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9 19:5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英語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英語教案

篇1

[關鍵詞]教案學案 一體化高效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主要的課堂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繼而,學生做、教師再講。因此,教學中的知識要點是依靠教師多講、學生多練去解決的。顯然,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反反復復的被動灌輸和強制記憶中被磨滅了,學生是得不到尊重和發展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也就無從說起了。但是,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的: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所以高中英語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要突出,實踐能力必須要提高。我認為。新課改背景下達此目標的途徑是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方案設計,實施教案學案一體化。

一、實施高中英語教案學案一體化的重要性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強調的一點是教師的備課,所以,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編制完整、精當的教案,也就是說教師在邁入教室前心里要完全明白該節課需要講什么和怎么講。但是,當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案的內容和進程把自己的意志傳達給學生時,明顯地發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在無限地擴大而學生的主動性無法得到發揮,因而直接影響了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而這恰恰違背了新課改主旨和素質教育要求。要想解決這個矛盾,教師只能尋找一種可以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效率的教學模式。當然,主動學習并不等于放任學習,否則的話,課堂教學則會漫無邊際、費時低效的,只能讓主動學習流于形式,為自主而自主。所以,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是有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這樣學生才能跟隨課堂主線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水平。在這樣的要求之下,學案就應運而生了。當然學案和教案是密切相連,是融為一體的,而且只有做到了教案學案一體化才能體現教師的價值、突出學生的主體。

二、如何實現高中英語教案學案一體化

既然教案學案一體化是如此之重要,是提高課堂效益的要求,那么在實施過程中就得注意兩者的一致性,教師要明白,學案形成的前提是教師擁有充分的教案,教案形成以后,把其中的所涉及的知識點、重難點、易考點以練習的形式呈現成學案,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全身心參與到課堂中去。關鍵一點是教師懂得如何達到兩者的一體化。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 1 Adver-tisements(Reading)

Teaching Aims: 1.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2.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some new words and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Steps:1. Tell studen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Explain the usage of some words and langu-ages: promote、intend、cure、trick、be used to (doing)something、fall for something、deal with

(1)promote:及物動詞,意為“促進、推廣;晉級、升職”

eg:他們正在討論怎樣促進兩國間的友誼。

They are discussing how to promo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去年他很快被晉升為經理。

Soon he was promoted to be an engineer last year.

(2)be used to(doing)something:意為“習慣(做)某事”

eg:湯姆已習慣生活在中國了。

Tom has been used to living in China.

Teaching Methods: 1. The teacher tells and stu-dents listen.

2. The teacher explains the usage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and students take down notes

以上是教案,由于篇幅所限,僅體現了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行為,以及部分單詞和語點的用法,但已體現出其局限性了,整節課中只有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沒有學生自主研究、解決問題、規律總結的過程,而這個偏偏是高效課堂的天敵,所以,教師應該在教案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知識程度、認知特點、探索興趣等制定好學案。相應的學案例子:

Lead in: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ere can we see advertisements?

What characteristics do comercial advertise-ments have?

What are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used for?

Language points: Fill in the blank or choose the fight answer.

1、promote:促進、推廣;晉級、升職

(1)They are discussing how to promo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翻譯成中文:

(2)Soon he to be an engineer last year.(去年他被晉升為經理。)

(3)總結:promote A.及物動詞B.不及物動詞

promote的名詞形式是:

2、be used to(doins)something:習慣(做)某事

(1)be可以用、替代

(2)Tom in China.(湯姆已習慣生活在中國了。)

(3)類似句式:used to do something:

be used to do something:

(4)總結:三種句式中“to”的用法區別在于

(5)練習:He late,but now he at5:30,be-causea clock him up.

A. was used to get up; is used to getting up; used to wake

B.used to get up; is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wake

C. used to get up;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waking

D. was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get up; used to wake

從以上的教案、學案例子中可以看出教案是學案的前提,框定了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范圍,學案是教案的提升,體現了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探究、思考的特征。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把學案交付給學生運用,讓學生領會教師的智慧結晶,形成有序的自主學習過程,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優質的課程資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梳理和拓展,從而形成高質量的教案。當然,兩者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學生最大程度地每堂課的重難點、易考點,并運用于實際解題中。

實現教案學案一體化教學的原則

篇2

關鍵詞:高中;安全教育;教師績效;管理體系

一、引言

保障學生的安全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然而,部分學校以及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具體的安全教育層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實際的學校安全管理過程中或者對于學生放任不管、或者通過“軍事化”管理的模式將學生的活動空間進一步壓縮。上述兩種方法均是不可取的。形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校并沒有系統的安全教育體系,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也無法達到相關安全教育的要求。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將學生的安全教育納入到教師的績效管理體系中來是一種可行的管理模式。它不僅能夠做到讓教師有的放矢,同時還能夠通過績效管理的引導作用來規范教師的相關行為。

二、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及其范疇

根據不同的安全事故產生場所以及相關的安全行為對其安全教育進行分類是現階段廣泛應用的分類方法。根據高中學生的特征,其安全教育內容應該涵蓋如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交通安全:該部分安全教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規避不良的交通習慣,如:不走人行橫道、不靠路右邊走、隨意橫穿馬路、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離欄、在人行道、機動車道騎車,逆行騎車、騎車不打鬧,追逐等。

第二,校園內外活動安全:該部分安全教育主要分為兩個層面:在校內層面應該注意體育活動安全、學校集會與集體活動安全、校內勞動安、學生住宿安全等;在校外活動安全則需要包括:不得允許非住宿人員入住宿舍、不得私自接用電器電線、不得瘋瘋打打、不得將貴重物品帶入宿舍、不得在宿舍使用蠟燭等。

第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內容及其范疇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為核心,否則則會由于包括用火不慎發生火災、用電不慎發生火災等多發性災難。為了避免相關的安全事故產生,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宣傳滅火基本知識、自救與逃生措施等。

第四,衛生防病飲食安全:該部分安全知識主要包括了如下幾個方面:(一)預防傳染病。了解傳染病傳染的三個基本環節:即①傳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②傳播途徑:空氣、食物、土壤、昆蟲③易感人群:少年兒童是易感人群。

只有教師做到對上述若干個方向的有效教育與引導,才能夠保障學生在校內外的人身安全。為此,此部分內容也是教學管理過程中對于教師評價的重點。

三、高中安全教育在高中教師績效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清晰的意識到在教師績效管理體系中加入安全教育指標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同時也明晰了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與責任目標。因此,在具體的績效體系應用過程中可以分為如下三個步驟來進行。

首先,根據安全教育內容形成不同層次的績效指標。在具體的指標規劃過程中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教學內容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對于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否開設學生安全教學課堂、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進行評價;一方面是對教學開展情況的好壞,包括了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的課堂準備以及學生的實際安全教育效能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生的實際安全系數(安全事故發生的頻次)進行評價。

其次,通過不同的權重方式將安全教育納入到整體的績效評價體系中來。結合現階段高中普遍應用的打分制評價體系進行相關的評價項目分類。其中除了安全系數為客觀指標之外,其他項目均可以應用主觀打分原則來予以實現。同時,應用加分或者扣分的方式與整體的績效管理體系進行聯合,最終得到響應的分數。

最后,建立完善的績效獎懲制度。利用教師評價的最終得分確定教師的績效成績。并以績效成績為依據,對教師的績效獎金、評優、升遷等獎勵政策發生關聯。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加教師對于相關評價指標的重視程度,還能夠進一步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為后續的相關校園安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教師的評價系統同樣是教學管理重心轉移的“指向標”。利用該制度還能夠實現教師評價指標的透明化,為進一步加強教師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四、總結

校園安全關乎社會的核心,關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學校在正常教學的基礎上,必須以校園安全管理為前提。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系數,學校通過教師開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動是一種必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在對安全教育基本內容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探究了將安全教育內容評價納入到教師績效管理體系中的可行性以及具體的執行步驟。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今后的相關教學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篇3

1. 導學案教學的內涵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遵循新課標的指導方針,經過全體任課教師的集體研討,制定出能夠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育的學案,以學案作為學習的平臺,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教學。然而由于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適當地加以引導,從而幫助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地學習。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普遍問題,逐個解析,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教師在使用導學案這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2. 導向案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1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預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也不例外,然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部分高中生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在預習中帶著盲目性,這就使得預習達不到效果,對學習成果造成影響。因此,在使用導學案這一教學模式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課上所要講授的具體知識,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學案,明確好課上所要達成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然后把學案下發到學生手中,同時,教師在設計英語閱讀教學的學案之時,要把課堂中應當掌握的生詞、短語以及句型句法等進行標注,使得學生在對所要進行的英語閱讀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掌握,在預習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

2.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新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學生拿到英語閱讀教學的學案之后,學生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教學目標以及所標注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自主的學習,盡可能地在上課之前解決好一部分重難點問題,改變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使得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應當提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然后針對這部分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解決問題,最終由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一些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并且重點講解一些關鍵知識點,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知識的理解。利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使得學生能夠積極融入到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熱情,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得到強化,掌握好英語閱讀知識學習的方法。

2.3課堂英語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導學案教學中的關鍵所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除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方面,要通過教學情境導入英語閱讀課,使得教學進行有一個平緩的過渡,通過對教學情境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對問題進行深化,使得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營造出良好的溝通氛圍,并通過對閱讀文章的細化處理,使得學生參與到對文章句式以及難句的分析中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培養學生英語閱讀文章的學習技巧與方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

2.4強化知識復習訓練

在采用導學案教學方法對高中英語閱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鞏固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當教師在對英語閱讀文章進行深入的解析之后,需要根據所講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訓練,使得學生盡快鞏固好所講的學習技巧與方法,這就需要教師提供與所講文章類似的閱讀文章當做知識復習訓練的材料,使得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技巧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掌握好閱讀的策略,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英語閱讀學習的質量。

綜上所述,導學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時,需要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的合作探究以及教師的講解解決好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準備好相應的教學材料,使得學生能夠盡快地鞏固所學知識以及分析技巧,從而逐步實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職英語;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29-02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旨在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由于英語作為基礎課影響著對人才的培養效果,為此,為了迎合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要求教師在對高職學生英語表達技能、認知能力等進行培訓過程中,應注重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課堂教學環境中,由此打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空間,且就此活躍課堂氛圍。以下就是對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中應用的詳細闡述。

1.案例教學法優勢分析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案例教學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應依據課堂教學難點提供案例,并設置問題,由此來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索過程中以查閱文獻等形式來獲取問題答案,即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情境中,達到最佳的知識學習狀態;

第二,在案例教學法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應注重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案例資源,并確保教學案例取自于日常生活,繼而引導學生在案例教學法的導向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同時,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貫穿可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承擔醫生、商人、法官等不同的社會角色,從而便于學生畢業后快速的融入到社會環境中;

第三,傳統教學模式呈現出"以傳授法為主"的教學特點,繼而由此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案例教學法在實踐應用過程中逐漸推動教師由主導者轉向指導者,即注重鼓勵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課堂主導地位,討論、分析教學問題,由此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2.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中的具體應用

2.1案例準備。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高職學生特點準備教學案例。同時,在教學案例準備過程中為了保障案例資源的廣泛應用,應注重將案例獲取渠道擴展至雜志、報紙、企業商務文案、互聯網等領域中,由此來滿足高職學生英語知識學習需求。

例如,某教師在《Unit One movie!Part five Vocabulary in context》課題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即將案例教學法貫穿于其中,同時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所需復習的單詞、句型,然后選擇1名同學對句型含義進行講解,同時在句型解讀過程中回答教師所提出的"yes"or"no"的問題。其次,在學生句型分析完成后,教師再次為學生呈現與之相關的人物事件案例,并提出:Do you know him?的問題,由此來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想,且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索過程中自主查閱相關資料,繼而達到最佳的知識學習狀態。

再如,某教師在《Unit One movie!Part five Vocabulary in context》教學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1],即為學生呈現了"Modern Time"電影片段,并將其作為案例資源,提出:What kind of the film is it?課堂問題,且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等形式探索問題答案,同時隨機選擇2名同學對問題進行解析,由此提升整體課堂教學效率。

2.2課堂分析、討論。在傳統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下逐漸誘發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為此,為了打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將案例教學貫穿于課堂中,并注重以課堂分析、討論的形式達到英語知識教學目的。例如,某教師在《金融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對抽象英語知識的理解,即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入了中央銀行幾次提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案例資源,從而確保案例信息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貼近性。同時,在教學案例提供的基礎上,教師亦將45名學生劃分為6組,并確保每組小組成員為5-7個,且給定學生10min討論時間,要求學生以英語語言表達形式對案例內容進行探討,以此達到最佳的教學狀態[2]。此外,在課堂問題分析過程中,亦要求教師應注重發揮自身"監督員"職責對學生討論行為加之正確的引導,由此來提升整體課堂教學質量,并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情境中,挖掘自身潛力,深化自身對英語知識的了解。

2.3案例總結。在高職英語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為了達到高效率教學狀態,強調對案例進行總結亦是至關重要的,為此,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綜合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情況將討論分析結果以案例分析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在分析報告內容完善過程中明確案例分析難點及解決方法,且注重以英文形式進行標注,由此達到案例總結目的。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有助于實現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等的訓練,因而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其的有效落實[3]。

3.結論

綜上可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對高職學生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迎合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人才需求,要求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將案例教學法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同時,注重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引入真實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以此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達到最佳的英語知識教學狀態,并就此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季月華.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高職護理英語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4(07):88-89.

篇5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 高中英語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14-01

國家《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為此,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點的英語學習過程與方法”。“導學案教學法”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文[2]討論了“導學案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本文針對“導學案”在教學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一些對策。

一、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不當引起的不適應。

一部分學生在初中三年高一半年的過程中,已經養成了每篇課文要老師帶著一句一句過了課文才覺得自己掌握了知識的習慣,使用導學案以后突然發現自己的學習沒有系統沒有體系了,感到很凌亂。在“導學案教學”初始的時候,很多學生出現了一個單元學完了導學案卻沒有剩下幾張的問題。有些學生甚至會覺得,使用“導學案”過后,完全不知道“我學到了什么”“重點難點是什么”“我什么不會”。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和同事制定出如下對策:

1.課后反思:筆者和同事在編制導學案的過程中,專門設置了課后反思環節。我們的期待是,在每節課后學生能夠自覺記錄下來自己在這節課中收獲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問題。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缺少總結能力。于是老師就指導學生記錄下來自己做錯的問題,并反思是思路出了問題,還是知識儲備出了問題。另外,學生應該記錄這堂課中自己感到收獲最大的一個到兩個問題,可以是詞匯,可以是句型,也可以是自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的困惑。在精細的指導后,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開始學會梳理自己的學習狀況。

2.雙色筆記:筆者在帶高一學生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不管是課本還是導學案,學生的筆記是有相當大的問題的。要么就是一片空白,要么就是聽到什么寫什么,缺乏邏輯。我們都知道,大腦是喜歡顏色的,于是我們鼓勵學生使用雙色筆記法,預習作業或者課堂活動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寫下來的答案用藍色或黑色筆記錄,而在老師講評的時候,要求所有學生拿出紅筆做記錄。這樣學生在復習的時候重點難點和自己的失誤就非常清楚了,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裝訂與整理:筆者在編制導學案的時候,抬頭會寫明“單元名稱”以及“課時名稱”,在每單元過后,課代表會組織班里同學把本單元的導學案按照課時順序排列好并同意裝訂。另外,我們要求學生準備資料夾一個,用過的導學案、作業和課本一起收集到資料夾里面,便于整理和復習。

二、學生缺乏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也許是長期接受“滿堂灌”式課堂,當我們決定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時,學生突然不知道該怎么做了。筆者猶記得第一次組織小組討論時,學生用非常新奇的態度來對待這個課堂活動,所有人都在笑,都在東張西望,都在看別人在做什么,遺憾的是,卻沒有人開始認真討論學習內容。而在組織了很多次小組討論之后,又有一部分學生喪失新鮮感,開始利用小組討論的時間聊天,好像覺得討論跟他是沒有關系的。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有以下幾個對策:

1.合理分配小組:我們經過實踐,覺得4-6人組成一組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對比過6人小組和4人小組,結果發現,小組越大,個體的參與意識就越淡薄。在6人小組中,我們一般安排成員分布分別為優等生1-2個,中等生2-3個,學困生1-2個,保證了小組人員的平衡分布。在4人小組中,一般成員分布為優等生1名,中等生2-3名,學困生0-1名。在這樣的成員結構中,優等生像是小老師,在同伴出現困難的時候及時相助,學困生一般為聆聽者,也是其他同學群策群力幫助的對象。從這個討論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同伴效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同學作為小老師,把老師的作用放大了無數倍。

2.組長負責,分工明確:在每個小組中,我們選擇一名組長,他總體負責小組分工,值日組長一名,主要負責每次討論的質量,記錄員一名,負責記錄同學的觀點。組長固定,值日組長和記錄員由小組成員輪換擔任。這樣的流動中,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討論的質量,而避免使小組討論流于形式。

三、學生參與感減少,沒有融入課堂的感覺。

筆者有學生反映說“學案把什么東西都告訴我了,我都幾乎不用記筆記了,突然感到課堂上沒有了參與感。以前用課本講課的時候,我能夠隨時把我不知道的東西記錄下來,非常有參與感,我覺得我參與到課堂中了”。

對于這種觀點,筆者覺得我們應該反思并改革,應該更多使用問題導引式的方法來編寫學案,避免直接給學生知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筆記的講評和展示鼓勵學生在學案/筆記本上記錄知識,提升課堂參與度。

“導學案教學法”符合當前教學發展的需要,預習為先,探索在后,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但提升了學習效率,也使英語課堂更加生動。但是導學案的高效課堂又是一個長期研究的問題,在教學的實踐中,作為教師應該多寫思考,多些總結,根據自己學生的學情,采取適當的策略使得導學案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篇6

下面我就高中英語教學中“學案導學法”的運用談一點粗淺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學案導學法”的特點

“學案導學法”注重學案的引導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學生要主動地構建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逐漸掌握學習的規律和方法。

二、“學案導學法”的教學模式

1.學案設計。學案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主要憑借,其基本框架包括學習目標、預習方法、問題討論、預習檢測等幾個方面。

2.學生分組。根據各班的實際人數、個性差異等,以六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每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主持本小組的活動。

3.交流展示。交流展示的過程是學生理解鞏固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的過程;是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的過程。學生的交流展示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

三、學案的編寫原則

1.探索性原則。編寫學案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啟發性原則。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性,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領悟知識的奧妙,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頓悟性。

3.靈活性原則。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在編寫時,形式上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盡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四、學案編寫應注意的問題

1.轉變師生觀念是前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開始實施時會碰到許多困難。首先是學生不適應,很多學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就是“講”師,上課要多講。其次是教師不適應,教師們認為學生沒有自學能力,先學后教行不通,課堂上少講將會導致教學目標不能落實。因此,轉變師生的觀念是前提。

2.教給學生方法是關鍵。一是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學法。比如學習詞匯時,可以讓學生先運用音標進行識讀,然后再聽錄音進行自我正音,要反復地聽音、逐步培養學生按語音規則拼讀單詞的習慣。

3.自主合作探究是核心。本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其個性特色,使他們在自學交流展示過程中獲得體驗、獲得感悟、獲得知識。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樣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提高。

篇7

關鍵詞 高中 英語 時態 提高

一、對幾種英語時態用法的介紹

大部分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由于所學的英語時態越來越多,句子結構也變得相對復雜,因此對所學的英語時態有些茫然,有時會混淆時態的用法,為了讓學生理清高中時態的用法及結構,有必要在此處進行說明。高中階段,英語時態的教學已成為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若不及時幫助高中學生弄清英語中時態的用法,必會影響到今后英語學習的質量及對英語這一語言的使用情況。詞中各種時態的語態的變化及其復雜,學生也難以駕馭這些時態,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時態的講解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下主要對動詞過去時的用法,動詞的一般將來時,動詞的現在完成時三種時態的用法做了個簡短的介紹。

1. 動詞過去時的用法

英語動詞過去時在書面用語中表示過去時間發生的情況,但在實際應用中,過去時態與自然時間的意義并不相同。過去時不僅表示過去,還可以用來表示現在或將來的發生的事情,而且同有些語氣詞表達各種主觀的猜測、意愿等意思相同。英語過去時主要可以用于以下三種情況中:首先用在時態后移中,即過去時表達現在的概念時主要用在轉述動詞過去時常使所屬從句的動詞的間接引語中,如A:Didyousayyouhadnomoney?其次表達現在時間,即說話人現在詢問聽話人曾經做過某事的感想,但并不是表達過去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的動詞多是為了表示人物的心理狀況,如Didyouwanttowatchthismovienow?最后表達假設性過去時,即現在或將來時間某件事不可能發生時,為表示與說話人所期待的相反在某些從句使用中,如IwishIhadsomeflowersofmyown!以上除了第一種用法屬于常規用法外,后面兩種都不符合語言使用邏輯。

2.動詞的一般將來時

英語中一般將來時的最基本的用法是來表示單純的即將發生的事情,一般用will/shall+動詞原形表示將來,如Ithinkshewillbelieveyou.但除了這種基本的表示方法外,常見的有用begoingto+動詞原形,如it’sgoingtorain,這種主要表示意愿,通常begoingto后接動詞go和come時,通常直接改用其進行時態。beto+動詞原形也可以用來表示將來,主要是為表達說話人在計劃中即將發生的動作。beaboutto+動詞原形也表示將發生的,但此種用法與其它不同之處在于它不與具體的時間狀語連用,而且在美國英語中還有打算之意,學生在用此種表達方法表將來時切勿用在具體時間句中。另外bedueto+動詞原形,be+現在分詞,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時分有按時間表將要發生某事,按計劃要發生的事,按規定預計要發生的事。如Sheisleaving,TomorrowisTuesday.

3. 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

現在完成時表與現在有聯系,但在之前已發生或完成的動作與狀態,也可以用在表示持續到現在的動作與狀態,一般用have(has)+過去分詞表示。現在完成時與其它時態不同之處在于強調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的影響,通常與模糊的時間狀語連用,如Shehasfinishedherworknow.它另外一種意思還可以表示持續到現今的動作。現在完成時可以用在特定的語句中,如Itisthefirst/secondtime….That,Thisisthe…That從句中。

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突破時態教學

雖然以上僅簡單的介紹了英語時態中三種時態,并不是為了說明這三種時態很重要,其它的無光緊要。在英語時態學習中還包括現在時、進行時、現在進行時等常用的英語時態,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學生雖然在英語時態教學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但效果不盡人意。那么如何突破英語時態教學難點,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解決英語時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針對英語時態的特點,以下從漢英同步教學,分布教學,時態匯總教學方面簡要的論述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如何教學,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

1.漢英同步教學

傳統的英語時態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依次安排備課,此種教法缺乏連貫與系統性,在英語時態教學中所取得的成效不大,學生也不明白英語課堂學習的目的在哪,因此使用漢英教學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在課堂上設問當你做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時段、狀況下發生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出,以學生做鍛煉在上周、這周、現在時態下用英語表達即Shewrotehomeworkeverydaylastweek.Shewriteshomeworkeverydayinthisweek.及Sheiswritinghomeworknow.通過以上例子,并把例子相互比較,可以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時間狀語中,句子動詞的形式發生了何種變化,從而輕松的領悟英語時態的含義,在學習中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更易輕松的掌握時態的用法。

2.分布教學

在進行英語時態教學中,可以把各種時態分開來教,并通知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教師首先可從時態的用法開始教授,掌握基本用法后,再對句子結構中其它用法進行相關講解。此種做法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各種時態的同時,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啟發學生的主動性,牢固掌握各知識點。如就be動詞或write等動詞最基本的形式及其變形被動式、現在進行時、完成時等時態講解后,并在學生充分理解后,把各自用法放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進行解析,是同學了解的更透徹。 轉貼于

3.時態匯總教學

根據以上漢英同步與分布教學后,對各種時態進行串講,提高學生對英語時態的實際運用能力。此種教法考慮到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進行各個擊破,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進行時態匯總教學中,我們可以首先把不同的時態分配給各個小組,然后派各個小組的成員講解各種時態的用法,及在句中使用等,在成員講解時,小組成員也可以對成員的講解進行補充,完成任務后,教師與學生一同選出優秀小組,并給予獎勵,以鼓勵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探索,尋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以便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三、從篇章中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英語,在漫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覺得英語的學習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學起來比較簡單,掌握簡單的動詞時態變形,記住典型的時間狀語就可以學好英語了。可是若從整個文章中來看英語,對時態的運用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不易理清,雖然有些時態如現在時、現在完成時單從某個句子看來,用起來沒多大差別,可是運用的環境不同,復雜程度也就不同。出現以上情況主要是由于時態多在單句上運用,它對時態的要求不高,學生只要掌握單詞的基本用法,及特殊的狀況,就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時態的了解,下面我們從把握文章中與篇章類型保持一致,時態不一致的理解等方面來講解提高英語時態的教學。

1.與篇章類型保持一致

經過研究表明,篇章的類型與時態的選擇間有很大關系。一般在專業的文章中,摘要部分多用過去時,序言主要用現在完成時,但在文章中若引用其他人的觀點時,句子的時態選擇多與作者的觀點有關系,但經過調查表明在所有類型的文章中,現在完成時占據主要的部分。不同的文章類型有著不同的時態用法,所以依據文章來理解時態用法,是學好時態的重要途徑。如在敘事文章中多用一般過去時,但現今也有采用現在時態的,當然,學生可以依據文章的內容猜測,作者用現在時敘事的原因在何處,這樣有目的閱讀,可以展開學生心理活動,更好的理解時態。

2.時態不一致的理解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在強調句子時態前后必須一致,可是在大多敘事文章中,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如“Inmanyexperiments,peoplewereaskedtositquietly”。若學生沒有結合文章來認識英語時態,在進行閱讀時,必會產生疑問,甚至懷疑之前所學知識。敘事文中句子之所以時態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動詞時態不一致,在文中起著銜接作用。在文章某些實驗分析結果中,由于有些實驗結果具有通用性,因此作為作者觀點直接引用時,一般用現在時,如“Thesearewaysthatpoorselfimagesdevelop.”此種用法表明了學生進行閱讀時,應注意時態的變化,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理解作者的觀點。英語各種時態在連句成篇中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它也具有篇章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學好高中英語的各種時態,學生首先必須對各種時態最基本的用法進行了解并加以區分。除了學生自己花時間努力學好英語各時態,這是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需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研究出一套最適合高中學生學習英語時態的方法,并引導高中生通過閱讀文章,領悟時態的功能,以提高學生對時態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世宇.在英語時態教學中運用“時間坐標表示法”[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2】美.英語時態、語態、介詞填空練習題[J].中國遠程教育.1983年02期

【3】謝應欽.英語時態綜述[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5年02期

篇8

【關鍵詞】高中英語;導學案;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雖然一線的英語教師有意識地偏重閱讀教學,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但是許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依舊讓人嘆息。新課程呼喚新的教育思想,廣大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聽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那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使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

學案導學,是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一種教學手段,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基于學案導讀方式的篇章課文教學就是老師事先編制學案,讓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自己閱讀學習課文,然后老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再針對學生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課文講解。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能力培養,學案與導學密切結合,學案指導導學,導學依據學案。

課文閱讀教學具有新語言知識的教學和閱讀技能培養的雙重功能,所以導學案要圍繞這兩個目的設計。導學案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

基于學案的課文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

務。因此學案設計的自主學習環節可以讓學生就背景知識、關鍵內容等進行學習準備,激活與本節課教學重點的知識、技能、能力密切相關的已有知識和技能。自主學習環節的設計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最廣泛參與,同時要特別針對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困難群體,設計單獨的、有效的活動,這樣可以使這些困難學生在學習新語言時不再出現新的困難,做到新語言當堂掌握,不留新的后遺癥。

二、語言學習

語言學習是學案導學活動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過程。

1.新語言導入

導入是學生進入新課文學習之前的新語言學習,是教師從學生已

經掌握的語言引導出新語言的活動。學案設計中可采用任務引導、情節引導、知識引導、真實生活事件引導、新聞引導等方式導入新語言。選擇什么導入方式要符合教學內容的類型,要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對于運用難度較大的語言,可用任務導入。對于情節很復雜的故事,可用情節導入。對于知識性很強的課文,如地理、歷史等教學內容,可以用知識導入。對于反映學生生活(如參觀博物館)的課文,可從本班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剛剛結束的參觀活動)導入。對于事件性的課文,可借助近期的一條新聞來導入。在導入時,教師已經開始講授新的語言知識、培養新的語言能力。

2.新語言呈現

在學案中呈現課文時,不僅應把新出現的語詞、語句、語

言知識、語言功能等呈現給學生,更應呈現語言運用形態,呈現新語言是在怎樣的語境中、為了什么語用目的而運用的。新語言內容較多時,呈現可與導入、學習交替進行,一邊導入,一邊呈現,一邊學習,然后再導入、呈現和學習新的語言。

3.新語言學習

老師可以將課文看作一個整體,要求學生首先通讀課文,通過學案給學生的問題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老師引導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結構,然后分段閱讀,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師通過學案中的例釋讓學生自我發現、引導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語言,更全面地了解新語言的運用形態。例釋中要采用有語境、有明確的語用功能的例句,這樣才能給學生呈現語義明確、語境和語用真實的語句。

三、語言運用實踐

語言運用實踐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課堂活動,是學案設計

的靈魂。為了學生順利完成運用實踐活動,在學案設計的時候,老師應在閱讀課文教學中,通過設置適當練習活動,讓學生運用新語言項目,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新語言項目,若發現學生已經掌握,則可以不進行講解例釋,若發現學生存在理解和運用上的困難,則再進行講解和例釋。

這種方法將新語言項目教學與練習活動結合起來,需要老師在學生的練習中發現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新語言項目上的困難,并要求老師在學案設計時做比較多的準備,因為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準備重點講解某些新語言項目,但發現學生在練習活動中已經掌握這些新語言項目,老師只得放棄講解,而老師沒有準備講解的某些新語言項目,老師在學生練習活動中卻發現學生仍然存在理解和運用上的困難,而使得老師需要給予講解。這種方法同時要求老師具有比較自如地駕馭教材的能力,不論事先是否準備,一旦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都能及時給予講解例釋。

四、歸納總結

篇9

然而,如何才能兼顧整體和個體呢?一節課中怎樣對50個學生因材施教呢?怎樣才能使大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光彩呢?

我在教學的同時也思考著這樣一個對立統一問題。通過閱讀大量的關于分層次教學法的教育書籍,我終于找到了方法,于是利用一節練習課來進行實踐,結論是整體和個體是能夠統一的。

案例描述:

備課時,我就在考慮按什么標準分層次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來獲取知識并提升英語認知水平,到底要分幾個層次才能滿足教學需求。突然想到現如今飯店、學校都評星級,星級越高代表水平越高,那何不用這種方法呢?本節課的內容是教授英語語法:虛擬語氣。這個內容對學生們來說一直都是難以跨越的一道坎。一般的教學程序都是先列舉虛擬語氣的幾種句型:if條件虛擬,wish引導的賓語從句,suggest引導的賓語從句,would rather后接的賓語從句,if only后接的狀語從句等等。并將if條件虛擬的表格出示給學生背誦。(如下)

這個表格對于學生的形象記憶是很有幫助的,但如果能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那就更好了,就能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促進課堂生命化。

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我挑選了除if條件虛擬句之外的選擇題共60道,按照從易到難,各種虛擬兼顧的標準,將此60道題分成三組,分別為三星、四星、五星,打印成學案發給學生。然后,又將if虛擬語氣的表格除第一列第一排內容之外單元格全部挖空也印在了學案上,我就信心十足地到班級去了。

上課時,我對大家說:今天我們要復習一個偉大的語法知識,并且大家可以在這堂課上給自己畫坐標。學生看我這么慎重就都有了好奇心。然后我就問:大家都知道金陵飯店嗎?它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一個學生答:它是五星級飯店!很好,這就是我要的答案,然后我就說:你們給自己的英語水平打個星級怎么樣?學生們七嘴八舌說開了,都是往高了說,甚至還有說七星的,好比迪拜的七星大酒店,整個課堂熱鬧起來了,我請他們停下討論并說:現在,我們復習上節課講到的虛擬語氣,這里有星級題目,按照自己給自己定的星級做題,做好了有獎勵。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這節復

習課。

做題時,學生們沒有了以往的懶散,一個個都很想證明自己,于是,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做題。時間到了,我將答案報給大家,結果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愁的人思考著為什么我不能比別人做得好,發誓要報仇;喜的人眉開眼笑,驕傲地接受別人羨慕的眼光。但45分鐘時間是固定的,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能講完所有的60題,而且,每個人只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對沒有做的題目很陌生,那他會有興趣聽嗎?于是,我先請各組統計錯誤率較高的題目,不出所料,三星題中個別難題,四星題中所有題目,五星題中個別題都有人問。我就說:這些是大家認為有挑戰性的題目,你們要不要聽呢?學生都很急切地說:想。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講完后,學生們了解了,學習也有目標了,三星、四星學生都立志要向五星沖刺,五星學生有了壓力,迫使他們要解決學習中更多的難題。最后,我要求學生在不允許翻書的情況下,合作競爭將表格填寫完整,速度快、質量高的小組由我給他們評星級,我大方地給其中一組的每個學生貼上了五星的標志,其他同學都很高興,這也是他們的目標。

課后,我并沒有要求學生將自己沒有做完的題目補做,但讓我驚訝的是不服輸的心態讓每個學生都自動自覺地完成了練習,令我記憶深刻。

案例評析:

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分層次教學,結合創建生命化課堂這個課題,這節課基本解決了針對學生差異科學教學的問題。許多學生因為基礎差,往往對學習失去信心,成績會越變越差,形成惡性循環,老師們都很惋惜。通過這種嘗試我對分層次教學充滿信心,既然改變不了課堂規模,那就改變學生心態吧。

篇10

大學校園對社會開放,校園內部及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各種治安、刑事案件頻發,不斷威脅著在校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校園內安全隱患大量存在,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引發消防、治安、交通乃至。高校已經不再是世外桃源,不再是置身事外的安全島。但在現實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識淡薄,上至學校領導層,下至廣大師生員工,對安全缺乏認識,平時將安全束之高閣,往往是問題發生以后,被動地進行應對,而當問題解決后,則將安全擱置,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生產等事業上。高校應開展安全教育,傳播“安全無小事,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主動尋安全,努力保安全”的正確安全觀,努力營造“人人學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求安全”的全員安全文化氛圍,讓廣大師生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提醒他們要有憂患意識,不能思想麻痹,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

高校開展安全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等形式,向廣大學生傳授安全知識和技能,內容涵蓋國家安全、消防、治安、交通、刑事、網絡、社交、求職、心理、法律、宗教、自然地理、學校規章制度等諸多方面,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信息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成為一個具備基本安全知識的人,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突發事件,如事件的類型、成因、危害性以及應對方法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加深他們對突發事件的認識程度,消除他們應對突發事件無知所產生的困惑和恐懼。安全教育提倡理論結合實際,在教育過程中,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外,還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廣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自我保護技能、安全信息搜索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如開展消防逃生演練、受傷自救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和摸索,使其真正成為一個安全的“實踐者”。安全教育在傳授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向廣大學生傳遞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怎樣做”的信息,提供了一種行為和價值導向,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處理突發事件,防止誤入歧途,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

安全教育在高校突發事件應對中的作用

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積極地應對和處理成為了首要任務。安全教育在這一階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和相關技能,為平息危機奠定基礎。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型,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當火災事件發生的時候,廣大學生可以根據平時所學的消防知識和消防逃生技能進行逃生自救。在火勢較小的情況下,根據火災類型的不同,正確使用場所內的滅火器材撲滅初起火情;當火情較大時,快速、有序地進行人員疏散,避免擁擠、踩踏、濃煙熏人等事件的發生;如果被困在火場,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制造“安全區”等待救援,或者另尋方法逃離火災現場。2006年10月,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一女生宿舍發生火災,在消防人員趕到之前,六名遭火勢圍困的女學生站在該宿舍窗臺附近,將床單一端固定,另一端綁在腰間,并把棉被等扔下后跳樓,從而平安地逃離了火災險境。在這一事例中,六名女生之所以能夠逃離火海而平安脫險,正是因為她們充分運用了安全教育中的消防逃生知識。

當遭遇盜竊、詐騙、斗毆、拐賣、綁架甚至是危及生命等人身財產傷害事件時,學生應當充分運用安全教育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報警、與違法犯罪分子周旋、設法取得幫助、逃脫等方式來進行應對。2011年7月,某高校一女生暑期兼職家教陷入險境,被犯罪分子騙至出租屋欲行不軌,后該女生機智地與犯罪分子周旋,利用犯罪分子思想麻痹之機,快速逃脫魔掌而獲救,并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正可說明這點。

在校大學生可能會遭到意外傷害,如交通事故、溺水、運動損傷、擁擠踩踏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到的諸如撥打急救電話、骨折外傷等意外傷害后的包扎、人工呼吸與心肺復蘇、組織營救溺水人員、尋求周圍人群救助、擁擠踩踏中的自我保護動作等有關知識和技能來進行緊急自救或者相互救助,以應對突發事件,實現自我保護,從而渡過難關。

國家安全是整個安全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通過教育,向學生傳授國家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國家安全觀念意識,在發生涉及國家安全和學校穩定,如顛覆、滲透、策反、泄密、游行示威、抗議、罷課、罷餐、煽動鬧事等事件時,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維護學校的整體利益,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抵制不法行為,不相信、不制造、不散播危害國家安全和學校穩定的信息,不鼓動、不支持、不組織、不參與危害國家安全和學校穩定的行為,與黨和國家保持一致,與學校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被別有用心的人蠱惑和利用而做出危害國家安全和學校穩定的違法犯罪行為。

近年來,地震、海嘯、臺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高校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也不能置身事外。當這些災害發生的時候,如能懂得基本的自救知識和技能并加以運用,就能夠降低災害對自身及周圍人群造成的傷害,減少損失的發生,實現自我救助和相互救助。除了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威脅在校大學生人身安全的一把魔刃,學校周邊的一些無照攤點、校園內部食堂和餐飲店的不規范操作、突發性流行性疾病等,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規模的公共衛生事件,對學生的生命健康造成傷害。因此,應教導學生珍愛生命,遵守規范,自覺抵制不健康飲食,科學對待突發性流行性疾病,不散播謠言制造緊張氣氛,不恐慌,遵守國家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同應對。

安全教育在高校突發事件恢復和總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