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4: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變態心理學的基本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年來,各醫學高等院校都加強了對醫學心理學課程的重視,醫學心理學已經列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但由于醫學心理學知識的特殊性,同時醫學心理學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多數醫學心理學教師又是“半路出家”者,所以, 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自身素質以搞好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是筆者從事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
1 任課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搞好醫學心理學教學的前提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相互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這種學科交叉性質決定了從事醫學心理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具有醫學和心理學兩個學科門類的相關知識。目前,我國醫學心理學專業教育的規模遠遠不能滿足高等醫學院校對醫學心理學師資的需求,于是大批“半路出家”者走上了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崗位,這些人中,有的人畢業于醫學類專業,有的畢業于心理學專業,有人畢業于教育學專業或哲學專業……,第一學歷專業可謂五花八門,因此,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搞好醫學心理學教學的前提。筆者認為,醫學類專業畢業的教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至少要系統學習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咨詢心理學。非醫學類專業畢業的教師,至少要系統學習醫學導論、醫學史、醫學倫理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在此基礎上,醫學心理學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哲學和社會學的修養。
2 醫學心理學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豐富的經歷以及健康的人格是搞好醫學心理學教學的重要保證
從醫學角度看,醫學心理學作為醫學基礎理論課,它要闡明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作用機理,從而為整個醫療衛生事業提出心身相關的辯證觀點和科學的方法論;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醫學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要把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的具體工作領域,從而提高這些領域的工作質量。這種學科強烈的實踐性要求決定了從事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醫學心理學理論功底,還必須具有豐富的醫學心理學臨床實踐經驗,具體來說,應具有豐富的心理診斷、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衛生工作的實踐經驗,只有通過這種理論和臨床實踐相互提高、相互促進的過程,才能使醫學心理學的課堂教學徹底擺脫空洞枯燥的現狀,使學生感到醫學心理學的實用。可以說,一個從沒有上過手術臺的醫生,他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外科學教師,同理,一個沒有過醫學心理學臨床工作經驗的教師,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醫學心理學教師。因此,我們的醫學心理學教師,要主動創造條件,積極投身到醫學心理學的臨床實踐中去。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這些規律存在于我們自身,反映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之中,對于個體來講,社會實踐的機會越多,他去感受心理活動規律的機會也就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說,醫學心理學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使自己在理解和講解抽象的心理學概念時,有一個感性經驗的支持。就象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人無法講好思想品德課一樣,一個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醫學心理學教師,告訴學生待人要寬容豁達,但自己在現實中卻總是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傳授的知識又怎么能深入人心呢!所以,醫學心理學教師要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臨床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塑造自己,要把完善人格的過程當成自己畢生的追求。
3 任課教師教學方法的優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要根據醫學心理學知識體系本身的特點,搞好課堂教學。
3.1 講好緒論課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講好第一節緒論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具體講清楚醫學心理學是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通過教學讓學生們知道醫學心理學的基本內容,了解醫學心理學在國內外的發展史,弄清醫學心理學在當今社會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講授醫學心理學的學習意義時,一定要通過大量生動的臨實,闡明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落后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優越,從而清晰地為學生勾勒出醫學心理學知識體系的整個框架,激發學生學習醫學心理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醫學心理學確實應當學好,并能有所作為;另外,教師應在課前注意自己儀表的整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然流露個人光彩的一面。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后來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2 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一定要講深講透
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認知理論,這些理論是指導心理病因學、心理診斷學、心理治療學、咨詢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等分支領域實踐的基礎理論,如果學生準確的理解和掌握了這些理論,那么他們就可以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這部分教學內容應給以足夠的教學時數,一定要講深講透。
3.3 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
醫學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十分抽象,甚至難懂,例如,情緒、思維、意志、認知、人格、記憶、潛意識、心理應激……,所以,能否生動通俗地解釋抽象概念,常常成為檢驗醫學心理學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標準。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抽象來自于具體形象的概括,理解抽象概念的最簡捷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比如在講解記憶時,用“記憶、記憶,是有記有憶,只記不憶就象過眼云煙、耳邊吹風,而光憶無記則是枯井打水,最后都是一場空”來比喻,從而加強了學生對記憶的兩個基本過程的理解。
3.4 正常心理現象與異常心理現象對比講解
在講解醫學心理學基礎部分時(主要是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始終堅持正常心理活動規律和異常心理現象對比講授的原則,通過異常心理現象知識的補充性講授,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正常心理活動規律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普通心理學的興趣。例如,講授感知覺的規律后,對比講授感知異常的表現;講授記憶的規律之后,對比講授記憶的異常;講授思維的活動規律之后,對比講授思維障礙的表現……。
3.5 結合具體操作來增加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對心理測量這部分內容,涉及的理論較多且難以理解,筆者便用多種不同類型的量表在課堂上實際測量,讓學生為自己計分,并進一步處理和解釋結果,結合操作過程來說明影響心理測量的因素,再結合量表的結構和內容來進行信度、效度和項目分析等的教學,收到極好的效果。
3.6 廣泛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