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園林建筑施工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仿古園林建筑施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仿古建筑常見的設計類型
1.1軒館
軒是南方園林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建筑形式,三面均敞開,輕巧細致,可以使人們產生軒昂、高爽的感覺。軒的外形和古代的車子比較相似,建筑設計取空敞、居高之意。適合在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修建,有利于保護景境。而館指的是臨時居住的場所,一般會和另外一個住所連接,館一般沒有統一的大小和規模,朝向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可以和一些小組建筑有機的聯合。通常館的前面都會有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庭院。
1.2殿堂
在園林建筑中,殿堂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建筑,具有建設規模大、建設規格高等特點,一般是園林主任接見客人、處理相關事務的場所。因此,殿堂建筑是園林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多在開敞的位置修建,多出現在寺觀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尺度和體量一般比較大,所處的位置也比較險要。整體布置也非常的規整,根據等級的不同順次將其布置在其所在位置的中軸線上。主殿一般處于中部,而配殿則在兩側分布。堂的構造較為靈活,形式上也是多樣化的。整體結構也比較簡單。裝飾方面也多以地方特色為主。在皇家園林中,堂是僅次于殿的建筑,主要用于起居、游賞、讀書和休息。在設計時,一般會將廳堂布置在中間,在其兩側配以廂房作為輔助設施。在江南的一些私家園林中,廳堂的外形和南方傳統廳堂的外形比較類似,一般都是前帶廊或者抱廈,使用采光性和通風性良好落地長窗和格扇作為門窗。內部的空間高且深,利用落地門罩以及相對靈活的隔斷來劃分空間。
1.3齋臺
齋又叫做山房,和堂的形制比較相似。和堂不同的是,齋一般布置在園林比較僻靜的位置,不宜太過寬敞,以達到凝神聚氣的目的。臺一般以土、石壘成,臺平而高,外形簡雅,還有一部分臺可以進行登高瞭望。還有的臺為臨水處使用石料堆砌、鋪筑的地面,并使用細、短的石柱作為低欄的露臺。
1.4榭舫
榭指的是一般在空中、一半在地上的建筑物。一般情況下,園林中多使用親水平臺式水榭。《園冶》中有“《釋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或花畔,制亦隨態。”或觀賞花枝斗艷,或觀賞樹種的游魚,具有靈動、輕盈的特點。對于一些體型比較大的榭多做卷鵬歇山頂,體系稍小的一般使用攢尖頂。檐角多向上飛揚。舫是一種仿船的傍岸建筑,多布設于水中,在園林建設中發揮美妙的點綴作用。一般舫在水中的部分使用石頭建筑,所以又叫做石舫。在南方地區又稱其為旱船,臺座按照船的外形進行設計、建造,然后在其上面修建樓廊亭閣。
1.5亭廊
在園林建筑中,亭也是一種使用比較廣泛的建筑類型,在園林中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在園林中,亭主要是為人們提供觀景的一個建筑,亭的監造類型多以園林組景為出發點,可以多角、可以扇形,安排比較靈活,可以將園林建筑的特色最大化的充分體現出來。廊在園林中主要用于景點的溝通和連接。此外,還發揮著避免人們風吹、雨淋的作用。廊的造型主要以玲瓏、輕巧為主。忌諱開間過大或者過高。具有可曲可直、可短可長、順勢彎曲的特點。所以,廊或者穹水渡橋、或者蟠山圍腰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應用。根據所在地勢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曲廊、直廊、水廊、回廊、爬山廊、橋廊、疊落廊等。
1.6牌樓
牌樓是園林景觀的標示牌,是一種具有樓房屋頂的排架結構,一般有單排柱子構成,在其下部會使用夾桿石來增強器穩定性。牌樓屬于禮儀式建筑,外形類似于欞星門,在功能上發揮著劃分空間和標示空間的作用。多將其作為建筑群組的引導建筑。在街道的起訖點應用廣泛,陵墓、寺廟、園林、橋梁等入口是景區中的標志性建筑物。一般情況下,古代建筑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筑用途均進行了分類,并且在現代化的仿古建筑施工中,建筑自身的用途也越來越靈活。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外,多按照其具體的應用來對其用途進行確定。
2園林建筑中仿古建筑應用的基本原則
2.1體量合理
建筑的體量直接影響著人民對建筑的感覺和理解。因此,園林的體量要注意和四周的環境匹配,只有這樣才可以和環境有機的融合起來,從而創造出良好的觀賞效果。如果體量過大,就會表現為宣兵奪主,當所處的環境比較小時,還會使人產生壓抑的感覺。如果體量過小,會容易讓人忽略,那么也就失去了建造的價值。所以,園林建設中選用的仿古建筑體量要合理。例如頤和園中的佛香閣,在修建初期,只是想建造一座塔,但是由于其所處的環境比較大,后面靠的是萬壽山,對面面對的是昆明湖,如果使用體量比較小的塔,則發揮不出統攬大局的作用。因此,在修建到一半的時候將其拆掉,并替換成了閣,整個建筑的腰身要比塔粗壯很多,可以和四周的環境有機的協調起來。
2.2合理選址
在園林建筑施工建設中,想要將其觀賞價值和功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需要選擇合理的建造位置。如果建筑所處的位置不合理,就會造成不必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的浪費,景觀效果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來。
2.3合理的設計建筑風格
我國的古建筑有著各種各樣的風格,而且地域文化也有著顯著的不同。在園林仿古建筑施工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理的建筑風格,要注意建筑風格和園林主旨、立意的協調性,防止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特別是在仿古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不允許隨意對各種不同的風格進行拼湊,以免出現景觀不協調、設計理念無法體現的情況。
2.4做到因地制宜
在設計和布置園林仿古建筑時,要注意不要任意添加,隨心所欲,也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將仿古建筑和周圍的環境有機的協調起來,因地制宜的對園林建筑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可以建造出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園林景觀。
3仿古建筑在園林中具體的應用手法
3.1仿古建筑修建位置的選取
園林建筑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觀賞環境和休憩娛樂,同時園林建筑也是園林風景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達到點綴環境的作用。因此,園林建筑自身要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一般來說,仿古建筑在進行選址時,對于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仿古建筑,在園林風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仿古建筑作為園林景觀中的一個關鍵景物,可以對自然山水和景觀進行點綴。所以,在使用仿古建筑時,除了要設計出良好的建筑外觀,還要保證自然景觀和仿古建筑外觀的和諧性。如明代計成《園冶》中所講,應“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屋廊蜿蜒、樓閣崔巍”,“花間隱榭、水際安亭”,就是為了達到仿古建筑和園林景觀自然天成、渾然一體的建筑效果。在考慮大環境的同時,選擇仿古建筑的建造位置時,也要對周圍的山石、水木、溪澗等進行綜合的考慮,并利用對景、借景的方法將其歸入到畫面之中。同時也可以布置具有良好藝術觀賞價值的環境來供人欣賞。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不是景有多大,而是要有動人的畫面,并給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覺。只有有動人的畫面,才可以使人感受到環境中的美。例如,蘇州虎丘劍尺在設計時,對細小泉水和峽谷來進行組景,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因此,選擇仿古園林的建設地址時,要注意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著手,選擇出合理的園林位置,從而創作令人留戀的園林景觀。
(1)虛實結合。
在選擇仿古建筑的監造位置時,要求可以達到園林空間布置的具體要求,以實襯虛、以虛含實,和水面、山石、植物進行有機的組合,將景觀有機的融合起來。比如,園林中框景和借景的手法就是園林建筑和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
(2)景觀的動靜結合。
在選擇園林仿古建設的建設位置時,一般沒有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據空間、環境和景觀的具體要求,進行確定。于此同時,采用合理的建筑類型,可以使靜止的景觀,閃現出靈動,讓游人產生動感。比如,碧波湖畔的軒榭、蜿蜒曲溪上的石橋、陡崖峭壁旁邊的古亭等,均讓人感覺到置身屋內,卻神游其外的感覺。再如,位于西湖水畔的集賢亭,人們站在湖中看著湖水碧波蕩漾,聽著聽中的鳥兒嬉戲,會不由的心潮涌動,思緒飛揚。
(3)體勢相配。
在仿古建筑中,“體”代表仿古建筑的體量,“勢”代表仿古建筑的地勢、地形。我國的園林建筑比較講究山水的模仿,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園林建筑都是對自然界山水的模仿,就是在江南的宅院之中,也需要利用意境來使景觀和自然景觀融合,所以,要重點解決園林建筑地勢地下和體量的匹配問題,建筑的高低區直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匹配。只有這樣才可以建設出具有較高價值的觀賞景觀。
(4)做好意境的融合。
我國山水畫藝術對古典園林有著比較大的影響,而且會或多、或少的限制園林建造的基址。為了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范圍中,表現出無限的景觀,對園林意境的追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園林建筑多講究情景的交融,講究以情造景、由境生情。在《園冶》中提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喬木參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畫意;依水而上,構亭臺錯落池面,篆壑飛廊,想出意外”。所以,選擇仿古建筑的地址時,要注意和園林環境有機的融合起來。同時也只有和園林的主題相互融合,才可以真正的達到設計效果。
3.2仿古建筑的布局方法
(1)主次分明。
在園林仿古建筑設計時,要注意區分開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主次性,只有這樣才可以防止景觀凌亂、松散。在建筑布局中,如果園林的面積比較小,一般會有一個小的園林。而對于面積比較大的景觀園林,會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景區。園林中的建筑群和主要建筑均會在這一區域中進行建造。當建筑是由多個建筑群組成時,一般以對稱的方法進行布局,而對于庭院四周有建筑物環繞,并且庭院的數量不確定時,需要將中線做好,然后剩下的所有組織都要按照中線發展。按照左右分立的秩序進行布置。比較知名的園林建筑有頤和園的佛香閣、北京北海的白塔等。所以,在進行園林仿古建筑的布局時,一定要分清主次,不管是建筑的體量,還是建筑的等級,都要有所區分,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園林結構的嚴密性,突出園林的設計主題。
(2)疏密得體。
由于園林空間是由水面、植物、園林建筑等共同組合而成的,空間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如果空間過于開敞,容易讓人的思緒變得游離,如果空間過于局促,就會讓人產生壓抑感。此外,道家的思想也對仿古建筑的布局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風景和花園都是由典型的道家觀念組成。非對稱、不規則的特點,表現出了對自然持續、神秘的感受。因此,在布局仿古建筑時,要做到張弛有度,疏密得體。通過對植物和植物之間、建筑和建筑之間、植物和建筑之間的要素進行對比,創造出多樣化的園林景觀,讓人產生游于畫中的感覺。我國園林的傳統美屬于多層次、動態的空間美,是多個層次空間的組合,是不同空間的轉化、過渡和碰撞,園林的美有觸覺的美、視覺的美,同時也有聽覺的美,可以讓人感到親近,又可以讓人感到雄偉。同時也可以塑造出某種繪畫畫面、詩意畫面的美。
4結論
篇2
【關鍵詞】現代設計,仿古建筑,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居多.木結構有很多優點,倒如卯榫結合整體抗震、雕粱唾棟藝術純粹、單體組合空間豐富等;但也有許多致命的缺點,例如取材匱乏、腐朽老化、制作復雜、單體空間單調等。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如何合理化、規律化的在古建筑中應用,使現代結構的仿古建筑既保持濃郁的中國古代特色又能摒棄木結構的致命缺點,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現代設計中仿古建筑的特點分析
1.現代設計中仿古建筑的概念簡述
中國建筑文化歷史悠遠,形成獨特,建筑物造型優美,結構嚴謹,宏偉中不失細膩,莊嚴中不失優雅。而“仿古建筑”一詞正式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但直到上世紀末學術界在理論上的探討, 褒貶不一, 可以說它經歷了一個坎坷不平的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
仿古建筑形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現代建筑材料或傳統建筑材料, 對古建筑形式進行符合傳統文化特征的再創造。狹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傳統建筑材料, 在特定范圍內對古建筑的復原,嚴格講屬于文物修復范疇。
2.仿古建筑的特點簡述
仿古建筑通俗點講既是用現代的施工工藝體現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們知道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論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層結構;故而現今的仿古建筑多以單層和多層為主。眾所周知,現代多層建筑多為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所以在仿古建筑中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
(一)中國古代建筑特點體現在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構架制原則。為了保護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中國古代建筑形成獨具特色的彩畫制度,令世人嘆為觀止。鑒于木結構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現今建筑中已經不提倡使用;而構架制的結構形式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極為相似:傳力途徑明確,主體的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分開。這就說明框架結構是最能體現古建筑精髓的結構形式。這也為室內空間的靈活布局創造了條件。
(二)中國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種多樣的罩、掛落、隔扇、屏等自由靈活地分隔室內空間。但彩畫制度這一形式在現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也只能通過外貼或噴繪等裝修手段才能達到。
(三)中國古代建筑創造并使用斗拱結構形式,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間傳遞荷載以及承擔抗震作用的結構構件,又以其自身優美、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筑的主要裝飾構件。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為一體的精華所在。隨著現代結構形式及建筑材料的發展,斗拱這一重要的結構構件應用在仿古建筑中時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實質性作用,而僅僅作為一種具有觀賞性的裝飾構件。但是它作為古建筑的代表性構件是不可或缺的。
(四)中國古代建筑組群大多以庭院為組合單位:單體建筑沿周邊布置,圍合成中間的庭院。這樣的庭院整體風格是內向的:內部開敞而富于變化,外觀較封閉。按照中國的封建禮制觀念,庭院強調中軸對稱布局,以突出主體建筑,并求得整體的平衡。正是由于這種理念,古代建筑的單體建筑形式也是高度統一,無論是宮殿、寺廟、住宅等,不論其規模大小,外觀體形皆由臺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組成。這些特點難免單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建筑的多樣性,而古代建筑師則從建筑組群沿軸線作多層次的縱身布局,從而使庭院變化豐富多彩的。而在古代園林的設計中這些特點并不明顯,原因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以“師法自然”為原則,極盡自由靈活之能事。這才有了現在我們熟知的各式園林。
三、現代設計在仿古建筑中的應用
仿古建筑中應盡可能的以現在設計方式來使得各個方面的特點得到顯示。中國古建筑中以明清時期的蘇式園林古建最具代表性,也最為人們熟知;所以在仿古建筑形式中以仿明清蘇式古建為主。仿古建筑的主受力構件大體可分為:柱、梁、桁、檁、椽。傳力方向為:屋面椽檁桁梁柱;途徑明確,受力簡單。筆者將以一個簡單的仿古建筑設計做出分析。
1.景點的整體規劃
如圖1,該景點是為紀念一個上古凰落架”的傳說依山而建。簡單地分為兩個標高平臺。
首層平臺是一個小型的游園,二層平臺是圍繞一顆老梧桐樹的紀念游園。兩個高差所形成的兩個立面采用漢閼組合造型,第一立面兩組組合,中間設神道,通過神道臺階上至第一層游園平臺,該平臺采用對稱手法完成以鋪裝、落差廣場、旱地噴泉等要素組合的休閑廣場;第二立面一組組合,中間設過門閥門,闋門兩側分列兩組閣和宮墻,通過闋門上至二層紀念平臺。該平臺上設紀念亭和老梧桐樹遙相對應。其間夾雜綠化、鋪裝、廊道、水池等園林設計因素。
2.單體設計
如圖2,漢闋的造型古樸剛勁,別名鳳闋,能夠很好地突出該景點紀念。鳳凰落架”的古老傳說。將單體的闐分體量大小,前后不一地組臺在一起形成立面造型就要求單體的闊比例及大的構件仿古特點明顯,且利于現代結構施工。
設計中通過對古代漢鬩造型有選擇取舍,強調大形體的同時忽略某些結構細部,盡量通過小型裝飾構件體現古樸的昧道。單閆分上下兩層檐,中間是空口回音腔體,內置風鈴致枚,每當山風吹過鈴聲清脆引人尋覓。戧脊、覆瓦條等構件粗拙剛勁.線條挺拔。雙層闋頂面覆墨綠琉璃平瓦,其余外露面鋪青灰陶土磚。闋體正面中間置古式青銅浮雕。總體組合色調以青灰的闋墻、青灰的鋪裝地面、墻上銅制金屬花箍、古松柏、紅綠的花草構成既莊重又活潑的紀念場所。單體組合方面通過闋體的高低、前后錯落,材質的轉換,橫向豎向線條的對比,墻體古式花盆的點綴形成單體的統一,豐富的多角度觀感組合立面。
3.結構分析
如何用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百分之百解決建筑設計的思路,在基礎承載、基礎形式、墻體形式、闋頭形式、細部構件等方面分別對待,既要考慮安全合理.又要考慮經濟實用。由于該地盛產石灰石,所以在基礎和墻體上采用了M7.5水泥砂漿漿砌MU20石灰石,在圍頭標高范圍內采用了內部框架,兩層檐板和豎向腔板從框架梁上以折板的形式挑出,板厚100 mm,壬10配筋,根部由于雙層板厚承載剪力不是問題,主要荷載考慮板自重、瓦板重量、風荷載、雪荷載。內部框架柱基礎伸人漿砌石灰石滿足錨固,并每隔800mm環形拉結一道框架梁,框架梁內側挑出基礎板,上漿砌石灰石作為壓載。且為防止風的側向力,必須在框架基礎上砌夠足夠壓載的石灰石,防止闋頭的側傾。其余戧脊等構件按照加工尺寸,用細石混凝土9號鉛絲做骨架,壁厚15 mm,預制后,焊接在相應位置的預埋鐵件上。外露裝飾分90采用鋪裝、抹面涂料、斬假石等做法。
四、結束語
通過對現代設計在仿古建筑中的應用案例分析,對現代結構的仿古建筑借助古老傳說的優美意境,和諧地與景觀規劃有機地融為一體有了淺顯的認識和大膽的嘗試。該景點建筑建成后,給人以建筑總體布置。彰顯雄渾大氣,單體建筑突出沉穩厚重,細部裝飾刻意精雕細琢的感覺,是謂成功的現代設計思路,同時也成為人們在閑暇時觀賞、游覽、休閑、散步的理想場所
參考文獻:
[1]牛毅勝 淺析現代設計在仿古建筑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 -2007年28期
[2]張向東 肖勝利 夏琪谷 洪勛 馬學 仿古建筑地震災后重建施工技術 [期刊論文] 《施工技術》 ISTIC PKU -2011年6期
[3]張福萍 仿古建筑結構設計實例簡介 [期刊論文] 《煤炭工程》 PKU -2003年9期
[4]謝海燕 淺談仿古建筑的設計――永定下洋溫泉度假酒店設計 [期刊論文] 《建筑設計管理》 -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