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祭奠活動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上祭奠活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進入中華英烈網頁面后找到清明祭英烈活動。
3、在清明祭英烈活動頁面點擊進入陵園。
4、在活動主界面下移,選擇想要祭奠的英烈陵園。
篇2
建軍節的習俗一:擁軍活動八一建軍節的習俗主要是個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各樣的擁軍活動。
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各級政府,也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軍隊離退休干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決。
建軍節的習俗二:墓祭奠英雄人物在這一天,全軍將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他們自己的活動。有的在部隊舉辦文藝演出,展示他們的才能;有的則到社區訪問孤寡老人,為他們獻上一份親情般的溫暖;而有的則會到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或者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為革命、為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進行網上祭奠,以此來紀念那些為革命、為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
在八一建軍節這天的掃墓活動中,不像清明節時的嚴肅和莊重,他們一般會在碑墓前舉行一些紀念活動,與其說是表示對革命先輩悶得的崇敬與懷念,倒不如說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和對當下幸福生活的珍惜。祭奠時的程序和清明節掃墓差不多,一般會有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致禱詞等,隨后有的軍人部隊還會去拜訪先烈們的家屬,從活著的人那里聆聽教誨。與進行實地紀念不同的時,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他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祭奠,這也是未來掃墓祭奠活動的必然趨勢。
建軍節的習俗三:看望慰問老同志走訪慰問軍隊離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為他們送上節日的問候,對軍隊老同志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所作出的貢獻以及長期以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祝愿他們健康長壽、晚年幸福、合家歡樂。
篇3
為引導全鎮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繼承革命傳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切實增進干部職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弘揚革命先烈優秀品質,按照縣文明辦《關于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的通知》(互文明辦〔2019〕4號)文件要求,我鎮以清明節為契機,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網上祭奠英烈、中華經典誦讀、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義務植樹等活動,使干部職工在活動中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認識。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高度重視
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干部職工在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愛國主義熱情,我鎮高度重視此次活動,及時召開“緬懷先輩、繼承傳統”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大會,要求各村積極響應、認真組織,并由村干部帶頭開展網上祭英烈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
二、擴大宣傳,提高影響
鎮、村利用宣傳教育會、群眾大會等載體積極宣傳活動方式、內容及意義,宣傳“網上祭英烈”活動的同時介紹清明民俗、提倡文明祭掃,提高了活動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并在QQ群、微信群等平臺圍繞“清明節英烈”“今日中國如你所愿”開設話題,廣泛動員群眾、干部參與討論。發起“最令你感動的英烈事跡”“最想對烈士說的一句話”“如何文明掃墓”等互動討論活動,對話題進行QQ、微信聯動轉發,積極參與評論、點贊。為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活動豐富,內容多彩
1.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登陸“中國文明網”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在網上紛紛發表祭奠感言、敬獻鮮花、點燃紅燭,表達了對先烈、先賢、先人、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網上祭英烈”達40余人次
2.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組織我鎮全體干部40余人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紅色故事講述等系列活動。各村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弘揚家庭傳承美德,組織開展了“憶先賢.傳家風”主題活動,使廣大干部群眾感受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沐浴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染,得到了美的享受。
3.開展文明祭祀活動。我鎮積極引導干部群眾用鮮花、植樹等文明生態的方式,以及在網上祭祀、掃墓、家庭追思會等新型祭奠方式,表達對先人先賢的懷念之情,引導人們摒棄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提倡去革命烈士紀念碑、先賢祠堂、先人陵墓文明祭祀,提倡“獻祭禮、作匯報、誦家規、談感恩、致哀思”等家庭祭祀文明禮儀,樹立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篇4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明節來臨之際,市文明辦將在全市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祭奠先烈、先人、先賢,積極傳播節日文化,大力傳承優良家風,引導人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過程中,弘揚時代文明新風。
二、活動時間
2018年3月31日至4月7日
三、活動主要內容
(一)把握節日主題。堅持群眾性廣泛性,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增強吸引力感染力。一是開展紀念活動。各單位要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通過觀看紀念烈士事跡的影片、紀錄片,獻詞、獻花等祭奠方式,表達對先烈的感恩懷念,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培養利他精神,激勵健康成長。各街道、社區要利用道德講堂、市民學校等陣地廣泛開展學習道德模范、革命英烈先進事跡活動。二是開展祭拜民族英雄、祭掃烈士陵園和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教科局、工青婦、xx職業學院等部門要聯合組織在校師生、學生家長集體祭掃烈士陵園,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主題黨日、團日、隊日活動,緬懷紀念先烈、學習英雄事跡。三是開展網上系列活動。教科局系統組織青少年登錄內蒙古文明網清明網上祭英烈專題頁面(nmg.wenming.cn/zt/qmzt/),在網上進行祭掃,開展網上祭英烈、網上敬鮮花和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以此引導學生表達對先烈、先人、先賢的感恩、敬仰和追思。網絡文明傳播者要積極發揮作用,動員社會各界網上祭掃。開展手機傳播活動,通過短信、微信等進行傳遞。四是廣泛開展清明志愿服務活動。各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慰問烈屬、烈士遺孤,幫助在外鄉賢祭掃家鄉先人等活動,以此傳承烈士精神,告慰溫暖烈士親人和在外鄉賢。
(二)傳播節日文化。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認真做好闡釋、推廣和傳承工作,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廣播、電視、報紙要加強對節日習俗、風土民情的介紹和傳播,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文化部門要開展節日文化展示,利用節日活動平臺,講好清明節日生動故事,弘揚清明節精神內涵,努力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三)涵育優良家風。堅持培育家國情懷,把節日作為家庭文明建設的有利契機,作為傳承弘揚家風的重要節點,引導人們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培育愛國精神、激發報國志向。通過祭奠和緬懷先烈、先人、先賢,弘揚和繼承他們優良的家風、家訓,婦聯、各社區要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積極傳承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忠厚傳家久等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引導廣大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
(四)記住鄉愁鄉情。抓住節日期間人們親情更醇厚、鄉情更濃烈的特點,全市各單位要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和傳承先烈、先人、先賢積淀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開展經典誦讀和講故事活動,挖掘富有本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鄉賢文化,引導干部職工見賢思齊、愛鄉愛國,把鄉愁鄉情融入“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五)培育節日文明風尚。開展節日期間集中宣傳教育,要在干部職工和廣大市民中倡導“和諧清明,文明過節”的理念,引導人們講規矩守秩序,改陋習樹新風,自覺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習氣。開展文明祭祀勸導活動,鼓勵職工、群眾網上祭掃,不提倡在市內各街路口焚燒祭祀品,確保清明祭祀活動文明、和諧、安全。
四、活動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廣泛動員,將“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作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與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結合起來,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運用民族重要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活動中要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規定,持續深入反對“”,嚴防各類“節日腐敗”,倡導廉潔自律之風。各相關部門要制定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二)營造節日氛圍。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要加強對活動的宣傳報道,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群眾討論、網絡互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清明節習俗,及時報道節日活動。精心組織公益廣告宣傳,圍繞傳統節日主題,加強選題規劃和內容創意,對傳統節日進行時代化解讀、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達,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教育人。
(三)材料報送。各單位請于4月7日前將活動開展情況電子版報郵箱: ,聯系人: ,電話 。
篇5
本次活動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認為此活動對學生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學校對本次活動進行統一部署,王李青校長給活動作了很多指示,學生處和大隊部擬寫了“__實驗小學關于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確定活動主題為“網上祭英烈、共鑄中國夢”,并組織各中隊召開了安排部署會,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這次活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把網絡引入活動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隊員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1、上網搜集信息,宣傳英烈事跡。學校組織隊員上網查找英烈的相關信息, 在大量的網絡信息面前,學生們對先烈們了解得更深更具體了。利用所得信息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1)學校要求每個班出一期有關“清明節”的黑板報。
(2)各班上一堂有關清明節的少先隊活動課。
(3)在學生中開展“緬懷英烈,繼承遺志”的編小報、征文演講等活動。
2、參觀相關網站,進行祭奠活動。我校在3月26日至4月6日期間利用課外活動時間以及清明節假期,由班主任安排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觀訪問中國文明網。學生們可以自由點擊自己想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并向烈士們獻上鮮花、鞠躬,在留言欄上留言,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我校大部分學生在網上獻了花,留了言。此次活動中,我校共534人參與“網上祭英烈”,占全校學生人數的94%。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烈士們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跡,并用自己的語言及行動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尊敬與無限的懷念,對“中國夢”的堅定與執著!
我校在3月29日和3月__日組織一、二年級部分學生及家長到烈士陵園進行祭奠活動。通過實地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通過網絡和實地活動的資源的整合,使學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并及時將活動進行微博互動轉發,受到了“__少先隊”的點贊。
在活動中,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烈士們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跡,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先烈們那種堅貞不屈、英勇無畏的高貴品質和革命精神。他們紛紛表示不能讓烈士們的鮮血白流,要向英烈們學習,沿著先烈足跡,接過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繼承先烈的遺志,勤奮學習,奮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擔,為使中華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動是一次震撼學生心靈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它帶給學生的影響卻是深刻而又長久的。此次活動使早已遠離戰爭、身處和平的同學們重溫了為國家獨立、民族自強、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繼、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心里迸發出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當代少年更應感到自己所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打好基礎,培養全面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國家的和平穩定、富強、繁榮,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蓄力量。前事不忘,后世之師,重溫歷史,警醒現在。“網上祭英烈、共鑄中國夢”活動使每名學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堅定了保衛祖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信念。
篇6
社區清明節主題活動總結一
為紀念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街社區緊緊圍繞關愛我們的家園文明緬懷文明祭祀為主題,開展不同形式的祭掃活動,讓傳統節日的情懷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價值觀,我社區重點做好清明期間的宣傳工作,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是利用櫥窗、黑板報,向社區群眾宣傳文明緬懷 文明祭祀的理念。出專題黑板報介紹了清明節有關的知識和民俗文化,引導人們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
二是倡導文明祭奠新風。充分利用宣傳欄張貼文明祭祀倡議書,并向居民們散發了多份殯改宣傳資料,大力倡導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從而營造了濃濃的清明文化氛圍,大力倡導綠色殯葬。
三是響應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號召,我社區對清明節消防隱患十分重視,通過張貼、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道路兩邊懸掛橫幅進行大力宣傳。安排社區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帶領轄區志愿者及老黨員在晚間值班巡邏,對焚燒祭祀的居民,勸解用文明方式祭祀。對已焚燒的現象嚴格控制,不讓半點火星外散,確保社區一方平,讓轄區居民過了一個平安和諧的清明節。
社區清明節主題活動總結二
為紀念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魯迅園社區緊緊圍繞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清明節活動,在社區范圍內推進殯葬改革,引導并規范喪事活動,更好地做好清明期間的宣傳工作,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是出一期清明節宣傳板報
利用黑板報向群眾宣傳祭掃活動及殯葬改革的必要性、方針、任務,更新的殯葬理念,倡導綠色殯葬。充分利用現有的小區宣傳欄張貼了多幅清明宣傳畫,出專題黑板報介紹了清明節有關的知識和民俗文化,并向居民們散發了多份殯改宣傳資料,從而營造了濃濃的清明文化氛圍。
二是開展以更新殯葬理念
倡導綠色殯葬為主題的清明節紀念活動,深入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努力普及傳統文化和文明禮儀知識,讓居民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同時積極倡導文明祭祀新風,摒棄喪葬陋習,努力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三是破舊俗,樹新風
在社區內嚴禁個體小販賣冥幣和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物品,清除各種隱患;提倡鮮花祭祀傳真情,寄語告慰已故人,及時告知居民長江公祭時間,倡導破舊俗,樹新風低碳祭掃活動。
篇7
清明節是我國緬懷先人、寄托哀思、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家法定的節假日。為讓文明過清明節成為廣大公民朋友的自發追求和自覺行動,使今年的清明節成為一個文明健康、內涵豐富、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節假日,我們倡議:
1.過一個健康的清明節。積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倡導參加郊游、踏青和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迎春健身,陶冶情操,培育科學健康的節日生活方式。
2.過一個節儉的清明節。積極弘揚莊重、簡樸過清明的良好傳統,倡導“簡祭”、“薄祭”和“居家祭奠”、“網上祭奠”、“社區公祭”、“集體公祭”等新的祭奠形式,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揮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掃陋習和封建迷信活動,使清明節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節日。
3.過一個綠色的清明節。積極樹立生態環保的理念,倡導通過植樹、種草、獻花和詩賦、寫祭文、家庭追思會等文明環保的祭掃形式來寄托哀思,共同保護清潔衛生、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還清潔明凈于清明節。
4.過一個平安的清明節。積極確立安全和諧的意識,倡導平安出行、文明祭掃,遵守治安管理秩序,合理安排祭掃時間和路線,不違規用火,避免各類安全事故,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節日環境。
浙江省文明辦
篇8
2013年4月4日,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在清明節來臨之際,人們將以各種方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為了進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道德素養,深化文明創建內涵,我們倡導在全社會營造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的文明祭奠新風。
一、文明祭掃。大力提倡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健康時尚的方式來追思先人,告別祭祀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黨政機關、公務人員、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以及廣大**員、共青團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文明祭掃的先行者、帶頭人,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市民。
二、科學祭掃。摒棄焚燒紙錢、冥物等愚昧落后的祭奠方式,樹立科學意識,倡導文明祭祀的新風尚。提倡鮮花祭掃、家庭追思、放飛思念、網上祭故人、短信表深情等多樣式、現代式祭掃活動,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用科學、健康的形式表達。
三、環保祭掃。樹立環保意識,做到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大力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自覺做到不在全市城鄉所有區域燒紙錢、撒冥幣、鳴鞭炮。
四、節儉祭掃。遵守社會公德、崇尚尊老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心老人,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以節儉方式寄托哀思。
篇9
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布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的時候,當紙質的別墅、手機、筆記本電腦、奔馳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污染環境的時候,當頂禮膜拜助長迷信的時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謂“孝悌”之舉,無疑是十足的鬧劇,而非隆重的紀念活動。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對去世的長輩,“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理所當然。但若以“厚葬厚祭”來體現孝心,則是對傳統孝文化的誤讀。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
大力提倡文明祭祀,采用健康、環保的祭奠方式,讓清明祭掃傳統成為有積極意義的民俗文化。如我們可以推行鮮花祭祀、植樹祭祀、家庭祭祀、網上祭祀、無煙上墳等文明祭祀方式,以獻一束鮮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墓碑等方式去寄托哀思,以家庭小聚來回憶先人的生平事跡、撫育之恩的方式去表達思念。
篇10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革命先烈,倡導文明新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創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根據市教體局x基〔2017〕x號文件精神,決定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以“緬懷先烈、繼承傳統、圓夢中華”為主題,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在慎終追遠、緬懷前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家鄉情感,切實提升文明素質,為加快建設文明宣城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二、活動內容
1、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各校利用班(團隊)會活動時間,組織學生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學國歷史、學習英模事跡。精心組織學生在網上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寄語。學校網絡教室、家里均可開展,活動時間為4月1日—7日。
活動參與方法:組織學生登錄“中國文明網未成年人頻道”,按回車確認進入“網上祭英烈”頁面——在“您來自”處選擇“安徽省”、“宣城市”——依次點擊“鞠躬”、“鮮花”——在“留言欄”姓名處輸入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撰寫留言——點擊“提交”。
2、開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各校在學習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祭掃烈士陵園、參觀先烈故居、慰問烈士家屬等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追憶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報效祖國。
3、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校要組織廣大中小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歷代愛國主義名篇佳作活動。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弘揚傳統家庭美德,組織開展“憶先賢·傳家風”主題活動。深入開展誦讀中華經典、詩歌朗誦會、歌曲演唱會等活動,增強愛國情感。
三、活動要求
(一)提高認識,精心組織。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良好時機。各校要將此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做好活動部署,落實安全措施,積極組織實施,確保活動文明、安全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參與人數是宣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測評指標,必須確保參與人數,各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初中七年級、八年級學生、高中高一、高二年級學生要做到百分之百參與網上祭英烈活動。鼓勵其他年級所有學生參加。同時,廣泛發動家長在家里同步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各校從4月1日起,每工作日向縣教體局教育科電子郵件報告網上祭英烈參與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