員安全操作和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持續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3、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勞動保護知識教育、勞動紀律教育、安全技術知識和規程教育、典型經驗和事故教訓的教育等。為保證安全教育行之有效,必須根據不同教育對象,采用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進行,可以配合典型事例加以強調,盡量的生動直觀,易于理解。

篇7

一、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位教師都非常清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至理名言,不管以何種方式進行教學,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或拘泥于教材的安排,或為了趕進度,往往忽視了這一重要的環節。

針對當堂課所學內容的特點,我總是想方設法在“激發學生興趣”上做文章。例如,我在進行八年級下冊“電動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并不是按照課本上的安排,先做“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這一演示實驗,而是打開教室內的電扇開關,讓同學們感受到風扇帶來的絲絲清涼,然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電風扇為什么會旋轉么?”對于初二的孩子來講,這當然是一個難題,然后我就接著說:“等學完了“電動機”這一節內容后,同學們就會清楚藏在電風扇里的秘密了。”這句話一說完,我發現同學們的眼里充滿了好奇,接下來的各種學習活動,每一位同學都表現得非常主動、專注。

再如,我在進行“磁生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沒有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先演示“電磁感應”現象,而是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小區停過電么?停電后你是怎樣獲得光明的?”有的同學說點蠟燭,有的同學說用手電筒或應急燈照明,同學們說完后,我說:“老師也有一種辦法來對付停電。”接下來,我拿出一只小電扇上拆下來的電動機(電動機上事先裝好了搖柄),把它的線圈與一只小燈泡串聯起來,然后搖動搖柄,小燈泡亮了起來。同學們都興奮地叫了起來:“亮了!亮了!”我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怎樣發電的嗎?”同學們都齊聲回答:“想!”然后興致勃勃地等待著學習新知識、新本領。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和途徑是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和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

二、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課堂生成,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今天的教正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它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先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后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

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之前,教師要從宏觀上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必要的指導和點撥,這是“學前導”。教師要在學生學習之前發揮好“導向”作用,就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精心預設教學流程,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包括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興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情況。教師依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大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預設應指導的具體方面,其中包括學法的指導。

例如,在“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舉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與磁有關的現象,思考自己對于“磁現象”還存在哪些疑惑,然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開展實驗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并通過小組討論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最后分析自己關于“磁現象”的問題有哪些已經解決了,哪些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又如,在“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對“電磁感應”現象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對于感應電流的大小和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試著讓學生應用右手定則對課本中“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這四幅圖進行自主學習,并引導他們注意線圈中每一條邊切割磁感線的情況。通過將近10分鐘的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學生已經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對圖中線圈每一條邊中感應電流的情況進行了正確分析,從而判斷出整個線圈中感應電流的大小和方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即要轉變目前在一些課堂中存在的單一、他主與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盡管教師充分了解了學情,精心預設了教案,但在實際教學中,總會有意料之外的旁逸斜出。新的課程理念認為,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我們應該用變化、動態、生成的而非靜止、僵化的觀點來看待教學。課堂上,當教師按照課前預設的方案進行教學時,學生會突然出現這樣或那樣意外的情況,面對這些意外,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例如,在進行“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的教學中,有一位同學按照我的要求用小鋼釘代替小鐵釘完成課本中有關“磁化”的實驗時,發現在將磁體靠近小鋼釘之前,小鋼釘就把鐵屑吸引了起來,這與我事先預設的此時小鋼釘不會吸引鐵屑的現象剛好相反,如果我此時簡單地把學生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模糊的處理,不予重視,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尊重實驗事實的習慣。于是,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告訴這位同學用的小鋼釘是幾天前已經磁化過了的,正是由于鋼這種材料能較長時間地保持磁性,所以今天它仍然具有磁性,能吸引鐵屑。

我們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很多情況是教師意料不到的。而目前,教師對課堂的意外情況,有的是熟視無睹,缺少敏銳的反應策略;有的則一概封殺,對學生缺少人文關懷。而意外如嬌嫩的花朵,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意外是飛逝的流星,需要教師敏銳地捕捉。在面對意外時,我們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流程,積極地面對意外,在充分尊重實驗事實、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課堂中突發性的生成問題進行機智而又科學地處理,并利用這一課堂生成問題進行教學,真正做到課堂教學是基于學生學習的活動過程,做到“以學定教”。

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利用現有教材,適時進行拓展提高

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教學內容的靈活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境的隨機性,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分析和解答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理解和認識,適當補充一些新的教學內容或學生需要的、感興趣的知識等。

在“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這一演示實驗中,教材中只安排了“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這一情況,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會發生運動,且通電導體的受力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導體中的電流方向有關”這一結論。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是否一定會受到力的作用呢?對于這一情況,學生并不清楚。為了使學生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也為了給通電線圈在磁場中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實驗:將通電導體與磁場方向平行放置,觀察通電導體是否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明確了:當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時,通電導體所受磁場力為零,即沒有受到磁場力的作用。

在接下來進行的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發生轉動的演示實驗后,我又穿插補充了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如果物體的運動狀態(例如線圈轉動)發生改變,物體必定受到力的作用(即磁場力的作用);如果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不一定發生改變。例如,通電線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剛開始線圈就處于平衡位置,通電后將不會發生轉動。

又如,在八年級下第四章第一節關于“磁化”的教學中,教材中只安排了“鐵棒的磁化”這一實驗,學生完成這一實驗后,我又增加了一個“鋼棒的磁化”實驗,通過兩個實驗的對比,學生不僅對硬磁性材料和軟磁性材料保持磁性的時間長短不同有了比較感性的認識,也為下一步學習電磁鐵時,理解鐵芯必須用軟鐵做而不能用鋼做打下了基礎。

在學習完“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后,由于這部分知識與剛學過的電動機知識很容易混淆,我就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將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結構、工作原理等進行對比,并思考如何將一臺電動機改裝成發電機,然后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臺小電動機、一個小手柄、若干導線和一只小燈泡,讓他們根據自己討論的方來案將這臺小電動機改裝成發電機。當同學們看到自己改裝的“發電機”讓小燈泡發出光亮時,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