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景觀設計要素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別墅景觀設計要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別墅景觀設計要素

篇1

景觀設計中,無論場地大小,所有的使用功能、形式美感或特色風格都需要通過物質載體來表現,這些載體就是景觀要素。各要素之間本是獨立的個體,經過設計師的創造而成為有機聯系的景觀系統。要素的精心設計和合理搭配,是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成功的關鍵,形式美法則能賦予更多的活力與魅力。

空間的形式美法則

設計要素能通過點線面組合,形成具有規律的美,這被概括為形式美法則。它是永恒而普遍存在的美學依據,對于庭院景觀的美學效果有決定性作用。

1.比例與尺度

比例是指物體或一組造型內的尺度比較,如高與寬,上部與下部。尺度是指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整體與整體的比例關系。庭院中須充分考慮人的觀察點、視距、視角等因素,比例和尺度可劃分為細部、近人和整體幾方面。

2.節奏與韻律

節奏在設計上指同一視覺要素連續重復出現而產生的運動感;韻律是節奏的“夸張或動感”形式。庭院設計中,可利用此法則使具體形態元素(如臺階、盆栽、鋪裝)有規律的排列重復,通過色彩、材質的協調搭配形成特有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對稱與均衡

對稱指借助中分線,使上下、左右兩部分的形量相等或形態重合。均衡也叫平衡,沒有完全對稱的軸線但有對稱重心。對稱體現莊重、條理和靜態美感,相對而言,均衡更能達到輕快、活潑的效果,體現一種動態美感,彌補對稱的單調。

4.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元素間相互的比較,突出對抗性,使效果更生動活潑、個性鮮明。調和指不顯著的差異,借助元素相互間的共同性達到和諧統一。對比與調和在庭院中可運用于單一要素也可用于不同要素的搭配。

庭院景觀要素的形式美設計規律

景觀要素在環境中承擔著不同的功能任務,涵蓋了地形、氣候、道路、植物、小品、水、構筑物等,且各有對應的設計手法和原則。別墅庭院景觀環境中最主要的構成要素可歸納為四類:鋪裝、植物、水和設施小品。通過合理而多樣化的組合,最終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別墅庭院。

1.鋪裝的形式美設計

別墅庭院作為私人所有,在鋪裝設計上主要依據業主的功能和藝術需要,對面積和材料幾乎沒有特殊限制。庭院鋪裝本身就具備觀賞性價值,也可作為建筑、雕塑小品、盆栽植物等景觀焦點的背景。鋪裝對整體空間比例尺度、色彩色調、風格質感都有影響。常用的庭院鋪裝材料主要有:磚石、沙石、木材、塑性材料。方式有普通鋪裝和花式鋪裝,有規律的鋪裝和隨意性鋪裝等。庭院鋪裝效果主要體現在各材質肌理和色彩的變化組合,如人字紋或席紋鋪裝的青磚體現出典型中式風格,而粗糲褐紅的仿古磚則凸顯地中海或加州風格。

2.植物的形式美設計

庭院是人在別墅中最充分融入自然的空間,植物作用顯得舉足輕重?!皩幙墒碂o肉,不可居無竹?!斌w現出古人重視住宅中植物要素的傳統。植物景觀的形式美法則可通過形態、色彩和意境等方面營造。其形、色、質、味以及枝、葉、花、果都能服務于形式美。

常見的植物按形態可分為:綠籬、喬灌木、草坪、攀援植物、盆栽等;依據觀賞重點可分為:觀花、觀果、觀葉、觀枝等。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形式美搭配,例如觀花與觀葉植物對比烘托,喬灌草的對比協調,喬木的韻律種植,綠籬的矮、中、高尺度與比例的配置,規則與自然式的均衡,水平與垂直綠化的節奏,“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色彩對比,高大喬木與別墅建筑的體量協調等。植物的色彩、形態與其他要素搭配也對別墅整體風格有重要影響。

3.水景觀的形式美設計

水的形、態、聲、勢、意、韻能豐富空間環境,給人美的感受。庭院水景尺度普遍較小,利用水的流動性、靜止性、可塑性等特點打造水景觀。其形式美設計主要有(1)點景。一個噴泉,一座水池,或種植著睡蓮的花盆都能成為視覺焦點,豐富空間節奏。(2)配景和紐帶。水靜成面,動而成線,能形成極強的節奏和韻律感。水的倒影可擴大景面產生虛實對比,動態水帶與靜態水面亦能相互

襯托。

4小品的形式美設計

庭院景觀中的小品主要有:業主收藏的藝術品、紀念品、景觀燈具、造景的小品、座椅、門窗、橋等,以及趣味休閑的設施,如燒烤臺、秋千、吊床、健身設施等。任何一種小品或庭院設施,都被視為景觀環境中的家具,要能體現業主的審美水平和獨特個性,增強環境的歸宿感。具有高度形式美感的小品能成為庭院環境的一件藝術品,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結語

篇2

【關鍵詞】別墅景觀;設計;施工

一、引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已經不滿足脫離自然的鋼筋混泥土擁擠的居住環境。別墅憑借著其優美的環境,舒適的配套設施,安靜、優雅的私人空間成為相對富裕家庭的不二選擇。

別墅通常指建在環境優美的地帶、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獨戶住宅, 一般由起居室、餐廳、廚房、書房、臥室、衛生間等幾部分組成,配套的庭園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中別墅景觀是別墅建造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可以通過庭院景觀設計制作的美感中感悟、體會、親近自然。

二、別墅景觀設計的特點與獨特性

別墅景觀設計一般包括私人庭院景觀設計和公共綠地景觀設計兩部分,二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私人景觀設計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布置各種園林植物、水體或者小品。其中,在植物的配置上多考慮喬灌木的組合上色彩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一是要有美感,達到點、線、面的布局與協調;二是要完善各種排水設施;三是要有層次感(時間延續性和空間的延展性)。公共綠地景觀設計則應以綠化作為分隔,但同時需要考慮植物的無毒且無刺,最好有比較整齊的外型,便于修剪,多選用物美價廉的珊瑚、石楠和紅花繼木。

別墅景觀設計與其他景觀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整體性、開闊性和私密性。整體性是指別墅景觀設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能夠獨立的,山水相依,自然與建筑宛如天成。開闊性是指別墅景觀設計應該保證在別墅的休閑處有好的視野性,便于遠觀放松。私密性是指別墅應該和外邊開敞的空間相互分隔開,給人以獨立休閑的空間。

三、別墅景觀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1)設計風格。設計風格應該根據業主的喜好確定基本樣式,可以選擇古典與現代,中國式或者日本式,法國式或者英國式。

(2)協調原則。景觀設計應該和建筑物相協調,不能脫離別墅建筑而獨立存在,將每一種植物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突顯出別墅的美感。

(3)依托于當地的自然環境。一切的景觀設計都是為了親近自然,因此更應該好好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真正的融于自然。

(4)根據別墅面積設計植物景觀的選擇。面積較大的別墅由于可以選的植物種類很多,搭配方式也比較復雜,但是一定要考慮整體的一致性,避免相互沖突。面積較小別墅應該選擇曲折小道配置合理的喬灌木讓人產生“曲徑通幽,庭院深深”的感覺?!?】

(5)植物種類不要太多,應該以一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在選擇幾種植物作為搭配,并且植物的層次要明顯、形式要簡潔。

四、別墅景觀的構成要素以及功能

第一:構建物,主要為景墻和廊架。景墻通常有圍墻、樹籬、柵欄以及其他材料組成,常常把建筑和植物融為一體,可以起到屏蔽、圍合或者框景的作用。廊架的主要功能是遮陰,好的遮陰構筑物取決于對一天中需要遮陰的時間?!?】

第二:植物配置,作為園林景觀營造的主要材料,將每一種植物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更加突顯出別墅的美感。在別墅景觀設計中可以運用大量的植物來豐富景點,也可以用植物來營造私密空間,同時植物的多樣性還可以做出庭院的四季變遷。園林植物在別墅景觀建造中的作用:①烘托別墅,不同種類植物的質地、色彩在視覺感受上有著不同的差別,經常采用柔質的植物材料來軟化生硬的幾何式建筑形體,體型較大、視野開闊的別墅附近,種植一些高枝粗、樹冠開展的樹種;在小巧玲瓏的別墅四周,種植一些枝態輕盈、葉小而致密的樹種。②創造別墅庭院景觀的四季變化,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穹勁。不同時期產生不同景觀,給人不同感受。【4】

第三:水體配置,庭院水體可以作為景觀主體,在別墅景觀設計的噴泉、瀑布、池塘、水池中,水體是主要題材,更能凸顯詩情畫意的形式。水體的功能:①改善庭院的環境,調節氣候,控制噪音。②水生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體,所以水體的存在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保障。

第四:園路配置,別墅園林設計中,園路是特色彰顯的重要形式,主要要突出“窄、幽、雅”。園路無需太寬,可以節約土地;因該是曲折的造型,使人們產生層次感,感覺幽深,使庭院凸顯寬曠;雅應該使庭院有種多而不亂,少而不空的美感。

第五:小品配置,通常指假山、花架、雕塑等各種可擺設的物品,雖然很小且少,但在庭院景觀設計與施工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小品配置應該做到驚心琢磨、剪裁得體。

第六:其他配置,充分應用中國園林的借景、對景、漏景、障景等手法。營造出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藝術效果。

五、別墅景觀施工

(1)土方工程。準備工作::①清理場地。②排水。排除地面水,根據施工區特點在場地周圍挖好排水溝;排除地下水一般采用明溝,引至集水井,并用水泵排出。土方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包括挖、運,填、壓四個內容?!?】

(2)園路工程。主要內容為放線、鋪筑基層、鋪筑結合層、鋪筑面層、安置道牙。

(3)水池工程。根據具體庭園水池的面積大小,使用人工水源或機械水源,設置進水、溢水的管線后。再于池底鋪設基底毛石,池壁呈自然的緩坡,讓景石與卵石鑲嵌于混凝土砂漿上,池中植適量的水生植物?!?】

(4)植被覆蓋工程。在進行庭院景觀植被設計和施工時,通常要選擇容易成活、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和外形端正的苗種,同時在種植之前,苗種必須經過修剪,提高種苗的成活率,在種植比較大的喬木時,要設計支柱支撐,防止樹木傾倒。最后在進行植物種植時,需要考慮天氣、季節等因素。

結語

別墅是流淌的園林生活,一定要配有相應的園林景觀設計才能彰顯出別墅的獨特魅力和價值,當然一個成功別墅作品的建造,僅僅依靠完美的設計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精心的施工以及后期細心養護加以配合。因此,任何一個別墅庭院的成功需要每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完美綜合的結果。

在建造別墅庭院的同時,需要依托原有的自然環境。在設計理念上,因該博眾家之所長,更要凸顯名族特色,然后加以創新和突破,設計出獨具一格的別墅庭院,切記一味的模仿和抄襲。讓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成為美學感官享受,更好的融入城市園林綠化的大藍圖中,讓人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完美、舒適、自然、甜蜜。

參考文獻

[1] 劉志彤.別墅庭院------小空間大智慧[J].安家,2008,10,第134頁.

[2] 何娟.淺議小庭院設計[J].庭院花事南方農業,2009,2,第3卷第2期,第58頁.

[3] 陳澤民.淺談現代庭院設計[J].園林設計,第18頁.

[4] 董麗.園林花卉應用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5] 宋奎星.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施工與相應工程管理注意事項[J]. 現代園藝,2011(7).

[6] 余少雄.關于園林工程中設計、施工和養護的探討[J].城市建設,2010(21).

篇3

關鍵詞:山地別墅區;水景設計;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4009302

1 引言

我國屬于山地較多的國家,不僅要在地勢平坦的城市中心區優化城市建設,也要著眼于山地的開發及利用,由于山地整體生態環境優于城市中心,山地型社區定位往往偏向中高檔群體,同時較之城市中心具備了更為貼近自然的山水背景,山地別墅地形復雜而且對景觀的要求嚴格,所以研究山地住宅區景觀規劃,尤其是其中水景的規劃對于中高檔居住區的規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1]。

2 山地別墅區園林水景作用

2.1 水景景觀作用

在中國園林景觀藝術文化中,偏愛自然山水,講究“由人作,若天開”的藝術特色。山、水是構成山地別墅區景觀的重要因素,在設計優秀的水景中,水面在整個區域如一平面,可作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產生倒影,擴展和豐富空間觀。當群山秀嶺間零散的別墅區都以水面為構圖元素的時候,水面就會起到統一的作用,水面將不同的空間、景點連接起來從而形成連帶的整體感。典雅的山地別墅區水景景觀中,水面常常由泉水匯流而成,在泉源之處布置清渠溝壑,水流跌蕩起伏,山間旗木茂盛,讓人回味無窮,增加了居住環境清新優雅的感覺?,F代山水城市理論闡述了水景與人居環境的緊密關系。依山傍水,使山地別墅區成為理想家園的模式,從人的生理、心理角度來分析,居住在美好的山水間,的確是人類最原始而又最高境界。由此可見,在園林景觀中運用水景設計,可以產生巨大的景觀效應[2]。

2.2 生態環境作用

水景以它獨特的觀賞特性和美學表達方式,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尤其是山地別墅這一具有巨大環境資源優勢的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水能起到降溫、增濕、減塵、隔噪等作用,水環境產生的負氧離子能改善人體健康狀況,水系可調節居住區的環境,增強居住區的舒適感和美感。研究還表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再釋放,以利于水體的生態平衡。依靠科學的種植配置,在山地別墅區內建立合理的良性生態循環水景環境,可以產生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用。

3 山地別墅區水景規劃設計原則

山地別墅水景更能給人幽靜、溫馨的生活環境,是美化居住區環境、提升居住品位的重要方式,水景設計可以結合別墅區地理地貌,模擬自然界中湖、塘、溪、噴泉、飛瀑,從水的存在狀態分靜止和流動等類型。以靜止水為主的水景在居住區中形成片狀匯集的水面景觀,多以規則式水池和自然式的水塘等形式出現;以流水為主的水景則使流水作為一種動態因素,具有一定的運動性和方向性,如溪流和水臺階,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間氛圍,由于重力作用而產生流動;以落水為主的水景在居住區環境中利用人工水聚集一處,使水流從高處跌落而形成的水帶,通常以人工模仿自然瀑布的形式出現,從人工水池到自然水道,瀑布、疊水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噴水為主的水景則是克服地心吸引力的自然規律,借助機械外力射向空中的水體景觀[3]。

水景從功能元素和園藝元素的角度,有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觀用水和庭院水景、裝飾水景等內容。水景環境設計包含水中景觀和岸邊景觀,居住區水景設計雖因其不同地域環境、不同規模與類型等各有異同,但是存在很多的共性,現綜合提出以下設計原則。

3.1 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可行性

山地別墅區的水景設計應當適時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科學的使水景景觀與山地環境結合,使水景設計盡可能的做到自然隨意而又高雅,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地貌條件,以達到與環境更好的融合,相得益彰。除了使其順應地形地貌外,更應該注重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其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尊重自然地形的特征,盡量避免對于地形構造和地表機理的破壞,繼承和保護地區傳統民居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人居建筑的理想空間模式。景觀設計中充分利用山地高差和空間功能轉換,以大尺度和大氣度來規劃景觀山水。我們在設計中從全方位著眼考慮設計空間與自然空間的融合,不僅僅關注于平面的構圖及功能分區,更注重于全方位的立體層次分布。平面構成線條流暢,從容大度;空間分布依山勢錯落有致,整體景觀變化豐富,再加上滿山遍谷的植物隨季節變換形成的景觀變遷,使整個水景景觀設計真正成為一個多維空間作品,在不同季節以及不同的視覺角度,都能產生心曠神怡的立體視覺效果。景觀設計以“生態立市,天人和諧”的方針原則為指導,運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現代景觀設計思想,尊重人造環境與原生態環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著力打造一個“生態和諧的山水人居社區”。

3.2 山地別墅區水景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

水景作為居住區外部環境景觀塑造的主要元素,能夠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居住品質。然而近年來由于工業用水劇增以及水資源浪費嚴重,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園林景觀已成為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在水景觀設計中做到可持續發展將是未來景觀設計的趨勢[4]。①要注重水景設計中做到良性循環和自身的可持續性。采用新型節水舉措,可考慮使用中水回收以及雨水采集系統。中水以及雨水水質指標完全可以達到作為景觀用水和植物養護用水。②注重在山地別墅區內營造自然型水體景觀。園林水體景觀建成后期管理中突出的問題是由于水流緩慢、更新周期長、水體接納大量氮、磷和有機碳等植物營養素引起藻類等浮游生物急劇增長而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為此,可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來凈化水體。首先,利用景觀水澆灌花草樹木,建立植物養護給水系統,從而使園林中的水體更新周期縮短,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其次,對水生植物進行合理搭配,發揮生態作用,因為水生植物不僅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最后,建立水體生物鏈。當水域生態形成后,對于一個生態的維護和持續,生產者、消費者、捕食者和分解者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住宅區水景景觀的可持續性不僅僅取決于水源和后期管理,在設計的時候必須充分分析基地現狀,嚴格遵循[5]。

3.3 水景景觀要整體規劃,合理布局

在水景設計中,空間的處理上要利用水景對視線進行引導,聯系空間層次,展開空間序列。尤其是山地別墅區水景景觀設計需要貫穿不同的層次,引導著景觀的主題。在地形變化豐富的山地別墅地區,可以充分利用水的流動性和引導性,發揮水體對地勢的美化作用,更能強化地形變化的特點。人工噴泉、瀑布、巖石跌水、卵石流水等各種表現形式的水景其流動性各有差別,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在聯系和引導居住區景觀空間層次中起著重要作用,用水體來引導景觀,能使各個空間層次和院落組團相互貫通,形成連續的景觀序列。同時要結合景觀中的節點處理,強化景觀空間的可識別性。水體是一種容易親和的景觀元素,加上人與生俱來的親水天性,所以可以利用水體來引導景觀,空間可以避免生硬、牽強的感覺。另外,利用水體系統將各個居住院落空間和不同的主題水景聯系起來,將各個層次的景觀空間相互貫通,構成有機的統一體,從而提高居住區景觀空間的整體效果和綜合功效。

3.4 以人為本兼具地域文化的設計思路

水景景觀設計的要點在于人與水感情的交互,使空間布局富有情感。作為中高端居住區的山地別墅區,水景的各要素必須需符合人們活動休閑要求??梢援a生親和力和安全感,進而吸引人們產生自發性活動。同時要兼具地域文化特色,地域和文化的差別是創造世界璀璨文化藝術的根源和動力。只有那些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特點、地方風格、有歷史文脈、有文化內涵的環境才能得到居民的認同、產生共鳴和歸屬感。在設計時,要注意地方文脈,在繼承傳統和借鑒外來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利用水的多樣性及水景構成手法,創造獨具匠心、富有地域文化個性的水景景觀。

4 結語

水景景觀設計是山地別墅區園林景觀設計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個科學合理的水景設計方案的實現需要充分考慮具體山地別墅區所處的自然條件、開發的經濟條件以及物業管理條件,在如今的高檔山地別墅小區開發過程中,我們應當重視因地制宜,遵循設計原則,在提高景觀環境質量的前提下營造水景景觀,在經濟可行、科學合理的條件下創造高水準的藝術環境,營造出利于人們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住居環境。

參考文獻:

[1] 邵 炎.當代別墅的設計探究[J].山西建筑,2008,34(16):47~48.

[2] 王 帥.結合風景的山地旅游度假別墅[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3] 劉 陽,張 泉.城市公共空間人工水景設計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2007(12):121.

篇4

這片寧靜值得依偎

山頂住宅距離華盛頓州西雅圖市15分鐘的車程,它位于一塊一英畝見方的土地上。很早以前,這就是一個以現代化規劃而著稱的示范社區。不遠處休眠火山讓這里充滿著一種寧靜而詩意的氣息。

建筑由建筑師John Detlie在1950年設計,距今已經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但如今看來,簡捷、理性的建筑形式絲毫來使它顯得過時。這是典型的上世紀中期住宅建筑的風格:自由而理性、簡約而樸素。開放的流動體塊組織而成的通透結構,讓室內每時每刻都顯得陽光充沛。山頂社區內的成員對現代化的園藝和建筑都十分感興趣。房子的新主人找到了西雅圖景觀設計師Paul R.Broadhurst,希望用全新的景觀規劃,來體現更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雖然位于山頂,在這里依然感受到的是太平洋西北岸的溫和海洋性氣候,冬天潮濕而溫暖,夏季則相對干熱。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沖積平原,讓這片土地顯得相對貧瘠,火山附近還充斥著從小卵石到大巨石的巖石碎片。這些看似嚴峻的自然條件,反而讓山頂住宅周邊流淌著一種原始而平和的氣息,設計師要做的,是讓這所通透明朗的別墅依偎在寧靜自然的懷抱中,與周邊的一花一草相互依偎,彼此溫暖。

一棟別墅 兩種格調

在設計這棟山頂住宅時,設計師思考最多的是景觀設計與建筑的關系。在他看來,建筑那種輕盈形式與植被景觀的原生性必須達成平衡,才能使生活最大可能地融入自然之中。為此,設計師考慮了不同情況下的生活狀態,在同一棟別墅別強調了兩種格調:即入口處綠樹成蔭的退避感與生活區無限敞開的陽光感。房子在入口創造出私密性,而在內部的生活區,則最大程度地讓視野通向美妙的山巒。

通過天衣無縫的設計,車庫和住房組合在了一起。這是入口,其結構設計很隱蔽。低吊頂的吊板躲在巨大的冷杉下,長廊外的藤楓也增加了私密感。老樹、蕨、巖石、石塊面路,與車庫汽車入口連接成一個整體。建筑與大樹緊緊依偎,粗大的樹干形成巨大的地面投影。冷杉的另一側開辟了一條小道,賓客可以步行入內,進一步探尋里面的景致。

輕便簡捷的天蓬和車庫與冷杉,這種當地原生樹木也結合得相得益彰。在這多蔭隱蔽的小空間里,繁茂的植被如同天然生長的森林般把房子遮護其中。石板路切割得如同手術般精致,如同“剃須刀刀鋒”般的花崗巖豎立在石板路旁,阻擋著植物的侵擾。

而另一方面,與入口遮陰處的植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別墅內部喜好陽光的植物,它們芬芳四溢地圍繞著石頭。遠處休眠火山的美景令人陶醉,近處,各種本土的、非本土的植物和諧地混雜在一起,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透過通透的玻璃墻可以由室內看到室外的美景,然而,在夕陽時分,室外往室內看則是另一番情致。夏日時分,在火山前來一個露營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毛茸茸的苔蘚和地錢長在濕濕的大巖石上,生機盎然。

寬敞的大落地玻璃緊挨露臺,柔軟的長沙發和石塊上的火爐演繹著悠閑的生活方式,沙發上的軟襯墊柔軟舒適,可以抵御寒冷天氣。

縫合“人造”和“自然”

在設計師看來,追求景觀的“現代性”,其實很容易喪失與自然的聯系。山頂住宅則讓景觀與包括汽車、建筑結構、生活區等多種元素的“人造物”形成天衣無縫的連接。在這里,景觀設計的方式試圖通過賓客和主人之間關系的互動,更多地隱匿建筑“人造”的一面,在人與自然之間形成互動。

篇5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布局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9-0039-03

1 引言

園林是由一個個、一組組不同的景觀組成的,這些景觀不是以獨立的形式出現,而是由設計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和要求有機地組織起來。在園林中把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藝術規則組織起來,創造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這個過程稱為園林布局,也就是對整個園林的規劃設計。園林的功能決定其布局。別墅園景的功能包括滿足園景業主的休憩,游玩要求和美化綠化別墅周邊環境,調節別墅周邊小氣候等。因此,對整個別墅應在盡量滿足業主休憩、娛樂以及改善周邊生態環境和調節小氣候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整個小園的面積和地形,進行規劃設計。

2 園景分析與設計思路

2.1 園景分析

由別墅現狀圖(圖1)可知,因后院園林面積小,適宜以小巧取勝,盡量設計小巧玲瓏、以靜觀為主的園林景觀,組建彎曲、優美、流暢的園路、汀步以延長整個視線、增添野趣、滿足主人移步觀景的需求的同時也“放大”了整個小園林,達到小園雖小而未覺其小的效果。小園內有一片狹長的空地,應考慮利用其狹長的特性來進行景觀設計。別墅正門開闊平坦,在設計時應優先考慮滿足主人生活、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要求。

2.2 設計思路

(1)該別墅景觀設計大體分為3部分,即別墅正門、別墅后院、別墅右側狹長地段。別墅正門應從實用與美化綠化相結合的角度來進行景觀設計。因此在正門左前側設計一個可容納兩輛車停泊的停車場,以方便車輛進出,使交通順暢。考慮要為停泊車輛遮陰,所以停車場要求種植株較高、冠幅較大且枝條疏密適中的喬木,以達到遮陰又不完全遮光的效果。在正門右側設計一個入口小花園?;▓@內設計花臺、模紋花壇,以滿足觀賞需求,同時在靠近墻處種植與停車場相同的樹種,與停車場相互呼應,統一協調。

(2)園無水不活。水是園林中最有靈性的一道風景,是風景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水是所有景觀設計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種,極具可塑性,具有可靜止,可活動,可發出聲音,可以映射周圍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單獨作為藝術品的主體,也可以與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藝術品組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別墅后院小園林是整個設計的中心。所以水在這個別墅園景布置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別墅后院小園林內設計一個駁岸線比較優美流暢的湖,以增加整個小園林的靈性,滿足人的親水性。湖能起到調節整個小園林的濕度、溫度,滋潤湖邊植物的作用,同時湖面產生的倒影,湖中的游魚戲水更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美景。

(3)設計以靜觀為主。要做到靜觀,就必須有供人休憩的園林建筑。因此,設計了一個花架、一座涼亭和分散布置的園椅,以滿足人們休憩和賞景需要?;艹蕛灻赖幕【€,與優美弧線的道路形成一體。而花架與涼亭相接使得園路與涼亭自然過渡,花架與涼亭在成為休憩場所的同時也成了園內一大景點。園椅安置在園中合適的位置,滿足主人在休憩的同時觀看到不同的景色。

(4)園路是園林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像人體的脈胳,貫穿于主園各景區的景點之間。別墅小園內設計沿湖的路,引導主人沿湖邊行走,觀賞湖邊景色與湖中倒影、游魚、水生植物等,使得整個園景景觀豐富、層次多樣。園路與花架、涼亭、汀步、小廣場相連接,使得小園林內各個小景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正門停車場、小廣場、園路、湖面、花架、涼亭、汀步的合理布置使得整個小園林規劃基本成型。另外,別墅后院小園林入口處設計一個小廣場。小廣場起到建筑與園林過渡的緩沖區作用,平坦開闊的小廣場也便于業主觀賞園內景色,見圖1。

3 園景設計

3.1 別墅正門的設計

別墅正門前的停車場栽種大型的喬木晃傘楓,晃傘楓枝條疏密有致,樹形優雅,適合于門前栽植。正門入口右側為停車場,停車場處的晃傘楓下設計福建茶綠籬,以形成停車場與墻的柔和過度。入口花園左側有一小面積地面,在該地面空間設計以大葉紅草和紅楓,給人以視覺感受。而以馬蓮作為大葉紅草的背景襯托,紅綠相間,綠的現其綠,紅則更見其紅。紅楓下設置一個小秋千,業主可以靜坐觀景、閱讀休憩。

正門入口左側為入口小花園。入口小花園以汀步作為地面鋪裝,汀步之間的空隙種植草皮。在靠別墅建筑一側修建2個相連的半圓形,高1m的花臺?;ㄅ_上種植郁金香、美人蕉、常春藤作為花臺植物。在晃傘楓下按自然形種植扶桑小灌木以襯托,扶桑下地被植物為香雪球,地被草皮以黑麥草和臺灣草混合而成。綠色草皮作為地面基調顏色,香雪球作為點綴地面植物,適宜于分散種植作為地被點綴,增強自然氣息(圖2)。

3.2 別墅后院的設計

別墅后院也是別墅景觀設計的重點,而整個后院的設計重點在湖的處理、花架與涼亭的形狀設計以及園路的走向等。在確定上述設計要素位置后就要相應合理的配搭植物。

3.2.1 花架的設計

(1)花架是后院設計的重點園林小品之一,故附其上的攀援植物的選擇應從多方面考慮,本設計采用了紫藤作為花架植物。在對環境適應性方面,紫藤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強,較耐寒,能耐水濕及瘠薄土壤,喜光,較耐陰。在生長特性方面,紫藤主根深,側根淺,生長快,壽命長,纏繞能力強。在形成景觀效果方面,成年的紫藤莖蔓蜿延屈曲,串串花序懸掛于綠葉藤蔓之間,瘦長的莢果迎風搖曳,自古以來中國文人皆愛以其為題材詠詩作畫。在園林管理方面,紫藤壽命長,管理粗放,只要保證充足的陽光,水肥適當,可保年年花繁葉茂。

(2)花架形狀呈優美的弧線,與園路,湖的駁岸線相互呼應?;芘c涼亭相連接,渾然一體。涼亭右側種植旅人蕉,旅人蕉姿態優美,蕉葉碩大奇異,與旁邊的紅刺淋頭想搭配,再加以狗牙花的點綴極富熱帶自然風光。涼亭附近種植數株桂花,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

(3)與花架相連接的園路旁種植一小片波斯菊。星散的波斯菊小花點綴綠色的地面,豐富了小園的景觀效果,同時也吸引蜜蜂、蝴蝶增添小園的生氣。高大的菩提樹是園路的道旁樹。菩提樹又稱智慧樹。菩提樹葉形美觀,樹態優美,為主人提供一片蔭涼。菩提樹下設計有園椅,主人可以樹下靜坐、思考、閱讀。菩提樹下點綴以低矮的扶桑、地被的香雪球來豐富景觀的層次(圖3)。

3.2.2 湖及其駁岸植物設計

整個湖的駁岸線呈圓滑的、優美的弧線。駁岸邊以自然型種植幾株垂柳,“逢水插柳”是造園慣用手法。柔軟的柳枝與優美的駁岸線相互襯托,與平靜如鏡的湖面相互映襯營造出一派如詩如畫的園林美景。柳樹下放置幾塊景石,主人倚石而坐,觀湖中花光水影,游魚戲水。在湖邊種植鳶尾、萱草、蔥蘭作為地被點綴植物,地被植物花開遍地,芳香四溢,使得駁岸色彩豐富,景致富有自然野趣。

3.3 東面狹長地段的設計

由于該地形狹長,且一側是墻另一側是別墅建筑的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在此處運用夾景手法。在該地段貼墻栽竹形成一道別致的靜觀,“貼墻栽竹”也是園林上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竹將墻部分遮擋,將園內景觀過渡到墻體使得景觀邊緣柔和,減輕了墻體給人帶來的壓抑感,將壓抑感轉化為私密感、安全感,同時與對面種植的黃蘭形成夾景。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4 結語

別墅是高品質居住生活象征。別墅的園景布置不能華而不實,須顧及主人的生態需求及功能的實用性,并要容易管養維護,為主人提供趣味、享受和健康的生活。人們利用閑暇進入淳樸自然環境是為了休閑、健身、享受質樸的生活。所以,別墅的園景規劃所創造的環境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人為景仰。別墅的園景主要是通過樹木、花草的搭配,按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植物與園建的合理結合造景,發揮其園林功能和觀賞價值,是大自然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達到雖為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 謝來漫.公共設施與環境藝術小品[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3] 海倫?納什.庭園水景設計與建筑[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4] 吳滌新.Garden 園林[M].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Villa Landscape Planning

Li Jinjin,Gao Yanglin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optes modern technical operating rules to design the landscape of the villa.Based on the natural fea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y around the villa,the design pri nciple of it relys mainly on inposition viewing while inmotion viewing as subsidiary,and the design also borrows the scenery and vista according to the circustanc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atisfying the owners comfortable material and mental need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private space.

篇6

關鍵詞:別墅;庭園;空間;植物配置

1.別墅概念

“別墅”的英文名是Villa, Villa翻譯成中文也可以譯為“莊園”或“城堡”,一種帶有詩意和情調的住宅。按其建筑形式可分為獨棟別墅、聯排別墅、雙拼別墅、疊拼別墅、空中別墅,按地域特色主要可分為中式別墅,日式別墅,美式別墅和歐式別墅。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遠離城市的喧囂,對自然的向往,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促進了別墅市場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對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項目概況:

東灘花園位于上海市崇明陳家鎮大型休閑運動別墅區,地塊緊鄰東灘濕地、北郊國賓館(規劃),景觀資源豐富。項目是上海規模較大的純獨棟別墅社區,物業類型主要有鄰紅線小獨棟、高爾夫獨棟、莊園大宅。項目一期共有8棟別墅,風格多樣,主要是托斯卡納、意大利和安達盧西亞三種風格。

3.別墅庭院

別墅庭院空間是建筑空間的延展,也是家庭成員,親朋好友聚會交流的理想場所,從某種意思意義上講,庭院是別墅靈魂的所在,一座沒有庭院的別墅,就像沒有了舞臺的人生,失去生活的本意。如何組織庭院的空間,如何賦予庭院空間生命和意義則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3.1 結合建筑對庭院空間合理布局

由于庭院是建筑空間的延展,是建筑在室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營造庭院空間的同時需要更好的結合建筑的空間來設計。建筑一般有起居室、餐廳、廚房、書房、衛生間,設備房,陽臺等不同的空間形式,在設計室外空間時不僅要做到形式上的延伸,還要做到視覺上、聽覺上,味覺上的延伸,在窗邊能聞到花香,能聽到鳥鳴,在主入口處能看到優雅的噴泉和精美的壁畫,景墻上有高低錯落的花籃。由于建筑的門、窗,出入口比較復雜,在空間設計時需要仔細研究建筑圖紙,做到從室內往室外處處有景,景景不同,從室內走到室外要有路可走,有路可尋。同時,也要充分的利用建筑現有的空間進行景觀設計,由于別墅庭院空間的局限性、狹窄性和高差性決定了景觀設計時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另外,由于別墅庭院景觀與建筑空間很強的融合性,許多景觀設計需要結合建筑來進行,而現場建筑實際情況往往與

景觀的要求有所差距,所以在景觀施工之前先對建筑局部空間進行改造,以保證景觀效果的實施。本項目別是對建筑樓梯和地下庭院擋墻的調整。由于臺階數過多(20步臺階),我們在樓梯中段增加了休息平臺的設置,減弱了連續的高差對人視覺的沖擊,增加了臺階的安全性和舒服性。另外對樓梯的平面弧度也進行了調整,與其它景觀元素能更好的銜接。同時我們降低了地下庭院擋墻的高度,減弱了擋墻對庭院的壓迫感,在擋墻下增加了種植池,弱化了擋墻的高差。

3.2充分利用周邊環境

建筑周邊的環境對庭院空間的布局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做到有景借之,無景蔽之。比如東灘花園別墅與18洞標準高爾夫球場緊緊相連,在考慮庭院空間時可以把高爾夫優美的景色借到庭院中來,在設計時面向高爾夫一側的空間基本上沒有高墻圍欄、大樹,也沒有小喬木,一眼望去高爾夫的空間與庭院空間緊緊聯系到一起。人站在庭院里能看到高爾夫起伏的地形、叢林、綠樹和草地,同時站在高爾夫場地里看別墅,別墅掩映在綠樹成蔭里,如詩如畫,別有一番美景。

3.3別墅庭院入口處的精心設計

別墅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莊園別墅的入口更要做到精心設計,它體現了別墅主人的氣質和品味。A莊園別墅入口處設計就有其獨到之處。A莊園別墅是法式風格,建筑外墻面通體用的是白砂巖,包括門、窗的線框都是白砂巖整石打造,整個建筑優雅而穩重。別墅入口的景墻與建筑的主入口在同一軸線上,使入口景墻與建筑室內空間保持了連續性。景墻面向院外,墻面上設計有酒神雕塑,面向院內,墻上有噴水,噴水入池,池兩側各有一臥獅,水墻兩側種植了兩棵大的紫薇樹,仿佛睡獅在樹蔭下乘涼,庭院入口面積雖不大,但處處精細,成為庭院視線的焦點。水池與建筑之間有個橢圓形鋪裝,保持了建筑與庭院入口處適當的空間距離,鋪裝內是方形的石板,石板間是嵌草種植,整個的設計與建筑渾然一體,奢華而不張揚。

3.4別墅庭院的園路設計

由于別墅空間的局限性,拋棄了有園必有路,有路必曲徑通幽的設計手法,在對園路的設計中不僅作為通道來設計,同時作為景觀的一部分與空間的劃分,庭院場地的設計及小品等結合一起來考慮,減少對空間的零碎劃分,進行統一的籌劃。在本項目中,庭院園路的劃分有主人通道,傭人通道及設備房檢修通道等。路面用材上,傭人通道和設備房通道用材比較普通、簡單,色彩上也比較低調。主人通道在滿足與建筑出入口的銜接與整個構圖綜合考慮的同時,在材質上,在地面圖案的選擇上要與建筑的風格和形式進行協調,不同

的風格有不同的地面用材,有不同的地面圖案來表達,做到精中有細,細中出彩的效果。

3.5別墅庭院的使用空間

別墅的庭院空間是主人與家人和親朋好友活動交流的理想場所,在這個場所里我們不僅

要有景可賞,有景可看,還要增加它更多的實用性和參與性,為聚會、交流提供理想的平臺。本項目A莊園別墅里設計了游泳池、SPA池,鯉魚池、室外廚房和室外壁爐等設施。在別墅西側的狹長地帶里設計了泳池和鯉魚池,鯉魚池位于地面一層,泳池位于地下庭院空間,利用建筑本身的高差在兩者之間設計了彎彎曲曲的溪流,把二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泳池也不是常見規則式的水池,本項目里泳池與假山、植物結合在一起,仿佛置身于山林溝壑之中,另外,室外廚房和壁爐為晚上的室外聚餐和活動提供了便利,白天也是不錯的標志景觀。

4植物在空間里的運用

植物是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別墅庭院設計中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庭院設計的成功與否,完成項目能不能得到專業的認可和社會的認同,植物

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利用植物的各種天然的特征,如色彩、形態、大小、質地、季相變化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庭院空間。

4.1植物空間的劃分

植物的空間有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封閉空間、垂直空間

4.1.1開敞空間:在一定范圍內,人的視線高于周圍景物的空間,視線通透,視野開闊,容易讓人心情舒暢,輕松自由的感覺。比如本項目中面對高爾夫一側的空間就是開敞空間,站在庭院里,高爾夫美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4.1.2半開敞空間:是介入開敞空間和封閉空間的過度空間,是一個動的空間非停留的空間,常借助假山石和小品與植物共同完成,半開敞空間能抑制人的視線,引導空間的方向。A1莊園別墅從鯉魚池到泳池之間通過一個狹長的樓梯,兩側是假山石和高低錯落的植物,順溪流,伴著水聲而下,這就是個半開敞空間。

4.1.3封閉空間:在一定的空間里,人的視覺受阻,視線受到控制,近景有好的觀賞性和親近性,是個停留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私密性很強,是個獨處和安靜的環境。

4.1.4垂直空間

在別墅庭院里有很多各色的墻,對這些墻充分的利用,增加墻面的垂直綠化,不僅增加了綠化面積,也豐富了墻面,減弱了墻面硬線條對人視覺的沖擊。

4.2植物層次空間

在庭院空間設計時需要注意喬、灌、地被、草的結合,不同的的空間需要搭配不同的層次,做到有疏有密,有漏有透。對一些不好的環境需要遮蔽,植物層次盡量多而密實,比如別墅里的一些室外空調機、鍋爐房、設備房等。開敞的空間主要以草坪和地被為主,半開敞空間可以做到有透有密,沒有可以借的景就密,遠處有景可賞可以做到有透,把景色引過來。植物層次的搭配還要注意植物的觀賞性,不同觀賞季節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延長了植物空間的觀賞時間。

篇7

關鍵詞: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加強了聯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過這項渠道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給我國各個領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園林設計中,西方園林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新方式,并對此進行運用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1.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主要是在景觀中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特點的園林景觀。這項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遵循傳統園林設計手法,從而體現出濃厚的古典韻味,在園林景觀的規劃上,根據我國地域的差異呈現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為我國北方園林景觀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體結構十分注重對稱以及呈現閉合形式的獨門獨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為主,并且與鄰院的軸線形成對稱式的排列狀態。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1.2江南水鄉。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區為代表,這一區域由于水流眾多,因此在房屋、園林的建造中就將這一元素運用到其中。根據水勢的組團分布,體現出婀娜秀雅的景觀意境。2.現代中式園林景觀。現代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不同,在現代中在古典園林景觀上加入了現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終的體現上更加多變和時尚,并且也更加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審美意識。在對園林景觀整體規劃上主要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材料在其中的運用。注重對意念進行模仿,如: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上加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意象符號,通過現代設計方式表達出傳統的韻味。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首要元素是建筑。這一元素主要是出現在比較大的庭院景觀規劃中,采用建筑的元素還需要加強對建筑進行裝飾,如:細部中運用帶有意象符號進行裝飾,或者是植物盆栽進行點綴。通過這些方式的運用還能夠體現中國文化意境和韻味。如:在現代別墅中設計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山水也是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通過山與水營造出自然的山水環境,增強新中式園林的靈性。但是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主要是以簡單的造型出現,使之與景觀融為一體。3.植物。新中式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景觀在選材上不是運用帶有傳統寓意的植物種類,而是采用外來品種進行裝飾、點綴。在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帶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堅定,梅花代表人的氣節等。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園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園林景觀植物運用更多是自然形狀的植物和運用修剪的方式,營造文化氛圍。4.景觀色彩。在景觀色彩的運用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園林景觀中主要是運用中國傳統的紅色和琉璃黃色進行,如在過年時通過紅色表達出節日的喜慶。黃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在作為權力的象征,體現出高貴和威嚴。除此之外還有象牙白和黑色的運用,白色體現出干凈、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園路的鋪裝和亭子的底漆,呈現出內斂沉穩的氛圍。

三、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1.園林空間布局。園林景觀的最終效果是通過對景觀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恰當決定的。對空間進行布局,首先是連續性的空間序列,主要是將開始、引導、和結尾部分進行組織,使之聯系到一起,規模也是從小到大,簡單到復雜。其次是對空間進行巧妙的轉換,運用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和點綴,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空間錯覺,使之富有藝術性。最后是看與被看的關系,主要是促使景與景之間的過渡。2.構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構景手法的運用可以營造出悠遠意境的景觀氛圍,通過構景實現對園林景觀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主要的構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將視線所及之處的景觀運用到園林中,達到豐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屏風的形式完成,激發人的好奇心,為景致蒙上一層面紗。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從角度上通過畫框對景色進行欣賞。3.疊石理水。疊石理水主要是通過山水關系與疊山的形式,對景致進行表現。其中山水關系主要是通過對山與水之間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風格類型。而疊山是通過石頭漸漸堆積起來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為一項景色,主要是為了呈現出景觀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運用是為了增添游覽性和對景觀空間的豐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其一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造型風格上更加具有空間感;其二是植物層次上更加的簡單、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選擇上通常是由喬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園林景觀設計上比較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園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為主,進行修剪裝飾,植物色彩的運用上更多體現為綠色,同時與其他花色相配,以此從整體上營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景觀韻味和氛圍。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傳統古典園林景觀與西方園林景觀兩者進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形式。在文中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和現代中式園林景觀進行研究,對其中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解。其次是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進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觀色彩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對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敘述,對新中式園林景觀在我國的設計和運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小玉.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J].居業,2016,(5):56-57.

[2]黃丹平.淺析人居環境的新中式園林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8):995-995.

[3]李士明.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發展與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4]劉清.淺析新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以常州云山詩意小區為例[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416.

篇8

關鍵詞:杭州私家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郭莊

1 概述

郭莊位于杭州西湖風景區西山路臥龍橋北堍,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綢商宋端甫所建。俗稱宋莊,也名“端友別墅”,俗稱“郭莊”?!督蠄@林志》稱其“為武林池館中最富古趣者”。1989年10月由園林部門收歸整修,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其舊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開放,成為杭州西湖風景區中最具有杭州私家園林特色的園林。

理水是郭莊最大的造園特點,園內的水系與西湖貫通,就造就了其既是一個獨立的私家庭院,又是西湖風景區中的一個景點,相互呼應,融入到大的環境中去。郭莊通過中間的“兩宜軒”分為兩個水系,一個為鏡池,另一個水系為浣池,這里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假山怪石。郭莊雅潔有致,構思精巧,巧于因借,可與蘇州網師園媲美,又借西湖外景,略勝網師園一籌,是杭州目前保存較完好的私家庭院,為研究杭州私家庭院提供了寶貴的案例研究。

2 郭莊植物造景設計要點

2.1 植物景觀與假山置石配置

在山石的周邊點綴適量植物或作為背景烘托或作為前置襯托,能夠形成層次分明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觀。通過植物景觀與山石的設計,常作為杭州私家園林中的障景、對景、框景,還可用來劃分空間,豐富層次。在郭莊假山體量較小,沒有蘇州環秀山莊以及獅子林那樣以假山取勝,但郭莊的假山植物配置組景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觀效果。郭莊山石周邊的植物有紫竹、灑金桃葉珊瑚、南天竹、沿階草等,簡潔大方、不失大雅之風。其中紫竹尤能體現園主堅韌、高潔的人格。天井處通過一株梅花與山石的結合,早在宋代開始,梅花就成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象征。“凌寒獨自開”的勝利特征決定了梅花又具有孤芳自賞、冰清玉潔的象征意義,為歷來文人所描繪成高潔的象征,是最為文人畫家喜愛的植物之一,郭莊的主人也不例外。

2.2 植物景觀設計與建筑小品的配置

園林植物與建筑的組合設計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處理得當,二者關系可求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植物景觀豐富的季相變化、柔和多變的線條均能增添建筑小品的美感。由于建筑在形體、風格、色彩等各方面各異,又因植物景觀具有季相變化,具體配置情況也各不相同。汾陽別墅墻角處,植物以梅、紫竹、春鵑以及沿階草結合置石堆砌構成的一組植物景觀賦予了主人深厚的文化內涵及修養。隨著植物季相的變化以及樹齡的增長,這面白粉墻小青瓦的建筑結構,正好能夠反襯出紫竹的紫、翠,梅的枝干線條美。使郭莊中的建筑景觀隨植物季相和物候的變化而產生變化。

2.3 植物景觀設計與水系的配置

郭莊以理水取勝,借西湖之水與景。整個園由兩個不同的水系組成,一個是自然形態,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蘇州園林;還有一個是石板砌成的方池,盡顯紹興風格。

鏡池周邊的植物配置主要以香樟、金桂、水杉、日本晚櫻、雞爪槭、沿階草為主,其中水面還零星布置了適量的荷花。整個鏡池植物景觀層次分明,打破了規則式水池的單調。浣池以自然式形態展現在面前,堪比蘇州古典園林,其植物配置方式與留園、拙政園等有相似之處。主要植物有黑松、梅、金桂、雞爪槭、紅楓、金邊胡頹子、紫竹、茶梅、貼梗海棠、羅漢松、南天竹、云南黃馨、春鵑、小葉黃楊、沿階草等。在與水系配置時,部分植物也同樣的被賦予了一定的人文氣質,使整個園子具有濃濃的詩情畫意,體現出江南私家園林在造園時植物景觀的人文意境之美。

3 總結

3.1 植物選擇應以鄉土樹種為主

鄉土植物是指在本土的原生植物,即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區域內能夠自然繁衍生息,與其自然地理條件,尤其是氣候、土壤等相適應并能穩定生長的樹木,包括喬、灌、木質藤本植物類型。郭莊的鄉土植物是在當地環境條件下,經過數年的優勝劣汰才保留下來的,對自然災害等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3.2 營造多層次的植物配置方式

在園林綠地植物配置上,現代園林營造時應該參照古典園林植物配置方式轉到復層配置模式上來,增強綠化的生態性??茖W研究證明,復層植物配置的生態效益是單一草坪的50 倍以上。植物配置應當遵循生態規律和種植規律,科學的確定植物密度,形成喬、灌、花、草各類植物相結合的多樣性格局,促進城市綠化生態效益的提高。

篇9

關鍵詞:濱海;度假酒店;景觀營造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濱海度假酒店作為為人們的體閑、放松、康體、娛樂等各種類型的度假生活提供活動的場所,需要豐富多彩而又充滿活力的空間。它既要滿足人們不斷發展的度假需求,為人們營造一種特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又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使自身成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媒介。這些需求無疑對濱海度假酒店建筑的景觀營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它也為設計師們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濱海度假酒店的建筑設計與其他類型的建筑或其它類型的酒店的設計有一些的不同之處,它會更多的強調一種建筑與自然的滲透關系,突出空間的滲透性;它會更多的關注使用者的內在文化需求,強調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間的交流性;它會更加關心空間環境所表達的意義,強調空間語言傳達給使用者的感受而使空間設計更具地域性與文化性。有不少成功的度假酒店設計案例,它們將建筑、自然、文化這三個要素有機結合,不但為旅游者提供了享受度假生活的理想場所,而且已經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并成為當地文化的代表。

一、度假酒店定義

度假酒店,就是以接待休閑旅游度假為目的的游客,為游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等多種服務功能的酒店。英文中稱其為“Resort Hotel”,字典中對它的解釋為:一種位于度假區中的酒店,是為人們享受假期提供場所的地方。度假酒店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觀光度假型酒店,另一種是休閑度假型酒店。

二、度假酒店特征

(1)回歸大自然、遠離市區

度假酒店一般選在城市郊區或者旅游風景區,為人們提供放松、休閑環境,

長居城市的人們往往利用閑暇之余愿意遠離喧囂的城市,回歸大自然懷抱。

(2)完善的配套設施

度假酒店不僅在滿足人們飲食住宿等基本條件外,也有設計新穎、獨特的住

宿形式來吸引滿足度假者的各種需求。度假酒店一般的住宿環境更加舒適、安逸、

服務周到。

(3)豐富的娛樂設施

來度假酒店的人們往往追求放松、娛樂的目的。不同類型的度假酒店具備不

同的娛樂服務設施。如濱海度假酒店利用海洋的環境優勢開展的娛樂設施十分豐

富:游泳、沙灘排球、潛水、沖浪等;而鄉土生態型度假酒店則是開展以傳統娛

樂設施為主的的如釣魚、燒烤等。

(4)獨立完整的服務系統

度假酒店有以度假村的形式,它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由于社會的發

展帶動技術的進步、居住、娛樂和后勤設施都相當成熟,逐漸少受自然環境的影

響。人工環境和項目設置都增強了度假酒店對自然環境的獨立性。

(5)良好的自然景觀條件

度假酒店優勢是為人們提供與自然山水親近的機會。山川河流、沙灘海洋、

樹木花草等自然環境是度假區背景與陪襯,是度假酒店的核心資源,更是酒店設

計的重要靈感來源。度假酒店的設計順序通常先景觀后建筑,一般由景觀設計師

先參與規劃然后建筑師在景觀的設計基礎上設計。由此可見自然景觀環境對度假

酒店的重要意義。此外,許多酒店室外娛樂設施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大都

依托自然景觀而存在。

三、熱帶濱海度假酒店外環境景觀營造手法

(一)景觀功能

1、酒店入口景觀的處理。酒店入口景觀是酒店的門面,也是酒店景觀序列的起點,它除了滿足人行、車行的交通功能外,是銜接酒店建筑與外界道路系統的過渡空間。而這過渡空間景觀的營造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酒店主建筑與城市道路系統的距離,景觀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處理。距離較遠時,景觀設計宜豐富多彩并注意對游客的指引;距離較近時,景觀設計宜簡潔大氣并注意與外界道路系統的適當隔離。

大部分濱海酒店位置較偏,酒店主建筑入口離城市道路系統有一定距離,有較大面積的綠地來營造景觀,景觀的形式依酒店風格和原有場地條件而定。也有部分酒店位于城市中或因為用地局限,建筑主體離外界道路較近,主觀上缺乏大規模布置景觀的條件,但客觀上又需要有景觀將酒店與城市道路較好地隔離。常在大堂入口與道路之間以地形、水景、植物作對景或隔景處理。

2、酒店大堂:這一區域具備餐飲、休閑、會議、展示等功能,往往通過水體、小品以及盆栽來展示其特色。酒店大堂的露臺以及觀景平臺的位置要結合酒店庭院的景觀布局,以可以觀賞到優美景觀為前提。這一空間不在論文的研究范圍內。

3、客房:客房內部空間是室內環境,不在論文研究范圍之內。客房周邊的環境注重私密性的營造,同時還要保證客人的觀景視線不被遮擋。

4、別墅區:一些大型的濱海度假酒店內會開發度假別墅供游客長期居住。該空間的景觀營造上突出對植物景觀的營造效果,以達到寧靜,私密的景觀特色。

5、庭院休閑區:是酒店建筑與海水圍合產生的的特定區域,該區域以滿足游客休閑放松的需求為目的,將泳池、消費和娛樂設施、運動設施與植物等景觀要素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輕松的景觀空間。是整個酒店外環境設計的重點,是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區域。

6、海灘游憩區:以熱帶濱海度假酒店臨近的海灘為基地,通過設置臨時的遮陽亭和休閑躺椅,結合特色植物等景觀元素營造休閑,輕松的景觀氛圍。

7、水上活動區:提供水上活動的空間,包括游泳、嬉水等。

(二)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在注重景觀效果的同時,還需因地制宜地發揮其功能作用。濱海酒店建筑底層常使用大量落地玻璃窗,自然式叢植植物能較好地創造私密空間而又不影響視線從室內向室外的延伸,如三亞喜來登度假酒店底層客房與泳池之間的叢植植物,既美化了池岸線,又創造了私密空間。而三亞家化萬豪酒店高大棕櫚科植物的運用將人們的視線由庭園引向海灘。當然,植物與水景的巧妙結合也是酒店庭園的一大特色。炎熱的氣候使泳池與水景面積較大,水中種植植物能增加水景層次,產生虛實相生的效果,泳池旁種上植物,既能圍全空間,柔化駁岸,又能起到一定的遮蔭作用。

(三)景觀視線

從景觀視線的角度出發將景觀空間劃分為:景觀節點、景觀軸線、景觀區域三個方曲。

景觀節點:游客在視線上的焦點,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一些典型的園路交叉口、標志性景觀或者廣場都可以成為景觀節點。景觀節點的作用是能吸引周邊的視線,從而突出該點的景觀效果。景觀節點往往在整個景觀設計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熱帶濱海度假酒店中一些特色的景觀亭往往成為游客的視線焦點,一些別致的泳池和植物景觀也可以成為景觀節點。

景觀軸線:場地中把各個重要景觀節點串聯起來的一條抽象的直線。景觀軸線體現的是視線的關系,游客在特定的場所內可以感受到各個景觀空間的序列關系。沿著這些景觀軸線的方向,人們可以看到景觀設計師精心布局的空間,強調人在空間中的體驗。

景觀區域:由景觀節點和景觀軸線的相互聯系共同構成的景觀區域。

(四)景觀開放程度

通常,酒店中的各類場地、設施會給游客的行為和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游客感受到這些景觀區域的 放性各有不同。據此,將熱帶濱海度假酒店環境空間分為:

公共空間:這類空間主要是濱海度假酒店內的公共場所,像大堂、露臺、游泳池、草坪、沙灘等。這些公共場所面向所有客人,甚至包括不住店的游人。在進行公共空間的環境設計時,要為游客提供便于交流、開放式的景觀環境;同時要注重體現熱帶濱海度假酒店的特色風格。

半公共空間:主要是由公共空間向私密空間過渡的一些特定空間。例如在餐飲區內的觀景露臺、別墅區中的私家庭院等。這類空間的服務對象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并不注重私密性要求,對外部視線也沒有限制。

私密空間:往往指代酒店客房,它是客人的室內環境,具有最強烈的排他性,不屬于本文研究范疇。

結語

濱海度假旅游市場在我國如火如茶的發展,無論是建設速度還是建設數量都讓人睦目結舌,在如此發展迅速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保證濱海度假酒店自身優勢、社會影響力、大眾滿意度,如何在不浪費、破壞自然資源,使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保持酒店自身的獨特性與個性,不被“現代化”“全球化”趨勢同化為“一脈相承”的景象都是其開發建設必須重視的問題。我國對于濱海度假酒店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論探討和工程實踐階段都不成熟,需要多借助國外的成功經驗,努力尋求自身的發展之路,力爭結合本國的文化,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濱海度假酒店,探索出一條后中國化特色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胡婧. 淺析熱帶濱海度假酒店公共空間的開放性[J]. 中外建筑,2013,01:49-51.

篇10

【關鍵詞】建筑;造型語言;景觀;呼應性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建筑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造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而造型語言和建筑的景觀又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建筑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將建筑的造型語言和景觀布置綜合考慮。

二、建筑造型語言的研究基礎與表現手法

1、形式與內容的交融

曾有人懷疑脫離了建筑的功能、材料、結構、技術去研究建筑的造型是否正確。

建筑的形式來源于建筑內容,卻不應拘束于內容,同樣的內容有著多種表達方式。設計構思的關鍵是從適應不同要求的眾多形式中尋找其共性和特性。在各類建筑中,居住建筑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造型語言的表現也應更為我們所重視。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且獨具特色的居住文化,居住建筑及其造型語言正是當地民俗風情與地理環境的縮影與體現。

圖1楊經文設計的EDITTTOWER

2、多變的造型語言表現手法

建筑形態的建構是其造型語言表達的基本手段,也是建筑師們借以實現自己設計理念的媒介。因此,點、線、面、體、色彩、肌理這些用來表達建筑造型的基本元素,它們的表達與運用成為建筑師日益關心研究的問題。

當代,一些杰出的建筑師們都在創造自己所獨有的語言,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

新加坡的EDITTTOWER被譽為最綠的節能環保大廈,它的設計師是生態建筑大師楊經文先生。如圖1所示,大樓的四周幾乎都被有機植物所包圍,形成一種垂直綠化系統。這就是生態建筑所獨有的造型語言。

弗蘭克?蓋里設計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如圖2所示,一系列“零亂”、“瘋狂”的曲線外觀造型和內部空間,并選用最具時代感的太空金屬材料鈦金屬板與永遠代表現代感的鋼和玻璃作為外墻,它以這種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立刻博得舉世矚目,被稱“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p>

這些不同的建筑雖形態各異,但都反映了他們從不同視角觀察到的不同世界,以及對建筑進行的新的詮釋。

圖2古根海姆博物館

三、建筑與景觀的融合

景觀與建筑的關系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以建筑為主、景觀為輔的主從關系。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賴特,他設計的流水別墅就是建筑與景觀融合共生的典范。整座建筑與周圍景觀環境相協調,飛瀑流水穿過建筑傾瀉而下,好似這座建筑就是生長于這一環境當中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而建筑與景觀的共生狀態也正是賴特所倡導的有機建筑理論:“一棟建筑除了在它所在地點之外,不能設想放在任何別的地方。它是那個環境優美的一部分,它給環境增光添彩,而不是損壞它?!辟囂卣J為“有機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房屋應該像植物一樣“是地面上一個基本和諧的要素,從屬于自然環境,從地里長出來,迎著太陽?!?/p>

四、建筑造型和景觀相呼應的設計對策

1.建筑中融入景觀設計

要實現建筑景觀的統一,必須使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緊密結合。景觀設計是進行微觀的景觀空間設計,而建筑設計是進行具體的建筑單體設計,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當今設計中,很大一部分將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分開進行,甚至忽略景觀設計的重要作用,將其作為建筑設計的陪襯,進行簡單設計。更有甚者是在建筑完成之后才開始景觀設計,設計時不考慮規劃布局僅追求表面效果,對交通,消防及停車等硬性技術指標也置之不理,從而最終將導致問題的出現。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三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建筑的整體效果,使用性能以及人與自然地長期和諧發展。一方面,建筑不可能游離于外部環境而存在,它必須依附于外部空間來體現它存在的意義;另一方面,建筑所具有的個性及特征不僅要通過建筑本身來表達,更要通過周圍環境來反映。加之,景觀設計并不像我們通常所說的那么簡單,它不僅起到裝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體現當今時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使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相統一,利用建筑賦予景觀內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盡致地表達。

2.實現建筑和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和生態性

可持續性和生態性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是設計的中心原則,因而在進行建筑和景觀設計時必須結合自然,尊重自然。要做到結合自然,尊重自然首先必須尊重景觀的地域性,尊重當地的自然文化遺產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順應自然,盡量依照生態原則進行設計;最大程度的利用當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盡量發揮其實用及審美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當地自然及文化遺產,盡量避免破壞;最大程度的領用當地自然水,盡量避免依靠人工水;最大程度的讓自然做工,盡量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最大程度的延長可持續運轉周期,盡量實現可持續生長。最大程度的體現建筑和景觀設計的生態之美,亦即自然的野趣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表面富麗堂皇的效果,而是將更好地與自然生態系統融合作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將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形式、功能與思想內涵的更高層次的統一??傊?,結合自然,尊重自然,實現建筑和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和生態性,是設計的原則和目標,節約用水用地、新的可再生能源的運用、恢復和保護本地特有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多樣性等將會成為新的設計趨勢。

3.建筑和景觀的統一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當今世界所有的建筑和景觀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都有遵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它體現了尊重自然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它關系到我們生存環境的真正歸屬問題。隨著景觀事業在我國的蓬勃發展,以人為本地設計理念不容忽視,必須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設計當中去而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口號。在今后的設計歷程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長期和諧發展。景觀建筑學關注的對象是整體人類生態系統,既強調人類的發展又關注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可持續性,景觀建筑師的最終目標與服務對象是人與自然,規劃設計應理解自然、理解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尊重自然與人文的過程、保護自然與人文系統、協調好人與自然的利益,使二者達到最佳的平衡。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建筑造型設計的過程中,要使用最佳的造型設計方案,同時,要考慮到建筑周邊的景觀設計的需要,將造型設計和景觀布置聯系起來進行分析,進而為建筑的設計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王文,劉弘,王霞.分形在建筑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11,06:142-146.

[2]王玲.基于結構形態的建筑造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2.

[3]劉向東,李臘梅.淺談建筑造型設計[J].山西建筑,2008,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