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05 18:0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輻射防護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輻射防護方法

篇1

關鍵詞:電離輻射;放射學檢查;輻射防護;時間;距離;屏蔽;照射野

中圖分類號:O434.11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與身心健康的關系越來越重視,雖然環保是一個復雜而多因素的課題,但醫源性環境污染特別是放射學檢查中輻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為此筆者通過多年的放射臨床實踐,對此進行了回顧、總結及探討。

1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及影響因素

輻射對人體造成生物效應的主要原因是電離輻射的電離和激發作用,它是在原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結果,可以造成人體的細胞、分子發生結構性變化,使蛋白質分子鏈發生斷裂,造成DNA和酶的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引起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活細胞核中DNA分子控制著細胞的遺傳和再生過程,當DNA分子發生破壞時,細胞雖然生存,但不能分裂,這些細胞直到老死也不能產生接替它的新細胞,因而造成了被照射組織喪失功能,產生一系列的病理改變。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有害的生物效應,其效應發生的幾率及產生效應的嚴重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射線的性質(不同種類的射線電離能力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的差別很大;同一種射線能量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也不同)、劑量(吸收劑量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劑量率(劑量率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分次照射(分次照射越多,各次照射的間隔時間越長,其生物效應就越小)、照射方式(內照射比外照射生物損傷重)、照射部位和照射面積(人體不同部位對輻射的敏感性差別很大,同時受照面積越大,產生的生物效應也越大)、受照個體與不同器官組織細胞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別,同時,低溫、缺氧、健康狀況、免疫力、醫療措施等也影響放射的敏感性。

2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項:第一,放射實踐的正當化原則,它是指在進行任何輻射性工作時,都應當進行代價和利益分析,對產生電離輻射的任何實踐都要進行論證,或確認該項實踐是值得進行的,它所致的電離輻射危害同社會和個人從中獲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擬議中的實踐活動不能帶來超過代價的凈利益,就不應當采用該項實踐活動。也就是說,要合理應用X射線,對這種檢查進行利弊權衡,使受檢者在X射線檢查中所得到的利益明顯地大于可能帶來的危害,這樣的X射線檢查就是正當的,否則就不應該進行。因此,只有當通過X射線檢查所獲得的醫學診斷資料,對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很有用時,才能進行X線檢查。第二,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它是指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后,使任何必要的照射應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說,應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最優化為原則,在付出的代價和所得凈利益之間的多種方案進行權衡,求得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凈利益。在具體放射臨床工作中,對一切正當的X射線檢查,要采用最佳投照條件(包括管電壓、管電流和曝光時間)和最適宜的檢查方法(包括、焦片距、濾線器、過濾板、遮光器和照射野等),使它既能獲得滿意的診斷資料,又盡可能降低受檢者的受照劑量。第三,個人劑量限值原則,在實施上述兩項原則時,要同時保證個人所受劑量當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限值。

經過實踐的正當化和防護的最優化,所有具有最優防護的輻射源的劑量貢獻,相加也不會超過個人劑量限值,保證放射工作人員不致接受過高的危險度。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2007年建議書中進一步明確了“劑量限值的應用原則界限,即除了患者的醫療照射之外,任何個人受到的來自監管源的計劃照射的劑量之和不能超過ICRP的推薦的相應限值”。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有三種:第一,時間防護,它是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盡量減少曝光時間和逗留時間,減少所受劑量。也就是說,人體所受輻射劑量的大小,與放射源接觸時間的長短成正比,接觸的時間越短,擺脫輻射的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照射就越少。第二,距離防護,它是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人體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而減少受照劑量。它依據的基本原理是平方反比律,如果忽略電離輻射在空氣中的吸收與散射,那么輻射強度隨距放射源距離平方的反比而減弱。第三,屏蔽防護,它是外照射防護的主要技術方法。主要包括機器設備的固有防護、機房設計的科學性、周圍環境的綜合評估以及充分利用鉛橡皮防護用品等。總之,在實際工作中,這三種方法通常都是綜合考慮不可分割并相互配合使用,讓受檢者接受的輻射劑量達到最低水平,以期取得最佳防護效果。

3臨床實踐中的輻射防護方法

根據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影響因素、防護基本原則及基本措施,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具體方法。

1)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杜絕不必要的、不應該的或可減少的X線檢查如(1)不顧有無X射線診斷意義或有無醫學上的正當理由或已確診仍做X線檢查。(2)當作一種方式,不判斷X射線檢查是否有用,僅應受檢查者要求而做。(3)無癥狀的患者,或有其它技術可以代替的檢查。(4)只是為了積累臨床資料。(5)當做常規必查項目。(6)就業前及就業后定期體檢(特殊情況例外)。(7)只相信本院的檢查結果,不管原有的診斷報告,仍進行X線檢查,造成重復照射。(8)為了營利目的。

2)嚴格控制各種檢體的常規胸透,特別對幼兒入托,中小學生升學的健康查體,應取消常規胸透。其它如①孕婦一般不宜做X線檢查,特別是受孕8~15周內,以減少對胎兒的照射。②對有生育計劃的育齡婦女,首先要問明是否已懷孕,并嚴格控制在月經來潮頭10d內進行檢查,以避免使胚胎受到照射。③對嬰幼兒及兒童應盡量避開一切不必要的檢查。

3)努力降低檢查部位受照劑量的技術措施:主要有選擇用合適的管電壓、選用適當厚度的過濾片、選用合適的焦片距、提高記錄系統的靈敏度等。

4)防止非檢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1)限制照射野。透射時,應盡可能采用小照射野和間斷曝光來觀察,并盡量縮短總觀察時間。(2)采用屏蔽防護。應當充分注意到非檢查部位,特別是對射線靈敏性較高的甲狀腺、眼晶狀體和性腺的屏蔽防護,當這些器官或組織(非檢查目標)有進入直射線束的危險,或靠近照射野邊緣5cm范圍以內時,應在不妨礙獲得必要診斷信息的前提下,盡可能用鉛當量不小于0.5mm的鉛橡膠板將其屏蔽;使用性腺屏蔽,對男性可降低95%,對女性可降低50%的性腺劑量,使用鉛玻璃眼鏡,能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降至10%;當患者需要攜扶時,對攜扶者也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為患者準備了下列鉛橡膠防護用品:①高領坎肩式鉛圍裙(用于牙科拍片)。②鉛圍裙(用于胸透和胸部拍片)。③護頸防護帽(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和肩胛骨拍片或胸透)。④防護巾(用于胸部、胸椎、肋骨拍片)。⑤頸套(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肩骨及頭部拍片)。⑥防護三角(用于胸腰椎、腹部拍片、膽系和尿路造影)等。(3)完善防護:選取適當的,使射線束避開對敏感器官的直接照射。如①手部拍片時,若讓患者面對球管大照射野曝光,其性腺受照劑量約為背對球管小照射野曝光的3000倍。②頭部斷層攝影時,只要采用俯臥位,使眼睛向下,后前位投照,就可以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減少到前后位掃描的1/20。③在牙科拍片時,射線束應取一定角度來避開甲狀腺,乳腺和性腺部位,使其照射的機率減少到最小。

參考文獻:

[1]徐躍,梁碧玲.醫學影像設備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于茲喜.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洪洋,謝晉東.醫用放射防護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篇2

【關鍵詞】艦艇船體防腐 陰極保護 優化設計

艦艇船體長期處于海洋環境之中,艦艇船體很容易出現腐蝕的問題,特別是以合金鋼為主要船體材料的各類艦艇長期與海水接觸,金屬設備其受海水腐蝕情況十分嚴重,因此有必要以其為主,對相應的防腐以及陰極保護過程進行優化設計。

1 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的重要性

海水腐蝕是影響以潛艇為主的艦艇船體使用性能的關鍵因素,同時,一直以來,解決這一問題都是有關領域的工作難點。調查顯示,受海水侵蝕的影響,潛艇中的電子設備等通常會出現損壞的問題,這對于其戰斗力的保證十分不利,同時對其進行維修也會對我國造成極大的軍事、經濟方面的損失[1]。總的來說,化學腐蝕以及電化學腐蝕是艦艇被腐蝕的主要原因。前者主要指的是由海水與制造艦艇的諸多材料之間發生化學作用而造成的腐蝕。后者指的是受電子流動影響而造成的腐蝕。就目前的情況看,上述兩種情況是導致艦艇腐蝕的主要因素[2]。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對其進行解決,其中陰極保護以及防腐措施的實施便是兩種重要的方法,踐證明,其應用效果相對良好。因此,有必要將上述措施應用到潛艇的防腐蝕過程中,以為其使用性能的保證以及使用壽命的延長提供基礎。

2 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現狀

目前,我國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水平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保護效率與壽命也得到了演唱,但在計算與設計方法的應用過程中卻存在著過于傳統的問題,盲目性相對較強,為解決上述問題,這對于我國艦艇船體防腐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十分不利。除此之外,相對于其他水面船體而言,潛艇的浸水面積較大,整個艇身都長期處于海水環境中,這是導致其保護電流增加的主要原因。為避免長期受海水腐蝕而對艦艇性能造成過于嚴重的影響,有必要對有關陰極保護的內容進行分析。另外,在艦艇防腐過程中,其防腐措施的應用會對艦艇周圍的電場造成影響,我國存在的問題在于沒有充分考慮上述影響,由此導致的安全性問題已經對艦艇本身性能的發揮造成了阻礙,對此,有關人員必須注意到上述問題,這樣才能艦艇的防腐性能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3 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的優化設計

3.1 防腐優化設計

海水對艦艇的腐蝕主要表現在艦艇表面以及內部設備兩個方面,因此防腐的優化設計必須從上述兩方面出發來實現。首先做好艦艇表面的防腐工作,對此,選擇較為優質的防腐材料能夠起到較為有效的作用,且具有簡單便利的優勢,合金結構鋼是當前應用的主要防腐蝕材料,實踐證明,這一材料應用效果較好[3]。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縫隙腐蝕等方面的問題。縫隙的存在是艦艇的弱點,也是導致海水滲透腐蝕到內部裝備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艦艇設計過程中,必須對其縫隙問題加以重視。另外,設備被腐蝕會直接導致艦艇設備無法正常投入使用,因此做好設備的防腐蝕工作同樣十分重要。總的來說,在設備的制造過程中,要保證其防腐性能與艦艇整體的防腐性能相互匹配,同時在引進設備時,也要對其防腐參數進行再次確定,以使其性能能夠充分的滿足艦艇防腐的要求。

3.2 陰極保護優化設計

陰極保護措施在解決艦艇及海上裝備被腐蝕的問題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以與海水部位接觸的管材為例,必須在其接頭與法蘭之間實施電絕緣處理措施[4]。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已經將這一措施應用到了艦艇船體的防腐過程中,在此之前,軍艦,潛艇往往需要安裝大量的犧牲陽極,但在陰極保護技術下,犧牲陽極的安裝數量大大減少,使艦艇的整體防腐性能得到了優化,同時還達到了節約成本的目的,對于我國軍事等領域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義。

3.3 優化設計仿真

為判斷優化設計效果及其合理性,在具體設計完成之后有必要展開仿真實驗:首先,將合金結構剛作為了艦艇船體的主要材料,將其各方面參數輸入到了計算機當中,同時分析其對艦艇本身及其內部設備防腐性能的影響,并從各角度出發,對艦艇的參數進行了計算,建立了具體的仿真模型。全面考慮艦艇所處的海水環境,并對艦艇主體部分進行了網格離散化,以其電學特征為基礎,形成了廣義耦合電池系統仿真模型的邊界條件,并通過其他一系列過程完成了仿真模型的建立過程。其次,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以及對各項數據的綜合,完成了有關艦艇金屬材料防腐性能的計算工作,并得出了最終的計算結果,在對計算結果進行整理的前提下,完成了具體的分析工作。最后,通過對仿真結果的分析發現,采用上述防腐措施以及陰極保護措施,能夠有效的達到提高艦艇表面防腐水平的目的。將本次仿真實驗所得到的數據與傳統數據對比發現,其防腐參數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優化,因此認為,上述優化設計過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4 結語

做好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的優化設計能夠得到提高其防腐性能的目的。潛艇長期處于水下環境中,相對于其他水面艦艇而言,其受腐蝕程度更加嚴重,因此做好防腐工作便顯得更加重要。防腐措施的實施以及陰極保護的實現均能夠使潛艇達到較好的防腐效果,因此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有必要對上述措施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孫建紅,鄭煒,王曉鵬.水面艦艇船體防腐和陰極保護的優化設計方法[J].中國艦船研究,2007(04):60-63+67.

[2]吳建華,云鳳玲,邢少華,姚萍,閆永貴.數值模擬計算在艦艇陰極保護中的應用[J].裝備環境工程,2008(03):1-4+66.

篇3

關鍵詞:長輸管道; 大型河流; 安全防護; 施工方法

Long distance pipeline in large rivers within the safety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Zhang Ping

( Jiangsu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 oilfiel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Jiangsu Jiangdu 225261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 distance pipeline and local planning and building more and more, long distance pipeline route by the terrain and the local planning, local pipeline laid in only in the riv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arge river by masonry box culvert in the way of protection for pipeline safety, channel construction and pipeline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ies, construction method, safety,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 Long—distance pipeline; large rivers; safety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前言

由江蘇油建承建的貴陽—遵義—重慶成品油管道工程途經貴州省遵義市松坎鎮,該鎮境內線路由于地形限制及地方規劃等原因,管線只能在松坎河河道內進行敷設。松坎河屬于季節性河流,干旱季節河流水面寬30米~60米、一般流速3~4米每秒、水深40~60厘米,夏季為雨季,河流沖刷量較大,沖刷深度一般為2.5米。管線整體在河流中敷設約6km,為保護管道免受河水沖刷導致破壞,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在河道內砌筑箱涵的方式對管道給予安全保護。

1.施工準備

1.1技術準備

1.1.1熟悉設計文件,查閱有關施工技術資料,施工現場地質資料,做好圖紙會審,及時進行技術交底,做到“三按”施工,即按圖紙施工,按規范施工,按施工方案施工。

1.1.2編制施工工程預算,提供各階段工程量和材料用量計劃,按計劃落實好各種材料設備來源,做好各種材料的檢驗、復試工作,按設計要求做好混凝土、砂漿的配比試驗工作。

1.2 施工組織

1.2.1成立松坎河管道施工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負責人職責。

1.2.2配備充足的施工力量,對施工作業隊所有參建人員進行技術、安全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按施工作業需求調遣施工機具進場,并檢查所有的施工設備,確保其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

1.3現場部署

1.3.1沿河道作業帶選取距公路最近的幾處場地作為臨時卸料點,對卸料點進行場地平整,并修筑卸料點到入河口的臨時道路。

1.3.2材料進入卸料點,及時運輸至施工現場,提高臨時征地的使用率。在施工現場空曠無水地段囤積材料,主要是雨水不容易侵蝕的材料。

1.3.3 施工現場做到水通、電通、路通,同時為了保證工程的各種情況能夠及時上報,各種指令能迅速下達,施工現場配備無線網絡、電話、對講機等設備將各部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2.施工工序及技術措施

2.1總體施工簡述

本工程在大型河道內砌筑箱涵進行管道安裝施工,箱涵基槽開挖主要以機械為主,人工修整為輔,采用圍堰導流,水泵排水等措施進行土建施工,將溝底及邊坡擋墻砌筑完成后,管道進行溝下組焊后細土回填并加蓋現澆混凝土蓋板。

2.2總體施工流程

2.3構筑物測量定位

選用GPS作為測量定位儀器。按照設計圖紙放出中心位置點并埋設控制樁。

2.4施工臨時道路修筑及材料倒運

2.4.1機具及材料倒運

本工程河道內施工管線長達6km,能夠組織材料進場的進料口只有四處,施工材料運輸至這四個材料集中堆放點,材料用裝載機運送到施工現場。現場拌制的漿料翻斗車運送,部分地點不能使用機具倒運材料的必須進行人工倒運或用驢馱倒運。

2.4.2修筑施工便道

分別在四處材料集中堆放點修筑一條寬6米的施工便道至作業帶,保證設備安全駛入和材料順利運入并放置。用挖掘機清除表面大石塊和不穩定層,篩選級配良好的河卵石進行分層回填,用挖掘機反復輾壓,對于比較深的不穩定層清理以后,要做拋大石塊處理,然后再做河卵石進行分層回填,并用挖掘機反復輾壓。橫穿河道的便道下埋設直徑1米的鋼筋混凝土高壓涵管2根以上。

2.5圍堰及導流渠施工

河床覆蓋層主要由砂礫石組成,厚度較深,因此覆蓋層透水性較強。

篇4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質護理服務;方法和成效

國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十分注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自2010年全國衛生系統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后,各地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參與其中,提升自身價值,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手段。通過軟環境建設、人員素質提升、加強管理、調整工作流程等手段,做到了優質護理服務,所起到的成效也非常顯著,加強了護理人員的專業程度與工作熱情,進一步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及標準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于非營利醫療機構,由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以社區服務為主體、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教育、醫療、康復等綜合性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大約在3~5萬人,對常用需求,例如床位、基本設備、常用藥品、急救藥品等合理、按需求比例配置[1]。

2 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的方法

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是人們的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積極響應,融入“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的優質護理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了更好的服務大眾,需要提高服務質量,以下分析了具體實施措施:

2.1營造基礎護理氛圍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強調優質護理服務,建設軟環境,如宣傳條幅、宣傳卡等,使護理人員置身于“優質護理服務”的氛圍中,在公告欄中應該及時更新目前流行病、傳染病及相關預防方法,讓患者能夠在護理中心感受到“優質護理服務”。

2.2調整工作流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面對的居民患者大多屬于老年人,護理需求增加。因此,對護理人員編組分班,每個責任組由2~3名護士組成,并設立責任組長,實行指導并監督護士工作,落實基礎護理的工作內容。對護士制定崗位責任制,如護士需要提前10min進入負責病房進行護理,并熱情、主動的詢問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2.3合理配置人員 護理人員的工作比較繁瑣、勞累,因此,對護理人員編排兩班制,由夜間1~2名值班護士調整到晚班一人一房監護護理。使護理在精神飽滿的狀態下為患者服務,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交班,兩班護士需要通過交班了解患者情況,保證護理工作的完整性。

2.4組織培訓 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培訓。分配護士到各地方大型醫療機構進行學習,所有學習人員需要在通過理論知識考核后才能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培訓人員需要分批進行,一方面保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人員結構穩定,另一方面也不會對培訓機構造成太大壓力[2]。

2.5加強護理手段 護理人員需要提高安全護理意識,實行責任制,有專門護士負責,對不能自理患者進行生活護理,如刷牙、洗臉、更換床單被褥等,對生活能夠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可以協助護理。護理手段的提高離不開護士的責任心。因此,需要通過巡視病房、溝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強護士的責任心、提高護士的業務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護理手段。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每日對自己負責的患者進行了解并登記,包括病房、病床、姓名、療程等,由患者或家屬簽名確認。

2.6加強溝通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大力開展溝通服務,由于老年患者較多,護士需要經常與患者聊天、溝通,了解患者需要,給予患者安慰,對患者進行醫療護理知識宣傳教育,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3]。

2.7完善管理方法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點,需要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并制定表格式護理文件,按照書寫要求填寫,護理部制定的護理文書需要建立在科學、完整、真實、全面的基礎上,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對護理文書進行填寫,并由護士組長監督檢查。

2.8建立競爭機制 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于非盈利機構,工作人員時常會產生對工作怠慢,對患者需求不予理睬、責任心不強等心理,在工作中不求進取,不負責任。因此建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對護士人員進行監督檢查、評估考核,成績優異者可晉級或者評為“明星護士”并給予一定獎勵,對于考核不達標者給予一定懲罰。在服務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具體到責任人,質量管理小組與當事人了解情況,并及時幫助當事人及時解決,引以為戒,對其他服務人員加強培訓,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3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創新后的成效

通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的環境、宣傳教育、護理技術、服務態度、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也逐漸加強[4]。

3.1成效一 全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護士的業務能力: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后,良好的服務態度提高了護理質量,患者得到了最佳服務,滿意度增加。護士的整體職業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對患者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態度、禮貌用語以及專業的護理技術等方面,對患者進行服務。巡視病房先敲門,對患者更加體貼、溫馨的照顧,對患者需求及時了解,并加以解決,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營造出一種優質服務護理的氛圍。

3.2成效二 護理人員專業機能的提升:在加強技能培訓后,護理人員豐富的專業知識為護理工作帶來了優質服務,對患者的問題進行專業性回答。護理人員的工作認真,不怕辛苦,及時做好各項治療工作及清潔工作,熟練、準確、及時的執行醫囑。護理人員的技術過硬、工作認真、知識全面也為護理人員增加了自信心。

3.3成效三 普及健康知識:在護理工作完成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詢問、溝通,及時了解患者需要,同時為患者進行安全教育知識宣傳,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識,也為減少醫療事故糾紛做出貢獻[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面向的群體不僅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的患者,還有同社區內的居民,提高健康防范意識,加強自我保護,將健康知識普及到人民群眾中。

結論: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理念是提升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這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投身其中,讓患者感受到更濃烈的優質護理服務氛圍。護理人員注重細節化、了解患者需求等個性化服務,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特點。護理質量與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有效落實了優質護理服務,為社會穩定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建軍.河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許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3.

[3]陳茹.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狀況及資源公平性分析[D].第二軍醫大學,2013.

篇5

【關鍵詞】腰椎;椎間盤移位;腰肌;腹肌;康復護理;復發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f

LiuShiJ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waist and abdominal strength training to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effective way. Methods: 56 cases treated and cured and markedly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t the time the end of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lumbar abdomi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control group only for the waist protection health education. 1-year follow-up recurrence rates were observed,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6 and 12 months for assessment of lumbar function. Results: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1 year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x2 = 7.16, P 0.05)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lumbar function score than the real-time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significant (t = 1.86,1.89, P 0.048);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 and 12 months of the lumbar spine score and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immediately after (t = 2.09.1.79.P 0.05);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6 and 12 months of lumbar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ame period in control inspection team scor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ex (t = 2.69,2.56, P

【Keywords】 Lumbar; disc displacement; psoas; abdominal muscles; rehabilitation care; recurrence

【中圖分類號】R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7-0279-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約30%的患者在治療后6~12個月內復發[1]。復發的患者治療難度大,治療時間長,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家庭進行腰腹肌肌力訓練,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預防復發中的作用,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11年2月本科室住院和門診行非手術治療并得到治愈或顯著改善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6例,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并經CT或MRI檢查確診。按患者治療結束的時間隨機分為社區干預組和對照組,社區干預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18~62歲;病程3d~12年,其中單間隙和雙間隙突出分別為12例和16例;在本科治療時間為10~26d,治療結束時的腰椎功能評分為(24.23±0.76)分。對照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齡19~64歲;病程5d~11年。其中單間隙和雙間隙突出分別為13和15例;在本科治療時間為9~29d,治療結束時的腰椎功能評分為(25.93±1.08)分。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突出間隙,治療時間及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等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訓練方法 對照組患者于治療結束后只進行腰部防護知識的健康教育,社區干預組患者于治療結束時除進行腰部防護知識健教外,還指導患者應用腰部肌肌力訓練體操長期進行腰腹肌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半俯臥撐:患者俯臥床上,雙上肢伸直支撐,先抬頭,再撐起上半身,使脊椎腰段盡量后伸并維持5~10S,重復10次為1組;俯臥抬腿:患者取俯臥位置,交替抬高兩側下肢,并維持5~10S,10次為1組;半橋運動:患者仰臥位,用頭、雙肘及臂部支撐于床上。挺起胸、腹部(脊椎胸腰段后伸)并維持5~10S,重復10次為1組。每組動作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由少到多,由易到難進行。訓練2次/d、下午各1次。早期腰背肌功能訓練時避免肌肉再次損傷,必要時佩戴腰圍以增加腰部力量,穩定脊柱[2]。觀察指標 腰椎功能評定,隨訪1年后復況于治療后6和12個月各進行1次腰椎功能評定。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制訂的腰椎疾患治療成績評估腰椎功能[3]。

1.3 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x2檢驗,均數以x±s表示。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即時的腰椎功能評分經t檢驗差異無顯著性(t=0.70,p>0.05);社區干預組治療后6、12個月時腰椎功能評分較治療后即時增高,差異有顯著性(t=1。86,1。89,p>0.05),6、12個月后的評分差異無顯著性(t=0.73,p>0.48);對照組治療后6、12個月時的腰椎評分與治療后即時相比降低,差異有顯著性(t=2,09,1.79,p0.05);社區干預組治療后6和12個月的腰椎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期評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t=2.69,2.56.p

與治療前比較,ap

在隨訪中發現,對照組有15例患者分別于治療后3,5,9個月時出現腰腿痛癥狀,經臨床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而社區干預組有3例分別于治療后5、8個月時復發,其復發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x2=6.69,P

3 討論

腰部的肌肉既是腰椎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穩定脊柱、保持腰椎平衡的重要結構,同時,腹部肌肉在維持脊椎腰段的穩定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4]。而很多學者的研究已經證實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腰腹部屈伸肌力常出現明顯下降,并以腰部伸肌的肌力下降更明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部屈伸肌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及其周圍組織產生疼痛,疼痛導致肌肉反射性抑制以及患者由于活動受限導致較長時間的肌肉靜力性負荷不足及運動缺乏,引起不同程度廢用性萎縮,進一步導致肌力的下降。至于患者伸肌肌力降低甚于屈肌,可能與患者存在神經根受壓,導致支配腰伸肌的腰神經后支外側支的營養作用失調而引起伸肌萎縮有關[1]。

雖然腰腹肌肌力的改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因還是果尚有待進一步探討,但腰腹肌力的下降可導致患者原有的肌肉痙攣加重,關節韌帶僵硬,脊柱活動異常,進一步可能引起椎間盤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的細微損傷,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患者的遷延難愈和反復發作。因此,加強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腹肌肌力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采用的腰腹肌肌力訓練方法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伸肌力量下降較明顯的特點。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的隨訪發現,社區干預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即時的腰椎功能評分差異不明顯,但在治療后6和12個月的隨訪評估時發現,對照組腰椎功能評分與治療后即時相比明顯下降,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結束后如不注意加強腰腹肌訓練,以維持腰椎結構的穩定,則有可能出現腰椎功能的下降,繼而使復發的概率加大。

綜上所述,腰腹肌肌力訓練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預防復發的有效方法,應將其作為非手術治療的后續手段,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長期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高曉平,劉彤,陳和本,腰腹肌肌力訓練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及預防復發的作用,中國臨床康復,2009,7(23)3220-3221。

[2] 蔡敏,宋曉玲,劉金鳳,腰椎間盤突出癥58例術后康復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8,6(14)79-80

[3] Yu WH, Hao S.A assessment method of lumbar funcation.Zhongguo Kangfu Yixue Zazhi 2008;13(5):214-5

[4] Huang QM,Annersson E, Thorstensson A.Myoelectric activities of lnmbar dorsal and abdominal muscle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 stabilizing spine.Zhonghua Guke Zazhi 2009;23(5):303-7

篇6

【關鍵詞】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 X射線; 輻射防護; 護理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2.0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152-02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醫學直線加速器作為一種治療腫瘤的設備,亦被廣泛應用于手術放射治療中。但因醫學直線加速器能量輸出大,而且輻射力強,在提高手術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手術室X射線輻射污染的問題[1]。研究顯示,X射線可通過電離輻射的方式對人體正常組織細胞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損傷,可誘導多種嚴重疾病發生,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2-3]。近年來,有關手術室X射線輻射污染和輻射防護的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4]。同時,合理使用醫學直線加速器、加強手術室X射線輻射防護和避免或減少輻射傷害也成了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重點工作[5]。本文通過探討手術室中的輻射防護和護理管理,旨在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增強其輻射防護的意識,避免或減少醫務人員的輻射損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行放療的手術室,占地面積36.8 m2,選用蔡司intrabeam系統的醫學直線加速器,射線種類為X射線,管電壓:40或50 kV,管電流為5~40 μA,治療劑量率為10 Gy/min,擺位時間10 min,治療時間15~30 min,所有資料和數據均完整獲得且真實可靠。

1.2 方法

在常規放療治療實施手術室中實施輻射防護和護理管理干預,測定手術室周圍房間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X線輻射水平,統計分析干預前后的X線輻射水平,具體如下。

1.2.1 輻射防護和護理管理干預 加強輻射防護培訓,提高防護意識,醫院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從事手術室放療工作的醫務人員儀器技能和輻射防護的統一培訓,手術室護理管理干預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輻射防護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輻射時間防護原則(熟悉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性能和操作技能,充分掌握曝光的條件,在保證治療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射線曝光的時間和次數等)、輻射距離防護原則(應盡量遠離X射線源,避免或減少X射線輻射對機體不必要的損傷等)、輻射屏蔽防護原則(正確配備鉛衣、鉛圍脖、鉛眼鏡和鉛帽和使用輻射防護用品等防護設備來減輕對醫務人員自身的照射等);應用合格的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且進行不定時檢修,購置低劑量且安全性能強的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不定時對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M行維修、保養和調試,并進行實際測試,確保證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安全運行;健全輻射防護配套措施,購置高品質、足夠質量的防護用品和設備,手術室四周墻壁、感應門和窗戶玻璃等應用鉛或有相當鉛當量的鐵析、硫酸鋇混凝土等高原子序數的材料,保證手術室工作環境的安全和避免醫務人員的輻射損傷;輻射防護用品均放置在離輻射源近的物品準備間。健全手術室管理制度,科學合理排班,盡量減少每位醫務人員的X射線輻射總照射量,建立醫務人員個人劑量及健康監測檔案,按時對醫務人員進行劑量監測和健康體檢,凡健康體檢不合格或妊娠期、哺乳期的醫務人員不準予有參與手術室放射治療工作的安排,確保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以此降低X射線輻射超量照射的風險。

1.2.2 指標觀察和測量 本次測量均利用Radiagem 2000探測、SG-2R輻射檢測儀進行X射線輻射測量,監測點分別設為醫生所在處(手術間外)、手術間外監護儀處、手術室門外、手術室門內共4個點,儀器參數為: 測量范圍:1 nSv/h~100 μSv / h,能量響應:48~6Me V相對響應之差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干預后手術室周圍房間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X線輻射水平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X射線的特性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可通過產生高能X射線、電子束殺死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癌癥的目的[6]。X射線波長短,能量高,當其照射在物質上時,除了小部分被物質吸收外,其余大部分均可透過原子間隙,因此X射線可以表現出很強的穿透能力。當X射線照射物質時,可使核外電子脫離原子軌道發生電離,進而引起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7-8]。研究顯示,手術室中使用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X射線照射人體時,可誘發機體內的各種生物學效應,使病變的細胞受到抑制、破壞甚至死亡[9]。

篇7

關鍵詞:消防部隊;核與輻射;輻射防護;核突發事故;放射突發事故;核恐怖事件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6-0146-02

隨著核技術的發展,我國核電及其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放射性物質被更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截止到2011年,我國已經有6個投入運營的核電站、12個在建的核電站、25個籌建中的核電站;輻射與同位素技術在食品加工、消毒滅菌、無損探傷、物件在線檢測、醫學診斷及治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已形成較大市場規模;醫用加速器及醫用影像設備已經形成標準化系列產品;醫用微型反應堆技術已經成熟并即將投放市場;等離子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生產、環保、化工及加工制造業;核電發展除直接帶動核燃料產業鏈外,還帶動了相關的原材料工業、加工制造業、儀器儀表業等。如此大規模的核技術應用,必然導致核輻射事故發生幾率逐漸增大,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影響社會穩定。面對如此嚴峻的核與輻射形勢,作為處置各類災害事故主力軍的公安消防隊伍如何面對這種挑戰,如何提升自身的應急處突能力,已成為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課題。

1 核與輻射事故的特點

1.1 危害性大

人體組織吸收輻射后,除了與組織燒傷有關的并發癥外,白細胞的破壞會使受到輻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輻射會對遺傳密碼造成影響,突變的生殖細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體遺傳給后代;如果在懷孕期間受到輻射,胎兒某些細胞的染色體就會受到傷害,有產生畸形胎兒的危險。

1.2 隱蔽性強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和機體的輻射照射引起的,而輻射無色、無嗅、無味,聽不見、摸不著,這些放射性物質只有借助專門的儀器才能夠檢測得到,直接影響到人們采取防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放射性傷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幾小時、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年后表現出來,所以它的破壞作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1.3 社會影響大

通過國外發生的幾次重大核事故對公眾的社會心理影響及其所致后果的綜合分析,充分證明核事故對人群的社會心理影響很大,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可對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造成嚴重干擾和破壞。由它造成的公眾社會心理影響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損失,遠比核輻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損失要大。核與輻射事故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破壞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造成社會混亂,對政治方面及國家政權造成嚴重的沖擊和破壞,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2 核與輻射事故的類型

2.1 核突發事故

核突發事故是指核電站或其他核設施(如鈾富集設施,鈾、钚加工廠與燃料制造設施、研究堆,核燃料后處理廠,放射性廢物管理設施等)發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質外泄,致使工作人員、公眾受到超過或相當于規定限值的照射,亦即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發事故

放射突發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誤或設備故障,使放射源喪失屏障,導致工作人員或公眾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質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釋放,使人員和環境受到污染及人員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誤放、丟失或被盜,撿拾或盜竊放射源者將裝源容器拆卸,使放射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跌宕起伏,我國在謀求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各種矛盾亦紛至沓來,接踵出現。因此,在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下,我國近年來各種恐怖事件也明顯增加,恐怖分子有可能通過制造放射性擴散裝置、襲擊核設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說這些事件一旦發生其危害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我們應當做好防范和處置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準備。

3 核與輻射事故處置中的防護

3.1 輻射防護的目的

輻射防護的目的就是要保護救援人員及公眾的健康。輻射防護的出發點是,確定性效應是有閾的,應避免發生,而隨機性效應是無閾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說,輻射防護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的發生,限制隨機效應的發生率,使之達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輻射防護的原則

3.2.1 輻射實踐的正當化原則。在進行涉及輻射的任何實踐活動之前,必須先權衡其利弊得失,只有當這一實踐活動對人群和環境可能產生的危害遠遠小于個人和社會從中獲得的利益時,才能認為具有值得進行的正當理由;反之,不應該采取這種實踐。

3.2.2 輻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最優化原則也稱可合理達到盡可能低的原則,即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的條件下,所有輻射照射都應該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但是過于要求低的輻射,必將提高防護費用,而帶來好處的只不過把已經很低的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再降低一點,這樣不能認為是合理的。從最優化原則出發,應該這樣選擇,首先把輻射降低到一點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況下把必須的照射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為降低單位集體劑量當量所花費的代價抵不上因減少危害所帶來的好處為止。

3.3 輻射防護方法

輻射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內照射兩種方式。外照射是體外的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主要是γ射線的照射。內照射是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內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內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護方法也不同。

3.4 輻射防護裝備

核輻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處置此類事故時我們應進行嚴格的防護。對于處于安全區域的救援人員以及疏散出來的群眾,可以佩戴防塵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塵;對于處于輕危區的救援人員可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口罩、護目鏡、輕型防化服、鉛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塵從呼吸道、眼睛、皮膚進入人體內;對于處于重危區參與事故處置的人員應著空氣呼吸器、鉛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護服等防護裝備。

4 核與輻射的監測

消防部隊到場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時,首先要進行偵察,通過詢問知情人員,了解放射源的性質、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現場周圍單位情況等,成立偵察小組,做好充分的個人防護,攜帶相應的儀器,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深入現場偵察情況。

5 結語

面對日趨繁重的應急救援任務,作為應急救援專業力量的消防部隊,需制訂核與輻射事故有效的應對處置程序,加強核與輻射應急救援專業人才的培養,強化核輻射救援裝備的配備,完善核與輻射恐怖事件處置預案,開展相應的專業訓練及演練,提高處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組織指揮水平和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 潘自強,陳竹舟,葉長青.核和輻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護及其防范[J].核科學與工程,2005,25(1):1-13.

[2] 王善強.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及其應對策略[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4,24(1):97-103.

[3] 陳,聶歲峰.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的醫學救援[J].軍事醫學,2011,35(3):161-164.

篇8

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有害的生物效應,放射學檢查中輻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其影響因素很多,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即正當化原則、最優化原則和個人劑量限值原則。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種,即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及屏蔽防護。在臨床放射工作中,要采取確實有效的方法,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杜絕不必要的、不應該的或可減少的X線檢查,努力降低檢查部位的受照劑量,防止非檢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要限制照射野,用好各種防護用品,配置輔助防護設施,盡量完善防護,將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關鍵詞:

電離輻射;放射學檢查;輻射防護;時間;距離;屏蔽;照射野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與身心健康的關系越來越重視,雖然環保是一個復雜而多因素的課題,但醫源性環境污染特別是放射學檢查中輻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為此筆者通過多年的放射臨床實踐,對此進行了回顧、總結及探討。

1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及影響因素

輻射對人體造成生物效應的主要原因是電離輻射的電離和激發作用,它是在原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結果,可以造成人體的細胞、分子發生結構性變化,使蛋白質分子鏈發生斷裂,造成DNA和酶的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引起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活細胞核中DNA分子控制著細胞的遺傳和再生過程,當DNA分子發生破壞時,細胞雖然生存,但不能分裂,這些細胞直到老死也不能產生接替它的新細胞,因而造成了被照射組織喪失功能,產生一系列的病理改變。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有害的生物效應,其效應發生的幾率及產生效應的嚴重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射線的性質(不同種類的射線電離能力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的差別很大;同一種射線能量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也不同)、劑量(吸收劑量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劑量率(劑量率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分次照射(分次照射越多,各次照射的間隔時間越長,其生物效應就越小)、照射方式(內照射比外照射生物損傷重)、照射部位和照射面積(人體不同部位對輻射的敏感性差別很大,同時受照面積越大,產生的生物效應也越大)、受照個體與不同器官組織細胞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別,同時,低溫、缺氧、健康狀況、免疫力、醫療措施等也影響放射的敏感性。

2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項:第一,放射實踐的正當化原則,它是指在進行任何輻射性工作時,都應當進行代價和利益分析,對產生電離輻射的任何實踐都要進行論證,或確認該項實踐是值得進行的,它所致的電離輻射危害同社會和個人從中獲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擬議中的實踐活動不能帶來超過代價的凈利益,就不應當采用該項實踐活動。也就是說,要合理應用X射線,對這種檢查進行利弊權衡,使受檢者在X射線檢查中所得到的利益明顯地大于可能帶來的危害,這樣的X射線檢查就是正當的,否則就不應該進行。因此,只有當通過X射線檢查所獲得的醫學診斷資料,對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很有用時,才能進行X線檢查。第二,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它是指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后,使任何必要的照射應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說,應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最優化為原則,在付出的代價和所得凈利益之間的多種方案進行權衡,求得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凈利益。在具體放射臨床工作中,對一切正當的X射線檢查,要采用最佳投照條件(包括管電壓、管電流和曝光時間)和最適宜的檢查方法(包括、焦片距、濾線器、過濾板、遮光器和照射野等),使它既能獲得滿意的診斷資料,又盡可能降低受檢者的受照劑量。第三,個人劑量限值原則,在實施上述兩項原則時,要同時保證個人所受劑量當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限值。經過實踐的正當化和防護的最優化,所有具有最優防護的輻射源的劑量貢獻,相加也不會超過個人劑量限值,保證放射工作人員不致接受過高的危險度。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2007年建議書中進一步明確了“劑量限值的應用原則界限,即除了患者的醫療照射之外,任何個人受到的來自監管源的計劃照射的劑量之和不能超過ICRP的推薦的相應限值”。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有三種:第一,時間防護,它是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盡量減少曝光時間和逗留時間,減少所受劑量。也就是說,人體所受輻射劑量的大小,與放射源接觸時間的長短成正比,接觸的時間越短,擺脫輻射的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照射就越少。第二,距離防護,它是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人體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而減少受照劑量。它依據的基本原理是平方反比律,如果忽略電離輻射在空氣中的吸收與散射,那么輻射強度隨距放射源距離平方的反比而減弱。第三,屏蔽防護,它是外照射防護的主要技術方法。主要包括機器設備的固有防護、機房設計的科學性、周圍環境的綜合評估以及充分利用鉛橡皮防護用品等。總之,在實際工作中,這三種方法通常都是綜合考慮不可分割并相互配合使用,讓受檢者接受的輻射劑量達到最低水平,以期取得最佳防護效果。

3臨床實踐中的輻射防護方法

根據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影響因素、防護基本原則及基本措施,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杜絕不必要的、不應該的或可減少的X線檢查如(1)不顧有無X射線診斷意義或有無醫學上的正當理由或已確診仍做X線檢查。(2)當作一種方式,不判斷X射線檢查是否有用,僅應受檢查者要求而做。(3)無癥狀的患者,或有其它技術可以代替的檢查。(4)只是為了積累臨床資料。(5)當做常規必查項目。(6)就業前及就業后定期體檢(特殊情況例外)。(7)只相信本院的檢查結果,不管原有的診斷報告,仍進行X線檢查,造成重復照射。(8)為了營利目的。2)嚴格控制各種檢體的常規胸透,特別對幼兒入托,中小學生升學的健康查體,應取消常規胸透。其它如①孕婦一般不宜做X線檢查,特別是受孕8~15周內,以減少對胎兒的照射。②對有生育計劃的育齡婦女,首先要問明是否已懷孕,并嚴格控制在月經來潮頭10d內進行檢查,以避免使胚胎受到照射。③對嬰幼兒及兒童應盡量避開一切不必要的檢查。3)努力降低檢查部位受照劑量的技術措施:主要有選擇用合適的管電壓、選用適當厚度的過濾片、選用合適的焦片距、提高記錄系統的靈敏度等。4)防止非檢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1)限制照射野。透射時,應盡可能采用小照射野和間斷曝光來觀察,并盡量縮短總觀察時間。(2)采用屏蔽防護。應當充分注意到非檢查部位,特別是對射線靈敏性較高的甲狀腺、眼晶狀體和性腺的屏蔽防護,當這些器官或組織(非檢查目標)有進入直射線束的危險,或靠近照射野邊緣5cm范圍以內時,應在不妨礙獲得必要診斷信息的前提下,盡可能用鉛當量不小于0.5mm的鉛橡膠板將其屏蔽;使用性腺屏蔽,對男性可降低95%,對女性可降低50%的性腺劑量,使用鉛玻璃眼鏡,能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降至10%;當患者需要攜扶時,對攜扶者也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為患者準備了下列鉛橡膠防護用品:①高領坎肩式鉛圍裙(用于牙科拍片)。②鉛圍裙(用于胸透和胸部拍片)。③護頸防護帽(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和肩胛骨拍片或胸透)。④防護巾(用于胸部、胸椎、肋骨拍片)。⑤頸套(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肩骨及頭部拍片)。⑥防護三角(用于胸腰椎、腹部拍片、膽系和尿路造影)等。(3)完善防護:選取適當的,使射線束避開對敏感器官的直接照射。如①手部拍片時,若讓患者面對球管大照射野曝光,其性腺受照劑量約為背對球管小照射野曝光的3000倍。②頭部斷層攝影時,只要采用俯臥位,使眼睛向下,后前位投照,就可以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減少到前后位掃描的1/20。③在牙科拍片時,射線束應取一定角度來避開甲狀腺,乳腺和性腺部位,使其照射的機率減少到最小。

參考文獻:

[1]徐躍,梁碧玲.醫學影像設備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于茲喜.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洪洋,謝晉東.醫用放射防護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篇9

1.項目名稱:吸波材料系列產品

2.項目簡介

2.1 選擇吸波材料系列產品優勢

2.1.1 電磁輻射已成為我國第四污染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磁技術環境的應用給社會創造了物質文明,但也把人們帶進一個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里。早在1975年專家就曾預言,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電子、通信、計算機、汽車與電氣設備等大量進入家庭,城市空間人為電磁能量每年增長7%至14%,也就是說25年后最高可增加700倍,21世紀城市電磁環境將更為復雜與惡化。

20年來,我國經濟與城市化得到迅速發展,城市空間的電磁環境更趨復雜,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問題。主要有:(1)由于城市發展與擴大,一些廣播電視臺與無線通信發射站被四周居民區所包圍,局部居民生活區形成強場區;(2)移動通訊技術(包括移動通信、尋呼通信、集群專業網通信)發展迅速,城市高層建筑上架起為數眾多的移動通信發射站,這些電磁輻射源雖然功率不大,但在市區遍地開花,使城市高空電磁波場強增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和短波天線;(3)隨著城市用電量增加及電網改造工程實施,110kV和220kV高壓變電站進入城市中心區,或室內或室外,或地面或地下,引起鄰近住戶恐慌與投訴;(4)城市交通運輸(汽車、電車、地鐵、輕軌等)迅速發展,引起電磁噪聲呈上升趨勢;(5)個人無線通信手段及家用電器增多,家庭小環境電磁能量密度增加,室內電磁環境與室外電磁環境融為一體,城市電磁環境總量在不斷增加。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環境是“存在與給定場所的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惡化的電磁環境不僅對人們日常的通信在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計算機與各種電子系統造成危害,而且會對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威脅。電磁輻射由于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難被人覺察。電磁輻射對生物肌體的傷害,早在20年前專家們就曾在歷時9年完成的報告中指出:數以百萬計的人由于長期暴露在來自電纜和家庭電器的電磁輻射中,所面對的患癌癥和退化性疾病的危險正在增加,高頻電磁波對生物肌體細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具有極強的輻射傷害,對公眾身體有著長期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對家用電器、醫療設備、軍事設施、航空的強干擾甚至還會造成災難性后果。美國環境保護委員會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極低頻電磁場中(如工頻50Hz),可能導致人類某些癌癥的發生。隨著各種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們接觸和暴露于由電冰箱、電熱毯等家用電器產生極低頻磁場的機會逐步增多,潛在危害逐步增大。

隨著我國電磁環境日趨惡化,居民住宅及辦公樓內電磁輻射水平有明顯增加趨勢。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電磁輻射已成為我國第四污染源。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石家莊等地已發生多起電磁輻射糾紛。目前,我國電磁輻射環境情況相當于20世紀60年代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狀況,現在就要加強研究,未雨綢繆,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為此,電磁污染防治研究迫在眉睫。

2.1.2面對日趨惡化的電磁污染,為有效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和設備的侵害,人們采用了許多方法,其中,研究開發吸收電磁波新型材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客戶資源極其豐富。

2.1.3 初期投資較小,風險小,上手快,切入到高端市場周期短。

2.1.4 技術成熟,無需昂貴的研發及專利費用。

2.2 項目發展規劃:(略)

二 、技術方面

1. 基本原理

1.1 本項目及產品是一種吸收電磁波的功能材料,它的原理和性能類似于美國隱形飛機涂層,它由膠粘劑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質參數的吸收劑制成,吸收劑的特性決定吸波涂層的吸收電磁波的性能,它利用電磁能量轉換原理,材料以吸收電磁波為主,不發生反射而造成二次污染,防污染覆蓋頻帶寬,吸收材料性能優良、無任何毒副作用、無放射性、可生產性強、價格低廉,極具競爭力。與現有的屏蔽材料有著本質和歷史性突破,是一種干凈,徹底消除電磁波污染的高級手段。原只用于軍事領域,世界上只有美國少數先進國家擁有,開發民用領域史無前例,是國際、國內目前治理電磁污染的尖端技術。

1.2 主要生產設備檢測儀器 (略)

2. 吸波材料系列產品類別

2.1 吸波涂料產品(環保綠色生態涂料)

2.1.1 吸波有機涂料

2.1.2 吸波無機涂料

2.2 工業系列產品

2.2.1 膠板類吸波材料

2.2.2 蜂窩狀吸波材料

2.2.3 管狀類吸波材料

2.2.4 異型狀吸波材料

2.3 民用系列產品

2.3.1 輻射源防護系列

2.3.1.1 手機防輻射系列

2.3.1.2 電腦防輻射系列

2.3.1.3 家電防輻射系列

2.3.2 人體防護系列

2.3.2.1 消減卡類

2.3.2.2 戴掛系列

2.3.2.3 衣物系列

3.專利方面

3.1 發明專利

3.1.1 抗電磁輻射特種復合材料 03159560.X

3.1.2 吸波環保手機 20031011393

3.1.3 吸收電磁波特種復合材料200410034537.6

3.1.4 吸收微波發熱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應用200410011646.6

3.1.5 微波泄漏防護膠03159588.X

3.1.6 無輻射抗干擾屏蔽線200510007141.7

3.2 實用新型專利

3.2.1 手機電磁輻射防護物品

3.2.2 一種能消除電磁輻射的包裝物品

3.2.3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錢包

3.2.4 一種能消除電磁波污染的促銷物品

3.2.5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墊

3.2.6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腰帶

3.2.7 一種帶有消除輻射功能的電腦攝像頭

3.2.8 一種能防手機輻射的眼鏡腳套

3.2.9 一種防電磁輻射圍裙

3.2.10 一種吸收消除電磁波污染的窗簾

3. 2. 11 吸收微波發熱物品

4.新技術方面

吸波材料的原理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它有另外的一個用途。它能吸收微波并將微波能量迅速轉換為熱能,其發熱效率極高,可以通過控制材料組成和加工工藝控制其發熱效率,從而控制微波加熱物體的溫度。廣泛應用于:工業用微波加熱元件(普通家用微波爐里2分鐘可融化玻璃,可超過1000℃),微波烤盤用熱轉換材料,微波冶煉、微波焚燒、其他微波加熱元器件等。經美的、格蘭士、三洋測試材料的吸收發熱效率已超過日本的材料。

試驗結果:烤盤放在底板上,日本三洋烤盤最高溫度約200℃,低于特氟龍的極限使用溫度250℃,而國產烤盤的最高溫度285℃,高于特氟龍的極限使用溫度250℃。

5.生產技術和工藝的成熟度

目前國內外吸波涂料民用頻段的應用還是空白點,(軍用頻段吸波涂料的應用美國、法國有先例)利用吸波原理的民用系列產品我們是首創,膠板類的吸波材料可以加工卷材是國內首創,吸波材料、吸波涂料的核心技術是材料的配伍,生產工藝簡單,加工設備都是通用設備,一次性投資少。

三 、市場方面

1.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

海灣戰爭美國首先出現了隱形飛機,國內首先由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科研院校攻關吸波材料項目,在1993至1996年我們就率先在雷達波吸收頻段已實現車載雷達40米軍事目標、轟炸機雷達400米軍事目標的隱形技術,民用方面的吸波膠板類的產品國內我們也是首家在3年前推出,吸波涂料、吸波材料民用防護系列目前只有我們一家在做。隨著吸波材料的發現,各種各樣的產品將面世,從而取代了目前傳統、落后的以金屬材料來防護電磁波污染的方法,隨著信息量的增大,頻率范圍也在加寬,吸波材料的優勢愈來愈顯著它的特點。

2.國內外市場

吸波涂料的應用已遠遠超出軍事隱形和反隱形、對抗和反對抗范圍,更廣泛地應用在人體安全防護、通訊及導航系統的抗電磁干擾、安全信息保密、改善整機性能、提高信噪比、電磁兼容等許多方面。吸波涂料是能夠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電磁波能量、并通過材料的損耗轉變成熱能的一類材料(能量轉換的原理)。在各種的電磁輻射防護材料中,涂料以其方便、輕量、不占空間以及與基材一體化等眾多優勢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吸波涂料可吸收多余的電磁波,這樣不僅減少雜波對自身設備的干擾,也有效防止電磁輻射對周圍設備及人員的騷擾和傷害;而且,吸波涂料能夠在復雜的曲面、微小的角落、孔、棱邊等處方便地涂抹,從而在精密復雜的部位,準確堅固地形成涂膜,滿足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的屏蔽、EMC的需要。

廣播、電視發射臺的電磁輻射防護:廣播、電視發射臺對周圍區域會造成較強的場強。利用對電磁輻射的吸收特性,在輻射頻率較高的波段,使用合適的吸收型涂料,覆蓋建筑物,以衰減室內場強。另外,該涂料兼具屏蔽性能,是一種屏蔽吸收型涂料,在10MHz至1.5GHz范圍有20至30dB的屏蔽性能。

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電磁輻射的防護: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等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電磁輻射,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自身的工作環境造成損害,同時也會對起周圍的設備造成干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機器內的二次雜波問題。二次雜波往往會帶來機器、設備的程序紊亂,致使科學實驗、醫療檢測結果等出現較大的偏差,從而給科研、生產帶來很大阻力,甚至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這些設備發出的電磁輻射也會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對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進行電磁輻射防護十分必要。由于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的精密度較高,因此對電磁輻射的防護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輻射防護方法的選擇上,除選用低輻射的基材和距離防護外,使用吸波材料進行防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護方法之一。

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防護:所有的電器如電冰箱、電視機等,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發出電磁輻射,只是由于電磁波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因為電磁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物質,又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更具有危險性和危害性,我們覺察不到而已。隨著3C認證的實施,對電磁輻射防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實,象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采取防護措施并不是什么難事,只是在生產制作過程中,加一道簡單的工序――噴涂吸波材料而已,不過,對吸波涂料的選擇要根據其頻段來決定。

手機、電腦的電磁輻射防護: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手機、電腦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電磁輻射危害。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手機、電腦對人體,尤其是頭部的輻射,除了盡可能地減少手機的輻射功率及保證使用手機時不要讓它與人體接觸,還應考慮其他防護措施,手機的輻射頻率為800至1800MHz, 電腦也會產生幾百兆的電磁波,如果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在手機外殼、電腦機箱、電腦顯示器內側噴涂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波涂料,將多余電磁波吸收,就不會再有電磁輻射的危害問題。噴涂吸波涂料,非常簡單。既不會影響外形的美觀,也不會增加多少成本。隨著人們對電磁輻射的認識越來越多,防輻射型產品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

例如:綠色環保機箱(世界首創)如今電腦整體性能飛速提高,電腦內部主要部件的功率在不斷增大,但同時電腦主機的輻射量也在隨之增長。眾所周知,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長時期處在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中,將使人產生易疲勞、記憶力下降、生理機能減退等等的不良癥狀。更可怕的是,這種輻射傷害看不見、摸不著,即使你終日為電腦輻射所害,你也無從覺察。由此,選擇一款防輻射性能高的機箱,就勢在必行。目前防輻射機箱技術是屏蔽電磁波,屏蔽目的是將電磁波局限在某一個區域內,所不同的是屏蔽主要利用導電材料對電磁波的反射作用來限制電磁波的傳播。一般需要將整個輻射源全部屏蔽,否則的話會出現一個方向減弱,而其它方向增加的現象,理論上簡單,實際上對工藝技術要求相當高。

吸波則是利用材料對電磁波的吸收,使電磁波的電磁場能轉變為熱能。電磁波吸收材料使用技術要求低。EMC材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屏蔽材料,對電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實際上電磁波吸收材料在EMC技術上具有屏蔽材料等技術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吸波材料使用簡單易行,不需要對原設計作改動,只要在電腦機箱內2至6面體上噴涂上0.2至1.0毫米厚度的吸波涂料即可,使用吸波涂料除了有防輻射功能外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辦公、居住區的電磁輻射防護:吸波涂料在民用產品上的應用不僅僅只有這些,很快吸波涂料會應用到您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您的辦公、居室內噴涂吸波涂料,就不會再有電磁輻射的危害問題,它將您的辦公、居室內的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輻射出的電磁波(電子霧)吸收轉換成無害的物質,同時將外界的電磁波大部分吸收隔離,那將是一個非常干凈的電磁環境空間。

3.目標

世界進入信息時代,信息革命給人類帶來巨大益處,但負面電磁輻射污染剛剛被人們認識,治理電磁輻射污染史無前例,研究剛剛開始,產品系列有待大量開發,屬于朝陽產業,壽命期極長。治理電磁波污染,是一門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磁環境污染防治條例》即將頻布執行,治理電磁污染也一定會象今天治理水、空氣,噪音污染一樣,將會有眾多企業參與,眾多產品進入這一市場,迅速形成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充分利用自身技術,材料獨特優勢,迅速完善和建立起國內電磁輻射防護技術與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基地,引領全國,走向世界,是一大戰略舉措。

4.市場及客戶

4.1 通訊基站、電視廣播系統

4.2 手機、電腦、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

4.3 高頻加熱設備、高頻爐等工業設施

4.4 醫院CT室、B超室、搶救室、手術室等醫療區

四、項目風險評估分析

1.劣勢

新產品、新技術需要宣傳推廣的費用大。

2.市場分析

電磁波防污染項目是一項很有前途的事業,主要表現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群眾意思的提高,也可申報科技項目,取得各級政府的資金無償、有償的支持。生產產品,主要是以購買原材料為主,然后經配伍組合,不需大型設備、投資少、見效快,不會有大的風險。利用本技術、材料開發的系列產品,也可獲得巨額利潤!如果采取全方位合作開發,強強聯合,開發系列產品,在這個全新的需求領域,必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10

【關鍵詞】三門核電;射線探傷;輻射防護;MCNP

三門核電使用先進的第三代AP1000壓水堆核電技術,規劃建設6臺1250MWe核電機組。目前三門核電一期工程進入全面建造階段,為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未來電廠運行安全,三門核電對一回路所有管道、閥門和設備100%無損檢測,對二回路的設備、管道抽樣檢測。

射線探傷(RT)是五種常規的無損檢測方法之一,是核電建設無損檢測最常用方法。射線探傷是利用射線穿過不同密度、厚度材料時衰減程度不同,造成材料下面的底片感光不同來實現對材料內部質量檢測的目的。它具有記錄真實直觀,便于追蹤,缺陷定性定量準確的優點。但是,射線探傷所使用的射線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為確保射線探傷工作的安全,避免人員受到異常照射或超劑量照射,三門核電對射線探傷工作的輻射安全管理做了嚴格規定。

1 射線探傷輻射知識介紹

射線探傷所用射線主要為X射線和γ射線,射線來源于X射線探傷機或密封性放射源,三門核電工程建設階段探傷用密封性放射源主要有192Ir和75Se兩種。根據《射線裝置分類方法》和《放射源分類方法》規定,X射線探傷機屬于Ⅱ類射線裝置,192Ir和75Se源屬于Ⅱ類放射源。

射線與人體相互作用會導致某些特有的生物效應。效應的性質和程度主要取決于于人體組織吸收的輻射能量。當人體組織接受的輻射照射超過一定限值時,就會引起人體組織器官的病變,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GB18871-2002規定,輻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限值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20mSv,其中任何一年的有效劑量不超過50mSv。三門核電廠的個人劑量管理目標值,輻射工作人員一年的全身有效劑量不超15mSv。

對于X射線現場探傷作業,根據GBZ117-2006的相關標準可知,作業時被檢物體周圍的空氣比釋動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圍內劃為控制區,在控制區邊界外將作業時空氣比釋動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圍劃為監督區,在監督區邊界附近不應有經常停留的公眾。對于γ射線現場探傷,根據GBZ132- 2008的相關標準,將空氣比釋動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圍內化為控制區,在控制區邊界外將作業時空氣比釋動能率大于2.5μGy/h的范圍劃為監督區。

2 三門核電射線探傷輻射安全管理

做好射線探傷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職責及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探傷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培訓、探傷現場安全防護及監督檢查,以保證探傷作業的正常進行。三門核電廠根據相關安全法規及標準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射線探傷輻射安全管理程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1 射線探傷作業人員資質要求

射線探傷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和《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證》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證》等上崗。射線探傷作業人員還需定期接受三門核電廠的輻射防護培訓,取得相應的輻射防護授權資格。

2.2 射線探傷申請及審批

射線探傷工作負責人提出《射線探傷許可證》辦理申請,同時提交射線探傷工作區域的平面示意圖、剖面圖以及《射線作業單》,要求射線探傷工作的平面示意圖或剖面圖能夠清晰的標識出射線探傷輻射控制區的邊界、探傷機擺放的具置、探傷設備或構筑物的具置等信息;探傷接口管理部門根據施工現場的工作安排進行協調,確定射線探傷工作的時間窗口;輻射防護科最終審核批準《射線探傷許可證》申請內容。

2.3 射線探傷輻射防護要求

三門核電廠根據現場射線探傷工作計劃,提前探傷通告;建立工前會制度,對射線探傷作業程序進行討論分析,并進行安全交底;建立射線探傷輻射控制區,控制區邊界可利用現存的結構如墻、暫時的屏障或繩索、警示帶等建立輻射控制區;在輻射控制區邊界、控制區邊界入口和人員通道處懸掛醒目的探傷警示牌,并在控制區邊界入口處設置專用聲光報警裝置;射線探傷作業組應準備探傷作業程序、個人劑量計、便攜式輻射劑量率儀、個人劑量記錄文件、應急預案及應急物資。探傷開始前,射線探傷作業組應按照射線探傷機廠家提供的檢查標準對射線探傷機做全面檢查。

探傷正式開始前,使用試曝的方式確定控制邊界的有效性,當控制區邊界比釋動能率超過15μGy/h,應立即停止探傷作業,重新確定邊界;探傷作業過程中,至少有2名操作人員同時在場;探傷過程中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探傷區域,如發現有人誤入探傷區域,探傷應立即停止。三門核電輻射防護人員在檢查中,若發現輻射防護措施不符合要求或人員存在違規行為時,探傷作業須立即停止,則要求射線探傷單位進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射線探傷結束后,探傷工作人員檢查位置指示器,確保探傷源已經回收到探傷裝置內,進入現場的人員需要手持便攜儀表進行輻射測量,判斷輻射水平與探傷開始前的輻射水平是否一致;射線探傷作業組解除邊界控制,移除警示膠帶,取回探傷警告標牌和聲光報警裝置,清理工作現場;探傷源或射線探傷裝置歸庫后,關閉《射線探傷許可證》。

2.4 個人劑量管理與應急

承包商射線探傷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及管理由承包商單位實施,必要時須向三門核電廠提供射線探傷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

射線探傷實施部門或單位須事先編制射線探傷應急預案,并在射線探傷工前會進行學習和審查;當應急情況發生時,射線探傷工作負責人須立即向保健物理主管部門對事件/事故進行報告,并按照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3 探傷源劑量率的MCNP計算

射線探傷作業前須先劃定監督區和控制區,并建立控制區邊界。三門核電規定射線探傷控制區邊界比釋動能率不能超過15μGy/h。在空曠場地進行作業時,一般控制區范圍較大,邊界不易建立。而實際情況中,三門核電探傷作業常常利用作業區域周圍的有效屏蔽物(如混凝土墻、鋼制管道、罐體等),以縮小控制區的范圍。當使用γ放射源探傷時,常利用GBZ132- 2008中的公式推導來計算出控制區半徑。

比釋動能率的計算公式為:

(1)

式中 F—比釋動能率mGy/h

A—源活度GBq

—比釋動能常數(mGy.·m2)/(h·GBq)

R — 距離m

T—屏蔽層厚度mm

D—半價層mm

該經驗公式中,針對特定放射源,其 、D值是確定的,如表1。探傷工作中,常利用表1中數據來確定防護距離。當射線穿過屏蔽材料時,會發生散射或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特征X射線。這些散射射線或特征X射線可能會影響邊界的比釋動能率,而經驗公式中并沒有修正。為判斷其影響程度,本文用MCNP模擬與經驗公式兩種方法計算活度為90Ci的192Ir放射源在不同距離不同屏蔽厚度情況下的比釋動能率,計算結果如表2。MCNP模擬計算的標準誤差在5%以內。

通過分析表2計算結果可以看出,MCNP模擬計算的結果要略大于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但百分偏差最大不超過17%。分析其原因:(1)散射射線或特征X射線的影響;(2)MCNP計算中將放射源做點源處理,忽略了源的自吸收影響;(3)MCNP模擬計算標準誤差影響,其標準誤差小于5%。綜上可得,射線穿過屏蔽材料時,其散射作用或產生的特征X射線對比釋動能率的影響不大。所以利用經驗公式計算放射源透過屏蔽材料后的比釋動能率時,可以不考慮散射作用與特征X射線影響,該經驗公式能夠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4 總結

射線探傷作業是有輻射風險的,但只要按照國家標準規范管理,完全可使輻射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三門核電廠從輻射安全層面,根據相關安全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對射線探傷作業制定了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最后,本文比較了用MCNP模擬與用經驗公式兩種方法計算放射源穿過屏蔽材料后的比釋動能率的結果,證明比釋動能率計算時,屏蔽材料的散射作用和射線與屏蔽物質相互產生的特征X射線對計算結果的影響不大,比釋動能率經驗公式可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射線裝置分類方法》,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6年第26號[S].

[2]《放射源分類方法》,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5年第62號[S].

[3]GB1887-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S].

[4]GBZ117-2006,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衛生防護標準[S].

[5]GBZ132-2008,工業γ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標準[S].

[6]李兆太.γ探傷安全防護計算[J].無損探傷,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