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傳承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遺文化傳承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非遺文化傳承調研報告

篇1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中職學校

1保護與傳承的現實意義

2014年學校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調整了學校未來發展的思路,把保護和傳承彭水縣少數民族文化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讓一些即將失傳的文化進入校園,把彭水縣非物質文化根植于課堂,讓我們從未經歷少數民族文化熏陶的學生在校園接受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召,同時把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職學生素質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氛圍。彭水縣定位于重慶市生態保護區,發展地方經濟重心落在生態旅游這個產業上,如何做好生態旅游,其核心就是把我縣少數民族文化做成亮點,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經濟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職業學校正好成為了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2保護與傳承的規劃

為了做好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學校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我縣少數民族文化進行調研,同時展開了周邊相關民族文化的考察與學習。根據調研制定出了我們要保護與傳承的內容,同時做好未來發展規劃。根據調研報告,我們發現首先要傳承與保護是語言,彭水縣是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苗語是一門古老語言,唯一遺憾的是這個民族沒有文字,語言主要是口口相傳,隨著漢語不斷深入人心,這門古老語言正在失去其陣地,全縣會苗語的人數約占這個民族人數不到1%,這1%的比例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意味著再過20年,苗語將在我縣絕跡。因此我們將苗語列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對象,并對其進行了規劃。我們將在全校所有班級把苗語作為必修課,在旅游服裝類專業,我們對這門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對整個校園文化進行了整體規劃,逐步實施,民族元素將合理的出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不僅有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主題雕塑,還有少數民族文化長廊、民族文化展覽館,同時將一些符號化的民族元素融入校園環境中。通過三到五年的建設,將形成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環境。蠟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們將蠟染的原始技藝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開發出不同類型的產品,將這些產品通過不同的平臺推向市場,讓這門原始的技藝煥發新的生機。苗族刺繡是苗族的另類文字,它記錄了苗族變遷歷史,這為我們了解這個民族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將苗繡帶入課堂,讓同學們在一針一線之中接受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剪紙文化在苗族文化中有其特殊意義,剪紙不僅記錄了苗族歷史,還是苗族對外交流的重要組成,因此我們規劃將剪紙作為非遺文化和校園文化相互融合的主打產品。苗族歌舞也是苗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規劃讓淺談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職學校的傳承與保護黃勝利(重慶市彭水職業教育中心)苗歌進入課堂,同時把漢化的苗歌翻譯成苗語,變成真正的苗歌,將舞蹈通過精品歷史舞臺劇形式展現在民眾面前。少數民族體育也納入了我們規劃,一是把現代禮儀與傳統禮儀結合,開展大課間禮儀操;二是結合我縣是少數民族射弩基地縣,把射弩作為一項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深入打造,為我市少數民族體育發揮示范作用;三是開展土家族竹鈴球活動,讓課余活動豐富多彩。結合我縣的民族特色,把少數民族菜系引入烹飪專業,發揚我縣特有的飲食文化。

3保護與傳承的實施

做好規劃,重在實施,學校通過把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項目納入重慶市示范校建設,其目的就是不遺余力推進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首先學校聘任了一名苗語教師,開始在全校進行苗語教學,不同班級要求層次不一樣,未來會進入窗口行業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會苗語,還要學會將漢語翻譯成苗語,會用苗語進行歌唱等技能。其他班級要求日常用語和日常交流。同時鼓勵其他專業教師學習苗語,培養自己的苗語教師,為苗語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建成的展覽館收集了大量少數民族作品和日常用品,為同學們了解自己民族文化提供了基地,了解到自己民族的歷史,這對同學們學習民族文化提供了興趣的起點。學校根據規劃將在未來五年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示范校。通過將刺繡、蠟染、剪紙、民歌、民舞、體育、菜系等引進課堂,將這些文化納入必修課程,不僅起到了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學校將通過電商平臺、進入景區等方式將學生和產品進行市場化推銷,將學習與產業進行對接,學生得到一部分收入,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單純的學習相比,對保護與傳承將起到更好的推進作用。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學校通過各種資金渠道來保證各個項目推進與實施。當然這個項目繼續推進還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場化運作,這樣少數民族文化的延續才具有生命力。

4保護與傳承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