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先進經驗交流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9 08:5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司法所先進經驗交流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司法所先進經驗交流材料

篇1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及功能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

社區矯正,亦稱“社區矯治”,簡單而言,就是一種避免讓犯罪分子與社會相隔離,利用社區的資源幫助犯罪分子改造的方法的總稱。具體而言,是指把不需要監禁的且社會危險性小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整合社會資源和力量,對其實施行刑監督、教育改造和幫助救濟,從而提高改造質量,促進社會長期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非監禁性的刑事執行活動。

(二)社區矯正的功能

目前,社區矯正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并且發揮了巨大作用,其原因是基于社區矯正所具有的功能。

1.懲罰功能

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執行手段之一,當然要具備懲罰功能。服刑人員在社區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在社區力量的監督下,必須接受社區矯正機構的監督和管束,若違反了行為規則和限制,必須承擔相應的后果,甚至可能會被重新送往監獄或其他監禁機構。

2.修復功能

社區矯正通過開放式的矯正措施,修復犯罪人員與社會的關系,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促使其順利回歸正常生活,最大限度的降低再犯罪率。同時,通過對服刑人員的懲戒,對被害人的心理產生一種內在的補償與撫慰,實現懲惡揚善的道德要求。

3.康復功能

社區矯正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專業的矯正活動對服刑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對處于嚴重心理危機狀態的服刑人員進行及時的危機干預,使他們的行為惡習、不正當的心理狀態得以修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達到身心康復的效果。

二、社區矯正政策評估

每一項社會政策都是國家為解決特定的問題而制定的,并且也確實起到了應有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彼時的政策規定是否能適合此時的形勢發展,任何政策制定者都難以保證,這也就產生了政策評估。如何判斷一項政策的實施效果,對其成本-效益的分析,往往是一種較為直觀的方法。

(一)社區矯正的效益分析

我們這里所談到的效益,并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效益,同時也注重對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同時,從社會和矯正對象兩個方面對社區矯正政策帶來的效益進行闡述。

1.社會效益分析

(1)社區矯正彰顯了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我們社會對人權的尊重。處于監禁狀態下的犯罪人員,長期與正常的社會生活相隔離。因此,當犯罪人員恢復自由生活狀態時,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無法回歸正常生活,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都難以保障。他們雖然觸犯了法律,但仍然具有憲法與法律所賦予的人權內容。社區矯正可以維護犯罪人員在監禁時被剝奪的一些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權,有利于平和他們的罪犯心理。有效消除了他們對社會的威脅和對不滿情緒,避免社會矛盾的激化,充分彰顯了立法中人本位的人道主義精神。

(2)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對影響社會和諧的犯罪行為以及犯罪人員進行嚴厲打擊。而社區矯正不是單純為了懲罰犯罪人員,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倘若嚴刑峻法會帶來一部分人的消極抵觸,甚至產生仇恨社會的情緒。那么通過社區矯正,把無需監禁的犯罪人員置于社區中實施矯正,讓他們成為寬嚴相濟政策的受益者,有利于降低社區中的不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2.矯正對象效益分析

(1)社區矯正有利于解決矯正對象的經濟困難,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在監獄中,犯罪人員基本上與外界處于隔絕的狀態,尤其針對那些刑期較長的人來說,等從監獄中出來,很容易陷入貧困狀態。而在社區中,給予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對于在改造中有積極表現的人員,相關部門還會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幫助其提高就業謀生能力,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根據司法部數據顯示,在上海,2004年至2008年,上海共建成過渡性就業安置基地356個,累計成功推薦社區服刑人員就業2103人,組織參加技能培訓1868人,幫助解決住房困難170人,解決臨時性補助3972人。

(2)社區矯正能夠使矯正對象避免交叉感染,提高矯正質量,防止二次犯罪。在監獄內,環境相對隔絕,服刑人員同質性很強,各種類型的犯罪分子聚集在一起有很多的溝通機會,一些人甚至利用閑暇時間互相交流犯罪心得和技巧,增強反偵察能力,出現交叉感染。而在社區中,矯正對象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健康積極的人群,周圍環境比起監獄要優越和健康,再加上嚴格的監督機制,這樣就會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現。同時并采取法律、心理等各種手段,對其進行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也就大大提高了矯正質量,防止服刑人員再次跌入深淵。

(二)社區矯正的成本分析

成本和效益是相對應的,效益往往較為間接地表現社區矯正政策的評估結果,而成本則會較為直觀的讓我們看到政策的實施表現。

1.社區矯正降低行刑成本,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財政資源

我們知道,傳統意義上的監禁主要在監獄中進行,國家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修建監獄,而且還要為監獄系統的運行支付龐大的后續資金。據統計,我國在監獄矯正方面每年投入的費用就達到500多億。具體來說,我國監獄關押一名罪犯的年度花費,平均約為1.5萬元,而在上海市,社區矯正成本為每人每年6000元。因此可以看出,對一些輕度犯罪人員,用社區矯正代替傳統的監禁措施,可以使監獄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矯正那些輕度的犯罪分子,還可以合理地配置行刑資源,降低行刑成本,節省國家財政資源,使財政資源效益最大化。

2.社區矯正增加了社區的運行成本,造成資金困難

一個社區,維持本社區正常的運轉,并不需要很多的資金支持。但當增加社區矯正項目后,運行成本就會增加,如矯正工作人員的工資、各類材料的制作、開展集中教育的設施等。即使有司法部門的支持,但往往還需要社區自行籌集一部分資金。另外,社區服刑人員在社會內服刑,大部分時間仍然與其他社會成員一起生活,這就會使社區中的居民產生抵觸情緒。需要安裝更多的攝像頭、成立治安巡邏隊伍等。所有這些,無疑會增加社區的成本,出現資金緊張局面。

(三)社區矯正政策實施效果分析

據司法部社區矯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2012年以來,社區矯正工作緊緊圍繞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以貫徹執行“兩院兩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為抓手,以提高教育矯正質量為核心,以確保社區矯正安全穩定為目標,不斷加強社區矯正工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

截至2013年1月底,社區矯正工作已在全國各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8%的地(市)、97%的縣(區)和96%的鄉鎮(街道)開展。各地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33.3萬人,累計解除矯正76萬人,在冊57.3萬人。其中,去年1月至今年1月凈增長17.2萬人,每月平均增長1.32萬人。同時,2012年至今,我國社區矯正人員數量每月以萬人的速度凈增長,社區矯正工作逐步實現全覆蓋,社區矯正人員在矯正期間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0.2%的較低水平。另外,司法行政機關積極加強社區矯正工作者隊伍建設。目前,全國共有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10.2萬人,社會志愿者57.3萬人。

三、社區矯正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

通過對社區矯正政策的分析評估,可以對社區矯正實施過程加以監控,防止其發展方向發生偏差。同時也是為了評估社區矯正的效果,繼而分析在社區矯正政策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更好完善社區矯正政策,維護社會利益。

(一)問題分析

1.公眾對社區矯正的認同度低

人們普遍認為,犯罪人員必須得為自己的錯誤付出沉重的代價,而監禁在監獄中接受嚴厲的懲罰是最好的方式。他們認為,若將犯罪人員放在社區中,不但不能使他們醒悟,還會對社區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脅。而公眾的這種不滿的情緒與不理解都會對社區矯正的順利實施帶來不便與阻礙。

2.缺乏專業矯正人才

目前社區矯正的工作人員基本分為兩類,普通的司法所人員和社區中的工作人員。前者法律知識掌握熟練,但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所需要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方面的知識素養薄弱;后者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工作時又不講方法,在與矯正對象進行接觸交流時,不會運用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影響矯正質量的提高。

3.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缺乏經費保障

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制度的一種方式,必須要有穩定的經費支持,才足以順利的開展工作。現階段,從各個試點的地方來看,辦公經費來源單一,主要是依賴上級部門的財政撥款,而且由于各個地方對社區矯正的重視程度不同,經費的多少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矯正項目都難以有效的開展。

(二)政策建議

1.加強社區矯正的宣傳力度,轉變人們的刑罰觀念

社區是社區矯正的土壤,而社區居民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同是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注重加強對社區矯正定義和內涵的宣傳,糾正人們的認識偏差。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報道在社區矯正中典型的成功案例,擴大先進典型的社會影響,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獲得社會和居民的認可。

2.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還必須配備一支專業化的矯正隊伍

這就需要具備良好的法學基礎和職業素養的人員,還要具備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教育的背景。要經常對工作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和經驗交流,提供多種學習的渠道。完善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工資體系和個人晉升規劃,使他們能夠安心從事社區矯正社工作。

3.擴大我國社區矯正的經費來源,保障社區矯正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