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實訓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3: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實訓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專護理專業;模塊教學;教學模式
近幾年所推出的模塊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對其實現方式與實踐效果進行明確分析,特對此展開調查,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學生200名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樣原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各100名。所選取學生在年齡、入學基礎成績等無明顯差異。
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根據教材內容對護理相關知識進行講授。實驗組:采用模塊教學方式,具體措施如下:
(1)模塊整合。將教學內容整合為4大基礎模塊,其中理論課程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講授,實訓課程在相應的模擬實訓環境或實驗室進行培訓。第一模塊:呼吸系統疾病。在課程中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病理知識進行講授,首先對呼吸系統的基礎構成以及器官功能等進行講述,后對護理系統的病理進行分解講述,最終對護理系統的護理相關知識進行講授。第二模塊:心血管疾病。先對心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知識進行講述,后對其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以及病理知識進行講述,最終對疾病的變化過程以及相應的護理原則與護理注意事項進行講述。第三模塊:消化系統疾病。結合消化系統的構成、作用、疾病誘發因素、病理知識的順序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述,后結合病理知識對相關護理原則與護理措施進行講述。第四模塊:泌尿系統疾病。對腎小球腎炎、腎結石、糖尿病、腎病等疾病引發因素與相關病理知識進行講述,結合醫學常識對護理措施以及護理原則進行講述。
(2)教學方式調整。在對課程設計進行模塊式整合后,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調整,在理論課程中可參與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應用,更為立體地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講授。在一個模塊的課程結束后,需要進行相應的實訓課程教學,在實驗室組建模擬仿真護理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仿真的環境中,對階段性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深化理論知識。
(3)建立考核體系。結合模塊教學模式的特點建立分級考核模式,階段性的對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在一個模塊的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考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教學計劃做出適時調整。
3.觀察指標
對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觀察,其中對照組學生以期中與期末考核成績為主,實驗組學生以分級考核成績與期末成績為主;對學生與教師進行教學方案回饋意見調查。
二、結果
1.兩組學生培養效果對比
在學期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各項調查指標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為:實驗組學生對專業的喜歡程度、技能提升程度、實踐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上無明顯差異。
2.學生與教師的回饋意見調查結果
分別對學生與教師的回饋意見進行調查,其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中,少數學生對教學課程并未產生過多興趣,甚至產生枯燥與厭煩等感覺;實驗組多數學生在模塊教學模式下專業興趣有所提升,且對課程設計的滿意度較高;大多數教師對模塊教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種模式的教學更適合護理專業的學科特點,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討論
護理專業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成果均與其他學科存在著較大差異,護理學的評價指標更多的是體現在實際應用能力方面。護理專業教學多年來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理論講授式教學模式,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要教學內容,在課程結束后參與見習。隨著現代護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學模式的逐漸調整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病理學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做出調整,其中模塊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病理學的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本次研究對模塊教學模式的實現過程與實踐效果進行了調查,模塊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護理專業病理學的特點,將教學內容分為四大模塊,分模塊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同時配合一定的實訓,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模塊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護理專業病理學的特點將課程分化為四個模塊,分層次教學,其實踐結果顯著,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