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動態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市場動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外匯局變“寬進嚴出”為“均衡管理”
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5日《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明確表示,放寬個人年購匯額度,將有利于更好滿足境內個人的用匯需求,藏匯于民。與此同時,對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結匯也將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個人年度結匯總額為5萬美元。
(二)外資銀行改制,原外匯業務資格直接承繼
2007年3月底,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的《關于外資銀行改制所涉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改制后的外商獨資銀行可以承繼原外國銀行分行已經獲準經營的即期結售匯、遠期結售匯、人民幣與外幣掉期以及其他人民幣對外幣衍生業務、外匯市場會員等資格。
(三)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三年后實施
2007年3月13日,銀監會下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意見》規定,銀監會自2010年初開始接受新資本協議銀行申請,新資本協議銀行從2010年底起,開始實施新資本協議。根據《意見》,短期內中國銀行業尚不具備全面實施新資本協議的條件,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應堅持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分類實施、允許各家商業銀行實施新資本協議時間先后有別,以及資本計量方法分步達標的原則。
(四)銀監會出臺系列措施深化中國農村金融改革
2007年1月29日,銀監會《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組建審批工作指引》,《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規定》、《貸款公司組建審批工作指引》,《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農村資金互助社組建審批工作指引》等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文件,規范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設立與退出、組織機構、公司治理及經營行為,規范其組建審批的工作程序,切實貫徹《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
(五)銀監會發通知嚴禁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股市行情的一路上揚,使投資者獲利同時,也引發了監管機構對于潛在風險的進一步擔憂。銀監會目前已基本明確,將對違規資金進入股市展開清查,并著手研究防范資本市場風險向銀行轉移的問題。據悉,金融機構已接到《關于進一步防范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一季度,部分商業銀行已根據該份文件,開始部署貸款違規挪用的自查工作。多種跡象表明,目前股市中的部分資金來源于銀行。這些資金通過委托貸款、不明目的消費貸款等等方式流入了股市。而股市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征,一旦進入股市的信貸資金出現虧損,將給投資者和銀行帶來嚴重損失。
(六)千億企業年金獲準投資債市
2月28日,央行與勞動保障部聯合了《關于企業年金基金進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的為企業年金基金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安全、有序地進行債券投資、交易奠定了制度基礎。此次的《通知》,主要從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制度安排以及債券托管賬戶開立的條件、程序和交易管理等方面,對企業年金基金提出了明確要求。
《通知》的意味著企業年金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渠道將被完全打開,非金融類企業的企業年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將獲放行。同時,企業年金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利于拓寬其投資渠道、促進資產保值增值;企業年金基金的進入增加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類型,將促進市場需求的差異化、多樣化,有利于市場交易效率的提高。
(七)國家外匯管理局調整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外債管理,嚴格控制短期外債規模,進一步規范金融機構借用短期外債的行為,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自4月1日起實施。
通知決定,從如下三方面對2007 年金融機構的短期對外借款管理政策進行調整:一是調整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核定范圍;二是調減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余額指標,明確指標調減的要求及步驟,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國內貨幣市場拆借、掉期等方式增加外匯資金來源;三是規范對外資銀行分行轉制為法人機構后其短期外債指標的核定和管理、外匯業務批發分行短期外債指標的使用與管理,以及外資銀行因合并、分立等原因需要對短期外債指標進行跨地區調整等問題。
二、市場動態與經營現狀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繼續保持“雙降”
據銀監會最新統計,截至2006年12月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繼續保持“雙降”。截至2006年12月末,主要商業銀行五級分類不良貸款余額為11701.8億元,比去年初減少494億多元;不良貸款率降至7.51%,比去年初下降1.38個百分點。全國12 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990.17億元,不良率2.96%,分別較年初下降310.58 億元和1.80個百分點,實現整體“雙降”。資產規模500億元以上的11家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59.07億元,比年初下降50.09億元,不良率約6%,比年初下降約1.7個百分點,也實現了整體“雙降”。
(二)保費收入繼續增長
2007年1~3月,全國保險保費收入1964.5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14.9億元,同比增長38.8%;壽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1314.6億元,同比增長19.3%;健康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4%;意外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44.1億元,同比增長13.2%。截至3月底,保險業總資產達到2.2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709億元。截至3月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0444.8億元,比年初增加2660億元。其中銀行存款6344.1億元,占比31%;債券9910.2億元,占比48.5%;股票投資和證券投資基金3732.6億元,占比18.3%。(見圖表28)
篇2
市場經理
直接上司:市場總監
主要工作:組織部門人員完成市場策劃工作,監督管理銷售部門的工作進度。
崗位職責:
(1)組織編制公司年、季、月度銷售計劃及銷售費用預算,并監督實施(為銷售部設計指標);
(2)組織公司產品和競爭對手產品在市場上銷售情況的調查,綜合客戶的反饋意見,組織市場調查分析,市場機會開拓和合作伙伴開發;撰寫市場調查報告,提交公司管理層;
(3)編制與銷售直接相關的廣告宣傳計劃,提交總經理辦公室;
(4)制定本部門相關的管理制度并監督檢查下屬人員的執行情況;
(5)對下屬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工作考核;
(6)組織建立銷售情況統計臺賬,定期報送財務統計部。
職位要求:
對市場營銷工作有較深刻認知;
有較強的市場感知能力,敏銳地把握市場動態、市場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體合作關系,具備大型活動的現場管理能力;
工作努力,積極進取,良好的溝通、協調、組織能力;
高度的工作熱情,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較強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
廣告企劃主管
直接上司:市場部經理
主要工作:策劃設計廣告、制作廣告、CI設計實施以及終端POP美工等
崗位職責:
(1)開發和維護公司與政府有關機構、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
(2)組織企業各種資格認證、技術鑒定、政府科研基金申請申報、各種榮譽申報等工作;
(3)協助組織公司市場活動;
(4)協助創建企業品牌,傳播企業文化;
(5)主持公司媒體公關活動,制定并組織執行媒體公關活動計劃;
(6)負責競爭品牌廣告信息的搜集、整理,行業推廣費用的分析,主持制定產品不同時期的廣告策略,制定年、季、月度廣告費用計劃;
(7)正確地選擇廣告公司,督導廣告及制作公司的工作;
(8)進行廣告檢測與統計,及時進行廣告、公關活動的效果評估。
職位要求:
對市場營銷工作有較深刻認知;
熟悉業務策劃活動程序;
熟悉企業項目投標、競標流程及運作者優先考慮。
產品主管
直接上司:市場部經理
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了解同類產品的市場動態以及根據市場信息的變化大膽設想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暢想未來產品,為生產部門提供設計思路)
崗位職責:
(1)制定競爭對手、行業信息、公司產品信息等市場調研計劃,全面展開市場調研工作;
(2)分析總結調研信息,確定調研結果,為公司的總體戰略制定提供相關依據;
(3)策劃、組織市場活動,安排公司產品宣傳,并反饋總結所有信息、收集和應用產品市場信息;
(4)策劃新品的上市和已有產品的更新換代,包括:計劃的制定、實施,廣告創意,宣傳文章的撰寫及活動的策劃、實施;
(5)協助銷售部門的銷售工作,維護供方關系。
職位要求:
熟悉所在產業、行業的生產過程;
具備宏觀規劃能力,優秀的信息分析能力;
具備較強的口頭及書面溝通能力和商務洽談能力;
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積極主動、靈活應變、認真負責;
篇3
風險投資的金融環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等。這四個方面在風險投資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為了營造我國良好的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現在我們對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的各要素進行分析。首先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主要指從事金融服務業相關的金融中介機構。其中包含銀行、證劵、保險等行業。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是存在多而雜的狀態,就銀行業而言,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地方各級銀行,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統一管理,但是在具體操作上,每個銀行卻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須遵從的中行制定的相關規范之外,其他銀行在為群眾服務的同時想得最多的也是為自己謀利。只有保證了自身的正常發展,銀行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中行并不能對其他銀行的發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時的監管。其次是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指的是依賴于我國的會計事務所、銀監會和審計署等部門的作用,對我國的金融行業進行監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而言,國家銀監會及審計署等部門在監管我國金融環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審計署為例,審計署的作用就是監管全國各地的金融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對他們進行定期的檢查,以防止出現資金漏洞和私自定價的狀況,通過加大監管力度來凈化我國的金融市場,給企業的風險投資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場所。顧名思義,金融監管就是對金融行業進行監督管理,通過對審計署的例子可以說明,國家通過立法及審查的方式來管理金融市場的力度。但是,就審計方面,國家做的工作很多,并且全部是國家部門來進行監管的。
然而對于會計事務所的重視程度卻不高。優秀的會計師多集中在各個知名的會計事務所里面,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金融行業都會聘請高級會計師來對企業的內部賬務及日常工作來進行審計。也就是說,國家的審計署或者銀監會所審計的對象都是這些高級會計師所提供的數據,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過做假賬來蒙混審計署的檢查。所以,未來在對待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時候,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當加大對會計事務所的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和遺漏造成檢查不當且不徹底的情況的發生。再者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金融交易的市場,他可以是有形的,譬如證劵交易中心,也可以是無形的,譬如直接進行股票投資等。風險投資所投資的對象多是準備上市的或者發展勢頭良好的公司。對他們的投入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無論是團體還是個體,在進行風險投資時都要認真觀察整個的金融市場環境,以及所要投資的公司的動態變化,這樣才能夠為自己選擇好投資對象提供前提。就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而言是不容樂觀的,因為我國的交易市場等金融市場都是剛剛形成不久,并且參與金融市場的可作為風險投資的企業眾多,而國內對于金融市場的對待卻遠遠不夠,所以這就容易被外國的專門進行風險投資的個體或大財團利用,以達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國相關行業的目的,破壞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相關經濟部門和證劵監管部門要認真觀察和維護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立法來加大監管力度,一方面監視外國風險投資集團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監督國內投資集團的投資狀況。通過加大對投資集團的監管,以及嚴格把守金融市場入口的形式來凈化國內的金融市場,為我國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保駕護航。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加速了各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國金融行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在時代的迫切要求下,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國金融業所爭奪。擁有一支超強的金融隊伍,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可謂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組建的風險投資觀察團,對于進行合理的風險投資是極其有利的。對不少風險投資者來說,擁有了人才就等于擁有了財富。近些年來,我國的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向社會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都開設了金融學,重點培養金融學人才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會缺口較大而人才供不應求,所以我國的大多數風險投資集團不惜用高薪來聘請外國金融人才為自己謀取財富。當我國的金融市場被外國的金融人才所壟斷的時候,對于我國的金融行業的發展就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我國相關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工作,多培養綜合業務素質高的金融人才,為我國的金融行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良好高速的發展。
二、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對我國的風險投資中的各要素的現狀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國在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從對金融行業的立法角度分析,我國對于金融行業的立法還是有待完善的。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在金融行業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反壟斷法》及銀行內部審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時多樣的,相對應的,國內的金融市場的變化也是多樣的,之前的立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金融業的發展需要,譬如出現的新型的金融事件,通過利用法律的空子來進行零投入的風險投資事件,這方面我國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監管與懲處。相對應的,國家相關部門應當時刻關注金融市場動態,改善政府部門立法滯后性的缺陷,通過對金融市場的變化來預測未來的發展狀態,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立法工作來避免相關問題的產生。并在日常處理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問題時進行總結和反思,然后進行立法,逐步在實踐中完善我國金融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保證金融行業的正常運行。其次是加強對進入金融市場的相關企業的監管力度。企業再進入金融市場時會經過我國的工商等部門進行前期審核。達到一定的標準時就準許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工商還是其他什么國家金融部門都應當對提交申請的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通過對提交申請的企業的相關材料,以及經營狀況和申請人的背景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考察來控制進入金融行業的企業整體正常運行,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給金融市場的良性運行帶來隱患。
三、對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分析
對于風險投資者而言,進行金融投資時要對金融環境進行分析,然后進行風險資金投入。在對金融環境分析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進行風險投資金融環境分析要充分考慮科技和管理環境系統方面。 因為現代經濟就是依賴于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的經濟,衡量一個金融投資環境的時候,觀察它的科技發展狀況和應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為進入資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資環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資環境越穩定。我國的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的科技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完善,充分的證據就是進入我國金融市場的國內企業在逐年增多,并且金融環境也在逐漸完善。相對應的,未來我國的風險投資環境會更加安全。其次,是風險投資金融企業環境系統方面。風險金融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多利用電子交易系統進行投資,而金融投資企業是專門為了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活動服務的。考察金融投資環境時,考量金融企業的各個方面也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一是對于金融企業的專業機構而言,衡量一個金融企業的成熟程度可以從它的金融機構上看出來,機構數量越多的金融企業,它的投資環境越安全。二是對于金融企業的硬件條件而言,一個金融投資企業的硬件設施越完善,給投資者的感覺就越安全。因為投資者進行投資的過程中,自己的流通是依賴于電子交易系統進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統能夠增加投資者的信任感。三是社會生活狀況,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可以觀察該地區的投資社會生活狀況,一個地區的人們的投資觀念越強烈,說明該地區的投資環境越安全。
篇4
金融市場頻繁發生的危機事件最重要的啟示是,要想保持金融市場的健康平穩運行,進而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則必須依靠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工作。
Dowd指出,任何一次全面和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活動,至少包括識別風險(RiskI-dentity)、測度風險(RiskMeasurement)和管理風險(RiskManagement)這三個基本步驟。因此,風險測度(RiskMeasurement)在整個金融風險管理工作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
Marrison進一步表明,按照風險來源的不同,金融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市場風險(MarketRisk)、(2)信用風險(CreditRisk)、(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和(4)操作風險(OperatiollalRisk)。從根本上來講,對后三類風險問題研究的發展時間、理論成熟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等都遠遠不及市場風險測度的相關內容。更重要的是,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研究所采用的金融理論基礎、計量手段、統計方法和數理模型等都主要借鑒了市場風險管理研究中已有的成熟結論。因此,筆者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風險測度理論的相關假說、測度方法和主流模型進行綜述,并對其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展開評述,進一步提出了在金融市場中不斷涌現的各類典型事實(StyIizedFacts)對市場風險測度研究的重大啟示。
一、“有效市場假說”與已有的金融
市場風險測度方法
主流金融學的理論基石是“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該假說的核心內容是:在一個有效的市場里,金融資產的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公開的信息,價格的變化互不相關,它們是遵循布朗運動(BrownianMotion)的隨機變量,因此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服從正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以主流金融理論為依據,已有的金融市場風險測度方法和指標在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中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經常使用的市場風險測度方法(指標)大致可以分為相對測度和絕對測度兩種類型。
(一)市場風險相對測度方法(指標)
主要是測量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股價以及商品價格等)的波動與金融資產價格(收益)變化之間的敏感性關系。
目前最常用的相對風險測度指標主要包括:針對債券等利率性金融產品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指標;針對股票的Beta值;針對金融衍生產品的Delta、Theta、Gamma、Vega和Rho指標等。這些市場風險相對測度指標的具體含義見下面(如表1所示)。
(二)市場風險的絕對測度方法(指標)
主要是測度金融資產價格(收益率)波動的絕對幅度大小。
目前最常用的市場風險絕對測度指標是由Markowitz提出的方差(Variance)風險測度指標。Markowitz[63(P77。”在著名的《金融學雜志》(JournalofFinance)上,首次提出了“風險為投資收益的波動性或不確定性”的概念,并利用金融收益率的方差或標準差(StandardDeviation)來度量其風險大小,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資產組合選擇模型(PortfolioSelectionModel)。隨后,為了區別對待正的收益波動和負的收益波動對風險貢獻,Markowitz又提出了只考慮負收益波動的半方差(Semi-Variance)風險測度指標。
在Markowitz之后,一些學者也提出了很多市場風險的測度理論和方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Bawa和Fishburn提出了用資產收益概率分布左尾部的某種“矩”(Moment)來度量風險大小的下偏矩方法(LowerPartialMo-ments,LPM)。Simaan提出了用收益與其均值差值的絕對值來測度風險大小的絕對離差指標(AbsoluteDeviation)。Young提出了用在一定觀測期問內金融資產收益(價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偏差來度量風險大小的極大極小值指標(Minimax)等等。
然而,一種稱之為風險價值(ValueatRisk,VaR)的市場風險定量測度方法卻贏得了市場交易各方以及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的廣泛認可。風險價值(VaR)是一種利用統計思想對金融風險進行估值的方法,它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但作為一種市場風險測定和管理的工具,則是由J.P.Morgan投資銀行在1994年的RiskMetrics系統中提出。VaR的定義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由于市場波動而導致整個資產組合在未來某個時期內可能出現的最大損失值。在數學上,VaR表示為投資工具或組合的損益分布的a分位數(Quan-tile),其表示如下:Prob(p<=-VaR)=α,其中,p表示投資組合在持有期t內在置信水平(1-a)下的市場價值損失。
VaR方法最大的優點在于其對市場風險度量的綜合性,它可以把由于不同市場因素波動所引起的不同種類市場風險集合成一個單一的數值。國際清算銀行(BIS)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巴塞爾委員會(BasleCommittee)也推薦各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使用VaR模型所估計的市場風險來確定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
二、金融市場的典型事實與已有市場
風險測度方法的缺陷不容忽視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際金融市場出現了許許多多無法為EMH所解釋的異常現象(Anomalies)。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異常的復雜波動特征似乎并非某個特定市場的專有屬性,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國家和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當中,因此又被稱為金融市場的典型事實(StylizedFacts)。金融市場的這些典型的復雜波動特征主要包括:金融資產收益的條件和非條件“胖尾分布”特征(Conditional/Uncondi-tionalFatTailedDistribution)、價格波動的聚集性(Volatility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資產損益的非對稱性(Gain/lossA-symmetry)、收益的加總正態性(AggregationalGaussianity)、價格波動的自相似性與標度不變特征(Self-similarityandScaleInvarianee)、價格和收益率波動的單分形和多分形特征(Multifrac-tal)、收益與波動的杠桿效應(LeverageEffect)等等。
為了克服主流金融理論在解釋實際金融市場典型事實時所暴露出的種種缺陷,一類被稱之為“新金融學”(NewFinance)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新金融學”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興起“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以及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經濟物理學”(Econophysics)流派。其中,“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以心理學上的發現為基礎,輔以社會學等其他社會科學的觀點,嘗試解釋那些由于投資者的非理所造成的實際金融市場的異象。“經濟物理學”則是將物理學(特別是統計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模型應用到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
雖然上述這些建立在主流金融理論基礎之上的風險測度方法在各自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些市場風險的測度方法還會在風險管理學術界和理論界得到廣泛運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市場風險的相對測度還是絕對測度,在理論上或實際運用中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一)市場風險相對測度方法(指標)的缺陷
首先,市場風險的相對測度方法只是一個相對的比例概念,并沒有回答某一資產或組合的風險(損失)到底有多大。其次,相對測度指標對測度對象的依賴性較高,無法測度包含不同市場因子或不同類型金融產品組合的風險,因此也就無法比較不同資產組合的風險大小。最后,由于相對測度方法無法綜合不同市場因素、不同金融產品的風險暴露(RiskExposure),因此金融監管機構無法了解各具體業務部門和機構的整體風險狀態,從而無法進行有效的風險監控和績效評估活動。
(二)市場風險絕對測度方法(指標)的缺陷
對市場風險的絕對測度指標而言,當實際市場不滿足“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條件時,最主要表現在當資產收益不滿足正態分布時,方差(Vari-ance)以及VaR等指標的準確度都將大大降低。以目前主流的風險價值指標(VaR)為例,Zan-garic、BouehaudandPotters以及Assaf的研究表明,在正態分布假設下計算的VaR值,常常會低估實際的風險,可能會使金融機構遭受巨大的損失。
由于實際市場收益率的尾部普遍展現出比正態分布寬大的“胖尾”(Fat-tailed)特征,因此一些學者在不同的收益分布假設下研究了金融資產VaR的計算問題。比方說,Venkatara—man、Bauer、Khindanova等以及Haas分別運用混合正態分布(MixtureofNormalDistribution)、雙曲線分布(HyperbolicDistribution)、穩定分布(StableDistribution)和兩個學生t分布的馬爾可夫混合(MarkovMixtureofTwoStudents’tDis-tributions)探討了相應的金融資產VaR計算方法。
最近,Sardosky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用傳統的移動平均(MA)、指數平滑(Ew)、自回歸(AR)等方法,還是用GARCH類模型,都無法給參數類VaR找到準確和統一的波動參數估計。因此,不同估計方法得到的參數VaR模型在計算同一資產的風險價值時,就會出現明顯偏差。GuidolinandTimmermann的研究發現,雖然馬爾可夫混合模型(MarkovMixtureModel)能較準確地測度收益率月度數據的VaR,但它對日數據的VaR測量能力則明顯較弱,因為日數據具有十分明顯的非高斯(Non-Gaussian)特征。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Artzner,DelbacnandEber以及AcerbiandTashe的研究表明,VaR本身不是一種一致性的風險測度(CoherentMeasures0fRisk)。比方說,VaR不具有次可加性(Subadditive),也就是說,實際中可能出現資產組合的VaR高于單個資產VaR的總和問題,因此不能用VaR來進行投資組合的優化。同時,VaR無法說明資產損失超過某一界限的幅度,即無法說明極端波動狀態下的資產損失情況。因此,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滿足一致性風險測度標準的ExpectedShortfall指標。日前,Bormetfi等以及SorwarandDowd用非高斯模型(Non-GaussianModel)和格柵模擬程序(Sdmulation-latticeProcedure)得到了VaR和Ex-pettedShortfall的估計值,實證結果均發現在任何給定的置信水平下,ExpectedShortfall估計值都顯著高于VaR估計值。
由于VaR在理論上和實際運用中存在種種局限性,一類稱之為條件風險價值指標(ConditionalValue-at-Risk,CVaR)的方法應運而生。CVaR方法引起了風險管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濃厚興趣,并大有取代傳統VaR作為市場風險測度標準的趨勢。RockafellerandUryasev首次正式提出了CVaR的概念。從本質上來講,CVaR就是Artzner,DelbacnandEber提出的ExpectedShortfall,它是指金融資產的損失超過某個給定VaR的損失的平均值。CVaR代表了金融資產超額損失的期望值,反映了金融資產可能的潛在損失幅度,彌補了傳統VaR指標在這一問題上的不足。同時,RockafellerandUr-yasev指出,CVaR是一個一致性的風險測度,因為它具有次可加性和凸性(Convexity),在數學上也非常便于處理。隨后,RockafellerandUryasev又說明了,CVaR可以通過線性規劃算法優化,并在最小化CVaR的同時,也得到了VaR本身的近似最優估計。
面對上述事實,我國學者也根據本國國情、緊跟國外研究潮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在刻畫實際市場收益率的“胖尾”(Fat-tailed)特征時。于紅香,劉小茂使用基于一般帕累托分布(GPD)的EVT擬合SV-M模型的修正分布尾部;林宇等認為有偏學生t分布比正態分布、學生t分布更能準確反應金融收益分布實際特征。
為了給參數類VaR找到更準確的波動參數估計,余素紅、張世英、宋軍開展了GARCH模型和SV模型的VaR比較研究;林宇等引人FIAPARCH模型刻畫金融價格條件波動率特征,以此測度金融市場動態風險VaR。同時,為了刻畫股市極端波動風險的影響,封建強運用EVT和GARCH模型對滬深股市的極值VaR進行了測度研究;魏宇運用EVT和AR(1)-LGARCH(1,1)模型對上證綜指和世界股市若干重要指數的極端市場風險進行了測度研究。與主流的使用GARCH族方法刻畫波動率不同,邵錫棟,殷煉乾利用滬深指日內高頻數據,分別通過ARFIMA模型和CARR模型對實現波動率和較新的實現極差建模,計算風險價值,并實證分析了各種模型的VaR預測能力,結果顯示,使用日內高頻數據的實現波動率和實現極差模型的預測能力強于采用日數據的各種GARCH模型。
隨著更具優越性的一致風險測度方法Expec--tedShortfall和CVaR的出現,我國學者也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這方面的研究上。但遺憾的是,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理論方法的介紹。如唐愛國、秦宛順介紹了廣義隨機占優單調一致風險測度和ES方法;曲圣寧,田新時介紹了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VaR模型的缺陷以及CVaR模型研究;劉俊山比較研究了VaR和CVaR方法,此外探討了CVaR在風險管理和監管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指出CVaR模型的事后檢驗不易實施。
三、金融市場典型事實對市場風險
測度方法研究的啟示金融市場不斷涌現的各類典型事實(StylizedFacts)至少說明了,有效市場假說并非實際市場運行和波動機制的完美表述。因此,由于這些“典型事實”并沒有對金融資產價格或者收益波動服從的隨機過程有任何參數上的先驗假設(ExAnteAssumptions),而展現的是上述過程的一種更為廣義的定量特征,因此這些“典型事實”是不依賴于任何模型的(ModelFree)。換句話說,任何有關價格或者收益過程的金融模型(包括市場風險的測度方法)都必須將這些“典型的統計規律”作為其模型的“約束條件”(Constraints)。
然而,目前絕大多數的市場風險測度理論和方法都無法反映下面這些非常重要的基本典型事實:
(一)已有風險測度方法無法體現價格波動的自相似性和標度不變性特征
主流金融理論很少注意到不同時間標度(TimeScales)之間價格(或收益率)波動的關系,而Mandelbrot的研究表明,不同時間標度之間的價格(收益率)變化具有某種統計學意義上相似性(分形結構),即標度不變性(ScaleInvari-ance)特征。而金融市場這類混沌系統的行為模式一般都具有標度不變性特征,即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內的波動經歷可以在更長的時間標度上重演。因此,如何改進已有的市場風險測度方法,使其同樣體現出短時間標度上的風險測度(如每小時、每天等)與長時間標度上的風險測度(如每周、每月、每年等)的“標度不變”特征,從而建立一種有實用價值的“風險預警”方法,將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已有風險測度方法無法體現價格波動的聚集性和持久性特征
典型事實中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價格波動存在“聚集性”(Clustering)和“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即市場發生大幅度波動以后,往往會緊跟著另外一個大幅度的波動,且這種波動的聚集現象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如何將主流金融理論中的靜態風險測度指標V(如方差、VaR指標等),通過這種定量的“聚集”特征和“持久性”特征,改進成為一種具有時變特性的動態風險測度V(t),從而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風險補救”方法,將是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之二。
(三)已有風險測度方法無法刻畫收益分布的條件胖尾分布特征
主流金融理論認為,通過GARCH類模型可以得到收益率的條件波動(ConditionalVolatility)狀況,在消除了條件波動以后,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就應該服從正態分布。但是典型事實表明,即使消除條件波動以后,實際市場的收益率仍然展現出明顯的“尖峰胖尾”特征。因此,如何讓市場風險的測度方法,在消除條件波動以后,仍然可以準確刻畫價格波動的這種“條件胖尾”特性,從而建立一種能準確描述極端波動尾部特征的收益分布模型和風險測度指標,將是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之三。
(四)已有風險測度方法無法體現價格波動的多標度分形特征
典型事實表明,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除了具有混沌(Chaos)和一般的單分形(Unifraetal)特征之外,還普遍具有更為復雜的多標度分形(Multi—fraetal)特征。與主流金融理論主要集中在對價格波動的直接刻畫上不同,通過計算價格波動的多標度分形譜(MultifractalSpectrum),可以從其豐富的譜參數(如多標度分形譜的譜寬、最大和最小Hausdorff維數差值、分形譜的偏斜度等指標)中,提煉出價格波動在不同時間標度上不同幅度的間接統計信息。而這些有關價格波動的間接統計描述無疑可以對市場風險的全面刻畫提供有益的補充。因此,如何借鑒和吸收價格波動的多標度分形譜所提供的間接統計信息,對直接風險測度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將是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之四。
四、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目前對金融市場典型事實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有意義的發展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探索復雜典型事實背后的市場波動機制模型研究。這類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尋找一個能夠重現更多典型事實的市場復雜性波動機制模型。目前,以“多個體”(Multi-agent)互動演化模型為代表的市場波動機制模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地位。第二個有意義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典型事實中不斷展現出的市場波動復雜特征,來修正或重構主流的金融理論和模型,以使其更加符合實際金融市場的真實波動狀況。因此,現有的這些測度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準確刻畫實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和風險狀況,就是一個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篇5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模式;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近年來,鑒于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經常處于不斷的發展與變化,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們提供發展的機會。隨著我國國民財富快速增長和人們收入額不斷增加,金融成為越來越引人注目的學科。但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感覺這們學科很難學。究其原因:一是發現大量的從沒有接觸的專業名稱。二是覆蓋面非常廣泛涉及到國際金理論、政策、實務、管理四個部分。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特征
1、研究面廣宏觀性強
在國內,傳統的國際金融課程都無外乎研究、分析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國金儲備等內容。上世紀60年代末西方出現了國際金融管理學和國際財務管理學專著。隨著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擴展,國際金融教材增添了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如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內外均衡目標的實現、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等內容。
2、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時效性強
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到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推進。國際金融領域的新問題、新事件層出不窮。不斷推動國際金融的理論深化與改革,尤其是在國際金融監管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方面的內容變化。只有不斷更新、完善、吸納新的內容、收集新的相關資料補充教學內容才能滿足教學上的需要。
3、課程理論性強學術觀點呈現多元性
與一些技術性較強的課程相比,國際金融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較強的課程。在理論課里,概念化的東西較多,加上平時不接觸相關的概念、理論。一上來接觸到大量的專業詞語的學生往往覺得難以掌握。加上學者們各自的研究側重點不同、觀點上的各有各的理論。學生領會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吸收知識造成某種程度困惑。
二、國際金融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1、實行情景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知識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學生才會去積極的探索,才能積極的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
運用情景教學法,創設的情景為的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本知識。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情緒情感。在此基礎上,更應該針對學生今后可能會面對的工作崗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同時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體驗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把思考和發現體驗為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
采用的這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既可以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真學習和熟悉相關的金融市場業務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應變能力,為其將來走向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不斷改進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實際
國際金融是經濟類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隨著我國經濟與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的進行補充和更新。
作為經濟學中新興的一門學科,國際金融學可以用來分析經濟學中一些常見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現象和政策問題,即通過開放經濟下對外帳戶的構成及不平衡所導致的內外部均衡的相互沖突的分析,學習其解決沖突的理論方法;掌握匯率變動的因素及政府對匯率的管制和干預方法;了解貨幣危機的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強調內外均衡的國際協調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對策。毫無疑問,它可以使學生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本領。
3、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現階段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學生往往熱衷于理論學習,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實踐精神。實踐教學對國際金融課程來說是培養專業技術素養的要求,實現專業技能的培養和的途徑。學生可以從國際金融市場實踐中獲得最新的知識,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開闊了視野。學習用開放性的心態分析、了解國際金融問題,豐富并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進而在實踐活動中對理論知識進行修正、拓展,在實踐中掌握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工作了解到許多學生也很想了解金融市場業務的發展,但是不清楚通過什么渠道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往往會提示他們去關注他們感興趣的金融業務。比如:對黃金有興趣可以去看黃金市場行情;對證券有興趣可以看股票行情;并不強行規定他們統一看什么。進而要求他們去參加一些機構組織的模擬大賽,提高學生的興趣、技能,激發他們對國際金融課程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在這過程中往往有學生不斷的來和老師交流市場行情、市場動態、探討下一步市場的走向等等。師生之間的通過良性的互動和交流,既能夠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帶來更多的靈感,實現教學和研究工作的相互促進。也對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有一定的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相互融合,最大程度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使教學有效性達到最大程度,這才是教學改革的本質所在。在總結和完善教學改革方法之外,還要不斷推陳出新,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參與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奠定理論和業務基礎。
參考文獻
[1]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金融教學改革楊忠海[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年第6期
篇6
作者簡介:王勁松(1968-),男,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市場等。
摘要: VaR的度量涉及到資產組合的未來市場因素分布、波動性以及定價三個方面。針對傳統CAPM和GARCH方法的不足,作者提出了市場指數及證券(組合)分別服從獨立的馬爾科夫狀態轉換過程下的風險分解VaR模型――SSRM模型。模型能夠分別呈現市場的系統風險和個股特有風險,在方法上允許市場指數、證券(組合)分別存在波動性的突然跳躍。凸出特點是既綜合考慮了市場和特定資產的關系,又考慮了資產和市場風險的時變性特征。實證顯示模型較經典的GARCH-β模型在VaR估計方面有顯著優勢。
關鍵詞:VaR;狀態轉換;風險分解;股票市場;SSRM模型;GARCH-β模型
中圖分類號:F22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3)04-0116-05
一、問題的提出
實踐中,對VaR的估計必須要符合金融市場及其數據的重要特征。自Mandelbrot[2]和Fama[3]的研究以來,人們發現金融市場數具有尖峰厚尾(leptokurtotic)的特性,即分布比正態分布具有較厚的尾部和較高的峰值;收益是典型的負偏斜;平方收益具有典型的自相關特征,即市場因素的波動性傾向集聚的。所有傳統的VaR模型都嘗試部分或全部考慮這些經驗特性。
從思路上看,現有對VaR的估計方法要么是單獨估計市場指數的VaR(系統風險),要么單獨估計特定資產或資產組合的VaR(特有風險)。目前這兩方面的研究都較多[4-6]。估計市場的VaR值,常常是以市場指數的時間序列為依據,方法上對市場的波動性用ARCH(或GARCH)類模型進行建模,以此來估計市場的風險狀況(VaR)。同時通過選擇不同的波動模型來刻畫市場的波動性。而估計資產(或資產組合)的VaR,主要涉及通過資產的波動性和相關性估計來計算相應的VaR,方法上通過選擇不同的市場未來因素的分布例如t、GED、偏t等不同分布來改進正態分布假設。
盡管這些研究已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統計模型來量化和分析股票市場及單個股票(或股票組合)的風險或波動性――從簡單的滾動標準差方法到復雜的隨機波動性模型都有,然而,我們認為這種對風險進行人為分裂的量化方法很難滿足實踐中資產組合管理的實際需要。因為特定資產價格變化的風險中既包括來自市場的系統風險,也包括有資產自身的特有風險。對于特定資產(如股票)及其組合的VaR估計,實際反映的是市場的系統風險和資產的特有風險共同作用的結果。
實際上,資產管理人和投資人既關心市場的整體波動(系統性風險),也關心其投資資產本身(組合)的風險。我們不僅需要對市場整體風險及個股風險有全面認識,還須對特定資產的風險結構有深入的了解。從理論上講,股票市場的整體風險或波動性完全有可能在個股風險或波動性加劇的情況下保持穩定,這時如果根據市場整體風險或波動性指標制定監控或投資政策,就有可能出現決策失誤。另一方面,相當多的個股尤其是指標股及其組合的風險和波動,對市場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因此,需要有一種風險度量方法能夠將特定資產(如個股)的兩種風險來源進行分解,同時能夠展現這兩類風險的相互作用。這對于資產管理人和投資人的組合管理決策而言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同時對于整體市場的穩定,減少市場和組合風險及波動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將市場指數的風險納入到資產的風險估計中的研究相對較少[7],方法上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基于CAPM的VaR模型;另一類是基于時間序列模型GARCH的VaR模型。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為代表的定價理論能夠將市場整體風險和股票的個別風險聯系起來。其優點在于可以將影響資產風險狀況的三方面要素:資產定價、未來收益分布的選擇和波動性估計統一在一個框架中進行處理。但其不足也很明顯,即沒有考慮資產和市場指數的ARCH的特性,也沒有考慮β系數的時變性。而基于時間序列GARCH的VaR模型與第一類模型相比雖然都可以分別度量VaR,但兩者內涵卻不相同。因為無論是資產(組合)還是市場指數都存在ARCH(或GARCH)現象,由此出發第二類模型正好彌補了第一類模型的不足。但其缺陷在于GARCH類模型只從時間序列特性出發,而沒有考慮個股和市場的關系。
針對上述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馬爾科夫狀態轉換下的風險分解VaR模型-SSRM模型。該模型結合了GARCH模型和CAPM模型的優點,不僅可以較為精確地區分系統風險和研究對象的個體風險,而且還能彌補對市場和特定資產分別進行度量的不足。
二、狀態轉換下的風險分解VaR模型的構建
三、實證檢驗
四、結論
綜上可知,在傳統CAPM正態分布假設不成立時,基于狀態轉換的風險分解VaR模型(SSRM)不但可以體現出市場和特定資產收益分布的偏峰厚尾特性,并可擬合和解釋時間序列。而且,它還可以分別解釋、度量特定資產包含的系統風險(市場指數波動)和特質風險(股票自身波動)。對投資決策而言,個股及其組合中蘊含的系統風險及特質風險都需要被識別出來,并根據特質風險的波動和收益率狀況來判斷投資對象的可接受程度。這就為資產選擇、分析邊際VaR、成分VaR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工具,也為風險量化和對沖提供了更準確的依據。
總的來看,SSRM模型無論是從思路設計上,還是在量化結果方面,都要優于傳統方法,是一種同時覆蓋了資產定價、波動性、未來市場分布三個因素的模型。因此,其能夠在投資組合管理實踐中對于資產選擇和組合風險的控制和調整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Jorion P.Risk:Measuring the Risk in Value at Risk[J].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1996(11):47-56.
[2]Mandelbrot B B.New Methods in Statistical Economic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3,71:421-440.
[3]Fama,Eugene F.Portfolio Analysis in a Stable Paretian Market[J].Management Science,1965,11:404-419.
[4]馬超群,李紅權.VaR方法及其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2000,18(2):56-59.
[5]蘇濤,詹原瑞.證券組合SKST-APARCH模型和VaR估計分析[J].系統工程學報,2005,20(6):639-643.
[6]蘇濤,詹原瑞.SWARCH模型下的VaR[J].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5(12):143-149.
[7]詹原瑞,劉家鵬,蘇濤.基于馬爾科夫機制轉換CAPM 的VaR 模型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3):19-22.
[8]Goldfeld S M,R E Quandt.A Markov Model for Switching Regression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3,1:13-16.
[9]Hamilton J D.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 [J].Econometrica,1989,57:357-384.
[10]Hamilton J D.Analysis of Time Series Subject to Changes in regime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0,35:39-70.
[11]Kim D,Kon S J.Structural Change and Time Dependence in Models of Stock Returns [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1999(6):283-308.
[12]Kim D,Kon S J.Sequential Parameter Nonstationarity in Stock Market Return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6(6):103-131.
[13]Chow G.Tests of the Equality Between Two Sets of Coefficients in Two Linear Regression [J].Econometrica,1960,28:561-605.
[14]Lucas R E.Asset Price in an Exchange Economy[J].Econometrica,1978,46:1 426-1 466.
[15]Cecchetti S G,Lam P S,Mark N C.Mean Reversion in Equilibrium Asset Pric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398-418.
篇7
一、推動民生金融發展,構建和諧的金融服務關系
積極發揮金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正確處理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使金融成為讓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的社會發展工具。
1.堅持“公平正義、機會均等”的金融服務理念,廣泛滿足一切有勞動能力、創業能力、發展能力的勞動者的金融服務需求。
2.加強住房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讓中低收入者“活得更有尊嚴”。支持銀行機構為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房屋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發揮貼息政策作用,支持向中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貸款,向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限價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發放貸款。
3.積極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優勢和保障民生功能。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養老和健康保障計劃。對養老保險投保人給予延遲納稅等優惠。鼓勵保險業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適合農民需求的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推動建立公眾責任保險制度,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維護消費者利益,構建和諧的金融消費關系
強有力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措施有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信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強化金融發展基礎。
1.堅持高效便民宗旨,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消費者的能力和水平。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全面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營業網點的窗口服務水平,加大對普通消費者的服務力度,為消費者提供舒適的金融服務環境。
2.加強個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金融立法,將金融安全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聯系起來,切實保護個人金融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知情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強化對消費者投訴的信息披露,要求金融機構披露投訴處理進展,對一些欺詐案件,監管當局要在公開媒體及時予以警示。
三、增強支農惠農能力,構建和諧的農村金融關系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體系是緩解農村金融突出矛盾的根本之策。農村金融發展不能過分依靠市場化,政府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優惠。
1.加快完善農村金融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整合金融支農資源,在農業信貸體系、農業保險體系、農業投資體系、農業擔保體系、農村信用體系等方面不斷創新金融支農模式。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機制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合作開發符合農村特點的信貸保險。
2.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涉農貸款定向費用補貼機制,對銀行機構新增涉農貸款給予財政獎勵。對涉農企業上市給予政策支持。建立財政有限補償涉農擔保代償損失機制。支持各區縣建立財政有限補償涉農擔保代償損失專項資金。創新興邊富民、農村扶貧開發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金融扶持政策。
3.推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積極推動村鎮銀行的設立和發展。加快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加強規范引導與培訓工作。引導、鼓勵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將資金投向“三農”領域。
四、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構建和諧的金融投資關系
保護投資者利益應成為證券市場的重中之重。如果中小投資者利益得不到真正保護,證券市場就很難健康發展。
1.建立合理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提高分紅特別是現金分紅的比例,使投資者能夠充分分享投資回報。
2.加強股票發行的核準工作。要求發行核準部門應到企業現場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對造假上市的相關人員要加重處罰,鼓勵通過多種渠道特別是社會輿論進行監督,堅決杜絕造假上市行為。
3.股票發行應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和投資者的承受能力統籌安排,合理控制新股發行上市的數量和節奏,促進股票融資與證券市場協調發展。
4.嚴格實行證券賬戶實名制,堅決杜絕多賬戶分倉操作的現象,提高證券市場透明度,強化市場動態實時本文轉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五、加強金融監管和協調,構建和諧的金融市場關系
1.金融監管要將著力點放在維護市場運行秩序、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和完善法律法規上。按照金融風險類別,將非系統風險、金融創新的風險交由金融機構承擔,促進金融機構加強內控體制建設。完善金融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建立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處理好因個別金融機構關閉、破產等造成的金融風險,協調好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與防范道德風險的關系。形成嚴格照章辦事的習慣,約束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雙方的行為,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的指導和管理,促進金融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
2.完善政府部門與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政府部門、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定期通報宏觀經濟、金融發展形勢和金融穩定情況,發揮金融對社會風險的預警作用。成立金融專項應急指揮機構,制訂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協同處置金融風險。加強區域金融風險防控合作,建立多邊協商合作機制。
3.加大對金融違法犯罪活動的防范、打擊力度。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建設的督促檢查,督促金融機構強化內部風險防控意識,完善內部制度。整治非法金融活動,加大對非法集資和非法證券經營活動的打擊力度。廣泛開展公眾教育,普及金融知識,提高消費者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楊祖功等.國家與市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3]貝多廣,黃為等.金融發展的金融相關比率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7)
篇8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金融;機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3-0042-03
國際旅游島建設將給海南省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并給海南省金融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業必須緊緊把握國際旅游島建設機遇,發揮金融支持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用,實現國際旅游島建設和金融業跨越式發展互動共贏。
一、國際旅游島建設為金融服務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國際旅游島建設形成的金融融合,有利于促進金融體系的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必須與經濟的現代化發展相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將對海南金融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本地金融與全球金融不斷融合,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完善金融體系的建設。因此,必須推進金融體系改革,形成高效、成熟、有影響力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從而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推進金融機構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轉變,更好地實現金融為經濟服務。
(二)國際旅游島建設形成的產業集群,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壯大核心客戶群
國際旅游島具有國際性和和開放性,對海南省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海南省基礎設施、旅游、房地產、高科技產業等將會產生聯動效應,實現新一輪的發展,并將形成產業集群,進而帶動配套項目的建設,以及上游和下游產業的發展,使配套行業形成產業鏈條,使一、二、三產業得到聯動發展。產業集群形成和產業聯動發展都將為金融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利于金融業不斷壯大客戶群,進一步優化金融業的客戶結構,不斷優化和提升金融業的客戶層次。
(三)國際旅游島建設形成的資金效應,有利于促進資金洼地的形成
按照資金的趨利性,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所帶動的核心項目及相關產業項目將成為資金的聚集地。隨著資金的歸集,有利于促進資金洼地的形成,強大的資金流將有利于海南金融業增強資金實力,促進金融業的強勢發展。
(四)國際旅游島建設形成的服務需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的服務創新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帶來的巨額投資,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金融業在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融資服務過程中,將進一步促進金融業的競爭,通過競爭,推進金融業業務創新,通過創新,不斷增強金融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全面推進,將進一步提升海南區域競爭力。可以預見,未來的海南省對國內外各行各業的投資者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對金融業改善金融服務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國際旅游島背景下金融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圍繞國際旅游島金融開放的特點,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不斷擴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形成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產品和金融創新工具,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不斷優化金融市場參與結構,積極擴大海南省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大力推動各類機構協調發展,努力形成門類齊全、業務豐富、管理嚴格、服務優質的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培育和吸引具有綜合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控股集團,發展有利于增強市場功能的各類新型金融機構,穩步發展外資金融機構,積極推動各類金融業務發展,并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有序開放跨機構、跨市場、跨產品的金融業務。
(二)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投入的特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推進,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方面將面臨兩個主要機遇:一是集中大批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吸引大批實力雄厚的國內外企業巨頭投資。為此,金融機構要根據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實際需求和客戶需求,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貸款效率,建立信貸政策快速反應機制,不斷完善融資機制。[1]
一是分類支持旅游投資項目。對旅游投資項目,進行嚴格分類,對國家級、省級重點旅游項目,或具有特許經營權的旅游項目,以項目作抵押,并根據評估的投資總額確定信貸規模,按項目進度分期提供貸款。對國家扶持的旅游項目,在國家政策性撥款投入的前提下,對項目進行投資評估,并采取按國家撥款額一定比例或倍數確定貸款規模,以項目作抵押分期提供貸款。對由投資企業自籌資金投資的旅游項目。可以參照房地產按揭貸款的作法,由自籌資金的投資企業用自有資金投入一定比例,差額部分由金融機構提供項目按揭貸款。
二是提供信貸政策支持。根據旅游企業規模與資產經營狀況進行科學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對旅游企業核定透支額,由旅游企業在透支額內靈活使用信貸資金。根據旅游項目投資期長的特點,從企業經營角度出發,制定旅游項目貸款期限的政策,做到科學合理。根據旅游項目的開發、經營和產生效益有一個長期過程的特點,制定靈活的貸款利率政策,以支持旅游企業正常有效的發展。
三是突出支持旅游地產業務發展。金融機構必須以海南旅游資源為依托,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以實現資產、負債、中間業務全面協調發展為目標,建立和完善營銷體系,突出支持旅游地產業務發展。在發展策略上,采取點、線、面相結合,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式,實現城區和縣域的協調發展。即以海口市和三亞市為龍頭,帶動旅游地產業務縣域的發展,進而覆蓋全省具備旅游資源的區域。在客戶選擇上,按照“大中選強,小中擇優”的原則,堅持以全國百強、境內外上市公司等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直接或間接控股的子公司為主體,以具有一定開發經驗和資金實力的優質成長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為補充。在產品發展策略上,房地產開發貸款重點支持以旅游、休閑資源為賣點的優質住宅、高端酒店、大型生態社區等項目;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鎖定由品牌酒店管理管理經營的高檔酒店。[2]
四是服務集群中小客戶。隨著國際旅游島帶來的后續拉動效應,圍繞旅游大項目配套的眾多中小企業將紛紛成立,以旅游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中小企業集群效應將越來越明顯。根據旅游項目企業集群特點,通過重點研發某一類型的業務產品,滿足集群內同類型企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業務產品,融入新的元素,制定新的風險控制流程,創造出適應這類集群中小企業的業務產品,為中小企業帶來新的融資渠道。
(三)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資金運作特點,加強資金運營風險防控
一是定期跟蹤分析市場動態,增強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力,密切關注政策和市場周期變化,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有效控制風險。二是提高貸后管理精細化水平,嚴格落實授信執行崗位建設要求,進一步做好合同簽訂、放款審核、押品管理、貸后檢查、風險監控、檔案維護和到期收回等工作。三是加強風險經理配備和管理,逐步落實風險經理派駐制,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使風控關口前移,同時加強在線監測,嚴格執行風險預警制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四是積極研究對重點客戶的風險防控和化解,建立有效的風險退出機制,切實防范貸款集中度風險。五是進一步充實金融機構前臺部門的營銷力量,加快培養經營行業務骨干,建立專業化的營銷團隊。同時,高度重視對客戶經理及一線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防止因道德風險而產生的貸款風險。
(四)圍繞國際旅游島自由、便利、快捷的特點,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以滿足旅游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為出發點,健全金融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和服務能力。一是構建完善的網點服務體系。提升物理網點服務層次,建立多渠道、立體交互式的電子銀行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智力型的高端服務。確保重點區域營業網點具備開辦外幣卡收單、外幣兌換、現匯匯兌、旅行支票兌換等個人外匯業務的資格。強化金融機構網點外匯業務服務功能。擴大自助設備受理國際卡能力,改善自助服務的服務環境。加強金融機構與國外行的溝通和聯系,不斷提高跨境資金清算速度,確保各類跨境資金快速安全準確到達客戶賬戶,為境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二是建立金融資訊信息服務平臺和服務市場,提升服務層次。三是為境外投資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外匯政策解讀、資本金開戶、收結匯等一條龍優質金融服務,支持國際旅游項目自由落戶。四是發揮金融機構自身的優勢,為間接融資提供服務,如參與的推進海南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和海南旅游公益彩票的發行等,不斷豐富融資渠道。
(五)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金融需求,推進金融創新
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推進,所帶動的產業對金融需求將呈現出多元化、綜合化、復雜化和個性化的特征。為此,必須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在經營理念、金融服務、產品營銷、制度安排、業務流程、技術支持等方面打開更廣闊的空間,推進改革創新。特別是要加快資本項目開放,實現貨幣自由兌換;爭取成為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實現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計價和結算;不斷創新服務產品,更有效地適應客戶需求的急劇變化;加快發展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中介服務業。作為管理和監督的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要制定并完善促進金融創新的政策,提高金融機構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市場參與者為主體的創新機制。
(六)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求,培養高端人才
為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對金融行業的要求,金融機構要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在抓好客戶經理、產品經理、風險經理等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有計劃開展高端金融人才的培養。同時,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引進高端金融人才。此外,建立金融高端人才戰略聯盟峰會,通過聯盟峰會的平臺,匯集高端金融人才的智慧,實現高層次金融人才資源共享,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3]
(七)圍繞國際旅游島發展需要,尋求和運用政策支持金融發展
一方面,尋求政策推力。對于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進程中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戰略發展規劃以及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安排的問題,省政府應通過建立與國際旅游島建設國家層面協調機制對接的工作機制,及時向國際旅游島建設國家層面協調機制反映,請有關部門就金融機構在發展中自身無法解決的諸如創新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協調和解決。各金融機構的總行應組成專門的人員,對支持國際旅游島建設進行前瞻性研究,出臺相關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學習相關政策。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更加優惠的旅游購物政策、更加開放的航權政策、更加開放的海洋旅游政策、更加靈活的融資政策、更加開放的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等,這些政策的出臺是沒有先例的,同時,這些政策對金融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國家面協調機制對相關政策的賦予與使用,金融機構必須主動研究學習相關政策和法規,并用于指導業務經營管理。
參考文獻:
[1][3]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課題組.關于旅游房地產市場的調研報告[EB/0L].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經營管理網,2009-10-20.
[2]廖家旺.走旅游房地產特色分行之路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參閱件》,2009(50).
Financial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of Hainan
JI Hong
(China Agriculture Bank, Hainan Branch,Haikou 570125,China)
篇9
【關鍵詞】金融危機;新興市場國家;資本賬戶;匯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興市場國家是指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機制和經濟法規完善程度低于發達國家但高于一般的發展中國家,且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具有較大市場發展潛力,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特點是,在國內金融市場不成熟的條件下,就已經開始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相互作用影響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金融危機使全球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很難有國家能在這種情況下獨善其身。
1金融危機使新興市場國家陷入困境
當美國和歐洲相繼爆發金融危機之后,大量資金會從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撤離,包括東盟、印度等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新興市場國家的困境主要表現在股市大幅波動、對外貿易逆差增大、外資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機最嚴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西方國家的流動資金在危機時紛紛脫逃,返回本國救市,這造成新興市場國家股市與匯率的大幅波動。在2008年下半年道瓊斯指數跌破10000點之后,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者對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形勢的擔憂加劇,主要股市全線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來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國股市,僅在2008年9月一個月內下跌將近30%,韓元貶值程度超過20%。“金磚四國”中的中國、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過40%甚至高達60%,而俄羅斯的股市則停止交易。MSCI新興亞洲市場指數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點跌為10月23日的216點,下跌幅度達34% 。
金融危機還嚴重影響了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貿易。從2007到2008年的新興市場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和對外進出口額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減小,對外貿易出現逆差。在新興市場國家中,以出口導向型為主的韓國受到影響最大,顛覆以往順差狀況。2008年上半年有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額達到26.8億美元。而印度貿易逆差也有逐步擴大的趨勢,8月份逆差已達109.7億美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資的出逃也使新興市場國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資進入助推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了股市虛高。而金融危機之后,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和投資回報預期產生了擔憂,這也引起了部分資本外流。而隨著通貨膨脹及匯率貶值的出現,大量外資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韓國、印度尼西亞以及阿根廷等多個新興市場國家一改此前資本流入、貨幣升值的狀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貨幣貶值、資本外流。以中國為例,2008年9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僅增加214億美元,遠低于當月外貿順差(293億美元)和FDI(66.42億美元)之和,為2008年以來單月最低規模。而路透社的統計顯示,除中國外的亞洲國家,2008年9月份外匯儲備銳減至24600億美元,減少203.3億美元。從中可以看出,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均有所減少,其中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縮減最多,達到129億美元。韓國和印度分別減少35.3億美元和34.9億美元。而據花旗集團判斷,從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資外流總額已達到87億美元。
2新興市場國家的通病
2.1新興市場國家的內憂外患:在爆發金融危機之前,新興市場國家大多國內狀況良好,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財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業和匯率波動等問題。但是大部分的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不成熟,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也一直以來存在著其他內在和外在的隱患,這些在金融爆發后也凸顯出來。
首先,新興市場國家最致命的問題是資本賬戶的過快和過多開放。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國家普遍都大范圍甚至全面開放了本國的資本賬戶,這些國家開放資本賬戶的直接原因則是為了迎合國內主要的財團與國際的大型金融機構的需要,因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們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韓國、越南。資本賬戶的過快和過多開放造成了大量國外的資本在短時間內就進入到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與金融市場中,同時造成了以美元等貨幣計值的短期外債增加,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其次,以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顯現出了弊端。在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中,出口貿易扮演著經濟增長發動機的角色,國際市場的消費需求變化直接影響著國內經濟。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造成大量貿易逆差或者出口貿易受阻,那么本國經濟將會因為缺乏必要的發展資金而產生紊亂。東南亞各國(地區)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普遍存在經常項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強,使其主要對美出口增長大幅度放緩,而主要對日本的進口快速增長,以至于國際收支平衡進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額經常項目逆差,如1996年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別為:泰國10.2%,馬來西亞6.3%,印度尼西亞5%,菲律賓3.1%。經濟的脆弱性由此可見一斑 。
再者,美元本位的匯率制度為新興市場國家抵御危機制造了困難。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實行的是低頻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國際貨幣體系依然是以美元為中心。由于美元本位制為美國在爆發金融危機之后通過各種金融策略向全球轉嫁危機提供了可能。2007年到2008年,泰國、韓國和越南等國為了維持匯率穩定,保留了過多外匯儲備,致使本國國內貨幣市場劇烈震動,國內出現大量的破產和嚴重的經濟衰退,并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債。
最后,對國際資本的過分依賴也是產生危機的主要原因。外債余額大幅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債上升更快,接著就出現了外債償付困難,再加上國際游資趁火打劫,本幣迅速貶值,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國內金融危機的發生。韓國在2008年的名義GDP為10176億美元,外債為3990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例約為39.25%。短期外債(一年之內到期)占總外債的比例為40.2%,約為1600億美元,而其外匯儲備只有2100億美元,總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90% 。這也導致韓國目前是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亞洲經濟體之一,2008年以來韓國的股市下跌38%,韓圓兌美元的匯價也下跌了約30%。美元短缺已經導致韓圓的幣值在2008年下跌三分之一。
2.2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中國同樣也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受害者,經歷了股價暴跌,出口大幅下滑,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低等問題。主要原因是中國與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一樣,資本賬戶在逐漸開放,并且中國經濟的增長同樣依靠出口來拉動,難免受到沖擊。但是得益于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以及足夠的外匯儲備,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大。由于我國資本項目是受管制的,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外商直接投資,“異常資金”快進快出都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短期資本不能短時間內大規模的流動,形不成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巨大影響。同時中國還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中國外匯儲備在金融危機前暗中增加了在美國市場的股權投資。截至2008年6月,中國所持有的美國股票數額從2007年6月的290億美元激增至995億美元,期間增持705億美元。中國在2008年6月底的時候持有5200億美元長期國債和5270億美元長期機構債 ,同時中國的外債規模和結構都顯得比較安全,短期外債占外匯儲備的不到20%。
2.3中國金融體制的發展方向:雖然本次金融危機中沒有對中國經濟造成大的損害,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在此時暴露出來了此類經濟體的通病,再者隨著中國資本賬戶的逐漸開放,很難保證中國不會赴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后塵,對此中國的金融體制亦應隨著經濟發展和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
2.3.1資本項目的開放要繼續堅持循序漸進:一個國家的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標志著本國經濟已經完全與世界接軌,也標志著本國的資本市場已經完全暴露,易受到外界的沖擊,因為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與經常賬戶開放相比,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要大得多。國情不同,國際經濟環境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導致各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過程和結果也有很大差別。資本項目的開放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國在資本項目的開放問題上,一貫謹慎,但是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的深化和全球資本泛濫,以及開放國內的資本項目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幾乎無法抵制國際游資跨境流動,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開始進入了國內的資本市場。通過我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的對比發現,為了不造成熱錢的快進快出,資本項目的開放要繼續堅持循序漸進。首先,在大范圍開放資本項目之前必須完善我國的金融制度和國內銀行體系,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應取決于國內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和抗風險能力。資本項目應首先開放有實際經濟活動背景的資本項目,國內金融市場成熟后再開放金融性資本項目。第三如果國內的資本市場達到了可以開放資本項目的程度,對國外資本管制需要按照先放松對入境資本的管制、再逐漸解除出境資本的管制的原則進行。第四,在完全開放資本項目之前必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措施,一旦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這套政策措施能夠迅速反應,大幅降低國際短期資本的套利的可能性和收益率,盡可能減小其對國內資本市場的影響。
2.3.2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與管理:外匯儲備是抵御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在本次危機中,外匯儲備不足極大地削弱了新興市場國家的抵抗力,美元投機資金攻擊其本國貨幣,促使它國貨幣貶值,造成貨幣金融危機,與之相反的是,我國政府一直保持著高額的外匯儲備,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本國的金融市場。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的是,在本次危機中美國大幅減息、美元持續貶值,造成國際投機資本大量涌入,不僅沖擊我國金融體系安全,而且由于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例仍然較大,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可能會造成收益下降,外匯資產縮水。所以外匯儲備并非越多越好,對于外匯儲備的管理勢必要考慮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三個方面。首先,我國對外匯儲備管理目前的任務是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由于美國利率下調,應減少購買長期產品,增持短期債券。其次,面臨美元虛弱和長期貶值的必然趨勢,我國應該采取鼓勵進口的政策措施,減小貿易順差,應該在美元大幅度貶值之前減少部分外匯儲備。第三,要以外匯儲備為擔保,向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人民幣貸款,選擇部分與中國經濟關系密切的新興市場國家,根據雙邊貿易規模向其提供一定數量的人民幣貸款,使其運用于和中國的經貿往來,鼓勵其對華貿易按人民幣結算,并承諾其對華貿易順差以美元支付(劉昌黎2009)。第四,要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以各種方式向境內外投資,以期提高外匯儲備運用效益。
2.3.3匯率制度的變革方向: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實施的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起到了關鍵的防御作用,盡管本幣的升值影響到某些行業對外貿易,但總體而言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很小沒有形成大的貨幣市場的波動。但是這種匯率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我國的資本項目是受管制的,如果我國將來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一樣完全開放了國內的資本市場,這種匯率制度的防御作用會不會被削弱?另外在經濟完全與世界接軌的條件下,我國的匯率制度又是否能形成獨立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所以我國的匯率制度應該繼續探索,不斷完善,使其能夠在短期內應對劇烈的國際市場變化,長期內向著獨立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的方向發展。首先,我國外匯市場要完善各方面建設,不斷地推出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適應市場投資需求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為微觀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避險工具 。其次,人民幣的匯率波動范圍應該是可調的,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之下采取不同的波幅。第三,參考貨幣的選取亦應隨著國內外及國際形式的變化對其作出適時的調整,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修正。
2.4.4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在金融危機產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抑制危機的形成或者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的效用遠大于在金融危機過程中實行的被動防御策略的效用。我國應該建立專門的危機預警機制,實時監測國際市場的變化,及時預警可能出現的危機并向主管部門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這是在本次危機中我國恰恰缺少的。一下介紹一下本人構想的危機預警機制。危機預警機制首先需要一個由銀監會、證監會、央行以及外管局等聯合組成的情報網絡,各個機構各司其責又相互聯系,從各個方面收集的情報實現共享,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同時危機預警機制還需要一個有眾多金融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根據情報網絡所提供的信息,在第一時間作出市場動態的預測,就各位金融專家提出的觀點經過論證,商討解決措施,并反饋給主管部門。法律支持也是危機預警機制必不可少的,我國應該出臺在金融危機條件下的臨時管制辦法,為各個金融機構對緊急事件的處理提供法律依據。參考文獻
[1]陳曦.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根源:制度與模式的考察[J]發展研究,2009,(2)
[2]呂進中.淺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特點及影響[J]廣西金融研究,2009,(1)
篇10
1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含義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并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分享與承擔。
2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首先,銀行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監管: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所謂“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就是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相互分離,不得混業經營。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的優勢,而且銀行不能在個人理財業務上獲得可觀的利潤束縛了創新積極性,與此同時造成了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種類不多,功能性不強,與其他非銀行理財產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進而不能滿足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需要。
其次,缺乏正確的市場定位。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總的來看是種類較多但業務范圍不寬,不能及時滿足市場的發展需要,存在著市場定位的缺失問題,大多數業務還是停留在儲蓄、國債、基金等單一的靜態理財業務。即使是有些銀行針對個人理財業務建立了理財中心,但其業務也是將現有業務重新打包組合,缺乏新的創意,至于向客戶資產提供的有關投資規劃、合理避稅、遺產管理、教育信托、現金管理、繼承人教育等方面的動態理財建議,尚未納入其業務范圍之內。
再次,銀行在高端服務行業作用不突出,市場營銷意識不強。在今后的改革發展中銀行作為高端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商業銀行破產條例》正在醞釀出臺,促使商業銀行面對市場的角度發生變化,過去那種旱澇保收的日子已經過去。銀行應該更多的關注怎樣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怎樣提高服務質量、以客戶為中心做好服務。個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銀行的營銷手段是十分關鍵的。
最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2011年中國理財行業發展報告稱:我國理財規劃師缺口達60萬左右,其缺口還將繼續加大,理財服務需求的大量增加進一步凸顯了個人理財行業的人才瓶頸。
3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3.1 努力開發創新,創建良好的理財業務發展環境
在現有分業監管、分業經營的模式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可以說在夾縫中生存。①破除政策束縛,在短期之內推行分業管理是有其必要性,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制度已不利于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混業經營將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②我國個人理財應立足銀行自身優勢以及國內個人市場發展現狀,分高、中、低不同層次,通過對客戶層次的劃分進行差別化服務。③準確做好市場定位,通過對客戶年齡、職業、投資需求等進行細分然后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逐漸拓寬個人理財業務領域。
3.2 真正轉變經營理念,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意識
21世紀我國迎來了一個全面對外開放的大好局面,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國內的外資銀行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國內股份制銀行如想立于不敗之地,那么一切從客戶和市場需要出發,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的自覺準則。可以說,現代商業銀行的一切業務都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要求和市場需要存在的。“以客戶為中心”就是以客戶需求分析為起點,通過客戶的資產投資分析,來確定其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等特征,據此確定最終投資策略和投資產品組合設計,最后根據客戶意見和市場動態對投資策略做出相應調整。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認識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意識的重要性,轉換經營理念和經營觀念,徹底改變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和服務方式,這樣才能在今后的發展中站穩腳跟。
3.3 加強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