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24 17:4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風險管理 風險識別 風險管理計劃
一、引言
項目本身具有獨特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項目常常會變化無常,充滿不確定性。而風險來源于不確定性,所以說風險是項目固有的屬性。簡單地說,風險是可能影響項目成功完成的任何潛在因素。風險的發生既可能對項目產生有利影響,也可能對項目產生不利影響。通常我們將風險歸為會對項目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對項目產生有利影響的歸為項目機會。
二、項目風險與風險管理
1.項目風險的概念與特征
有學者將項目風險定義為,項目的風險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影響后果的聯合函數。項目風險的概念應該把握以下三個方面要素:(1)不確定性是風險存在的必要條件。只有對行為產生的未來后果無法事先準確預料時,風險才可能存在。(2)潛在損失是風險存在的充分條件。(3)經濟主體是風險成立的基礎。風險成立的基礎是存在承擔行為后果的經濟主體,即風險行為人必須是行為后果的實際承擔人。
正確認識風險的特征,對于識別和量化風險,加強風險管理、減少損失、圓滿實現項目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風險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風險的潛在性。風險往往不顯露在表面。正是這種特點,人們才不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才容易在事件發生時受到損失。風險是針對未來的。只有對尚未發生的事件討論風險才有意義。事件發生后,實際結果一旦產生,風險就不存在了。
(2)風險的客觀性。不確定性是客觀事物和人類活動發展變化過程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并不取決于人們是否意識到。每個項目都具有風險。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認識風險的這種特性,有利于風險管理的目標:把風險盡可能縮減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將其完全消除。
(3)風險的主觀性。不確定性是風險分析者的主觀判斷,不同的人對風險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這也就意味著不確定性的定量化帶有主觀性。
(4)風險是實際結果與人們預期目標的負偏離。偏離有正有負,通常正偏離意味著意外收益或風險收益,負偏離意味著意外損失或災難。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意外損失要比意外收益關切的多。負偏離越大,風險越大。
(5)風險的變動性。風險存在與特定的環境中,客觀條件或環境是風險的來源和載體,一旦環境或客觀條件發生變化,風險的性質、大小、造成的后果等也隨之發生變化。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原有的風險可能被消除,同時也可能產生新的風險。
(6)風險的可預見性。只有能夠預測發生可能性(哪怕不那么準確)的不確定性才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如果不知道威脅來自何方,我們就很難利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去做好充分的防范準備。因此,在項目風險管理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未知的不確定性,盡量使他們變成已知的不確定性。
2.項目風險管理的內涵
項目風險管理是對風險進行規劃、識別、分析、應對(解決)和監控的過程。項目風險管理真正用意并不是要徹底消除風險(盡管這種結果是最理想的,但直到項目完成為止,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是十分困難的),而是要提高對風險的認識程度,當它們發生時我們不但不會感到驚訝,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三、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項目風險管理的一般過程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如圖所示:
1.風險的識別
將項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查找的過程。它是實質性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或稱基礎。
(1)風險的主要來源。①市場風險,指由于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導致損失的可能性。②技術風險,指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技術進步使建設項目目標發生損失的可能性。③財產風險,指與項目建設有關的企業和個人所擁有、租賃或使用財產,面臨可能被破壞。被損毀以及被盜竊的風險。④責任風險,指承擔法律責任后對受損一方進行補償而使自己蒙受損失的可能性。⑤信用風險,指由于有關行為主體不能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而導致目標損失的可能性。
(2)風險識別的方法。主要有:①利用已有的經驗。如類推比較法如在企業內建立實施過的項目風險數據庫對識別新項目的風險是十分有益的);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②利用管理工具。比如:魚刺圖。
2.風險的分析
主要是確定風險因素(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對項目的影響后果,并確定風險等級。
(1)風險的定性分析。在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或影響程度難以精確定義時,就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學者將風險定性分析的步驟歸為:①列出所有的風險因素。②將風險因素出現的可能性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為“極小”、“較小”、“中等”、“較大”、“極大”五個等級。③將風險因素一旦出現對項目產生的影響程度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為“極小”、“較小”、“中等”、“較大”、“極大”五個等級。④將各識別的風險因素的可能性、影響程度進行歸類,以確定風險的風險等級。
(2)風險的定量分析。風險的定量分析就是從數值上分析各項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
風險量化的方法主要有: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決策分析;蒙特卡洛模擬法等。
通過對風險因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可以制定風險影響矩陣確定風險的等級,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風險進行管理。
3.風險的處理
就是對項目的風險進行控制,包括: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降低和風險接受。
(1)風險回避:有意識的放棄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與行動方案,完全避免特定的損失風險。
(2)風險轉移:通過合同或協議,在風險事故一旦發生后將損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轉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
(3)風險降低:當項目風險不能避免時,可以采取行動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風險后果的不利影響。
(4)風險接受:以自身力量承擔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或損失。
4.風險的監控
對風險識別、分析、應對全過程的監視和控制。一是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實施風險管理計劃中規定的應對措施;二是當項目情況發生變化時,及時反饋,重新進行風險識別、分析,確定、實施新的風險應對措施。
四、加強項目風險管理的措施
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影響和改變宏觀的經濟、社會環境,只能從企業或項目本身著手來加強項目的風險管理,降低各種不確定性給項目帶來的損失。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項目風險管理計劃
項目計劃包括兩部分:知道實施計劃和控制計劃。其中,控制計劃又包括風險計劃、溝通計劃和變更管理計劃。凡事預則利,不欲則廢。風險管理同樣也是這樣,要想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就要事先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項目風險管理計劃應該在項目計劃編制過程就確定,并將其成為項目計劃的一部分,以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執行。
風險管理計劃將描述在項目各個階段進行風險管理的所有因素,這些因素一方面涉及到風險識別及分析步驟;另一方面涉及到管理各種風險領域的負責人、項目實施期間跟蹤風險的方式、如何執行風險應急措施以及預留的項目風險“應急儲備資源”的數量等。
2.完善合同的風險管理工作
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合同風險管理伴隨項目的始終,是項目管理的一條主線。項目的管理者必須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詳細研究合同的每一項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則,其風險將給項目帶來巨大的損失。
3.充分利用“外腦”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由于能力和經驗的不足,企業或項目組對項目風險的認識畢竟有限,不能把所有的不確定性都羅列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企業外的力量。如果我們懂得利用外界的人力資源,就能大幅度提高項目風險管理的水平。通過利用有關咨詢機構和關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對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從而提高對項目風險的管理。
4.提高項目風險管理者的素質
人是一切的根本,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順利實現,首要的問題就是提高項目風險管理者的素質,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和高素質的項目管理班子。即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要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項目經理是項目的核心,他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項目風險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項目的成敗。所以要想建立一支由高素質的項目經理領導的項目團隊,就要加強對項目經理及其團隊成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管理能力,以應對項目的各種可能的風險,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
五、結束語
風險是伴隨項目產生的,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過程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很大程度上,項目的成敗決定于風險管理的水平。所以,我們要增強項目風險的意識,提高項目風險管理的水平,降低由于風險帶來的損失,盡可能地提高項目的效益。
參考文獻:
[1]丁榮貴:項目風險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劉曉君:工程經濟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篇2
一、系統集成項目風險概述
隨著系統集成業務的不斷發展,系統集成項目類型主要包括:第一,數據中心建設類項目。例如,針對商業銀行的原有系統實施軟硬件升級,新業務系統構建等;第二,運營系統搬遷類項目。例如企業運營機房的搬遷。無論哪類系統集成業務,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并根據客戶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與技術,并進行相關的方案設計、集成測試與實施工作。可以說,系統集成項目屬于系統性項目,涉及技術、商務與管理等的集成。在系統集成項目實施過程中,系統集成項目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成本風險、進度風險、質量風險、技術風險、后期維護風險與信息溝通風險等。
二、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1.缺乏項目風險意識
部分系統集成項目負責人總是將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理解為“意外事件”,忽視風險的提前防范,只有“風險事件”發生了,才會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由于系統集成項目的動態特性,導致一旦項目失敗,這就意味著市場競爭優勢的喪失。因此,系統集成項目負責人必須認真地對待系統集成項目的業務需求、技術方案與組織管理工作。
2.無法識別真正的風險
系統集成項目過程中處處存在風險。部分系統集成公司片面的認為系統集成項目的風險僅僅是技術風險,試圖通過“合理選型、合理開發”來化解風險。然而風險管理的過程應包括系統集成項目的每個階段,包括需求、技術方案以及組織管理等。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應該要求能夠識別項目整個過程的所有風險,確保風險識別過程能夠關注所有不確定性。
3.風險、原因與后果混淆
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常常混淆風險原因、風險以及風險后果。原因指系統集成項目中存在的確定事件或情況,并且會產生不確定性。風險指夠對系統集成項目的目標實現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的不確定性,并且能夠通過風險管理過程實現有效的分散或者規避。后果指對系統集成項目目標的非預期變動,包括正面的與負面的,并且是由風險引發,不能通過風險管理規避。
三、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機制
在系統集成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與控制風險成為項目成功的必要條件。總而言之,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1.系統集成項目風險計劃
風險計劃決定如何采取與計劃系統集成項目的風險管理的過程。在制定風險計劃時,應該全面考慮系統集成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風險,利用風險管理計劃模板與類似項目的風險管理經驗,將具體系統集成項目的風險其逐步細化,并使得風險計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容納新風險的加入,明確項目管理人員的角色分配與職責定位。
2.系統集成項目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主要是確認影響項目正常進行的風險,并記錄具體風險的特征。風險識別包括三個因素:風險來源、風險事件與風險征兆。具體識別風險過程一般會利用常識、經驗與判斷,通過已有項目的歷史資料、數據、經驗與教訓,若干項目的歷史資料對識別當前項目的潛在風險具有特殊幫助。歷史資料可以通過項目資料文件、商業數據、項目組的經驗知識等渠道獲得。系統集成項目風險識別的方法包括:核對表、流量表以及面談等。
3.系統集成項目風險分析
系統集成項目風險分析對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做出定性定量的測度。通過風險估計,充分、系統的考慮系統集成項目所有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找到實現目標的可行方案。系統集成項目風險包括定性風險與定量風險。
定性風險分析要求使用己有的定性分析方法與工具評估風險的概率與后果。定性風險分析的依據包括:風險計劃、己識別的風險、系統集成項目狀態、數據精確性、概率范圍及后果假設;定性風險分析的工具包括:風險概率及其后果、概率/后果風險評分矩陣、項目假設檢驗、數據精確等級;定性風險分析的結果包括:項目總體風險等級、風險優先次序清單、需深入分析與管理控制的風險清單、風險定性分析結果反映的趨勢。
4.系統集成項目風險應對
完成系統集成項目風險分析且排出風險的優先級之后,根據風險性質與項目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制定防范計劃,這就是系統集成項目的風險應對。風險應對主要包括編制風險應對計劃。系統集成項目中的風險應對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風險規避通過變更系統集成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條件,或保護項目目標免受風險的影響;風險規避是系統集成項目風險管理技術的消極種類,即在項目尚未實施時,對項目的損失最小;風險轉移將系統集成項目中某風險的結果連同對風險進行應對的權利轉移給第三方;風險緩解則是將某一負面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其后果降低到可以承受的限度;風險接受則指以不變的項目計劃應對某一風險。
參考文獻:
[1]何靜.系統集成項目中的風險管理[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2]楊泉.集成項目中的風險評估[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2012(1).
作者簡介:
曹正啟(1983.02-),男,籍貫:四川成都,在讀院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方向:項目管理,目前從事的工作:銷售工程師,單位: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篇3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指的是對工程項目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綜合管理,降低甚至消除風險的不良影響,以最低成本去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以發現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為基礎,然后運用相關的管理技術及方法去處理風險,讓其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現代的建設項目大多具有規模大、周期長、技術新穎、影響因素多的特點。因此,施工企業必須提高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即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分清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潛在風險因素,并進行科學的控制與防范,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保證項目順利完成,提高盈利能力。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只有加強了風險管理,才能有效減少項目風險。
1、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決策者的決策質量。開發商或承包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依據風險的規律性,針對不同的開發方案分析項目存在的可能風險,根據開發者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選擇適應自身條件的風險方案,提高決策質量。
2、風險管理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開發商或承包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準確地估計評價可能的風險,并做好相應的對策,當項目實施時若風險來臨則能夠準確應對,降低風險損失,提高經濟效益。
3、風險管理與企業生存息息相關。現代社會競爭加劇,企業想要生存就要參與競爭。競爭的條件是什么?是企業對所開發項目的決策是否正確,即風險預測準確與否,措施如何,即風險管理是否科學。許多開發商因忽視了風險管理,錯誤地判斷了風險,使項目失敗,從而導致企業倒閉。
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風險管理的現狀
1、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某些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不強, 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沒有把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盡管有一些風險管理的措施, 但僅限于一些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證措施, 缺乏系統性和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 風險管理概念模糊, 沒有形成主動、積極的風險防范管理系統。建筑施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往往注重營業額、產值、進度, 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
2、缺乏規范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絕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對于投標項目投標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夠, 對潛在的投標對象估計不足, 有項目就去投標, 中標率很低。對項目施工過程中不斷發生的各種變化估計不足, 因而風險到來時不能及時做出有效的反應, 并做出合理的調整。由于缺乏全面的, 可靠的數據支持, 經常憑經驗臨時決策處理風險, 管理成效低。
3、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對風險管理沒有明確的定位, 在企業和項目部的組織結構設置上未考慮風險管理部門的必要性和相應職能, 缺乏專職部門和人員來履行風險管理職責。在企業運作流程上, 沒有對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 也沒有制訂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 一旦遭遇風險, 或束手無策, 或胡亂處理、化解、抵御風險的能力差, 增加了組織機構的運行風險。
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風險管理的措施
1、優化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可以通過設置保護性合同條款適當地將風險轉移給合同相對方。由于設置這些條款可能需要增加合同的履行成本。所以需要進行合理性比較,在技術標準、工程質量、工程款支付等方面設置合同對方必須達到的條件。比如可設置工程款支付條款,設定業主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條件;設置索賠條款,將風險適當地轉移給合同相對方。另外,為防止材料價格巨幅波動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可在招標時將其列入包干風險費,在施工期內,遇材料價格波動較大而導致整個工程的差價超出包干風險費用的50%時,則在扣除風險費用后,按以下方法執行:當材料價格上漲或下降幅度在5%以內(含5%)時,其差價由承包人承擔或受益,當上漲或下降幅度超出5%時,其超出5%部分的差價由發包人承擔或受益。
2、加強風險管理的自留與轉移
(1)風險管理的自留。風險管理自留,就是把風險部分或全部留給自己。自留風險可能是主動的,也可能是被動的。當某些風險無法轉移給他人時,建筑施工企業只好自留。當建筑施工企業經過認真地分析比較,認為該風險的發生幾率小,即使發生了,金額損失也不大,相比較而言,風險自留的成本比采用其他風險處理方式低,此時,宜采用自留方式。這種情況下,建筑施工企業應同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以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2)風險管理的轉移。風險管理的轉移,即有意識地將風險轉給他人承擔。當風險屬于自己無力承受或者經過比較認定不值得自己去承受時,建筑施工企業多采用風險轉移方式。如對那些發生幾率大、金額損失也大,或者發生幾率小、金額損失很大的風險,建筑施工企業一般采用風險轉移方式。工程保險是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與其他風險處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險更優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3、 完善相關法規和計價依據,加強市場監管
保證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推行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法制化的、嚴格的建筑工程管理體制。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主要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計價標準,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的順利實施必須要有真正能夠貫徹執行的和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所以,為了加強建筑工程施工風險管理,就必須要加強規范和監管建筑工程項目的計價行為,努力完善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根據法律法規依法查處違反建筑工程量清單規范標準的行為。各地政府管理部門,關鍵是造價管理部門要及時更新觀念,轉變部門職能,由傳統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監督轉變。
4、加強建筑施工企業風險辨識能力
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風險辯識是建筑工程施工風險管理最主要的工作。要從以下做好建筑施工企業的風險辨識工作:
(1)收集資料,主要包括社會環境、生態環境、作業區域、自然環境等。
(2)分析不確定性,分析不確定性要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對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進度管理等不同目標上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對建筑工程不同工藝裝置的項目內容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對建筑工程建設環境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風險的辯識方法有很多,目前被廣泛采用的是專家評議法,因為專家評議法對于風險辯識比較客觀、簡單易行。
(3) 確定建筑工程風險事件,編制建筑施工風險辯識清單。在進行不確定性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把這些風險按照建筑工程項目的目標、技術和非技術、內部和外部進行合理的分類、歸納,然后開展建筑工程施工風險辯識。
總之,工程風險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之中, 工程風險的防范是一項全員全過程的工作。只有增強風險意識, 積極應對工程風險, 提高風險決策能力, 加強風險控制和防范風險, 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風險, 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實行, 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牛秀萍,劉曉樂,石飛翔.如何進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9(14)
篇4
一、引言
我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給稀土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很多企業紛紛投入到稀土產品項目投資的大潮中。在項目投資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規劃,使用有限的資源,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是稀土企業投資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在現實的生產實踐中,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系統具有復雜性,同時項目自身也可能發生動態的變化,而且人的認知能力以及初步的工作條件是有限的,投資的項目極有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使得項目實施后獲得的實際結果與投資者的預期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偏差,導致項目承擔較大風險。
一般來說,投資項目評價所采用的數據,大部分是預測和估算所得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同時,投資項目可能受到政治、經濟、文化、市場、自然條件以及技術等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項目評價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稀土聯產品投資項目進行不確定性分析是必要的。目前,由于項目投資中風險發生的概率不易求得,風險估計通常以專家經驗判斷為基礎。這種評價方法僅憑主觀判斷,具有極大的弊端。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模擬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不確定性分析能夠克服這一缺陷,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首先通過敏感性分析確定風險變量,并采用統計方法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其次,運用蒙特卡洛模擬產生變量的隨機數值,根據公式計算得出隨機NPV的值,作圖分析其服從的規律;最后結合期望效用理論進行決策,根據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有效地評估項目。
二、不確定性分析
(一)確定風險變量
為了更好地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首先需要確定影響投資項目的風險變量,找出關鍵影響因素,以便于決策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因素通常有項目投資額、項目投資的運營成本、項目投資的銷售收入。易樹平等[1]將投資額、經營成本和產品價格作為風險變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變量對凈現值有較大的影響。姜鵬飛[2]對財務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敏感性分析,發現該項目中銷售收入更為敏感,可以?⑵淇醋鞣縵氈淞俊I畚奈淶?[3]在投資項目經濟評價案例中將貸款利率確定為不確定因素。馬旭耀等[4]也將基準折現率作為風險變量來進行考慮。另外,王華等[5]進行敏感性分析將生產能力作為風險變量。李云飛等[6]研究表明,企業家逆向選擇的風險、道德的風險以及投資者與企業家目標差別的風險等可以作為項目投資的風險因素。李津京[7]研究了鐵路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同時綜合考慮各項風險內容,并通過敏感性分析,最終提出總貨運效益和總成本為兩個主要的風險因素。
(二)蒙特卡洛模擬
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擬技術是運用統計學工具抽取服從某概率分布的若干隨機數,這些隨機數與實際的總體相比,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隨后利用這些抽取的隨機值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局部概率分布反映整體分布的情況。Tainsky et al.[8]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探討了不確定性在體育比賽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概率單位模型和蒙特卡羅模擬可以有效地預測各種重大棒球比賽的結果。李津京在對鐵路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行不確定性分析時,用蒙特卡洛模擬的方法對兩個項目風險變量進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鐵路項目投資決策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通常人們在做投資決策時,最關心系統的動態性,但目前各種定量計算所運用的數學模型很少能反映隨時間變化的復雜過程,尤其當變量本身牽涉到不確定性問題時將面臨更大的困難。蒙特卡洛法可以隨機模擬各種變量間的動態關系,解決某些具有不確定性的復雜問題,被認為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模擬次數越多,所得的凈現值或內含報酬率的概率分布越精確。其基本思想如下:(1)確定所用的指標NPV或IRR;(2)確定風險變量;(3)經統計研究得出各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4)運用計算機并由概率分布產生隨機數得出NPV或IRR的值;(5)分析NPV服從的規律。
(三)后期統計分析
傳統的風險投資項目過程分析,一般把對利潤和損益期望值準則作為選擇的標準,并認為預期的利潤和損失對每個決策者的吸引力基本相同。但是,在現實中,由于不同的人的社會與經濟地位不同,其價值觀念具有差異性,看待風險的態度會出現較大的區別,導致選擇的策略也盡不同。黃生權等[9]采用實物期權理論研究了礦業投資項目的可延遲性和不可逆性以及最佳的礦業投資時機決策的模型。田雨洋[10]采用VNM期望效用理論將不確定性問題轉換成確定性效用,同時引用了確定性等值和風險升水決策理論,分析了傳統投資決策方式和期望效用函數的不同,最后總結出風險厭惡型、風險喜好型和風險中性型三種情況分別在引入期望效用函數后決策的異同。本文將采用期望效用理論進行后期決策。
三、投資項目決策模型
(一)隨機凈現值模型
凈現值是企業根據資本成本報酬率換算的現金流量減掉初始投資額以后剩余的資金額度,這是衡量企業創造價值的一種標準形式。凈現值法在投資項目預期中考慮到了現金流的時間性和風險性,便于投資者準確地估計投資項目的價值,因此凈現值法是投資決策中較為理想的一種方法。但傳統凈現值中涉及的各個因素均為確定的值,而企業投資項目會面臨市場、資源、環境、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故本文將不確定性因素作為風險變量建立隨機凈現值模型,這樣使分析更加全面和合理。
將傳統財務凈現值計算公式與不確定性風險變量相結合建立隨機凈現值模型如下:
按變量X1和X2合并整理上式,得:
得財務凈現值的函數模型:
NPV=k1X1+k2X2+w (7)
其中,T1表示建設期,T2表示生產期,D表示流動資金,at表示投資分年使用比例(t=1,2,3),s表示銷售稅率,z表示殘值率,Ic表示基準的收益率,u1表示銷售收入的平均值,u2表示年經營成本的平均值,C表示建設期的投資金額,f表示年金現值系數,作為風險變量的銷售收入用X1表示,服從正態分布X1()的變化規律,而作為風險變量的經營成本用X2表示,同樣也服從正態分布X2()的變化規律。通過對企業基礎數據的調研完全可以得到上述指標的具體數據。
(二)期望效用理論
期望效用理論(簡稱ETU)可以用來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問題。假設決策者均為“完全理性的人”,在確定備選方案的條件下,用“效用”這一變量描述企業決策者對投資方案是否滿意,那么決策者必然會選定效用最大的投資方案,即為“追求效用最大化”。
如果一個隨機變量w的概率Pi的取值為wi,i=1,2,3,…,n,某人在一定條件下獲得wi時的效用為u(wi),其數學表達式為:
U(W)=E[U(W)]=P1U(w1)+P2U(w2)+…+PnU(wn)
(8)
其中,E[U(W)]代表了隨機變量w的期望效用值。因此,期望效用函數采用U(W)表達。
根據對項目投資決策的研究,采用相應的效用函數對稀土聯產品投資項目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X∈[0,100](單位:萬元),U(a)=0,U(b)=1,0
四、不確定性分析在稀土聯產品投資項目中的應用
稀土聯產品是指稀土混合物經過釓鋱的分離萃取之后,得到釤、銪、釓、鋱和鏑五種產品。稀土聯產品生產工藝具有技術含量高、加工復雜、可以批量生產以及投資周期長等特點。對于稀土生產企業來說,投資項目就必須購買或租入土地,自建或承包的方式新建廠房,購買機器設備,雇傭職工。稀土企業的項目投資額巨大、回收期較長以及風險高,如果出現差池,企業直接經濟損失巨大,嚴重時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投資者和經營者都應進行全面的財務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一)工程概況和財務分析數據
J稀土企業主要產品和服務:熒光級氧化銪、硬脂酸稀土、稀土硝酸鹽、稀土氯化物、特殊性能鈰系列化合物、無水氯化稀土、無水溴化稀土、硫酸高鈰。目前該公司預投資項目釤銪釓鋱鏑五產品。該投資項目建設期3年,生產期20年。預計第4―23年為滿負荷生產。
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會選擇不同的資金籌集方法,假設J企業固定資金投資和流動資金投資均來自企業自身的資本。具體:Gd純度為99.9%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93 666萬元(土地租金費用218 666萬元、建筑工程費44 000萬元、設備購置費及安裝費131 000萬元);Gd純度為99.99%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93 886萬元(土地租金費用218 666萬元、建筑工程費44000萬元、設備購置費及安裝費131 220萬元)。Gd純度為99.9%和Gd純度為99.99%的流動資金投資均為1 000萬元。
(二)生產工藝流程
本文主要研究了釤銪釓鋱鏑的分離萃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釓鋱的分離,分離成易于萃取的組分A和難于萃取的組分B,其中易于萃取的組分A的兩種組分為鋱(Tb)和鏑(Dy),難于萃取的組分B的三種組分分別為釤(Sm)、銪(Eu)和釓(Gd)。其次對易萃組分和難萃組分分別進行萃取分離,易萃組分被分離成Tb和Dy,難萃組分被分離成Sm、Eu和Gd,在此過程中主要是Eu和Gd分離。通?^以上兩個分離萃取過程最終釓的純度分別為99.9%和99.99%。上述五種產品萃取分離過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三)方案設計
方案一:純度為99.9%的Gd的產量比較高,產品價格較低;其他四種產品的價格不變,產量較低。
方案二:純度為99.99%的Gd的產量比較低,產品價格較高;其他四種產品的價格不變,產量較高。
財務凈現值(NPV)為本文的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主要指標,經計算兩種方案的凈現值分別為:NPV1=444 471.06萬元,NPV2=443 447.06萬元,兩種方案的凈現值都大于0,且第一種方案的財務凈現值大于第二種方案。因此,從財務角度來看兩種研究方案都可以,并且方案一比方案二更加優越,但是項目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將導致決策結果發生變化,這樣就需要我們進行不確定性分析。
(四)不確定性分析
1.風險評估
根據J稀土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投資額、銷售收入、經營成本、生產能力和利率這五個風險變量進行分析。
2.確定風險變量
在傳統的不確定性分析中,項目投資決策的方法有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11]。本文利用其中的一種方法――敏感性分析,確定項目投資的主要風險變量。本文將對投資額、經營成本、銷售收入、生產能力和利率這幾個變量進行敏感分析,最終確定投資項目的主要風險變量,具體見表2。
根據表2并運用Origin Pro8.5畫圖可以得出J公司投資項目的NPV敏感性分析,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的敏感程度比較高,其他的風險變量按照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分別投資額、生產能力以及利率。因此,依據敏感程度的大小將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作為本文研究的主要風險變量,并假定銷售收入為X1、經營成本為X2。市場上的產品銷售收入受供求的影響,供過于求時,如果價格下降速度快于供應量上升速度則會使銷售收入下降,相反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所以銷售收入的不確定性很大。企業技術水平的高低、工藝條件的優劣、燃料等價格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產品單位可變成本的變化,因而產品單位可變成本具有較強的隨機性。而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化使得經營成本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
3.蒙特卡洛模擬
(1)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
采用統計數據方法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經查找文獻、專家調查估計和對同類企業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方案一的投資建設項目的銷售收入服從N(68728.19,321.542)的正態分布,經營成本服從N(33 848.92,270.842)的正態分布。
方案二的投資建設項目的銷售收入服從N(72 846.53,
319.552)的正態分布,經營成本服從N(35 848.92,268.852)的正態分布。
(2)求兩方案隨機凈現值
依據主要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運用蒙特卡洛模擬,得到NPV的值,其輸出結果見表3。
(3)判斷隨機凈現值服從分布
通過圖3和圖4可以看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凈現值都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變化規律。
(4)隨機凈現值分布檢驗
通過圖3和圖4可以看出隨機凈現值近似服從正態分布,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其分布規律,在這里用MATLAB進行t檢驗。
根據表4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出:(1)兩種方案的布爾變量均為零,說明這兩種方案不拒絕零假設,同時假設“均值是67 481和91 943”是比較合理,即方案一和方案二得到的隨機凈現值均值都是合乎情理的;(2)兩種方案的平均值以及其方差置信區間為95%,精度比較高;(3)兩種方案的Sig值為1,遠遠超過0.5,不能拒絕零假設,即兩個隨機凈現值服從正態分布。檢驗結果表明該項目抗風險能力很強,其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是合理的。
(5)隨機凈現值結果分析
由表3兩方案隨機凈現值求解結果可知:μ1σ2,ν1>ν2,即方案二的平均收益值比方案一的平均收益高而且其風險小,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優,所以選擇方案二,?@與單一的從傳統的投資凈現值方面進行分析后得到的結論相悖。
由于Gd純度為99.99%時,價格提高、產量下降導致銷售量降低,但價格提升的幅度大于銷售量的下降速度,導致銷售收入比Gd純度為99.9%方案的銷售收入增加。同時,雖然提高Gd純度除直接材料不變外增加了直接人工、燃料動力等經營成本,但相對于銷售收入的增加它的增加是微乎其微的。
另外,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是需要考慮的兩個主要風險變量,對隨機凈現值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上述分析考慮了兩個風險變量的不確定性,遵循“多比少好”(針對收益而言)的原則,認為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優,但是,在具有一定風險的條件下,往往不會嚴格遵循上述的原則。通常情況下,面對風險時投資者態度的不確定性,對于投資決策結果也會有較大程度的影響。本文引入期望效用理論分析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4.期望效用分析
引用效用理論對兩方案進行投資項目的分類討論,且每個凈現值對應的概率均為P=Pi=0.0001(i=1,2,3,…,n),根據表1函數,運用軟件計算三種類型投資者輸出期望效用,結果見表5。
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方案一期望效用大于方案二期望效用,即E1(U1)>E2(U1),所以選擇第一種方案,與在不確定性情況下的隨機凈現值選擇的結論相反;風險喜好型的投資者,方案一期望效用小于方案二期望效用,即E1(U2)
五、結論
1.本文在對風險變量進行敏感性分析之后,得到了兩個主要風險變量為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者。
2.僅從財務角度分析,NPV1=444 471.06萬元,NPV2=
443 447.06萬元,兩方案凈現值均大于0,NPV1>NPV2,因此從財務分析角度來看,這兩種方案都具有可行性,并且方案一比方案二更優。
篇5
關鍵詞: 房地產項目;風險分析;風險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risk,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risk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theory; then in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model and use-the model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ernal constraint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factors fully identify investment risk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determine the list of project investment risk,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various types of risk; Next breakeven analysi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fuzzy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analytic hierarch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final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choice available to the project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isk, risks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cess.Key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 risk analysis, risk control
中圖分類號: F29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引言
隨著近年來我國房地產項目管理經驗與教訓的積累,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逐漸意識到只有做好房地產項目的風險管理,確立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目標,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各類風險進行良好的辨識、解析與管理,才能使房地產項目真正地得到系統、全面而有效的風險管理,反過來就能促使房地產開放單位的綜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增強。同時,房地產開發項目資金投入量大,項目實施周期普遍較長,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多種風險因素。做好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提前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對于開發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
2、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
2.1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的分類
從房地產開發的產業特點看,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風險表現出具有個別性、復雜性、全面性、不確定性等特征。房地產開發項目由于地域不同、項目類別不同,不同類別的項目具有各自不同的風險;即使同類的開發項目,因為項目的市場定位、決策系統、風險偏好、規劃和施工技術等各不相同,項目所可能遇到的風險也各不相同。常用的分類方法包括以下五種:
2.1.1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純粹風險是當風險因素發生后,只會單純給開發項目帶來損失或損害的風險因素;投機風險既可能給項目帶來損失、但處理和應對得當,也可能給項目投資帶來額外利潤的風險因素。
2.1.2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
自然風險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帶來的項目投資風險因素;人為風險是由人的活動帶來的風險因素。
2.1.3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
靜態風險是指在既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情況下,由于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動和人們的錯誤判斷、錯誤行為所導致的風險,主要是指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帶來風險。靜態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不會因此獲得意外的收益。動態風險是由于項目實施方式、生產或管理技術變動所導致的風險,是指與社會變動有關的風險,主要是社會經濟、政治以及技術、組織機構發生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動態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是雙重的,既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也可能帶來額外收益。
2.1.4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是指由于房地產市場宏觀因素變化而導致全部或同類開發項目報酬率整體變化,對于單個房地產項目而言,這類風險可能被預測,但不能被分散或消除;非系統風險是某一特定原因對某一特定的房地產投資項目報酬率造成影響的可能性,是特定的房地產項目所可能面臨的風險,對于某個或某類開發項目而言,通過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并有可能完全消除這類風險。本文認為,對于房地產開發項目而言,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分類方法能夠綜合整理并細化各類風險因素,并能夠以此為基礎,對項目風險進一步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此,本文后面章節將主要采取這一類分析方法。
2.2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的特征
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風險與項目自身的特點有緊密關系,這也決定了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風險具有自身的特征。
2.2.1個別性
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具有差異性,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區位,這種空間位置的差異性決定了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開發項目,加上項目投資者、開發建設時間、項目設計方案、施工技術和建筑材料等都不會完全相同,從而使每個項目面臨的風險各不相同。因此,在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時需要突出這種個別性。
2.2.2復雜性
房地產開發項目能否順利實施要受到土地條件、規劃條件、資金管理、施工條件、市場條件、宏觀政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開發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
篇6
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邊緣科學,是處理由不確定性產生的各種問題的一整套方法。風險管理主要涉及技術風險、設備質量風險、可靠性工程問題、采礦、設備維護與更新、自動儀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經濟決策等領域,而應用到項目管理是近十幾年才興起的。迄今為止,我國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針對某一具體風險的研究,如“三峽工程投資風險分析及其理論與方法研究”、“投資項目中匯率風險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對項目風險的系統研究。而作為項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項目,就必須成功地管理項目風險,即應研究項目發展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要有側重點地管理好風險,分清輕重緩急,研究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使其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2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項目是國家“八五”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是黃河中游規劃開發的八個梯級中的一個,其主要任務是供水結合發電調峰,同時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該項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體工程開工,1995年12月9日順利實現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閘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發電在望。而此時,國家政策以及經濟形勢較該項目可研階段和建設初期有了很大變化,并且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使項目業主單位中許多人對其面臨風險認識模糊并且不知如何進行管理。鑒于此,該項目業主委托我們就其面臨的風險進行管理研究。
作者經過研究建立了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并將其運用于該項目,圓滿完成了業主風險管理任務,并得到了專家首肯。
3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簡介
如圖1所示,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即風險辯識、風險評估、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
相關圖片如下
3.1風險辯識
風險辯識是指找出影響項目質量、進度、投資等目標順利實現的主要風險,是項目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階段主要側重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風險辯識應根據風險分類,從風險產生的原因入手。風險辯識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⑴專家調查法(包括專家會議法和德爾菲法等幾十種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樹分析法等。風險辯識的過程分三個步驟:確認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建立風險清單;進行風險分類。
進行風險辯識時,風險管理者不僅要辯認所發現或推測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確定性,而且要確認這種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只有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因素才可以視做風險。將辯識出的風險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風險清單。建立的風險清單必須客觀、全面,尤其是不能遺漏主要風險。在當今社會,從項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不可抗力風險、特殊風險、資源供應風險、法規變更風險、行政性風險、利率變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完工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償還期限風險、費用超支風險、違約風險、人員風險、合同變更風險、合同文件缺陷風險、施工現場條件變化風險等。將風險清單中的風險進行分類,可使風險管理者更徹底地了解風險,管理風險時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為下一步評估風險做好準備。風險分類見表1
3.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采取科學方法將辯識出并經分類的風險據其權重大小予以排隊,為有針對性、有重點地管理好風險提供科學依據。風險評估的對象是項目的所有風險,而非單個風險。在該模型中,采用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法)進行風險評估。經過風險評估,該模型將風險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Ⅰ級嚴重風險0.1≤權重≤1
Ⅱ級一般風險0.01≤權重≤0.1
Ⅲ級輕微風險0≤權重≤0.01
對于以上不同等級的風險,業主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重視。尤其是對于被評估為Ⅰ級的嚴重風險,應進一步分析,給出相應的控制措施;對于被評估為Ⅱ級的一般風險,應給以足夠重視;對于被評估為Ⅲ級的輕微風險,給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風險分析
為了了解風險的準確情況和確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級風險,尚需對其進行深刻的分析。風險分析是指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不確定性的過程。風險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決策樹分析、影響圖技術、模糊數學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等)兩種方法。上述幾種風險分析方法各自都有優、缺點,都不是萬能的。因此,風險分析方法必須與使用這種方法的模型和環境相適應,沒有一種方法適合于所有的風險分析目的。因此具體分析某一風險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風險分析是協助風險管理者管理風險的一種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風險管理者的判斷,所以,風險管理者還應辨證地看待風險分析的結果。
3.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只有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才可以說風險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風險。風險管理者進行風險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降低(減輕)、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自留。
風險回避是指當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風險事件發生造成的損失太大時,主動放棄該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當:⑴某風險所致的損失頻率和損失幅度都相當高;⑵應用其他風險管理方法的成本超過了其產生的效益時。風險管理者可以考慮采取此種風險控制方法。如,風險管理者認為在某地區修建水電站,會有電量供大于求的風險,那麼項目管理者可以放棄該項目。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之前,必須對風險損失有正確的估量。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項目決策階段,否則等項目實施時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種風險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項目管理者回避了風險,避免了承擔風險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也使項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從風險中獲取贏利的機會。如果經常采取這種消極方法,就會失去生存、競爭能力,就會被淘汰。所以,如果項目管理者既想生存發展又想回避風險,就得采用下面的風險控制方法。
風險降低(減輕)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風險事件發生盡量降低其損失。如,項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種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約或履約不力。采用風險降低(減輕)這種風險控制方法對項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項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風險抵消是指將一些風險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風險損失。如,黃萬公司除開發、建設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外,還成立了山西黃河萬家寨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內蒙黃河物貿有限責任公司。如果一個項目遭受了風險損失,還有其他項目可能會帶來收益,則會全部或部分抵消風險損失。這樣,就起到了控制風險的作用。
風險分離是指將各個風險分離間隔,以避免發生連鎖反應或互相牽連。如,我國某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管理者,在招投標工作中采取了將整個工程分成幾個子標,一個子標又分解成幾個合同或又分成幾個小標,分別選取中標單位的招投標模式。該模式就起到了風險分離的作用。假如有一個中標單位不能履行其對業主承諾的義務,使項目管理者蒙受損失,這種損失也是小范圍、小數量的,也不會帶來許多的連鎖反應。這種控制風險的方法的目的是將風險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即使風險發生其損失也不會波及此范圍之外,以達到減少風險損失的目的。
風險分散是指通過增加承受風險的單位以減輕總體風險的壓力,使多個單位共同承受風險,從而使項目管理者減少風險損失。如,我國某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管理者,在一條河流上完成一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任務的同時,還組建幾個子公司對該流域實施梯級開發。這就將開發該流域的風險分散給了幾個子公司,從而減少了自己的風險。采取這種風險控制措施,在將風險分散的同時,也有可能將利潤同時分散。
風險轉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協議,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將損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轉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這種方法時要注意:必須讓風險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處,并且對于準備轉移出去的風險,盡量讓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擔。否則,也許會給項目管理者帶來一些意外損失。風險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保險風險轉移和非保險風險轉移。保險風險轉移是指通過購買保險的辦法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或保險機構。非保險風險轉移是指通過保險以外的其他手段將風險轉移出去。非保險風險轉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辯護協定;⑶無責任約定;⑷保證;⑸合資經營;⑹實行股份制。
業主對項目中的有些風險采取風險降低、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等方法都無法控制時,還可考慮采取下述方法。
風險自留是指項目管理者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該方法通常在下列情況下采用:⑴處理風險的成本大于承擔風險所付出的代價;⑵預計某一風險發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項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擔;⑶當采用其他的風險控制方法的費用超過風險造成的損失;⑷缺乏風險管理的技術知識,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擔風險損失;⑸當風險降低、風險抵消、風險分離、風險分散、風險轉移等風險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時。可以看出,這一方法主要運用于控制那些風險損失較小、業主能夠承擔的風險。
對于以上所述幾種風險控制方法,業主可聯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運用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進行項目風險管理
將研究建立的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應用于上述項目,具體步驟如下:
4.1風險辯識
運用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中風險辯識中的專家調查法、故障樹分析法,經實地考查、口頭咨詢和問卷調查,認真分析后,總結出該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面臨的風險,并對其進行分類,見表2。
表2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分類表
風險類型典型風險
自然風險不可抗力風險資源(水)供應風險
社會政治風險法規變更風險行政性風險
經濟風險利率變化風險通貨膨脹風險
技術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完工風險
其他風險完工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償還期限風險費用超支風險違約風險人員風險
4.2風險評估
根據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采用層次分析法,對該項目已辯識出的施工末期業主風險進行評估,結果見表3。
表3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權重表(按權重大小排序)
相關圖片如下
根據表3以及3.2該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Ⅰ級風險:利率變化風險B5行政性風險B4
Ⅱ級風險:技術故障/設施質量風險B7通貨膨脹風險B6
法規變更風險B3資源(水)供應風險B2
市場風險B9完工風險B8
經營風險B10償還期限風險B11
Ⅲ級風險:人員風險B14費用超支風險B12
不可抗力風險B1違約風險B13
對于Ⅰ級風險,業主不僅要對其進行分析,還要重點防范;對于Ⅱ級風險,業主應給以足夠重視;對于Ⅲ級風險,業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結語
以上將項目風險管理系統模型應用于某項目施工末期業主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業主的認可,得到了一些專家的首肯。從而說明該模型是適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篇7
關鍵詞:公路工程;風險識別;承包商
一般來說,公路建設項目都具有工程規模大、工期長、造價高的特點,并且受外界環境影響大,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承受各種風險,尤其是項目承包商承受著各種挑戰,需要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顯然,風險管理是公路工程項目承包商必須要重視的一些艱巨任務。風險管理最為基礎的一項工作就是風險識別。對于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而言,對公路施工中存在的風險種類和性質進行辨別就是我們行業中所講的承包商風險識別。更直白地講,所謂的承包商的風險識別就是要對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加以判別,并反復比較各種因素,所以說是這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與此同時,還要推測各種傾向和趨勢并做出判斷,還要評估建設項目的各種內外因素及其變量。故而,必須通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來完成公路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識別。
1公路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識別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風險識別過程可以用圖1來表示。承包商對于公路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所進行的風險識別可以按照下述步驟來實施:(1)收集數據和信息資料。施工階段的公路工程項目與其它工程項目所存在的風險不只是具有一定聯系,而且和項目本身的數據和信息資料息息相關。公路工程項目在一般情況下,對于承包商來講在進行風險識別時收集的數據和信息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內的關于施工環境方面的數據和信息資料。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環境中的數據和信息資料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社會環境方面的數據和信息資料的變化,都會對公路工程項目的施工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二是以往的公路工程項目或與此相類似的公路工程項目施工數據和信息資料。對公路工程項目施工的風險識別來講,這兩方面的數據和信息資料借鑒意義十分重要,因為只有對這些項目中風險事件的數據和信息資料進行分析后很有可能發現存在于當前項目施工中的風險因素。三是公路工程項目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設計及施工文件。其中公路工程的結構布置、形式以及尺寸,包括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質量標準等在設計文件中都有著詳細的規定;工程的施工文件則對施工的方案、質量控制的要求以及工程驗收的標準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一旦這些文件內容發生改變則都極可能產生風險,給承包商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2)分析收集的資料,找出潛在的風險。首先承包商要收集好公路工程項目的數據和信息資料,并進行分析,從中尋找找施工中可能隱藏的大部分風險。此外,還必須進行關于工程項目的不確定性分析,這些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工程結構的不確定性分析和施工環境的不確定性分析等。通過實施上述的不確定性分析,從中可能發現那些存在于公路工程項目施工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由此進一步找出潛藏在公路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風險因素。(3)確認公路工程項目的風險并進行歸類。對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的風險,一旦在初步找出后就需要對其做分析確認,評定是否還有遺漏的或重復的風險。對這些風險在確認無誤后就要加以分類歸檔以便科學地進行管理。(4)對施工階段的公路工程項目所存在的風險編制風險識別報告。作為對公路工程項目施工階段風險識別的所作的總結,風險識別報告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已識別出的結果經常以風險清單的形式出現的風險。將公路工程項目施工所面臨的風險通過風險清單加以匯總并按類別加以排列。二是那些尚沒有跡象表明將會發生的潛在風險。這屬于承包商主觀判斷的風險。
2公路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識別存在的問題
鑒于工程項目承包中風險識別時需要對很多因素加以考慮,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存在部分難以定量描述的因素,這讓風險識別的難度大大增加。所以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的風險識別歸結起來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工程項目的可靠性問題:是否有沒能被發現或認識比較模糊的潛在風險因素。(2)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成本問題:雖然通過風險識別能對施工當中中的風險加以有效地識別,從而讓承包商損失得以減少,獲得更大效益,但往往進行這種風險管理的成本也比較大。從事風險識別研究到底需要承包商投入多少資金,必須開支的經費有哪些,而能夠節約的費用又有哪些,這些都是承包商對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成本和項目效益必須面對的問題。基于長期的工程管理實踐,筆者認為公路工程的風險識別必須遵循如下原則:必須明確風險識別的目的,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資料盡量只涉及和該工程項目有關的,要對每一條信息都加以充分利用,力求達到能憑借盡量少的現象、信息和數據來闡明更多風險問題。摘要:本文闡述了公路工程承包商風險識別的過程,對承包商風險識別中存在的可靠性、風險管理成本、識別的偏差等三方面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常用的幾種風險識別方法做了比較。關鍵詞:公路工程;風險識別;承包商中圖分類號:F540.3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2096-1995(2017)31-0208-02(3)在風險識別中存在的偏差問題:在公路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受限于承包商的知識局限和經驗方面的不足,再加上公路工程項目所處的實際施工環境和條件制約,導致承包商在工程中對于遇到的風險事件不容易尋找到類似的事件來進行參照,缺乏相對準確的參考數據,有的參考資料和數據同工程實際狀況出入較大。也就是說,承包商風險識別的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相比起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由此會導致承包商在風險事件處理方面存在誤判和漏判等不良后果。
3公路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識別的方法
篇8
關鍵詞:實物期權;信息化;投資決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118-03
一、企業信息化項目投資特點
企業信息化投資主要指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投資、信息再利用以及信息技術與企業業務、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結合的管理要素三方面的投資行為。信息化投資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并且涉及的管理環節眾多,運作復雜,同時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很高。因此,企業信息化項目投資具有以下不同于一般的項目投資的特點。
(一)不確定程度高
信息化技術本身的發展存在不可預見性,其成功與否需要在項目建成后生產過程中的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如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市場狀況、競爭對手等方面的因素也對信息化項目投資帶來一定的風險。
(二)投資規模大,換代快
企業信息化項目通常在前期建設投入資金的數額巨大,如在新設備、新部件、新軟件的購買以及相關人員培訓、系統維護等方面需要持續增加資金,但一般項目的壽命周期相對而言卻比較短,更新換代頻繁。
(三)收益的無形性和延遲性
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收益并不總是能夠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而且收益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性,時間的長短取決于信息化建設項目實施的規模和程度。
(四)對人才的依賴性
信息化項目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企業的業務、技術、項目管理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多專業性的知識,因此,要求項目參與人員具備全面的知識,從而產生了對信息技術人才的依賴性。
(五)投資決策具有一定的柔性
信息化項目投資決策是一項或有決策,即決策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決定項目的投資時間、規模、方式等,當環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時可以作出一種決策,當環境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時,就作出另一種決策。投資過程中的這種靈活性被稱為經營柔性。
二、 傳統的信息化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局限性
傳統的信息化項目投資決策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六種資本預算模型:回收期法、投資回報率(ROI)法、成本利潤率法、凈現值法、獲利能力指數法和內部收益率法。這些方法普遍存在兩大方面的缺陷:第一個缺陷是一些傳統投資決策方法要求預測將來具體的現金流量。由于信息化項目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因此,在決策分析中只使用單一數據預測,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質疑。第二個缺陷是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要求所有的投資決策在一開始就確定下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們不能更新和修改投資決策方法,然而這種分析僅僅包括了初始的投資計劃,隨著時間的變化和項目的不斷進展,項目投資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信息化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受到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初始的投資計劃可能需要不斷的改變。因此,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已經不能夠解釋信息化項目投資所遇到的問題。
企業信息化投資決策是企業的戰略決策問題,在對企業信息化項目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對信息化項目的商業價值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1],由于信息化項目投資具有戰略投資的特點(不確定性、不可逆性和柔性),因此,信息化項目投資可以被認為是企業的戰略投資。
三、基于實物期權的企業信息化多項目投資決策風險框架
(一)實物期權簡介
許多項目投資決策(尤其是信息化項目)具有不可逆性、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和時機選擇性。在項目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往往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決定項目的投資時間、規模、方式等,甚至干脆終止項目。投資過程中的這種靈活性被稱為管理柔性,管理柔性的存在使得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具有某種相應的選擇權,而無相應義務。Dixit和Pindyck[2]將這種選擇權比作一種金融看漲期權。當新的信息獲得以及關于投資收益不確定性漸漸得到解決時,管理者時常具有改變初始經營策略的柔性。就金融期權而言,這種針對新信息采取的柔性通過改進潛力限制損失(相對于初始預期)來增強投資機會成本價值。類似于金融期權,項目投資中這種柔性被稱為實物期權[3]。
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理論對實物(非金融)資產期權的延伸。因此,我們可以將標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的期權稱為實物期權。與傳統的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相比較,實物期權的思想方法不是集中于對單一現金流預測,而是把分析集中在項目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問題上,即現金流的所有可能變化范圍,用概率的語言來描述,就是項目未來現金流的概率分布狀況。當使用關于現金流的概率分布和未來預期的市場信息時,實物期權分析方法把金融市場與投資項目的決策聯系起來,對未來的現金流沒有進行人為主觀的預測。與傳統的決策分析方法相比,實物期權分析的結果是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投資機會伴隨有更大的投資價值[4]。
最初,實物期權方法主要應用于石油、銅礦等項目的投資決策分析,因為與這些項目相關的參數很容易確定[2]。1995年Trigeorgis指出,將實物期權方法應用于信息技術投資領域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5]。金融期權的三個主要特征是:靈活性(時機選擇)、不確定性、不可逆性,即面對預先不能準確預測的環境(不確定性),只要期權價值對持有者不是最優的,持有者就有權但是沒有義務(靈活性)行使期權,這種權利的實施要求期權持有者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可逆性)。信息化項目同樣具有上述三個特征,因此,在信息化項目投資分析中使用實物期權方法是合理的。
一般地,就投資者選擇投資項目來講,投資者所具有的實物期權來自于三個方面:首先是項目本身的特性,其次是投資者所具有的可變柔性經營策略,最后是投資者所創造的合約。目前,人們所研究的實物期權類型多為上述三個方面所產生的實物期權,例如:推遲期權、擴張期權、收縮期權、放棄期權、增長期權和一些復合期權等。
(二)基于實物期權的企業信息化多項目投資決策風險框架
實物期權的理論真正的力量在于它是一個嶄新的戰略分析框架,它提供了一個未來不確定情況下的動態戰略分析工具,與傳統凈現值等[6]方法比較,實物期權決策法最重要的改變是對風險的看法,從“害怕不確定性/風險最小化”轉變為“從不確定性中取得收益/知識最大化”。從實物期權原理出發,我們將發現改進戰略的新的途徑。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當前所有企業面臨的挑戰,具有戰略決策的意義,信息化建設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逆性以及信息效應的無形性和遲滯性使得其蘊含著期權價值,因此,運用實物期權方法可以幫助企業決策者做出靈敏快速的反應,提高企業戰略決策水平。
根據專家對信息化項目風險因素的分析和對各種信息化項目預期收益的判斷,可以識別出不同信息化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及預期收益,根據項目風險的不確定性及其項目預期的收益可將項目劃分到實物期權矩陣中,分別為:立即投資區、可能投資區、可能以后投資區、不投資區、可能放棄區及可能以后放棄區[7],其中,P為企業設定的預期收益分界值。如圖1所示。
圖1中橫坐標代表信息化項目的不確定性(風險),縱坐標代表信息化項目的預期收益。從圖1中可以看出,位于最左側的兩個區信息化項目不確定性很低,即風險很低,因此可以立即做出投資決策。其中,第1區域中的信息化項目具有低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可以立即投資;第4區的信息化項目雖然風險低但其預期收益也很低,即使投資也不會為企業帶來明顯的收益,因此可以做出不投資的決策。第2區域和第3區域中的信息化項目不確定性偏高且預期收益高。其中,第3區域中的項目不確定性更大一些,因此決策者應該暫且觀察一段時間,以后再做投資可能是更好的決策。相比較處于第2區域的項目不確定性相對小一些,則在當時可以做出投資的決策。區域5和區域6中的信息化項目預期收益都很低,一般來說決策者可能放棄這些項目的投資,但由于區域6中的信息化項目具有更高的不確定性,因此不排除以后可能會有盈利的可能,決策者可以等待一段時間再確定下一步決策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信息化投資項目與實物期權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以上討論的實物期權只是針對信息化項目在一個時點上的管理方法,如果將時間因素考慮進來,隨著內部及外部環境的變化,信息化項目的不確定性將減少,對應的實物期權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如第6區域中的某一信息化項目執行了推遲期權,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該項目的不確定性已經大大降低,相應的技術難點已經突破,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等都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則此信息化項目將處于第1區的低風險高收益區,可以立即投資,執行擴張期權。
參考文獻:
[1] 宋玉賢.企業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85-100.
[2] Thompson S H Teo,Poh Kam Wong, Ee Hui Ch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 the role of a firm: an exploratory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0,(20): 269-286.
[3] 吳仁群.投資決策不確定性與競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5-7.
[4] 楊春鵬.實物期權及其應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5] Trigeorgis L. Real options: an overview.In L. Trigeorgis (ed.), real options in capital investment-model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M]. Westport, CT: praeger, 1995,1-28.
[6] 王家庭.企業投資決策中的實物期權法與凈現值比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3):10-14.
[7] 呂通.實物期權在戰略決策中的應用[D].上海:復旦大學,1999:29-33.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ization multi-project invest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real option
ZHANG Cong-hui
(Economy management departpenemt,Tianjin electron informstion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132,China)
Abstract: Business investment project information to the unusual project information to the project, a high degree of uncertainty, the delay immateriality and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investment decisions is very high appraisal method o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in the informatization project can't make a scientific judgment, unable to give investors more flexibility.
篇9
Abstract: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has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the unique risk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makes the risk assessment more especially on methods. The article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ar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s new application skills.
關鍵詞:項目;投資決策;風險;評價方法
Key words: project;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risk;evaluation method
中圖分類號:F28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8-0098-03
0引言
從項目的一次性特點可以看到項目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從眾多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項目風險的最大不確定性存在于項目的前期。三峽工程論證階段項目投資是570億元而在實際與爭議中卻是1000億元到4000億元,著名的珠海機場預測客流量1200萬人與實際客流量70萬人的懸殊,這些強烈反差存在的原因是在前期階段決策者對項目的了解和認識還很缺陷,決策的依據建立在不夠精確的預測和分析評估的基礎上,決策者的技術水平及價值觀也容易產生決策結果的極大不確定性,這都必然使項目今后的開展和項目目標的實現受到較大的影響。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必須做好項目決策階段的風險分析,而風險分析的重點就是風險評價,評價方法運用的科學性已經成為判斷風險評價是否合理的依據,因此有必要對風險評價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選擇運用。本文將針對目前在項目決策階段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研究,并從中比較它們的優劣勢和適用范圍,希望能對從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風險分析的人員在合理選擇風險評價方法上有所幫助。
1工程項目投資決策中風險評價常用方法
項目風險評價方法一般可分為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三類,有效的項目風險評價方法一般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方法。對項目進行風險評價的方法很多,從早期的史蒂夫.J的針對全壽命周期的風險評價方法的調查可以看到在前期決策階段應用比較多的是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法、計劃評審技術、敏感性分析。不過隨著方法的改進和研究的深入,前期階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這幾種方法,目前較為常用的有調查打分法,概率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擬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
1.1 調查打分法調查打分法是利用專家的經驗等隱性知識、直觀判斷項目每一單一風險并賦予相應的權重,如0~1之間的一個數,0代表沒有風險,10代表風險最大,然后把各個風險的權重加起來,再與風險評價基準進行風險分析比較。具體包括三部分的工作內容:①識別出工程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并列出風險表;②將列出的風險表提交給有關專家,利用專家的經驗對可能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價;③收集專家對風險的評價意見,對專家評價結果做計算分析,綜合整個項目風險分析概況并確定出主要風險因素。
1.2 概率樹分析概率樹分析是假定風險變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構造概率樹的基礎上,將每個風險變量的各種狀態取值組合計算,分別計算各種狀態下風險評價指標值及相應的概率,得到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并統計出評價指標低于或高于基準值的累計概率,計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離散系數。
1.3 蒙特卡洛模擬法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隨機抽樣法或統計試驗法,是評價工程風險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隨機發生器取得隨機數,賦值給輸入變量,通過計算機計算得出服從各種概率分布的隨機變量,再通過隨機變量統計試驗進行隨機模擬,達到求解復雜問題近似解的一種數學仿真方法。此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取決于仿真計算模型的精度和各輸入量概率分布估計的有效性,可用來解決難以用解析方法求解的復雜問題,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基本原理:
假定函數Y=f(x1,x2,…,xn),其中x1,x2,…,xn的概率分布已知(常用主觀概率估計)。由于Y=f(x1,x2,…,xn)未知或是一復雜函數,蒙特卡洛模擬法利用一隨機數發生器抽樣取出每一組隨機變量(x1,x2,…,xn)的值(x1,x2,…,xn),然后按Y對x1,x2,…,xn的關系確定函數Y的值yi,yi=f(x1i,x2i,…,xni)反復獨立抽樣多次(i=1,2,3,…,n),可以得到函數Y的一批抽樣數據y1,y2,…,yn。當模擬次數足夠多時,可得出與實際情況相近的函數Y的概率分布和數字特征。
1.4 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又稱AHP法,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T.L.Saaty提出的,是一種在經濟學,管理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層次分析法可以將無法量化的風險按照大小排出順序,把他們彼此區別開來。
層次分析法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以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對結構中每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給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得到最低層相對最高層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組合權值,以此作為評價和選擇方案的依據。
1.5 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數學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Chad于1965年提出來的。40多年來模糊數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已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各個領域,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模糊綜合評價首先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建立風險因素集U,接下來確定影響因素的權重向量,建立隸屬度,根據隸屬函數對方案各目標的影響因素建立模糊評價矩陣,按照模糊數學的計算方法,得出最終評價結果。
2常用風險評價方法利弊分析
為了能夠結合實際項目合理地選擇風險評價方法,必須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使用范圍做深入的分析。
調查打分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節約時間,專家的經驗越豐富,參與的專家越多,所得出的結論越準確。但是該方法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就是嚴重依賴專家的經驗判斷,如果參與評價的專家經驗不足可能會造成評價的失誤,從而造成決策的失誤。
概率樹法簡單、易行,而且它的直觀特點可以讓我們分析比較出各個評價指標之間的大小關系。概率樹法也存在著應用的局限性,風險指標概率分布的確定存在難度和風險發生產生的后果難以確定,而且風險因素之間的獨立性假設違背了現實事物之間相關性的哲學理念。普遍提到的工程項目投資基本上是周期長,投入資金多的項目,相應存在的風險因素也很多,如果僅僅用概率樹法估計,在確定風險指標概率分布上會存在很大的難度。概率樹法利用風險分析人員和轉接的知識與經驗或是歷史資料,這樣的依賴性使得該方法的運用存在很大的制約因素,因此此種方法適用于那些風險因素較少的小型項目。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應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該方法要求對所分析的目標變量能用一具體的數學計算模型來表達,同時數學計算模型中的各種風險變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而且可以用各種概率分布來表達他們的不確定性。在風險分析中會遇到風險輸入變量的分解程度問題,一般而言,變量分解的越細,風險變量個數也就越多,模擬結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變量分解程度越低,變量個數就越少,模擬結果的可靠性就越低,但能較快地獲得模擬結果。對一個具體項目,在確定風險變量分解程度時,往往與風險變量間的相關性有關,而變量分解過細往往會使得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如果風險變量本身是相關的,模擬中將其視為獨立變量進行抽樣,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另外,在項目風險管理的實際中要準確地描述風險變量的風險程度、減少變量的個數,只選擇對評價指標有重大影響的關鍵變量,同時,應用風險評價是一定要結合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和實踐經驗。另一個局限就是不同的決策者或風險分析專家的經歷、工程時間背景以及所在企業經營狀況等均不相同。因此,他們對風險的主觀判斷也會不一樣。通常對風險的主觀判斷又被描述為風險態度,不同的決策者對同樣的風險環境的判斷是不一樣的,對同樣的風險評價結果的認識和信心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最后的決策采取的風險態度也是不一樣的。
層次分析法處理問題的程序與管理者的思維程序,分析解決問題的步驟相一致,有較廣泛的應用性,易于理解和操作。最后綜合分析出整個項目風險程度,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結果,能系統地綜合專家經驗,更全面地看待項目總體風險,為管理者提供一個全面了解項目全過程風險的機會,使其決策更為科學。需要指出的是,判斷矩陣是評價人進行兩兩比較后得出的,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判斷矩陣可能不同。而且層次分析法結論的質量依賴于專家的知識、經驗和判斷。因此,應多找幾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和判斷力強的人共同確定判斷矩陣中的標度。層次分析法還存在這樣的缺陷,由于受計算規則的限制,該方法不易用于復雜的項目中,且風險因素的數目不能太多,一般認為不宜超過9個。然而實踐中,特別是大型工程項目,往往存在大量的風險因素,在應用該方法時有較大的困難,結果的可靠性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解決模糊概念的風險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模糊綜合評價既有嚴格的定量刻畫,也有對難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現象進行主觀上的定性描述,把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適合項目風險評價的方法,并且也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
利用這些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評價時,無論是建立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還是進行模糊綜合評價,人的主觀因素的成分很大,各種因素的權重設置主要靠人為設定,導致決策的準確性不高。它們還有另外一個缺點是方法本身不具有利用新信息自動調整權重分配的功能,當研究對象樣本增加新的數據時,不能記憶原有的知識并根據新增數據對權重進行適當調整,也就是不能適應評價對象的不確定性。除此以外,風險指標的相關性、評價樣本出現噪聲數據等問題都會影響上述評價方法的有效性。
根據上述對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論述分析可以總結概括出他們的各自的優點、缺點和適用范圍,如表1所示。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比較明確,他們分屬于定性評價,定量評價,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整體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可以得到:定性評價方法的優點是簡單直觀、容易掌握,缺點是評價結果不能量化,而取決于評價人員的經驗;定量評價是在風險量化基礎上進行評價,主要依靠歷史統計數據,運用數學方法構造數學模型進行評價。應用最為廣泛,認可度最高的就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其中蒙特卡洛模擬法,層次分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方法。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方法就是最科學的,而要針對具體項目采取適合項目的方法對項目決策階段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為后階段的風險防范制定合理的對策,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最主要的是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3結論與展望
闡述了常用的決策階段風險評價方法,并對比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劣勢和各自的適用范圍,較為科學的方法就是將定性與定量有力的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使得風險評價更為科學,從而提高投資決策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技術,要想識別所有的風險是不可能的,無需對風險評價的過分精確,否則勞而無功。風險的程度本身并沒有實質的物理意義,僅僅表明采取行動的需要;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反映出必要的事實情況。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將結合工程項目實例,在具體的實施中進一步完善各種風險評價方法,以期建立有效的工程項目投資風險評價的方法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英,沈文.AHP法在工程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及風險防范[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09(3):63-66.
[2]張英,張翠英.基于AHP的建設工程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商業研究,2006(24):53-55.
[3]王家遠,王宏濤.基于不確定AHP的建設項目風險模糊綜合評判[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1) :48-53.
[4]朱彬,劉進.航天項目風險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 2002(B10): 206-208.
[5]任宏, 秦基勝.基于三角模糊數的巨項目投資決策與風險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7年1月(理論版): 45-47.
[6]代利明,陳玉明.幾種常用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的比較[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6(4):95-98.
[7]包金玉.定量和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分析(英文版)[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8(增刊2): 5-8.
[8]Kuei-Hu Chang, Ching-Hsue Cheng.Evaluating the risk of failure using the fuzzy OWA and DEMATEL method [J].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
[9]WILLIAM T. HUGHES. Risk Analysis and Asset Valuatio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Using Stochastic Rent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5, 11:177-187.
[10]Zvi Safra, Uzi 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 [J]. J Risk Uncertain, 2009, 38:27-37.
[11]Toshio Nakagawa.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s and Maintenance Policies [M]. Springer Series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2006.
[12]JOHN QUIGGIN, ROBERT G. CHAMBERS. Risk Premiums and Benefit Measures for Generalized-Expected-Utility Theories [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8, 17:121-137.
[13]W. KIP VISCUSI. Risk-Risk Analysis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4, 8:5-17.
[14]F.K.Crundwell. Finance for Engineers --Evaluation and Funding of Capital Projects [M]. Springer London, 2008.
[15]Zvi?Safra, Uzi?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s[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9, 1:1-86.
[16]趙艷.風險投資項目中技術風險評價[J].價值工程,2008,(12):153-156.
[17]郭明偉.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風險投資評判構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11):148-151.
篇10
(四川大學,成都 610000)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China)
摘要: 隨著中國會展業的高速發展,辦展的潛在風險也相應增加,而展會活動現場是會展流程中最易引發風險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對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分析、風險識別、風險控制提出了會展活動現場風險應對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hibition industry, the potential risk of exhibition also accordingly increases, and exhibition activity site is most likely to trigger risks in exhibition proc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isk countermeasures of exhibition activity site by risk analysis,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control of exhibition activity site.
關鍵詞 : 會展現場;風險控制;風險分析;風險對策
Key words: exhibition site;risk control;risk analysis;risk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6-0157-02
0 引言
會展經濟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綜合發展水平,會展的開展不僅為本行業創造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帶動交通、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會展最大的特點是人流量大,人群密度大,受關注程度高,由于這些特點的存在,也給會展帶來了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極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和觸目驚心的后果。目前會展行業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相關制度還不健全,會展場所內安全設施不夠完善,面對突發的安全事故缺乏應急預案等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會展經濟向市場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趨勢。本文在對會展現場活動風險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風險應對措施,以期對會展行業的風險防范有所裨益。
1 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類型分析
風險是指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具有較強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單位時間風險高度集中,多種風險并存簡單來說,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類分類如下:
1.1 會展活動現場風險類型
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從是否可控的角度分類可分為自然威脅和人為威脅。從風險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四種:第一,物質損失風險,由于會展期間突發的意外事故或者人為損害等而造成的物資運輸、安裝、參展、撤展等的直接經濟損失。第二,財務損失風險,包括財產和物資在上述過程中遭受到的損失,或會展所在地發生諸如戰爭、恐怖襲擊、環境污染、疾病爆發等災難性事件,導致會展中途取消給主辦方和參展者造成的損失。第三,法律責任風險:包括會展組織者或參展方在展覽過程中由于疏忽或過失,造成其他地方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根據法律規定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第四,在展會期間,由于會展組織者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組織者、參展方的員工或臨時雇傭人員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受到的人身傷害。
1.2 會展活動現場風險識別
會展風險識別就是把會展項目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歸類并進行全面分析,確定風險來源,查明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發現風險癥兆。會展活動現場風險識別一般有以下四類:
1.2.1 會展特性風險
會展活動包括的要素有:會展的類型、規模、時間、地點等。這些因素存在問題就會導致會展出現風險,如會展出席人員規模超出會展場地極限就可能引起擁擠、踩踏事件;會展的類型不能吸引參展方和觀眾到場,地點偏遠、交通不便,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導致會展大打折扣。
1.2.2 會展人事風險
會展人事指主辦方、參展方和觀眾。會展活動的主辦方主要包括主持人、安保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他們工作是否到位、安全意識、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展會能否成功。重要參展商是否出席、參展觀眾人數多少等會影響到會展的效果。
1.2.3 會展環境風險
包括展館自然環境、周邊的社會環境。一旦發生自然與社會因素方面的突發狀況,如:瘟疫、地震、火災、水災、動亂、交通癱瘓等導致會展延期、中斷或取消,會展前期準備工作前功盡棄,會展投入無法收回。
1.2.4 會展技術風險
會展場館內部的設備設施一般包括投影儀、網絡接口、音響、電腦、同聲傳譯、燈光、防火設備等。這些設備設施應用涉及多媒體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可視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一旦技術環節出現故障,都可能會引起現場人群混亂,出現風險。
2 會展活動現場風險分析方法
會展風險分析是將會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影響程度進行恰如其分的評估和分析,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方法。
2.1 定性分析
定性風險分析是評估已識別風險的影響和可能性的過程。定性分析適用于簡單、規模較小的會展,或者會展主辦方缺乏組織會展的經驗也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計概率統計。方法如表1。
2.2 定量分析
復雜、規模較大的會展活動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來確定項目風險的可能性顯然是不適合的,這時定量風險分析方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定量分析的方法,并盡量用數字的形式來分析風險對會展活動的影響。這種方法是長期組織會展,擁有豐富經驗的會展主辦方經常采用的風險分析方式。
3 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
3.1 會展主辦方要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會展服務
會展服務要貫穿于整個會展活動的所有階段,展會的工作人員要做好服務工作,交通、餐飲等相關行業也要采取措施配合展會的舉辦。
3.2 會展建筑及展館基礎設施應按時維護
會展建筑物要安全穩固,內部要有足夠的空間,滿足人流數量的要求。同時還要設有緊急通道,當突發事故發生時,參展人員和群眾可以及時撤離。
3.3 不斷完善會展設備設施
會展期間要安排專人負責對會展設備設施的使用和維修,保證設備設施正常運行。
3.4 保障會展信息安全
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對會展期間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防范自然災害的發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保護會展的知識產權和網絡信息安全。加強對會展工作人員和參展商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4 會展活動現場的風險應對措施
4.1 規避風險
規避風險事件的發生,主要是通過改變會展活動計劃來避免風險事件。措施是:對會展場館進行監控,以防意外發生;及時處理垃圾與進行場館消毒,保證現場衛生健康安全;預測自然災害和認為破壞,做好應對方案;監事和控制人流,及時引導和疏散。
4.2 減少風險
想方設法去減少風險產生的后果,從而達到減少損失的目的。措施是:安排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各種可能的安全問題;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檢查并保證消防系統的正常運作。
4.3 應對風險
對風險不采取任何措施,主要適用于對會展活動的影響比較小的風險事件。措施是:事故發生時,及時組織人員疏散;對參會人數預估,并評估風險,做好晉級突發事件的處理;配備醫療急救、火災撲滅等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起靜,等.會展項目管理[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8.
[2]曾鳴.會展風險管理淺探[J].上海保險,2008(11).
[3]郭毅夫.論大型文化活動項目的風險管理[J].科技創業月刊,2005(10).
[4]熊艷,馮志斌,佟瑞鵬.大型會展活動事故分析與安全管理對策研究[C].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1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項目負責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