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學專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233-03
藥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未來從事的職業范圍很廣,涉及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和研究等領域,畢業實習是藥學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通過畢業實習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并通過實習積累實踐經驗,為將來就業后順利適應各自的工作崗位打下基礎。然而藥學專業實習一般在第七學期,找工作、考研復試等問題對學生實習效果的影響顯而易見。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本校藥學院2013屆藥學和藥物制劑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對畢業實習意義、意向及效果的看法,為解決實習和就業之間的矛盾,提高畢業實習效果提出建議。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采取整體抽樣的方式,抽取藥學院2013屆畢業生共80人,回收73份,回收率91.25%,其中藥學專業37份,藥物制劑36份。
2.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匿名調查,調查問卷包括:①畢業實習的意義,例如:實習的重要性,自身能力的提高,實習的收獲。②畢業實習的意向,例如:對實習崗位的意向,對實習模式的意向。③實習的效果,對實習的評價及對艱苦實習崗位的態度等內容。共10個問題,每個問題有3~4個選項,均為單選題,見表1。由調查者通過郵件的方式進行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3份,回收率為91%。所有數據采用《卡方檢驗計算器》V1.61錄入,進行統計描述,X2檢驗。
二、結果
1.不同專業畢業生調查問卷的比較(見表1)。
2.結果。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學生對畢業實習的意義和效果是肯定的,對畢業實習的意向往往與就業聯系在一起,選擇更注重自身的發展。其中藥學與藥物制劑兩個專業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一般沒有顯著差異(p>0.05),只有關于去艱苦一些的實習崗位的回答,兩個專業的學生有顯著差異,藥物制劑專業學生的比例低于藥學專業(X2=8.44,0.01
三、討論
1.畢業實習的意義。本次調查中兩個專業認為畢業實習重要的占89.1%,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畢業實習還是很重視,認為對自身能力有所提高的占87.7%,這說明學生在思想上是重視畢業實習的,愿意參加實踐工作,想積累一些實踐經驗,但兩個專業的學生沒有顯著地差別(p>0.05),但是對待找工作,考研,國考等事項的時間與實習時間相沖突時,57.5%的學生選擇找工作,而想要實習的學生僅有6.8%,調查顯示學生還是很想參加實習,但是遇到對自身利益較大的抉擇上,還是兩權相遇取其重。政府部門應把畢業實習時間跟畢業生找工作,考研的時間錯開,不要扎堆。這樣就可以解決畢業實習與就業間的沖突。41.1%的畢業生覺得實習的收獲是很多的,43.8%的畢業生認為實習收獲較多,兩專業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說明實踐確實能讓學生積累經驗,增長知識。
2.畢業實習的意向。從調查結果中顯示藥物制劑的學生較藥學專業的學生不愿意去艱苦一些的崗位(0.01
3.畢業實習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實習效果好的占41.1%,認為實習效果一般的占54.8%,認為不好的占2.7%,這說明現在的實習效果還不夠好,其中52.1%的畢業生認為這是與就業壓力有關,實習時間與找工作時間沖突,這就分散了學生精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實習中去,使實習效果不夠理想,畢業實習與就業產生了矛盾。認為學校或教師不重視的占13.7%,因此學校還應在畢業實習的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另外實習模式對實習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實習模式的單一使得學生對畢業實習的興趣降低。其中就有12.3%的畢業生不喜歡現在的實習模式。
篇2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長沙,410208)
[摘要] 為促進護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效率和方向,特對我校312名本專科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指導需求和現狀的問卷調查,采用spss統計工具,進行了數據分析和差異性對比。針對調查結果,結合高校現狀,提出了四條就業指導的建議和改進措施。
[
關鍵詞] 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專業;大學生需求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5)01-0116-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基金項目]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就業導向的三本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構成指標與培養策略的研究”
[作者簡介] 馬改紅(1988-),女,山東聊城人,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護理管理,護理教育;通訊作者黃群(1969-),女,湖南長沙人,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護理學專業是人們常識中的“容易就業”的群體,但也漸漸凸顯出就業壓力。2013年,湖南省大專學歷以上的護理學畢業生人數達到2.1萬人,為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謀得一席之地,畢業生們必須更加明確自身對就業指導的需求狀況,更好地提升自己[1]。身為輔導員,必需更加了解畢業生對于就業指導內容、方式及相關策略等的需求,以便改進工作方法,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就業。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對我校護理學院部分實習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本科225人,專科87人。
(二)調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文獻研究設計了“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需求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前進行了預調查,通過專家咨詢法對調查問卷進行了修訂,檢測了其效度和信度。發放問卷338份,回收有效問卷312份。
(三)問卷內容描述
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基本情況,含年級、專業方向、學歷層次、家庭情況、專業認可度等內容。第二部分為職業規劃情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時間、就業方向明確度、專業就業前景認識、對自身就業競爭力的評價等。第三部分為就業指導需求情況,包括對就業指導方式的需求、就業指導內容的需求、就業指導信息開始提供時間的要求等。第四部分是對我校現有就業指導和就業教育的有效度測評,如對現有就業指導方式、內容的接受程度等。
(四)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工具SPSS17.0進行描述性統計和X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二、結果分析
(一)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方向明確度的差異性比較
就業方向即對所從事行業的明確性,主要調查就業地區和就業目標的明確性,不強調就業崗位。
由表1可以得知,2010級本科學生選擇“很明確”或“明確”的學生比率較2011級專科學生偏高。選擇“從未考慮”的學生2011級專科明顯比2010級本科學生要多。雖然2011級專科和2010級本科是同一屆畢業生,但是在就業方向的明確性選擇方面,高年級本科生就業更確定。另外,同一年級的涉外護理和護理本科相比,涉外護理就業方向“未明確”明顯較多。
(二)學生對于就業影響因素的評價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關注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在實際操作技能(87.1%)、氣質風貌(83.3%)、表達溝通能力(81.4%)等三個方面。而在校所獲榮譽獎勵只有27.5%的人認為重要,30.2%的人認為不重要。社會關系則排在第四位,學生受到了社會現象的影響,并逐漸適應此現象。
(三)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從表3得知,學生對于工作前景、工資待遇、工作強度是最關注的,同時對于醫院等級類型也有68.5%的人認為是重要的,只有3人認為不重要。學生最不關注的是深造和培訓機會,這也是由臨床護理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四)學生對于現有就業指導的評價
我們對開展就業指導時間、開展就業指導方式等問題進行調查。有75%的同學認為開展就業指導是“一貫式”的[2],應當貫穿大學全程,而不是在大一上完就業指導課程就擱置一旁,希望能夠將課程與實踐能力鍛煉相結合,與模擬職場訓練相結合。78.6%的同學認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過于抽象,不夠貼近專業現狀,希望增加護理專業就業現狀、前景、工作特點、今后發展途徑、用人單位信息等內容。目前80%的同學認為就業信息傳遞的途徑應該多樣化,不僅僅通過實、班級QQ群等方式傳遞信息,還應開通就業微博、就業飛信等。在進行我校就業指導滿意度現狀調查時,有47%的學生認為不滿意,29%的學生認為一般,24%的學生認為滿意。因此,我校的就業指導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五)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就業指導需求差異性分析
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就業指導需求差異性分析結果見表4,除了考研策略指導以外,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就業指導需求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為了幫助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就業環境中把握好重點,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職業指導及教育便是關鍵性環節。通過本調查,研究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和改進我校及同等院校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
(一)建立“四年制一貫式”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貫穿于整個大學過程,根據不同時間段、不同專業學生設計不同的授課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觀念培養期—目標樹立期—競爭力提升期—技巧應用期。大一入學階段的就業指導課程應著眼于引導學生認識本專業的就業形勢,消除自我滿足的心理,主動了解本專業的特點和優劣態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大二進入第二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樹立符合自身水平的就業目標,如對醫院等次、就業地區、職務等進行分析。進入大三后,通過鼓勵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最新就業政策、解答就業程序和方式等,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大四便是就業技巧傳授期,隨著實習招聘和就業招聘會的開展,學生的就業技巧投入應用,老師應針對性地進行求職技巧、求職簡歷、招聘單位介紹等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缺點,彌補不足,力求展現出每個學生的特點。
(二)建立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團體檔案
學生對于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同,職業生涯規劃也不同。我們應根據不同團體學生的特征進行針對性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如對于今后計劃考研的同學,在輔導上應注重考研目標的選取,考研時間安排和考研策略的應用。今后不從事臨床護理的同學,幫助其了解興趣所在,確定職業方向。對于畢業后決定從事護理工作的學生,我們應該多提供有關護理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發展前景、招聘單位的用人要求及薪酬等方面的信息。
(三)就業專干職業化,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在我校,就業指導中心力量過于單薄,很難發揮實效作用。就業指導的重心仍在二級學院的學生科。作為就業專干,我們是跟年級走,每年換人很難形成職業化團隊。因此,建議二級學院的就業指導專職人員定崗定人,與就業專干的工作區分開來,專門針對各年級,配合年級輔導員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專干結合各專業的現狀、各專業的招聘單位特點指導學生。輔導人員首先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接受過就業指導專項培訓,對于獲得由美國國家職業輔導協會頒發的全國注冊職業輔導證書[3]的給予相應獎勵。
(四)改進傳統就業指導方法,從灌輸式向體驗式轉化
不斷改進傳統的職業指導內容和方法,指導方式從灌輸式轉向體驗式。通過職業測評、情景模擬、企業實踐、體驗式培訓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和實踐[4],提高就業指導效率。
(五)利用“特色成長輔導室”,開展成長成才的職業教育
1. 進行“天使一齊飛”的團體輔導
定期請已經就業或者已經確定工作單位的優秀畢業生,在特色成長輔導室進行經驗分享、小組式討論。開展“傳遞正能量”“就業經驗談”等團體輔導活動,傳授就業經驗。
2. 進行“第二課堂”個體輔導
我院與索菲亞美業集團聯合開辦了“第二課堂”, 對畢業生進行題為“如何成為自信的女人?”的含形體、品質、內涵等方面的輔導,塑造知性美、心靈美、品行美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趙雅娟,陳長香,周艷梅,等.對護生的就業指導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05,19(10):2183-2184.
[2] 黃桂榮,吳娜,張麗,等.實習護生就業指導需求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0):3780-3781.
[3] 廖永珍.高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及生涯輔導需求調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54.
篇3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現狀;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才市場對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相應的大學英語教學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本文通過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指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通過幾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筆者總結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如下:
(一)英語學習態度不端正,英語學習目的單一
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首要動機是“應付考試”,其次為“對于四、六級證書的要求”,僅有少數人學習英語是由于興趣。這說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的渴求其實很少。雖然他們也認識到了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英語作為一項技能的重要性,但這表層的利益動機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出現厭學的負面影響。
(二)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廣泛的教學資源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高效和便捷。但是仍然存在多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還沉浸于傳統的英語課堂中,只專注于英語課本。 因此,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它既能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新時期需要的全能創新人才。
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 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包括學習者自己設定學習活動、安排學習內容、跟進學習進度以及評估學習效果等。Benson(1997,2005)則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在獨立學習的行為、內在心理和對學習內容這三個方面進行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學習效率是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更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并不是每個學生各行其事,而是指導學生不盲從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夠調動整個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發展全體學生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求我們,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全體學生。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并且要讓原來的后進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從而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學習的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又復雜的過程, 它需要眾多的英語教學工作者和英語學習者不斷地探索與研究,以及學習者頑強的學習意志、刻苦的鉆研精神,同時也需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有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能夠靈活準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Benson, 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First published in 1979,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81.
[3]程紹彬.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與研究, 2007.
[4]馮軍霞.教師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作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5]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能力的的培養[J].外語界, 2002.
[6]文秋芳,王立非. 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 2001(2).
篇4
關鍵詞:藥學類;大學教育;人文教育;現狀;滲透
一、藥學類大學生人文教育必要性及其教育現狀
從藥學類教育走向工作崗位的醫護人員的醫療服務對象是人,其服務過程中不僅涉及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與配合,還涉及與其他醫護人員和社會人員的溝通與配合。尤其在進入新時期后,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已經發生轉變,開始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邁進,這種轉變表現為對醫療服務人員整體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方面要求的提高。只有將人文教育與藥學類大學生專業教育融合起來,促進藥學類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才能樹立大學生關愛生命的醫學人文態度,使藥學類大學生充分認識到醫藥學責任感與使命感,體會到醫藥學職業的崇高性。此外,加強對藥學類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也是順應醫學模式轉變、促進醫藥學人文性復歸的要求,有利于中醫藥類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但從當前藥學類大學生教育來看,大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象還比較突出,普遍存在重學科專業教育而忽視人文學科教育的問題,導致藥學類大學生人文精神危機越來越嚴重。不少藥學類大學生畢業后知識技能結構單一,人文基礎薄弱,在工作崗位上無法做到給服務對象人文關懷,加強對藥學類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勢在必行。將人文教育滲透到藥學類大學生教育中,是一種比較深入和持久,同時也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育方式。
二、人文教育在藥學類大學生教育中的滲透策略
1.優化藥學類教育課程結構,轉變藥學類大學生教學理念
藥學類教學主要與藥物有關,內容比較抽象和繁雜。將人文教育滲透其中,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優化藥學類教育課程結構,轉變藥學教學理念。可開設一些與藥學類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人文類課程,如醫藥發展史、醫學領域人際溝通學等,促進藥學類課程實用性及實踐性的增強;在藥學類重點內容安排上,可淡化學科意識,突出藥學類專業特色與崗位需求,促進人文內容與藥學內容的結合。在課程設計方面,穿插人文知識,對的案例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潛移默化地提高藥學類大學生人文素養。在藥學類大學生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淡化書本和教師權威,對藥學類大學生人文思想教學進行有意識地加強,全面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
2.滲透醫學倫理教育,加強藥學類大學生醫德醫風教育
在藥學類大學生教育中,可針對學科教學優勢,對人文素質教育進行滲透,在整個藥學類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如對婦科常用藥縮宮素進行講解時,可針對劑量與其影響的關系展開提問,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另外,還可通過醫學案例教學等加強對藥學類大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
3.注重藥學類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強化大學生安全與法制教育
藥學類大學生教育,除了單向說教外,還應注重社會實踐教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引導藥學類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思考。藥學類院系可建立模擬藥物治療實訓實驗室,通過模擬臨床藥物治療實訓,提升藥學類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通過臨床用藥見習,提升藥學類大學生職業意識;通過角色扮演等方法,提升藥學類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與此同時,應強化大學生安全與法制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各項治療與用藥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違法行為的形成,提高藥學類大學生對生命和法律的敬畏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對于藥學類教育來說,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是一個長期過程。在藥學類大學生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堅持教書與育人并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提高藥學類大學生人文素質具有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醫院藥學 臨床藥學 人才培養
醫院藥學屬于應用藥學的分支學科,它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藥學為基礎,以合理用藥為核心,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參與臨床用藥,維護患者用藥權益,提供安全用藥指導和相關的藥品供應與藥事管理等藥學服務,從而達到改善或維持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1]。醫院藥學是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藥品臨床應用實踐和使用管理,涉及藥劑學、臨床醫學、檢驗學、倫理學、信息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內容,具有工作內容廣泛,技術性強,服務性明確的特點,同時體現了多學科滲透、多專業交叉的趨勢[2]。回顧醫院藥學發展的歷程,其工作的開展是與臨床藥學發展密切相關的,而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是臨床藥學的發展的基礎。
1 醫院藥學的發展歷史[3]
回顧歷史,在近幾十年中,醫院藥學經歷了單純藥品調劑、供應階段,到藥品合理應用與調查階段,再到藥學保健階段的過程。上世紀60年代時,醫院藥學工作主要由藥房完成,其主要任務僅限于負責調配藥品,協助臨床做好藥品調劑、配制工作。醫院藥師的工作不受重視,地位在醫院中也不高。隨著制藥工業的發展,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醫院藥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很多醫院開始了臨床藥學和臨床藥理的研究,醫院藥學的任務是進行臨床合理用藥的分析,主要是對醫生的處方、病歷進行回顧性的總結分析,協助醫生進行臨床治療工作,確保臨床用藥合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醫院藥學進入了藥學保健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提供藥學保健,即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有關的關心和照顧。目的是獲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治愈患者的疾病,減輕患者的癥狀。在這一階段,臨床藥師的作用更為重要,藥師與醫師共同探討并制定用藥方案,而藥師在藥物治療中發揮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方面的認可。從醫院藥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醫院藥學受到重視,在醫院中地位的提高,與臨床藥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臨床藥學是其發展、進步的基礎。
2 臨床藥學在我國的發展[4]
臨床藥學是指藥學與臨床相結合,直接面向患者,以患者為中心,實踐臨床用藥,提高藥物治療水平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臨床藥學工作最早在美國開展,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就開始進行臨床藥學專業教育,提出了臨床藥學的概念,70年代早期臨床藥學已在全美醫療機構普遍開展。而我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進行臨床藥學的工作。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曾出現了偏差,借鑒傳統藥學研究的模式,將工作重點放在實驗室和實驗研究,脫離了臨床實踐,導致臨床藥學發展緩慢,也制約了醫院藥學的發展。90年代中期,中國醫院協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提出“臨床藥學工作的核心應是合理用藥,醫院應建立臨床藥師制,培養臨床藥師,直接參與臨床藥物治療”的觀點,該觀點得到了衛生部的認可,并提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重視藥物的合理使用。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臨床藥學日益受到各級醫療機構的重視,我國臨床藥學事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3 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1987年國家教委將臨床藥學專業作為試辦專業列入全國普通高校醫藥本科專業目錄中,這就標志著我國以臨床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臨床藥學本科教育開始。1989 年華西醫科大學率先創辦了國內第一個本科臨床藥學專業,1993年大連醫科大學建立了臨床藥學系,并在醫學專業目錄下設置了五年制臨床藥學專業,授醫學學士學位。1997 年徐州醫學院在醫學專業目錄下開設了本科5 年制的臨床藥學專業[6-8]。進入新世紀后,臨床藥學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許多醫藥院校相繼設置了臨床藥學專業,同時,多所院校開展了臨床藥學研究生培養工作,滿足了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需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臨床藥學工作不僅要求臨床藥師具有扎實的藥學基礎,同時,還需要具有較深厚的醫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需要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指導和監測臨床用藥。這也決定了臨床藥學專業與其他藥學專業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傳統的藥學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目前,我國的臨床藥學教育加大了臨床醫學課程的比例,而且,一些臨床藥學特色課程的教學也得到了加強,如:臨床藥學導論、臨床藥物治療學、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經濟學、案例分析等。這些改革措施促進了我國臨床藥學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我國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
4 臨床藥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中,藥學實踐特別是臨床藥學的實踐,是整個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但是,目前,我國臨床藥學教育在這方面比較欠缺,整體水平都比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與課程設置不當,學生臨床醫學知識掌握不牢固,臨床實踐時間短等有關,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藥學的時間較短,經驗豐富的臨床藥師數量有限,使得能夠帶教的老師較為缺乏,限制了臨床藥學教育的開展,這也造成了學生臨床藥學實踐難以進行。
5 促進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對策
由于我國臨床藥學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因此,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良莠不齊。為了在較短時間里改變這一現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臨床藥學教育進行改進。
5.1 加大臨床醫學課程比例
臨床醫學課程是臨床藥學教育的基礎,只有較全面掌握了臨床醫學知識,才能提高臨床藥學實踐的水平。在原有醫學基礎課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與臨床醫學有關的課程,如:醫學影像學、傳染病學等。
5.2 延長實踐時間
目前,多數院校臨床藥學專業的實習時間為半年,這種短時間的實習,僅僅能使學生對臨床藥學有所認識,要讓他們真正能把所學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系起來,半年的時間過短,也無法發揮實習的效果,因此,可將實踐時間延長為1年。
5.3 增加專業課程
在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逐步增加臨床藥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如:藥物信息學、藥學監護、藥學實踐管理、案例分析、社會藥學與人際交往技巧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5.4 加大臨床藥學師資力量的培養
臨床藥學由于涉及醫學、藥學兩個領域,因此,對兩方面的知識要求都較高。但是,目前,我國的臨床藥學教育存在“醫藥分離”的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加大師資力量的培養,使得擁有豐富經驗的臨床藥師能夠適應臨床藥學的教學工作。
5.5 提高臨床藥師的地位
現在,臨床藥學的作用雖然已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由于這項工作開展的時間較短,臨床藥師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由于認識的偏差,有些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在醫院藥房或藥劑科工作,未真正發揮臨床藥學專業的優勢。通過提高臨床藥師的地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從事臨床藥學工作,促進臨床藥學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要。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推進,社會對醫院藥學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醫院藥學發展的基礎與重點是臨床藥學,只有加強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才能夠保證醫院藥學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永佩,顏青.醫院藥學與藥學人才定位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8,19(22):1687-1689.
[2]邱和生.基礎醫院如何開展臨床藥學工作[J].中國藥業,2006,15(14):43-44.
[3]陳元成,高長梅,韓青,等.醫院藥學的回顧與發展[J].醫藥導報,2009,28(1):55-57.
[4]袁鎖中,史衛忠,趙志剛.對醫院藥學發展的回顧及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J].藥品評價,2010,7(8):52-55.
[5]楊世民主編.藥事管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第三版,54-55.
[6]蔣心惠,李勤耕,蔣君好.關于我國臨床藥學教育發展方向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1):38-40.
篇6
目前,臨床藥學服務在我國一些大型的綜合性醫院已經有一定發展,但是,在大部分縣級醫院卻一直得不到重視,這與多種因素有關。本文通過對縣級醫院開展臨床藥學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討論,探討縣級醫院開展臨床藥學服務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
縣級醫院;臨床藥學;藥學服務
近年來,各種藥物種類不斷增多,時常發生諸如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疾病等情況。世界衛生組織有資料顯示,“全球有1/3的患者由于用藥不當導致死亡”、“還有1/7病死者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藥”,這些嚴酷的現實促進了一些大型綜合性醫院的臨床藥學服務,在制度的建立、人才的培養等諸多方面有較大的改進和完善。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在大部分縣級醫院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一直不理想。
1臨床藥學服務的重要意義
[1]臨床藥學服務是醫院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作為縣級醫院,尤其要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1主要對象住院患者是臨床藥學服務的主要對象。在臨床醫學中,藥學服務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它以每一位住院患者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在患者用藥的過程中,臨床藥師要提供科學、合理、有效的藥學服務。
1.2指導思想“以患者為中心”是臨床藥學服務的指導思想。2002年1月,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并的《醫療機構藥師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醫院藥學部門必須從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管理模式轉變,并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內容的臨床藥學工作。由此,開展臨床藥學服務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強化在藥物使用過程中的監管,通過及時審方、用藥指導、咨詢服務,確保每位患者的用藥安全,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
2臨床藥學服務的國內現狀
讓藥師走進病房,參與臨床,面向患者,是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走向。然而,在很多二級醫院,臨床藥學發展的要求讓藥學技術人員倍感壓力:包括醫學專業知識的缺乏導致下臨床的底氣不足;醫院環境的不理想導致“重醫輕藥”的觀點較深;臨床藥師的工作難度逐漸增大。
2.1起步較晚,發展緩慢我國臨床藥學服務較發達國家和地區,起步較晚,而且發展較為緩慢。臨床藥學服務自20世紀60年代在國外起步,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藥物不良反應,達到臨床合理用藥,后來逐漸成為醫院藥學服務發展的方向,而我國的臨床藥學起步較晚,雖然醫院藥學工作者一直為之努力,在一些大中型醫院也有了一定發展,但在大部分縣級醫院,臨床藥學服務仍然未真正走進臨床,走到患者身邊。
2.2對臨床藥學服務在觀念上的問題(1)醫院管理人員的問題。很多醫院的管理部門并未認識到臨床藥學服務的重要性,即便有部分認同藥學服務模式的管理人員,也會以“人才匱乏,資金缺乏”,“投入多,收效微”等理由,未將臨床藥學服務付諸于實踐。(2)臨床醫務工作者的排斥心理。隨著臨床藥師的加入,使得臨床醫務工作者認為其侵犯了自己的工作權利和自己應得的利益,在心理上對臨床藥師產生排斥心理,從而在臨床藥學服務工作的起步發展中對其加以“阻攔”。(3)患者對臨床藥學服務缺乏認識。大部分患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重醫輕藥”問題很嚴重,即只看重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而對臨床合理用藥及臨床藥師的指導或建議缺乏正確認識,甚至抱有懷疑或不信任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臨床藥學的不斷發展。
2.3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對臨床藥學服務的影響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臨床藥學服務的廣泛開展。目前,在我國藥師還不能參與臨床藥物用藥治療工作,也與其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有關,藥師在負責審方、發藥、調配、咨詢等工作的同時,由于見物不見人,不能及時對患者及其家屬有一個全面、詳細的了解,進而進行有效服務。這種“見物不見人”的工作模式不可能讓臨床藥師開展臨床藥學服務。
2.4臨床藥學服務人才匱乏傳統的臨床藥學服務,主要是藥物調劑工作。在新時期,臨床藥學服務的重要內容轉換為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這就使得醫療機構藥學服務人員的工作更加專業化,不僅得擁有扎實的藥學理論知識和臨床醫療知識,還必須具有與患者和醫護人員溝通的能力,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由于我國臨床藥學服務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工作起步較晚,高等藥學教育機構在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工作尚在不斷完善中,而培養的臨床藥學技術人才也大多都選擇到城市大中型醫療機構服務,這就造成大多數縣級醫院臨床藥學服務人才匱乏的現狀。在此現狀下,也有一些縣級醫院試圖選擇部分藥學工作人員參與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但是,藥學工作人員的醫學專業知識貧乏、臨床藥學服務專業知識不足等原因,也對臨床藥學服務持續開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3臨床藥學服務國內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醫院診療只關心醫生的診治,不關心藥物使用的療效,導致藥學工作人員在醫院里一直扮演著發藥的角色,隨著臨床藥學服務的實施與發展,鼓勵每一位藥師走出藥房,走進病房,參與臨床治療指導,才能真正發揮藥學在醫療服務中的作用。
3.1用藥咨詢對全面實施臨床藥學服務的推動作用隨著藥品行業的不斷發展,新藥、新型制劑及新的藥品信息不斷涌現,使得臨床醫生在工作中無法及時了解到更新的藥物信息,而患者對藥學服務人員的用藥咨詢,可以有效地溝通醫、藥雙方的信息,促進患者的合理用藥,推動臨床藥學服務的實施。
3.2政府部門和醫院自身對臨床藥學服務的支持醫和藥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二者卻不能得到有效結合。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醫院也要加大相關經費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開展臨床藥學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政府部門加大儀器資金的投入,為臨床藥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相關部門還可以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科學、系統的配套法律法規,為臨床藥學服務的發展提供政策法規支持。
3.3注重臨床藥學服務人才的培養,發展臨床藥學服務[2]為了臨床藥學服務能夠正規化和可持續性發展,高等醫藥院校應適應新時期醫院發展的需求,積極開設臨床藥學專業,從源頭上根本解決臨床藥學人才不足的問題。對于醫院而言,現有的藥學工作人員,也可以根據其經驗與獻身臨床藥學服務的精神,以不同的方式逐漸將其培養成各有特色的臨床藥學服務人員。
4結語
盡管縣級醫院開展臨床藥學服務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但臨床藥學服務是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3],縣級醫院應該對其加以重視,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始建設臨床藥學服務的團隊,并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讓其得以發展,通過醫院和藥學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讓臨床藥學服務的工作進行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景照禹.縣級醫院如何開展臨床藥學服務[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0):136-137.
[2]胡亞潔,趙曉錦.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的實踐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33-134.
篇7
【關鍵詞】臨床藥學;發展現狀;對策
臨床藥學是醫藥結合,探討藥物臨床應用規律,實施合理用藥的一門藥學分支學科。
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醫院藥學工作者就提出應重視臨床藥學的問題,但中國的臨床藥學的發展卻不盡人意,下面筆者談談個人的看法:
1中國臨床藥學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開展比較晚,盡管國內大多數醫院已經開展了臨床藥學服務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整體發展水平仍顯緩慢且不平衡[1]。首先,人才的缺乏,重醫輕藥的觀念,與臨床醫師的配合不盡如人意;其次,開展藥物濃度監測所需設備試劑價格昂貴,檢測費用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藥師的工作偏重于藥學研究藥品不良反應收集出版藥訊等,而以進入臨床直接面對患者參與個體化用藥決策為核心的工作很少另外,我國高等院校藥學專業設置的課程主要以化學為主,注重實驗室藥學研究,缺乏臨床用藥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醫學、病理、生理、藥代動力學等相關知識缺乏,和醫師、患者之間交流較少,培養目標不明確。這種模式不僅偏離了藥學服務的本質,增加了患者的藥害之憂,而且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要求。
2中國臨床藥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2.1教育體制尚不完善,缺乏臨床藥學系統教育我國臨床藥師人才培養較為落后。美國的臨床藥師培養是6年的大學教育加2年的臨床實踐培訓,或在藥學學士學成后,再繼續臨床和實踐課而授予PharmD。其所學課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生物、藥學、臨床及專業實踐,而國內目前藥學教育多為4年制BS,因此專業水平低于國外。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我國現有的藥學教育以化學為主,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生學習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藥物化學、合成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等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生物化學、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等課程僅是藥學系專用的簡化教材,診斷和治療學方面幾乎是空白。這種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造成藥學畢業生難以與臨床接軌,知識結構與臨床需求脫節,難以與醫生溝通并且對患者也缺乏權威性。因此,我國臨床藥師培養應向著系統化、臨床化的方面進行,確保藥學基礎知識的教育的同時,鞏固解剖、生理等醫學基礎課的學習,并增加診斷、治療學的教育。可通過設置PharmD學位,減輕對臨床藥學研究生實驗課題的要求,增強臨床實踐培訓。
2.2國家政策、法規支持力度不夠,臨床藥師地位和責任不明目前我國衛生行政部門對臨床藥師工作的責任、編制、權利義務目前尚無明確規定,這使得臨床藥師臨床地位不明確,工作缺乏政策支持,在深入臨床過程中難以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可和患者的信任,工作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對臨床藥師的義務和責任也缺少相關法規的約束,造成臨床藥師工作時難以擺正自身位置,工作形勢和內容也無標準化規范,同時因缺乏競爭壓力而導致進步緩慢。
2.3衛生體制限制臨床藥學服務目前我國醫療衛生單位的補償機制仍不健全,絕大多數醫院長期以來只能靠藥品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和補償渠道,“以藥養醫”成為了醫院生存的普遍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醫院不得不考慮效益和生存的關系。目前,我國臨床藥學服務尚無收費制度,表面看來臨床藥學工作不能為醫院帶來經濟效益,出于效益因素考慮造成很多醫院不開展臨床藥物服務或僅開展少量用藥咨詢業務。但實際上,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藥師參與的治療小組可以減少2/3的不良反應(ADR)和近1/3的費用。
2.4臨床藥師工作重科研輕臨床目前我國現有臨床藥師培養和工作內容仍以實驗室科研為主,臨床實踐較少,呈現重科研輕臨床的形勢。我國臨床藥師工作集中于療藥物監測(TDM)、臨床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學研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藥物過量的鑒別與搶救等方面,多為實驗室科研工作,而缺乏與臨床的溝通和與患者的接觸。這種工作模式不符合臨床藥學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缺乏與患者的溝通,無法做到個體化合理用藥。在今后培養中應盡早使臨床藥師接觸和了解患者的實際需要,掌握與患者和醫師建立信任和交流的技巧,具備充足的藥學知識和臨床知識。從而使臨床藥學工作重點由科研轉向臨床,使服務模式實現“以藥物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
3中國臨床藥學發展面臨的挑戰
最近幾年,國內不少藥學工作者通過對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發現在臨床藥學的具體實踐方面國內與國外總體上還存在較大差距,但理論差距并不明顯,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對“藥學服務”理念的深入探討和研究,縮小了與國外臨床藥學服務理論的差距。事實上,即使在美國,臨床藥學的發展也并不平衡,僅僅是一些大型綜合性醫院有較深入的藥學服務實踐,而我國部分醫院臨床藥師的工作也相當出色。相對而言,國外臨床藥師的實踐和工作內容更具體、更規范,體制也更健全,而國內臨床藥學工作主要以探索性實踐為主,系統化、理論化的實踐指南亟待加強。目前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與國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國內多數大型醫院臨床藥學工作的重點多偏重于藥學研究、實驗室監測、一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以及合理用藥咨詢等,藥師深入臨床參與個體化合理用藥決策則很少[2]。治療藥物的監測工作也大多局限于實驗室,與臨床治療聯系不緊密,致使其效能不能充分發揮,這與國外情況有很大的差別。
目前國內臨床藥師的醫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缺乏臨床實踐經驗,雖然部分藥師歷經多年努力,在臨床藥師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就全國范圍而言這樣的藥師人數還很少。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全社會和醫院對臨床藥學工作的支持和重視不足,臨床藥師的工作往往不被理解和尊重,得不到相關部門的正式認可與支持、扶助[3]。臨床藥學教育上,我國現有的藥學教育以化學為主,缺乏解剖學、醫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和臨床藥物治療學等知識。另外,根據我國國情,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中藥臨床藥學工作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正規臨床藥學專業畢業的藥師遠遠不能滿足醫院需求,大部分臨床藥學從業人員是藥學本科或碩士畢業。藥學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現狀限制了臨床藥學事業的發展,國內的藥學教育長期偏重于藥物生產、檢驗和研究的知識積累,強調學生實驗室技能的培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一些與臨床相關的病理生理知識、藥物使用知識、疾病基本判斷與護理知識缺乏,對藥物治療結果預測、分析和評估能力及藥物不良反應處理能力尚待提高。藥學教育與實際臨床藥師所需知識脫節。藥師與臨床各專業人員溝通和協作能力一直不被重視,已成為了困擾醫院藥師發揮藥學服務專長的重要因素。
此外,醫院領導、臨床醫生及患者臨床藥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醫院藥劑在20世紀招聘的藥師大部分都是專科人員,主要負責藥品調配工作。醫院藥學從藥品供應管理向藥學技術服務轉型還沒有得到醫院管理者的認同。傳統的醫療模式一直是臨床醫生集診斷與用藥于一體,這一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變革的,臨床藥師要真正參與臨床需要醫生、護士、患者的全面思維轉變,這一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
4破解中國臨床藥學發展難題的對策選擇
4.1建立和完善臨床協作管理體制機制藥師要想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需深入臨床,藥師與其他醫師的合作則顯得非常重要,無論是臨床的領導還是藥劑科的領導,都應具備前瞻性眼光,鼓勵醫師與藥師藥師與醫師,護士與藥師藥師與護士等工作人員的合作,這不僅可以促進醫院發展,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患者醫院領導要轉變重醫輕藥的觀念,重視臨床藥學工作,建立臨床協作體制,搭建臨床藥學與科室交流協作的平臺,成立由分管院領導藥劑科醫務部及相關臨床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臨床藥師工作領導小組,規定臨床藥師可以參加科室查房會診討論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等臨床藥學服務措施,并建立相關工作制度,保證臨床藥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4.2要有國家政策的強有力的全方位支持臨床藥學的發展,臨床藥師的地位需要有相關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雖然已有年的歷史,但以前由于缺少與臨床藥師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支持,臨床藥學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進展緩慢許多醫院對臨床藥學不重視,臨床科室沒有藥師編制,臨床藥師進入臨床科室無法實施角色定位,很多工作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開展有資料曾對臨床藥學不重視的醫院與開展臨床藥學較好的醫院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無論是在臨床藥師人數學歷職稱獎金待遇和培訓方式上,還是在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及硬件設施的配備上都有著明顯的差距隨著年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的,臨床藥師的職責被明確,工作被制度化,臨床藥學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因此說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也是臨床藥學事業發展的關鍵
4.3藥師在精神方面的自信自強面臨挑戰與機遇,藥師對自己的未來應當進行抉擇,在不離開醫療機構,不放棄藥師職業,決心提升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對于絕大多數藥師只有選擇臨床藥師職業,因為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是市場的需要,也是廣大藥師自身的需要,是與國際接軌的體現,藥師應該形成以下共識:(1)醫療機構以醫療為中心,重視臨床科室,促使盡可能多的科室和技術人員面向臨床,建立最大限度的高醫療質量高醫德醫風的管理體制,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有利于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2)隨著全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藥物和藥物治療知識的了解愈來愈深入,要求提供藥物知識服務,合理應用藥物,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經濟的需求大市場將會形成;(3)現代藥學和藥物臨床應用涉及生物基因靶向控釋緩釋電子物理、化學、高等數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具有高科技含量,加之新藥層出不窮等因素,使得藥師重返臨床已不可避免;(4)勇敢地走進臨床,接觸患者,因為合理用藥,確保患者的合法權益,形成多學科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生物鏈關系是每位仁人志士的社會責任藥師一直是高智能高責任的團隊,在過去的歲月中,為我國藥品制劑的保障供應,確保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更加強調社會分工,我國也有條件實現這種社會分工,廣大在醫療機構工作的藥師應認清形勢,克服浮躁,冷靜思索,有所為,有所不為,勇敢地進行第二次創業,重塑藥師形象。
4.4強化臨床藥學繼續教育工作繼續教育是適應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的需要,是確保高素質人才的終身教育,具有知識和技術新、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等特征,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這種制度由于我國高等臨床藥學教育的缺陷,對于決心在醫療機構繼續執業、追求改善現狀的在職藥師來說,一種能適應《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要求,以合理用藥為中心,以臨床藥學為基礎的藥學繼續教育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結合我國醫院藥師的現狀,繼續教育應該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目前應以藥物、藥物治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主,如同對臨床醫師一樣,強調提高藥師個人能力,使其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個人知識和技能。以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的知識和技能為起步,按藥理系統將藥師定向專科化,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較大強度進行系統性藥物和藥物臨床應用的知識和技能的互動式學習,強調新知識的捕捉,強調針對臨床醫師薄弱環節的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這樣可以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產生積極效應。在此基礎上,就會產生新的臨床科研課題,擴充臨床藥師更深層次的知識技能,如藥物評估、藥物經濟學、藥代動力學研究等。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就目前我國在職藥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向明,張程亮,,楊蓓.我國臨床藥學的現狀及發展[J].藥學教育,2004,20(1):10-11.
[2] 朱珠,李大魁,葉敏.我國臨床藥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4):217-220.
篇8
中藥飲片流通市場商品現狀的關聯性和必要性上述中藥飲片商品的現狀凸顯中藥學教學改革及轉變中藥飲片流通市場商品現狀的關聯性和必要性。所謂關聯性,是因為:①從事中藥飲片商品的技術人員大多是由各級中醫藥院校培養出來的;②大多由各級中醫藥院校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不適應流通市場中藥飲片商品的復雜性;③由于在校學習面窄、實踐時間極少等原因,各級中醫藥院校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多不具備鑒別流通市場中藥飲片商品正品、偽品及混淆品混雜狀況的能力。所謂必要性,是因為:①中藥學教材內容與中藥飲片流通市場商品現狀差別太大,不能反映中藥飲片流通市場商品的實際狀況;②中藥學教材的課程設置與從事中藥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差距較大,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多較被動,需要在較長的實踐中摸索提高才能逐步適應工作;③現行中藥學教材內容如不改革,將不能起到培養德、才、識中藥人才和促進中醫藥教育發展的作用。中藥學教學改革主要有2個方面內容:①改革中藥學、中藥鑒定學及中藥商品學中的有關內容,變中藥材內容為主為中藥飲片內容為主。
縱觀目前中醫藥院校中藥教材的內容,中藥專業設置中藥鑒別及中藥炮制課程,中醫專業設置中藥學課程,藥學專業設置生藥學課程,商業院校或專科中藥學院設置中藥商品學課程。上述課程有的側重藥物基源,有的側重藥性功能,有的側重中藥材商品內容,但均不同程度忽視了中藥飲片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畢業后從事中藥飲片生產、經營和調劑技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藥材與飲片混淆不清的情況。因此,中藥學在現有內容的基礎上,應重點增加中藥飲片品種、品別及不同功能效用的內容;中藥商品學在現有內容的基礎上,應重點增加中藥飲片規格和鑒別(包括品種、品別及品質鑒別)及功能、效用的內容,并采用圖文并茂的電子信息化教學方法,以增強直觀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中藥飲片名稱的取舍和確立應遵照并依據藥品標準,按低標準服從高標準的原則,以國家藥品標準為取舍中藥飲片商品名稱、制訂鑒別方法及確定功能主治等內容的依據。對于國家藥品標準中尚未收載的中藥飲片,應據實分析,做到一藥一名、名實相符[7],在中文名稱統一的前提下標明飲片拉丁名稱,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部將黃芪RadixAstragali[1],炙黃芪RadixAstragaliPraeparatacummelle[1],石膏Gyp-sumFibrosum[1],煅石膏GypsumFibrosumPraeparatum[1]各以其名命名,既符合實際藥用情況,又避免了如半夏Rhi-zomaPinelliae[1]一名作為所有不同制品半夏名稱的錯誤。②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六知”型中藥人才。目前,高等院校中藥專業的教學模式是橫向的,即從中藥學、生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等各門課程的橫向掌握。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能適應中藥工作的實際。筆者認為,培養適合中藥工作實際的人才,應該用系統中藥學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達到“六知”,即“知名、知藥、知源、知療效、知物、知區別”[8],才能旁征博引以知名、縱橫貫通以知藥、追根溯本以知源、觸類旁通知療效、格物致知以知物、見微知著知區別,以勝任工作。③聘用實踐教學老師,擴大實踐教學范圍,培養學用結合型人才。
中藥學、生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商品學及中藥調劑學等中藥學課程是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學科,以教學效果而言,實踐的重要性并不亞于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克服對中藥從名稱到實物,再到真偽優劣鑒別眼高手低、心中無底的現實情況。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實踐教學,聘任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選擇合適的實踐教學基地,并對學生提出實踐學習的具體要求,同時進行相應的課題研究及探討,培養既懂基礎理論,又懂實踐知識的學用結合型中藥學、中藥調劑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及中藥商品學人才。保證中藥飲片流通市場商品品種的優良和在防治疾病中效果的可靠,使傳統中藥在防病保健、保障人類健康中發揮更大作用。總之,市場需要中藥人才,臨床需要中藥人才,教育需要中藥人才,振興中醫藥事業需要中藥人才。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六知”型中藥人才,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關鍵詞] 藥學服務;用藥咨詢;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6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b)-0159-0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patient pharmaceutical c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drug advisory service
TAN Cai-hong YI Yan-tao CHEN Zi-tao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patient pharmaceutical care in our hospital and discus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ethods 1147 records of complete data of drug consultation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tidied and they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ed up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outpatients took a large proportion in drug consultation accounting for 91.3%. The consulting details were mainly related to usage,dosage,and indications accounting for 53.7%.The way to consult was mainly face-to-face in medicine window with 84.2%. Conclusion At present,the current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solve the medication doubts of some patients,especially special populations. It has shortcomings like single form,lack of propaganda,and unqualifi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o on and i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care;Medication consultation;Rational drug use
藥物咨詢服務不僅是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醫院全程化、個體化藥學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監護的體現[1]。本院自開展門診藥學服務以來,面向醫務人員、患者提供用藥信息咨詢的服務不斷增加,為了解本院門診藥學服務的現狀,現對近兩年的藥學信息咨詢情況進行回顧性總結與分析,從側面了解本院門診藥學服務的發展,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工作模式,為今后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利用本院門診藥房用藥咨詢窗的工作優勢,收集整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藥學信息咨詢記錄完整的資料共1147份,以上藥物咨詢工作主要參考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國藥典2010版)、《新編藥物學》(第17版)等專業書籍以及合理用藥軟件,由中級以上職稱的藥師承擔本窗口的用藥咨詢工作。
1.2 方法
運用Excel等表格處理以上收集的數據,調查內容包括咨詢人群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人群類別)、咨詢方式、咨詢問題分類(包括適應證、用法用量及副作用等)等。
2 結果
2.1 咨詢人群的基本情況
本院門診藥物咨詢窗以門診患者為主,共1047份(91.3%);也有醫務人員的咨詢,但醫務人員咨詢較少,共96份,只占8.4%。按特殊人群分類統計,老年患者有356份,占31.0%,孕產婦人群有241份,占21.0%,兒童人群(按涉及兒童用藥問題統計)有239份,占20.8%。
在1147份藥學信息咨詢記錄表中,男性患者共534份,占46.6%,女性613份。占53.4%;從年齡分布統計來看,40~59歲老年患者最多,有435份,占37.9%,60歲以上人群有376份,占32.8%,16~18歲咨詢人群最少,有42份,只占3.7%,這主要與未成年人自主意識不強有關,小于16歲人群主要由家長代為咨詢。從咨詢人群的職業方面,以企業/事業職工為主,有690份,占60.2%,退休人士有376份,占32.8%,農民群體所占比例最少,有186份,只占16.2%,這與年齡分布調查結果吻合。
2.2 咨詢方式
由于門診藥房設有專用藥咨詢窗,故咨詢方式以面對面問詢為主,有966份,占84.2%,其他咨詢途徑則是電話溝通181份,占15.8%,其中電話咨詢途徑主要是醫師及護士的提問較多,有132份,占72.9%。
2.3 咨詢內容
患者及醫務人員咨詢的問題可分別歸為藥品基本信息、用法用量、適應證、副作用、藥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項等。在各種咨詢問題分類中,用法用量和適應證方面的咨詢最多,有616份,占53.7%,與文獻報道相似。患者主要集中咨詢:如何服藥、餐前或餐后服藥、服藥次數及與食物同服等問題,而醫務人員則偏向于靜脈給藥濃度、溶媒選擇、特殊人群調整劑量等更專業的問題。患者咨詢問題分類較多的還有藥物適應證、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等問題,醫務人員由于職業的影響,更關心藥品的注意事項、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對于部分如疾病治療進展、疾病治療方案等咨詢問題,由于藥師未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本身的專業性,故無法回答患者這類問題,這種情況均引導患者直接咨詢醫師(表1)。
表1 藥學信息咨詢內容
其他包括健康教育問題、治療進展、藥品供應等問題
從患者咨詢的主要藥物進行統計,關于心腦血管藥物的咨詢問題453份,占39.5%,其次是抗菌藥物和輔助類藥物,分別為243份(21.2%)和223份(19.4%),精神類藥物所占比例最少37份,占3.2%;其中輔助類藥物包括激素、營養藥、血液制品以及各系統輔助治療藥物。以上藥物分類均參考《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藥品目錄。
3 討論
3.1 本院門診藥學服務的需求
從調查情況得知,本院用藥咨詢窗口服務對象主要是以中老年人為主,這部分人群從職業情況分析可知,隨著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增強,也比較關注藥品的合理使用問題[2]。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公眾的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加強,人們更加注重日常保健和疾病預防[3]。從咨詢的人群分析,女性咨詢居多,占總比例的53.4%,與其對藥物作用比較敏感,對藥物比較關注等因素有關[4];特殊人群咨詢占總比例的72.9%,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孕產婦及兒童,體現了特殊人群對藥學服務有更多的需求。還有,公眾的用藥咨詢,尤其是在減肥、補鈣、營養藥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問題越來越多,醫院開展藥學服務恰好可解決這一問題。
本院用藥咨詢窗口由主管藥師負責,解答患者有關用藥方面的問題,內容主要集中在藥物用法用量、適應證及藥物副作用方面。患者較為關注“什么時間服藥較好”“醫師開這種藥是做什么的”“這個藥會不會對胃腸功能影響大”等問題,這從側面反映了本院藥房在發藥交代這一環節上未能做到詳細交代,與文獻報道相符[5];另外,也可得知醫師在開具處方時未能詳細解釋藥物的用途及影響。正因為上面種種因素,門診開展藥學信息咨詢服務是很有必要的,也從調查結果發現這項藥學服務能真正解決群眾用藥安全的問題。
3.2 門診藥學服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本院近兩年開展門診藥學服務初見成效,接受用藥咨詢問題共1147份。藥師能解答群眾用藥疑難,同時也提高藥師的專業業務水平。從調查結果發現,門診藥學服務能適應本院發展趨勢,得到患者及醫務人員的認可,但也發現藥學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漏洞。
3.2.1 藥學服務形式過于單一本院藥學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用藥咨詢、用藥教育、不良反應監測等方面,但除了用藥咨詢外的其他藥學服務內容開展較少,可見本院藥學服務形式過于單一;民眾比較關注的藥學服務點是用法用量、適應證及藥物副作用這幾方面,但較容易忽視藥物的使用療程、質量識別、存放保管要求,而民眾可得到藥學信息的途徑較為單一,主要以當面問詢或電話為主;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咨詢問題都是一些藥物基本信息,藥師未能深入開展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本院門診藥學服務對患者的隨訪跟蹤較少,只有23份用藥隨訪記錄;門診藥房在發藥交代時過于單一,部分用藥咨詢問題可直接在發藥時交代清楚。
3.2.2 群眾對藥學服務的認知不深政府對臨床藥學工作在社會中的宣傳不夠,患者或家屬在用藥時出現問題就只想著去找醫生與護士[6];同樣,醫師對藥學服務的認識不深,從調查可知,醫務人員向藥師咨詢的藥物信息量只占8.4%(96/1147)。藥師這一傳統角色受歷史、政府等多種因素制約,很多患者認為藥師負責執行發藥、配藥等調劑工作,甚至仍有一部分人員不知道醫院藥師這種職業。
3.2.3 藥師自身存在的問題藥師的專業水平不足將直接影響藥學服務的開展[7],從調查發現,用藥咨詢時可參考的資料不多,盡管配有計算機和合理用藥軟件,但藥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藥品信息,及時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和咨詢服務,樹立患者的信任度。門診患者對心腦血管藥物、抗菌藥、輔助類藥物的咨詢比例較高,也提示對藥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局限于了解藥物說明書的信息,還需要不斷更新藥物的相關知識,跟蹤臨床藥師應用的最新信息,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8]。另一方面,藥師自身角色未能及時轉變,部分人仍只認為單純進行調劑工作即可,缺乏藥學服務的意識。另外,藥師除了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外,還要具備與患者、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藥師在回答咨詢者問題時要抓住重點,充分利用自己的藥學知識提供翔實的答案,切忌不懂裝懂,提供錯誤的藥學信息[9]。
3.3 門診藥學服務改進建議
3.3.1 開展多形式的門診藥學服務本院門診藥學服務形式過于單一,與國內臨床藥學發展不平衡有關,臨床藥學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醫院應適應國內發展形勢,加大力度支持本專業的發展。針對藥學服務形式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可開展多種形式的藥物知識講座及宣傳,普及用藥知識及用藥安全;對一些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藥品可設計提醒小卡片,并在調配發藥時一并交付給患者;做好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對可疑不良反應事件應提高警惕;建立回訪制度和慢性病患者的病歷[10],實現個體化藥物治療監測,及時發現用藥問題和藥品潛在的不良反應,實現患者的追蹤回訪。
3.3.2 提高患者及醫務人員的認知醫院及社會應提高對藥學服務的關注度,確立藥師的地位,對藥師的工作進行多角度的廣泛宣傳,可開展藥師主講的健康講座及知識宣傳,以提高社會、醫務人員對藥學服務的認識。本院在前年開展臨床藥師參與臨床實踐,與醫師共同參與診療過程,在另一程度上也提升了藥學服務的知名度,讓更多的醫生及護士知道藥學服務的內容及范圍。
3.3.3 提高藥師專業知識藥師應勇敢接受新的工作模式,具備開拓勇往直前的魄力及主動性,在自身專業知識缺乏的情況下,應不斷自我彌補藥學及醫學知識,不斷鍛煉臨床思維,適應新的醫療角色專業實踐要求。藥物咨詢服務網絡系統是醫院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今后醫院醫療服務的重要支持體系[11-13],藥師應形成上網查閱相關醫藥資料的習慣,同時藥房應配備充足的參考資料供藥師學習,并通過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定時開展業務小講課及討論,提高藥師整體業務素質。在人文知識方面,更要求加強藥學人員的道德水平培養,提高藥師的服務質量,在言行舉止上適應臨床需要,盡量減少由于語言行為交往不當引致的不必要的醫療風險[10]。
4 總結
盡管本院門診藥學服務開展了兩年多,有一定的作用,但從本次調查可了解到我院門診藥學服務開展仍未到位。鑒于我院門診藥學服務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要求:①加深藥學服務的進程,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并不斷完善,使藥學服務向更高層次發展;②開展多種形式的藥學服務,包括健康教育講座、宣傳欄宣教、借助媒體宣傳等;③加強藥師培訓,包括專業技術與道德水平的培訓,深化藥師角色轉變,藥師不再是僅僅限于單純配發調劑工作,應逐漸勝任藥學服務的工作職責與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映紅.我院用藥咨詢1128例分析[J].中國藥業,2010,19(12):59.
[2]盧結文,陳文偉,陳統清.佛山地區社區藥學服務理狀及需求分析[J].醫藥導報,2011,30(5):672.
[3]張麗敏.醫院開展藥學服務與咨詢的重要性及內容[J].當代醫學,2008,9(148):94.
[4]陳泰昌.我院門診西藥房藥物咨詢工作現狀與思考[J].中國藥房,2006,17(14):1111.
[5]沈亞嵐,王錦帆.基于醫患視角對南京市三級醫院門診藥學服務的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0,6(21):156.
[6]梁海珊,張新平.我國藥學服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0,23(5):44.
[7]倪永兵,黃文龍,陳永法.國外社會藥房開展藥學服務的影響因素[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8,8(6):426.
[8]趙鐳,李麗華.307例特殊門診患者的用藥咨詢及解決方案[J].中國藥師,2012,15(9):1325.
[9]于璐.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J].中國醫藥指南,2009,7(3):150.
[10]黃文嫻,任芳,周虔.開展醫院藥學服務的理念[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95-96.
[11]費小凡,李里,陳澤蓮,等.藥物咨詢服務網絡系統現狀與應用展望[J].華西醫學,2000,15(1):98.
[12]黎波,邱小凌.對開展門診藥學咨詢的幾點思考[J].現代醫院,2012,12(9):48-50.
篇10
【關鍵詞】 藥學服務模式;素質教育培訓 ;藥事發展模式
藥學服務 (Pharmaceutical care)是藥學人員使用藥學專業知識和工具 , 向社會公眾 (醫藥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其他關心用藥的群體等 )提供與藥物使用相關的各類服務。藥學服務是一種藥師對患者藥物治療有關需要承擔義務并對這種承擔的義務進行負責的實踐 。我國藥學界在 90年代初就接受了藥學服務的概念, 并在一定的范圍內得到了發展[1]。
隨著醫藥改革及醫療衛生行業建設的建立健全 , 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工作職責發生巨大變化 , 由原來單純藥品供應逐步轉向患者用藥全程化服務。藥學服務的轉型對于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是一項嚴峻挑戰 , 同時也是發展藥學學科建設的契機。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隊伍建設成為當前藥學工作者的一項課題。
1 基層醫院藥學服務的現狀
1. 1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服務人員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藥學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在二級醫院、一級醫院藥學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 第一學歷全日制本科、碩士生在二級醫院較少 , 占據醫療機構藥學人員比率 22% ;一級醫院藥學人員第一學歷全日制專科藥學人員較少 , 占據醫療機構藥學人員比率 10%;相比醫療護理隊伍 , 藥學人員素質水平存在極大差異;藥學服務人員職業資格沒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 , 導致醫療機構藥學人員隊伍準入門檻低 , 相應醫療機構人力資源藥師隊伍配備水準較低。
1. 2 醫療機構藥學人員自身服務模式沒有轉變 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由于隊伍水平較低 , 專業藥學服務理念及知識無法滿足患者需求 , 簡單機械的藥品供應及“窗口式服務”的被動服務仍然是藥學人員工作主要模式。藥學人員積極參與藥學服務理念存在極大欠缺。
1. 3 藥學人員專業教育與藥學服務存在差異 我國的藥學教育過度注重藥物研究型人才的培養 , 輕視藥學服務型人才的培養 ,在專業設置上偏藥學化學課程 ,忽視臨床醫學知識。 目前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均屬于該類人才 , 因此藥學人員需要補充學量臨床知識 , 并結合藥學專業知識才有可能滿足臨床藥學服務。
1. 4 基層醫療機構行政領導對藥學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 藥學服務投入不足如:人員、藥學信息的儲備、藥學人員繼續教育等投入欠缺。
2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如何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
2. 1 轉變藥學職能 我國推行的新醫改制度 ,使醫院與藥品的直接經濟關系弱化 ,醫院將要求藥學工作人員集中更多精力用于向患者提供的更優質的藥學服務 ,這就要求藥學人員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服務于患者 ,藥學工作由單一的藥品供應模式, 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技術服務型模式[2]。
2. 1. 1 目前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僅由各醫療機構專職或兼職臨床藥師開展。
2. 1. 2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應轉變陳舊觀念 , 藥學人員全體參與臨床藥學服務工作, 更有利于藥學學科建設。
2. 1. 3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部門負責人應有加強科室學科建設思想理念 , 積極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相關科研課題 , 組織人員加強開展醫療機構藥學服務各環節的科學研究工作 , 積極參與醫藥衛生行業各項循證醫學調查研究工作。
2. 2 藥學人員素質隊伍建設
2. 2. 1 目前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隊伍素質水平決定著藥學服務水平 , 藥學人員素質隊伍建設是當前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必須解決問題。
2. 2. 2 衛生部執行臨床藥師培訓基地 , 并為二級醫療機構設定單獨臨床藥師培訓課程。即使如此 , 臨床藥師在基層醫療機構仍然稀缺。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獲得系統學習臨床藥師相關專業學習機會很少 , 不能夠滿足基層醫療機構藥學學科發展的需求。
2. 2. 3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可以探索與上級醫療機構合作培訓基層醫療機構臨床藥師工作。該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開展。
2. 2. 3. 1 基層醫療機構專職臨床藥師 , 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衛生部開展的臨床藥師專業中選擇一個臨床藥學專業 , 并嚴格按照衛生臨床藥師培訓基地課程 , 完成相應專業知識的學習。
2. 2. 3. 2 臨床藥師培訓基地開展遠程教學模式 ,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可以在培訓基地遠程教學模式下完成臨床藥師培訓學習繼續教育, 從而更好開展基層醫療機構藥學服務。
2.2. 3.3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外派繼續教育學習機會少 , 從而導致藥學服務理念陳舊;醫療機構藥學服務如果開展邀請上級醫院藥學專家下基層服務 , 可以將臨床藥學服務新理念及新思路帶給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 , 利于基層醫療機構藥學學科建設 , 更有利于我國醫療機構藥學服務水平整體學科建設。 3 隨著醫療衛生改革不斷深入 ,一級醫院及部分二級醫院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軌 , 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快速發展 ,小病進社區 ,大病進醫院已逐漸被廣大居民接受 ,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廣藥學服務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藥物的臨床使用效果 ,具有重要意義[3]。
3. 1 國家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及專業較少 , 二級醫院藥學人員獲得臨床藥師系統培訓機會僅有 5%比率 , 一級醫院藥學人員幾乎沒有獲得系統培訓機會。如果臨床藥師培訓采取分級培訓 , 分級設立培訓機構 , 就可以使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獲得更好繼續教育培訓。
3. 2 二級醫療機構藥學人員應與社區藥師協作開展社區患者用藥服務工作 , 加強合理用藥宣傳工作 , 及基層醫療機構藥物臨床應用再評價工作。
4 開展網絡藥學服務 ,充分發揮互聯網對藥學服務的作用
4. 1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可以在本醫療建立藥學服務群 , 可以邀請患者加入藥學在線服務 , 針對患者在線咨詢問題進行網絡藥學服務 , 使藥學服務通過網絡進入患者 , 真正做到患者用藥服務全程化。針對特殊患者 , 采取網絡追蹤隨訪藥學服務模式。
4. 2 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積極參與信息部門合作健全醫療機構網絡藥學服務工作。如:藥劑科采購人員及時更新網絡藥品信息、藥品庫房管理員依據藥品周轉率不同設定醫院藥品庫存預警信息 , 藥房工作人員對需要特殊存儲藥品等信息更新工作。
5 政策與制度是基層醫療機構藥學服務深入發展的保障
5. 1 將藥學服務作為藥房新工作標準 , 并對專業人員進行必要培訓 , 根據藥師自身興趣與條件積極培養投入藥學服務實踐 , 同時建立新的報酬補償機制 , 還必須建立便于藥師與醫務人員及患者交流的經常性組織機構[4]。
5. 2 醫療機構行政領導提高對藥學工作重視程度 , 重視臨床藥師培訓, 從而有利于藥學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The Editor.Pharmaceutical care:the Minnesota model. Pharm J, 1997.
[2]毛勝啟 .基層醫院藥學服務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國醫藥指南 , 2008,6(13):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