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配音技巧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文配音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文配音技巧

篇1

一、現時配音大賽的弊端

現時配音大賽主要體現的是行為主義的理念。行為主義認為學習語言就是形成語言習慣,學習者通過模仿、記憶和強化習得語言,因此學生應該在創造中習得屬于他們自己的英語。可是英語配音大賽并沒有提供讓學生自己創造英語的機會。

配音大賽僅僅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而這種學習方法在人類認知學習中處于最低級的階段。真正的有效學習應該建立在高級別的認知過程當中,因此,有必要把配音大賽向理解、使用和建立關聯等高級別的認知學習方面推進。

讓學生用英文為英文電影配音是沒有現實意義的。真實的觀眾喜歡的是原版的英語電影,有誰愿意退而求其次看由中國人配音的英語電影呢?因此,這樣的配音大賽缺乏真實的觀眾欣賞。沒有真實的觀眾,學生參加配音大賽的作品只局限于比賽,比賽完了,沒有學生能主動地再模仿電影進行配音,這樣的比賽并沒有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配音大賽強調的是結果,而學生在準備配音大賽中所經歷的學習過程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這樣的比賽跟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是相悖的。教師把大賽的任務直接布置給學生,在整個準備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學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種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的比賽只能是曇花一現,它不僅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英語學習機會,而且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因為最后獲勝的隊伍只有那么幾支,大部分沒有獲勝的學生既沒有榮譽,也沒有發現自己在準備過程中的收獲,更沒有他人肯定他們的付出過程。

二、如何改革

要讓配音大賽這個傳統的英語活動符合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就必須進行改革。首先讓英語配音大賽更具現實意義,把中國的電影配音成英語,那么大部分外國人,包括不會閱讀的外國人都能欣賞,這樣的配音大賽就有了真正的觀眾,有了真正的現實意義。這樣的改革還有以下四大好處。

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當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為中國電影配音時,這就是一個有意義的輸出。當遇到他們不能翻譯的東西時,他們就會注意到自己學習的漏洞,可以及時補救。在這個輸出的過程中,他們也在檢驗著自己對英語運用的假設,通過不斷的探討和試誤,能不斷更新自己使用英語的假設,使自己的中間語(interlanguage)更接近目標語。有意義的輸出還能使他們對英語學習進行反思,使自己不斷進步。

電影能為語言學習提供真實的語境。通過為中文電影配音,學生能把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融入到電影的對話當中,而且這種交流是很真實的生活對話。當學生參與電影配音時,他們已經把自己代入了電影的角色,用英語進行自然的溝通和交流。下次當他們真的有機會跟外國人交流時,他們會更容易獲取曾在電影配音中運用過的知識。

為中文電影配上英語臺詞,其實就是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甚至能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建立關聯,這在認知學習當中是處于高層次的。這樣的配音大賽就起到了鍛煉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層次的作用。

當學生把中文電影配音成英文時,他們其實在進行發現式學習,通過比較分析母語與英語的異同,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和發現,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除此以外,學生還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與合作,進行合作式、分享式的相互學習,他們共同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并化作語感。

三、建立英語配音俱樂部

英語配音俱樂部是以任務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為活動主體,輔以教師的指引和幫助的英語學習型俱樂部。從任務設置來看,俱樂部負責教師可以根據Willis(1996)的任務型教學框架進行活動設計(如圖)。首先挑選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電影橋段,對內容進行引入,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對所需的單詞或短語進行頭腦風暴,為配音做好準備。接著,盡量讓學生用英語商討如何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一起為電影配音,把自己的配音成果展現給俱樂部的其他成員看。在成果展現階段,學生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評價。最后,他們用英語總結完成這次任務的方法,以及他們的發現,還有在比較別人與自己作品后的反思。在language-focus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品以及完成的過程給予重溫和分析,讓學生練習在配音過程中出現的單詞、短語、句子與結構。教師還可以專門開設一些講座為學生介紹英語配音的技巧,例如如何聲情并茂地展現作品,如何使英語臺詞的翻譯與電影角色的口型匹配一致等。教師也可以讓演繹比較成功的小組介紹經驗。

在英語配音俱樂部,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另外,學生的學習過程受老師的指引和監控,遇到困難還可以得到老師或合作伙伴的幫助。學校的外教最好能成為俱樂部的顧問,讓學生及時獲得最地道的翻譯和資訊,對英語的口語表達就會有更多的了解。這正體現了Lev Vygotsky的“腳手架”理論,幫助學習者從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但是,在這一建構過程中學習者不能單獨完成,必須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建構起比原有知識更高一層的知識。

篇2

一、培訓宗旨和指導思想

1.考慮到該公司參訓的學員特點――專科畢業,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和較好的學習能力,但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較長時間沒有接觸英文,故本方案著重于培養學員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先行,讀寫跟進。

2.“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四個月的培訓時間相對較短,所學知識更應以實際應用為主,培訓中單詞、句型、文章的選擇,都應考慮到學員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運用,爭取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始終注重興趣培養和激勵機制,避免教學內容和形式枯燥,注重趣味性、互動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二、培訓目的

采取自助和激勵的形式,而不是通過死板的課程去強迫員工學習,畢竟每個員工的英語應用能力和需求層次是不一樣的,本英語培訓計劃不是定位于職場英語臨時救急,而是帶動英語學習以及除英語以外其他知識的學習熱潮,營造企業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培訓目標

1.能掌握基本的工作和社交詞匯,熟悉和了解日常商務社交技巧、禮儀、禮貌用語;進行簡單應用文寫作和基本的商務交流。

2.增強口語能力,能夠用英語描述某些事、某件東西,對一些日常的場景進行簡單的對話,對某件事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意見,討論某件事并進行辯論。

3.能夠閱讀一些基礎難度的英文文件,理解其大意。比如最常見的說明書等。

4.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全方位提升員工學習和應用英語的能力,包括問候技能、溝通技能、閱讀能力、讀寫報告的能力、接待技巧、翻譯能力等。

四、培訓程序

1.前期準備:對目標學員的英語水平和能力進行測評;設計并做好培訓需求問卷調查。

2.培訓過程中,主要針對以下幾項具體技能進行培訓和提高:問候技能、溝通技能、閱讀能力、讀寫報告的能力、接待技巧、翻譯能力等,從聽、說、讀、寫各方面全方位提升職工學習和應用英語的能力。

3.階段性考查和反饋:每周進行階段性考查,圍繞所學的內容書面或口頭考試。

4.全面系統的結業考核和總結。

五、培訓時間

共80課時,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晚,每次2課時,學程四個月左右。

六、培訓內容

包括通用英語、商務英語、電子專業英語、娛樂時尚英語、旅游英語、英語活動、看原聲電影、地道美劇,聽歌學英語、VOA、BBC,引導員工自主學習和積極參與。

七、培訓日程安排

第一階段:水平測驗和評估及問卷調查(2課時)

第二階段:話題口語(30課時)

第三階段:商務英語(20課時)

第四階段:電子行業英語(20課時)

第五階段:結業考試(2課時)

機動課時(6課時)

八、師資力量

授課教師持英語專業八級證書和劍橋商務英語中級證書,具備職業院校10年教學經驗,英語口語流利,發音標準,責任心強,有親和力。

九、具體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舉例

1.注重詞匯教學。著重抓好每次上課的效率,將詞匯運用到課文對話當中來幫助他們記憶;另外,可以簡單地復習國際音標,便于他們糾正發音及預習和記憶單詞;用詞根詞綴法確保單詞記憶的準確度,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設計單詞接龍等游戲環節鞏固單詞、激發興趣等。爭取每堂課都當堂熟練掌握單詞及課文的80%。

2.注重口語教學。通過視聽說課程,讓學員聽、讀、模仿、糾音,再要求學員根據所學單詞及句型進行對話,將所學內容用到實踐當中,這樣更能學以致用,將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可以引入當前流行的英語配音軟件、配音秀等,對英文原聲電影片段進行配音練習或比賽,激發興趣,寓教于樂;并且鼓勵學員盡量課后多講英語。

3.采用激勵機制。通過提問加獎勵的形式,鼓勵員工開口說英語。可從描述東西開始,再過渡到日常場景的對話練習。

4.運用小組教學的方法。把參訓員工分為幾個小組,每組4~6人,在預習、競賽、問答、復習、提問、作業等各個學習環節開展多種形式的組間競爭和組內競爭,給每次活動表現優異的個人和小組加分,采取激勵機制,進行定期總結和物質獎勵。

5.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增強大家對于英語的興趣,同時讓大家的聽說能力得到鞏固。具體形式如下:

(1)熱身游戲(Warming Up)會根據每篇課文的選材話題靈活設計,例如,連詞接龍、自我介紹或描述他人(性別,年齡,喜好,穿著,外表)或描述辦公室場景等。

(2)給單詞造句、連詞組句比賽等。

篇3

[關鍵詞]英文電影;英語學習

電影,這種古老而傳統的娛樂方式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語作為一門人文類的語言學科,高效的記憶和對其濃厚的興趣是學習、掌握這門學科的基礎,因此,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學習手段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英語學習的關鍵。

一、英文電影是英語學習的必要手段

魯迅先生曾預言:“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電影學習手段能給學習者創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增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為學習者提供生動逼真的情境、豐富多彩的資源,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視覺、聽覺。學習者只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及較高的學習效率。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習者的長遠發展。大學英語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使學習者獲得語言知識,但缺乏在自然的英語語言環境中習得的條件。而英文電影學習的作用相當于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習得語言知識的條件。它通過可視素材使學習者如同置身于英語的語言環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語國家人民在真實的英語交際中語詞的運用。英文電影以真實、生動和形象的語言材料使學習者得到大量口語化的語詞,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通過習得詞、搭配義、句法功能和感彩,從而地道地掌握現實交際中英語的表達形式,而且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習興趣,多感官調動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詞信息。傳統教材和課型側重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形式的社會意義及在實際場合的適用性。而英文電影將英美國家真實的社會交際帶到了學習活動中,使學習者“身臨其境”,了解到語詞與環境地點、語詞與說話人的地位、語詞與場合的正式與否等的相互關聯。掌握怎樣在不同環境,針對不同對象遣詞造句。在學習語詞的同時學會交際中的語用規則。通過這種教學,還可以學到口語表達中合理的冗余技巧和手勢、表情等非語言運用對言語的修飾作用,如強調詞勢、節奏感對氣氛的烘托,對情感的抒發等。學會靈活運用這些技巧,能使之更好的服務于交際的不同需要。

二、看電影學外語的實踐環節

1.邁出關鍵第一步:硬著頭皮看。

初次看英文電影的感覺是又喜又悲,喜的是能較直接感受到中西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不同,也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悲的是很多人除了聽懂簡單的幾個單詞就全靠畫面理解電影的主題了。堅持多看幾部,會漸漸熟悉基本情節,習慣不同背景下人物的言語表達及發音,至少能看下去了。

2.了解文化背景及歷史知識。

電影是我們了解西方文化生活的一個真實窗口,比如《Jesus Christ》讓我們了解圣經故事及其在西方文學中的作用與地位。《National Geography》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及大自然的神奇。這些對提高英語能力和人文修養都很有幫助。

3.通過電影掌握地道的口語。

電影中有大量的習語、俚語及略語甚至是一些非語言的東西,這是真實生活的交際形式的一個側面反映,而且各個階層的人所處的生活背景也不盡相同。

4.音樂及英文歌的欣賞。

電影的主題曲及背景音樂會讓人情景交融,一些奧斯卡名片的音樂至今傳唱。

5.積極主動,成為學習中心。

在英美經典電影的賞析中,學習者不應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而應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電影教學應按照交際法的教學原則,以學習者為中心展開活動,盡力營造有利于交際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習者的想象和創新能力,確保學習者積極參加活動并有足夠的練習機會。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習者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以提高英語綜合水平。可根據影片所剖析的社會現象或就某個人物性格讓學習者展開激烈的討論,學習者就某個故事情節進行模仿或改編,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交際能力。

三、培養利用英文電影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好語言,課堂的系統講授與“學得”(learning)固然重要,課外的語言環境與“習得”(acquisition)更是不可或缺。目前國內的英語學習環境已大為改觀,除外籍教師、英語授課等課堂因素外,英文讀物、電影、錄像等更是觸手可及。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的自主性便顯得尤為重要。英語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學習者的獨立性(learner independence),也就是說,讓學習者成為學習的管理者,根據自身的語言需求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選擇學習材料和方式,自主進行學習和評估。對電影“知之、好之、樂之”,才能最有效的發揮電影的作用。

首先,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和語言能力,選擇電影,查找相關資料,控制放映進度,隨時中斷、定格、回放、決定是否使用字幕,保證適度的理解。同時,寓學于樂,心情輕松、愉快地觀賞電影。

其次,專注于電影本身的娛樂、信息功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樂趣,卻不必時時為語言分散了注意力。

最后,在重復觀看電影時以訓練發音、學習語言、提高聽力技巧為目的,選取精聽/觀部分,通過配音、模仿、選看英文字幕、預測等活動提高語言能力。

另外,寫影評、談觀感、參加電影模仿/配音比賽等形式把語言的輸出和輸入結合起來,或者就某個精彩片斷反復播放,角色扮演,背誦精彩片段。良好的電影觀賞習慣和學習自主性會向其他領域遷移,如看電視、利用網絡資源、課外閱讀等,都能成為英語聽說讀寫的契機。

篇4

英語語音教學包括英語音素教學、語流和語調教學等,其中語流和語調教學主要包括重音、節奏、連讀、失爆以及升、降、高、低、平等音調等的教學,它是語言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之一。

初中英語語音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發展的起點,語音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有效的口語交際和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初中英語語音教學中,由于受教材篇幅和課時所限,語音教學的內容和訓練時間匱乏,學生獲取語音知識也相對不足,技能訓練跟不上等因素的影響,語音教學無法系統、有效地開展。傳統的語音課多以機械跟讀、模仿,脫離語境的枯燥操練為主,教師費力地講解抽象的音素發音要領、拼讀規則等,學生對單調的語音課不感興趣,課堂參與度不高。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學了三年英語,學生仍不會自己拼讀音標,不能正確地讀出新單詞,不懂讀音規則,只靠死記硬背記單詞等,如何解決語音教學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那么,如何讓學生愛上英語語音學習呢?

英語語音學習是一個模仿的學習過程,英語語音能力的培養應借助于學習策”所謂借力策略是一種借助他人力量獲得成功的策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借力策略是指借助有效的語音資源,達到預期語音教學與技能訓練目標的策略。筆者嘗試在七年級英語語音教學中借助拼音、游戲、歌曲、美文,借助微信和微課網絡教學平臺,指導學生開展語音技能訓練,拓展學生語音技能訓練的時間和空間,突破語音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使語音教學多樣化、趣味化、層次化和長效化,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語音教學效果。

二、借力進行語音教學的策略

策略一:借力拼音,培養語音意識

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是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語音學習策略的首要條件。初中生在學習英語時,26個字母已經朗朗上口,同時掌握了漢語的語音,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借助漢語拼音和字母,利用語言的正遷移,培養他們英語語音的意識。

從26個字母入手,筆者將26個字母的音標標注出來,讓學生看音標再次拼讀字母。通過分解26個英語字母的讀音,讓學生接觸了24個音素,其中8個元音音素、14個輔音音素和篩靄朐音,如字母J、G、U中含有/d?/和/ju:/,是學生感到較難學的音素,通過讀字母輕松解決了。七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漢語拼音知識和技能,看音標拼讀字母基本沒有困難,只有在拼讀W[′d?blju:]時稍加指導。筆者從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入手,字母、音標同步教學,結合音節知識,進行單詞的拼讀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音標和字母之間有很強的互補性,使學生既鞏固了字母,又使音標意義化,同時借助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對英語語音的正遷移,來促進學生學會拼讀英語單詞。

漢語音節一般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構成。相比而言,英語音節的結構比較簡單,通常是單輔音加元音。筆者采用漢語的拼讀方法,讓學生從兩個音素的組合逐步過渡到三個音素或者更多音素的組合,進行階梯狀的學習。將復雜的單詞分解成若干兩個音素的組合,每次只拼讀其中的兩個音素,最后到達到對單詞整體拼讀。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劃分音節,先拼讀兩個音節的單詞,逐漸過渡到拼讀三個音節甚至更多音節的單詞。在拼讀多音節單詞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單詞的重音問題。漢語和英語都是有節奏的語音,不同的是英語的節奏講究輕重搭配,而漢語的節奏講究聲調搭配。英語的節奏表現為重、輕讀音節交替出現,重讀音節之間,無論間隔多少輕讀音節,每個節奏單元的發音時間大體是相等的。漢語的節奏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連續出現的,每個音節都需要幾乎相同的時間,要清楚讀出來,音節間界限較明顯。學生在說和讀英語時,受此影響,習慣將每個音都清楚地說出來,發音的響度和調門高低都一樣,這就造成聽力困難,妨礙交流。英語單詞的多音節特性導致了一個單詞具有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特點,重音掌握不準勢必造成讀音失誤。學生常犯的錯誤是將單詞的重音隨意移位,如interesting讀成/ in′tristi/,hospital 讀成/h?s′、pitl/。為此,我讓學生練習以下這些字的發音:(1) /f/+/ei/fei/+/s//feis/。 (2)/d/+/e//de/+/s//des/+/k//desk/。(3)/ v /+/ l i /+/ b ://′vlib:/。(4)/ in /+/ tris /+/ t i // ′intristi /。(5) / i g /+/ z ?m /+ /p ?l// g'′z?mp?l/。

策略二:借力游戲,趣化語音練習

英語的語音教學傳統上以語音機械操練為主,比較單調無趣。借助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游戲一般可以全班參與合作,賦予單調的語音操練以樂趣,引導學生進行輕松愉快、積極主動歸音、辨音和拼讀的語音練習。Game1(圖1)Who stands in the wrong line?讓學生找出站錯隊的那個單詞(哪個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發不同的音),進行辨音練習,考查學生的辨音能力。其中/?/和/e/的這題錯誤率很高。對于這兩個易混淆的音,筆者帶領學生反復朗讀,仔細甄別,并且即興編寫了有趣的三字經:“有只cat,愛吃rat,非常fat。撒下net,魚沒get,衣服wet。” 筆者布置homework:回家模仿編一些有趣的句子來復習所學的元音,學生對這個homework參與度很高。其中一位學生作業:我的dad,脾氣bad,看到成績sad。Game 2 .Make friends 這個環節中,每個小組將領到五張元音卡片/?/、/e/、

/i/…和4張簡單的輔音卡片/d/、/b/、/k/、/g/或/t/、/m/、/s/、 /n/。請學生在2分鐘內,盡可能用手上的音標卡片拼出最多的單詞。學生們領到卡片后,躍躍欲試,都想爭取成為拼出單詞最多的那個組。最好的小組拼出了10個單詞,而且出乎我的意料,有一小組還拼出了/geims/新單詞,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他們發現學語音也是如此有趣好玩。Game 3.Who is the best reader? (the Tongue Twister) 展示三段有趣的繞口令(/e/和/ ? /)Silly Sally swiftly shooed seven silly sheep. The seven silly sheep Silly Sally shooed shilly-shallied south. These sheep shouldn't sleep in a shack; sheep should sleep in a shed. /i:/和/i/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Did Peter Piper pick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where's the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 /i/,/?/,/e?/ A big black bear sat on a big black bug. 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r,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賽一賽哪位同學能準確而快速地朗讀(圖2圖3),學生玩得high,到下課還在努力練習中。

[圖1 圖2][圖3]

策略三:借力歌曲,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平時教學中重視語音、語調及朗讀技巧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但單調的訓練往往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導致課堂變得沉悶。適當地借助了英語歌曲,將英文歌曲引入課堂,應用于語音訓練,幫助學生練習發音,糾正語音。英文歌詞中連讀、重讀、弱讀等現象很普遍,對訓練學生發音也很有幫助。例如,筆者借助英文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這首歌復習了五個元音字母a, e, i, o, u在開音節和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筆者認為,學唱英語歌曲是訓練朗讀技巧(連讀、重讀、弱讀)最佳的方式,因為唱歌時,特別是速度較快的歌曲時,連讀(下劃線)、重讀、弱讀(斜體)這些朗讀技巧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也樂意去模仿。

The song “I Believe I Can Fly”

I used to think that I could not go on

And life was nothing but an awful song.

But now I know the meaning of true love

I’m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re’s nothing to it.

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 think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day,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See I was on the verge of breaking down.

Sometimes silence can seem to loud.

There are miracles in life I must achieve.

But first I know it starts inside of me.

這兩首歌適合學生們跟唱,旋律優美,節奏感強,迎合學生的喜好。接著我又播放了一首“big big world”,讓學生聽邊標注哪些要連讀。筆者發現,這個任務學生完成得很出色。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do feel that I too too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這節課后,基本上大部分學生能清晰地唱出這首歌,學生對讀英語的興趣更高了,也更敢于開口說英語了。可見運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曲目進行語音訓練,引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活動中掌握英語語音知識、訓練英語語音技能,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策略四:借助美文,感知文章意境

美可以陶冶情操,美文可以培養學生英語的語感,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和語言的欣賞,豐富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語音的鞏固環節,筆者引領學生閱讀美文、誦讀美文、走進美文,啟發學生挖掘語言蘊藏的豐富內涵,悟出美文的意境,發展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滋潤學生的心靈,帶領學生去領悟文章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如復習/?u/,/ei/,/i?/,/ai/4個雙元音時,讓學生根據詩歌押韻,補充創作詩歌,以體現詩歌的節奏美,并確保詩歌意義的完整。例如,詩歌1:life is full of gold, you can smell the rose, when you are young or old. Everyone should know. they are happy on the road.詩歌2: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 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And the birds fly far away, to find a warm and sunny day. Winter is so cold out, oh dear, but I do hear spring comes near. The snow makes a day white. The lights give us a colorful night.在這種體驗創作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語音的知識,而且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力也提升了!

策略五:借助微信,交互配音朗讀

在平時學習中,教師常會布置聽錄音,模仿跟讀,背誦等口頭作業,但從學生的完成情況看,效果差強人意,學生往往覺得聽、讀作業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老師也很難監測學生的完成情況,所以不少學生常敷衍了事或根本不去完成口頭作業。筆者借助“口語100”的微信平臺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借助這一平臺布置聽讀和背誦作業。每天布置和授課內容同步的聽讀作業,學生回家完成后,平臺會及時評分。教師通過查閱作業,可以抽聽學生的錄音,給學生留言指出錄音中的優缺點。對于未完成作業的學生,平臺也會發提醒信息。周末筆者一般在平臺上布置一套和所學單元配套的聽力測試或聽說測試卷,讓學生自己檢測一周的學習成果。這個平臺最大的亮點是“學唱歌曲”和“影視配音”,深受學生喜歡。“學唱歌曲”――學生先看視頻跟唱,然后學生自己錄音。”“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幾乎人人會唱。“影視配音”平臺提供了許多金典的影視片段配音,如“Snow White”“Ben and Holly”“Belle and Beast”“The King Lion”等,還有最近上映的影片“How to Train Your Dragon”“Big Hero 6”“Zootopia”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影片配音。學生先觀看視頻,然后配音,可以一人飾多個角色配音,也可以在平臺上邀請同學合作配音。在“配音廣場”上還有最熱的合作配音排行榜前十名的名單。應用這一微信平臺配音,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英語語音的美妙。

三、體會和反思

首先,經過大半年的語音教學實踐,通過借助各種語音資源,增加了學生對語音學習的新鮮感,學生樂于參與配音朗讀,積極模仿語調,主動學習語音。在充滿朝氣和活力的英語語音課堂中,在和諧的課堂氛圍里,貫徹“音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原則,語音教學效果明顯。初一第一學期結束,學生不僅會熟練地拼讀新單詞,而且記憶單詞準確率高。學生基本學會了“聽音知形,見形知音”的語音基本功。借力語音資源,使得語音教學方式多樣又富有樂趣,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語音、鞏固語音,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語音,學有所用,感受學習語音的樂趣。

其次,在借助語音資源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目標要明確。借助語音資源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語音教學,所選的語音資源和設計的活動都是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要避免為了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而忽略教學內容的英語課堂,看似“熱鬧”,實際上語言目標達成度低,教學價值不大,無法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音知識和語音技能,無法促成學生在語音學習方法和態度上的有效轉變。

(2)難度要適中。所選的語音資源,要與學生現有的語音基礎相適應,難度要適中,既要被學生接受,又要有恰當的挑戰性,力求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體現學習自主性。特別在借助英語歌曲和影片配音朗讀時,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現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成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語音教學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特別是語音語調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還會繼續根據學習者的需要,結合教材,科學合理地借助各種語音資源,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為擁有一口純正的英語發音而自豪。

參考文獻:

1.胡德剛.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借力策略例談.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2014(11).

2.韋匯余,周薇.英語語音技能教學與訓練.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篇5

ACG (Animation, Comic and Game) Club“動漫后援會”板塊正式在每期的“娛樂直播室”欄目了!本會將不斷為大家提供更多熱點新番推薦、名家名作介紹、動漫現象述評等多方面動漫英文資訊,敬請繼續關注!本期帶來的便是日本首屆聲優賞的專題報道――

Japan’s first ever award ceremony for voice acting talents (seiyuu) in anime and other media was held on March 3rd, at the 3D Theater of the Tokyo Anime Center in Akihabara注1. The Seiyuu Awards ceremony included a special red-carpet session after the awards, in front of the Tokyo Anime Center. Winners appeared on the red carpet after the show to offer thanks to their fans, who had gathered outside the Center.

Seiyuu is the Japanese term for voice-over artist, especially in anime dubbing[配音]. In Japan, seiyuu are much less anonymous[佚名的] as artists, than voice-over actors in the West. They are the stars. Many famous seiyuu have large fan groups of their own. There are special magazines dedicated to[獻給] seiyuu. Meanwhile, all major anime magazines contain articles, or information, about anime seiyuu. Many seiyuu have also released their own books, containing writings and pictures. All these books are really popular among fans. Today, forums and websites for certain seiyuu can easily be found all over the Internet.

In fact, many seiyuu deserve[應得] this recognition. Some of them play a wide variety of roles, freely changing their voices, with skills and talent not often found anywhere else, easily bringing any character to life. Fans watching a show will know all of the major seiyuu, and often seek out to watch a particular show because of the famous seiyuu starring in it. Thus it’s quite fair to say that some seiyuu can make or break[為成敗關鍵] an anime production simply by the force of their presence within the works.

Most seiyuu will not limit themselves to just acting in anime. Famous ones may appear in live action films and series; others would release music albums or character-song CDs, which can often reach the top of the charts.

3月3日,日本第一屆專門為動畫及其它媒體中的聲音演員(聲優)而設的大獎在秋葉原的東京動畫中心3D劇院舉行。本次聲優賞包括了一個特別的紅地毯環節,于會后在東京動畫中心前舉行。頒獎結束后,獲獎者在紅地毯上向聚集在中心外面的粉絲們致謝。

“聲優”是日語中“聲音演員”的意思,尤指動畫中的配音員。在日本,聲優作為藝人的知名度遠遠高于他們的西方同行。他們就是明星。許多著名聲優還有他們專屬的龐大粉絲團。日本有專門的聲優雜志。與此同時,所有的主要動畫雜志都有關于動畫聲優的文章或資訊。許多聲優還會把自己的文章和圖片出版成書。這類書籍在粉絲當中非常受歡迎。如今,關于某位聲優的論壇或者網站在網上更是隨處可見。

事實上,許多聲優也是實至名歸的。有的聲優可以演繹各種完全不同的角色,他們擁有獨樹一幟的技巧和才能,可以自如地改變聲音,把角色詮釋得栩栩如生。看動畫的粉絲都會對作品中的主要聲優有一定了解,有些人還會為了著名聲優的演出而去找某部作品來看。因此可以說,有的聲優僅僅靠他們出場的魅力便可以決定一整部動畫的生死成敗。

篇6

或許你做夢都想不到,《櫻桃小丸子》里那個口齒不清的小丸子,《加油!金順》中的金順,以及《大長今》里的老皇后等角色,都是由同一個年輕女孩進行中文配音的!幾年來,從3歲小孩到80歲的老太太,劉蕾用動聽的聲音為觀眾奉獻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角色。讓我們走進配音演員的隱秘生活,傾聽一個追夢女孩逆風飛揚的故事。

走進錄音棚

劉蕾是一個性格活潑的合肥女孩,2003年從一所廣播影視學院畢業后,除了會講一口極為標準的普通話(一級甲等),學播音專業的她覺得自己再無特長。在求職路上奔波幾個月后,劉蕾并沒有如愿當上夢想中的電視臺女主播。沮喪之余,她才感覺到家鄉的天地太狹小,于是便決定到北京去發展。

2004年3月的一天,劉蕾從朋友口中聽到一個好消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譯制片中心,正在招收字幕翻譯和配音演員!那一刻她驚喜萬分。當時,劉蕾對配音演員的工作并不了解,只知道就是“讓銀幕上的老外說中國話”。

劉蕾走進配音間試音的時候才發現,讓外國角色說普通話很不簡單。

她憋了半天好不容易念出兩句對白,不是語氣不對就是語速與原片相差甚遠。結果可想而知,她落選了。那一刻,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握緊拳頭在心里默默發誓:總有一天,我要再次走進錄音棚!

從此,劉蕾開始“惡補”配音知識。千萬別以為這是件很享受的事,實際上任何成績的取得,都是需要艱辛的付出。劉蕾在看片時要反復琢磨人物的不同個性,就拿《人魚小姐》來說,她會先完整地看一遍韓語原版,再看一遍中文配音版,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試著為每個人物配音。每配一個角色,她都像自己在表演一樣,因為要從角色舉止神態的細微變化中,捕捉她們的內心變化。

2004年10月初,北京一家著名配音公司高薪招聘配音演員,盡管條件極為苛刻,劉蕾還是趕了過去。初試通過后,她走進錄音棚,當著面試官、錄音師和一些專業配音演員的面,為英文版電影《廊橋遺夢》配音。這一次,盡管有許多人盯著她,劉蕾卻如入無人之境,影片剛開始播放她就迅速融進戲里,與女主人公合而為一,聲音與口型配合得很完美,并且每一句臺詞都飽含感情。

當時,譯制片界“大腕級”配音導演張志明正在這家配音公司工作,他當場驚喜地表示:“劉蕾配得有深度,身份感和力度也都很棒!這個配音演員我要定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這樣,北漂妹劉蕾終于敲開了夢想之門。

漸成幕后高手

進入這家配音公司后,劉蕾先是在錄音棚里觀摩老演員們怎樣為角色配音,偶爾客串個配角,也是只有三兩句話的小角色。但劉蕾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她的勤快和靈氣博得了老演員們的好感,大家一有閑暇就從旁輔助她,劉蕾漸漸琢磨出了用聲音塑造各色人物的感覺和技巧。

2005年初,終于輪到劉蕾擔當主角配音了,得知這個消息,劉蕾激動得徹夜難眠,她興奮不已地猜測:我的處女作會是一部什么樣的片子呢,韓國愛情劇?美國大片?第二天,當導演把翻譯好的配音稿遞給她時,她一看片名不由愣住了――-竟是為日本動畫片《櫻桃小丸子》的第五部配音!

盡管只是用聲音演繹動漫人物小丸子,初次為“一號角色”配音的劉蕾卻絲毫不敢懈怠。在走進錄音棚之前,她反復觀看《櫻桃小丸子》的原片,以及早幾年由前輩們配音的前四部,琢磨老版配音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此外,她還觀賞了《蠟筆小新》《虹貓藍兔》《米奇妙妙屋》等大批中外動畫片。很快,劉蕾就敲定了一個獨具特色的配音方案,她要塑造一個全新的小丸子,一個更為調皮可愛的“活寶”!

正式配音開始了,當劉蕾在錄音棚里撒著嬌喊出“把麻(爸、媽)!求求你們啦,就依我一回吧”這句對白時,配音導演和錄音師全都愣了。繼而,他們含笑向劉蕾豎起了大拇指!即使是這樣“出盡百寶令人發指”的耍賴,也嗲得讓人好氣又好笑,這何嘗不是一種風格和優勢呢。

劉蕾的聲音表現力極強,在為小丸子配音時,她既保留了原版特色,又加入了一種古靈精怪的滑稽腔調。劉蕾版的小丸子可愛之余還透著一股慵懶味,把“嗲”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喜歡“特別加料”地拖長尾音叫“也耶(爺爺)”,聽得人骨頭發酥。當25歲的她對著話筒驚嘆:“哇,好漂釀(亮)噢!”又把孩童式的奶聲奶氣模仿得惟妙惟肖。

聲音獨特、感染力十足的語言演繹,正是劉蕾版《櫻桃小丸子》的致勝法寶。后來這部動畫片一經播出,就被中國觀眾奉為經典。劉蕾用嬌膩中略帶沙啞,又有些口齒不清的可愛聲音,讓小丸子這個平凡女生牢牢抓住了大小觀眾的心。《櫻桃小丸子》第六部引進中國后,劉蕾又當仁不讓地擔任了首席配音。

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劉蕾每天要為《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加油!金順》這三部韓劇配音。這樣,劉蕾至少得有三副嗓子。于是,劉蕾在錄音棚里一會兒是母儀天下的沉穩老皇后,一會兒成了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會兒又要客串3歲的孩子!

為了趕戲,劉蕾甚至創下了48小時不睡覺的記錄,連續兩晝夜在幾個錄音棚之間穿梭忙碌。

當然,與辛勞成正比的是,她的收入也很可觀。一般情況下,為電視劇配音的報酬是100元/集,劉蕾每天可以配上兩三集。工作一年后,她逐漸成為公司里的頂尖配音演員,配音范圍涉及動畫片、韓國電視劇、歐美電影以及廣告片等,月收入突破了萬元大關。

“配”出美麗人生

事實上,配音演員的待遇并不算高,和影視演員比相差很大。人家拍一集電視劇可以拿到幾萬、幾十萬片酬,而大多數配音演員辛苦一個月只有幾千元薪水。最令劉蕾憤憤不平的是她們不受重視,許多外行人以為:就拿著翻譯好的字幕稿和屏幕上的老外對口型嘛,這一行誰都能干!

劉蕾說,其實做這一行是很需要本事的,有的演員有口音,有的演員背不下詞,還有的演員演得軟,成片時都得靠她們這些配音演員在幕后補正過來。

當然,作為配音演員里的高手,劉蕾如果想賺大錢并非沒有機會。許多盜版商觀看過她配音的一些影視劇后,都很欣賞她的能力――他們很需要這種干起活兒來又快又好的“百變嗓音”,不僅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她多變的嗓音還能同時為幾個角色配音。如果能“挖”到劉蕾這樣的人才,一旦有新劇上映,他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出配音一流的盜版碟進行販賣。有的盜版商甚至開出了每集1500元的天價,請劉蕾幫他們“翻譯”當紅劇集,卻被她干脆地拒絕了。劉蕾的理由很簡單,哪怕挨餓,她也絕不會淪為盜版商人從事侵權活動的工具!否則不僅會遭到同行們的鄙視和譏笑,良心上也會很不安。

其實,很多優秀的配音演員都和劉蕾有著一樣的精神追求。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正版影片配音非常棒,而一些盜版碟卻水準尷尬得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技藝高超的配音演員絕不屑于為盜版商工作。

相對劉蕾平時配音的國外電視劇而言,為國內的廣告配音就輕松多了,而且報酬豐厚。由于在配音圈內頗有名氣,工作之余,她經常會被一些廣告公司請去配音。

劉蕾第一次掙外快是被朋友心急火燎地拉著去的。原來,朋友所在的公司承接了一家知名企業生產的女性健身器械系列產品的電視廣告業務。這個廣告的語氣要非常溫婉,給人以“對女性充滿關愛”的感覺,但那位做形象代言人的大腕名星嗓子很粗,必須得找個“聲音替身”。

看著電視畫面上一位身材高挑、皮膚呈古銅色的“骨感”美女在跑步機上輕盈地做健身運動,劉蕾開始對著她的口型配音了:“其實享受運動是快樂的,就如此刻的我,仿佛走進了雨后空氣清新的原始森林……”一瞬間她進入了狀態,感覺自己正置身于浪漫的西雙版納密林中,一邊是奔跑的野象鹿群,一邊是清澈的泉水在歡快地流淌。

“這聲音太美妙了,絕對能激起觀眾的購買欲!”配音剛結束,廣告公司的老總就帶頭鼓起掌來。這個配音不僅與畫面配合得很到位,而且劉蕾的聲音在清純中透著女性的溫柔和關愛,充滿了人性化的藝術感染力。該廣告在央視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響,一時間,這種健身器材竟成了搶手貨。劉蕾也在短短一小時內賺到了1萬元酬金,平均每配一個字價值百元!

隨即,劉蕾又接下了“菲比紙尿褲”廣告的配音,這次她要“扮演”的是個四五歲的孩子。該廣告說的是在一場嬰兒爬行比賽中,有的孩子尿褲掉了,有的孩子屁股癢癢等各種比賽形態。她以“小記者”的形式,用卡通化的風格來解說整個比賽過程,最后一句話童趣十足:“冠軍小屁屁,全靠有菲比。”這次配音同樣很成功,劉蕾塑造的那個稚氣未脫的聲音可愛極了。

用3年時間完成經驗和資金積累后,劉蕾開始不滿足于為別人打工了,2007年初,她在海淀區開設了自己的“麗聲配音公司”,除為影視劇配音外,平時還承接宣傳片配音、廣告配音、專題配音、粵語配音、外語配音、資料片配音等多種業務。公司旗下擁有12名專業配音演員,包括兩名外籍配音演員。如今,她的小公司正欣欣向榮地發展著。

下一步,劉蕾還想開辦一所“配音演員培訓學校”,能把自身的特長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劉蕾覺得自己現在的每一天都是明媚而快樂的!

篇7

口語課的重要性在高校未得到充分認識。從課程結構和課堂設置方面講,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太少,特別是在非英語專業中,每周平均只有2課時左右,很多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只能和教師進行淺層次的口語訓練,得不到充分鍛煉的機會。此外,迄今為止,在整個英語課程考試測評體系中,我國尚未出臺一套正規的細致的測試方式和評分準則供各個層次和級別的口語考試者參考和使用。大多數學校的口語測評標準和形式無據可循,只能隨意選取一些話題,草草了事。這樣更從側面弱化了學校和學生本身對于口語學習和考試的重視。而學生看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是以筆試為主,只有達到高分的學生才能參加口試,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口試的機會,所以學生學習口語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易忽略口語。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根本和關鍵所在,因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都是由教師落實完成的。但在實際中,英語口語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觀念方式落后,教學內容陳舊。課堂上依然遵循大學英語的授課模式,以語言知識的傳授和積累為主,忽略口語能力的培養。學生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被用于記憶口語詞匯、表達和內容的講解,沒有練習口語的機會,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現象大量存在。因而整個口語課堂沉悶,教師感到費力傷神,學生也感到學習無聊無味、興趣不高。

2.SBI指導下的口語教學理據

策略教學法SBI(Strategy-Based-Instruction)是一種寓策略訓練于課堂語言教學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系統地應用學習策略”,“分享他們喜愛的策略”,“擴大他們的策略庫”。運用這種方法,教師能夠在進行常規語言教學的同時,強調策略,使策略培訓個性化(Cohen,2000:81)。其中SBI有兩大主要成分:一是明確地指導學生何時、如何使用學習策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使用策略;二是將策略介紹與應用融合到課堂語言教學。Cohen將SBI的目的歸納為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如何最有效地學習”,“怎樣提高對目的語的理解和應用”,“如何在課堂以外繼續進行目的語的自主學習和交流”(2000:82)。簡言之,SBI將策略介紹與應用和普通的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效果和效率負責(高曉芳,2004)。

3.新型多媒體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我們提到的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字化,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計算機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這一創新型技術的出現,在解決口語教學問題和制定新型口語教學策略上有著無可比擬的獨特魅力。優化組合的多媒體英語教學將圖、文、聲、形等融為一體,“能全方位、多層次地反復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主管語言分析的大腦左半球抽象思維和主管視覺空間的大腦右半球形象思維相互作用,展開一種立體化的思維活動,多渠道地感知語言材料,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和逼真的語言環境,這樣不但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而且能“察言觀色”,增強對語言的表層和內涵之間關系的細致體會(吳小馨,2008),使教學成為一種動靜結合、視聽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寓教于樂,兼顧實用性和教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實現思想內涵、語言、文化和技能的有機結合。這種新型多媒體教學策略的實施與我們上述的SBI理據中教師的角色扮演和指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SBI中,教師的角色與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角色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可以概括為:描述、引發、討論、鼓勵、策略融合。具體的實施過程還要通過一系列能夠培養口語能力和引導口語策略的課堂活動的設計來進行拓展。下面筆者將具體闡述可采用的課堂形式和活動:

3.1配音比賽

選取一段經典原版英文電影或者當下流行的電影片段進行播放,第一遍時配以中英文字幕,讓學生熟悉視頻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播放第二遍時只顯示英文字幕,要求學生重點關注記憶自己不認識的詞匯和表達,通過查閱詞典和詢問的方式充分理解,且嘗試朗讀英文臺詞。第三遍播放時只顯示中文字幕,邊聽邊說出英文字幕表達,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畫面配音比賽。配音的形式也可多樣化,比如消去視頻中所有角色或個別角色的聲音,請多個學生根據劇中角色的情感和所處場景,模仿其語氣和聲音練習,最后上臺匯報表演,選出最佳配音組進行獎勵。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快速調動學生參與其中練習口語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充分親身體會英語本土語言者的說話習慣,不同情境的語氣。

3.2背對猜詞

首先教師講授相關話題詞匯或表達,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充分理解其意思和運用,隨后挑選出重點內容,在幕布上依次單獨顯示中文含義。利用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要求以合作的形式一方解釋、描述、表演等,背對屏幕的另一方負責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對應的英文表達。在此基礎上,可以將全班劃分為兩大隊,給予幾分鐘的演練,之后各隊派出相應代表上臺搶答比賽,結果產生后要獎罰分明,以此刺激學生的參與度。求勝心理使各隊團結一致,課堂上出現你一言我一語、高度關注、競相發言的活躍場面。

3.3情景再現

學生掌握相關聯的主題情景表達后,教師播放提前搜集的不同場景下的網絡對話視頻。將學生分成3-4人一組,操作時點擊按鍵消去聲音和字幕,播放畫面,讓學生發揮無限想象力,運用剛學過的知識給該場景配上角色可能會出現的話語表達,局限于小組內又是對著機器,平時不敢開口的學生也會愿意參與其中,最后自由結合表演會話內容。也可以自編對話模仿視頻中人物關系進行角色扮演,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熟練運用表達。

3.4歌曲欣賞

教師事先挑選好適合本班學生水平的英語歌曲,最好是發音清晰、當下流行的歌曲,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聽第一遍的時候,了解歌曲的主題,聽第二、第三遍的時候,盡力聽清每一個單詞和詞組,注意單詞的發音和音節,可以看歌詞,注意發音技巧如節奏、重音、連讀、不完全爆破等。跟著音頻學習英文歌曲,感受它的語音語調,模仿原音里的情感、語音語調來唱。

3.5熱點互動

社會熱點是廣泛關注的話題,融入口語課堂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說,這是口語活動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課前搜集剪輯好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時下熱點視頻,引導學生圍繞其中的人物、事件、沖突及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看法,必要時可進行相互辯論。以上課堂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調用各種口語策略,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通過這些真實自然的視聽資料和獨特的活動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增強張口說口語的動機,還能夠進一步地幫助學生使用、加強練習所學的各種詞匯和表達方式,深層次地理解在實際生活中的地道運用。

4.結語

篇8

[文章?號] 1671-5918(2017)07-01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3

[本刊網址] http://hbxb.net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國家的開放性不斷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急需大量英語口語方面的人才。現在很多大學已經轉型成為應用型大學,培養的學生要從事社會一線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會面臨英語口語的運用,需要順暢流利的溝通,因此對學生的口語運用能力要求很高,在這一背景下,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著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口語水平不高的情況,這一現象具有普遍性和緊迫性。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是交際的工具,英語口語就是一門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技能課。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語言的習慣,樹立開口講英語的信心。

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存在一些難點:首先從學生層面來說,學生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在課堂上參與口語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缺乏自信,擔心自己說得不好被恥笑,從而對口語產生本能的回避和恐懼心理,不敢開口;從教學層面來說,英語課堂偏重傳統教學模式,“重筆輕說”,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學生自主思考、參與主動輸出的環節非常匱乏,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方面的成長;從學校方面來說,課程設置上不夠重視口語教學。如何克服這些難點,來豐富英語口語教學呢?我們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豐富英語口語教學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敢于開口

首先,融洽的師生關系會給學生提供心理安全感,在親近和信任的情感環境下,學生不會害怕去分享自己的觀點;其次,對于學生交際過程中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策略,不要挫傷學生積極性,使之產生畏懼情緒,應該以鼓勵為主,多肯定學生的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敢于開口,才能有提高。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樂于開口

1.模仿跟讀式教學

跟讀技巧英語叫shadowing,一開始是為了改善口疾的問題,后來被用于第二外語的學習。shadow是影子,跟讀技巧基本上就是語言模仿。跟讀可以幫助學生做兩件事情:第一件是訓練耳朵正確地聽清楚語音語調語速,第二件是改善自己的英語口音,并且幫助訓練嘴巴的肌肉如何講好英語。

跟讀技巧分為三個步驟:一選擇,二理解,三模仿。選擇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難度方面要選擇符合自己程度,不要太難或簡單,可以比自己的程度稍微難一些;內容方面可以選擇有字幕的電影或有CD的雜志,有逐字稿的podcast;因為跟讀需要反復許多遍,盡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理解主要是閱讀和聽力兩個方面,如果選擇的是影片,要理解中英文字幕,整部看懂;如果選擇是雜志,要查好單詞,整篇看懂;如果選擇podcast,要研究逐字稿,整集看懂。閱讀完全弄懂后,開始用聽來理解目標,用聽就可以理解大致內容,如果反復聽還沒有理解,就是內容難,應該選擇簡單的內容。模仿分為四個級別,包括逐步跟讀、同步跟讀、有稿跟讀和脫稿跟讀,依照難度排列是有稿逐步、有稿同步、脫稿逐步和脫稿同步。逐步跟讀是聽一句,跟一句,斷句不要太長;同步跟讀是同時進行跟讀,一開始比較困難,但經過反復練習會非常有效;有稿跟讀是看著逐字稿或字幕跟讀;脫稿跟讀是直接跟讀,幾乎背下來,盡量跟題材語音語調都要一致,抓住語言的節奏。跟讀時可以把自己的練習錄下來,檢驗自己的模仿是否到位。對已有的對話進行學習模仿,積累實用的詞匯、短語與句子,然后可在此基礎上對所學進行創作性發揮,以實現活學活用的目標。

2.表演式教學

角色扮演與話劇表演可以選擇教材中使用的對話或者網絡上存在的英文劇本,像英文版的《甄?執?》《泰坦尼克號》《西游記》等都很受學生歡迎,除此之外,更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劇本創作。表演式教學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更是提供給學生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這一準備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指導互相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在這一環節,可以相對應滲透一些英美社會文化習俗知識,以拓展學生文化認識。

3.參與式教學

影視教學的小組分享,話題的分組討論,演講討論與辯論賽等形式在鍛煉口語的同時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辯論賽話題的選擇可以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關,或者選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Staying in China or going aboard for educatio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gay marriage? Should western holidays be celebrated in China? Should university students do part-time jobs?

4.游戲式教學

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富有活力的游戲能夠調節課程氣氛,使課堂活起來。游戲的設定要為課堂服務,不是單純的為娛樂而游戲,要寓樂于學。例如,“Who Am I”這個游戲設計就是為了讓學生把學到的四大名著的英文說法加深記憶,以愉快的方式記憶與運用。“傳聲筒”這個游戲則是在練習學生聽力和記憶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開口去練習口語。

(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每個學生多于開口

口語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反復的實踐,僅靠課堂上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搞好英語口語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內輔導,還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以提高學生參加口語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學習小組、一對一輔導、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競賽、英語晚會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發揮才能,展示才華,提高學習口語的興趣,同時提供英語交流的機會。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不僅創造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將口語技能訓練融入到多個任務中,而且創造更多的平臺和鍛煉機會給學生鍛煉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互聯網多媒體的發達為現代社會帶來了許多便利的資源,英語口語學習也不例外。在課外時間,學生也可以借助多種多媒體手段進行英語口語的學習,例如有許多手機APP軟件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下練習英語口語。英語趣配音和英語魔方秀是通過配音的方式幫助學生練習英語口語,學生可以當主角為電影、演講等資源繼續配音,充分調動積極性,還可以檢測自己和哪位明星的聲音像,增加了趣味性,更可以和各個高手競爭學習,提高了練習的動力。英語流利說和多說英語兩款應用是通過一些課程學習與闖關的形式來督促學生每天都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應用軟件把學生自己的發音錄下后會進行糾錯,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問題后進行改正,在不斷的練習中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Hello Talk是一款線上互助式口語練習應用,學生可以和native speaker交朋友,幫助外國友人學習中文的同時也練習自己的英語,達到雙贏的效果。現在許多學生都是“手機黨”“低頭族”,天天抱著手機,而這些手機應用提供給學生一個有效的靈活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輕松練習口語。

三、結語

篇9

[關鍵詞] 字幕; 關鍵詞字幕; 外語學習者; 視頻理解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王電建(1969—)男,甘肅景泰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研究。E-mail: 。

一、引 言

利用字幕進行外語課堂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外研究者已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字幕對外語學習者理解視頻內容和語言學習技能的影響,[1][2][3][4][5][6]但教師在課堂上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字幕主要是憑感覺和經驗。[7]怎樣有效地利用不同字幕呈現方式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如何促進外語學習者的視頻理解和外語學習?不同語言水平學習者在視頻中怎樣平衡聽、看、讀三種輸入方式,達到學習效果的最佳化?哪種字幕呈現形式(母語、外語、關鍵詞)更適合不同外語技能的訓練?什么樣的字幕呈現方式更適合不同階段的外語學習者?諸如此類問題都有待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不同語言水平外語學習者視頻理解效果的影響,繼而探究語言水平因素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選擇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怎樣有效利用視頻和何種視頻字幕更有益于學習者提高外語技能一直是國外研究的焦點。Lambert對母語為英語的法語學習者的實驗研究發現,在九種被試組中,使用母語配音—二語字幕的被試組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得分最高,使用二語配音—二語字幕的被試組次之,二語配音—母語字幕模式無助于被試的聽力理解,被試的成績和二語配音—無字幕、無配音—二語字幕無統計性顯著差異,從而得出結論:“相比任何一種單一輸入模式,通過語音和字幕兩種輸入模式輸入的信息能被更加徹底地處理和理解。”[8]但該試驗沒有采用配音和字幕完全同步的真實視頻,側重聽力和閱讀理解,沒有考慮到視頻的動態效果。Danan以英語為母語、法語為二語的學生作為被試,采用真實視頻材料的配音字幕同步呈現,進一步測試Lambert的 “交替字幕”(即母語配音—二語字幕、二語配音—無字幕、二語配音—母語字幕)下學生對詞匯理解效果,結果發現,母語配音—二語字幕組的學生成績最好,二語配音—母語字幕組的學生成績最差。[9]Garza的研究結果表明,二語字幕組對視頻內容的理解效果好于無字幕組。他建議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多種類型的字幕呈現,如直譯字幕、意譯字幕和關鍵詞字幕”。[10]Guillory則是把這種測試應用到外語環境下,采用三種“交替字幕”(外語配音—外語全字幕、外語配音—外語關鍵詞字幕、外語配音—無字幕)模式測試。結果表明,關鍵詞字幕組比無字幕組更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內容,全字幕組優于關鍵詞字幕組,但關鍵詞字幕組和全字幕組在理解視頻內容時沒有明顯的顯著性差異,關鍵詞字幕更有助于減少學習者分散注意力。[11]Markham以母語為英語的西班牙語學習者為被試測試了母語字幕、二語字幕和無字幕對內容理解的作用,研究發現字幕的呈現方式會影響學習者對視頻內容的理解,在其測試的三種模式中,母語字幕效果最好,二語字幕次之。[12]Grgurovi和Hegelheimer的調查也指出,研究視頻字幕的主要挑戰在于找到合適的字幕呈現方式。[13]

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字幕輸入方式在二語習得中作用的綜述性研究、[14][15][16]不同字幕輸入方式對詞匯伴隨性詞匯習得的作用、[17][18] 和輸入模式對語言理解的研究。[19][20][21]但研究中、外全文字幕和關鍵詞字幕對外語學習者視頻理解和詞匯理解影響的幾乎沒有。

國內外的研究大多都采用全文字幕和無字幕來測試,僅有Barron、Atkins[22]和Guillory采用部分字幕和關鍵詞字幕測試過,但Barron 和Atkins研究的是在母語環境下全文字幕、部分字幕和無字幕對視頻內容理解的作用,Guillory則測試了無字幕、二語字幕和母語字幕對視頻內容理解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研究驗證完整字幕和關鍵詞字幕的作用有何不同。[23]而且國外的字幕研究基本都是基于西方語言的研究,沒有考慮到差異比較大的中西語言因素,被試的母語和二語屬同一語系的多,屬不同語系的少,需要嘗試二語為其他語系以及母語和二語相差較大的實驗對象。[24]在選擇測試對象時,也鮮有研究調查學習者對視頻字幕的態度和學習者的外語水平因素。

本研究選擇以漢語為母語、英語為外語的中國英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中、英全文字幕和英文關鍵詞字幕如何影響外語學習者的視頻理解和詞匯理解,分析不同的字幕呈現方式對外語學習者提高不同語言技能的作用,以及適合不同語言學習階段外語學習者的字幕呈現方式,目的在于為語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字幕播放形式、有效使用字幕提供幫助。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

研究采用3×2雙因素混合設計。無關樣本自變量是字幕的呈現方式,有漢語全字幕、英語全字幕和英語關鍵詞字幕三種形式。相關樣本自變量是學習者的外語水平(高年級、低年級)。主要因變量是被試觀看視頻后正確回答視頻內容和詞匯理解問題的數量。其他因變量包括被試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態度和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效果的訪談調查,以此作為對研究問題的檢驗。

(二)研究被試

本研究選擇中國西部某大學英語專業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為被試,共計131人。分為漢語全字幕組、英語全字幕組和英語關鍵詞字幕組,高年級71人(其中漢語全字幕組24人、英語全字幕組23人、英語關鍵詞字幕組24人)、低年級60人(三個字幕被試組各為20人)。低年級的分組參照學生高考入學英語成績分配,分組后對三個組的成績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組的成績沒有顯著差異(F=0.014,P=0.986>0.05)。高年級的分組以學生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成績分配,對三個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組之間的成績差異不具有統計意義(F=0.009,P=0.991>0.05)。

(三)研究語料、工具和步驟

研究語料選自美國流行情景劇《六人行(Friends)》第四季第二十集,長度為24分鐘。視頻材料的選擇考慮了難度、趣味性和情節性等因素,采用英語配音,漢語全字幕、英語全字幕和英語關鍵詞字幕三種方式呈現。英語關鍵詞的選擇首先由兩名本族語外教和兩名中國英語教師分別閱讀腳本和觀看視頻后進行挑選,對關鍵詞的選擇考慮了詞匯對視頻主要內容理解的影響、詞匯的難易度和詞匯出現頻率等因素,然后對四位教師選出的關鍵詞進行匹配確定, 四位教師所選的關鍵詞的相同率超過60%以上的確定為關鍵詞字幕,共計45個關鍵詞。

研究工具分三個部分:視頻內容理解測試題、視頻詞匯理解測試題以及就學習者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態度和學生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效果的個別訪談。

測試在三個正常的多媒體教室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低年級的三組分別觀看三種字幕的視頻片段;第二次,高年級組分別觀看三種字幕的視頻片段。 在播放后發放視頻內容理解測試題和詞匯測試題,被試當場填寫后回收。在測試結束后,隨機在三個字幕組中分別抽取五名學生做個別訪談,訪談采用封閉式問題,請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態度和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效果選擇“是”和“不是”。訪談結果用來輔助分析測試結果。

(四)數據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的數據為被試在三種字幕呈現方式下視頻內容和詞匯理解測試的得分。 三種字幕呈現方式的測試語料在字幕呈現方式上不同, 但在內容、完整性和語篇等方面完全相同。選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方法,借助SPSS15.0 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結合學習者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態度和學習者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效果的訪談結果進行討論。統計分析的顯著性水平設定為а=0.05。

四、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視頻內容理解的影響

為調查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外語學習者視頻整體理解的作用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我們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表1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視頻內容

理解作用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1的結果表明,字幕呈現方式對視頻內容的主效應有顯著性差異(F=16.33,P=0.000<0.05)。整體來看, 在三種字幕呈現方式下,漢語全字幕組(M=6.96, SD=1.83)在視頻理解方面好于英語全字幕(M=5.70, SD=1.89)和英語關鍵詞字幕組(M=4.35,SD=2.61)。為了進一步調查這種差異的具體情況,我們使用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Scheff同步進入的配對比較檢驗)對表1中的平均值作了相應處理,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視頻內容作用的

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結果(Scheff)

表2顯示了三個被試組之間的差異情形:(1)漢語全字幕組的分值顯著高于英語關鍵詞字幕組(P=0.000<0.001);(2)漢語全字幕組和英語全字幕組之間的分值差異(P=0.027<0.05)與英語全字幕組和英語關鍵詞字幕組之間的分值差異(P=0.015<0.05)比較接近。這說明在促進視頻內容層面上,三種不同字幕呈現方式的作用大小排序為:漢語全字幕>英語全字幕>英語關鍵詞字幕。

這一發現與Markham的結果一致,與Lambert和 Guillory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造成這種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研究者采用的測試工具和測試語言各不相同,字幕的呈現方式不完全相同,測試對象的母語背景也不同。如Guillory的研究被試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法語學習者,而本研究的被試是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英法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相比中英語言之間的不同較小,Guillory使用的是二語關鍵詞、二語和無字幕,而本研究是外語關鍵詞、外語和母語字幕。

在三種字幕呈現方式中,對視頻理解的作用漢語全字幕排在首位,因為原聲視頻材料的語言往往高于大多數外語學習者的水平,即使有全外文字幕的幫助,但由于視頻中的詞匯難度和語速等使學習者理解出現障礙。[25]英語全字幕次之也解釋了中國的外語學習者普遍存在“讀得懂聽不懂”的現象。[26]雖然全字幕有助于視頻內容的理解,但學習者更多的是依賴于閱讀,不利于詞匯習得和聽力理解,這也解釋了有些外語教師認為字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拒絕使用字幕的現象。基于本研究結果,運用多種字幕呈現方式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語言技能時可以考慮結合語言發展的順序選擇不同字幕的呈現順序,[27]如用漢語字幕使學生熟悉視頻內容和學習文化,然后用英語字幕訓練學生的泛聽和閱讀能力,最后用關鍵詞字幕訓練學生精聽和新詞學習,也可就不同的語言技巧的訓練單獨選擇不同的字幕呈現方式。

(二)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詞匯理解的影響

表3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三種字幕呈現方式對學習者詞匯理解的促進作用有明顯的顯著性差異(F=33.18,P=0.000<0.05)。詞匯理解的均值和標準差表明,在三種字幕呈現方式中英語關鍵詞字幕(M=10.93,SD=1.99)對詞匯理解的作用最好, 其次是英語全字幕(M=8.77,SD=1.94)和漢語全字幕(M=7.59,SD=1.92),說明英語關鍵詞字幕呈現方式在詞匯理解方面好于其他兩種呈現方式。對表3中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的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Scheff同步進入的配對比較檢驗)結果(見表4)進一步證實,三種字幕呈現方式對學習者詞匯理解的促進作用排序為:英語關鍵詞字幕>英語全字幕>漢語全字幕。

表3 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詞匯理

解作用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Schmidt認為“注意”是語言習得的先決條件, 學習者在接收語言信息時,無論是刻意地注意語言結構,還是無意注意,只要是被注意到了就可產生認知。[28] “突顯”是詞匯項中可注意的現象,以突顯或潛在突顯方式輸入可以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從而有可能獲得無意的詞匯附帶習得。[29]關鍵詞字幕正是通過突顯詞匯引起學習者的注意,使學習者借助電影畫面和語音內容理解和掌握詞匯。在對關鍵詞字幕組被試的訪談中,有69%的學生認為“我注意到了電影片段中的關鍵詞和習語,并因為畫面背景理解了關鍵詞和習語”,這和Danan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即都證明母語字幕最不利于學生的詞匯理解和學習,不同的是 Danan測的是母語、二語字幕和無字幕,而本研究是外語關鍵詞、母語和外語。所以Danan的結果認為二語字幕最有助于詞匯學習,而本研究的結果則進一步揭示關鍵詞字幕更有助于詞匯學習。

表4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詞匯理解作用的

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結果(Scheff)

Grimes的多頻輸入處理模型理論指出,視頻輸入中的文本越少,學習者遇到的多頻處理的負擔過重的可能性就越小,從而越有可能獲得對聽力頻道輸入信息的更全面理解。[30]這也進一步解釋了在本研究使用的三種雙頻字幕呈現方式中,關鍵詞字幕最有利于詞匯習得。在不增加學習者多頻處理負擔的情況下,關鍵詞字幕可以用來彌補全字幕和無字幕的不利之處,比如利用關鍵詞既可使學習者避免因為過多依賴閱讀而影響聽力理解,又可幫助外語學習者解決因為外語水平不足而無法很好地理解無字幕視頻的問題。當然,在使用關鍵詞字幕時,也可根據學習者實際外語水平適當增減關鍵詞的數量,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學習者語言水平對字幕呈現方式選擇的影響

為了調查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不同語言水平的外語學習者在詞匯和視頻整體理解方面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我們分別對高、低年級從詞匯和視頻內容層面字幕呈現方式的不同作用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

1. 高、低年級學習者在視頻內容層面上對字幕呈現方式選擇的影響

表5的統計顯示,高、低年級外語學習者對不同字幕的視頻的整體理解分別具有顯著性差異(高年級:F=5.68,P=0.005;低年級:F=18.96,P=0.000),即無論是高年級組還是低年級組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在視頻內容層面上依次為:漢語全字幕組>英語全字幕組>英語關鍵詞字幕組。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分析的結果(見表6)也表明,在高、低年級組中,漢語全字幕對視頻整體理解的作用遠遠好于英語關鍵詞字幕組(低年級:P=0.000

2. 高、低年級學習者在詞匯理解層面上對字幕呈現方式選擇的影響

表7的統計顯示,不同字幕的呈現方式對促進高低年級外語學習者詞匯理解的作用具有顯著性統計差異(高年級:F=5.86,P=0.000;低年級:F=23.79,P=0.000),即無論是高年級組還是低年級組對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在詞匯理解層面上都依次為:英語關鍵詞字幕組>英語全字幕組>漢語全字幕組。從表8看出,Post Hoc事后多重檢驗分析(低年級:Tukey檢驗法;高年級:Scheff檢驗法)表明英語關鍵詞字幕組最能促進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最不能促進詞匯理解的是漢語字幕。

綜合不同字幕呈現方式對高、低年級外語學習者在詞匯、視頻內容理解的作用可以看出:關鍵詞字幕最有利于外語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漢語字幕則有利于外語學習者對整個視頻的理解,視頻字幕呈現方式的選擇有賴于學習目的。在視頻內容理解層面上,英文全字幕對低年級的學生幫助大于英語關鍵詞字幕,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不明顯,這一結果和Guillory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Guillory沒有區分被試的外語水平。以上研究結果也說明,學習者的外語水平越低,依賴母語促進外語學習的程度越高,但隨著外語水平的提高,學習者對母語的依賴程度也在減弱。從被試對“我覺得我理解視頻內容主要是借助字幕”的訪談結果也可證明這一點,高、低年級在英語全字幕組、漢語全字幕組和英語關鍵詞字幕組的肯定回答百分比分別是:72%∶90%、54%∶85% 和56%∶85%。通過對“我基本能聽懂電影片段中的內容”的訪談分析表明,英語關鍵詞字幕組中有78%的高年級學生肯定回答,而低年級學生100%的回答否定。這說明在視頻內容理解上,關鍵詞字幕更適合語言水平高的學生,而對語言水平低的學生幾乎沒有作用。因而,在選擇視頻字幕類型時,為了加深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可采用英語關鍵詞字幕;為了從視頻內容層面上促進學習者對視頻的整體理解,可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選用漢語全字幕或英文全字幕,對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習者也可選用外語關鍵詞字幕。

五、結 論

本研究通過測試三種不同字幕呈現方式(英語關鍵詞字幕、英語全字幕、漢語全字幕)對外語學習者視頻整體理解和詞匯理解的作用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對不同語言水平外語學習者視頻理解效果的影響,繼而探究不同字幕的呈現方式對語言水平不同的外語學習者的作用和不同語言學習階段將如何選擇字幕呈現方式的問題。研究結果表明:(1)漢語全字幕最有利于外語學習者對整個視頻的理解,英語全字幕次之,英文全字幕對低年級的學生幫助大于英語關鍵詞字幕,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不明顯;(2)英語關鍵詞字幕最有利于外語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3)在視頻內容理解上,關鍵詞字幕更適合語言水平高的學生,而對語言水平低的學生幾乎沒有作用;(4)字幕呈現方式的選擇有賴于學習目的和學生的外語水平。

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為教師在課堂上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字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教師在利用視頻進行語言教學時,要考慮不同字幕類型對學習者的不同作用。針對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差異,選擇合適的字幕呈現形式。如教師可根據側重訓練技能的不同,選擇不同字幕類型的電影交替使用或單獨使用。在選擇視頻字幕類型時,可采用英語關鍵詞字幕加深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和詞匯識記能力;選用漢語字幕或英文全字幕促進學習者對視頻的整體理解,降低外語學習者特別是低水平學習者的焦慮感,激發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等;使用多種字幕呈現方式時也可考慮結合語言發展的順序選擇不同字幕的呈現順序,如用漢語字幕使學生熟悉視頻內容,然后用英語字幕訓練學生的泛聽和閱讀能力,最后用關鍵詞字幕訓練學生精聽和新詞學習。

[參考文獻]

[1] [8] Lambert, et.al. Choosing the Languages of Subtitles and Spoken Dialogues for Media Presentations: Implica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981,(2):133~144.

[2] [10] Garza, T. J. Evaluating the Use of Captioned Video Materials in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1,24(3):239~258.

[3] [9] Danan, M. Reversed Subtitling and Dual Coding Theory: New Direc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92,42(4):497~527.

[4] Borras, I. & Lafayette, R.C. Effect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Subtitling on the Speaking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French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1):61~75.

[5] [11] [23] [24] [25] Guillory, H.G. The Effects of Keyword Captions to Authentic French Video on Learner Comprehension [J].CALICO, 1998,15:89~108.

[6] King, J. Using DVD Feature Films in the Classroom [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2,15(5):509~523.

[7] [16] 汪徽.二語習得中字幕輸入方式的作用和研究:回顧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7):88~90.

[12] Markham, P. L.& Peter, L.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Spanish Language Captions o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Reading Comprehens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2003, 31(3), 331~341.

[13] Grgurovi , M., & Hegelheimer, V. Help Options and Multimedia Listening: Students' Use of Subtitles and the Transcript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7,11(1),45~66.

[14] 陳淑芬,王清杰.看英文字幕電影與英語詞匯附帶習得 [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5,18 (2):43~44.

[15] [26] 戴勁.影視字幕與外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5,(3):18~22.

[17] 汪徽.字幕對伴隨性詞匯習得的影響[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2 (2): 47~53.

[18] 王燕.影視字幕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J].瘋狂英語·教師版, 2009,57(3):55~57.

[19] 顧琦一,臧傳云. 輸入模態對第二語言理解和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 [J].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4(3):55~59.

[20] 戴勁. 輸入方式、輸入次數與語篇理解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4):285~293.

[21]萍,周密.有、無字幕兩種版本的不同觀看順序對視頻理解效果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10):89~92.

[22] Barron, A. E., & Atkins, D. Audio Instruction in Multimedia Education: Is Textual Redundancy Important?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994,3 (3/4):295~306.

[27] Koskinen, F, Knable, J., Markham, F, Jensema, C., & Kane, K. Captioned Television and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f Adult Second Language Correctional Facility Resident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1996,24,359~73.

[28] Schmidt, R.W. 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2):129~158.

篇10

一、有聲朗讀、強化語感

朗讀的主要語調就是朗讀基調。朗讀基調是由感情基調決定的。通過朗讀的語言藝術,使枯燥的視覺文字活化為生動的聽覺聲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領悟。朱熹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目前社會上流行的“李陽瘋狂英語”其實也就印證了有聲朗讀的巨大功效。在教學Four seasons 這節課中,通過對四個不同季節的不同語言描述進行大聲朗讀后,喜歡冬天的學生便進入故事 Snow Day 進行學習。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冬天最明顯的特征是 It's very cold. 同樣喜歡春天的學生對語言 “It's spring.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 The grass is green.”就有很深的感受.

二、韻句朗讀、強化語感

在教學中我認為除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同桌互讀,表演配音讀,朗讀比賽等方式外,還可采用韻句進行朗讀,韻句是在教學中有意的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可以提高趣味性,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訓練學生對意群的理解和朗讀技巧,增強學生的朗讀熱情,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富有動感、瑯瑯上口的Rhyme、Chant及輕快優美的English songs對小學生極富吸引力。在節奏和歌曲中本身就有強、弱拍之分、音值的長短,教師可根據這些特性加以充分利用,生動活潑地進行語感的節奏感、動力感、旋律感,連讀、重音、停頓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