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遺傳學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產階級遺傳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方法;學習的特點;學習的規律
一、學習的戰略與技術
學習如戰爭,戰爭要講究戰略和戰術,戰略正確,戰術得當,弱小之師可以戰勝強大之敵,道理相同,學習也得講戰略和戰術,正確和恰當的學習戰略和戰術,可以使人們獲得成功,可以使相當多的在天資和條件方面并不優越的學生,取得名垂后世的成功。
什么是學習上的戰略呢?學習上的戰略是指對于學習方法的總體設計,是在綜合主.客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如何安排學習的全過程和總體部署,在進行學習的戰略部署時,首先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的基礎上,相對穩定地確定學習的重點,不能貪求面面俱到,要知道有所不學才能有所學。其次還要確定怎樣學習的基礎途徑,根據個人的條件,合理的分配力量,確定學習的重點,有所選擇地學習那些對自己的發展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中,在制定戰略的前提下,還要有具體的戰術,概括地說,學習的戰術就是高效率地解決學習問題的方式,方法,講究戰術就是不但要使我們的學習按要求達到目的,而且能節省時間和精力,以便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科學安排時間
首先,珍惜時間價值。凡勤奮致學者,無不惜時如命。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成就,攀登科學高峰,就必須贏得時間,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勝利。其次,要排好每天的時間表,并要嚴格執行,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對每天24小時做精細安排,整段時間學什么,零星時間看哪些內容,都要做具體安排。該學什么就學什么,堅持始終,絕不能見異思遷,朝三暮四,這樣就會按照作息時間規定的程序,有條不紊地學習。同時要養成“今日是今日畢”的習慣,切忌“拖控”。因為時間具有一去不復返的一維性,稍縱即逝,唯一能夠利用的就是眼前的時間。再次,勞逸結合,善于休息。列寧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長時間用腦,會使腦在勞動時因大量消耗營養――肝糖,而產生越來越多的乳酸。它對大腦產生抑制作用,這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因此,采取疲勞戰術學習,盡管費時不少,但往往收效甚微。
三、搞好預習、聽課、復習三個環節
錄下來。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在讀書時就極為注意不斷改進方法記好筆記。他的主張是先要認真聽,聽懂了就記。他還特別提到,下課后先想一想,這堂課老師講了什么問題,它有 預習、聽課、復習,這三個環節是大學學習取得良好效果的最佳學習法。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先看一下的老師將要講的課程內容,使頭腦里有一個輪廓,不懂的地方著重記一下,但不必深究,以便帶著疑難問題跟著老師講解的思路去聽課。
聽課,首先要會聽,就是要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邊聽邊想,聽課一定要聚精會神。其次要善于記筆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因忙于記筆記,沒有注意聽老師講課,更無法進行積極思考,致使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結果收效不大。總之,預習、聽課、復習、這三個環節,密切關聯環環相扣,抓好這三個環節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學習的規律
首先,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統一,大學課程的設置,其結構層次一般分為共同課、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類,所謂共同課通,常也叫公共基礎課,如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外語課,體育課等這些課程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掌握必要的語言工具,鍛煉健康的體魄,而開設的必修課。所謂基礎論課,是講授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如理工科的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農醫科的生物學、遺傳學;師范科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等,基礎理論設置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習專業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所謂專業課是學生所學所學的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科學體系,在整個課程結構中,它是標志這培養對象專業特點的中心組成部分。三類不同層次的課程,在大學學習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是密切相聯,有機統一的整體。因此,大學生既要學好公共課和基礎理論課,又要在此基礎上學習專業課,要把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一些剛上大學的學生往往誤解,認為在這三類課程結構中,層次越高越重要。因此,不愛學共同課,不重視基礎課,只在專業課上下功夫,這是極其錯誤的。共同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四有”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基礎課與專業課就好同屬木之根,專業課如同是樹木的主干。俗話說“根深葉茂,本固枝榮”一棵樹只有根基深厚,主干才能粗壯,將來才能長成繁茂的枝葉,結出豐碩的果實,要知道今天在基礎課上下功夫花力氣,將來就一定會在專業提高上見成效成果。其次,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統一,大學生在學習中,除掌握一定的課外知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要培養與專業有關的一定的,如學工的要會設計,計算、繪圖、操作等;?學醫的要會診斷、處理、動手術等;學師范的要求講解和組織課堂的本領等等。大學學習生活中,技能的培養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要把學習知識和培養技能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既要重視基礎理論用要重視現代科技,既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技能的訓練,既要發展思維能力,又要發展動手能力,手腦并用可以使一個人在專業上達到更高的水平。努力做到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統一,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但是,以往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常常出現兩種有害的傾向,其一是,許多學生一心只想多學理論,多學知識,認為這才是“干貨”,而對技能培養不重視,不肯下功夫,結果是“高分低能”其二是,一些學生?只看重技術性,技巧性的提高,而輕視理論水平的提高,和知識面的擴展,大學生的努力方向應該是既會動腦又會動手,既博學又能干,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成為全面發現的合格人才。再次,廣博與專深的有機統一,大學學習是定向的和專業化的學習。但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之一,是科學系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另一方面,各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又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懂得自己的專業,而且也應該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在廣博的基礎上求專深,是大學學習的一條重要原則,只有把廣播和專深有機統一起來,博而不溢,專而不死,恰當安排,相互促進才有利于成才。最后,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對前人科學文化成果的一種繼承,列寧曾指出:“只有確切地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只有對這種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這就說明了繼承的必要性要求我們必須虛心地向前人學習,而不應盲目的去搞什么“新體系”的“創造”。在以繼承前人成果為主的大學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去創新。
在學習生活中,對于創新問題,應持如下兩種態度。首先是科學的分析態度和革命的批判精神。既要虛心地學習和研究前人的成果,又不盲從。其次,學習中的創新要不怕微小,重在積累。頭腦中只要閃過一點新的,有意義的東西,都要立即抓住不放,力求加以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