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痛的康復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膝關節痛的康復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膝關節疼痛是臨床癥狀而不是一種病,引起膝關節痛的疾病常見為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而以老年骨性關節炎最為多見,筆者自2006年開始運用玻璃酸鈉注射液聯合中藥治療骨性膝關節炎疼痛50例,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女性36例,男性14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5歲,病程較長為2年,最短的是6個月,患者做針灸,理療,按摩等效果不明顯。
1.2臨床癥狀和體征
膝關節強直,屈伸活動困難,屈伸度在15-30℃之間,關節周圍有壓痛,活動時關節疼痛加重,膝關節周圍的組織堅硬,彈性差,膝關節正側位片示:構成膝骨面關節及邊緣骨質增生硬化,部分關節面邊緣骨刺形成,關節間隙變窄,髕骨上下緣韌帶鈣化。
1.3治療方法
①定位:彎曲雙膝關節,取疼痛膝的內膝眼、外膝眼,常規消毒,如關節腔腫大明顯,腔內有積液應先抽出積液,然后取玻璃酸鈉注射液(施沛特)20,關節腔內注射,一周注射1次,4-5周為一個療程。
②中藥治療:通過辨證施治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藥方:黃芪30、桂枝10、杭芍30當歸30、川芎10、全蟲6(研吞)、雞血藤15、木瓜15、僵蠶15、甘草5,水煎服5劑為一療程。本方黃芪宜重不宜輕,氣虛加黨參、白術,關節軟麻木加杜仲、牛膝、伸筋草、海風藤等。
2結果
通過用上述綜合治療后,顯效為疼痛消失,關節活動自如的有38例,占76%,好轉為疼痛基本消失,關節活動改善7例,占16%,稍有好轉為疼痛好轉,關節活動較前改善5例,占10%。
3討論
膝關節疼痛是臨床癥狀而不是一種病,引起膝關節痛的疾病常見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膝關節滑膜炎,關節游離體等,而以老年骨性關節炎最為多見,骨性關節炎又稱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病變以關節軟骨損傷及骨質增生為特點,因是負重關節和多動關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屈伸困難,僵硬,腫大彈性差,活動受限,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血行不暢,經絡痹阻,筋脈失養,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以益氣養血,溫經通絡,舒經活血等作用。玻璃酸鈉注射液,注射關節腔內起潤化做用,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同時發揮彈性作用,緩沖應力對關節軟骨的作用,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化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愈合,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因此在治療期間要求病人注意休息,減少關節的負重,避免劇烈運動,治療后關節疼痛緩解、伸屈功能改善,腫大僵硬消失,活動較前方便,臨床上玻璃酸鈉注射液聯合中藥治療膝關節痛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掌握適應癥及無菌操作的情況下,可以在社區及基層醫療單位康復理療科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實用骨科封閉療法》.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湯華豐 .1993年1月10日.
篇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7例門診病人,其中男性2例,女性45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2.4歲;病程8個月~26年,平均5~6年。病例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2治療方法采用汕頭市醫用設備廠生產的DL-C-B型超短波電療機,輸出功率200 W,工作頻率40.68 MHz。病人采取仰臥位,將兩個20 cm×14 cm電極上下對置或左右對置于患者的病變膝關節,皮距2~3 cm,無熱量或微熱量,1次/d,20 min/次,15次為一療程。治療一個療程40例,兩個療程7例。
2療效判定標準及結果
治愈:13例患者經超短波治療后,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恢復正常負重功能;顯效:20例患者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能勝任日常負重;好轉:13例患者癥狀及體征部分減輕,膝關節活動明顯改善,但不宜負重;無效:1例患者經超短波治療后無效果。47例膝骨關節炎患者經超短波物理治療后,治愈顯效率為 70.3%,總有效率為97.9%(表1)。
3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后期骨端變形,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腔,形成關節內游離體。患者常主訴關節活動時有摩擦音或喀嚓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后好轉,久站久坐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癥狀時重時輕,甚至每天可有差別,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關節腫大可有少量滲液形成無菌性炎癥。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關節活動受限,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可引起膝外翻或內翻畸形[1]。中小劑量的超短波的溫熱作用可起到鎮痛、消炎、創面修復的作用。其機制為:①通過抑制感覺神經,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和致痛物質的排泄等途徑,使各種疼痛緩解。②使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循環加速,血管通透性增高,網狀內皮系統和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病灶區pH趨向堿性,組織酸中毒減輕,使組織興奮性降低,滲出液減少,有利于炎癥的吸收消散。③在溫熱作用下,局部組織充血,血流加速,營養供給增加,刺激組織生長,促進傷口恢復。
治療中應該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及治療劑量。當患者處于高熱、有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孕婦,經期的婦女,治療部位有金屬異物,感覺障礙、腫瘤、出血或出血傾向等時,嚴禁做超短波治療[2]。在急性期時劑量應用無熱量,治療中應經常巡視和詢問病人,以免燙傷及意外發生。在治療過程中應經常詢問,觀察患者反應,如訴有過熱或頭暈心慌等不適時,應立即停止治療,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處理。
本組結果表明超短波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等優點,是一種非常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戴自英,主編.實用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984.
篇3
[關鍵詞] 桃紅四物湯;膝關節;中藥熏蒸;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 R28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2(a)-0136-03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膝關節鏡手術已成為目前治療各種膝關節疾病的先進而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具有創傷小、康復快、副作用少的特點,以及方便、快捷、精確、直觀等優點[1],便于被患者接受。本科收治的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早期應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中藥熏蒸膝關節,再配合膝關節功能鍛煉,促進了患肢膝關節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減少肌肉纖維組織的粘連,增加了關節的活動度,使患者能早日康復出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2011年1月~2012年6月景德鎮市第二醫院骨科的住院患者120例(拆線后均Ⅰ級愈合),將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治療組:男22例,女38例;年齡45~75歲,平均(57.32±10.91)歲;平均病程(10.76±5.48)個月;均單膝。對照組:男21例,女39例;年齡44~75歲,平均(58.6±10.46)歲;平均病程(10.10±6.12)個月;均單膝。兩組病例均符合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提出的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中臨床加放射學檢查的兩套標準,即必須有膝關節痛,骨贅2項中的1項,以及至少有下列3項中的1項:年齡>44歲,晨僵
1.3 納入標準
診斷符合ACR標準者;年齡44~75歲;既往無膝關節手術史;膝關節軟骨無明顯的損傷(排除Ⅲ~Ⅳ度損傷);120例患者均實行膝關節鏡手術;隨訪時間≥12個月;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有膝關節腫瘤、結核、感染、類風濕等疾病者;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臟器功能衰竭而不能耐受刺激者;未按規定接受治療,無法確定療效者;患者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定者;正在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可能影響本研究效應指標觀察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對本中草藥過敏者;有精神病患者[5]。
1.5 方法
1.5.1 治療組方法 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20 g、紅花20 g、當歸25 g、生地20 g、川芎20 g、赤芍20 g、雞血藤30 g、青風藤30 g、豨薟草30 g、制附片15 g、細辛10 g、 川牛膝12 g、白芷15 g 。
中藥熏蒸治療法:將以上藥物置于鍋或盆中,先加涼水6000 ml,浸泡30 min,煮沸后再煎45 min后離火(藥渣保留于煎汁中),患者平臥于治療床,將患肢膝關節距藥面20~30 cm,溫度控制在41~44℃[6],蓋上治療巾,進行熏蒸,每日1劑,30 min/次,2次/d,15 d為1個療程。中藥熏蒸治療法于膝關節鏡術后第3天開始進行,該方法具有疏通關節經絡、疏通氣血、活血止痛、加快微循環、清除血凝塊及代謝產物的作用。功能鍛煉仍然按照對照組方法進行。
1.5.2 對照組方法 術后第1天,患肢行髖、踝、趾關節的主動運動,股四頭肌的等長舒縮運動;術后2周,患膝關節在無痛狀態下行被動屈曲、伸展運動訓練;術后5~6周,加大患膝關節的被動屈曲、伸展角度,逐漸過渡到助力、主動訓練,并行股四頭肌等肌肉漸進性抗阻力訓練及肌耐力訓練。
1.6 療效評價及方法
術后2、4周及3、6、12個月定期囑患者門診復診,術后3、12個月復診時按照Kujala評分標準[7]評價患者的關節腫脹消退程度、行走疼痛緩解程度、膝關節的活動功能,評價患者的滿意度。
1.7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評分為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方法[8],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晨僵、關節腫脹、下蹲困難、行走疼痛情況的比較
術后2、4周及3、6、12個月治療組晨僵、關節腫脹、下蹲困難、行走疼痛情況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1)。
表1 兩組患者晨僵、關節腫脹、下蹲困難、行走疼痛情況的比較(n)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術后3、12個月HSS評分的比較
術后3、12個月治療組疼痛、關節功能、活動范圍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
治療組的滿意度為98%,對照組為7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骨性關節炎是由于患者長期受風寒濕邪侵襲以及外傷、頻繁活動等急慢性損傷,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等軟組織充血、水腫、粘連,進而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缺氧,出現無氧代謝,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刺激血管收縮,引起組織缺血,損害肌肉組織,肌組織變性攣縮,導致局部內壓過高,引起疼痛、關節生物力學平衡失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老年女性發病率常高于老年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絕經后雌激素分泌減少所致。通過膝關節鏡手術可恢復骨與軟組織間的動態平衡,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恢復張力。
桃紅四物湯加減中藥熏蒸膝關節,使局部毛細血管增生,促進局部組織的營養供給,帶走致痛物質,降低骨組織與軟組織間的高壓,有效祛除疼痛,同時促進骨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減少炎性滲出物對末梢神經的刺激,使無菌性炎癥得以控制,降低致痛物質的濃度,提高痛閾,減輕疼痛,起到了消炎止痛的作用,且上述藥物普遍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指標的功效,使用這些活血化瘀藥物,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通暢,及時清除代謝廢物,改善組織的缺氧狀態,有效防止了纖維組織粘連的再次形成,從而提高了手術療效。
微創手術結合中藥熏蒸治療老年骨性膝關節炎方便、經濟、有效,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療效確切,利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敖英芳.膝關節鏡手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241.
[2] Lange AK,Vanwanseele B,Foroughi N,et al.Resistive exercise for arthritic cartilage health (REACH):a randomized double-blind,sham-exercise controlled trial[J].BMC Ceriatr,2009,9:1.
[3] 胡炯,杜寧.早期骨性關節炎客觀診斷方法的評價[J].中國骨傷,2009,22(5):402-40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0-94.
[5] 梁朝,余志勇,閆立.六步手法與電針治療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醫雜志,2012,58(17):1478-1481.
[6] 唐剛健,靳賀,靳嘉昌,等.不同溫度熏洗藥對膝關節疼痛和功能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2,58(17):1472-1474.
[7] Kujala UM,Jaakkola LH,Koskinen SK,et al.Scoring of patellofemoral disorders[J].Arthroscopy,1993,9(2):159-163.
篇4
【摘要】目的:探討圍手術期治療及護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根據骨性關節炎特點,術前做好心理護理、術前準備及飲食指導;術后除觀察術肢情況外,加強早期股四頭肌肌力和關節活動的功能鍛煉。結果: 所有患者滿意手術效果,膝關節腫痛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改善明顯,術后未出現關節內血腫、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結論:通過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保證了手術治療效果,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圍手術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護理體會
膝關節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以膝關節疼痛、腫脹及關節僵硬為特征,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1]。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治療并輔以系統的圍手術期護理,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本組共117例(132膝),男68例,女49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0歲。左膝60例、右膝42例、雙膝15例。所有的關節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痛,活動受限,關節腫脹、壓痛,根據骨關節炎診斷標準[2]診斷為膝骨關節炎, 連續硬膜外麻醉,大腿根部上止血帶,采用關節鏡系統,依據軟骨退變情況、滑膜增生程度、骨贅的位置、對關節活動的影響、結合術前膝痛的固定位置,決定清理的范圍及程度。清理結束后用至少3 000 mL生理鹽水灌洗關節腔。手術處理完畢,不放置引流,放盡沖洗液,縫合傷口后即以透明質酸鈉2 mL行關節腔內注射,彈力繃帶加壓包扎。以后每周行關節腔內注射1次,共注射5次。 術后隨訪18個月(10~ 24個月),患者對手術效果滿意,膝關節腫痛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明顯改善,術后未出現關節內血腫、感染及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膝骨關節炎一般病程長(本組6個月~10年),受累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明顯,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常有間歇性劇痛發作,這給病人帶來身心痛苦,要求改善功能的愿望非常強烈,但同時又顧慮重重,擔心手術是否成功,膝關節功能能否恢復,患者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波動。且關節鏡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中繼性姑息的治療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其進程和預后,但可以通過關節鏡手術解決其并發癥、暫時緩解癥狀,護理中應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詳細向患者講解該病的發生原因、手術方案、手術醫生、技術水平及預后情況,以及關節鏡的特點、優點、過程、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動,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理解,積極配合治療。
2.1.2術前準備 除做好骨科術前常規準備外,還要控制原:有的內科疾病[3]。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請內科會診協助治療后,術前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術前指導患者掌握飲食營養知識,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常規訓練病人床上大小便,以免術后發生尿潴留和便秘;手術前1d備皮,做好各種皮試,術前日晚可酌情給予鎮靜劑,以保證充足睡眠。術晨禁食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2.2術后護理
2.2.1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刀口滲血情況及疼痛情況。有伴隨疾病者,應密切觀察血壓、血糖等指標的變化,防止意外發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藥物,防止感染及出血,嚴格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加強生活護理,病房環境應安靜,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痛劑,以保證病人充足的休息。抬高患肢30°,膝關節腫脹明顯者可行膝關節穿刺抽液。
2.2.2功能鍛煉:膝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破壞為特點的膝關節病損,許多研究表明[4]功能鍛煉可以加速關節滑液的吸收和循環,改善關節軟骨營養;減少傷口出血,促進肢體靜脈回液,減輕傷口周圍水腫,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的發生;改善肌肉協調性,改善老年人身體一般狀況。包括:①增加肌力鍛煉,手術當天麻醉反應消失后開始患肢的踝關節背伸、跖屈鍛煉,減輕足部水腫。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通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促進血液回流,減輕患肢腫脹。第3天開始進行各種的直腿抬高訓練,訓練時注意節奏和幅度,訓練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②膝關節被動鍛煉,膝關節功能鍛煉機(CPM)具有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和關節滑液代謝的功能,能起到止痛、消腫及加快組織修復的作用,有效的消除關節內外粘連,改善關節活動角度,防止關節僵硬。術后當天將患肢置CPM進行屈伸鍛煉,活動度由0~30度開始,以不引起肢體疼痛、能夠耐受為原則,每日增加活動范圍,每日2次,每次1~2 h,停止鍛煉時將膝關節保持在當日屈膝的最大度數,次日開始鍛煉時,即從前1 d最大屈膝度數開始。③膝關節主動鍛煉和下床、負重鍛煉,術后3~5 d,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退,可協助患者坐在床頭邊練習小腿主動抬起,屈伸膝關節。鍛煉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防止意外摔傷,每日2次,每次15 min。由于關節鏡手術創傷小,反應輕,術后疼痛較傳統手術大為減輕,患者容易提早下床活動,但由于下肢下垂,影響血液回流,可加重膝關節的腫脹和關節內的創傷反應[5]。術后2周指導患者扶拐下床,并逐漸負重,負重前用彈力帶包扎患肢,可以起到保護及支持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磊,白希壯,張世亮,等. 關節鏡下關節灌洗清理術對老年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7,36(5):584-586
[2]呂厚山,陳堅.關節炎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68
[3]趙梅君,劉學英,李淑珍等.膝關節鏡圍手術期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04, 10(11):823
篇5
關鍵詞:經皮穴位電刺激 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 術后鎮痛藥物 術后不良反應
Analgesic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stimulation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hen Yuliu Liang Peiwen Lin Xinxiao Wei Yifei Sun Weidong Cheng Ting
Wangjing Hospital, China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the use of analgesic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se analgesia,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 until the 7 th day after surger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knee pain threshold after surger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nd amount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Results On the 1 st day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knee VAS score and pain threshol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On the 3 rd and 7 th day after surgery, knee VAS score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pain threshold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ime of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remedial analgesi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osage of remediation analgesic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early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ich can delay the time of the first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cs after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analges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ostoperative analgesics;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surgery;
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可以通過矯正患膝關節畸形、改善患膝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目前解決膝骨關節炎末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TKA術后,患膝局部由于受到傷害性刺激發生炎性反應,產生大量炎性因子,直接作用于外周感覺神經纖維使機體產生疼痛,嚴重影響患膝術后功能康復[1-3],降低手術療效。研究[4-5]表明, 經皮穴位電刺激能有效緩解術后早期疼痛,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且具有安全無創、操作簡便、花費少等優點,越來越多地被臨床醫師和患者選擇。本研究旨在評價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療效及安全性, 為中醫治療TKA術后早期疼痛提供臨床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于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行單側TKA手術患者7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試驗組男性12例,女性18例,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20例,2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χ2=0.287,P=0.582)。經spss軟件統計分析,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術前患膝疼痛VAS評分和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前基數的比較(xˉ±s;n=35)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初次行單側TKA手術;②年齡55~75歲;③符合手術標準, 無重大內科病;④無精神疾病,智力正常,無溝通障礙,能配合醫生完成患膝關節功能運動鍛煉時VAS評分及痛閾, 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吸毒,對酒精、嗎啡、非甾體抗炎藥或局部麻醉藥有過敏史者;②長期使用鎮靜藥品、阿片類藥品,有酒精濫用史者;③患有其他部位疼痛者;④依從性差, 不能遵醫囑者。
1.4 剔除標準
①試驗期間,出現其他病情或病情加重者;②中途退出實驗者;③發生感染影響本次試驗數據者。
1.5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 明確無明顯手術禁忌癥后,由同一手術醫生團隊在手術室完成手術操作,術中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藥相同, 術后,予以對照組手術患者自控靜脈泵鎮痛至術后48 h, 術后1~5 d靜脈滴注1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日1次。根據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酌情使用鹽酸布桂嗪注射液50 mg肌注并記錄首次使用時間及術后使用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鎮痛的基礎上,予患肢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至術后7 d, 日3次,30 min/次。用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ANS-200F)在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委中及雙側合谷、內關等穴位進行2/100 Hz交替電刺激,強度取患者感覺刺激部位有酸脹疼痛感為宜,一般約5 mA。
1.6 觀察指標
①VAS 評分法[6]:用數字0~10表示, 疼痛程度隨著數字的增大而加重。分別記錄患者術后第1,3,7天患膝疼痛VAS評分進行評估;②痛閾值:用低頻電子脈沖刺激儀(深圳市訊豐電子有限公司型號XFT-2001D)分別測得患者術后第1,3,7天患膝痛閾值進行評估;③鹽酸布桂嗪注射液首次使用時間及術后肌注藥量;④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的人數進行評估。
1.7 統計方法
用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ˉ±s)表示,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術后VAS評分比較
術后第1 d 2組患者患膝疼痛VAS評分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 d、7 d, 試驗組患膝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xˉ±s;n=35)
2.2 術后患膝關節痛閾值的比較
2組患者術后第1、3、7天的患膝痛閾值,分別用t檢驗對2組患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2組患膝痛閾在術后第1 d無統計學差異 (P>0.05);在術后第3、7 d試驗組痛閾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患膝關節痛閾值的比較(xˉ±s;n=35)
2.3 術后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用量及術后不良反應的比較
試驗組術后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明顯較對照組延后(P<0.05),而在鹽酸布桂嗪的使用量上,試驗組平均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首次使用鹽酸布桂嗪的時間及 用量的比較(xˉ±s;n=35)
術后試驗組惡心嘔吐2人,食欲減退8人,便秘3人,頭暈頭痛2人,對照組惡心嘔吐9人,食欲減退16人,便秘10人,頭暈頭痛8人,組間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術后試驗組出現皮膚瘙癢皰疹1例,對照組出現0例,組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術后不良反應的比較(n=35)
3 討論
TKA術后疼痛會使患者產生緊張情緒,降低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積極性,影響術后患膝關節功能康復。因此,臨床工作者越來越重視術后疼痛問題的解決[8]。目前,雖然臨床有多種治療TKA術后疼痛的方式,如自控靜脈鎮痛、硬膜外鎮痛、連續外周股神經阻滯及靜脈注射等。但這些技術中主要還是以阿片類藥物鎮痛為主,患者使用后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9]。近年來,針刺鎮痛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且鮮有不良反應的報道。故本文探究了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及術后不良反應的影響。
經皮穴位電刺激由中國的傳統針灸演化而來,鎮痛效果與電針一樣,用于術后鎮痛,不僅能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還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13]。王建偉等[14]對比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和不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早期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首次追加鎮痛藥物的時間晚于對照組(P<0.05),靜脈鎮痛藥物的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頭暈、尿潴留)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王仙銳等[15]在中藥熏洗的基礎上結合TEAS輔助肛周常見疾病手術后鎮痛,結果試驗組疼痛評分、創緣水腫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現代研究認為針刺鎮痛與傳導通路、神經遞質、免疫學炎癥因子等多方面有關聯。目前,大家較為認可的是韓濟生院士提出的“閘門控制學說”和“神經化學學說”。前者認為針刺信號能夠抑制脊髓傳遞痛覺信號,產生鎮痛效果。后者認為機體受到針刺刺激后,能夠產生化學鎮痛物質,達到鎮痛效果[16]。至于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機制,筆者認為,一方面由于針刺本身具有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邵雷等[17]發現,針刺內關穴和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惡心、嘔吐的癥狀,促進腸蠕動;另一方面,由于針刺可以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減少鎮痛類藥物的使用,從而降低了鎮痛藥物的副作用。
另外,研究指出針刺穴位具有相對特異性[18-21],選取患膝足三里、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委中及雙側合谷、內關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有理氣活血、通經止痛之功效,對全身氣血運行都有調控作用,研究發現[22],針刺合谷穴可升高人體痛閾值;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委中穴是治療膝骨關節局部常用穴,梁丘穴是足陽明胃經之郄穴,具有通利關節、活血止痛的作用。血海為足太陰脾經血液匯集之處,具有生血活血的作用;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具有健脾祛濕、益氣固本、消腫止痛的作用,陽陵泉屬于八會穴中的筋會穴,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委中穴為膀胱經氣血的匯合之處,是腰背下肢氣血的總開關,具有疏經調氣、活血止痛、強健腰膝的作用。TKA術后針刺局部諸穴可以促進患膝血液循環,改善患膝腫脹疼痛。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為臨床“止嘔第一穴”,具有養心安神、醒神開竅,和胃降濁之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可以起到補益脾胃、調補氣血的作用。二穴配伍具有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諸穴配伍,既能通過舒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減輕TKA術后疼痛,又能通過養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第1 d, 2組患者患膝疼痛VAS評分和痛閾值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這可能與術后自控靜脈泵鎮痛有關,也可能由于樣本量不夠大所致;術后第3 d和第7 d, 試驗組患膝疼痛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痛閾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皮穴位電刺激干預術后鎮痛可有效改善術后疼痛情況;相對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使用補救鎮痛藥物的時間明顯延后,術后補救藥物使用量減少(P<0.05),同時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說明TEAS可以輔助術后鎮痛,延后術后首次使用補救鎮痛藥物的時間,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次試驗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23-29],且整個治療過程,操作簡便、安全無創,值得臨床借鑒。另外,我們發現有1例患者在使用經皮穴位電刺激時,出現皮膚瘙癢皰疹的現象,這可能與刺激強度的選擇有關,臨床治療時可根據通過調節刺激參數改善患者不適情況。
綜上所述, 經皮穴位電刺激可以有效緩解TKA術后患者早期疼痛, 延后術后首次使用補救鎮痛的時間,減少鎮痛類藥物的使用;同時,還可降低術后惡心、嘔吐等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除此之外, 經皮穴位電刺激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相對安全等特點。
參考文獻
[1] GROSU I,LAVAND?HOMME P,THIENPONT E.Pai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an unresolved issue[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8):1744-58.
[2] CHAN EY,BLYTH FM,NAIRN L,et al.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3 Sep;21(9):1257-63.
[3] 周宗科,翁習生,曲鐵兵,等.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6,9(1):1-9.
[4] 萬有.針刺鎮痛與針麻鎮痛及其機制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2):65.
[5] 韓濟生.針麻鎮痛研究[J].針刺研究,2016,41(5):377-387.
[6]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7):273.
[7] GONZálEZ DELLA VALLE A,SHARROCK N,BARLOW M,et al.The modern,hybri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primary osteoarthritis at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J].Bone Joint J.2016 ,98-B(1 Suppl A):54-59.
[8] 陳飄飄,謝文鵬,呂文學,等.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6):1586-1589.
[9] 王曉龍,王文波,張偉.針刺法用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后鎮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5):59-62.
[10] WNAG Y,YIN LM,XU YD,et al.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effective biomolecules:retrospect and prospect[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608026.
[11] 李小梅.經皮穴位電刺激的臨床鎮痛進展[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20(11):826-829.
[12] 司俊麗,肖建斌,招偉賢.經皮穴位電刺激在針藥復合麻醉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09,30(7):1174-1175.
[13] 胡先華,謝亞寧,路志紅,等.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全身麻醉減少鎮痛藥及其副作用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8):3478-3483.
[14] 王建偉,張文生,劉世平,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鎮痛效果觀察[J].陜西中醫,2017,38(7):962-964.
[15] 王仙銳,李鎮.經皮穴位電刺激加中藥熏洗用于肛周疾病術后鎮痛5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7):37.
[16] 韓濟生.針麻鎮痛研究[J].針刺研究,2016,41(5):377-387.
[17] 邵雷.B超顯象觀察針刺足三里對胃蠕動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1991(1):13-14.
[18] 李忠仁.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71.
[19] 張吉.針灸鎮痛機制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66.
[20] 陳以國.疼痛病機及針刺鎮痛機理[M].中國函授通訊,1997,16(1):13-14
[21] 張蓉,李峰,李珩,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針灸治療選穴特點及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4):357-358.
[22] 王婧,田素領,吳嬌娟,等.合谷穴穴性剖析[J].中國針灸,2017,37(5):565-566.
[23] 周帥亮,岑玨,郭艷明,等.經皮穴位電刺激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20,28(2):15-18.
[24] 趙秋燕.術前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質量[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5.
[25] 周茂俊.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鎮痛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
[26] 王安平,陳新,岳新霞.經皮穴位電刺激復合靶控輸注對甲狀腺手術中的鎮痛效應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3):2604-2606.
[27] 林玉芳,楊巍,李亞娟,等.穴位經皮電刺激對全麻肛腸手術患者鎮痛麻醉效應的機制研究[J].中國針灸,2017,37(7):747-752.
篇6
得健康后帶母親醫治
湖南懷化市某部隊醫院重癥醫療科的龍醫生,雖然只有27歲,卻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飽受病痛折磨。
龍醫生從小在懷化周邊的偏遠農村長大。由于家境貧寒,她自小就特別懂事。雖然是個女孩子,長得也很柔弱,但是她十幾歲,便開始幫父母干農活。長大點后,暑假寒假更是全天在地里干活。就因為小時候干活太多,龍醫生參加工作后,腰椎間盤突出日益嚴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在自己所在的某部隊醫院骨科就診醫治,但是針灸、牽引這些常規的治療方法,對她這個慢性病作用不大,于是醫生建議她手術治療。一聽手術,龍醫生堅決不肯,畢竟手術有風險,再者自己還沒結婚,不愿身體留下手術疤痕。
四處打聽,大家都建議她到當地的扶元養骨堂治療。來治療時,龍醫生的癥狀是腰椎痛、右腿放射性疼痛,自己根本無法行走。她當時是由男朋友開車送來,攙扶進店的。首先,養骨堂的楊建文經理,采用祖傳秘方藥為她打通病灶點,連續治療三天后,龍醫生明顯感到腰椎痛及右腿的疼痛減輕了。治療第五天時,龍醫生竟然沒有讓男友再請假開車送自己,而是一個人走著來到養骨堂的。連續治療兩個療程后,龍醫生的頑疾已經徹底治愈,她一個勁地對楊經理表示感謝。
2017年臘月二十六那天,龍醫生,帶著鄉下農村的母親,再次來到扶元養骨堂治病。不巧的是,那天恰巧是養骨堂春節前夕放假的第一天。楊經理很過意不去,告訴龍醫生春節后初十開始上班。結果,初十一大早,龍醫生就早早地趕來了。龍醫生的母親55歲,當時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原來啊,老人家常年辛苦勞作,造成頸椎、腰椎、胸椎,這條督脈嚴重淤堵,當時的癥狀不但頭暈、腿麻、膝關節痛,而且雙手抬不起來。頸椎、胸椎、腰椎更是疼痛難忍。一句話,老人家是全身痛啊。
經過楊建文經理的治療,病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第一天接受治療時,老人家是女兒龍醫生攙扶上下床,不能彎腰,兩只鞋子都是女兒幫她脫下和穿上的。沒想到,治療后的第二天,老太太居然可以自己慢慢地彎腰穿鞋了。第三天,老人的渾身痛明顯減輕了,先前痛苦不堪的表情,浮現出了笑容。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老人來時一直用手捂著前胸,說這樣能減輕胸部疼痛。用手觸摸老人前胸部位,有很多因肝經淤阻造成的疙瘩。治療十天時,成片的疙瘩已經完全消失,老人家日益康復的過程,人也開始開朗起來。她告訴楊經理:“沒來治病前,我老太太就是一個廢人,自己不能自理,隨時需要別人照顧。現在可好了,不但渾身疼不見了,還感覺一天比一天舒服。你可真是神醫啊,我再堅持治療,你給我徹底看好后,我就可以去福建的兒子家,照看小孫子啦……”
祖傳秘方藥療效棒,全憑口碑打市場。這便是龍醫生親身感受療效后,把鄉下母親接來養骨堂治療的原因。
祖傳秘方藥項目
簡單易行好操作
清淤排毒法:
釷锨逵倥哦靖啵一次只用一到二克藥,改進了以往各種排毒療法產生的藥痛反應,大大地減輕了病人的痛苦。通過體表的經絡穴位,在藥物的作用下引毒歸經,拔出臟腑器官病灶內部及皮下筋膜肌肉至深層組織的氣滯血瘀,阻經滯絡的風、濕、寒邪之毒。從而使經絡深層毒物外泄,排出體外。該療法對頑固性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骨質增生、膝關節疼痛等疾病有特效。同時,該療法對幾十種內科疾病療效非凡,如腎炎、早中期肝硬化、各種胃病、咽炎等。此療法見效快,特別適合農村市場,省去了農村患者往返看病療程長、費用多的苦惱。該法不打針、不吃藥,是真正的綠色療法。學員可帶患病親屬同來,楊經理將免費為其治療,曾經學習過的學員可免費學習新技術。
秘方藥特點:
具有通經絡,活血散瘀,軟化骨刺,拔出深層淤血,修復受損的椎間盤等功效。治療中,通過加熱罐揉按把祖傳秘方藥迅速滲透到骨膜深層及深部病灶點。通過一至兩天治療,深部陳年淤血被藥物拔出,在體表形成雞蛋大小的包塊,嚴重者包塊更大。再通過藥物軟化包塊,修復受損的椎間盤,從而達到康復效果。
項目特有優勢:
該療法是享受型治療,不打針、不吃藥、不按摩、不貼膏藥、不手法復位、高效安全。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本療法不受季節影響,不用精準記牢各穴位和經絡,外行也容易上手。女同志也能輕松操作,本市有三家加盟店全是女同志創業開店。按摩店、美容院、理療店、養生館、保健品專賣店等,很適合引進該項目,增加利潤。
全力扶持,絕對超值:
學習加盟費4500元。為減輕創業者投資負擔,加盟者學習期間報銷住宿費。除主打秘方藥滲透療法,清淤排毒療法外,還免費傳授加盟者摸骨查病法、無痛排淤法、無痛刮痧等技術(其中每個單項技術都價值兩三千元)。
另外,還贈送加盟者一部分藥品和一個備用罐,協助加盟者辦理康復理療師資格證,特色診療師資格證。
扶元養骨堂
地址:湖南懷化市鶴城區鐵北懷北路342號 扶元養骨堂
電話:18974527737
15674522305(短信勿擾)
農業銀行:6228481698228963377
篇7
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批,由河北省石家莊康靈中醫耳鼻喉醫院主辦,河北康靈醫藥集團資助的國家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全國鼻病新療法與新技術”(項目編號:050211001)培訓班,將在石家莊開辦,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培訓課題
1 鼻病免疫一耦聯新學說
2 鼻細胞免疫學快速檢驗診斷法
3 電子內鏡檢測儀的,臨床應用
4 現代鼻病分類診斷新方法
5 鼻腔清洗介入療法
6 中藥脫敏療法治鼻炎
7 中藥鼻腔給藥消除鼻息肉
8 鼻炎治療儀的臨床應用
9 鼻病專利系列新藥特征
10 各類鼻病康復新技術
11 鼻的防護與鼻部保健操
12 鄉村醫療經營運作新模式
培訓期限每期2天,共計32學時。每月5日、1 5日、25日開課,提前1天報到(石家莊火車站免費接站),每班限定80名。
教材形式①國家正式出版的最新教材:《中醫耳鼻喉科學研究》、《鼻病與康復》、多媒體課件教學光盤。②每位學員可攜帶1名鼻病患者來我院免費診斷治療(本人亦可),供學員臨床實習觀摩。
辦班地點河北省石家莊康靈中醫耳鼻喉醫院多功能廳。食宿地點:河北康靈醫藥集團招待所。
證書授予 學員結業后,頒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核發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證書,獲得國家認可的專業職稱晉升I類學分證書,授予10學分。
免費形式 報名者可憑縣、鄉鎮醫院證明和注冊醫師證書,或鄉村醫生職稱證書即可報名注冊,全部免收學費,免費提供食宿,不收取任何費用,西部邊遠地區報銷50%車費。
報名電話:0311-85667550;短信發送:15931144580;網址:省略;郵箱:。
參會須知 凡參會者必須填寫報名注冊表,經確認后安排班次方可參班,自行參會者一律不予接待。
鄭州中原醫學特色專科技術培訓中心招生
熱烈慶祝膚癢靈乳膏、腳氣擦劑、百合紫膠囊隆重上市
頸肩腰腿痛特色綜合療法高級研修班①浮針療法:此療法突破傳統針灸、針刀理論,學習無需經絡穴位基礎,操作簡便、易學,針具在局限性疼痛特定的位置皮下組織散掃以治療疼痛,需1~2分鐘。主治:骨質增生、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類風濕關節炎、三叉神經痛、頭痛、帶狀皰疹、結石疼痛、胃痛等。②最新疼痛注射療法:主要講授最新骶管沖擊療法、椎間孔注射、神經阻滯、星狀神經節阻滯、痛點注射法、一針靈注射及針刀松解療法;簡單易學,不易復發,同時免費講授針刀松解療法及頸腰椎病的三維正復手法。③特色中藥及藥線植入法:治療頑固性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④影像學診斷:由影像學專家主講如何通過核磁共振、CT、X線片的看片來診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
新特膏藥制作高級研修班 由中醫外治膏藥專家主講:在傳統膏藥、無鉛膏藥、新特膏藥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學技術,成功研制了頸復康、腰復康、風濕膏、骨質增生膏、止咳定喘膏、壯陽膏等幾十種膏藥。此膏藥無丹、無油、不火烤、含藥量高、皮膚無殘留、無過敏、見效快之優點。以上膏藥均可用本中心研制成功的新型、實用膏藥涂敷機制作,省時省力、大小薄厚均勻,日產3000余貼。
鼻炎、咽炎高級研修班①講授最新鼻炎抹藥療法,一次性治療肥厚性鼻炎,簡單易學,安全無痛苦,費用低,對患者契約治療,10年復發全額退款。②用免疫調控法及特色中藥5~6天治療鼻竇炎、小兒頑固性流涕。③運用脫敏和噴鼻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④采用七針療法7天治療咽炎。
最新直腸灌注、滴入及特色外貼療法班該療法不吃藥、不打針、不輸液、無痛苦,徹底解決了小兒口服藥難服、肌注疼痛、小兒頭皮針難輸的困難,可治療小兒發熱、流涕、咳嗽、腹瀉、支氣管炎、肺炎等常見病、疑難病。
雀斑高級研修班講授契約涂藥療法,一次性治療雀斑。
特色專科函授班 采用最新科研方法治療:①高血壓、高血脂;②乳腺增生;②盆腔炎;④小兒秋季腹瀉;⑤胃病、結腸炎;⑥膽囊炎;⑦氣管炎哮喘;⑧下肢靜脈曲張;⑨風濕、類風濕;⑩青春痘、黑痣。
開學日期 全科學習:每月14日開學,15日上課。承諾:包教包會,保證療效,學員帶病人免費治療,本中心供應進口膏藥無紡布、膏藥基質,鄭州杏林堂合作單位可優惠學習。
地址:(450003)鄭州中原醫學院內北教學樓二樓
電話:0371-68252868 132037281 86(短信索取簡章)
傳真:0371-63866633
網址:省略
聯系人:齊新華
郵政帳號:604910102200008783
特色醫療專科技術培訓常年招生
河北石家莊衛康特色醫療培訓學校(河北省本級再就業培訓基地、衛生部衛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站)2008年下半年繼續舉辦以下各班。①第30屆基層疑難病特色新療法綜合班(50余種病):8月18日開課。②第48屆胡氏定向正骨療法高級專修班:8月24開課。③第31屆頸肩腰腿痛綜合療法專修班:8月27日開課。④第23屆手診、二十種專病效法、手法排石3合1綜合班:9月3日開課。⑤第23屆激活針療法、浮針療法2合1綜合班:9月7日開課。⑥第32屆黑膏藥、無鉛膏藥、巴布膏、自熱貼制作技術培訓取證班:9月10日開課。⑦第26屆埋線、注射、電激能3合1綜合班:8月27日開課。⑧第22屆肛腸實用技術培訓班:9月10日開課。⑨第24屆腦中風偏癱、風濕類風濕專修班:9月14日開課。⑩第15屆牙科技術培訓班:9月14日開課。⑾國家職業資格取證班:高級按摩師(技師)、營養師、推拿針灸師、中醫康復保健師、中藥調劑師、西藥藥劑師、心理咨詢師、口腔科醫師、美容師等10余種專業,全國通用,網上可查。⑩76項特色專科函授班:隨時可以參加。面授班專家授課與臨床見習相結合。簡章備索。
電話/傳真:0311-83657172 13001890308
聯系人:王老師 梁老師 或網上查詢
地址:(050071)石家莊石獲北路81號衛康學校(冀聯醫學院)
網址:省略
E-mail:
廣州(洛陽)多功能液針刀及特色療法提高班招生
頸肩腰腿痛提高班(2日開學) ①多功能液針刀療法提高班:新液針刀微創針法是黨東旭教授經20余年臨床研究的一種新療法。榮獲數十項國家發明專利,專著國內外發行。主治頸椎病、腰突癥、骨質增生癥、風濕病、肩周炎、股骨頭壞
死癥、神經痛等。②多功能針脊柱全息酶植入班:主治脊柱相關疾病,如胃炎、胃潰瘍、三叉神經痛、癲癇、慢支、哮喘、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中醫外治特色班(8日開學)①三維定位正骨手法班:獨家傳授頸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特殊手法。②電摩電針療法班:獨創導入器。交流電導體點穴按摩、針灸藥物離子導入治療頑癥。
實用特色技術綜合班(11日開學)鼻炎抹藥(簽約治療)、多功能美容針班、直腸滴入及乳腺病班等。
承諾:創始人黨東旭教授全程帶教實習,授課時間長、病例多,學員帶病人免費治療。
地址:(510405)廣州市中醫藥大學學術交流中心1219室
聯系人:周欽鳳
電話:(020)86383659 33099529
好消息:2008年9月、11月21日在洛陽市舉辦“多功能液針刀療法提高班”。屆時由黨東旭教授親自授課帶領實習。
發明人手機:1382 5140692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聯盟路東段市委黨校醫學部
河北省巨鹿縣風濕病專科研究所培訓學校招生
(面授函授常年招生)
加盟古今痹康,僅需投資11100元,即得到以下技術及古今痹康系列藥品6件(700盒)。700盒價值多少錢?
陶紀志醫師畢業于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本科)。研制的“追風透骨散”專利號“971202567”,“追風透骨活絡丸”專利號“001300989”,榮獲2項新藥發明專利。本品內服外用結合,主治:頸椎病、椎管狹窄、風濕熱、痛風、紅斑狼瘡及各種風濕病。2004年又研制出骨筋湯、祛風舒筋丸,臨床主要適用于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無菌性骨壞死。本藥可修復骨腐蝕,恢復關節功能,促進骨折愈合,對破骨有修復作用,可治療關節腫脹疼痛,需50-90天治療。最好帶患者親自治療,如無效來回路費由校方承擔,治愈后20年復發全免治療。手法復位及踝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2小時左右疼痛麻木消失。CT專家講解:突出、脫出、膨出。1針治療肩周炎,骨關節炎背三針療法。皮內針刺,適用于各種腰腿病。每日上午臨床觀察實際病例,學員親自上崗,手把手教你,直到你能親自操作為止。三指探病法,來人不用問,三指一摸便知所患疾病。火針治療變形、腫脹。
頸肩腰腿痛止痛法問世(十四經筋新療法)。本法無論有無基礎均可10分鐘學會。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菌性骨壞死、強直性脊柱炎、椎管狹窄、骨性關節炎、關節炎、關節痛、肩周炎、頸椎病、椎間盤突出、四肢麻木、頭痛、頭暈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頸肩腰腿痛3~5分鐘止痛(排除用一切止痛的西藥)。學員可提前到院考察是否屬實,也可帶病人親自治療。配合陶紀志醫師研制的古今痹康系列藥品可在短時間內治療上述疾病。陶紀志醫師定于2008年分別在部分城市舉辦培訓班,四川達州10月24日,11月24日。聯系人:樂醫生,電話:1398269985。甘肅景泰12月24日,聯系人:李醫生,電話:13884224888。
2008年應廣大學員的強烈要求,收費標準做如下調整:
開課時間:全年開班,每月1日、15。日開課,學期5天。
面授學費3000元,函授學費1 500元
加盟熱線:13930917665 13323191160短信索取資料
通訊地址:(055250)河北省巨鹿縣中醫風濕病專科研究所培訓學校
電話:0319-4338888
傳真:4336116
匯款:農行卡號:9559981250479627713
郵局號:601331001200142592
戶名:張招遠
聯系人:李老師
網址:省略
河南濮陽市慢性支氣管炎研究所尋求支氣管、哮喘專科合作
精品名牌打造 團隊資源共享
河南濮陽市慢性支氣管炎研究所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單位,該所在董事長張金磊的帶領下經過潛心研究,對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肺纖維化、矽肺、塵肺的中醫治療方面取得新成果。此成果1996年榮獲國際傳統醫學新技術金獎,199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中醫藥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在全國范圍推廣,其研究成果系列臨床藥品(百花定喘片、利肺片、哮喘寧片、肺氣腫片)被批準為國藥準字藥品。為造福廣大支氣管、哮喘患者,現尋求專科合作伙伴。
專科合作對象:全國各市(縣)級醫院、鄉鎮中心衛生院、城鎮社區門診部。
專科合作方式:①簽訂專科合作協議,每市、縣、鄉、鎮僅限1家,保證獨家經營權。②學習考察報銷單程車費。⑦免培訓費、免資料費、免食宿費。④免費專家技術指導、免費專家義診。⑤學習培訓期滿頒發《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證,積學分6分。
咨詢電話:0393-8081878 8081879王主任 孫主任
詳情資料索取:13839277005 13383939991
風濕骨病專科醫生的新選擇
晉藥廣審(文)第2007110116號 粵醫械廣(文)2004120065
國藥準字藥品招區域獨家合作單位
您選擇的理由:①市場保護。不通過藥店和醫藥公司流通銷售。在當地您是獨家,患者在藥店買不到。②國藥準字藥品安全性高。全套合法手續,避免了消字號、健字號、無文號產品容易引起醫患糾紛,監管部門查處等問題。③零風險。與中國郵政物流合作,2600個縣市貨到付款,收貨3個月內無理由退換。④外用西藥軟膏和電針兩種病人免費模式,讓病人得實惠,增加門診量。
藥品鮮明特點:
大成腰突契約系列復位矯正療法正在推廣
法律公正:整脊復位 無止痛藥 只需3次 CT片對照 無效退款 保證學會
由腰椎間盤復位及纖維環愈合學說創始人、腰椎矯正器械專利發明人、腰椎間盤復位器具專利發明人、權威專家石洪印教授親自推廣“大成腰突自然支撐四維復位法”。
一維:腰椎間盤復位器具(專利)解除椎間盤及神經根壓迫;二維:定位矯正腰椎間隙配合新醫整脊手法使椎間盤及小關節復位;三維:定位支撐法恢復受損椎間盤;四維:定位固定法防止椎間盤再破損。突出髓核有效復位,受損椎間盤得到恢復,腰腿痛麻癥狀自然解除,最適應傳統療法治療無效者,需1~3次治療,愈后勞動不易復發(學員帶患者優惠)。并傳授7種秘診手法,CT片五步速讀法。本療法已在國藥局備案,部分名詞已受法律保護。報到時間:10月15日、10月25日,面授費5900元(包括價值9000元專用器械,只要有醫療基礎皆可面授)。函授費3900元(包括價值6000元專用器械,有中醫針灸、針刀、按摩、骨科基礎者皆可函授)。手把手地教,保證學會。凡來學習的學員皆頒發:“北京國醫整脊研究院會員
單位”牌匾。函授班(無效退款):肛腸無痛技術580元,靜脈曲張無風險療法680元,鼻炎契約膏配方680元,疝氣穴位封閉術1800元,乳腺增生三次法580元,火針治關節炎七次法300元,頸椎整脊一絕對上肢麻木及頭暈當場減輕學費1800元,股骨頭壞死兩周法1800元,50余種頸肩腰腿痛的診斷治療康復方案,學員可先考察后報名。可辦理分院,名額有限,收到廣告3日內報名有效,替報無效。急尋北京和石家莊地區醫療機構臨床基地合作。本期有針刀基礎及老學員打8折優惠。
熱烈慶祝石家莊大成整脊研究院與北京國醫整脊研究院聯合推廣(2008-8-23)。
地址:石家莊東開發區湘江大道319號
報名熱線:031-87319399 87319366
短信:138331 53192
網址:省略
百草肺喘清膠囊:每天只要2元錢,治療哮喘、肺結核,享受幸福生活
晉藥廣審(文)第071號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4021863
功能主治:補腎益肺,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久病咳喘、胸悶多痰、肺炎、塵肺、矽肺、痰黏咳血、氣短喘咳、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壅盛;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結核、上呼吸道感染等癥。3盒服用1個療程;一般服用2~4個療程即可。
國藥純正藏藥,塞雪風濕膠囊,每天只要3元錢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邪、痹阻經絡、關節腫痛、肢體麻木以及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炎、骨節病、骨質增生、肩周炎、痛風、腰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股頭壞死等癥,2盒1療程服用5周。青藥廣審(文)第2007070011,國藥準字Z20025145。
購買百草肺喘清、塞雪風濕膠囊,請從郵局、銀行匯款,10天左右可收到產品,價格可來電詳談。有意加盟者,請發信息或來電說明詳細地址,免費寄試用藥及資料。
匯款請寄:(100080)北京市海淀區100080-093信箱
收款人:李靜主任
訂貨電話:010-86053216 86717296
健康網:省略
誠招各地診所合作:13731716688 13803233765
全國首家內病外治經筋新療法常年招生
王衛平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以祖傳心法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成功經筋新療法,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創新理論、創新技術,不吃藥,通過手法,藥磁灸,專治慢性疑難病。
鼻炎頭痛學習班:重點講解鼻炎、鼻竇炎不需在鼻部、肺部治療,頑固性正偏頭痛、頭暈、三叉神經痛、高血壓、失眠不需在頭部治療的新理論和治療方法。
類風濕頸肩腰腿痛學習班:重點講解腰間盤突出不治腰,腿痛不治腿,膝關節炎增生不治關節,足跟痛不治足,肩周炎有真假,骨質增生能軟化,治股骨頭壞死與膝關節炎取穴一樣,等全身關節軟組織痛的新理論和治療方法。
內科病學習班:講解2型糖尿病、胃病、結腸炎、冠心病、膽囊炎、膽結石、小兒腹瀉、厭食同治一個病根的新理論和治療方法。
創新理論,創新技術,提升你的診療水平!
每月1日、15日開班,學期5天,面授、函授均可。
通訊地址:(055250)河北省巨鹿縣內病外治經筋新療法培訓學校,巨鹿縣健康路老縣醫院對過。
聯系人:王衛平
篇8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脊髓灰質炎幾乎已經在新生兒中消失,但因患脊髓灰質炎而導致殘疾的人還大量存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肢體殘疾人2977萬,其中因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致殘的有200萬以上。他們有肌肉癱瘓、關節畸形等肢體功能障礙,還會相繼出現代償功能下降、腰肌勞損、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為他們適配輔助器具,以有效的補償或代償缺失的功能,改善身體狀況,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能力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本期我們以廣州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為脊髓灰質炎患者適配輔助器具的活動為題材,介紹脊髓灰質炎患者對輔助器具的需求狀況,提供輔助器具個性化配置的途徑以及講述殘疾人工作者的服務體會。
概況簡介
廣州地區的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普遍出生于脊髓灰質炎流行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當時社會醫療條件的限制,多數患者在臨床治愈后就回歸家庭,沒能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致使功能障礙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現在,這些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已到壯年,成為家庭生活的支柱,長期的負重使得他們肌肉萎縮和肌無力更為嚴重,導致勞損、疼痛等癥狀出現。通過輔助器具對他們的殘障功能進行補償和代償,作用十分明顯和直接。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目前使用的輔助器具多為市場供應的通用產品,如拐杖、輪椅、專用機動三輪車等,品種規格單一、個性化水平不高。雖然他們也會自制一些簡單的輔助器具予以輔助,如改制拐杖、自制板凳幫助步行等,但由于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安全性和適用性都得不到保證。因此,在這次服務過程中,我們更注重符合個人身體狀況的評估和有針對性的適配服務。
適配記錄
運用合適的輔助器具改善功能障礙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會存在患肢不等長等畸形,隨著年齡的增長,畸形癥狀加重,跛行嚴重,步行后會覺得關節痛和足部壓痛,這些都困擾著他們的生活。針對這種情況,中心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可以改善足部畸形的矯形鞋或增高鞋墊。穿戴之后,他們步行時身體不再向一側傾斜,自己也感覺比以前方便省力。進行回訪時,發現他們足底壓力、步行耐力、平衡穩定性都有了明顯好轉。圖中的陳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受益者。由此可見,運用合適的輔助器具,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代償功能、改善狀況。
因此,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使用的輪椅尺寸正確選擇需要引起重視。
結合個人特點量身定制輔助器具
拐杖是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使用率較高的輔助器具之一,由于市場上的拐杖尺寸規格都是標準化生產,而殘疾人的肢體殘障有著各自的特異性,就需要為特殊體型的患者度身定制拐杖。除此之外,拐杖支腳是重要的拐杖配件,相當于殘疾朋友的鞋,性能好壞直接影響著步行質量。但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拐杖支腳耐磨性差,損耗較快,還少有零售,特別是有的防滑性差的拐杖支腳還容易導致患者在濕滑的地面上跌倒,造成二次傷害。圖中的陳先生身高只有99cm,在市場買不到合適長度的腋拐,只能以自制木腋拐代替,安全性很差,我們根據他的身高定制了強度很好的不銹鋼腋拐,配上性能良好的拐杖支腳,他行走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除了拐杖之外,這些患者遠距離步行時借助的的輪椅也是需要體現“個性化”的。因為臀部肌肉少,雙下肢萎縮,而一般市場上買來的輪椅較寬、腳踏較低,使得他們在使用時不但不能保持正確的坐姿,長期使用還會導致身體再度畸形,甚至在骨突的地方有長壓瘡的危險。圖中的吳女士就曾經面臨這些問題,中心評估她的身體狀況、輪椅使用空間和環境,并綜合坐墊的減壓性能、安全帶及其他輪椅附件等因素,為她配置或改裝適合的輪椅,使其驅動方便、坐姿穩定了。
注重環境改造使生活更加無礙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普遍存在轉移、下蹲、起立等困難。對他們居住的環境而言,樓梯、坡道、廚房、浴室、洗手間等都存在障礙,導致他們不能自主如廁、洗浴,甚至不敢在家中行走。有位何女士,目前雙下肢肌肉萎縮,肌力較差,不能獨自站立和行走,下蹲與起立困難,在自主如廁和入浴方面都存在困難。我們為她在坐廁左邊安裝了折疊扶手、坐廁的右邊安裝了水平垂直(L型)扶手;在水龍頭的位置安裝了水平抓桿。這些小小的改動給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更多安全和方便。中心結合廣州地區老式住宅的特點,本著減小成本,讓健全人和殘疾人都可以使用的理念,提供了一系列家居無障礙改造服務。為方便轉移,在房間、衛浴間安裝各式安全抓桿;為方便如廁,在一般的蹲廁上加裝了簡便的折疊式坐廁椅,不用時可收疊于墻邊,占空間小,既方便障礙者使用,也不影響其他人使用蹲廁;為方便洗浴,加裝可折疊式淋浴凳,并在旁邊加裝翻折扶手,以增加洗浴時的安全性。這些環境的改造,使殘疾朋友的生活變得無障礙。
通過研發生產滿足對輔助器具的需求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身體畸形的狀況各異,市場上出售的統一規格的輔助器具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在適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他們的自身狀況對輔助器具進行改造,甚至進行個性化制作。這就需要開拓思路,多多留意。近年來,我們相繼自主開發了滿足殘疾人需求的輔助器具,如耐磨的、防滑的拐杖可使用6個月甚至1年以上。針對要借助手搖三輪車進行遠距離移動的患者,中心為他們開發了特殊尺寸的手搖三輪車,有前搖、側搖的不同驅動方式,座位的高低、搖臂的長短和高低均能依據個案的情況來選擇。圖中張女士生活在農村,雙下肢短小、畸形,市場上銷售的手搖三輪車無法使用,只能靠木棍支撐行走。使用了中心開發的特殊尺寸的手搖三輪車之后,她可以安全地出行了。
工作感言
在為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適配輔助器具,幫助他們補償功能,改善狀況的同時,工作人員也有了很多的收獲和體會,他們想在這里表達出來:
陶健婷: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的功能障礙是長期的,我們要鼓勵他們依靠社區康復資源,進行康復鍛煉,防止殘存的功能減退。鍛煉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和有針對性,選擇可能會有改善的部位來做鍛煉,怎么練,練什么,鍛煉哪個部位,用什么方法,到什么時間改變鍛煉方法,最好事先咨詢專業人員。老年的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要特別注意安全行走和上下樓梯,以防止因為摔跤而帶來新的功能障礙。
王銳明:我們專業人員在研制和開發輔助器具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殘疾朋友自制輔助器具的事例,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啟發。在何女士家里,我們發現了一張四腳帶輪的長方型小桌,原來她在廚房也要雙手使用腋拐,無法端菜到飯桌上,于是就想到了制作一個可活動的小桌。小桌在輪椅的前方,她只需要坐在輪椅上,靠輪椅前進的力就可推動小桌。看似簡單,但的確帶來了不小的方便。
饒路明: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容易出現繼發性過勞,所以他們要尤其避免勞累。近距離活動時可以借助拐杖,遠距離行走就要借助輪椅或手搖三輪車的輔助。
龍燕妮:殘疾朋友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就業等方面都可能對輔助器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我們要注重與他們的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吸取各方面的經驗,相信會發現和制作出更多更適合他們使用的輔助器具。
林日好:在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的發展過程中,殘疾朋友的心理也有著不同的發展變化,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心,讓他們意識到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一樣也能融入社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陳偉宏:在為殘疾朋友提供輔助器具服務過程中,要綜合評估他們的功能障礙情況和輔助器具使用的環境,再考慮使用哪一種或幾種輔助器具。如果現有的產品不能滿足需求,則需要量身定做或改制個性化的輔助器具,還要輔以家庭環境無障礙改造,達到改善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知識鏈接
什么是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癥,簡稱“兒麻”。是由于脊髓灰質炎病毒進入人體后,損害了脊髓中管理運動的部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而引起。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癥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還會導致身體某些部位功能的喪失。
脊髓灰質炎會留下哪些后遺癥?
很多脊髓灰質炎患者會留下后遺癥,主要表現是肌肉麻痹和肢體癱瘓,其中下肢癱瘓比上肢癱瘓多見,此外還會造成各種肢體畸形。如,兩下肢不一樣長,患肢細小、出現異常的步態;髖關節畸形、小腿向內彎或向外彎;走路時腳跟或腳尖不能落地,足內翻用腳背外側走路等。還有上肢畸形、脊柱彎曲畸形、骨盆傾斜畸形等等。患者喪失獨立步行、移動等能力,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脊髓灰質炎如何預防?
脊髓灰質炎一旦發生,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害而致殘,因此要注意預防。目前普遍的預防方法是服用小兒麻痹減毒活疫苗糖丸。這種三型混合疫苗制成的白色糖丸已被證明十分有效。嬰兒出生2個月后即開始服,每隔4周服一次,連續服用3次。4歲時再服1次,每次服一粒,涼開水送服。但患腹瀉、熱性病、免疫缺陷病、傳染病、慢性病者不能服用。
患上脊髓灰質炎后遺癥如何應對?
首先是進行康復治療。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在康復治療中以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為主,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病變部位,殘存功能程度,心理狀態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康復治療方案。
但由于多數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一般性的康復治療效果不佳,又沒有適當的治療方法來改善功能,需要借助外加的輔助器具來改善或保持肢體的功能。常用的有糾正肢體變形的矯形器,矯正足畸形的矯形鞋,增加短肢高度的補高鞋,以及輪椅、拐杖、手搖三輪車、坐廁椅、沖涼椅、助行器、廁椅扶手等。
專家指導
在我們這期節目最后,著名的康復專家趙輝三教授想給各位患者朋友及其家屬一些指導,教他們如何預防畸形的產生,下面我們來聽聽他怎么說。
首先患者要盡量臥床休息,并保證充足豐富的營養。患者家屬要幫助他們對疼痛的肌肉進行濕熱敷,直到肌肉疼痛和痙攣減輕、消失。
長時間保持軀干、髖關節、膝關節伸直,雙足和小腿成直角的正確也很重要,可以像如圖所示那樣仰臥,并用沙袋頂住雙足來保持足尖向上;也可俯臥,并將雙足伸出床沿來保持雙足和小腿成直角。必要時還需借助足部或膝部夾板、矯形器來固定患肢。
患者家屬還可以通過推拿按摩等方法幫助患者進行維持與增進關節活動范圍的練習,每天至少活動關節1~2遍,每遍讓所有關節至少做3次全范圍運動來活動肢體。
趙教授還提醒患者不要完全依賴家屬照顧,如果有能力盡量生活自理并積極進行自主活動,來保證肢體機能不會退化,甚至通過鍛煉得到提高。
書訊
篇9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0.021
2015年6月9日至13日,歐洲抗風濕聯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年會在歷史悠久的意大利羅馬召開。本屆大會參會達1萬余人,來自歐洲、美洲和我國的風濕病和其他學科相關人員以及風濕病患者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本次大會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從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脊柱關節炎到血管炎等均有涉及。本次會議沿襲了2012年以來的一些新的形式和專場,如“WIN”(what is new,新進展),“HOT”(how to treat,如何治療),以及“基礎和轉化醫學”等內容,臨床技能訓練也很受歡迎。
此次年會推出“HOT”10,共17個發言,內容涵蓋系統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sis,SSc)、痛風(gout)、肌炎、骨質疏松、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RA、RA心血管危險因素、結節病、兒科風濕病等。“HOT”10對這些領域做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展望。
臨床方面,生物制劑仍是本次會議的熱點之一。大小會議均報告了生物制劑應用的新經驗、新研究。此外,基礎方面,醫學免疫學和基因組學的研究也顯得炙手可熱。
健康教育可以說是歷來EULAR年會的亮點。今年重點推出了《EULAR炎性關節病患者健康教育推薦》。專門為患者代表舉辦的講座也別具一格,題目有《通過個案影響政策制定者的醫療保健政策》《風濕病人的生育、避孕和妊娠》等。
本次會議“壁報游(Poster Tour)”活動也開展得熱火朝天。壁報作為直觀的學術交流形式,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圖文、圖表并茂,制作精美,從外觀設計、內容撰寫均極富有吸引力,成為實現良好學術交流的重要保證。
1 “HOT”10相關內容
1.1 雷諾現象和SSc的治療[1] SSc以自身免疫、血管病及不同程度的炎性纖維化為特征,需要篩查血管并發癥高危患者。一些觀察性研究已經清楚闡述了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如肺功能下降、高濃度抗血管緊張素、抗內皮素受體抗體以及NT-proBNP值增高能夠預測肺動脈高壓(PAH)。建議積極治療早期PAH,將肺動脈壓降低,希望在病理生理研究取得進展,能夠開發更多藥物。SSc免疫抑制劑對SSc治療的效果不如SLE或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但是能夠降低纖維化的體征,改善皮膚硬化、肺功能參數及HRCT表現。很多新的治療方法在預實驗中獲得了很好的結果。然而,一些疾病表現如關節炎、攣縮、嚴重胃腸受累或鈣化依然難治。因此,需要良好的治療中心、注冊、多學科合作及臨床試驗。像歐洲硬皮病試驗研究組(EUSTAR)對進一步了解疾病和自然病程都有所裨益。
1.2 EULAR對相關內容的更新
1.2.1 EULAR更新RA并心血管疾病診治的推薦意見[2] RA(或其他炎癥性關節病)患者心血管風險增加,RA增加的風險和糖尿病差不多。因此,2009年EULAR工作組推薦RA患者篩查心血管危險因素并進行心血管風險管理。但是其中的一些數據缺乏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的支持,為此,EULAR工作組對2009年的推薦做了一些修改。他們通過對近期發表的RA特異性心血管風險預測模型進行回顧獲得初步結果:①驗證RA特異性心血管風險的模型還未發表,因此仍然推薦對現有的風險模型進行校正。②有些建議認為,(影像)生物標志可改善風險預測模型。但是,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難,難以實施。不推薦在生物制劑治療前進行心臟彩超篩查。③他汀類藥物對RA患者的療效與非RA對照相當。他汀類藥物并不影響利妥昔單抗療效。④運動應作為RA治療的一部分,既能降低心血管風險又能改善疾病預后。⑤現在有更多的證據顯示,AS和PsA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與RA差不多。從這點看炎癥性關節病的心血管風險模型應該差不多。系統性炎癥增加了心血管風險,需要恰當地控制疾病活動度以降低心血管風險。
1.2.2 EULAR關于臨床實踐中報告、檢測和篩查慢性炎癥性風濕病特定合并癥危險因素的思考[3] 在處理慢性炎癥性風濕病患者時,合并癥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它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患者年齡的增加,還在于一些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本身或其治療。在EULAR領導下,成立了一個由風濕科醫師、流行病學專家、保健醫務人員和患者組成的工作組。這個工作組需要明確指定工作的目的,包括目標人群、要選擇的合并癥、報告/檢測/預測這些合并癥的方法。使用的方法學包括系統性文獻研究和共識方法。工作組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識:①目標人群定義為慢性炎癥性風濕性疾病患者,如RA、脊柱關節炎(包括PsA)、結締組織病(如SLE)、微晶體性多關節病。同時也討論了納入多關節病的考慮。背景定義為治療流程將用于風濕科醫師的日常診治實踐中,對保健醫務人員(如護士)也適用。探討以后可以用于患者的流程(如自我管理合并癥問卷調查)。入選的合并癥包括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感染、骨質疏松、胃腸道疾病和抑郁。最終的流程將以一種容易在日常實踐中實施的形式頒布。
1.2.3 EULAR更新PsA管理的推薦[4] 2012年,EULAR已經發表了PsA管理的推薦《PsA藥物治療推薦》。自此,新的PsA治療方案及新的作用模式的藥物已經得到批準或評估。2015年,一個EULAR工作組在這些新數據的基礎上對PsA處理推薦進行了更新。他們做了系統文獻回顧,隨后根據文獻回顧及33位工作組成員(包括2位患者及2位保健專家)的意見修訂了推薦意見。更新的推薦包括5個首要的原則和10個推薦,包含藥物治療方案,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到傳統合成DMARDs,再到生物DMARDs,無論它們的作用機制如何,PsA的關節表現和關節外表現均有考慮,但主要還是肌肉骨骼受累情況。這些推薦旨在以證據和專家意見為基礎,為風濕科醫師、患者和其他相關人員提供PsA藥物治療和達到良好預后治療策略的共識更新。
1.3 結節病、復發性多軟骨炎的介紹及管理
1.3.1 結節病 結節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系統性疾病[5],以非壞死性肉芽腫為特征,幾乎累及每個器官。診斷需要排除其他肉芽腫性疾病以及臨床表現相似的疾病。完善的鑒別診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職業病。炎癥病灶和肉芽腫可能出現自動緩解或持續轉為慢性病,并最終出現纖維化導致永久性器官損害。很多文獻闡述了與結節病易感性及遺傳表型-表現型相關的變異基因,不久的將來有望實現個體化治療。通過系統性治療或潑尼松龍治療后,細胞因子下調,組織學病灶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糖皮質激素抵抗患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方案,包含潑尼松龍和一種免疫抑制藥物或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TNFi)單克隆抗體進行治療。
1.3.2 復發性多軟骨炎(RP)[6] RP表現為復發性炎癥,一些患者表現為破壞性改變,累及耳、鼻、喉和氣管支氣管樹軟骨的破壞。但是,發病初期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表現,超過一半的患者沒有軟骨炎的表現。隨后出現的軟骨炎讓那些表現為不明原因多關節炎、眼炎或皮膚、聽前庭表現的患者得到了正確的診斷。1/3的RP患者同時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RP的發病機制涉及識別軟骨抗原的自身免疫應答,出現軟骨基質被蛋白溶解酶破壞。診斷依據臨床表現,使用Michet's標準可能獲益。除了查體和實驗室檢查,用力呼氣CT、MRI、多普勒心臟超聲和肺功能檢查也有助診斷。治療沒有標準化方案,藥物應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活動度及嚴重程度來制定。糖皮質類固醇是RP治療的基石,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用于嚴重呼吸系統或血管受累以及甾體抵抗或甾體依賴的患者。MTX通常有效,CTX用于嚴重患者。生物制劑用于部分患者的治療。
1.4 臨床實踐中如何治療嚴重痛風?[7] 事實上還沒有嚴重痛風的明確定義,一些命名與嚴重痛風有關,但并非明確定義:嚴重痛風、難治性痛風、慢性痛風石性痛風、治療失敗痛風。少數文章將嚴重痛風定義為:痛風性關節炎 > 4個關節或者≥1個不穩定、復雜、嚴重的關節痛風或痛風石;或頻繁單關節炎發作、大量痛風石、關節破壞和肌肉骨骼殘疾或≥5個痛風石和/或皮內痛風石。基于此,將嚴重痛風定義為≥5個痛風石、頻繁復發和慢性結構性關節破壞。
風濕性疾病的目標治療定為:緩解、預防結構破壞和提高生活質量。大部分風濕病醫師都認為,多數痛風患者如果在發病初期得到恰當治療都能達到以上3個目標。由此看來,嚴重痛風的最常見原因是長期不恰當治療導致不可逆性改變。目標:嚴重痛風的治療應當和一般痛風一樣,盡管一些特征需要探討及改變。慢性痛風治療的目標是血尿酸(sUA) < 6 mg?dL-1,而嚴重病例是降至
別嘌醇劑量和腎功能:很多嚴重痛風患者治療使用的別嘌醇劑量必須嚴格根據腎功能進行調整,以預防別嘌醇過敏綜合征(AHS)。推薦小劑量開始,謹慎增加劑量。非布司他和普瑞凱希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一些國家用苯溴馬隆,效果也不錯。別嘌醇作為首選藥物,過敏見于大約5%的患者。出現別嘌醇過敏則改用丙磺舒,需要時加用非諾貝特或氯沙坦。
在很多國家,糖皮質激素的不恰當使用是嚴重痛風的一個最重要病因(要么是開錯處方,要么是患者自己給自己開藥)。在一些國家,糖皮質激素不是處方藥,并且非常便宜(比NSAIDs便宜),患者頻繁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發作,但是不使用降尿酸治療。因此,他們頻繁急性發作,發作時癥狀嚴重,每次都需要更大的劑量。當患者就診風濕科時,很多都已經出現了繼發性Cushing綜合征,伴有其他的代謝并發癥。作為治療目的,可以使用等效劑量醋酸潑尼松,并緩慢減停(平均時間8個月)。需要確立手術的指征,在臨床實踐中,只有痛風石并發感染、肌腱、血管或神經受壓時才進行手術治療。
嚴重痛風與低教育和社會經濟水平相關,健康保健受限、自行開藥治療以及使用替代治療。導致嚴重痛風患者治療效果欠佳的原因有很多:醫師不重視,沒有給予最佳治療方案;患者不按照治療方案執行;一些國家的衛生部門對痛風影響健康不夠重視。
1.5 影像的額外價值及正確治療方案的研究
1.5.1 影像在RA中的額外價值[8] 放射學檢查在幾十年前曾是評估RA的主流影像學檢查,但是它發現結構破壞的能力有限,只能發現骨侵蝕及關節間隙狹窄,無法直接發現肌腱或韌帶的破壞,也無法直觀地看到引起組織破壞(滑膜炎、骨炎、附著點炎、肌腱滑膜炎或肌腱炎)的炎癥表現。放射學對病情改變也相對不敏感,一般需要6~12個月才能看到可靠的進展。MRI對骨侵蝕及軟骨丟失更敏感(相比放射檢查),因此能夠在疾病的更早期發現患者的骨侵蝕表現,并讓患者獲得更早的治療。MRI能夠在最短3個月內發現骨侵蝕和軟骨丟失的進展,并在發病2周就發現滑膜炎和骨炎。超聲也能更敏感地發現骨侵蝕(相比放射學檢查),并能直觀顯示滑膜炎和肌腱滑膜炎或肌腱炎。復合的疾病活動度測量值,如DAS28、SDAI和CDAI能夠反映治療的效果,但它們常無法發現那些符合臨床緩解標準但結構持續進展的患者。MRI及超聲因此可以作為患者目標治療的輔助評估方法。
1.5.2 肌炎 要研究正確的治療方案[9]。成人特發性炎癥性肌病(IIM)的臨床表現各異,以肌肉的炎癥和進行性肌無力為表現。IIM包括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臨床無肌病)、非特異性或重疊性肌炎(NSM/OM)、壞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亞急性起病)以及慢性陣發性包涵體肌炎(IBM)。口服大劑量醋酸潑尼松(1~1.5 mg?kg-1)是治療急性、亞急性IIM的主要治療藥物。通常治療4~6周后開始減量,在1~1.5年減停。長期治療可以導致明顯的副作用,在減量的過程常復發。免疫抑制藥物如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常用于復發的治療,作為無甾體藥物的方案或快速進展的患者。但是沒有試驗顯示哪一種藥物優于另一種藥物。對于難治性或嚴重病例,可以考慮靜脈用免疫球蛋白(IVIG)、靜脈用甲強龍、利妥昔單抗或依那西普,盡管證據不是很確切。
1.6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遺傳性膠原病等風濕病的治療
1.6.1 JIA和其他兒科風濕病[10] JIA患者的治療在于直接治療潛在的炎癥、預防并發癥(如關節破壞、功能喪失)和減輕疼痛。治療旨在使用最小毒性的藥物誘導和維持緩解。JIA的治療主要是抑制炎癥及免疫反應,藥物包括NSAIDs、皮質類固醇、DMARDs和生物制劑。
全身使用皮質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抗炎癥藥物,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作為特定JIA亞類(如系統性JIA、多關節炎嚴重類型伴功能受損和慢性葡萄膜炎對口服治療無效)。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系統性JIA的指征包括:無法控制的發熱、癥狀性漿膜炎、嚴重貧血和巨細胞活化綜合征,而多關節炎患者皮質類固醇常以小劑量短程應用作為橋治療(在DMARDs治療完全起效前發揮作用)。注射長效皮質類固醇直接作用于炎癥關節是兒童單關節炎的標準治療,有時也用于多關節病患者等待DMARDs起效的橋治療。
DMARDs治療的目標是達到并維持疾病不活動,然后停用其他治療,如NSAIDs和皮質類固醇。MTX是一種治療JIA安全有效的藥物,是最常使用的DMARDs。對廣泛單關節炎和多關節炎的患者效果最好,可能有改善病情的效果,延緩疾病的放射學進展。停用MTX后高達60%的患者出現疾病急性發作,對于患者何時能夠停用藥物還沒有肯定的結論。
TNFi是JIA患者最常使用的生物制劑。總體上,生物制劑用于MTX最大耐受劑量治療3個月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MTX的患者。因為生物制劑起效速度更快,比MTX的效果更佳,也可以考慮在MTX治療同時或治療前使用生物制劑,尤其是伴嚴重多關節炎和頸椎受累的患者。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顯示JIA患者應治療多久,何時可以停止。總體上,建議生物制劑的治療應緩慢減量,不推薦完全停止所有的治療(比如患者應至少保留MTX)。
1.6.2 遺傳性膠原病[11] 遺傳性膠原疾病[如骨發育不良(OI)和Ehlers-Danlos綜合征]包含一組臨床和遺傳學各異的疾病,臨床表現交叉重疊,主要累及肌肉骨骼,也累及心血管、眼、耳和皮膚系統。肌肉骨骼是主要的臨床問題,常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總體上,缺乏治療本病的循證方法。OI(主要以不同程度骨脆性增加和復發性骨折為特征)患者目前的治療方法是依靠康復、骨科矯形、二膦酸鹽治療等多學科方法。
1.7 RA的現代管理原則 RA的管理就是制定一個明確治療目標。在過去20年里,RA的治療有顯著進展,但是為所有患者制定一個最佳的方案還很困難,需要考慮可以接受的不良反應和合理花費。治療目標從達到特定程度改善發展到疾病活動的緩解、終止進展、保持功能并確保生活質量及患者的依從性。一些人甚至開始考慮預防。在疾病早期越來越多證據傾向于傳統DMARDs聯合糖皮質激素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生物制劑聯合傳統DMARDs對早期RA有效,但因經濟問題受限,而且目前還沒有足夠的預后標志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關于生物制劑減停的研究越來越多,最終將會找到更好的標志物指導臨床實踐。改良糖皮質激素、證實MTX是一種錨藥物、不同作用機制的生物制劑都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進展。所有的生物制劑和MTX聯用時都能夠達到更好效果。對于傳統DMARDs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還無法排出順序哪種生物制劑效果更好或者說哪種生物制劑應作為首選,第一種生物制劑無效應更改為哪種生物制劑。現在有很多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劑,治療效果的差異可能更多地在于如何使用這些藥物:設定恰當的治療指征、恰當的預后評估以及預防和治療副作用,并注意預防合并癥。EULAR制定了一些臨床實踐推薦,但現在的問題在于如何推廣。使用驗證的結局測量值有助于提高護理,但不只是盲目地使用DAS評分隨訪患者。不能忽視肌腱疾病導致嚴重殘疾或足部疾病負荷的情況。如何將現有的RA治療觀念和成果推向全世界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1.8 骨質疏松、OA的治療管理
1.8.1 如何治療管理骨質疏松 骨折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骨脆性增加以及跌倒風險增加。在骨脆性方面,最終途徑是骨轉化和骨量的程度和平衡、結構分布和重構骨的質量。治療骨質疏松意味著預防高危骨折患者發生原發或繼發骨折。骨折預防可以歸納為五步法:第1步是確定哪些患者需要進行骨折風險評估?這些患者包括近期骨折、患病患者(炎癥性風濕病)和使用明確增加骨折風險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骨折風險因素累積值增加的患者。第2步是風險評估,骨密度測定、脊柱成像及根據FRAX和Garvan流程評估現有的危險因素都可以。一旦患者確定是骨折高風險,第3步就是使用病史、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對潛在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第4步,藥物治療包含改善患者生活方式、預防跌倒、保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攝入,并探討用藥的可能性。用藥是基于上述骨折預防的范圍(脊柱、非脊柱和髖關節骨折)、用藥途徑(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注射)和用藥頻率(每日1次至1年1~2次)以及用藥安全性。抗吸收藥物(二膦酸鹽、狄諾塞麥等)能夠減少骨吸收,是骨折預防的主要方法。對于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或者使用足量抗吸收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仍出現新發骨折,或骨重構差的患者(如糖皮質類固醇骨質疏松、使用重組人PTH片段特立帕肽抗骨代謝治療)應考慮使用。第5步是隨訪檢查患者的依從性、藥物耐受性及藥物療效,并確定治療療程。
1.8.2 如何治療管理OA OA是一種臨床表現差異很大的疾病,主要累及膝關節、手和髖部。OA患者人群數量很多。目前OA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緩解癥狀如疼痛、僵直和殘疾。非藥物干預(如教育、運動治療和輔助技術、減肥等)和藥物干預(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口服NSAIDs)都在進行上述作用的研究,并取得治療有效的證據。探討改善OA病程藥物的歷程已經有很多年。新的研究發現,不止軟骨丟失能夠作為治療靶點,關節其他組成部分也能作為治療靶點,如軟骨下骨和滑膜。尤其是軟骨下骨和滑膜炎為治療開啟了新的可能。
1.9 如何治療血管炎 血管炎是一組由各種血管炎癥性疾病組成的疾病,以異質性和臨床、病理及表現的重疊為特征。大部分血管炎的病因不明。根據病理和免疫特征,血管炎根據累及大、中、小血管分為3大類。早期診斷及盡早使用免疫抑制劑往往難以做到。因為血管炎發病率低、臨床表現復雜、快速及無法預測的病程,以及缺乏確診的實驗室檢查。而且,獲取合適的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并非都能做到,因此特征性臨床特征作為替代標準。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系統性血管炎是一種無法治療的致命性疾病。在隨機研究中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治療方案,本病的預后及生存率獲得改善。使用生物制劑的研究顯示能夠獲得進一步治療改善,比如利妥昔單抗能夠獲得ANCA相關血管炎的持續緩解。根據研究及其他報道,各國和國際的血管炎治療推薦都進行了修訂。目前免疫抑制劑治療的選擇已經顯著改善了血管炎的預后,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慢性病程、復發性及并發癥。因此,依然需要更安全、有效的目標治療方案。
1.10 PsA、AS的治療管理
1.10.1 如何治療管理PsA PsA的治療和管理常有難度。診斷晚、肌肉骨骼特征各異(包括關節炎、附著點炎、指炎及中軸受累)、骨骼外表現包括銀屑病、甲萎縮改變、葡萄膜炎)和合并癥(尤其是代謝綜合征)使得選擇最恰當治療前對每個患者進行細致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應該開發PsA特異的評估工具及結局測量值。將介紹一種同時計算最小疾病活動度(MDA)和復合銀屑病活動度指數(CPDAI)的工具,它是一種新的、可以自由使用的、以網絡為基礎的工具。將回顧新的治療指南及流程圖,包括目標治療指南。
1.10.2 如何治療管理AS 人們為了更好地根據臨床表現和MRI上的炎癥(沒有結構破壞)診斷AS,產生了中軸脊柱關節炎(axSpA)的概念,后者包含2種疾病,即放射學陰性axSpA(nr-axSpA)和AS。但是近期的研究證實:根據骶髂關節放射平片清楚區分符合中軸脊柱關節炎的患者是nr-axSpA和AS還是很困難。ASAS/EULAR的處理推薦過去主要集中在AS,但可以擴展到整個axSpA疾病譜。最近,脊柱關節炎的目標治療推薦已經涵蓋到了整個中軸脊柱關節炎疾病譜。患者教育、物理治療和運動是疾病管理的重要方面。藥物治療中NSAIDs作為一線治療藥物。如果炎癥性背痛是主要的癥狀,單用NSAIDs治療能夠讓一部分患者得到癥狀緩解。需要注意的是,NSAIDs要多試幾種,因為不同患者可能存在應答和耐受性的差異。對于NSAIDs治療效果不佳的中軸脊柱關節炎患者,TNFi是二線治療藥物。根據ASAS40應答標準,使用TNFi大約40%~50%的患者有良好臨床應答率。TNFi治療后約有20%~30%的患者實現緩解。雖然沒有頭對頭的比較,但是也沒有證據證明不同TNFi治療中軸癥狀存在療效差異。有客觀的炎癥證據(如CRP增高或MRI炎癥)時,TNFi效果最好。病程較短或年齡較小是治療應答效果好的重要因素。TNFi也能夠有效治療中軸脊柱關節炎的附著點炎、周圍滑膜炎、指炎并降低虹膜炎的發生率。傳統DMARDs治療SpA中軸炎癥效果不好,但能夠有效治療外周滑膜炎,其中柳氮磺吡啶首選。中軸脊柱關節炎的最終治療目標是臨床緩解,清除炎癥可能是達到這個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TNFi是否也抑制脊柱新生骨贅形成還不清楚,無對照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在TNFi治療后4年可能有這種效果。同樣還不清楚NSAIDs是否延緩患者的放射學進展,因為不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果。小劑量NSAIDs在中軸脊柱關節炎的治療中沒有地位,但短期使用大劑量可能有效。對于NSAIDs和TNFi治療效果都不好的患者只能選擇止痛藥。其他的生物制劑,如ustekinumab (以IL-12/23為靶點)和secukinumab(以IL-17為靶點)都有人做了研究,得出效果不錯的結論。
2 生物制劑的重點報告介紹
2.1 鼠RA模型中應用alarmin S100A9配體進行體內光學成像 alarmin蛋白家族成員是啟動和加劇炎癥應答(如關節炎)的關鍵分子。血清和滑膜液中的S100A8/S100A9(MRP8/14)水平增高與RA和PsA的疾病活動度相關。德國學者通過動物試驗發現,相比非特異性的ProSense750 S100A9配體,CES271-Cy5.5的信號/噪音比更好。而且血清和組織學的數據得到了與S100A9表達相似的數據(以成像數據進行比較)。該示蹤標志物能夠為RA患者的局部炎癥活動度診斷提供新的熒光成像方法。
2.2 RA妊娠患者使用生物制劑不增加致畸風險 目前的觀察性研究數據顯示,生物DMARDs能夠安全應用于RA患者直到妊娠或考慮妊娠。但是對于在妊娠前3個月停用生物制劑的妊娠RA患者,其病情、高疾病活動度(如糖皮質激素應用)的治療對出生結局的影響等都不是很清楚。對德國生物制劑注冊RABBIT中報告的妊娠事件和這些妊娠事件的結局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1715例年齡≤45歲的女性RA患者中,共報道了78例患者的95次妊娠。在懷孕時,51次妊娠暴露于生物制劑(26例依那西普,10例阿達木單抗、4例托珠單抗、4例賽妥珠單抗、3例利妥昔單抗、2例阿巴西普和1例戈利木單抗),44例患者在懷孕時沒有使用生物制劑,9例是從來沒用過生物制劑,35例在懷孕前至少停用生物制劑4周(利妥昔停用6個月),其他10例使用依那西普、9例阿達木單抗、2例托珠單抗、1例英夫利昔單抗、13例利妥昔單抗。不同藥物的自發性流產的發生率相當,在總體人群發生率的范圍內(15%~20%)。誘導的流產見于95例妊娠中的4例。37%懷孕時使用生物制劑的患者也在隨后的妊娠中使用了生物制劑和/或≥10 mg?d-1糖皮質激素。所有的早產均發生在糖皮質激素≥10 mg?d-1時。有限的妊娠樣本中證實妊娠期患者使用生物制劑治療不會增加畸形和其他有害結局的風險。
2.3 在嚴重感染后停用生物制劑增加敗血癥及死亡的風險 德國學者的另一個研究對RA患者嚴重感染后使用生物制劑對敗血癥和死亡率的影響進行探討。他們使用了德國生物制劑注冊RABBIT(RA:生物制劑治療觀察)中的嚴重感染數據。嚴重感染結局為沒有并發癥、嚴重感染后出現敗血癥(≤30 d)、嚴重感染后死亡(無敗血癥≤90 d)的患者也進行了調查,作為競爭性風險。他們還進行了多變量回歸同步評估敗血癥和死亡的風險(考慮年齡、性別、物理功能、合并心衰或腎病、糖皮質激素和DMARDs)。生物制劑分為TNFi(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戈利木單抗、賽妥珠單抗)和其他DMARDs組(阿巴西普、利妥昔單抗、托珠單抗)。在伴肺炎亞組(n = 298)患者進行敏感性分析,并只給予未使用生物制劑的患者使用傳統合成DMARDs。通過應用反復重抽樣技術對試驗結果的推廣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共有135例患者發生敗血癥,53例在未發生敗血癥的嚴重感染后90 d內死亡。嚴重感染時,生物制劑治療者年齡比傳統DMARDs小3.8歲(P < 0.01),而慢性腎病發生率較低(12% vs 16%,P > 0.13)。兩種DMARDs治療組在病程、DAS28、物理功能或心衰頻率上沒有差異。出現敗血癥的粗相對危險度(用bDMARD vs 不用bDMARD)為0.6 (CI:0.3;0.9)。但是傳統DMARDs治療組中有2/3的嚴重感染患者是在嚴重感染前停用生物制劑。相較繼續使用生物制劑者,停用生物制劑的患者敗血癥風險增加2倍(OR:2.0,CI:1.3;3.0)。發生敗血癥的校正風險(相對危險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慢性腎病患者更為常見。嚴重感染時使用生物制劑的患者發生敗血癥的風險顯著較低,而身體機能更好。嚴重感染后死亡的危險因素為年齡較大、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心衰。使用生物制劑和物理功是死亡率較低的預測因素。在敏感性分析后結果不變。于是得出結論:生物制劑能夠干擾嚴重感染轉向敗血癥的生物途徑。生物制劑停用對敗血癥的風險應納入對治療方案的考慮。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分別對不同生物制劑及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進行驗證。
2.4 TNFi和DMARDs治療PsA能夠改善患者工作能力 PsA的工作殘疾發生率很高,失業率達20%~50%,工作效率下降者達16%~39%。隨機試驗已經確定了生物制劑對PsA工作效率下降有效。研究人員共納入的400例符合CASPAR中PsA診斷標準的患者。在基線開始TNFi或DMARDs治療前收集患者的一般情況、社會經濟狀況、工作和臨床數據。在2,4,12,24周進行隨訪作為常規項目。使用勞動力和活動問卷(WPAI-SHP)評估工作殘疾,使用DAPSA復合量表檢測疾病活動度。使用意向性治療進行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評估組內和組間的差異,使用多次重復抽樣計算差異的非參數性95%可信區間。結果顯示:共納入有工作的236例患者。失業的患者年齡較大(59歲 vs 49歲),物理功能也較差(HAQ,1.4 vs 1.0),但其他的一般情況和臨床測量值沒有顯著差異。開始進行TNFi治療的患者病程較長(11年 vs5年),疼痛關節數較多(40% vs 10%),腫脹關節數也較多(45% vs 10%)。2周時不同組間勞動力下降方面出現顯著差異,并持續到24周。24周時間DAPSA的改善情況為:TNFi組為53 vs 14,使用既定的切點判定為應答良好;而DMARDs組為39 vs 30,判定為應答不佳。結論:使用DMARDs和TNFi治療后勞動能力下降、勞動力喪失和疾病活動度等都獲得了顯著的臨床改善。開始TNFi治療的患者在勞動力喪失和疾病活動度方面的改善更大。該研究結果提示勞動力殘疾是可逆的。
2.5 早期RA患者滑膜中TNF-α誘導基因較高表達與疾病活動度相關,能夠預測對一線治療方案無應答 基因表達研究顯示,IL-6相關T細胞活化和TNF-α依賴的細胞增殖是RA滑膜治療的主要靶點。對早期RA滑膜活檢標本和TNF-α刺激的滑膜成纖維細胞進行全面轉錄子研究。對這些未治療的早期RA標本做了免疫染色,隨后進行數字量化。這些標本分別來自針刺關節鏡或超聲引導活檢。結果顯示:一開始未治療的20例早期RA患者,1431轉錄子表現為至少中度相關,其中77個與DAS28-CRP較好有相關性 。T細胞相關基因的相關性大都在0.4~0.6范圍,而77個轉錄子中的38個相關性 > 0.6。對46例獨立滑膜活檢標本的免疫染色試驗證實DAS28-CRP > 5.1者PDE4D和GADD45B染色較高。滑膜較高表達TNF-α誘導基因預測了MTX耐藥RA患者使用TNFi無應答。在微列陣數據中,MTX治療6個月未達到SDAI緩解者(所有患者均有DAS)較多出現38個TNF-α依賴探針中表達6個[GADD45B (x2),PDE4D,ADAMTS1,WWP2,MPPED1]。在一個獨立的患者組中,46例接受一線治療的早期RA患者中的14例EULAR無應答者(3個月)基線的滑膜活檢標本經GADD45B(中位評分2.39 vs 0.29,P = 0.002) 和PDE4D (中位評分5.47 vs 0.48,P = 0.002)免疫染色產生較高的信號,而16位接受MTX作為一線治療藥物的患者中有8例治療無應答,他們基線的滑膜活檢標本經GADD45B和PDE4D免疫染色也產生較高的信號。同樣的,35例使用MTX治療中的15例治療無效者基線超聲引導活檢GADD45B免疫染色顯著增高;而這些標本PDE4D 染色沒有顯著差異。基線疾病活動度不能預測治療應答。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早期RA滑膜炎的TNF-α誘導轉錄較高表達導致疾病活動,能夠預測對一線治療較差表達。這些結果對臨床試驗中患者的分級很重要,為臨床實踐中進行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開啟了前景。
2.6 RA的滑膜表現用于治療應答預測? RA是一種在臨床和生物學表現都存在差異的自身免疫病。目前,關于RA分子驅動和治療結局的關系了解還很少,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發展藥物的靶向性治療。對RA患者的滑膜標本聯合使用基因表達、組織學及細胞分析,根據RA滑膜特定的基因表達情況和組織學特征界定不同的病理類型。一種髓樣生理為主的滑膜亞組對TNFi的治療反應較強。而且,使用滑膜中的分化基因表達來命名候選的全身性生物標志物,治療前的血清生物標志物評估提示各RA患者人群對TNFi的療效優于IL6R。需要注意的是,低炎性滑膜亞組患者對治療的臨床應答較差。這些數據突出了RA疾病的個體性,另外也為進一步發現及驗證預測靶向治療療效的系統性生物標志物開辟了道路。
2.7 吸煙AS患者使用TNFi治療不容易獲得持續緩解 持續臨床緩解是長期治療的一個重要參照。確認預測這一終點的因素有助選擇TNFi治療的患者并監測應答。研究人員選取AS隨訪研究隊列,在基線和TNFi治療后3~6個月評估MRI,隨后每年1次MRI的炎癥使用“SPARCC骶髂關節和脊柱評估法”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共評估323例應用TNFi治療的患者,平均年齡41.1歲,其中242例為男性,占75%,平均病程18.1(標準差11.7)年,平均隨訪時間40.3(標準差27.4)個月,其中165例有MRI評估。70例(21.7%)患者在平均隨訪30.4(標準差23.6)個月后獲得ASDAS緩解。在多變量分析中,年齡、吸煙情況、基線ASDAS和CRP正常是最強的臨床預測因素,而包含MRI參數的都沒有顯著差異。研究者得出結論:吸煙是TNFi治療AS難以獲得持續緩解的主要因素。治療早期獲得正常CRP的患者更可能出現持續緩解。
2.8 依那西普聯合傳統DMARDs治療PsA不增加獲益 生物制劑TNFi經常與傳統DMARDs聯合,最常和甲氨蝶呤合用治療PsA。目前還沒有隨機對照研究顯示TNFi聯合傳統DMARDs比TNFi單藥治療在PsA治療方面療效更好。為此,德國學者進行一項活動性PsA患者的前瞻性、無對照、非干預性、多中心、觀察性研究,以評估依那西普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和療效。納入年齡≥18歲使用開放標簽的依那西普的患者。治療目標中的改良最低疾病活動度(mMDA)應達到以下6條中的至少5條:關節腫痛數0~1個、體表面積≤3%、患者疼痛視覺量表(VAS)≤15,患者疾病活動度VAS≤20,以及SF-12身體功能 > 45。結果發現:在這個大型PsA前瞻性觀察性研究中,患者使用依那西普基礎上聯合使用傳統DMARDs沒有發現額外的臨床獲益。這點在只有外周關節表現組也得到了證實。大量患者達到了改良最小疾病活動度,與是否額外加用傳統DMARDs無關。
3 參考文獻
[1] Riemekasten G.How to treat Raynaud,s phenomenon & systemic sclerosis?[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4.
[2] Nurmohamed M.EULAR recommendation updat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RA[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9.
[3] Dougados M.EULAR points to consider for reporting,detecting and screening risk factors of selected comorbiditie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9.
[4] Gossec L.EULAR recommendation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tic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9.
[5] Müller-Quernheim J.Sarcoidosis:A systemic disease of unknown origin[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 17.
[6] Puéchal X.Relapsing polychondritis.How to treat/manage[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17.
[7] Vazquez-Mellado J.How to treat severe gout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19.
[8] Peterfy C.Added value of imaging in RA[J]. 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 26.
[9] de Visser M.Myositis:in search of the right treat-ment[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27.
[10] Avcin T.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and other pediatric rheumatic diseases[J].Ann Rheum Dis,2015,74(Suppl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