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數學思維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8 18:1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孩的數學思維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孩的數學思維訓練方法

篇1

【關鍵詞】學生;作文;教學

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最頭疼的當然是作文教學,我們共同的體會是,不管怎樣去講、去說、去示范,學生總是達不到我們要求的標準,甚至是一塌糊涂,一無可取。

一、農村小學生的作文現狀

(1)學生方面:大部分農村學生寫起作文來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有話寫不出。學生一寫作文就叫苦連天,即使是勉強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內容空洞,思想貧乏,語言干癟,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連篇,虛浮不實,矯揉造作,令人著實擔憂。

(2)教師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不怎么會寫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由民辦轉正的教師或中專生招聘的教師,專業對口的很少,對寫作理論掌握更差。教師不知如何下手指導,碰上作文課,教師隨手擬個題目,任學生信筆涂鴉。學生作文既無目標,也無路標,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寫來寫去,還是一頭霧水。還有一種走捷徑者,作文指導有意無意地指導學生套作,讓學生仿作一些作文書中的優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學生干脆把這類作文改名換姓,一套了之。

(3)教學方面:對習作教學總體目標認識不清楚,或是盲人摸象,根本就無目標,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或者是在與學生認識水平不相符的目標下對作文教學,不是要求過高,就是面面俱到,導致作文教學陷入了極大盲目性和隨意性,走進了惡性循環的怪圈,高段老師責怪低段老師,低段老師說學生不成材。其實,許多教師也不知道習作課怎么上,無教案上課,隨意安排習作內容,不注重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情,不引導學生積累素材,作文課全憑學生的“天賦”去發揮,就造成我們的學生習作瞎編亂造,謊話連篇的現象。

(4)指導方面:未嚴格按照年級段要求,教學要求過高過急,訓練沒有階段性。作文教學無序列、無計劃,教學程序單一,讀寫脫節,課內與課外不能密切結合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作文題目或范圍要求沒有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范圍內,不能開闊學生思路,未教給學生一些觀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夠認真,沒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特別是批語,篇篇皆是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書寫工整等,或反之。

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困境的原因

(1)學生差異,影響了作文的水平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常常表現為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面紅耳赤。很想寫,但不敢提筆,敢提筆,卻又無從下筆。大部分學生腹中空泛,筆頭枯澀,作文內容貧乏,單薄空洞,語言表達枯燥、不規范、不切實際。農村小學生相對于城市里的小學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加上家長對孩子有許多仍有“大人講話,小孩子不準插嘴”這樣的限制,所以本來就不是很能說的孩子就更加變得沉默了。 眼界的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的匱乏,使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的變小。當碰到一個作文題目時,由于記憶庫存的空蕩,提起筆來擠不出一點墨水。

(2)地域差異,遮蔽了學生的視野由于農村地處相對偏遠,相對落后閉塞,學校硬件設施相對欠缺,圖書館、閱覽室尚不健全,圖書陳舊過時,信息傳媒相對滯后,限制了學生課外學習、寫作素材收集的空間,造成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狹窄,接觸社會少,生活單調,視野小,在作文中無東西可寫,因此,農村學生在心理上對作文也有一種恐懼感,或者說是厭惡感。

(3)家長差異,滯后了作文發展現今的農村,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養所限制,他們在這方面根本是有心無力的。甚至有時還會起一些反面作用,這樣就會對學生作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滯后了孩子們作文水平的發展。

三、農村小學作文水平提高的途徑

(1)樹立學生寫作信心。怕寫作文已成了大多數學生的習作通病。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文化資源無所適從,總感到迷茫。他們總以為自己前途渺茫,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什么好文章來,便灰心喪氣。這時做教師的一定要開導學生:我們學過的課文都是作家寫出來的,作家之所以能成為作家,并不是他們天生就會寫文章,他們跟我們一樣,起初什么都不會,后來經過努力拼搏才把文章寫好的。所以我們小學生,開始寫不好作文不要緊,慢慢的一定會寫好的。相信每位同學未來都能成為大作家。

(2)幫助學生找作文源頭。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在生活中只要多留心觀察,親身體驗配合小練筆,就能寫出內容真實的作文來。另外,準備一本摘錄本,每天摘錄一些妙語佳句及遠程教育資源,并把一些恰當的語句用到自己寫的文章里。

(3)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要讓學生說最感興趣的事。教學《語文園地》時“口語交際”千萬不要跳過,學生哪怕只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也要鼓勵;要讓學生寫感興趣的作文,哪怕寫的較差,只要有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可以打“及格”,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4)讓每位學生經常寫書信。農村孩子面薄膽小,向老師談心羞于啟齒。平時寫作文,多數學生抱著應付的心態,不把作文當成一回事。但寫書信給老師或親友就會竭力把意思表達清楚,這不失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方法。

(5)突破學生的語言關。對一個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訓練是否扎實。因此,教師要培養動口表達能力,遵循從說到寫的原則。一些教師在語文的各項訓練中單打一,作文課練作文;閱讀課練閱讀;說話課練聽說,各管各的,缺乏聯系。作文課僅列個提綱即讓學生完成。從作文課堂教學來看,農村小學普遍忽視“說”的訓練。學生到大自然去看了,聽了,有很多的話要說,要盡量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說話的能力靠培養,語言能力的訓練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學生所寫的作文都是自己親身體驗,作文就是把自己剛剛說的話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針對大部分農村學生不會說話,不會寫話,表達不清他要說的意思的這種現象,我們可經常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思維訓練。我經常采用的是一詞多造法,就是用一個詞語造幾個句子的訓練方法。詞語選擇要多樣化,一次訓練只選擇兩三種詞性的詞語。造時盡量一句換用一個地點、時間、人物、環境等。促使他們展開思維,讓思維進入廣闊的自然界中去,不能拘泥于家庭、學校,爸爸媽媽同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