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古建筑設計范文

時間:2023-07-17 17:0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仿古古建筑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仿古古建筑設計

篇1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何為仿古建筑以及仿古建筑的特點,如何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來實現古建筑中的各個節點和構件,在仿古建筑的結構設計時應著重考慮的節點。

關鍵詞:仿古建筑;蘇式古建;結構設計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antique buildings and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que buildings, how to us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ancient buildings each node and the component,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antique buildings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node.

Keywords: antique buildings; Su shi the lachlan Macquarie; Structure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亞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愛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組成。中國建筑文化歷史悠遠,形成獨特,建筑物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宏偉中不失細膩,莊嚴中不失優雅。而“仿古建筑”一詞正式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但直到上世紀末學術界在理論上的探討, 褒貶不一, 可以說它經歷了一個坎坷不平的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仿古建筑”與古建筑幾乎相同, 但它已經完全脫離了具體型式的案臼, 如果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 那么對傳統建筑的因襲照搬就在所難免, 也是對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見。所以說對“仿古建筑”一詞全面和準確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設計的外在表現形式。

仿古建筑形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現代建筑材料或傳統建筑材料, 對古建筑形式進行符合傳統文化特征的再創造狹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傳統建筑材料, 在特定范圍內對古建筑的復原,嚴格講屬于文物修復范疇, 本文所論及的只是廣義的仿古建筑形式。通俗點講既是用現代的施工工藝體現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們知道的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論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層結構;故而現今的仿古建筑也以單層和多層為主。眾所周知,現代多層建筑多為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所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應用在仿古建筑中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古代建筑特點體現在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構架制原則。為了保護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中國古代建筑形成獨具特色的彩畫制度,令世人嘆為觀止。鑒于木結構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現今建筑中已經不提倡使用;而構架制的結構形式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極為相似:傳力途徑明確,主體的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分開。這就說明框架結構是最能體現古建筑精髓的結構形式。這也為室內空間的靈活布局創造了條件。中國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種多樣的罩、掛落、隔扇、屏等自由靈活地分隔室內空間。但彩畫制度這一形式在現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也只能通過外貼或噴繪等裝修手段才能達到。

中國古代建筑創造并使用斗拱結構形式,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間傳遞荷載以及承擔抗震作用的結構構件,又以其自身優美、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筑的主要裝飾構件。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與一體的精華所在。隨著現代結構形式及建筑材料的發展,斗拱這一重要的結構構件應用在仿古建筑中時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實質作用而僅僅作為一種具有觀賞性的裝飾構件。但是它作為古建筑的代表性構件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古代建筑組群大多以庭院為組合單位:單體建筑沿周邊布置,圍合成中間的庭院。這樣的庭院整體風格是內向的:內部開敞而富于變化,外觀較封閉。按照中國的封建禮制觀念,庭院強調中軸對稱布局,以突出主體建筑,并求得整體的平衡。正是由于這種理念,古代建筑的單體建筑形式也是高度統一,無論是宮殿、寺廟、住宅等,不論其規模大小,外觀體形皆由臺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組成。這些特點難免單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古建筑的多樣性,而古代建筑師則從建筑組群沿軸線作多層次的縱身布局,從而使庭院變化豐富多彩的。

而在古代園林的設計中這些特點并不明顯,原因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以“師法自然”為原則,極盡自由靈活之能事。這才有了現在我們熟知的各式園林。

2.仿古建筑在現代工藝中的設計要點

正因為古建筑擁有以上特點,所以在仿古建筑中應盡可能的以現在工藝的手段實現以上特點。中國古建筑中以明清時期的蘇式園林古建最具代表性,也最為人們熟知;所以在仿古建筑形式中以仿明清蘇式古建為主。

古建筑的主受力構件大體可分為:柱、梁、桁、檁、椽。傳力方向為:屋面椽檁桁梁柱;途徑明確,受力簡單。而古建中的梁均為簡支梁,這對建筑物的抗震是很不利的,所以斗拱這一構件就誕生了;但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中梁與柱均為剛結,梁承擔抗震作用,從而架空了斗拱這一構件;而現在屋面工程大部分采用現澆整體式,所以檁、椽等構件也成為非必須構件,可以取消。這樣會對外立面產生影響,所以仿古建筑的屋面工程成為整個工程中關鍵的節點。

我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式樣非常豐富,變化多端。等級低者有硬山頂、懸山頂,等級高者有廡殿頂、歇山頂。此外,還有攢尖頂、卷棚頂,以及扇形頂、盔頂、盝頂、勾連搭頂、平頂、穹窿頂、十字頂等特殊的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等又有單檐,重檐之別,攢尖頂則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變化形式。而在這些形式當中又以歇山頂的應用在蘇式建筑中最為廣泛。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漢殿”、“廈兩頭造”等不同名稱。歇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歇山頂屋頂在兩側山墻處,不再像硬山式和懸山式那樣,山墻是由正脊處向下垂直一線。歇山式屋頂的正脊比兩端山墻之間的距離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頂是在上部的正脊和兩條垂脊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垂直區域,稱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講正脊兩端的屋頂覆蓋。在古建筑中屋面結構多為木、瓦等輕質材料,兩條垂脊相對荷載較小。而現代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屋面自重較大設計時應在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處設梁建立可靠支撐從而明確山花部位屋面的傳力途徑。這和古建木作中的“桃尖順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由于現代工藝取消了椽,“飛椽”這一形式只能通過混凝土的可塑性強這一特點來實現。

古建筑中梁支撐桁進而支撐屋面,而現今對進深要求不大的建筑可以將平梁更改為隨坡面的折梁,這不但減少了工程造價,也可相對增加整個建筑物的室內高度,不會有壓迫感。而梁跨度較大時,例如寺廟等需要內部空間較大,結構內部不宜設置柱;如使用折梁則會對邊柱產生側向的水平推力,而古建筑的柱截面形式多采用圓柱,所以不能通過改變柱截面的方法來抵抗水平力,聯想到一般明清時蘇式園林建筑大多有外廊,可將外廊作為建筑物的一部分,由外廊柱與結構邊柱用大梁連接共同抵抗屋面折梁傳遞給柱子的水平推力,這樣就解決了柱子同時承受三項應力的不利受力狀態。

雖說古建中的各式“飛檐”、“望角”等復雜且精細的裝飾構件通過混凝土來實現是對施工工藝的考驗,但蘇式仿古建筑最關鍵的難點還并不在結構本身,而是仿古建筑的節能。蘇式古建講究的是明亮、通透。需要相對較大的窗口,這在北方很多城市規范要求的開窗面積和傳熱系數等都是不滿足的,這回在設計和施工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困擾。這就需要相關的規范在這些方面進行一些特殊的要求。

3.小結

總而言之,古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精華的凝聚,是標示各個時期中國建筑史的里程碑,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古建筑設計中的優秀理念,將仿古建筑做到形神兼備,從而傳承中國古典文化和歷史底蘊。繼往開來,為現代建筑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劍平《關于仿古建筑形式的思考》學術論壇 2010.07

[2]羅哲文《中國古代建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2

篇2

埃及人均國民收入1417美元(1999年),家庭平均收入7570埃鎊,人均收入4493埃鎊(1美元合3.4埃鎊)。過去,埃及的城鎮住房以獨門獨院的平房為主,富裕的人家蓋兩層小樓。20世紀70年代以來城市人口劇增,僅開羅市就有1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城市問題越來越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住房危機。據了解,埃及城市現有半數住房年久失修,不少住房是危房,許多人無家可歸,違章建筑到處都是,由于地價貴,不少開發商為牟取暴利,隨意擴大建筑面積,甚至違章加層,時常發生塌房死人等惡性事故。有一幢7層樓房,上面竟然加蓋了5層,結果大樓垮塌,死傷近百人。有鑒于此,埃及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對付住房危機,最近幾年來,埃及每年新建住宅保持在27萬套,投資保持每年90億埃鎊,由于埃及城市失業率高,居民普遍收入低,政府通過低息貸款資助家庭購置住房,每年提供6.2億埃鎊,年息5%,每一購房者可向政府申請1.5萬埃鎊的低息貸款(40年還貸期),不足部分可申請銀行商業貸款。在已故總統薩達特的倡議下,埃及開展了建設青年公寓計劃(也叫未來公寓計劃,意為建設一批代表埃及將來居住水平和發展方向的現代化住宅),計劃興建15萬套,由埃及建設部負責修建,資金的50%由企業家捐助,另50%作為私人發展商投資,租售價格由政府確定(以收回成本為確定價格的依據),目前已建成7萬套。埃及的住房一般不作外墻裝飾,所以城市里的住房看上去都是千樓一面的混凝土外墻,但室內裝潢都比較講究,被稱為埃及城市一怪。在埃及的城鎮,還可以看到許多未完工的住宅工程,屋頂上樹著密密麻麻的鋼筋,但屋頂下面的房屋已經使用了多年。

據了解是因為埃及的法律造成的,埃及的房屋都要交不動產稅,業主于是跟政府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讓住宅永遠處在“半拉子”工程狀態,就可以永遠逃避交稅了,而由此造成的城市景觀方面的損害,則多年解決不了,大家都覺得這是法律的失敗,也有人呼吁修改法律,但至今還是老樣子。

二、埃及衛星城建設的得與失

埃及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但只有5%的土地適宜居住和耕種。為了解決建設用地,從1975年起,經過專家的論證,埃及開始在沙漠地帶建設衛星城和經濟型住房。20世紀80年代達到,經過20多年的努力建設,目前已有12個衛星城初步建成。

位于開羅市郊區十幾公里的十月六日衛星城,1979年開始規劃建設,衛星城分為工業、住宅、娛樂三個功能區域,規劃人口65萬,計劃建成生態型綠色衛星城。第一期現已建成,良好的環境和配套設施,使衛星城的空氣質量、綠化率等指標大大高于市區,吸引了1000多家企業落戶衛星城。為了吸引企業和居民入住衛星城,埃及政府采取了三項優惠政策。

一是優惠的稅收政策,規定凡在衛星城落戶的企業,在10年內免收海關稅和企業所得稅。

二是優惠的房價,由于沙漠土地地價十分便宜,衛星城的房價只有200多埃鎊/平方米,僅相當于開羅市區房價的四分之一,工業用地價格更加低廉,因此對中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很有吸引力。

三是簡便的手續,1997年,議會通過了“投資鼓勵和刺激法”,設立專門機構對外商投資實施統一管理,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和資本市場,吸引外國投資。衛星城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由政府設立一家開發公司統籌進行環境和配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統一對外招商引資,辦理有關手續。

公司隸屬建設部,政府之間的協調事宜由建設部負責。然而,由于攤子鋪得太大,全面開發使埃及的財政不堪負擔。特別是與城市市區連接的交通建設滯后,衛星城對有錢人缺乏吸引力,對窮人還是買不起住房,致使有相當一部分房屋閑置。

三、埃及重視建筑科技發展

埃及雖屬第三世界,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比較重視,建設部門也重視建筑科技工作。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建筑方面的研究中心,期間雖歷經幾次戰爭的創傷,但該中心的發展一直得到埃及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中心隸屬建設部,在全國設有分支機構,除承擔住房與建筑方面的科研任務外,還負責建筑材料質量及鋼筋混凝土質量監測、建設科技人才培訓(全國設有75個培訓中心)、建設標準規范的制定,并參與全國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新城規劃、低標準住宅設計等工作,中心實行零預算,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也可以通過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收費補充經費不足,收費標準由建設部會同財政部制定,地方政府和外國基金組織也經常提供一些資金援助。

四、埃及重視古建筑修復和保護項目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其中不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神往。修復和保護古建筑自然成為歷屆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務。

艾資哈爾清真寺是開羅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該寺占地1.2萬平方米,380根大理石圓柱,三個巨大的圓頂和五個高聳的宣禮塔,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大清真寺,反映了伊斯蘭建筑風格和藝術的獨特魅力。它同時也是一所薈萃伊斯蘭學者、在國際上享有權威的綜合性伊斯蘭教大學,對這樣一所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筑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由建設部負責,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歷經了千年的滄桑后,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開羅的城墻修復工作近幾年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城墻周圍曾經是開羅頗有名氣的死人城,是開羅的一大奇觀,在死人城里,生活著超過50萬的居民,這些人都是最低層的勞苦大眾,在埃及城市化的中進城淘金,他們付不起房租,只好以墓地為家,與尸骨為伴,是埃及社會的一個特殊階層。墓地的居民情況十分復雜,居住和治安條件十分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塵土飛揚,垃圾成堆,政府多次進行清理整頓,但收效甚微。長期以來都是政府的一塊心病,后來政府通過改造舊城墻,引導和資助居民搬遷,一舉兩得,是比較成功的做法。

埃及在修復和保護古建筑方面的主要經驗,一是加強立法,在古建筑周圍,嚴禁私搭亂建,根據立法,埃及當局采取果斷行動,用推土機把金字塔周圍地區包括已故總統薩達特別墅在內的房屋建筑、夜總會和其他娛樂場所統統推倒,變成綠化地帶。二是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全民保護古建筑意識。三是依靠專家隊伍,將古建筑的修復工作,交給專家去做,不搞長官意志,修復方案要經過專家反復論證修改,甚至要在世界范圍內征求意見,方案不成熟,寧可不修。四是采取多種方式增加投入。除政府的財政預算外,主要的修復資金來自世界有關組織,各國政府援助及世界范圍內的民間捐助,在世界各地,都有一批熱心的志愿者,為埃及古建筑修復工程拉贊助,埃及政府及有關部門,以項目為對象,通過廣泛的宣傳介紹埃及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和修復計劃,呼吁世人為保護人類的共同遺產給予資助,為埃及古建筑的修復保護工作爭取到大量的資金,差不多所有的大型古建筑修繕項目,背后都有大量的外國資金的資助。

三、埃及重視建筑科技發展

埃及雖屬第三世界,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比較重視,建設部門也重視建筑科技工作。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建筑方面的研究中心,期間雖歷經幾次戰爭的創傷,但該中心的發展一直得到埃及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中心隸屬建設部,在全國設有分支機構,除承擔住房與建筑方面的科研任務外,還負責建筑材料質量及鋼筋混凝土質量監測、建設科技人才培訓(全國設有75個培訓中心)、建設標準規范的制定,并參與全國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新城規劃、低標準住宅設計等工作,中心實行零預算,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也可以通過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收費補充經費不足,收費標準由建設部會同財政部制定,地方政府和外國基金組織也經常提供一些資金援助。

四、埃及重視古建筑修復和保護項目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其中不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神往。修復和保護古建筑自然成為歷屆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務。

艾資哈爾清真寺是開羅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該寺占地1.2萬平方米,380根大理石圓柱,三個巨大的圓頂和五個高聳的宣禮塔,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大清真寺,反映了伊斯蘭建筑風格和藝術的獨特魅力。它同時也是一所薈萃伊斯蘭學者、在國際上享有權威的綜合性伊斯蘭教大學,對這樣一所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筑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由建設部負責,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歷經了千年的滄桑后,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開羅的城墻修復工作近幾年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城墻周圍曾經是開羅頗有名氣的死人城,是開羅的一大奇觀,在死人城里,生活著超過50萬的居民,這些人都是最低層的勞苦大眾,在埃及城市化的中進城淘金,他們付不起房租,只好以墓地為家,與尸骨為伴,是埃及社會的一個特殊階層。墓地的居民情況十分復雜,居住和治安條件十分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塵土飛揚,垃圾成堆,政府多次進行清理整頓,但收效甚微。長期以來都是政府的一塊心病,后來政府通過改造舊城墻,引導和資助居民搬遷,一舉兩得,是比較成功的做法。

篇3

關鍵詞:房屋建筑;抗震設計;加固措施;現狀;改進措施;分析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fo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reform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strict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o analyze realistic factor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reinforcement show full order form processing function of the overall seismic conten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requirements, quality, satisfy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life, reduce unnecessary accidents happen, realize the reasonable maintenance cos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o promot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will boom construction.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seismic design; reinforcement;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972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不同地區的震害現象一直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對于不安定結構的住房設施的維護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另外,新型建筑的防震設計方案雖然已經投入實施,但還有許多尚未發掘的外部因素,這些隱患將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利于社會安定秩序的合理維護。因此,必須積極引進外國先進的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理念,同時結合我國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及周期強度預測,保證不同設計結構在質量加固處理與維持的合理價值,確保整體堅固質量的全面維護,保證人民生活秩序的穩定,提高整體模式作用下我國社會經濟格局的全面轉換。

維修加固的主要原則

受損房屋的主要應對手段

受損房屋結構主要體現在磚混、框架結構以及框剪的展現形式,其中關于具體房屋的設防烈度的調整工作需要進行具體工作量的細致劃分,保證整體加固結構的簡單呈現,同時保證拆除結構程序的經濟合理性,在進行適當的調整處理之后,進行具體維修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分析。首先,針對關鍵部位的受損狀況進行細致的盤查,注意必要的加固和整修部位的合理控制,通過對受損程度不高,但實際數量分布較為豐富的建筑進行總體的安全質量估計,結合不同的施工步驟進行具體工期和資金的評估,確保適應不同地質狀況的具體建筑水平的適當維修,保證資金在整個建筑最大維修處理工作中的合理應用效果,避免過度浪費造成的具體工作難以落實現象,因此具體的實際因素對于整個應對手段的選擇有著一定的影響效果。

實際的檢驗與鑒定程序

對于不同危險狀況的房屋建筑需要進行系統的技術檢驗程序進行一定指標的鑒定,針對具體細節需要的處理效果進行具體的加固設計。大量的危房檢測與鑒定工作必須保證具體細節資料的完整性效果,包括現有建筑的實際材料強度、裂縫的具體分布位置以及整體遭受破壞所展現的具體形式,以此作為今后整修的主要依據,保證后期加固設計的標準性效果,因此就如何進行細化處理需要針對幾個方面進行深度的考慮:首先,對于災區的房屋建筑檢測工作,必須積極落實先進處理技術和相關經驗的人員,而實際的檢測與鑒定工作需要滿足一定的程序步驟要求,對于危險系數較低的房屋建筑進行檢測處理,可以優先考慮進行加固設備的安置,主要部件根據具體的受損程度進行次要構件的合理選擇,實現優先修繕處理,確保居民正常居住生活早些落實,減少對于人們生活與工作等方面的影響,待設防標準上升到一定指標的時候,再進行新標準的加固改造工作;而針對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確定的時段進行新標準的積極貫徹,而實際加固費用較大,同時穩固重要不太大的房屋可以省略檢測鑒定程序,可以考慮進行拆除,保證具體工作落實的效率水平,促進整體加固與改造工作的進一步落實。而對于大型公共建筑應該進行優先改建,特別是一些醫院、學校等部門,面對具體工作落實的高節奏要求,需要按照輕重緩急以及重要性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特別是教學樓與醫院部門的檢測處理必須保證及時,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人民每天的正常生活需要,具備較為重要的社會地位。

加固措施的科學分析與改進

(一)加固方案的設計

針對整體結構的支撐效果與抗震能力的合理維持,以及細節結構在局部位置的承載力加強和剛性變化規律需要進行細致的考察,保證框架在經過加固處理后實現整體結構的維護效果。對于加固后的結構質量和剛度分布需要保持均勻、對稱的水準,避免扭轉效應的產生,同時避免經過局部結構加強之后產生的實際剛度的突變;對于抗震較為薄弱的部位包括房屋的凸出部位以及不同結構的連接位置進行整體修整;新增構件與原有構件需要保持一定的聯系性,保證可靠連接工序處理完畢后的抗震墻、柱等豎向構件愛你的可靠基礎程度;對于出屋頂煙囪等容易發生倒塌的非結構部件也應注意具體防震設計的配合。

加固設計針對新建建筑以及未完的主體建筑需要按照同年度新修訂的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進行嚴格執行,對于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學校、醫院等應按照調整后的設防烈度進行加固的系統設計,包括具體的使用年限在加固后的延續效果;對于違章建筑不進行抗震設計結構的加固范圍的列入,其中造成嚴重安全威脅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表現形式應立即給予拆除。

加固補強的主要手段

加固補強的手段有著豐富的形式,對于目前現有房屋建筑的破壞情況進行系統分析后,結合實際修整的經濟性和可能性判斷,實現具體標準化控制成效的加固設計圖集以及實際施工要求,提高整體設計方案的制作速度,加快加固處理的進度和效率水平,具體方法如下:

對于不同墻角裂縫與預制板搭配的處理必須按照板實際的擱置長度進行系統的分類處理,結合抹灰處理修繕,如果板的實際長度不足可運用附加角鋼進行控制板擱置長度的手動增加,確保整體施工效率的全面改善;對于承重磚墻的長斜裂縫的加固處理可以采用鋼筋網片與水泥砂漿的結合進行結構的具體加固,而砌體結構的加強處理可以運用砂漿進行勾縫;框架結構內部的質量缺陷需要運用黏貼鋼板進行梁、柱的加固,針對預制板間的裂縫可以采用聚合物砂漿進行補縫,特別是門、窗角位置的裂縫需要借助細鋼絲網和抹灰供給進行實際補充。

對于學校等建筑的加固設計建議

學校在不同地區的文化發展和經濟格局的促進水平有著相當高的決定作用,因此具體抗震設計功能與加固整修工作必須及時落實處理。針對外廊形式和單跨框架震害較為嚴重的現象以及倒塌狀況,需要結合實際分析這類房屋橫墻比重的分布情況,考慮滿足一定采光要求設計后的縱墻支撐效果,在只有單道抗震防線支撐的狀況下,具體的抗震要求就不能實現全面的滿足;同時由于整體結構下的橫梁經過偏心受力,抗傾覆力矩較大,加上懸挑不小的現狀,使得豎向地震作用下的防護功能基本失效;具體校園對于整體混凝土結構建設失去一定的衡量與認同標準,會造成砌體不受約束限制,導致最終的抗震強度嚴重不足的現象;樓屋面板在預制空心板的應用方面比較廣泛,因此整體作用下的板間與墻體之間的結構,主要指連接部位易出現嚴重的裂縫,長期不管會造成整體結構框架的垮塌。

針對以上現狀首先需要對地方學校建筑進行不同建造年份的分類,做到具有針對性的組織排查工序,保證實際安全隱患檢查工作的全面落實。學校的使用功能以及具體的結構類型需要結合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系統的分析,根據不同年限的工作質量狀況進行綜合因素的統計分析,保證維修加固工作的積極作用。在我國房屋建筑規范逐漸完善的前提下,進行實際抗震設防方案的實時修正,確保具體施工標準在不同工序的實施效果,保證系統分類后的實際整修工作的高效率與高質量進程。學校在進行整體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針對抗震性較好的結構體系進行混凝土框架的合理搭配,禁止使用預應力預制空心樓板和預制樓梯,最好運用現澆混凝土進行不同結構的替代支撐,保證整體施工的細致結構質量與具體連接點的穩定效能;同時針對具體的樓層進行一定的限制,保證建筑設計在整體平面空間布置和造型設計等方面需要進行抗震要求的具體展現;對于人文活動較為普遍的圖書館、食堂等結構最好運用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避免發生災害過程中組織疏散工作的嚴重滯后,保證具體空間的寬度要求,并在外側增設一排鋼筋混凝土柱,是整體結構受到橫向大梁等結構的有效支撐,增強整體建筑在抗震方面的穩定性能和質量效果。

總結:我國的房屋建筑在現下時展的要求下,以及具體人民生命財產權力維護效應的作用下,需要做出具體的科學改進,結合具體建筑結構的實際支撐效果,以及實際材料在外部混凝土結構的黏補功效,進行整體防震功能的全面擴展,保證我國房屋建筑的高度安全效果,維護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建筑結構;加固方案;優化設計

Abstract: in determining the reinforce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when the case should be careful consideration, strictly follow the working procedures and reinforcement principles. So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optimization evaluation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speci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binary compared the calculating weight was easy to produce evaluation of consistency of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the level of single sort of effective solving the problem.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plan;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建筑工程加固概述

自從人類有建筑以來,就出現了結構加固這個傳統行業,但在過去,人們習慣于把加固和維修完全等同,因而技術水平提高不快,沒有形成一門科學近十余年來,結構鑒定和加固改造技術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并已初具規模,其作為一門新的學科正在逐漸形成。

已有建筑物的加固較新建建筑物復雜,它不僅受到己有建筑物原有條件的種種限制。而且這些建筑物往往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起因往往錯綜復雜,有的無案可查有的則相當隱蔽。另外,已有建筑物所采用的材料因年代不同,經常與現狀相差較大。一般情況下,在確定已有建筑物加固方案時,應周密考慮,嚴格遵循工作程序和加固原則。

二、改進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層次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問題、建立層次分析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和層次總排序等步驟來計算各層次評價指標的相對權重以及各層次評價指標對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從而得出不同方案的綜合評價排序。

加固方案的設計一般可以分為①方案構思階段②方案初步設計階段③方案詳細設計階段,傳統的層次分析法一般將方案的評價和比選放在③階段之后。而筆者認為可以將層次分析法的幾個步驟分開來,依次介入方案設計的三個階段:在方案設計的①階段可以進行評價指標的初選,并將初選結果反饋給方案設計者。在方案設計的②階段,根據設計的情況最終確定指標構成,然后由專家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并將結果反饋給方案設計者。在方案設計的③階段,獲取各備選方案的詳細信息,對各個方案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價,確定評價值。最后由評價值和指標權重綜合得到各備選方案的綜合價值系數。

三、工程實例

某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有三個方案進行綜合優選。方案一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其優點是總價最低,直接加固費用較少,施工工藝好,進度適中,有一定的優惠條件。但是維護費用高,檢測鑒定及加固設計工作一般,人員素質及設備狀況一般,對使用功能無大影響;方案二采用外包鋼加固法,其優點是人員素質良好,設備先進。但維護費用偏高,總價居中,直接加固費用與方案一差不多,施工管理一般,對使用功能無影響。方案三采用碳纖維加固法,其特點總價最高,但維護費用最低。施工進度合理,注重環境藝術,人員素質及設備狀況一般、施工對使用功能有一定影響。三個方案各有優缺點,試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從中優選一個方案。

3.1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對于施工方案的選擇,不同的決策者會根據企業的設備情況、資源以及自己的偏好等因素得出不同的結果。因而施工方案多目標評價決策指標體系要盡可能涵蓋施工方案多目標評價決策中的各種因素。然而.施工方案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粗略地可以分為方案構思、初步設計、詳細設計三個階段,不同的設計階段設計評價有不同的特點,對評價指標也有不同的要求;另外,隨著各種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使得這些評價指標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所以一個固定的、不能進行修改.、調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將不能滿足施工方案多目標評價決策的要求。因此本文構建了動態的評價決策指標體系框架,用以動態地、全面地建立包括影響施工方案多目標評價決策的各種因素。

該指標體系框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動態性。方案評價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刪除、修改、重命名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指標(除目標層),并且能進行保存,便于下次調用。

(2)靈活性。該指標體系框架結構靈活,具有可擴展性。

(3)層次性。該指標體系中每一個指標都可以由若干個子指標構成,這樣可以盡可能全面地描述某項評價指標的復雜內容。考慮到指標體系越復雜,進行評價決策的難度更大,可操作性差,因而在本系統中,限定了最大層次數為3層。

(4)唯一性。該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指標都具有唯一性,即指標體系中任一被編輯的指標都不允許重復出現在同一個評價指標方案中。評價指標體系體現了方案評價者的意圖和實際需求。如果評價準則發生變化,則衡量方案的性能指標體系所做出的評價結果也將隨著發生改變。指標體系通常是通過層次分解的方法,首先確定總目標,然后將其分解為各個性能指標,性能指標還可再劃分為子指標,逐層細分。其結構實際上反映了滿足功能需求的評價準則與達到評價準則的解決方案之間的一種映射關系。從前面介紹的施工方案多目標評價決策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可知,各個設計準則之間的相關性應盡量小,即準則之間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3.2建立評價層次結構模型

1、確定總目標

以“選擇最優加固方案”為目標層A。

2、根據對該結構工程加固方案的細分,確定三種方案作為實施方案層P,具體方案如下:

(1)加大截面加固法

(2)外包鋼加固法

(3)碳纖維加固法

3、建立準則層

建立評判指標體系時,不是從具體的影響因素出發,而是以評判標準為出發點,先建立一級評判標準,再把一級評判標準進行細分,建立相應的二級評判標準,其指標輸入值是專家綜合打分的結果。在改進的層次評判法中,首先根據評判目標A(最佳加固方案)建立一級評判指標:工程進度、工程造價、安全與質量和施工因素;在各一級評判指標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二級指標。

3.3確定指標權重向量

在最終確定指標構成以后,就要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在這里采用了改進的權重確定方法:首先由專家們對指標進行層次單排序,得到排序值,然后,結合排序結果進行指標間的兩兩比較,并用指數指標賦值。經過對賦值的整理和計算就得到指標相對權重。要說明的是,以上做法僅針對定性指標。定量指標不設定相對權重(分目標層出外)。得到每一位專家的意見后,對全部專家的結果再此歸一化。

四、結論

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土程學科分支,自上世紀80年代后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和完整的理論,但隨著建筑工程業的發展,尤其是向著更大、更高和環境條件更復雜的方向發展,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待解決,比如,對建筑結構工程加固方案進行評價的問題越來越得到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視,而且傳統的評價方法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實際工程的需求,因而發展了改進的層次分析方法。

篇5

關鍵詞:古建筑群;消防規劃;特殊性

1引言

中華民族有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斷的國家。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構成了獨特而燦爛的文明景觀。它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迄今我國已有29處文物古跡、歷史名城和自然景區被列人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繼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遺產國。還有100多個項目被列入遺產預備清單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經成為遺產大國。遺產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對待文物古建筑必須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制定專項的總體保護規劃,文物保護工程應當依據批準的規劃進行。”然而,目前的現實是,絕大多數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沒有較完整的規劃。以山西省為例,共有木制結構古建筑18118處,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結構古建筑占全國的72.6%,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19處。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遙古城的消防規劃正在編制中外,其余的還沒有一個做出消防規劃。

當前,盡快科學、合理地對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護規劃,將古建筑的消防專業規劃納入總體保護規劃,已顯得刻不容緩。

2古建筑群消防規劃的特殊性

眾所周知,消防規劃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給水、消防通訊、消防裝備等內容。筆者通過對古建筑消防工程項目的審核,認為古建筑群的消防規劃,不應套用一般消防規劃中的常規做法,而應根據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現狀,把握好其消防規劃的特殊性。

2.1建設小型適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設的迫切性

《消防法》規定:“距離當地公安消防隊較遠的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承擔本單位的火災撲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在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專職消防隊。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撲救。1998年以來,山西省發生古建筑火災21起,大多由于距離消防隊較遠,沒有得到及時撲救,造成了較大的損失。直接經濟損失達553萬元。珍貴文物的損失無法用數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廣靈縣文廟發生火災。由于該縣沒有消防隊,水源缺乏,導致文廟大殿付之一炬。有鑒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多種形式、小型適用

古建筑群大多為毗連建造的木結構或磚木結構的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耐火性能極差,火災荷載大,防火間距嚴重不足,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擴大。

針對古建筑火災的蔓延特點和當前消防警力緊張的實際,筆者以為,古建筑的消防站規劃和建設要考慮:(1)不應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中規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報警后5min消防隊到達責任區邊緣和保護面積為4—7km2的要求。應在不破壞古建筑群整體格局的前提下,將到達的時間減到最小。如在應縣木塔修繕工程方案中,將消防站站址選在距木塔約1500m處,設計為消防隊接到警報后5min到達木塔,責任區最大面積為4km2。筆者認為,這樣的方案就不合理。國家之所以在當前警力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擬批準應縣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護應縣木塔的需要。所以,該消防站應以保護應縣木塔為主,可以兼顧縣城的火災撲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業專職、兼職等多種形式的消防站,人員數量也要切合實際。(3)消防站的建筑面積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的規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適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紅色的大門和現代式樣的建筑,可以設計為仿古建筑,與周圍的古建筑群格調相協調。

2.2消防器材裝備要立足古建筑火災撲救的實際

2.2.1消防車輛配置應與消防通道相適應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暢的問題。例如,平遙古城最窄的通道還不足1m。在消防車輛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車外,還要配置適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車。做規劃時不能按照常規的思維,一定要讓消防通道來滿足消防車的通行要求,反而應該讓消防車輛盡量適應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遙古城和五臺山風景區都購置了1輛小型水罐消防車,以適應當地實際。

對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嶇坎坷,或建于城區,但設有門檻、臺階等而使消防車無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專、兼職消防隊可以不配置消防車輛,應配置手抬機動泵、推車式滅火器等適用型的器材裝備。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須立足于減少火災撲救時的水漬損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嚴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畫、彩繪、泥塑、文字資料等特別貴重的歷史珍品。因此,撲救此類古建筑火災時必須減少水漬損失,要研發和配置適合撲救古建筑火災所需的水漬損失小、節水型的滅火裝備和搶險救援器材,如高壓脈沖水槍等,以達到既節約用水又減少損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類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嚴重缺乏。山西省119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前一階段的專項治理,目前也只有39處建有消防水源,仍無法滿足火災撲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遙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網覆蓋區域小,供水管徑小,供水壓力、流量達不到滅火要求等問題。

制定消防規劃時,在缺乏水源的地區,要結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點,設不同類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車能夠到達的地方,應修建供消防車取水用的設施。靈石縣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結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條件,在山坡的較高處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壓消防給水系統,滿足了滅火需要。

2.3.2消防給水管網的布置要滿足滅火救援的實際

在一時還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況下,大部分古建筑距離消防隊較遠,或因地形等條件的限制,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在短時間內無法到達。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規劃建設上也不應按照120m的間距和150m的保護半徑布置。古建筑必須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間距應能保證有兩支水槍的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古建筑內為宜。如:三多堂在每個院落安裝3個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內消火栓。無法設置消火栓系統的,采用手抬機動泵串聯遠距離供水滅火。應縣木塔將室內消火栓移至室外設置,稱之為室內消火栓外置,并設有明顯標志。五臺山在室外消火栓處設置啟泵按鈕,以便火災時使用。

2.4古建筑的開發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應合理

古建筑之間以及部分古建筑與其他建筑之間,普遍存在防火間距嚴重不足問題,特別是坐落在城區的古建筑尤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處成片民居包圍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墻之隔,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將會形成火燒連營之勢。

規劃時要將古建筑群內的危險源逐步搬遷,影響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邊建筑,應下決心列入拆遷計劃。如平遙古城內的工廠、學校等已列入規劃予以分期遷出。大同市將與善化寺距離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隱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進行開發和利用也應有科學規劃,應該建立在保護的基礎上,在相應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廟宇或者類似歷史建筑,利用時應該參照它在古代時的使用功能,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就會帶來安全隱患。“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宮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納700人的武術學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宮主殿因照明線路敷設不規范并疏于管理發生大火,最有價值的主殿三間共236m2建筑全部化為灰燼,周邊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2.5古建筑的消防技術保護應列入規劃,但不應破壞其原貌

2.5.1維持原貌、確保重點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又有相當大的火災危險性。如何使它們免受火災危害,也是消防規劃的重要內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術保護措施必須列入消防規劃,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規劃與一般的消防規劃所不同的重要特點。應將古建筑按重要性分為不同類型的保護等級,有重點地分別采取不同的消防技術措施予以保護。

《文物法》規定:“文物保護工程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全面地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術保護原則應是在不破壞古建筑原貌的基礎上,確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內不宜設固定消防給水設施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國家級保護單位的磚木結構和木結構建筑應設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規定不切合實際,古建筑內不宜設固定消防給水設施。以山西應縣木塔為例,該建筑始建于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約67.3m,是現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其獨特的價值就在于它是工藝精湛的全木結構的建筑,如按建規的要求設置噴淋和消火栓系統,就會破壞其原有的價值,失去了保護的意義和初衷。在不宜設室內消防給水系統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車式滅火器的配置數量。

2.5.3古建筑應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避雷設施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保護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術規范恰恰沒有規定古建筑要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臨汾市堯廟廣運殿發生特大火災,火災發生半小時后,值班室的人員還未發現,致使磚木結構的廣運殿及殿內堯王等泥塑像9尊被燒毀,直接經濟損失451.17萬元。如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被及時發現,損失將會減到最小。

避雷設施也是預防古建筑火災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設備不夠完善,雷擊事故時有發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運城稷山大佛寺遭雷擊發生火災;2002年9月7日,應縣木塔遭雷擊,所幸未引發火災事故。

2.5.4加強用火用電的規劃

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設置電氣線路。其它古建筑內不符合要求的電氣線路,應嚴格按照電氣安全技術規程要求做出改造規劃。

加強古建筑周圍居民的用火管理。確定為宗教活動的建筑,對點燈、燒紙、焚香的場所和方式均應做出規劃,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還存在產權不清,責任不明,安全保衛人員短缺,業務素質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單位整改火災隱患的手段單一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規劃,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規劃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規體系,明確消防安全責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則》規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單位共同負責。”不僅如此,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規體系,明確各級政府、使用單位、管理單位、消防監督部門等各自的責任。

2.6.2古建筑的保護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災蔓延迅速,其保護必須立足自防自救。要規劃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特別是義務消防組織。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滅火預案,且要切實加強演練。

古建筑大多被城鎮或鄉村所包圍,應和周邊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聯防機制。

2.6.3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國家用于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人增長而增加。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的事業性收入,專門用于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挪用。”

對古建筑消防保護的經費要列出規劃,安全投資渠道要多元化。對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不一定非要當地政府投資,象山西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國家應予以資金上的傾斜和支持。同時,也可以允許民間資本參與古建筑消防保護,或從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資金等多渠道籌資,以保護全人類的共同遺產。

3結論“”版權所有

(1)必須將消防規劃納入古建筑群總體規劃。古建筑的防火技術保護、開發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應作為規劃的主要內容。

(2)古建筑群的消防規劃編制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歷史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

篇6

關鍵詞:商業街;仿古建筑;設計

當今,城市的發展水平不斷的提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彰顯城市的文化特點,很多商業街在建設的過程中都加入了一些仿古類型的建筑,仿古建筑通常就是指使用仿古形式的建筑材料將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形式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在某一個范圍內對其進行適當的處理或者是對古建筑予以復原。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設計風格不夠協調統一,仿古建筑的設計比較僵化,其次是仿古建筑的數量過多,再次就是仿古建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怎樣將仿古建筑和現代建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逐漸的成為了人們關心和關注的焦點。

1 仿古建筑的起源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當中,不同朝代的社會和文化都有著非常顯著的差別,所以建筑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從夏商周到元明清,從宮殿到陵墓,都是有每個朝代自己的特點的。比如說宋朝就是我國建筑風格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宋朝使其的建筑規模要比唐代的建筑規模更小一些,但是從整體上看,宋朝的建筑風格更加的秀氣,在形式上也更加的豐富,建筑的裝飾也是風格迥異。就拿房木構建筑的磚石塔和墓葬來說,宋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做功精致,風格獨特的作品。宋朝的建筑構件在規范和標準上也更加的細致嚴格,不同工種在工作的時候也有了更加細致和嚴格的規范。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筑當中是沒有我們當前所說的仿古建筑的,那一時期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前代建筑風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進和調整,融入一些新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風格。但是在現代的商業街設計風格方面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某一個建筑是仿某個朝代的建筑建成的。歷史上的物質文化遺產是可以通過技術進行修復或者是重現的,同時它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進行開發利用,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如果在歷史原貌完全不存在的情況下去談建筑還原就成為了一種無法實現的期望。

2 現代仿古建筑的設計風格

顧名思義,仿古建筑其來源應該是古代的建筑,仿古建筑就是模仿古代建筑的形式,將古代建筑中一些比較鮮明的有特色的特點提取出來,從而展現出建筑所在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仿古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仿造,而是要在古代建筑中找到其最為重要的幾個元素,之后和現代的裝飾工藝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全新技術的過程。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朝代更替的次數也比較多,在這一過程中也就使得我國傳統建筑的文化表現力更強,文化底蘊也更深,這對建筑設計而言是一個非常豐富的資源,同時它也可以為設計師的創作提供良好的條件。當前我們所看到的仿古建筑主要都是模仿唐宋和明清時期的建筑,現代建筑風格的形成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首先,第一次后,西方建筑師對中國傳統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西式建筑的基礎上附加上中式傳統建筑形式,比如在建筑裝飾上使用斗拱形式,創造出新式的有中國傳統的建筑。然后,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建筑的發展,后現代主義思想影響世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建設的,中國城市建筑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大量的傳統建筑被摧毀,對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風格的模式化使得城市變得像ctrl+c、ctrl+v一樣簡單。

3 仿古商業街的特性

3.1 仿古商業街的后現代性

現代主義建筑大多數都是強調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強調建筑的裝飾性那么從建筑的形式和意義去分析,商業街的仿古建筑應屬于后現代主義而且很多商業街在進行仿古建筑設計時,也運用了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傳統元素如果仿古商業街能夠充分地考慮到地域文化和傳統內涵,那么商業街建筑就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

3.2 仿古商業街的商業性

商業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商業利益因此,更多的開發商將商業街的設計采用仿古建筑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作為一條商業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進行考慮仿古性建筑設計如果要建設仿古商業街,那么首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如何仿古、仿古的意義、仿古所傳承的文化內容是什么等,以此來凸顯仿古的真正用意現代人們為何鐘愛百年的文化商業街,因為其更多的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其就像現代社會的人們吃慣了大魚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話,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慮生長在鋼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將地域文化和傳統內涵展現給人們,這些才是仿古商業街必須去面對的問題。

4 現代商業街仿古建筑方法

4.1 拆除重造

將舊建筑進行整體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設計的年代風格進行重建這種拆除重建的方法,從設計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節約時間,而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首先,對舊街道房屋進行整體拆除的話,設計者就相當于在一片空地上進行設計,根本不需考慮如何更好地保護文物另外,新的商業街設計風格可以按照某一個年代的風格進行統一規劃,這樣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節約大量成本這種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優勢,然而它也抹殺了人們對舊街道一些記憶,將傳統建筑文化的底蘊進行了“拆除”。

4.2 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礎上,對一些局部外觀進行改造,或者是對舊街道進行整體的景觀規劃這也是很多旅游景點慣用的方法,將川西傳統民居院落和歷史商業街區相融合,形成了川西院落商街它是一條有著非常悠遠歷史的古老商業街我們在設計時尊重對古街原貌保護,只是對其沿街景觀進行了整體包裝這種局部改造的做法不但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而且可以更好的繁榮旅游產業,進而為當地人們帶來經濟效益。

5 解析仿古商業街設計失敗的原因

雖然,國內商業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設計,但是沒有繼承原有的傳統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氣息讓人們感覺到商業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給人一種膚淺的感覺,也可以看作是換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蘇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蘇州寒山寺為中心,因為蘇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開發商意識到蘇州寒山寺所能夠帶來的商業價值,于是在寒山寺的臨近地段進行了商業街規劃,建造出了一條在建筑風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極為相以的仿古街道從外觀上觀察,仿古商業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風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協調的地方然而在蘇州寒山寺的仿古商業街的建造時,將原有的居民全部搬遷,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氣息。

結束語

在商業街改造的過程中進行仿古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風格的一致性,同時還要充分的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使得建筑和當地的風俗文化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得整條商業街更有自己的風格和韻味,同時它也可能會成為當地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促進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摘 要】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遭受火災后, 受到高溫的影響, 混凝土、鋼筋等材料會發生化學變化, 各種力學性能指標均會發生較大變化, 導致整體結構產生損傷。某四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遭受火災長達15小時,筆者通過對火災現場進行應急排查、火災溫度判斷、初步劃分過火樓層區域,進行構件檢測等工作,根據構件的損傷程度及特點進行綜合鑒定評級。最后,對不同等級的受損構件提出相應的修復加固措施,以期對類似結構遭受火災后的檢測加固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火災;檢測;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修復加固

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是結構的重中之重,火災后的建筑物是否安全可靠關系重大[1]。因此, 對火災后結構的安全性檢測和鑒定, 并提出經濟、適用而又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加固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2-4]。筆者通過現場檢測火災后某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初步勘察與檢測工作完成后,對火災后結構構件初步鑒定評級并劃分了燒傷類別,找出結構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造措施及建議,為完善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和磚混結構房屋改造技術規范提供了借鑒,并可供同類工程的設計與加固施工參考。

1.工程概況

某商貿城建于1996年,總建筑面積為46481.7m2,建筑高度為20.000m。該工程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為消防水池及配電室,一層、二層、三層、四層為營業廳。該工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樓板及屋面板采用鋼筋混凝土井字樓蓋,柱基礎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基礎、構造柱采用C15混凝土,一層框架柱采用C25混凝土,二層、三層、四層框架柱及所有層梁板均采用C20混凝土。鋼筋為Ⅰ級鋼和Ⅱ級鋼及冷軋帶肋鋼筋(LL550), 冷軋帶肋鋼筋主要用于各層樓板、屋面板、樓梯板的受力鋼筋及分布鋼筋。護墻為300mm厚粉煤灰燒結大孔空心磚,電梯井、排煙豎井圍護墻為240mm厚粉煤灰燒結空心磚。該商貿城于2008年4月14日發生火災,導致該工程結構構件受損嚴重,故委托某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對該工程結構火災受損情況進行檢測鑒定,并提出加固處理方案。

2.檢測結果

2.1現場勘察檢測

該商貿城工程火災延續時間約為15個小時,過火區域為地上四層全部區域。部分柱和前寤炷土開裂、脫落、露筋,屋面個別板塌落,少數梁混凝土脫落、露筋,個別梁開裂;一層、三層、四層結構構件火災受損嚴重,二層受損較輕;內部結構構件火災受損嚴重,建筑四周受損相對較輕。內部結構地面堆放物品較多處火災受損嚴重,地面堆放物品較少處受損相對較輕。局部樓梯破壞嚴重,多數梯板斷裂、混凝土脫落、露筋,個別梯柱斷裂。填充墻開裂破損嚴重,窗子完全破壞已拆除,部分外飾面破損脫落。部分柱、梁、板、樓梯、填充墻等結構構件的燒灼損傷情況如圖1~圖3所示。

2.2構件混凝土殘余強度

現場初步勘察與檢測工作完成后,對火災后結構構件初步鑒定評級并劃分了燒傷類別,現場采用鉆芯法對火災后不同類別、不同強度等級的柱、梁、板構件混凝土殘余強度及燒傷深度進行了檢測,全樓共鉆取了359個混凝土芯樣,統計檢測結果得出:火災后一層梁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4.7MPa,最小值為13.9 MPa,平均值為18.6 MPa;一層樓板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8.4 MPa,最小值為19.7 MPa,平均值為23.5 MPa。二層柱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9.6MPa,最小值為19.5MPa,平均值為23.9 MPa;二層梁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7.8MPa,最小值為14.4MPa,平均值為22.1 MPa;二層樓板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7.5 MPa,最小值為19.3 MPa,平均值為22.7MPa。三層柱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3.6MPa,最小值為13.3MPa,平均值為17.5MPa;三層梁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6.2MPa,最小值為13.1MPa,平均值為18.6MPa。四層柱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3.3MPa,最小值為13.0MPa,平均值為17.2 MPa;四層梁試壓強度最大值為28.8MPa,最小值為13.2MPa,平均值為19.7 MPa。

2.3構件鋼筋殘余強度抽檢

現場初步勘察與檢測工作完成后,現場對柱、梁、板鋼筋殘余強度進行了取樣檢測,統計后發現,除初步鑒定評級Ⅳ類柱鋼筋強度不符合GB/T1499.2-2007標準要求外,其他柱、梁、板抽檢鋼筋分別符合標準GB/T1499.2-2007和GB 13788-2008的要求;Ⅳ類柱鋼筋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比標準要求分別降低了20.9%和18.7%。

3.火災后結構構件鑒定評級

3.1初步分類評級標準

根據《火災后建筑結構鑒定標準》(CECS252:2009)的規定,火災后結構構件的初步鑒定評級,應根據構件燒灼損傷、變形、開裂(或斷裂)程度評為4個損傷類別的狀態等級(見表1)。

3.3詳細鑒定評級標準

根據《火災后建筑結構鑒定標準》(CECS252:2009)的規定,火災后結構構件的詳細鑒定評級,應根檢測鑒定分析結果評為b、c、d共3個等級,具體評級標準詳見表2。

3.3鑒定評級結果

商貿城火災燒損構件詳細鑒定評級表3。

4.加固處理建議

(1)結構各樓層火災過火區域評為Ⅱa類的柱、梁、板混凝土構件,可實施混凝土表面防護材料進行耐久性防護。結構各樓層火災過火區域評為b級的柱、梁、板混凝土構件,可剔除受火災燒損影響的混凝土層,施抹高強聚合物修補砂漿修復至原設計截面,并采用碳纖維布加固,最后施抹M10水泥砂漿20mm厚進行耐久性防護。結構各樓層火災過火區域評為c級、d級的柱、梁混凝土構件,應做好支頂防護,剔除受火災燒損的混凝土層,可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或澆筑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或細石混凝土加固至原設計截面。結構各樓層火災過火區域評為c級、d級的混凝土樓屋面板,建議拆除更換。天井內扶梯及挑臺、所有樓梯應全部拆除更換。評為d級的填充墻、門窗、外飾面應全部拆除更換。

(2)結構各樓層火災過火區域柱、梁、板、樓梯等混凝土構件具體加固修復方案詳見加固修復施工圖紙。經按上述加固處理方案精心施工實施后,該建筑物過火區域受損結構構件的可靠性可完全恢復,按原設計功能正常使用。結構各樓層火災后加固處理宜由下向上,先柱梁后板進行,嚴重損壞構件或需更換構件,修復中應加支承,采取安全措施。

參考文獻:

[1] 孫永民,陸建勇.某框架結構火災檢測鑒定與處理[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3):370-374.

[2] 陳大川, 胡海波. 混合結構火災后的檢測與加固[C].第八屆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 . 北京: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6.

[3] 袁慶華.火災后建筑結構受損程度的鑒定及實例[J].工程質量分析,1997( 2) : 42-47.

[4] 李耀莊,唐毓,曾志長.鋼筋混凝土結構抗火研究進展與趨勢[J].災害學,2008,23(1) : 102-107.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8275);沈陽市科技計劃基金資助項目(F11-165-9-00)

篇8

關鍵詞:結構加固技術;房屋建筑施工;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建筑業也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在近年來,建筑質量問題也頻繁出現,這也促使人們對建筑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建筑的穩定性就需要我們更好的進行設計,并且通過各項先進的技術來達到這一目的,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出現也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的結構加固技術起步較晚,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就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來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

一、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若前期地質勘查工作不夠到位,設計方案不夠合理與可靠,施工期間對各種原材料以及工藝技術的應用不夠科學,施工過程不夠規范,或建筑物在投入正常使用后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問題,再加上外界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以上多個方面的影響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將導致房屋建筑結構出現不穩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房屋建筑墻體構件的開裂或者是主體結構發生傾斜。以上問題一旦出現則意味著房屋建筑結構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受損,若情況嚴重則將會導致房屋建筑無法繼續正常使用。為了能夠消除房屋建筑結構存在的安全隱患,就需要在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性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情況下,通過對現存結構問題的分析與研究,設計合理的結構加固方案,實施科學有效的結構加固技術。通過對相關結構加固技術的落實,能夠使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穩定性水平得到改善,優化建筑結構的剛性。韌性水平,提高其耐久性,乃至結構使用壽命的提升,綜合價值突出,都尤為值得重視。

二、房屋建筑結構的加固設計

(一)對房屋建筑加固與拆除重建的經濟性分析

房屋建筑物在自然條件下,因長期受到陽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淋濕容易出現承重墻變形、墻面開裂、老化、樓板裂縫等現象,所以需要對建筑物做及時的加固,避免發生意外。針對這些現象,問題比較輕的只需要簡單的維修,但若是年久失修的建筑出現的問題則需要重新做設計和制定新的加固施工方案。在做加固設計前,房屋的改建者需要考慮修復加固的費用是否合算,修復之后是否能恢復使用功能。所以,房屋建筑物的加固設計在施工之前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分析。

(二)對需加固建筑的歷史設計、施工及使用現狀的了解

房屋建筑物的原施工單位比較了解和熟悉其結構,尤其是隱蔽工程的施工。當建筑物的隱蔽工程出現問題或是所需要加固的部位與隱蔽部位相連接,又因為房屋的基本結構已經定型,所以在做加固施工和修建之前最好尋找原來的施工單位來施工,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對原建筑結構的破壞,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夠保留原來的承載能力。若是原來的設計單位因某些原因不能給予加固意見則可以讓新的設計施工單位與原單位進行溝通,通過新單位與原來單位的溝通,使得新單位更加的了解房屋的結構設計,從而能夠根據了解到的設計、施工信息對建筑物加固施工或是拆除重建做出更合理的判斷,同時對加固設計提供更合理的前期設計信息,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施工單位進行認真的檢測和分析,將沒必要拆除或加固的原始結構構件盡量保留,并做好需要加固部位的過度工作。另外,加固設計施工過程中不宜出現太大的新舊斷層現象,采取合理的加固方法,在保證迭合部位鋼筋與混凝土的可靠連接的同時盡量減低施工的難度。

三、高層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要點

(一)間接加固技術

間接加固技術主要是根據房屋建筑工程的實際受力狀況采取的一種加固技術。因為混凝土構件受力不均會破壞房屋結構,通過合理的調整房屋建筑工程的受力狀況,能夠有效的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房屋結構加固設計中,通過對受彎混凝土構件進行預應力加固,能夠有效的限制外荷載對混凝土構件造成的損壞,防止荷載過大導致房屋結構被破壞,即通過降低外荷載效應,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抗彎能力。間接加固法中最常用的加固技術是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技術,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主要是通過在混凝土結構上施加預應力,以此改善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能,有效的限制裂縫的寬度和長度,便于改善混凝土構件的施加預應力,延長房屋結構的使用壽命。此外,預應力拉桿加固技術也是常用的間接加固技術之一,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加固中的應用通常采用臥式組裝,該種方式具有很強的抗壓性和穩定性。

(二)強化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

在進行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進行加固改造時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在剪力墻開洞和切除剪力墻時,不能過于削弱抗剪強度以至于結構的破壞,在每取消一道剪力墻時也應該在同軸線上及時補設,從而在維持均衡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加固改造。這是因為剪力墻是由鋼筋混凝土澆成的墻體,它是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以此合理的對砌體結構體系進行改造能夠有效的強化混凝土弱剪力墻體系。此種方法可以減少濕作業,但是施工成本相對較高,此外,利用預應力撐桿加固的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從而達到建筑結構加固的效果。

(三)房屋建筑施工中對太陽能的利用技術

太陽能建筑技術的大量應用是房屋建筑工程節能施工技術的重要方面。太陽能最具潔凈和豐富性的能源,太陽能技術在我國建筑業節能施工中被廣泛應用。太陽能具有眾多的環保節能功能: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可把太陽能輻射的熱能轉化成電能,由特定的蓄電池把其儲存起來,并將輸出線路連接到相應供電設施上,可是建筑物內的動力與照明系統的耗電量得到大致的滿足;太陽能具有采暖與供熱的功能,這能使建筑物的日常供熱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太陽能技術所具有的對建筑物采光的控制同樣利于建筑物的日常生活的節能等。太陽能具有的無污染、不受環境的限制、不消耗染料、維護簡單、安裝方便和安全可靠等優點使它成為建筑物節能環保技術中最受歡迎也是最適宜的一類應用技術。

(四)剛性樓面的設計

為了使程序的計算結果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建筑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況,以減少根本性誤差的出現,在設計過程中應盡量設計成剛性樓面。因此在建筑設計方案階段應避免大開洞。外伸翼塊太長及凹槽缺口太深等樓面設計問題。同時,還要保證建筑結構布置與配筋構造的合理性,且要保證結構的使用功能。若平面無法滿足剛性樓板的設定,這就要求在進行房屋結構設計中必須要增設連系梁板與在洞口邊增設暗梁邊梁,以增加梁板或暗梁邊梁的配筋量,并采用雙層配筋或斜向配筋等方法,以滿足剛性樓板的設計要求。

(五)增設支承的加固方法

增加支點進行加固的方法指的是通過減少構件的彎曲承受來完成的,這樣就可以減少作用在構件上的單位面積作用力了,如果支承點多了,那么作用在相同構建上的力多一些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構建也不會出現斷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情況。這種方法比較簡單,而且也是效果比較明顯的一種方法,但是也有其缺點,那就是原來建筑物的面貌會被這些支承點改變,如果做得不好還可能會損壞原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甚至會減少建筑物的使用空間,對房屋建筑物來說,其使用空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種加固方式對那些條件許可的混凝土結構還算是比較合適的。

結束語

現代建筑也與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會廣泛應用到建筑房屋的實踐中,在房屋的質量安全控制中,建筑施工的架構加固技術起到關鍵的作用。良好的結構加固技術可以節約資金投入,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房屋建筑施工結構加固技術相關研究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重視和關注。要在未來的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長信和發展上多做努力和探索,為我國建筑業的整體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智慧.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分析[J].江西建材,2014,15:38.

[2]劉志堅.淺析高層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要點[J].江西建材,2014,20:55+60.

篇9

現今建筑工程質量事故逐年增多,致使損失慘重。圖1 為上海閔行區住宅樓倒塌事故。為了防止事故的出現,我們總結了許多事故出現的規律,其事故的原因一般都有相仿之處。本文重點研討事故原因中的設計方面的問題。

1、現今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 鋼筋混凝土承重構造體系類型、布設方面的問題。現今很多鋼筋砼承重構造布設不科學,外形不規整。因為致使構造不規則的因素繁多,特別是針對異常繁瑣的建筑外形,不可以用簡設的定量標準來界定不規則性并限定范圍。譬如鋼筋砼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范中,僅表明了規則體的標準,沒有定量界定規則與不規則體,也未對不規則體做出必要的設計標準,致使有些設計者通常很難掌握結構規則性,不少狀況下,甚至服從業主與建筑師的指示,因而導致在實際項目中發生了一些規則性難題。并且配筋構造也不科學或不滿足有關規范,對框架梁、框架柱未遵循抗震規范的規定設全高加密箍筋,柱箍筋未依照規定選用連接模式等。

1.2 基礎與地基設計方面的問題。基礎與地基設計是設計者比較關心的話題,這是由于該階段設計的質量將對后期設計的落實有影響,而且地基基礎造價也決定著整個工程成本。但許多工程未執行地質勘察工作,進行設計時,僅僅參考業主書面或籠統依照周圍建筑物的基礎資料。還有部分設計者未意識到軟弱地基的缺陷,當選用換土墊層工藝改進軟弱地基時,未采用換土墊層設計,只是普通地依照經驗強化砂墊層承受載荷的水平,未驗算墊層厚度及寬度,其既保證不了安全,又沒節約資金。其次部分設計者對建筑進行設計時,在復核柱、梁及基礎的荷載時未依照現行規范將荷載依照折減系數復核,因而引起選用顯著偏大的荷載值。

在設計階段,應選取能對不均勻沉降調節的協調性好,符合承載力及建筑物允許變形的要求方案。建筑應布設地下室以使地基的加載力及沉降量降低,對達到天然地基的承載力及上部構造的整體穩定性有好處。此外,重點關注設計中地方性規范。對軟土基礎上覆蓋層厚度較厚地區的建筑,通常都需要選用地基處理的模式來使建筑物沉降的目標達成。但在選擇地基整改方案時,必須仔細對上部構造及地基兩方面的特性及周邊環境探究,并依照工程設計需要,明確地基處理范圍及要求符合的技術標準,以及多種處理模式的符合性。對多方案進行對比,最終選用安全、成本低的方案。

1.3 抗震設計驗算的問題。有抗震要求的建筑設計中,不但要顧及到風荷載及豎向荷載,還要有優良的抗震性。建筑結構的變形能力及承載力共同對是否具備耐震力起作用。鋼筋砼的構造是具備塑性變形的彈塑性材料。結構在地震影響下達到屈服極限后,其使用塑性形變來改進結構的延性,其改進了結構在強震下的完整性。我們設計采取的方式有強剪弱彎、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等。在結構柱端、梁端及剪力墻的強化區域,受彎筋在符合承載力及抗震性的狀況下,應采取降低鋼筋超配的手段。

1.4 樓板設計問題。樓板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承重部件。假設對整個設計考慮不到位,設計質量問題很容易發生。在大樓板設計中一般將非承重墻的線荷載看作等效的均布荷載后,對板的配筋進行驗算。但有些設計者對其驗算錯誤。設計時對板的受力狀態認識欠缺,錯誤的將雙向板看作單向板進行核算。致使配筋嚴重缺失,導致板出現裂縫現象。

2、處理問題的對策

2.1 梁與板的跨度計算。一般狀況下,一些概念及規范一般都只對常規的結構設計適用,而它不適用于寬扁梁結構。板梁結構實際上是安設一個剛性支座在梁的中心線上,將梁和板結合成一個變截面板。在扁梁結構部位,當板厚與梁高差不多厚時,選用板厚及梁邊彎矩時,選用兩者的數值大者。現實的設計中,在對梁配筋時應選用柱邊彎矩,削峰是通常采用的,具有問題時一般都是不削峰的。

2.2 筏、箱形基礎底板的挑板處理。從結構設計考慮,最為節約成本的模式是可以放置挑板并且可以把邊跨底板鋼筋調勻,假設選用通長的安設模式處理底板鋼筋時,底板底面的通長筋也不會由于邊跨鋼筋而增長。當超出挑板位置時,基底的附加作用力就會顯著降低,當在人工地基或天然地基的坎上設置基礎時,那么加裝挑板時最好選用天然地基,從而減弱整體的下沉量。假設荷載產生了偏心的問題,把挑板安設在某個特殊的部位時,就可以對沉降差進行調整并且預防整體性傾斜的問題的發生。

2.3 沉降計算處理。在基坑挖掘時,坑邊摩擦角范圍的基底土是要被限制的,因而其不具備反彈性,然而基坑底部的土具備反彈性,而回彈的土體就要求采用人工清理。假設基礎面積大時,其限制力就較小,譬如箱基,在對其進行沉降的驗算時就要依照基底的荷載力進行驗算,被坑邊土所限制的土體就可以當成具備安全性的,這是其驗算得出的沉降值是要高于實際作業中的沉降值的緣由。而假設當基礎面積不大時,那么其限制力是很大的,這時就對回彈的部分可以不計,因而在驗算沉降時就依照基底的附加應力進行驗算。

2.4 設計剛性樓面。為了使計算結構數值可以符合實際的展現建筑結構的受力情形,設計者應盡最大努力將樓層設計成剛性的樓面。假設有些建筑沒有完全的符合剛性樓面的條件,然而其使用性是真實必須的,且建筑結構本身的設計效果是不錯的,那么設計者在設計時就應選用斜向配筋、提升梁系梁板、提升邊梁暗梁的配筋、選用雙層的配筋方式等工藝,盡量滿足因不符合的剛性樓板假定而造成的誤差,使其滿足剛性樓板的假定前提。[本文轉自WWw.dYLw. nEt 醫學論文]

篇10

關鍵字:主設備錨固件、主動式錨固螺桿、被動式錨固螺桿、設備錨固框架、安裝順序、允許公差。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某廠房設備眾多,主要設備的錨固件共170套,全部在土建施工階段一次預埋在墻體、樓板中,是設備、工藝管道與建筑結構的連接界面,大多數由設備安裝的承包商提供。

這類的錨固件按照設備系統分類可以分成:RCP設備錨固件、APG設備錨固件、RCV設備錨固件、RPE設備錨固件、RIS設備錨固件、ARE設備錨固件、VVP設備錨固件等8個系統,具有形式各異、安裝精度要求高、尺寸大、安裝難度大、錨固加筋密集等特點。

該廠房設備錨固件均采用三維坐標定位的方法進行安裝,大大提高了錨固件定位的精度和準確性,避免了累計誤差。

2、設備錨固件施工工藝應用

2.1 RCP設備錨固件安裝工藝

RCP系統設備主要為蒸汽發生器、主泵和穩壓器。

2.1.1 蒸汽發生器錨固件安裝工藝

蒸汽發生器錨固件共44件,分為下部垂直支撐(16件)、中部水平錨固框架(12件)以及上部水平錨固件(16件),每個蒸汽發生器共有錨固件11件。

其安裝順序為:綁扎鋼筋安裝錨固件綁扎板底、板頂及錨固件加筋錨固件精確就位,并出具合格的測量報告 澆筑一次混凝土 安裝基板 二次灌漿

2.1.2 主泵錨固件安裝工藝

主泵錨固件共24件,分為下部垂直支撐(12件)、中部水平錨固框架(4件)以及上部水平錨固件(8件),每個蒸汽發生器共有錨固件6件,4回路布置共4臺主泵。

主泵的錨固件形式及安裝就位工藝均與蒸汽發生器類似。

2.1.3 穩壓器錨固件安裝工藝

穩壓器錨固件共計11件,其中底部垂直支撐3件,側面水平錨固框架8件。穩壓器僅有1臺。

穩壓器的錨固件形式及安裝就位工藝均與蒸汽發生器類似。

2.2 RIS系統錨固件

RIS(Safety injection system)為安全注入系統,其主要設備是安注箱,共4臺,位于+5.15m環形區樓板上。RIS系統錨固件主要分為安注箱錨固件、防甩擊錨固件、管道支撐錨固件,共計30件。

2.2.1 安注箱錨固件

安注箱錨固件共12件,分為底部支撐錨固件(4件)和上部水平錨固件(8件)。

2.2.1.1 安注箱底部支撐錨固件

每個安注箱底部支撐錨固件為8個單獨的螺栓套筒,其安裝順序為:鋪設+5.15m樓板底模螺栓套筒定位安裝綁扎板底、板頂及錨固件加筋精確就位,并出具合格的測量報告 澆筑一次混凝土安裝螺桿張拉螺桿二次灌漿。

定位公差按照套筒的絕對位置±10mm,套筒與套筒之間的相對位置±5mm控制,套筒的垂直度控制在0.5%H。

2.2.1.2 安注箱上部水平錨固件

安注箱上部水平錨固件中心標高位于+13.0m,每個安注箱設置兩個水平錨固件,其安裝順序為:水平錨固件就位墻體鋼筋及加筋綁扎 精確就位,并出具合格的測量報告支設模板 澆筑前定位復測 澆筑一次混凝土安裝及張拉螺桿二次灌漿。

定位公差為平行于墻面X、Y=±10mm,垂直于墻面Z=±5mm

2.3 APG系統錨固件

APG(Steam generator blowdown system)系統為蒸汽發生器排污系統,其主要設備為APG FLASH TANK(APG5210BA)和STEAM GENERATOR BLOWDOWN COOLER(APG5410EX),還有部分管道。APG系統錨固件為13件,主要分為設備錨固件(3件)、管道支撐錨固件(10件)。

2.3.1 APG設備錨固件

APG設備錨固件主要分為APG5210BA錨固件(1件),APG5410EX錨固件(2件)。

APG5210BA錨固件位于-2.30m板上,為預埋的28組螺栓。

在土建階段預埋的28組螺栓并沒有設備錨固板,因此螺栓與螺栓之間的定位、以及垂直度的控制是施工的難點。

安裝順序為:板底板頂鋼筋綁扎螺栓定位,并出具合格的測量報告澆筑混凝土形成設備基礎 設備安裝二次灌漿。由于土建施工時沒有設備基礎板,安裝時需要加工定位模具確保定位公差要求。

螺栓定位公差要求:

絕對位置:螺栓X、Y坐標的定位公差為±10mm

相對位置:螺栓與螺栓之間的相對間距公差為±5mm

垂直度:為保證螺栓垂直,和APG5210BA罐體上的螺栓套筒保持同心度,垂直度控制為0.5%H。

3、設備錨固件施工工藝推廣

從以上的分析、歸納、總結中可以看出,設備錨固件主要分為三類:被動式的螺桿埋件、主動式帶套筒的螺桿埋件以及特殊框架式的錨固件。這也是核島各廠房設備錨固件的主要形式,按照各種類別總結的施工方法均可推廣至周邊廠房及后續機組。

3.1 被動式的螺桿埋件

被動式的螺桿埋件,直接預埋螺桿,外無套筒。其施工特點是:

安裝螺桿時單根就位,成組預埋,需土建承包商自行加工定位框架;

需確保螺桿與螺桿之間相對間距在允許誤差±5mm以內,控制難度大;

需確保螺桿本身的垂直度誤差在±0.5%H以內,控制難度大。

在APG5210BA設備埋件就位過程中,預埋螺栓的精度沒有達到上述的要求,其主要原因為:

土建承包商加工的定位框架為開孔的環形鋼板,但鋼板本身平整度存在偏差,導致螺桿的垂直度為能滿足要求。

澆筑混凝土時螺桿也存在一定位移,部分螺桿相對間距超差。

后續的處理方案是:

由安裝承包商對設備承壓板進行擴孔處理后,再進行安裝。

土建承包商提出了FCR,對于后續預埋的被動式螺桿施工方案修改為二次預埋,確保其精度。

3.2 主動式的螺桿埋件

主動式螺桿埋件,螺桿外套套筒。其施工特點是:

安裝帶套筒的螺桿,單根就位,成組預埋,需土建承包商自行加工定位框架;

預埋時,由于螺桿在套筒內可以微小晃動,因此尺寸定位依據應以套筒為準,其套筒的相對間距和垂直度要求同被動式埋件。

主動式的螺桿埋件通常均帶有剪力套筒,與板頂鋼筋和墻體鋼筋常常會有沖突,綁扎鋼筋時就需要進行預留剪力套筒區域。

3.3 特殊錨固框架

除被動式和主動式的螺桿埋件外,其他大量的設備錨固件為特殊錨固框架,其形狀各異,安裝工藝和定位要求也有所區別。

安裝時需要注意:

一般與板上的鋼筋、墻體的鋼筋穿行,在板上待板底鋼筋綁扎完成后,安裝錨固框架,再綁扎板頂鋼筋及錨固加筋。在墻上需要先支設錨固框架的支架,待固定后再綁扎鋼筋。

這類的錨固框架一般均有剪力套筒,綁扎鋼筋時要注意預留。

與設備接口處表面平整度要求較高,驗收時需重點控制。

4、參考文獻

TS- X -NIEP-TLYC-DC-20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