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英語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2 19:3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下英語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neither pron. (二者)都不
2. route n. 路線
3. requirement n. 要求;必要條件require v. 需要;要求;命令
4. guide n. 導游
5. film n. 電影
6. southeast n. 東南adj. 東南的
7. wonderful adj. 極好的 wonderfully adv. 極好地 have a wonderful time 過得愉快
8. holiday n. 假日;假期;節日
9. fear v. 害怕;擔心
10. brave adj. 勇敢的;無畏的bravely adv.勇敢地
11. excellent adj. 卓越的;極好的
12. Indian adj. 印度的;印度人;印第安的;印第安人India n. 印度
13. dark n. 黃昏;黑暗
14. awake adj. 醒著的
15. fox n. 狐貍
16. natural adj. 自然的;自然界的 nature n. 自然
17. environment n. 環境
18. temperature n. 溫度
19. whenever conj. 無論何時
20. spring n. 春天
21. autumn n. 秋天
22. season n. 季節
【短語小結】
1. have a great time 玩得愉快
2. Mickey Mouse 米老鼠
3. Donald Duck 唐老鴨
4. roller coaster 過山車
5. on board 在船上
6. end up 結束
7. exchange student 交換生
8. 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
9. Night Safari (新加坡)夜間野生動物園
10. all year round 一年到頭;終年
11. space museum 太空博物館
12. amusement park 游樂場
13. water park 水上樂園
14. hear of 聽說
15. around / 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
16. in Southeast Asia 在東南亞
【句子運用】
1. Most of us have probably heard of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 Perhaps we have even seen them in movies.
maybe, perhaps 與probably 的用法區別:
maybe 意為“也許;大概”,口語中很常見,但沒有perhaps 正式。例如:
Maybe you put the letter in your bag. 也許你把信放在你的包里了。
Maybe he will help me. 也許他會幫助我。
perhaps 意為“或許”,表示說話人對當前的事有疑問,不肯定。例如:
Perhaps it will rain in the afternoon. 也許下午會下雨。
Perhaps I can see him tomorrow, but I’m not sure. 或許我明天能見到他,不過我還不能肯定。
probably 意為“很可能地;大概地”。說話人對某事的發生有相當把握時用probably。例如:
She is very ill and will probably die. 她病得很重,命可能保不住了。
2. 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end up 意為“結束;最后成為/處于”。例如: How does the story end up? 這個故事是怎么結尾的?
We set off for Newcastle but ended up in Scotland. 我們動身去紐卡斯爾,可后來卻去了蘇格蘭。
3. 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這是個強調句,強調的是原因狀語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強調句的結構形式為“It is / was + 被強調成分+that/who 從句”。被強調的成分可以是除謂語和表語之外的任何句子成分。假設有這樣一句話: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我們可以用下面四個句子來分別強調句中的主語、賓語、地點狀語和時間狀語。
It was we who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主語we)
It was a class meeting that we hel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賓語a class meeting)
It was in the classroom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yesterday. (強調地點狀語in the classroom)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強調時間狀語yesterday)
4. I want to travel, especially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such as 與for example用法區別:
兩者都意為“例如”。for example 一般只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一個”為例,作插入語。例如:
His spelling is terrible! Look at this word, for example. 他的拼寫太糟糕了!看看吧,比如這個單詞。
such as 用來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幾個例子。注意such as后面不可用逗號隔開。例如: She likes drinks, such as tea and coffee. 她喜歡喝飲料,例如茶和咖啡。
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Canada and so on. 許多國家都講英語,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
5. My English writing is good, but I need to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improve 意為“提高;改進;改善”,用作及物動詞。例如: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your speaking. 這會幫助提高你的口語能力。
If the company refuses to improve its pay offer, we shall go on strike. 如果公司拒絕改進工資方案,我們就舉行罷工。
6. On the one hand,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
英語中,分數由基數詞和序數詞構成。分子為基數詞,分母為序數詞。分子是1時,分母用單數形式;分子大于1時,分母用復數形式,即在序數詞詞尾加-s,基數詞和序數詞之間的連字符可省略。如:one-fourth 或one quarter (四分之一);two-thirds(三分之二);five-twelfths (十二分之五)。
population 意為“人口”,是個集體名詞。population 用作主語時,如果說話人意在強調整體意義,則謂語動詞為單數形式;如果強調個體,則謂語動詞常為復數形式。例如: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s growing rapidly. 這個國家的人口數在迅速增長。(強調整體)
Two third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are farmers. 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民。(強調個體)
注意:1) 指人口“多”或“少”時,要用形容詞large 或small修飾population,而不用many或few。試譯:這個村的人口比那個村的(人口)少。
【誤】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few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正】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2) 詢問“有多少人口”時,用疑問詞what提問,而不用how many 或how much提問。試譯:倫敦有多少人口?
篇2
摘 要:教材對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本文根據教材內部評估標準,通過教材結構、任務類型、素材真實性和任務實用性四方面,對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并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使用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教材 評價 分析
一、引言
教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英語教材包括所有有目的用來提高學生知識和經驗的輸入材料,英文常被稱作materials,其中包括教學中所使用的教科書,及與之配套的教輔資料,如練習冊、錄音帶、卡片、教學多媒體等等。與之相對的是狹義的教材,即英文所稱的textbook或者coursebook,主要指代傳統觀念上的教學課本或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常作為語言課程的基礎進行系統學習。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狹義上的教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實施,我國也將逐步實現教材多樣化。目前,市場上初中英語教材主要有外研版,人教版,仁愛版,冀教版,譯林版,牛津英語等。面對眼花繚亂的教材市場,我們應該具備教材評價和分析能力,作出科學的調整和取舍,整合各種資源,真正實現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更加科學地認識各種教材的優缺點,我們應該了解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只有有了客觀的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來對教材進行革新性、批判性地使用,以致有效實施課程,達到預期目標。《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建議,中學英語教材應該具有發展性、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并且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同時,教材應該做到語言真實、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教材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方式。一般而言,英語教材的評價主要由內部評價(internal evaluation )和外部評價(external evaluation )構成。內部評價是指教材本身的或內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外部評價是指教材對某一群體的適用性。筆者主要從內部評價標準出發,結合《課標》對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八年級下冊七單元“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為例進行分析與評價。
三、教材分析與評價
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describe a process follow instructions ,筆者對應《課標》(四級)發現,課標提出的目標要求有以下幾點:
分級目標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
聽能聽懂連續的指令并據此完成任務。
說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
寫能寫出簡單的文段,如指令、規則。
本單元的任務的設計是否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課標》以上要求,筆者將通過以下幾方面對本單元進行分析:
1.教材的結構。人教版教材go for it 主要以話題為主線,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一共有10單元,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完全相同,分為Section A, Section B, Self check 三部分,并且各有側重點,筆者以七單元為例進行分析,詳見表(一):
表 (一)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section 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匯的學習,section 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檢測學習效果,shelf check部分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可以說,教材這樣的結構設計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地方,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點。
2.任務類型。本單元任務涉及到聽、說、讀、寫、做五個方面的,詳見表(二):
表(二)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現,本單元更注重聽、說、寫,尤其是寫共有12個相關練習。這與我們《課標》是相符的:分級總目標要求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這其實就是對寫的要求,《課標》同樣對聽和說也給出了相應的要求,所以,相對來說聽、說、寫的練習要多。但是,我們也知道,英語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標》,讀和做也要融入,由此可見,本單元任務類型的設計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要求。
3.素材的真實性。 由于教材編寫素材的獲得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教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編者自己編寫的、 或錄用一些已過時的語言材料,這樣教材中就會存在不真實、不地道、不合時宜的語言材料。同樣的,為了模仿練習相關語言知識點,有很多對話練習也缺乏真實性。如在Section B 1b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對話:
A:Do you like lettuce in sandwiches?
B:Yes ,I do .
A:Do you like tomatoes?
B:No ,I don’t .
這段對話明顯缺乏真實性,首先兩個人的對話不會直接沒有任何鋪墊直接就進入“Do you like...”這個話題。其次,在對話中B簡單地回答“yes”“no”,這顯然這不是一個真實場景的對話,這不符合正常交流時話輪轉換原則。實際生活中,B 肯定會積極引出新的話題,不然給人一種不情愿、不樂意的感覺,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3.任務的實用性。 本單元中一些語言材料書面表達偏濃,缺乏真實的、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語言操練活動,與學習者語言交際實踐存在距離, 制約了學生真正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練習如何給出指令、按指令做事,我們也不難發現,本單元出現了大量地對話練習,旨在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學會運用相關語言規則和知識點。本單元題目: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學生在學完本單元之后到底都多少學生真正知道怎樣制作“banana milk shake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能夠對相關句型或者知識點倒背如流,但卻做不出一個“banana milk shake ” ,學生就會感覺學習英語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要以“能夠用英語做什么”為評價標準,所以,僅僅是本單元相關的任務,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與生活化。筆者針對此現象給出自己的建議:老師在對本單元進行教學時,給學生布置兩個任務:第一,讓學生到附近超市把所看到的蔬菜或者肉類全部用英語表達出來;第二,讓學生周末回家錄一個自己做飯的視頻,同時用英語描述。學生根據自己錄制的視頻再開展活動:如配音、猜謎、補充字幕,大家相互PK。最后讓學生寫一個菜譜或者寫一個烹飪過程小作文。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能夠快速達成,還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能夠用英語做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四、結論
本文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七單元教材進行了評價分析,希望通過以上評價與分析,教師能將教材評價和選擇、調整與取舍的理念植入和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教師教學的要求。通過對教材的評價、分析、調整與取舍,總結出相對穩定的經驗、規律,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篇3
本學期是整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即將面臨著中考考驗。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選拔考試。迎接好這次中考就成為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要工作。為此做以下計劃。(3號仿宋GB2312)
一、指導思想(3號黑體)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當名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3號仿宋GB2312)
二、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通過任務型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語言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學生熱愛學習。
三、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3號仿宋GB2312)
總共幾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基礎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還不及格。大部分學生都想學好,也很愿意吃苦,他們的學習情緒基本穩定,也能堅持不懈,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偶爾會受到環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擾,能夠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幫助老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有10多個的學生屬于鞭策進步型,此類學生平時基本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但自覺性和定性不足,課堂有些喜歡享受歡樂,有些來個默不出聲。他們希望有好的成績,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勞動,上課時精神不振,課后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尚有極個別學生屬于不思進取型,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差,他們或偏科甚至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需要老師再三強調才能勉強完成作業。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語共五冊,三月中旬復習完六七年級上下冊課本,邊復習、邊歸納、邊練習,復習一冊就測試一次。三月下旬及四月初復習八年級上下冊課本,在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及時向學生反饋遺漏、模糊、條理不清的知識,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學過的知識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四月份專項復習,五月份系統復習,六月份做模擬套卷。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班上的實際,本學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從思想上扭轉學生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動腦的優良習慣,課堂上精講多練。即將面臨的是中考,學生的態度變化多變極不穩定,要動員好學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據學生各人的具體情況,要求各自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分數,每次考試都要寫總結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標只準前進不許后退,建立錯題庫自我評價。并督促為實現目標切實地進行刻苦學習.
(3)每堂課教師一定注意當堂的學習效果,突出重點難點.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掌握的基本的東西.注意檢查學生做筆記的情況。每天都要布置作業不然有的學生比較懶散。記憶背誦是很重要的老師沒有時時跟著學生,我選了學習小組長每天跟蹤復習,自己隨意抽查哪組做不好就狠狠的懲罰。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應用的機會。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寫作中學閱讀,閱讀中學寫作。積累經典名言名句等。
(7)作業要天天有,作業教師要收上來改并寫上評語,做得好的要表揚,沒有按時完成要給予批評,并監督完成。作業上問題比較突出的要提出來講解分析。對與問題比較嚴重的,如有必要,教師要單獨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培優補差。把學生分成兩類,中上提高括充知識點,中后有一定潛力的,以抓好基礎知識為重。縮小兩極差異兼顧整體共同進步。
(9)要想學好英語就要用英語.學生大部分不好意思開口說話.這給聽力教學和交際教學帶來了嚴重的障礙,特別語言越來越注重交際性.好多學生學了只是為了考好試,不愿去說.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先帶好幾個積極的同學,鼓勵他們帶動大家的積極性.以部分帶動整體。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寒假作業檢測,六年級上冊
第二周:六年級下冊
第三周:七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四周:七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五周:七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六周:七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七周:八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八周:八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九周:八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十周:八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十一周:專項復習——冠詞、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副詞。
第十二周:專項復習——介詞、連詞、動詞分類和時態動詞、被動語態、情態動詞。
第十三周:專項復習——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感嘆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復合句,模擬考試。
第十四周——中考:三輪復習、模擬考試。本段仿真模擬訓練,還要精講多練。
篇4
工作計劃的本身就是一個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全盤考慮和分析評估,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設置應對預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1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1.教學中主張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認真轉變教學理念,倡導活動教學模式。
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愛好,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
2.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機制。
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評價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
3.善于進行教學反思。
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而展開 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向課堂 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擔任八年級一班、八年級二班英語教學工作。八年級一班現有人數55人,八年級二班有學生55人。一班的學生基礎很差,學習興趣也不是很高,本學期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況且有各別學生英語成績下降,不盡如人意,學習不主動,本學期要進步一嚴格要求學生,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改進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
三.教材分析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1.學會描述過去發生的事物、活動以及自己的感受2.復習動詞過去式的規則和不規則變化3.能用how was/were…句型詢問事情的情況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能討論經常發生的活動。 2.能使用頻率副詞(always,usually, sometimes, never)來討論日常活動的頻率3.能以How often提問及回答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1.能描述事務或時間的屬性以及人的性格特征。2.能學會運用形容詞的比較等級。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要求學生能掌握形容詞、副詞的最高級。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能夠與人交流討論對電視等節目的喜好。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1.能學會用be going to表示將來計劃的動作或活動。2.知道哪一些動詞可以用這種形式。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學會使用一般將來時。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本單元學習如何闡述事件的過程,并且了解一些食物的做法。
Unit 9 Can you came to my party? 1.會使用can語句征詢意見2.可以了解西方國家的party以及它們的風俗習慣。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學習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
四.教學要求
1.課前預習,找出問題所在。
2.課后復習,精熟所學內容。
3.制定作業務必確實如期完成。
4.上課專心聽講,樂于參與活動。
5.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6.能認識英語是生活的一部分,并能學以致用。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從教學的知識和能力方面來說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認識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樸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留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工作措施
1)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2)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3)準確引導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輔導好學困生;
4)作業做到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反潰或單獨輔導;
5)認真備課,認真上課,盡量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6)實施"嘗試教學法"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7)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8)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9)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等充分展示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興趣。采取集體備課等形式,對新版教材認真研究,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注重能力的培養;
10)具體的英語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設情景,盡量讓學生在較為逼真的情景中滲透文化,了解文化,設置任務,完成任務。活動安排:每周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共同討論探討教學方法和手段。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2為了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我們決定以單詞、課文、知識點為抓手,重點復習6—10單元。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每天復習一個單元,注重基礎知識及綜合能力。教師認真總結,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爭取最好的復習效果。具體復習計劃如下:
一、復習的主要目標:
1、通過每個單元逐一、細致地復習,使學生將本學期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基本的單詞、詞組和句型。
2、通過背誦、默寫、做練習、歸納總結等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課前認真默寫,課上專心聽講,考后積極反思,尋找缺漏等良好的習慣。
二、復習的主要策略:
1、狠抓單詞、短語。
把學生分為6人一小組,要求學生熟記單詞,每個同學每天在小組長那里默寫一單元單詞(C層學生只默寫黑體單詞),教師負責督促檢查。26號舉行單詞檢測,成績計入素質報告冊;另外,6人總單詞數在前3名的小組(共五組)假期里免抄單詞的作業。
2、利用好早自習與中午激情英語朗讀時間,熟讀課文內容,甚至背誦,重點是課文3a的內容。
我們打算在21日第八節課時進行激情英語分層考試,檢測對課文的朗讀或背誦的熟練程度。其內容是:P6B、P7A、P12C、P14B、P15C、P20B、P22A、P30A、P31C、P36B、P38A、P46C、P48B、P54C、P56A、P64B、P65A、P70A、P72B、P80C,只進行口試,成績計入素質報告冊。
3、加強聽力和筆頭練習。
每個單元根據復習的內容讓學生在自習課上完成一張練習卷,給教學提供反饋信息。
4、及時評講,及時改正,及時補差,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緊張的復習工作即將展開,我們將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實際出發,順利完成復習任務,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并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3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的兩個班,為了使學生能夠取得好的英語成績,特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狀況
我教的這兩個班通過七年級一年的英語學習,他們大部分學生沒有掉隊,特別是6班學生要好一些,2班學生基礎各方面都差一些。大多數學生已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信息。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簡單的書信。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發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很吃力而不想學英語了,但課堂紀律都很好,這就為學生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二、教學總目標
學生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本學期教學內容
本學期8個單元的教材都圍繞喜歡和慶祝兩個線索,圍繞開展,內容豐富,涵概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許多的英語知識,通過生動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學習英語。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學期的重點將繼續學習詞匯和習慣用語,學習的一些語法知識點有:頻率副詞、詢問情況、方式狀語、提出邀請、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等。
其中狀語從句和形容詞是本冊的難點,將重點學習。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多聽課,特別學校組織的聽課,更要虛心學習
2、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3、正確引導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輔導好學困生
4、作業做到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反潰或單獨輔導
5、認真備課,認真上課,盡量提高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
1.每天背誦課文中的對話。
目的: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培養語感。
2.每天記5個生詞,2個常用句子或習語。
實施:利用“互測及教師抽查”及時檢查,保證效果并堅持下去。
3.認真貫徹晨讀制度:規定晨讀內容,加強監督,保證晨讀效果。
4.堅持日測、周測、月測的形成性評價制度:對英語學習實行量化制度,
5.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4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結構:本冊書共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三個話題,而每個話題又由四個部分組成。
(2) 從語法層面上來看,課本重難點為: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情態動詞,形容詞的比較級等內容。
(3) 從聽說讀寫層面來講:課本側重于對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學著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單詞和短語的聽說讀寫也是重點。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八年級五、六班學生,學生的英語基礎各不相同,有的同學基礎知識掌握的很牢固,接受新知識能力比較強,而有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勢必會影響后面的學習,需要邊學習新知邊補習舊知識。不一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其作出不同的要求。使程度好的同學能力得到施展,又要讓基礎差的同學漸漸跟進。
三、提高教學質量
我將采取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1.課前預習
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讓學生課前就了解本節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并標示出來,這樣上課時就更容易把握重難點。上課前我在班內檢查預習成果,并明確獎懲措施,這樣一來預習就不再是空口喊出的噱頭,而成了有利于課堂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以后值得繼續沿用。
2.課堂環節
主要是指師生的課堂互動和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設置出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或小游戲。
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本學科的學科特點,以及所要講的內容,然后確定可行的活動計劃,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也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會到小小的成就感。小組合作學習絕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我們應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3.作業批改與反饋
在作業方面,除了布置與批改,還要注重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反饋。每次布置完作業,學生交上后我都要用心批改,錯誤之處作出標記,對個別同學批注批語。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找出合適的時機來處理,使作業的的意義得到充分的體現,
4。因材施教
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對班內的學生分分類,哪些屬于讓老師省心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哪些屬于程度差的學困生,哪些又屬于聰明但不努力的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措施,分別體現在學習要求,作業難易差別,評價標準等方面。
四、教學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
學習新課改精神,組織小組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但在實行課堂改革時,要注意關注學生,聯系實際,爭取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獲得突破,打造出一堂高效的優質課。
五、教研與教學活動安排
本學期,我將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與管理領域,尤其是課堂管理方面,我會多讀一些此類書籍,汲取優秀教師的經驗,爭取能夠取得突破,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教研與教改方面,我將與英語組的各個成員一起努力,探討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
教學安排方面,除了謹尊教學進度安排外,我還準備開設第二課堂——《美麗世界》。向學生介紹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世界那么大,我帶他們去看看!若有更多的精力的話,我會準備一次講座,從東西方的一些重要節日入手,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其背后文化上的差異,命名為《中西方節日》。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學進度
第一周
8.31-9.6
新生入學 教師培訓
第二周
9.7-9.13
Unit1 Topic1
第三周
9.14-9.20
Unit1 Topic2
第四周
9.21-9.27
Unit1 Topic3
第五周
9.28-10.4
單元測評 國慶假期
第六周
10.5-10.11
單元測評 國慶假期
第七周
10.12-10.18
Unit2 Topic1
第八周
10.19-10.25
Uni2 Topic2
第九周
10.26-11.1
Unit2 Topic3
第十周
11.2-11.8
單元測評
第十一周
11.9-11.15
期中復習
第十二周
11.16-11.22
期中考試
第十三周
11.23-11.29
Unit3 Topic1
第十四周
11.30-12.6
Unit3 Topic2
第十五周
12.7-12.13
Unit3 Topic3
第十六周
12.14-12.20
單元測評
第十七周
12.21-12.27
Unit4 Topic1
第十八周
12.28-1.3
Unit4 Topic2
第十九周
1.4-1.10
Unit4 Topic3
第二十周
1.11-1.17
單元測評
第二十一周
1.18-1.24
期末復習
第二十二周
1.25-1.31
初二英語教學計劃模板5一、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本班共有學生48人,其中絕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好,而且進取心強。通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由于基礎不平衡,少部分男學生自覺性不高,認真程度也不及女學生,所以兩極分化已漸出現。為了更好地搞好本班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制定本計劃和設計教案的時候,必須做到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靈感,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并自覺地吸收和創造性地使用所學語言知識、展現自己的個性,切實完成本班英語教學工作,達到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扎實基礎教學
鞏固語言基礎知識注重過程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2.縮小兩極分化
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尤其要關心后進生,厚愛特困生,積極投入到愛心幫扶活動中去。要重興趣、重方法、求穩定、求實效,避免出現大批掉隊和過早分化現象。
3.優化教學方法
認真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三、教學要求及措施
1、要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培養新的課程意識并逐步將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自己日常的教學行為。
2、要把語音教學作為起始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語音教學主要應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應提供大量聽音、模仿、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在注意單音的準確性的同時,還要注重語義與語境、語調與語流相結合,要為今后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3、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技能三、四級的目標要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聽、說、讀、寫專項訓練,并開展適當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在注重交際、培養能力的同時,不可忽視語言知識的系統學習。
確保學生在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知識的三級目標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新的詞匯和語法項目,拓展、補充相關的話題和功能項目。
5、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盲目地加快教學進度。
教學一定要切合實際,做到重興趣、重方法、求穩定、求實效,避免出現大批掉隊和過早分化現象。對英語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做好“提優補差”。
6、積極參加集體備課,保證集體備課的質量。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要學進度和教案格式,更主要的是要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集體備課研究每單元的教學策略,特別注重對不同課型教學的研究。
7、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三級、四級)、體現“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即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參與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
在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8、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盡可能利用音像、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9、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英語墻報等,幫助學生增加知識、開闊視野、發展個性、展現才能。
10、課后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
對英語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要做好“培優補差”。
11、重視形成性評價,并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
學期、學年的終結性評價應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筆試要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減少單純的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題。
四、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七周:Module1——Module6;模塊檢測,月考
第八周——第九周:Revision1;期中復習階段
第十周:五一節假期
第十一周:迎接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第十七周:Module7——Module12;模塊檢測,月考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協作;探學
英語課堂是師生圍繞語言而開展的聚會活動,體現了語言交際性和開放化理念特征。圍繞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感知和靈活綜合運用能力,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產生學習沖動,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思維情感,更能夠使得他們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合作學習精神。教學實踐證明:圍繞任務驅動,幫助學生在自我探尋問題中總結反思學習色略方法,利于激活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動力與潛能,幫助他們在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一、同桌互說“話任務”,交流空白
英語學習中的任務話題其實就是圍繞各自的空白進行對話的載體,是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融合貫通。利用同桌之間的親密關系,引導他們在相互對白中提出疑難問題,讓他們能夠在找準任務話題基礎上更加適應教學需要。
同桌相互對話,讓任務話題更有深度和廣度,便于他們在交流空白的基礎上產生探知的動力。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任務話題指導中,我根據Jenny和Daniel的交流,建議學生圍繞“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導他們進行同桌對話,幫助他們在了解語篇表達主題大意的基礎上打開思維話匣子。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在同桌交流中就“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和“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話題進行交流,讓他們在主動說出自己疑難困惑中主動搜集相應的破解策略方法,幫助他們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內容。按照學生在對話中的內容,多給他們提供具有導向性的思考話題,讓他們能夠帶著目標任務進行主動探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學習境地。
指導學生在同桌對話中找出各自的問題,讓他們在隨心所欲的交談中各抒己見,更利于他們深化理解感知。引導同桌相互說出自己的疑難問題,讓他們在表達中達成共識,在對白中交流認知,更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多感知體驗。根據學生的不同感知體驗,鼓勵學生從文本素材中摘錄相應的信息,幫助他們在主動篩選提煉的過程中形成有在針對性的學習意見方法,讓他們增強理解感知的廣延度。多以巡視傾聽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多通過指導點撥的形式來幫助他們主動探知,讓他們在深入領會和積極互動中強化感知,提高綜合運用敏銳感。
二、小組討論“探任務”,深化體驗
任務式基于語言交際基礎上的協作互動,也是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的重要環節。注重小組討論任務,讓學生在深化認知體驗的基礎上主動拓展延伸,更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理解感知,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探討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對著問題,讓他們在參考中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小組討論探討任務,使得學生在彼此議論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務探究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討論,讓他們能夠在主動表達自己意見基礎上形成更為全面的語言感知。同時,我要求學生結合文本素材中內容,引導他們就其中發現的有效信息,圍繞“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進行相互討論,讓他們能夠在靈活運用素材的知識點中生成敏銳語言感知與思維方法。
指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任務中,應多給他們創設多元化的思考題目,讓他們能夠在語篇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更加自由選擇和靈活表達運用。關注學生的多樣化學習思維感知,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感悟主動表達。創設的任務應該體現開放化,讓學生能夠在發揮各自感知積累作用基礎上靈活自如運用。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鼓勵他們能夠提出各自的觀點,幫助他們在綜合運用中不斷開闊視野。
三、組間競賽“爭任務”,活躍氣氛
課堂協作是一種互動過程,更應該體現出競爭之意。注意發揮學生的群體智慧和力量,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PK,能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組間競賽,賦予任務話題更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競爭中產生激情。
組間競賽,讓任務更有“嚼勁”。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結合學生對“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我給學生出了一道思考題目“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理解差異主動表達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爭論,讓他們在充分競賽的過程中,對“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為全面深刻的印象。
運用組間競賽任務,使得學生更加注重從學習探知過程中歸納思維方法,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上唱出悅耳的聲響。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多為學生創設友好、愉悅的環境氛圍,讓他們在積極參與和主動爭論中大膽展示才能。多參與學生的爭論過程,支持他們在爭執中闡述觀點,點撥他們能靈活運用。多給學生肯定性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主動抒發自己獨特的個性,讓他們在自由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向上的原動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四、師生溝通“論任務”,反思生成
培養學生敏銳語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他們知識技能發展創新的有效途徑。走出師講生聽的傳統學習模式,讓學生主動與教師平等對話,圍繞學習話題自由暢談,為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師生溝通任務,讓學生在主動談論中找到學習的觸發點,幫助他們在積極探究中總結方法經驗。
師生溝通應以“談任務”為中心,幫助總結反思。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務指導時,我沒有要求學生就查閱的相關資料闡述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而是提出了“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和“Why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問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真實想法主動表達。以這樣的方式談論任務,幫助學生在不斷總結反思的過程中生成豐富語言感知。借助這樣的話題來交流教與學,讓學生有更多自我表達和傾訴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使得課堂更加親切和諧,更利于學生在主動靠近教師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看法,增強學習信心動力。
談論任務過程,是教師延伸教學過程的基石。師生溝通應找準教學中的重點,圍繞話題任務多角度拓展延伸。談論任務時應多給學生反思的機會,引導他們在二次回顧中總結思維方法,讓他們能夠在自覺調整策略中提高整體運用技能。
總而言之,活化任務,給學生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方向,便于他們在緊扣要點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讓學生能有互動展現的機會,便于他們產生思維靈感。以創設和諧情境為起點,注重開放化與生活化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爭相合作和主動探知中找到興奮點,定能使得他們將任務探知當成是一種學習自覺,讓英語課堂更加生意盎然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唐麗麗.任務型閱讀運用對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影響[J].成才之路,2012(11)
篇6
關鍵詞:導入藝術;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167-01
課堂導入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起著溫故而知新和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效的導入可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出學生的焦慮,增強他們的求學渴望。
導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例如:詞匯、短語、知識點、句型等等,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新知識作引導"。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認真分析與研究,就英語教學的課堂導入這個話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1.英語課堂導入的誤區
1.1 時間過長,主次不分。英語課堂導入花費時間過多,導入冗長,影響整節課的進度。畢竟,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只是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同時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如果太多地渲染導入部分,只會浪費教學主要部分的時間。教學過程的結構也是一個系統。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結尾五者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時間安排也有多有少,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其它環節,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
1.2 重點不突出,中心不明確。有些英語課堂沒有針對性,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這樣就使得這節課一開始就重點不突出,無法引起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誤導學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1.3 不靈活運用, 生搬硬套,過于牽強。有些英語課堂對于較沉穩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同一教材、同一內容采用相同的導入方法,卻無法達到同等的教學效果。而有些課堂對同一個班級總是使用幾種老套的導入方法,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
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有創新意識的英語人才。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英語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切實體現了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這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正是我們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就本人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針對以上所列舉的幾大誤區舉例探討一些解決的方法。
2.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2.1 設置情景,渲染氛圍,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利用班班通和與教材相關的背景資料,借助影視片和教材里的插圖,教師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感受其語境、產生心理共鳴的同時,積極主動參與,樂意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協作、會話。并且時間不宜過長,2-4分鐘為宜。
比如: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的Unit 6 Fun Cycling Topic2 How about exploring the Ming Tombs? Section B ,本人采用了影視節目中一個介紹十三陵的電視剪輯片段導入。先出現問題:What is the video talking about? 然后播放影視片(時間為3分鐘),讓學生回答該問題后; 教師就進一步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ing Tombs? Can you see any 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the Ming Tombs? 在觀看影視短片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有如身臨其境,并對十三陵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緊接著就提問: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Ming Tombs? 引起學生產生懸念,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學習(時間為1分鐘)。4分鐘的導入就能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同時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并且不影響后面的教學進度。
2.2 根據學生認知,設計生活化提問,在導入中導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當前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實踐,抓住知識相互交叉的機會,導入新知識,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看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
比如: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1 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 Section B 的教學安排在學生"五一"節之后,而"五一"期間本鎮上剛好舉辦"美食展銷"的活動,對此,學生印象深刻,所以我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Festival?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Do you know any foods? 問題剛一提出,學生的話題就打開了,他們一個接一個回答,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起來了。(學生討論時間可設1-2分鐘。)
抓住生活中的機遇,讓生活實踐知識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能讓學生更快地感知本單元的中心話題。
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他們的學習不是從空白開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探究,引導他們用已學過的英語知識來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得出結論,在他們的獨立性得到肯定的同時,實現并發展他們自己的創造性。
例如,仁愛版七年級下Unit8 Topic3 Let's celebrate!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Festivals",在進入Presentation的教學中,可以先由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世界各地的有名的節日,陳述節日的具體意義,慶祝方式及內容,然后讓學生比較國內外節日的異同,了解舉辦節日的意義,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在探究中積極感受和積極體驗,對新知識進行意義建構,潛移默化地了解節日的目的和真正樂趣,同時增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和鑒別能力。(用時3分鐘。)
2.3 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巧妙運用恰當的導入方法。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對不同的班級也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這需要我們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如沉悶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導入設計應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的方法也要經常變化,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2011-2012學年度,我擔任八年級10班和11班兩個平行班的英語教學。10班的學生來自鎮所在各鄉村的學生多,他們比較內向、沉默。而11班的學生則是鎮街道的學生多,見識廣,課堂氣氛活躍,所以授課時課堂容易失控,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
篇7
首先,合理分組。心理學家希爾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這種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所以英語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交往能力等情況,合理搭配,形成了一個既具有差異,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標的集體,讓小組每位成員都有參與進步的機會,都有體驗成功的空間,都有良好協作的心態。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變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層異步”的方式重新組合。就是將同一班內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英語教學中課前的預習也可滲透合作學習。比如:單詞的讀音,課文、對話中的重點都可以作為小組內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競爭的內容。英語小組合作交流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學生的自主預習,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合作才有效果,才能有互補作用。預習通常指的是學生在學新課之前,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聽錄音,通讀課文,找出生詞(包括新單詞及不熟悉的詞匯),通過查詞匯表或者字典把單詞的讀音及意思弄明白。找出詞組、知識點和重點句型,并完成預習學案。如筆者在八年級英語Unit1時,提前一天在英語興趣課上讓學生對新課進行預習。在此之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都根據成績的好、中、差搭配而成,首先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根據所學音標從拼讀單詞——會讀新詞——讀通句子——了解大意。逐步遞進,使學生能初步了解教材內容。教學時,由于經過了合作預習,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新詞的讀音,接下來句型操練時不同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多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學生掃除口語提高的障礙。比如對于人教版八年級教材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中設置的表格詢問學生的體育愛好及從事這項體育運動的時間,學生在前面學習了一般過去時詢問過去發生的事情,現在完成進行時詢問發生在過去一直持續到現在的動作,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這方面的英語表達法也掌握了一些,而且體育愛好這一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表格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就連學困生也躍躍欲試。經過小組討論后,每一組派出代表發表意見,做一個報道。老師要及時表揚想法新穎的組,并適當給予獎勵。這樣就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當然在教學中老師切記不能求全責備,當學生真的不會完全用英語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時,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老師應該原諒且鼓勵他們用母語來表達他們的思想,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信心開口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完整。當然,小組討論的話題還有復述課文、表演對話等方面。通過這樣幾次訓練后,學生的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就要進入到另一個環節。
篇8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 任務 創新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在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規定中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拓展視野,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培養學生聽、說、寫能力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他們創造更多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樹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注意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了其優越性。
1 任務型教學的內涵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近20多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新的發展形態,它能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模式主要就是通過運用學習任務組織教學,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介來完成任務,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學生自然的和有意義的語言應用,使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簡單地說,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運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語言能力。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2 任務型教學的步驟
一般說來,任務型教學有如下基本步驟:第一,任務前活動。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并說明完成任務的要求,一個或幾個學生一起做示范,以確保所有學生都明確任務的要求。同時,教師向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必需的語言支持。第二,完成任務。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各小組選出代表,準備向全班匯報本組完成的情況。第三,任務后活動。各小組代表匯報。對各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估。
3 設計創造性任務,激起學生的創新動力
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合作學習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 在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收到拓展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4 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做事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作性強與學時壓縮相矛盾。計算機軟件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操作性強,且許多知識點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系。如果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來系統講授,勢必需要大量的課時,但實際上該課程的學時較以前已被大大壓縮。教學應更多地從應用的角度出發,講授有關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識,使學生能熟練操作使用計算機。為此,我們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且各種方法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來確保教學效果。
4.1 采用“案例驅動,引導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當講授新的知識時,大多采用實際的案例進行演示說明,并在演示過程中逐步引出各個相關知識點和概念。生動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個概念和知識點,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學生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強烈求知欲。探索和遵循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講授過程中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優化壓縮,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4.2 采用對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述利用函數傳遞參數編程時,可以先讓學生分別觀察改變實參和不改變參數兩種參數傳遞情況,讓學生先感性地認識到什么時候形參的改變是可以影響到實參的。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什么時候是有改變的。采用對比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對比,通過對比產生興趣,因而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4.3 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傳統的教學方法處于一種比較封閉的教學環境中,以這樣形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讀書、做題,缺乏足夠的工作能力,很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應當很好地構建課堂之外的教學環境,包括網絡教室、網上討論輔導平臺、電子圖書等網上資源,很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料室,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開放空間。使其學習與現實能有機地結全起來。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5
篇9
【關鍵詞】課堂導入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課堂導入是從“導”和“入”兩方面來講的,具體含義是指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老師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為最終目的,以課本內容為核心,通過正確、科學引導,使學生快速進入到高效學習狀態,為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初中英語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傳統教學方法基本是以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為主,課堂教學比較古板、生硬,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課堂氛圍比較沉悶、乏味,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還無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要想改善初中英語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科學的課前導入,使學生在復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對本節課內容有所接觸和了解,結合教學情境及教學問題,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學生引領到本節課知識內容中,在保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促進師生在課堂的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一、創設教學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
確保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是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關鍵。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會通過各種娛樂方式來緩解學習壓力,當上課鈴響起之后,學生的思維模式仍然停留在娛樂狀態,很難快速轉換到學習狀態,雖然大腦仍處于興奮狀態,但是學生的大部分心思卻不在學習方面。為了有效改善這種現象,在開始課堂教學、正式講解課本內容之前,我創設教學情境刺激學生大腦,將學生的思維從娛樂狀態拉回至學習狀態,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本知識上,確保課堂教學可以順利、高效開展。
在講授八年級英語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通過課前了解,我知道班里有一位小陳同學當天生日,于是在課堂導入時播放了生日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大蛋糕和小陳同學的名字,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一個個都瞪大眼睛,“Today is XiaoChen’s Birthday,she wants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her Party?”伴隨著同學們的掌聲和高漲的情緒,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新句型“Can you come to…?”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親身體驗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迅速收拾與學習無關的思維與行為,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發自內心地產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活躍。
二、明確課堂學習目標,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教學目標支配和指導了教學的過程,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教學設計時要以教學目標為基本的依據。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盧姆對于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做過形象的比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清楚地知道教學目標,就像在作戰前指揮員和戰士要清楚地知道作戰的目標一樣,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戰士充分發揮積極性和自覺性,才能最快地殲滅敵人,取得戰爭的勝利。
我在初中英語的課堂導入中讓學生在一開始上課就可以明確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要完成什么樣的學習目標,促使其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進行有意識地自我調節和控制,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有重點地進行聽課,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樂于學習。依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在課堂的導入方面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巧妙地設置懸念,使課前導入如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注意力,引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深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積極調動思維思考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在導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時,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各種機器人:會走路的、會跳舞的、會唱歌的、會做家務的……同時提問了一連串的問題: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Will you have a robot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robots help people with?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了,踴躍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四、將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知識聯系,為后繼學習服務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課堂導入方法時,可以采用以舊引新或溫故知新的方式,以原有知識點為基礎,引入本節課新內容,既可以串聯知識點,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之前所學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這一單元是學習關于食物的。我在上新課前拿出一些水果:蘋果、香蕉、橘子、西紅柿,學生齊聲讀出水果的單詞:apple、banana、orange、tomato。我利用以前學過的單詞引出新句型:I like apples,Do you like apples?Do you want to eat an apple?從單詞到句型,從名詞單數到名詞復數,從可數名詞到不可數名詞,一環扣著一環,為學生學習后面內容打下基礎。
五、聯系師生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是建立輕松、愉悅、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優秀的課堂導入可以起到溝通師生情感的作用。教師在新課開始時,如果他的某一行為如動作或言語觸及了學生某一方面的情感,就會使學生打_心扉,讓師生之間交流暢通無阻。基于徐聞“貴生課堂”的核心理念“一是安心、自由、開放;二是平等、尊重、包容”,我特別注意利用獨特的課堂導入來溝通師生情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最大收益。
總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優秀的課堂導入能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使學生可以迅速集中注意力,端正學習態度,以良好的狀態融入課堂學習氛圍中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潘建義.“貴生課堂”之十大特點分析[J].生活教育,2014 (22).
篇10
【關鍵詞】復習課 新課標 復習形式
一、引言
保持與遺忘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為了防止由于記憶痕跡逐漸消退而產生遺忘,就必須加強復習,使痕跡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進而保持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復習課就顯得尤其重要.傳統復習課里教師往往以“炒冷飯”的方式滔滔不絕地講解語言點,學生安安靜靜地聽;或單純地反復操練語言點,僅停留在“溫故”的層面,氣氛沉悶,這種“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失去新鮮感,沒有自主參與的激情和欲望,復習效率低下甚至無效;怎么樣能有效地達到復習的目的呢?《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復習課應該是開放式的,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天地,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去完成任務,從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其中教師起示范、組織、指導與激勵的作用,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下面談談筆者在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下對初中英語復習課的實踐探索。
二、關于復習時間與內容的調整
心理學認為:人的遺忘規律是最初急劇下降和隨著時間進展而漸漸穩定的下降。因此在復習課內容的組織,筆者在不同的時間段采用了不同的方式,除了當天和隔天利用5-10分鐘進行簡略的及時歸納復習外,還有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進展,不時進行對整個Topic的復習,對整個unit的復習,進而對半個學期、整個學期的整體復習。 在單元復習中,在學生把握了重難點后,筆者常設計任務,將整個單元內容一體化,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實踐,去思考。
1.關于整個Topic的復習,例舉仁愛八年級教材關于Christmas和the Spring Festival的單元復習課如下:
(1)自主復習,分組討論。利用單元內容和課外資料按before Christmas/the Spring Festival,during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 day,after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三個時間編造對話,反映中西方國家過節的不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
(2)分組表演。在分組討論后,引導學生根據討論內容進行分組表演,并針對表演過程與結果,學生之間互相提問。
(3)小組總結。經過以上兩點的復習表演之后,學生在小組當中進行分析總結,取長補短。
(4)個人作業。以before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during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after Christmas/ the Spring Festival三個時間比較圣誕節與春節的特點。
學生在表演中融入了單元重難點,并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大膽想象和表演,達到了復習與提高的目的。
在新課標下,我們強調由知識、方法、情感等多種元素交織在一起設計復習活動,實現知識、能力、人格三者的結合。
2.關于整個unit的復習,筆者針對仁愛教材八年級(下)Unit7三個topic的復習活動談談個人的做法:
首先,Topic1設計如下活動:
(1)教師利用課件、圖片、實物等讓學生復習中外食物,并討論各自的愛好,復習使用賓語從句I think…,I don’t think...
(2)學生扮演KangKang,Michael,Maria,Jane,討論幫助Daniel Igali在家鄉建立一所小學,并決定舉辦“國際美食節”而分頭行動(KangKanggn與Daniel網聊,Michae制作海報,KangKang邀請Uncle Yang)。
(3)結合表演師生共同討論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children?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關心他人、互相幫助。
其次,Topic2的復習活動如下:
①KangKang等四位主人公利用實物各自用英文介紹并表演制作fried rice,sandwich/hamburger,dumplings,noodles等等
②幾位朋友擺上各自制作的菜肴,并談論就餐的禮儀,進一步復習使用賓語從句如:I don’t know whether it is impolite to eat noisily。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鼓勵學生樂于接觸了解外國文化。
3.Topic3復習活動如下:
(1)整個班級舉辦“美食節”,通過“美食節”為Daniel Igali募捐,再現故事情節;
(2)結束活動后進行算帳、匯款等交待故事的結尾;
(3)學生互相評價、表達情感,活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后,對三個topic整個Unit的整合拓展復習設計如下:
①教師介紹班級貧困學生XXX的情況;
②師生共同討論解決辦法,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自主精神;
③師生分頭行動;將籌到的款項、衣物等交給XXX,并互相表達情感;
④書面表達幫助班級同學的過程與感想。
通過這四次的復習活動設計,讓合理的學生活動貫穿課堂始終,讓書本知識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快樂的復習活動中體驗知識、情感,發展智能。
三、關于復習課的活動與形式
1.表演課。提供一定的主題,讓學生根據復習的內容,發揮想象力,延伸情節,以表演的形式匯報復習的效果。如:新教材Unit8 Beautiful Clothes的復習表演課是一場mini fashion時裝秀,讓全體學生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隨著音樂上臺表演,并介紹衣料的名稱與制作(鞏固be made of與be made from),描繪裝飾(復習wear與be in),抒感(活用感嘆句),而針對服裝表演學生又編造對話綜合評價模特的表演與服飾,達到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
2.競賽課。課前教師將復習的內容分類,告知學生比賽的內容,讓他們提前準備。比賽中要求小組協作,贏得勝利。這樣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3.游戲課。將復習的內容合理組織,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寓教于樂。如新教材Unit7 birthday party的復習中,我把整堂課設計為KangKang開生日party,而大家在晚會上各盡所能,表演絕活,還有musical chair(搶凳子)等英語游戲節目的穿插。在輕松的氣氛下,整堂晚會即整堂復習課充滿了歡聲笑語。復習并活用了can,can’t和play the piano,perform magic trick等短語。
4.閱讀課。在師生復習的基礎上,教師可找出與本課或本單元話題接近的文章給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換位思維和閱讀理解能力。
5.口語課。要求學生在自主復習的基礎上提取出重難點,在小組間交流。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設計相符的圖畫,故事或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口頭交流,注意從小組發展為大組到全班的交流。
6.設計課。讓學生分組自主復習,提取了重難點后,設計出練習,含聽力,口頭與筆頭練習。再將各組的結果匯集成卷,去考核學生自已的復習是否有效。
四、關于學生自主性的變化
1.在復習中教師與學生是合作關系。師生對復習內容共同質疑,共同討論并共同解決問題。其中教師起示范、引導、合作作用。這種關系主要體現在游戲課、表演課、口語課中,師生的共同參與使氣氛極其融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到聽、說、讀、寫全方面復習的目的。
2.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復習。教師提供復習的方法與任務,指導小組合作完成。這種關系在關于Topic和unit的整體復習中表現得比較多。
3.學生自由的復習資料。提供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己,兩人或小組合作復習。也可以向其它同學或教師提問。復習后要求學生共同制作海報、報紙、黑板報或出練習、試卷等報告復習的效果。
五、結束語
不管復習的時間、內容、形式等怎樣變化,新課標下的復習課都應該開設輕松、開放的課堂,努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歸納總結知識,并活學活用,在“學會”的同時逐漸發展自己,最終“會學”而受益終身。這才實現了新課標要求的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