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1-30 17:3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2-0013-01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構建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提高學員對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較大的幫助。但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課堂上的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多媒體教學忽視傳統教學中一些優秀的教學方法,也遏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好的教學應該是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
1.多媒體教學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教學中常有一些宏觀的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長時間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無法讓學生親眼看見;一些微觀的事物和微小的變化,無法通過儀器設備讓學生進行觀察,這些都是課堂教學難點。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使學生看到了事物在運動、發展、變化。真情實感取代了憑空想象,難題無須多講,“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聽、視、評、悟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地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心理學研究指出,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的。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先進手段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促使學生始終在活躍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
正因為多媒體是教學、教育的發展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在多個應用軟件的使用上進行培訓,通過對軟件的學習,把它有利的運用到教學中去,對教學過程實行立體化設計。這種設計既包含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教材、教育技術四要素之間的恰當定位,也體現了當前教改的核心,即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媒體可使教學過程立體化,可以改變以往教學過程設計的線性結構,能夠直觀顯示整體課堂教學中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間的正確關系,能夠作為實施課堂教學的藍圖,能有效克服教學的隨意性,有反饋功能,可依據學生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判斷,為各學科各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礎。
3.多媒體的運用有助于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
3.1 對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盡管它曾經發揮過較好的作用,但是現在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其弱點,它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難以充分照顧優生、差生的學習和發展,而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以科學的手段傳遞、記錄、儲存和再現教育信息,既適應進行個別教學,又適應集體教學。將教學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這樣可供個人單獨學習使用,也可供多人同時學習使用,并能反復播放,每個學生能根據個人需要利用這些課件進行自學、復習等,而參加學習的人,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可以在課堂里學,也可以在家里或別的地方隨時進行自學。這樣一來,就突破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的組織形式。
3.2 對教學方法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師從教學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研究教學工作,由面對面地講課為主變為以準備學習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指導學生合理利用媒體,掌握學習方法,解答疑難問題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得到更好的發揮,將由被動地聽課變為按照自己學習的時間和進度,主動地進行學習,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的運用需要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篇2
關鍵詞:計算機多媒體 課堂教學 作用
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科學地安排和調整學習進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的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輔導,實現因材施教。同時,在人為設定的情況下,它還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出精確的反饋和合理的評價,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呢?
一、教學媒體要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匹配
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是為了輔助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媒體的選擇要能有效地展示教學內容,即教學媒體要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匹配,否則,不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就進行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不可能達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具體來說,教學目標確定之后,經過教學任務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提煉出相應的教學內容,最后由教學內容來判斷是否需要媒體,用什么樣的媒體和如何展示媒體。在這里,我們可用具體的判斷流程來說明教學媒體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匹配關系。(如圖1)
二、精確選擇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素材
計算機多媒體內容豐富、功能各異,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選擇哪一種或哪幾種媒體才最為恰當、最為有效呢?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可供參考。第一,可依據教學目標進行選擇。要想讓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或理解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教師可選擇圖表、實物或立體動畫;為了增進學生興趣,激感,教師可選取有感染力的音視頻媒體。第二,可依據教學內容選擇。在語文、歷史等文科的教學中,教師可選擇風光片、故事片等視聽媒體,使學生親臨其境,增進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在小學數學、科學等學科教學中,教師可提供實物模型、圖表、動畫等媒體,加深學生記憶,促進其理解。第三,可依據教學對象選擇。針對小學生可多選擇動畫、投影、視頻等與其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媒體。第四,可依據媒體特征選擇。能用實物觀察的,就無須用圖片和視頻;能動手實驗操作的,就無須媒體模擬教學。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氛圍
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上課伊始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給學生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直觀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圓的面積》一課學起來比較枯燥、乏味。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如下課堂導入,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此時,屏幕上出現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中間豎一根木樁,木樁上拴著一只正在低頭吃草的羊,畫面中又出現一個正在思考問題的小朋友:這只羊能吃多大范圍的草?學生討論后回答:“羊吃草的范圍就是以木樁為圓心,以繩長為半徑的圓。”這時,草地中心出現了一個以木樁為圓心、以繩長為半徑的白色的圓,動畫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順勢讓學生找出求這個圓的面積的方法。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從課間活動拉回到了課堂,達到了激趣導入的效果。
(二)演示教學內容,加深知識理解
教學媒體要能直觀、形象地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
例如,當學生找不到求圓面積的方法時,教師可適時運用多媒體進行引導:屏幕上先出現一個圓,然后自動分成紅、藍兩個面積相等的半圓,兩個半圓又平均分成四份,自動交叉組合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像什么圖形,學生得出的結論是:像長方形,又不像,因為它的長邊是無數個小弧線。
這時,銀幕上又出現兩個等大的圓,重復上述過程,唯一不同的是兩個半圓分別被平均分成8份和16份,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結論:一次比一次更像長方形。
在這個節點,教師讓學生想像:按這個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出什么圖形?學生自然可以得出把一個圓拼成長方形的結論。
篇3
【關鍵詞】多媒體 數學課堂 形象 豐富 提高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只是一塊陳舊的黑板和一支粉筆,加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整個課堂的氣氛比較嚴肅、死板,而學生只有遵從、模仿和記憶了。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知識傳遞的方式,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增添了很多色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使傳統的數學課堂變得充實而多彩,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教學為核心已成為當前教育的主流。通過教學嘗試已經認識到多媒體為數學課堂教學帶來的優點所在。
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作用
(一)可以創設問題情景
在教學活動中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供生動和豐富的音像,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創設出一種“圖文并茂”、“聲色皆存”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數學 ,理解數學,從而激發其自覺學習數學、領會數學思想、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講授平面解析幾何《拋物線》一課時,我首先把日常生活中與拋物線類似的圖像展現給同學們觀看,如雨后彩虹、拋出去的球的運動路線、拱形橋下面的橋孔、噴泉以及一元二次函數的圖像拋物線等等,使學生帶著好奇心,自動自覺地去觀察、發現和思考問題并大膽地去設想,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可以直觀演示
僅僅依靠老師的一支粉筆和一張嘴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理解數學的一些概念,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處于一個發展階段,抽象有時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障礙,此時,運用多媒體能直觀形象地把抽象思維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突破一些學習的難點,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平面解析幾何“橢圓”一課中,我先讓學生分組操作,通過幾何畫板的演示,認識圖像中存在的確定關系,然后讓學生討論,總結規律,得出結論,最后我使用幾何畫板再次進行演示橢圓的形成過程,把學生的觀點進行補充,再讓學生重新確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到橢圓的本質,讓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定義及形成過程,從而達到理想的認知水平及教學目的。
二、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能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靜止的圖像動起來,具體的呈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營造出良好的思維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創新活動中,由此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靈感、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在“橢圓的性質”之后,我嘗試讓學生自己學習雙曲線的性質,有前面知識的鋪墊,學生們很輕松的掌握了分析的細節和方法,并且可以運用多媒體形象逼真演示運動狀態,并說明演示過程,歸納出完整的性質來,使我印象深刻。這樣的過程給了學生參與創新的動力和欲望,激發了他們創新思維的源泉。
(二)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機。是一個人積極探索知識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個性化行動,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在數學教學中,良好的興趣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會最有效、最主動。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效果設計數學教學,給學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例如,在學習《概率初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抽獎轉盤、擲骰子等動畫來模擬抽獎情景,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彩票開獎現場視屏等讓學生對概率的學習產生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多媒體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效率高的教學手段,它將學生帶進了生動豐富的知識世界,而且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地表現出來,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化解難點。在課堂中無論一個老師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的傳遞給學生,而這些知識內容又往往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學中的過程再現可以輕松解決此類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美術 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13-01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能集文本、圖像和聲音于一體,能直觀、形象并且富有情感的把一切事物表現出來,因此,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去。筆者根據多年來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好處。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解決美術專業知識與學生實際學習上的矛盾
初中階段所涉及到的美術知識面比較廣泛,但所安排的美術課時又特別少,一般一周才1至2課時。在這么有限的時間里,要讓學生多掌握一些美術專業知識和繪畫技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因為,在傳統的美術課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采用講解、板書、繪畫示范或事先準備好的掛圖等,最后布置作業給學生進行繪畫訓練。一節課下來,教師要講解到的內容太多了,又要板書和做繪畫示范,在時間上是很不夠的,又因教室空間不大,學生在聽講時受距離和角度的影響,對重要內容看不清楚,而影響學習情緒,最終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如果教師在做講解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事先講解的課題及板書內容制成課件,在上課時,教師只需按動鼠標進行播放即可,如果遇到學生很難理解的美術專業知識,就讓學生反復進行觀看,直到學生完全理解為止。
例如,在講解中國畫的用筆和行筆、水彩畫的著色與水分調和要領及干濕畫法的運用時,把原本很枯燥又很難理解的美術專業知識用圖文并茂的形式,通過幻燈片既清晰又栩栩如生的體現出來。這樣,教師既節省了講解時間,減輕了教師上課的壓力,又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畫面中激起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傳統的語言文字及實物制作成三維動畫形式,可以讓學生引起高度的注意,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勾起學生對美術課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師在講解《線造型的素描》這一節課的知識點時,對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這樣的美術專業知識點,僅靠教師在黑板上畫輔助線來說明美術中透視的規律,學生聽講起來就會覺得既抽象又吃力,還以為教師在講解數學中的幾何圖形呢。這時,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體軟件技術,用三維制圖完成三維美術透視規律,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還有在講解《圖案設計》這一節課的知識點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簡單的圖案用軟件設計夸張出來,再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再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使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理解起來就簡單明了,學起來就得心應手,也會樂意去學、去鉆研。
教師在評改學生美術作業時,也可采用多媒體,學生可以用電腦來制作美術字的效果把不同的美術畫面用投影片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們共同觀看,進行比較,并及時給出正確的評價,比如,對制作比較美觀,效果很好的學生作品,可以當場進行表楊,并指出作品中的優缺點。并讓學生互相自評、進行有效探討,再通過多媒體投影把作品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中,讓美術知識更加牢固的被學生所吸收,通過反復操作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完善美術課教學的軟硬件設施
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各種課程的教學中。多媒體所具有的諸多優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推廣多媒體教學法還具有很大的難度。
首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具備好的教學環境和專門用于進行美術教學的多媒體教室。因為美術課的教學不同于其它各學科的教學,美術課是要學生經常進行動手制作或多方面的繪畫訓練。在美術教室里除要安置多媒體設備之外,還得放置寫生物品和工作臺面等一系列的制作工具。而且所要求的教學環境更趨向藝術感,并要求動靜相結合,這樣才能全方位的調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欲望。總之,美術專業課教室的完善直接影響到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對能否開展美術教學中某些特定的美術元素的教學有著決定作用,從目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來看,大多數中學都無法讓每間教學都擁有一套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無法有美術專業課教學中所必備的一些教學器材,這樣達不到應有的美術教學硬件設施,從而導致美術課中教與學各環節上的不協調,嚴重影響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硬件設施,使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篇5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地理作用
高中地理是一門較特殊的學科,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對于以感性思維為主體特征的文科生而言,地理是文綜中最難學習和掌握的學科。多媒體的輔助應用,能以形象、動感、立體的圖文,幫助學生認識一些抽象的、模糊的地理現象和知識。這種現代的教學方法能減少學生學習的困難,提高他們學生地理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整個高中地理學習中,獲得盡可能大的收獲。接下來,筆者將簡析多媒體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作用。
一.通過呈現現實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激情
古人曰: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最好的老師是興趣,最大的動力也是興趣。因此,作為地理老師,最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習喜歡地理,對地理充滿好奇心。地理教師在現代多媒體技術中,課前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地組織畫面,再配以靈動的音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改變以往的沉悶,使課堂更加活潑輕松。以前的課堂,以老師為中心,所有的學生圍著老師旋轉,課堂唯一的色彩就是單調的白色粉筆。但是現代的教學模式已經與傳統的有了大大的不同。生動形象的教學可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容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信息技術的運用還能把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規律及復雜的地理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遙遠變咫尺、復雜變簡單,大大增強課堂的表現力,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比如教師在講授高中地理“地質災害”一節時,播放 “地震帶來的翻天覆地”和“地震肆虐后的悲慘景象”的影像資料。一是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激起學生對地震知識的求知欲和預防地震災害的決心。
二.地理教學課堂實用多媒體,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很多教具會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但有時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教具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然而多媒體往往可以彌補這些教具的不足和缺陷。比如使用電子地圖代替傳統的掛圖教學,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比如,在學習我國地理的政區、經緯度、氣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礦產、城市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展示一張空白的政區地圖,然后再把相關的政區名稱展示出來,接著是經緯度和相關的氣候、地形、植被等等。這個過程的時間花費很少,非常清晰明了,但是如果使用傳統的掛圖的話,學生學習起來常常會感覺比較混亂,理解起來難度會很大。
三.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歷年各省地理高考題,特別注重考查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講授法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是教師運用的主要方法。此種方法不能讓學生感受地理事物的運態變化,一些抽象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這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更不用說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可以變靜止圖為動態圖,整個變化過程盡收學生眼底。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相結合,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學生求知欲得到激發,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提現。比如在講《地球在宇宙中》分析太陽系行星運行特點時, 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太陽系運動示意圖制作成運動的動畫形式展現,要求學生觀察并分析行星運動的特征,就比學生單是閱讀教材的太陽系示意圖容易歸納出答案。
四.地圖是地理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地圖對地理而言是第二語言,是地理學科的主干。通過地圖可以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地理知識。許多隱性的和顯性的地理知識可以透過地圖表現出來。課本插圖和掛圖是傳統的地理教學最常用的方法,對地理老師來說,特別是年紀大的,一節課帶上很多地圖都是件體力事。有時地圖很小,后排的同學很難看清,對一些具體的事物變化更難找的出來。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進而影響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一堂課結束后,他們要么渾渾噩噩,要么學習的知識很少。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大屏幕及相關的軟件,教師可以隨意放大或縮小所要展示的區域,以及利用多媒體通過FLASH動畫模擬、演示, 讓學生從中觀察整個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對其讀圖用圖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比如:在講解”東亞”時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一幅東亞地圖,動態閃爍顯示“東亞”等內容的位置、分布,教師一邊口頭講授東亞的分布位置、分界線及其 輪廓特點,另一邊迅速、準確地在多媒體地圖上勾畫出東亞的位置、范圍,分析對比記憶,分辨出東亞輪廓的主要特征。
五.正確認識多媒體的本質,切莫完全依賴多媒體
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他不是教學的主體,僅僅是個輔助手段。很多老師都把多媒體教學看成是學生學習的靈丹妙藥,所以他們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常常為了準備一個課件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這嚴重影響了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深入研究。多媒體教學也好,傳統教學也罷,充其量都是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作為地理教師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相互結合,發揮兩者的最大功能,這樣才能在避免當解說員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有著很多傳統教學無法匹敵的優勢,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來進行界定。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來恰當地處理好什么時候用,該怎么用的問題,要避免盲從地無論何時都使用多媒體教學這一誤區。比如在講解“三圈環流”的時候, 如果使用多媒體視頻的話,往往速度較快,一帶而過,筆者以為達到的效果會很一般。但如果使用板書教學的話,一邊講一邊繪板圖,學生則在紙上畫,就能夠使教學層層深入, 使學生輕松理解三圈環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總之,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是萬物都有雙面性,關鍵在于教師自己尺度的把握。教師應當充分認清楚多媒體僅僅只是教學的輔助,學生才是教學的中心。千萬不能喧賓奪主,這樣才能讓多媒體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鄧衛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教育研 究 ,2009,(3).
[2] 鐘冰.運用多媒體進行地理學科教學的幾點體會[J].江西教育論 叢,2009(2).
篇6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優勢分析
具體來說,多媒體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以下優點:
一、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之一,是鼓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填鴨式”的教學缺乏師生互動,缺少雙向的溝通,較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媒體的優點填補了這一缺陷,它能夠有效地創設逼真的情境,化死板為生動,化抽象為形象,把圖像、動畫、聲音、視頻融為一體,符合學生的學情,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如在教學衣物單詞時,我們一般都是帶領學生拼讀單詞。多媒體動畫課件則不同,它能夠在學生面前展示出購物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購物場景,讓學生把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詞匯是語言交際的基礎,“單純地呈現—拼讀教學”較為枯燥,教學時間花費多,效果并不樂觀,單詞讀的多,認的少,寫的更少。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英語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可以制作符合學生心理的詞匯教學的課件,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如教學lion這個單詞的時候,學生會讀了之后,要開始訓練他們的“認”了。我利用計算機將lion放在很多單詞中間,要他們通過找家族成員的方式找到這個單詞;然后把這五個字母的順序打亂,請學生將正確的順序說出來;隱去單詞中的某個字母,讓學生說出來缺哪個字母,這樣重復幾次,學生基本上就能記住這個單詞。
三、拓寬學習思路,發展創新思維
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開拓。唯物辯證法認為,所有的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圖像、聲音、動畫,傳播到學生的大腦中,積極地開拓他們的學習思路,發展創新能力。它一方面對復習舊知識起到溫故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學習新知識時也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合理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開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都會遇到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問題。此時,教師要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幻燈片上根據新內容呈現新畫面,板書新單詞。通過When…?What…?How…?等的提問,讓學生捕捉相關關信息,通過實物、體態語言或簡筆畫操練新詞或短語,簡要地講述知識要點。能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媒體特征進行課件的設置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把畫、字、聲、形有機地融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聽寫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率。
與此同時,多媒體的功能也讓課堂教學受益匪淺:
一、培養交際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
以往創設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情境使英語的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多媒體手段可以為我們創設逼真的教育教學情境。學生在此情境下學習,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把“算盤珠”似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如教學四年級下學期“At a snack bar ”這一課,單純地講解課題的含義讓學生費解,而多媒體課件上形象地展示了小吃店這一場景,讓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對該詞組的意思一目了然。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而言,聽、說、讀、寫能力缺一不可。這四個方面有機結合,完整地貫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整個過程。簡單地圖片與掛圖為無聲教學工具,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課件則不同,通過多媒體動畫聲音的播放,可以使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去聽教學內容,把聽力內容轉化為口語交流內容。同時,英語的學習也是一個模仿和創新的過程,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化和形象化,使學生樂于去模仿和拓展。比如在講C部分的句型時,掛圖只能解決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多媒體則把聽、說、讀、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輔助課堂教學,達到效果最優化
篇7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數學課堂;作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2. 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于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于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絡信息,多媒體教學軟件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后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我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制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后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3. 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于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在講解《極限的概念》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絡查詢并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極限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我的動畫課件,學生歸納出了極限的概念,同時揭示了極限的概念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絡查詢并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絡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4.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有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
5.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云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絡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準。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教學課堂,這樣利人又利己。
篇8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作文;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9-0040-02
每到作文時,學生往往是皺眉頭,咬筆頭,遲遲無從下手。老師盡管費心講,勞心批,但收效依然甚微。如何讓學生由怕寫、不會寫到愛寫、善寫作文呢?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猶如一股春風,給課堂作文教學注入無窮的魅力。它不僅可以使老師的教事半功倍,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作文,筆下生花。
一、激發興趣,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心情舒暢,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迅速而敏銳,能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進行創造性學習。作文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如果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任你講得口干舌燥,任你講得精疲力竭,學生卻似一潭死水,“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多媒體集圖、文、聲、影于一體,形象直觀, 能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創設最佳學習氛圍,點燃學生寫作的熱情。
如在指導《美在我身邊》習作時,我讓學生帶上數碼相機,親自去發現身邊的美。學生有的定格了自然界的花燦爛開放的那一美景,有的定格了同學撿起地上垃圾的那一瞬間,有的定格了大街上義務獻血車旁,獻血的姑娘那如花的笑靨……我把他們自己拍攝的照片配上音樂,制成演示文稿。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作品”。這樣,學生的興奮點被調動起來,寫起文章來自然也有話要說。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興趣被激發出來了,寫作熱情才會被點燃。
二、再現場景,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荀子的話充分闡釋了“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寫作的靈感和創造的火花,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它可以把鏡頭定格在需要仔細觀察描寫的部分,引導學生留住轉瞬即逝的情感浪花;可以清晰地再現記憶中模糊的場景,幫助學生重拾一幕幕久遠的溫馨記憶……
如在“愛我家園”為話題的作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天藍、碧水、花紅、柳綠的畫面,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盡情感受美好的大自然,感受人們在美好環境下,舒適安康的幸福心境。之后播放數組地球遭受破壞、環境嚴重污染的畫面:灰灰的天空中,恣無忌憚橫竄的黑煙;烏黑的河水里,漂著奄奄一息的小魚;平整的地面上,無緣無故出現的天坑……以及沙塵暴肆虐區,人們痛苦不堪的生活畫面。前后畫面的對比,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視聽感官的直接作用下,真情自然濃聚于胸,不吐不快。這樣,寫作的靈感自然就會被激發出來。
《文心雕龍》云:“情者,文之經。”“文章之作,在乎情性。”此時,憑著至誠至情發出的心靈之音,怎能不打動讀者?
三、積累素材,滋養學生創作蓓蕾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文章更是如此。要想寫出好文章,學生平時只有“厚積”,備足“米”,寫作時才能“薄發”,做出可口的“飯”。現在的學生,由于自身閱歷有限,平時課業繁重,很難進行課外閱讀,寫作素材積累有限,以至對寫作望而生畏。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如在以“堅守”為話題的作文訓練課上,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人物的資料:莊子“寧其生而曳尾于途”,對自由的堅守;陶淵明辭官歸隱后“采菊東籬”,對高潔人格的堅守;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對良知的堅守;蘇武寧可“渴飲雪,饑吞氈”,也不愿投降匈奴,對愛國信念的堅守;劉姝威,面對恐嚇信毫不畏懼退縮,對職業道德的堅守;楊善洲,退休后義務植樹22年,對人民熱愛的堅守……并把這些人物的資料,并配上相關插圖,制成課件。這樣,學生借助視覺、聽覺,在短時間內積累、掌握了大量的相關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多媒體憑借大容量,為學生創作蓓蕾的綻放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四、修改作文,提升學生的潤文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統的作文批改,至少花費教師課下一二周的時間,可發到學生手里,學生卻只是象征性地瀏覽一下分數和評語。作文講評課,教師臺上講評得口干舌燥,激情澎湃;學生臺下卻聽得昏昏欲睡,不以為然。葉圣陶先生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文的本人。”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改變這種事倍功半,甚至事而無功的局面,充分體現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
如在指導學生以“成長”為話題的課堂作文中,學生當堂完成作文后,可利用投影儀把學生作文投到屏幕上。引導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精彩之處用紅線畫出,不妥之處用藍線標記。學生再集思廣益,一起交流修改不當的詞句,直到滿意為止。這樣,學生懂得了應該怎么寫,不應該怎么寫。
利用多媒體合作修改作文,不僅加快了反饋節奏,提高了評改質量,而且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提升了學生潤文的能力。
五、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想象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作文同樣離不開想象力。巴金也曾說過:“沒有想象就沒有文學。”可見,想象力在寫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多媒體在課堂作文教學中,可巧妙地運用圖片、聲音、視頻剪輯和動畫文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如在教學以“換個角度”為話題的作文課上。我把幾幅經典的圖畫制成了課件。其中的一幅:“老婦和少女”。大家明顯的看到是個老婦圖(圖一),接著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換個角度,看發現了什么?結果有一個同學看出了是個少女圖(圖二)。為讓沒有看出的學生確信“老婦”就是“少女”,我利用動畫,演示了“老婦”變“少女”的整個過程。由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親眼見證了“老婦”變“少女”這似乎不可思議的事實。他們真切地懂得了:當“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時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學會了對同一事物能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篇9
【關鍵詞】素質教育;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教育效果;產物;熱點
由于媒體技術已被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 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清醒認識到教育要快速發展,必須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工具,尤其是在英語教學方面。讓英語教學不再乏味、枯燥。那么就有很多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值得我們英語教學者深思,下面我們談談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情景創設
多媒體教學為課堂英語教學創設逼真情景,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的真實情景。英語不同于母語。人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能用英語作為一交際工具來互相交流、溝通。學生學習英語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語交際情景,語法規則的學習和語言使用規則的掌握往往出現脫節情景。由此可見,較為真實的情景對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就必須是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具有向學生提供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這種環境既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語的場所和機會,讓學生沉浸于英語環境之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并能激勵學生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交際活動。多媒體課件能為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較為真實、自然的教學環境,有情有景容易傳遞信息。
同時,多媒體課件提供一定的語言環境,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突破語言表達關。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而通過多媒體課件,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
二、多媒體教學有利于課堂高密度的創設
英語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參與操練和交際活動的人多、面廣,實踐內容的量大。一堂課內,每個學生都要參與操練和交際活動,而且一堂課要進行一至二次交際活動,往往還要以一對、一組或一排開火車方式進行操練。只有運用多媒體技術,才能做到擴大學生實踐的面,增加學生實踐的量,使課堂內容實現高密度。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語言情景,提供多信息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興趣,同時也避免了英語課上總是圍繞課本機械操練,重復舊內容的舊模式。并且通過合理設計,達到課堂內容的高密度,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點。
三、多媒體有利于創設課堂氣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材中單調的文字,靜態的圖畫,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相結合的形式,形象生動直觀逼真地展示出來,創設具有很強感染力的情境。
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如:《I’m hungry》中,本課的教目標之一是學習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單詞。如:bread,rice,sandwich,hotdog.如何在較短時間里熟記這些單詞,能夠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進行簡單交流呢?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種是用實物或卡片進行教學,這種上課方法使得教師要帶許多教具,且不易保存,不好反復使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漢語進行翻譯,這對學生學習英語不利。而使用多媒體進行組織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的興趣貫穿于課的始終,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
四、多媒體有利于增加信息,節省時間
大量的練習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特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使課堂教學一直處于高漲的狀態,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呢?傳統的教法是先板書,然后費力地講解,即使學生掌握,也費很長時間,而且效果不好。例如:在講In front of與In the front of區別時,我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動畫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車外及車內前方。學生只需很短時間便能掌握這兩個詞組的用法。因為這是多媒體動畫形式,能夠比較形象直觀的展示兩個短語用法與區別。這樣即方便教師的講又易于學生學習理解。這樣就使得課堂變得更加充實、完整。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技術起著補充和輔助作用,能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的效果。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能給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但愿每位教師能不斷超越自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完成觀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蔡基剛.大學英語精讀課多媒體教學可行性研究[J].外語界,2000(9)
篇10
所謂邊學邊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動口(以下簡稱“四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
“畫龍點睛”是人們熟悉的成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下面就來說說我的一些做法。
一、新舊知識銜接處――搭橋鋪路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我先找準新舊的聯結點,在領會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憑借電教手段助一臂之力,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地獲取新知識。
在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利用一框兩幅抽拉式投影片,先出示兩個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后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么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接著我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
二、教學重難點處――化難為易
教學重點是構成知識體系中最為重要、最本質的學習內容,教學難點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果重點沒掌握,難點不解決,會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有效地分解重點與難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學圓的面積時,計算方法的推導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實驗,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通過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先把圓8等份,剪開后用這些小紙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特征,畫面上分別顯示把圓8等份、16等份、32等份,很快沿著等分線剪開,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剪、拼的過程,再觀察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圓剪開后拼成的圖形,學生不難發現,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由此得出把圓轉化為長方形,推導出計算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利用多媒體,形象地演示了知識發生的過程,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三、在學生思維轉折困惑處――及時點撥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導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轉折困惑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生發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我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
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將紅色的正方體的一面(正面)先平均分成九份,將小正方體分層提取,分類排放好,接著旋轉剩余的部分,這樣繼續下去,最后通過直觀形象的呈現“切割”、“提取”、“旋轉”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