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文獻綜述范文
時間:2023-03-19 18:2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碩士論文文獻綜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論文怎么寫,碩士論文,論文開題報告
一、首先明確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要對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如“選題意義;研究主要內容;擬解決主要問題;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其中,文獻綜述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動態,同時介紹文獻查閱方式和手段。研究內容包括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難點、解決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研究工作進度計劃。參考文獻一般列出至少30篇。
二、抓好論文文獻綜述這個重中之重
一般來說,“文獻綜述”是導師關注點,同時也是你需要下大功夫的地方,做好文獻綜述,才能為論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文獻綜述主要由“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課題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與不足”等方面內容構成,全面整理與所寫論文相關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在撰寫文獻綜述內容時,必須認真研讀文獻,不能用簡單的相關研究成果簡單堆砌的方式進行,因為綜述主要是在搜集和整體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中找到以往研究的大體思路,要分點呈現,將文獻歸類分析,初步了解與自己論文研究相關的前人成果,掌握學者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哪些可作為自己論文研究借鑒,哪些是自己論文創新點與主攻方向。要避免簡單堆砌,一定要注意文獻綜述應帶有“評論性質”,帶著你的眼光來評判,歸納和評論研究成果與不足,這樣才掌握了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
三、掌握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技巧
文獻資料是撰寫碩士論文的基礎,文獻越詳實,那么論文寫作前的準備工作就充分,對論文框架的建構、寫作傾向有更好的把握。碩士論文的文獻選擇應以與論文相關的經典著作、核心期刊為主,注意文獻的可靠性、權威性和代表性。從文獻形成時間方面看,應以近3-5年的近期文獻為主,然后再是時間較長的。
篇2
文獻綜述為單獨成頁,置于正文后面。內容包括:①概述所引文獻的主要內容,②所引的觀點是什么,③引文者的觀點是什么,④所引的觀點對所引者有何幫助。
文學碩士論文寫作技巧要點
一、 如何突出文學碩士畢業論文的學術性
碩士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個重要的門類,學術論文則是最為常見的學術文體。學術論文是進行學術研究的憑借,是反映學術成果、傳遞學術信息的工具。可以說,“學術性”是學術論文所應具備的最起碼的條件,也是學術論文區別于其他應用性文章特別是一般理論文章的本質特征之一。而從以往電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情況來看,恰恰經常在學術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這里專門強調一下學術論文的學術性問題。
要使學術論文的學術性得到突出,必須在從選題到行文的各個環節上都有所注意,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則主要應當在以下幾個環節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首先,研究課題的選擇要注重學科意義。學術性是學術論文之本,而課題具有學科意義,又是使學術論文具有學術性的基礎。每個學科都有每個學科的歷史,每個學科也都有每個學科的體系,選題時要認真了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充分考慮課題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以免把毫無研究價值的問題選作論文題目。
篇3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意義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于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于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并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臺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占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系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于準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征。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篇4
2.下面對于選擇研究對象需遵循的原則描述錯誤的是: C. 選擇干預對其影響較大的對象
3.下面哪項不是實驗性研究的優點:B. 應用的普遍性好
4.下面對類實驗研究的描述錯誤的是:D. 類實驗性研究在回答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時,比實驗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5.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A. 1:1
6.實驗設盲是為了避免:D. 以上均是
7.百科全書屬于:B. 參考性工具書
8.文獻檢索時應當先檢索:A. 電子文獻
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屬于:A. 參考數據庫
10.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11. 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數據庫為:A. 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
12.綜述的組成包括:B. 封面、題名頁、目次摘要
13.通過綜述的寫作,可以:D. 以上都是
14.以下一般宜采用縱式寫法的綜述是:C. 動態性綜述
15.學位經答辯委員會舉行會議,進行討論,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全體委員中至少()以上通過才符合要求。B. 三分之二
16.學位論文的組成不包括:D. 答辯報告
17.寫好綜述的關鍵是:D. 體現創新的思想
18.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19.下面哪項不符合圖書的特點:C. 出版周期短
20. Web上最大的免費提供臨床醫學全文文獻和繼續醫學教育資源
(CME)的網點是:B. Medscape(醫景)(/)
21.學術性期刊多選用的文摘類型是:A. 報道性文摘
22.下面哪項是情報線索:C. 二次文獻
23. 揭示文獻內容較深的是:B. 索引
24.一個研究人員的全部工作時間中,查閱文獻的時間占: B. 50.90%
25.現代最常用的摘要形式為:C. 結構式摘要
26.醫學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 描述性
27.醫學學術論文的前置部分不包括:D. 前言
28.以下不能成為著者的是:C. 對研究組做一般監管者
29.實驗型論文的討論部分:B. 要體現創造性發現與獨到見解
30.以下結構靈活,沒有統一格式的論文是:D. 醫學管理論文
31.對于由一個錯誤的實驗設計所產生的實驗數據,在進行數據處理
之前,其最好的補救辦法是:D. 重新設計,重做實驗
32.實驗設計的核心內容由三方面組成:D. 以上都包括
33. 什么是實驗設計不可缺少的三要素:D. 以上都是
34.試驗設計中強調必須遵守“隨機、對照、重復、均衡”四大原則,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C. 純化“信號”、降低“噪音”、多快好省
35. 下列對于實驗設計類型闡述全面的是:A. 就是在實驗研究中安排實驗因素和重要非實驗因素(簡稱區組因素)的一種結構或模式
36.屬于重復原則的是下列哪項C. 即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做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獨立實驗
37.下面對Delphi法的敘述錯誤的是:C. 與專家會議的效果相同
38. 下面對非結構式資料收集的評價錯誤的是:D. 可對資料作出精確的統計分析
39. 最常用的量表是:B. Likert量表
40.下面對于問卷法收集資料的描述錯誤的是:D. 敏感性問題穿插放在卷中的位置
41.下面對信度和效度的關系描述錯誤的是:A. 高信度一定能代表高效度
42.收集小兒的資料一般選用的問題類型是:A. 兩分制問題
43.統計研究設計的目的在于:D. 以上均是
44. 臨床試驗設計方案的內容不包括以下哪項:D. 統計分析
45.規范化的臨床試驗,其核心問題就是:D. 既要考慮到以人為對象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又要保證實驗研究的科學性
46.下列哪項不是實驗設計的三要素:D. 受試時間
47..實驗設計的內容不包括下列哪項:D. 不用對參與實驗研究的人員進行統一培訓
48.臨床試驗設計方案應由研究者與申辦者共同商定并簽字,報( )審判后實施:A. 倫理委員會
49.下列描述錯誤的是:B. 某作者觀測中藥組與西藥組在服藥后1 、3 、6 周的骨密度變化情況,采用t檢驗分析
50. 在制作統計表時常見的錯誤表現在:C. 主謂倒置
51.統計推斷方面的錯誤包括:D. 以上均是
52.通常認為均數小于( )倍標準差的資料呈偏態分布:A. 2 倍
53.以下哪項不屬于臨床試驗論文設計問題:D. 使用標準誤代替標準差
54.臨床療效常用“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描述,這類資料屬于等級變量資料,應采用何種統計方法:C. 秩和檢驗或Ridit分析
55.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AJ)檢索特點是下列哪
個C. 引文檢索,相關度排序檢索
56.在Elsevier Science數據庫高級檢索與專家檢索中區別是下列哪項 B. 可用布爾邏輯表達式
57.資料搜集時應注意:D. 以上都是
58.文獻檢索時應當先檢索:A. 電子文獻
59.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廣泛使用的學位論文數據庫
是:C. ProQuest博碩士論文數據庫
60.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屬于:A. 參考數據庫
61.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數據庫為:A. 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
62.百科全書屬于:B. 參考性工具書
63.關于病例對照研究的描述,下述哪項是正確的:A. 病例組與對照組是自然已經形成的,并不是研究者能主觀控制的
64.下列哪項被認為是最佳標準的臨床試驗:D. 隨機對照雙盲試驗
65.臨床科研選題應具有可行性,下列哪項不符合其要求:D. 不需要獲取受試者的知情同意
66.以下哪項不是臨床科研課題的來源: C. 國外的同類研究
67.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基本特征是:D. 以上均是
68.對臨床科研目的的描述,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C. 進行疾病病因的微觀研究
69.臨床群體研究的傳統模式的優點是:D. 以上均是
70.下面哪項不是我國目前臨床群體研究在方法學方面存在的問題:C. 僅憑病例報道
71.現代臨床群體研究中,研究者最為關心的要點是:A. 信息的真實性
72臨床群體研究的關鍵環節是:C. CRF和數據庫
73.現代臨床群體研究的本質特征是:B. 信息流
74.臨床群體研究的現代模式的思路是:A. 研究目標——研究設計——
75.反映一組性質相同的觀測值的平均水平,常選用算術平均數和幾何平均數。適合用算術平均數計算的資料應該是服從( )的。D. t分布
76.某血庫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資料如下: 血型O、A、B、AB人數為1823、1598、2032、641。該資料中與“血型”這個變量對應的資料該叫做什么資料呢?B. 名義資料
77.《600例小兒燒傷休克期治療分析》,原作者在文中指出:“600例燒傷患兒,210例早期有休克癥狀,其中3歲以下者110例,占52%,3歲以上者100例,占48%,年齡越小,休克發生率越高。”。其錯誤在于:C. 誤用百分率取代百分比
78.301例口腔癌頸部淋巴結處理的隨訪研究》。原作者隨訪301例首診治療口腔癌患者,計算頸淋巴結轉移病理檢出率、單純原發灶切除后頸淋巴結復發率、頸淋巴清掃后頸淋巴結復發率,舌癌、口底癌、下齦癌、頰癌合計(%)T1,2期為7/22(31.8),T3,4期為2/6(33.3),N0期為1/4(25.0),N1期為6/16(37.5),這樣表達的不妥之處在于:
篇5
關鍵詞:信息檢索 信息分析 信息提煉 立體印刷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c)-0100-02
在新的生活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從各種各樣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煉有用信息,為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網絡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詢信息;但另一個方面,由于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資源出現分散、異構、無序的特性,極不利于人們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面對信息急劇增長、技術不斷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們對信息檢索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提高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須增強獲取、選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檢索概述
信息檢索是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提交的查詢條件檢索出相關文檔的過程和技術。信息檢索涉及數據庫技術、圖書和情罌蒲А⑷斯ぶ悄堋⒆勻揮镅源理、機器學習等眾多知識和學科領域[1]。信息檢索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表示、存儲、組織和訪問。
1.1 信息檢索的意義
信息檢索是對信息進行集中表示、存儲、組織加工、統一管理,使用戶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進而對信息進行加工,根據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實現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檢索可以節省科技人員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人們進行知識更新;繼承和借鑒前人勞動成果,促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協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1.2 信息檢索的四要素
信息檢索包含四個要素:信息意識、信息源、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識是信息檢索的前提,指人們借助信息系統獲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動反映,使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選擇和運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檢索的基礎,如專著、期刊、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記錄、專利、標準、統計數據、政府出版物、檔案文獻信息等;信息獲取能力是信息檢索的核心,是指人們對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檢索的關鍵,即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檢索語言及方法
檢索語言是為溝通文獻標引與文獻檢索而編制的人工語言,是連接信息存儲和檢索兩個過程中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雙方思路的渠道。檢索語言主要包含分類、主題、代碼和自然四類語言[3]。分類語言是指用各種分類號來進行檢索的標識,按學科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包括主題、科學、圖書和專利分類語言;主題語言是直接以表達文獻主題的詞語作為檢索標識,包括關鍵詞、標題詞、單元次和敘詞語言等;代碼語言是指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碼系統來標引和排列的檢索語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統;自然語言是指未經規范化處理的檢索語言。
信息檢索包括手工和計算機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拉網法、引文法、順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檢索途徑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責任者、題名、某種序號、機構名等作為檢索標識;另一類是用描述信息內容的分類號、關鍵詞、主題詞等作為檢索標識。通常直接輸入檢索字段直接點擊搜索,但需要精確查找目標文獻時,要利用高級檢索方式設置一些查詢條件,如查詢范圍、時間、方式(模糊和精確)、字段邏輯關系的編輯等。
2 信息檢索流程
信息檢索過程可分為以下步驟:課題的確定――選擇合適的數據庫――初步擬定檢索式檢索――調整檢索策略(考慮準確性)――命中結果分析――批量下載――信息分析。下面以立體印刷技術的相關資料的搜集為例介紹信息檢索過程。
2.1 檢索工具選擇
對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網站,但對于專業文獻的檢索則需要專門的數據庫,每個數據庫都有自己的特點。
(1)館藏書目查詢:書目是將圖書、期刊按一定規則收錄,并有序編排的檢索工具。通常包含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分類號、索取號、ISBN/ISSN號、出版社等字段,輸入檢索詞即可檢索,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館藏書目數據庫,檢索、下載。
(2)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目前世界上最大且連續動態更新的數據庫,內容覆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農業、哲在新的生活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從各種各樣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煉有用信息,為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網絡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詢信息;但另一個方面,由于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資源出現分散、異構、無序的特性,極不利于人們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面對信息急劇增長、技術不斷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們對信息檢索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提高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須增強獲取、選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檢索概述
信息檢索是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提交的查詢條件檢索出相關文檔的過程和技術。信息檢索涉及數據庫技術、圖書和情報科學、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眾多知識和學科領域[1]。信息檢索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表示、存儲、組織和訪問。
1.1 信息檢索的意義
信息檢索是對信息進行集中表示、存儲、組織加工、統一管理,使用戶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進而對信息進行加工,根據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實現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檢索可以節省科技人員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人們進行知識更新;繼承和借鑒前人勞動成果,促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協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1.2 信息檢索的四要素
信息檢索包含四個要素:信息意識、信息源、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識是信息檢索的前提,指人們借助信息系統獲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動反映,使人們對信息的敏感程度、選擇和運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檢索的基礎,如專著、期刊、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記錄、專利、標準、統計數據、政府出版物、檔案文獻信息等;信息獲取能力是信息檢索的核心,是指人們對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檢索的關鍵,即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檢索語言及方法
檢索語言是為溝通文獻標引與文獻檢索而編制的人工語言,是連接信息存儲和檢索兩個過程中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雙方思路的渠道。檢索語言主要包含分類、主題、代碼和自然四類語言[3]。分類語言是指用各種分類號來進行檢索的標識,按學科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包括主題、科學、圖書和專利分類語言;主題語言是直接以表達文獻主題的詞語作為檢索標識,包括關鍵詞、標題詞、單元次和敘詞語言等;代碼語言是指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碼系統來標引和排列的檢索語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統;自然語言是指未經規范化處理的檢索語言。
信息檢索包括手工和計算機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拉網法、引文法、順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檢索途徑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責任者、題名、某種序號、機構名等作為檢索標識;另一類是用描述信息內容的分類號、關鍵詞、主題詞等作為檢索標識。通常直接輸入檢索字段直接點擊搜索,但需要精確查找目標文獻時,要利用高級檢索方式設置一些查詢條件,如查詢范圍、時間、方式(模糊和精確)、字段邏輯關系的編輯等。
2 信息檢索流程
信息檢索過程可分為以下步驟:課題的確定――選擇合適的數據庫――初步擬定檢索式檢索――調整檢索策略(考慮準確性)――命中結果分析――批量下載――信息分析。下面以立體印刷技術的相關資料的搜集為例介紹信息檢索過程。
2.1 檢索工具選擇
對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網站,但對于專業文獻的檢索則需要專門的數據庫,每個數據庫都有自己的特點。
(1)館藏書目查詢:書目是將圖書、期刊按一定規則收錄,并有序編排的檢索工具。通常包含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分類號、索取號、ISBN/ISSN號、出版社等字段,輸入檢索詞即可檢索,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館藏書目數據庫,檢索、下載。
(2)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目前世界上最大且連續動態更新的數據庫,內容覆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農業、哲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可進行高級、專業、跨庫檢索以及期刊Ш健
(3)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連續動態更新的高質量學位論文數據庫,包含理工、農業、醫藥、文史哲、法律、教育與社會科學、電子與信息科學、經濟以及專題文獻等。
(4)外文文摘數據庫:既包含單學科數據庫,如CA(化學)、PA(石油)、Georef、Medline等,又包含多學科綜合數據庫,如Dialog、EI、CSA、SCI、IEEE/IET、Spinger等。對于國際化的今天,外文檢索已成為每個考研人員必備的技能。
(5)其他數據庫:Google學術中文和外文搜索、萬方、維普、知網、專利檢索系統以及標準文獻檢索數據庫等。數據庫文件普遍采用CAJ和PDF格式,須下載專門的瀏覽器來閱讀。
2.2 檢索詞確定
確定中文檢索詞:設置與論文名字相關的檢索詞進行檢索,如,立體印刷、3D印刷、立體圖像、立體印刷品;確定英文檢索詞:stereoscopic printing、3D printing、stereoscopic image printing、auto-stereoscopic image
2.3 檢索過程及結果分析
利用以上介紹的檢索方式以及各個數據庫的特點,選用中國知網、Google學術、碩博士論文數據庫、EI和專利網,結合設定的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該文例子主要圍繞圖書、期刊、碩博士論文和專利來搜索。為了便于對文獻的管理、引文編排,論文寫作采用EndNote插件建立分類文獻庫。在搜索文獻時注意盡可能將時間設定在近5年內,學位論文搜索優先,這樣對研究對象的背景、現狀首先有大概的了解;其次進行大量其它文獻的檢索,可以參考論文后的參考文獻、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數據庫連接到的相似文獻等來擴展檢索。無論對于中文還是外文的搜索,不能盲目下載,必須注意文章摘要與目標對象是否有關,否則會加大有用文章篩選的工作量。
檢索到的文章由于存在相似性,一定要做好分類,方便快速查找。總的來看立體印刷技術相關文獻主要涉及人眼視覺理論、光柵成像、立體圖像制作、光柵材料及使用、立體印刷產品質量評價和市場分析、立體印刷工藝研究以及相關設備制造等。通過以上文章的搜索我們可以對立體印刷有大致的了解,對于寫綜述性的論文可以按照以上點來設置章節標題,如果要進行某一點的深入研究,需要認真研讀,將文章的各個點吃透,或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總之,文獻檢索不能盲目,初步檢索分析后,再次具有針對性性的進行檢索。
3 結語
該文圍繞信息檢索技術展開討論,首先,簡單的介紹了信息檢索的含義、目的、意義、檢索要素和方法等,讓大家對此有直觀的認識。其次,結合立體印刷技術綜述報告的例子,詳細的闡述了文獻的查找渠道、提煉、分析和總結過程,對以后工作和學習中有效的進行信息檢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雙魁.信息檢索與利用[M].上海: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8.
篇6
關鍵詞:工作―家庭增益 工作滿意度 家庭滿意度 工作績效 家庭績效
工作和家庭是員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或家庭中度過。工作和家庭對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膚色人種、職位高低、薪資多少都至關重要。工作和家庭幾乎構成了人們生活的全部內容。隨著婦女、雙職工夫妻和單身父母在勞動大軍中數量日益增加(Bond et al. 2002),更多的個體承擔著照顧老人的責任,很多職工面臨著管理工作和家庭角色的挑戰。工作家庭平衡無論對個人、組織還是社會都有重要意義(McNall,Nicklin,Masuda,2010)。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工作環境和家庭結構發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給員工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導致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身心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處理人的社會屬性與家庭屬性之間的關系,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需要,就成為轉型時期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周路路等,2009)。事實上,工作和家庭在每一個員工身上都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他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在不斷斗爭中推動著每個個體的生存和發展。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和產品質量,組織采用了各種管理措施,如量化管理、末位淘汰、六西格瑪管理等等,這些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勵和監督作用,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如管理者期望的那樣理想,有的公司甚至還出現了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件,如富士康公司的N連跳。然而,組織和員工、工作和家庭并不是完全對立的。現在,使員工能夠兼顧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是管理者非常關注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更是每一名員工深切的渴望和現實的訴求。有一些國際著名企業如IBM公司、寶潔公司、微軟公司、花旗集團等已經在管理中增加了很多家庭照顧福利,實施家庭友好政策,比如彈性工作制,使工作安排具有了自主性和多樣性,讓員工盡量能夠兼顧家庭和工作的需要,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事實上,工作和家庭之間既存在基于時間、壓力和行為的沖突(Greenhaus and Beutel,1985),也存在著基于發展、情感、資本和效能的互相增益(Greenhaus and Powell,2006)。以往的研究者過多地研究工作家庭沖突,忽視了工作家庭增益的深入探討。(Greenhaus & Powell, 2006; Jaga & Bagraim, 2011)。而工作和家庭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領域,工作快樂和家庭幸福是每個社會成員追求的目標,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和歸宿(張伶等,2011)。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工作―家庭增益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工作績效和家庭績效的關系問題,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增進員工的家庭幸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構建了工作―家庭增益與工作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工作績效與家庭績效的關系模型(如圖1所示),并針對模型中變量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
一、工作―家庭增益的概念
工作―家庭增益(Work-family Enrichment)并不是工作―家庭沖突(Work-family Conflict)的簡單對立,它具有特定的內涵。工作―家庭沖突理論認為個體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個體參與某種角色活動必然會導致參與另一種角色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工作―家庭增益正是源于Siber(1974)對工作―家庭沖突理論的質疑。Siber提出了角色增強假說,即個體在角色表現中積累的收益可能超過其角色投入造成的損失,而且個體可以通過參與多種角色活動來獲得滿意感以及其他有意義的資源(如角色特權、地位保障等)。自Siber提出角色增強假說以后,就有學者,盡管不多(相對于工作―家庭沖突研究的學者而言),開始從工作―家庭增益的視角來研究工作―家庭關系。有關工作與家庭互益的表述有多種,如增強(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增益(enrichment)、促進(facilitation)。2006年,Greenhaus 和 Powell首次在Acada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明確提出工作―家庭增益這一概念。它是指個體參與某一角色活動所收獲的情感、價值觀、技能等資源可轉移到參與的其他角色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個體通過發揮這些資源的效能來提升其他角色活動的績效。這一概念隨后得到了廣大學者的認可。工作―家庭增益與工作―家庭沖突一樣,也包括兩個方向,即工作對家庭的增益(work-family enrichment)和家庭對工作的增益(family-work enrichment)。
從2006年至今九年來,工作―家庭增益作為近年來一個被學者廣泛關注的新領域,對它的研究還處于尚待開發的階段,未來具有非常廣泛的研究空間。目前學者們對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ZhangHaina ,et al., (2012)發現,感知的服務型領導與員工工作家庭增益正相關,并且這種關系受到組織認同的中介。Ameeta Jaga and Jeffrey Bagraim(2011)發現,工作家庭增益能夠解釋工作滿意度和職業滿意度的大部分方差。家庭工作增益能夠解釋家庭滿意度的大部分方差。Julie Holliday Wayne,et al.(2006)發現,在工作家庭域中,某個域的非正式的或者情感性的支持要比正式的或者工具性的支持給另一個域帶來更多的增益。而且,工作家庭增益會正向預測員工的情感承諾;家庭工作增益會負向預測員工的離職傾向。但是,就工作家庭增益結果變量的研究而言,主要在集中在態度、情感和身心健康方面,目前還沒有對員工行為和績效方面進行過廣泛深入的研究。
筆者在外文文獻收集過程中,雖然檢索到一些相關文獻,但它們一般是分別單獨研究家庭滿意度和家庭績效與其他變量的關系,并沒有發現對二者直接關系的相關研究。這可能有兩點原因。一是與家庭績效的量表開發不足,有說服力的成熟量表缺失有關。二是與家庭績效的研究尚未得到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研究者的重點關注有關。所以,本文希望在家庭滿意度和家庭績效的關系上做一些實證研究上的探索。從理論推導來看,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家庭很滿意,應該愿意為他的家庭承擔更多的家務,分擔更多的家庭責任,與家人更好的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等等。因此,家庭滿意度越高,家庭績效也應該越高,二者具有正相關關系。當然,這還需要實證研究的進一步檢驗。
五、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總體評論
從上面國外研究現狀述評中,可以看到關于工作―家庭增益結果的實證研究,已經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普遍關注,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些成果一般集中在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離職傾向、家庭滿意度、生活滿意度和身心健康方面。但是工作―家庭增益與工作績效和家庭績效關系的研究直接相關的成果并不是很多很充分,有些甚至是空白。然而,在物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員工越來越重視家庭需要和精神追求,期望組織能夠更加理解尊重自己,實行人性化管理。所以本文認為提高員工的工作家庭增益水平會同時有助于工作績效和家庭績效的提高,實現工作與家庭的雙贏。
我國學者對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剛剛開始,專門針對工作―家庭增益與工作滿意度和家庭滿意度、工作績效和家庭績效關系的研究在國內幾乎沒有,高水平的研究更是少而又少。而且,這些研究多數是回顧性和評述性的分析。相比較而言,理論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國內現有的工作―家庭增益的實證研究,主要以各高校的碩士論文居多,期刊文章居少;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居多,管理學相關專業背景居少。關于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國內學者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對國外工作―家庭增益各種理論的引入介紹和綜述文章較多,實證研究較少。結合本土特征和文化背景的實證研究基本是空白。而且,表面來看,國內相關研究初步取得了一起研究成果,但是高質量的成果較為罕見。因此,加強本土實證研究,檢驗工作家庭增益理論的合理性與適用性是當前我國研究者應該面臨的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林忠,鞠蕾,陳麗.工作―家庭沖突研究與中國議題:視角、內容和設計[J].管理世界,2013(9)
[2]盧軍靜,馬力.資源跨角色流動視角下員工工作家庭增益關系探究[J].領導科學,2013(35)
[3]嚴標賓,羅海洋,林知.工作―家庭促進研究進展――基于積極工作家庭界面的視角[J].經濟管理研究,2013(4)
[4]張伶.基于資源獲取發展觀的工作―家庭促進研究[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5]唐漢瑛,馬紅,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視角:工作家庭促進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7(5)
[6] Tang, S., Siu, O. & Cheung, F. A study of workCfamily enrichment among Chinese employees:The mediating role between work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Applied Psychology, 2014,63(1)
[7] Chen, Yu-Ping; Shaffer, Margaret; Westman, Mina; Chen, Shoshi; Lazarova, Mila; Reiche, Sebastian. Family Role Performance: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63(1), Jan 2014.
[8] Wayne, Julie Holliday; Casper, Wendy J.; Matthews, Russell A.; Allen, Tammy D Family-supportive organization percep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Cfamily conflict and enrichment and partner attitud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98(4), Jul 2013
[9] Dunn, M.G. & O’Brien, K.M. Work-family enrichment among dual-earner couples: can work improve our family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3,60(4),
[10] Robert Daniel, Jijena M; Carlos Eduardo, Jijena M.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its Organizational Positive Effect: an Application on a Faculty Context. Panorama Socioeconómico. Vol 30(45), Dec2012.
[11] Masuda, Aline D.; McNall, Laurel A.; Allen, Tammy D. Examining the constructs of work-to-family enrichment and positive spillove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 80(1), Feb 2012.
[12] Jaga, Ameeta; Bagraim, Jeffre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work-family satisfaction outcome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41(1), Apr2011.
[13] Hakanen, Jari J; Peeters, Maria C. W; Perhoniemi, Riku. Enrichment processes and gain spirals at work and at home: A 3-year cross-lagged panel stud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84(1), Mar2011
[14] McNall, L.A., Masuda, A.D., Shanock, L.R. & Nicklin, J.M. Interaction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work-to-family enrichment.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1,145(2).
[15] McNall, Laurel A; Masuda, Aline D; Nicklin, Jessica M.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to-
Family Enrichment.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44(1), Jan/Feb
2010.
[16] Wayne,J H, Grzywacz,J G ,Carlson, D S, and Kacmar, K M. Work-family facilitation: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model of primary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7,17(1)
[17] Stoddard, Misti; Madsen, Susan R.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Individual Health. Journal of Behavioral & Applied Management., Vol 9(1), Sep2007.
[18] Greenhaus,J H, and Powell, G N. When work and family are allies: A theory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31
[19] Wayne, J. H., Randel, A. E., & Stevens, J. The role of identity and workCfamily support in workCfamily enrichment and its work-relate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