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范文

時間:2023-03-31 15:5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思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創新思維有三大障礙:思維定勢、思維慣性、思維封閉。

創新是在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同時,創新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欲,就沒有學校。因此,他向全體教師建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無論哪類課文,只要能抓住契機創設出一定的情境,都能啟發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感受和想象,甚至還能啟發學生進行探究、比較、求異和推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一是抓住心理,創設輕松和諧的情境。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氣氛中,才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抓住學生心理需求,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敏捷和高效的狀態。教師可安排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小游戲,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調動他們的競爭心理,營造出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如在學習國標本蘇教版第9冊《狼來了》的故事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來愿意幾人表演這個故事。教師通過了解得知很多學生都愛表演,于是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讓學生分組演練。學生排練的熱情非常高,課堂氛圍非常和諧。十分鐘以后,教師選了幾組上臺進行表演,幾個小組的表演各有特色,有的還臨時做了道具,在表演中加入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創新。由此可見,創設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情境能使學生很快地接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

二是抓住興趣,創設激發動機的情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因此,在實踐中教師應注意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和興趣。

如在教學《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看了一個動畫,主要內容是水不斷滴在石頭上,并形成了一個圓洞,教師結合動畫講了一個水滴與石頭之間的童話故事。學生興致勃勃地邊看邊聽,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小小的水滴竟然能把堅硬的石頭滴穿,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堂課結束了,很多學生仍興趣盎然,課間還向教師提出了很多問題。

二、展開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想象力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是在頭腦中創造出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事物形象,或者將來才能實現的事實形象的思維活動。想象是創新的先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首先,從標點入手,引導續想。如在教學《莫高窟》一課時,第三自然段描寫飛天的句子最后用了省略號,教學時,教師就從省略號入手,鼓勵學生去續想,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師:同學們。這里的省略號說明了什么?

生:成百上千的飛天各有各的姿勢,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寫不過來了。

師:是的,你能想象出壁畫上還有什么姿態的飛天嗎?

生:有的頭戴寶冠。身穿長裙,綢帶纏繞著身子。

生:有的隨著樂曲,載歌載舞。

生:有的一只手拿著香爐,腳下踩著蓮花,飄飄悠悠地飛著。

生:有的紛紛揚揚地灑著花瓣。

生:有的像一只輕捷的燕子俯沖而下。

該案例中,教師抓住了文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想象也是創新,一切創新都離不開想象,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重視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其次,從細節人手,讀懂文章的精神內涵。如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那一環節,引導學生從細節人手,啟發學生去想象,讀懂好漢。

師:面對洪教頭的致命招式,林沖心里想什么?咱不說,讀出來,好嗎?(自由讀,指名讀,生讀得很好。)

師:你讀出了什么?又聽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沖面對洪教頭非常輕松。他只是一橫,往后一退,棒子輕輕一掃,就把洪教頭打敗了。(師板書:一橫、一退、一掃。)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在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又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躁,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是武藝高。如果他還活著,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抓住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細節,學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想象。林沖的這一打,打出的是自尊,打出的是實力。此刻,學生想象著林沖打洪教頭的情景,一個顧全大局、武藝高強的“好漢”形象便展現在眼前。

三、精心設練,培養聯想思維

聯想一詞的意義為,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或由于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教師可將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結合,來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這樣或許更能激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教學《莫高窟》時,學習“莫高窟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時,教師就做了這種有效的整合。

師:你從哪兒覺得莫高窟的壁畫宏偉?

生:我從“莫高窟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中覺得壁畫宏偉,因為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肯定特別大。

師:(贊賞地點頭)你讀課文真仔細!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算術題。

生:(都好奇地看著老師,有同學嘀咕:語文課上怎么做數學題?)

師:請大家聽好題目:我們的教室大約30平方米,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間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會兒,七嘴八舌地說)150多間教室那么大。

生:哇!(這時,學生的情緒普遍激動起來。)

師:再聽好,我們的教學樓底層共有6間教室,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約有幾幢教學樓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紙筆計算的,有用手指在臺上比劃的,不一會兒,都說出了答案。)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占地面積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語文課上做數學題,抽象的數字就與文中的語言、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就使學生有了更為真實深切的感覺,使學生不由自主地感嘆: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這已不是書本中的語言,而是學生由衷發出的感嘆,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語言的距離,真正地感覺出壁畫的宏偉。所以,只要教師深入研究,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廣辟蹊徑,獨具匠心,就能使語文課堂變得更豐富實在,更精彩紛呈。

篇3

關鍵詞:創新思維 積極性 主動性 多向性 批判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a)-0218-01

未來社會的競爭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國民創新能力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為迎接未來社會對科學技術和人才競爭的挑戰,不斷提高國民創新能力,必須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的結果是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方法來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增強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下面是作者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教學中就任何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進行的一些探索。

1 創設氣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著名心理學家托蘭斯曾說過:“我們要想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必須創設一個友好而平等的課堂氣氛,來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唯我獨尊,學生唯命是從、循規蹈矩,怎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友善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來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如:在介紹完《微生物的分布》這一內容后,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通過《微生物的分布》的內容學習后,你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習慣是不衛生的?通過討論,學生發現除了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等不良習慣外,還有很多我們平時不注意或自認為是衛生的現象。如:用普通的紙張包油條、饅頭,把飯票、鈔票咬在嘴里等等。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同時還能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2 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動性

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寫到:“記得就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后來對我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并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刻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其實,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如果對某件事沒有興趣而要想做好它,那是可以想象的,更不用說創新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樂趣、體驗到創新的成就感。如:在《微生物的分布檢查實驗》中,讓每組學生根據實驗指導的要求,自行設計一個實驗項目來檢查微生物的分布情況。結果發現學生設計出除實驗指導中幾種常見的檢查方法外,常常會有一些新的而又可行的方法。如:甲垢中的微生物檢查、錢幣上的微生物檢查等等。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和成就感。

3 鼓勵求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

科學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求異開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去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如:在介紹沙門菌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中,首先給學生出一道思考題: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診斷沙門菌感染?有同學提出可以做病原體檢查,也有同學提出可以做血清學檢查。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來診斷沙門菌感染,只是要根據不同的病程來選擇。然后,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實驗室診斷沙門菌感染的實驗方法和不同病程標本的采集。

4 允許懷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批判性

篇4

一、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教學氛圍

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學生創新精神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學生觀,理順師生關系,使課堂成為一個真正寬松自如、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天地。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循如下原則:(1)平等性原則。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保持師生心理互動、情感交融、思維碰撞。(2)民主性原則。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不民主傾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求異,允許學生有錯就改。(3)動力性原則。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策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內部的創新動力和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什么樣的學習環境是適宜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表現呢?科學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里自有是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凡是實現和保障受教育者心理安全和心里自有的環境就是適宜創造力發展和表現的環境。自由、安全、民主、合作、和諧、相互尊重的氣氛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學習環境。例如,微笑代表著一種親密關系,是一種“我不討厭你”或“喜歡你”的具體表現,微笑常能緩解人際關系的緊張狀況,是師生關系的劑。微笑是教師態度改變的第一步驟,點頭表示你接納對方,是一種鼓勵,一種肯定。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點頭,常會受寵若驚,對教師倍感親切,對自己充滿信心。專心是一種專注行為的表現,通過眼神、手勢、姿態以及適當的口語反應等方式,集中精神與學生溝通。專注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鼓勵他們自由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教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表現。傾聽也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人與人的相處上,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聽,可以減輕雙方的緊張與壓力,因為不管是一個多么狂躁、憤怒或沖動的場面,當一方專心傾聽的時候,整個氣氛便已被緩和了。“微笑、點頭、專注、傾聽”樹立了新的師生觀,即轉變了傳統教育中“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了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使學生的思維多向發散,思辨能力回旋噴涌,學習環境。

篇5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學習興趣

一、具體討論小學美術的先進作用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沒有完善的認知體系,對小學生的教育應當充分考慮。小學教育應當是以發展小學生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開設美術課,迎合了小學生喜歡“創作”的特點,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創作思維,將對學生今后學習的能力有所影響,所以,開展有利于學生思維鍛煉的美術課至關重要。

美術是學生創新性的體現,是對事物認識的起點,教師要做好合理引導的工作,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要讓學生因為進入系統的學校而喪失了創新能力。在美術課上,學生自由發揮就是對創新思維的最好鍛煉,教師要以簡單的美術知識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興趣,發現學生特長,從小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能力。

小學美術作為小學生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的過渡課程,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小學生還停留在以玩為主的觀念,教師在美術課上就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思想,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已經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要具備新的學習態度。這是小學美術課銜接學前教育,改善學生學習態度的重大作用。

二、小學美術課科學的開展道路

小學美術課具有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多維能力的作用,小學美術課的開展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循循善誘,切不可急功近利,使學生失去信心,耐心引導,親切的教育態度是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

2.小學美術課堂要盡可能開發學生智力,科學地引導學生創新思維,不能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

3.小學美術也要講究專業性。小學美術不是讓學生隨意發揮的課堂,而是有合理的發展方向,也有助于學生藝術興趣的培養。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育對小學生創新意識、藝術興趣、學習態度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做好小學美術教育對小學其他教育的開展將有良好影響。

參考文獻:

篇6

我們面臨著區域競爭的嚴峻考驗。區域戰略、區域制度創新在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而有否創新思維,是其中的關鍵因素。領導干部的創新思維從哪里來?

一是從民眾中來。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植根于“草根”之中,心中有百姓,主意自然來。只有與民眾的發展觀相一致,領導班子的聰明才智才會源源不斷。溫州市的領導干部一任接一任,融入民眾,堅持發展私營經濟,才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溫州模式來。

二是從學習中來。激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就發展環境而言,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由一國經濟向世界經濟變,由農業、工業經濟向農業、工業、知識經濟并存變;就競爭特點而言,由膽識主導向智慧主導變,由資源主導向特色主導變,由速度的主導向可持續發展主導變。在這個應變則興則存,不變而衰則亡的年代,只有創新才能生存、才能發展。而新思維只能從學習中來。從學習市場經濟中看到趨勢、看到差距;從學習先進中提煉經驗、產生主意;從學習新知識中吸取營養,激發靈感,把握未來。

三是從調查思考中來。調研重在思考,沒有調查的思網考是瞎想,而沒有思考的調查則是閑逛。我們處于一個“經營思維”的年代,新思維是當前最緊缺的資源。思維是一個領導班子最重要的產品。什么是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思維?所謂全局性,即對全局、對世情、國情、省情和周邊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去思考自己如何生存和發展,去研究自己的個性,而不是照著上面的文件去添添減減,沿著領導的思路去闡釋發揮,模著別人的經驗去照抄照搬;所謂前瞻性,就是考慮問題要研究今后10至20年的發展趨勢,從動態的發展中運用超前思維考慮現在該怎么辦;所謂戰略性,就是研究創造自己的優勢、特色,打造出別人不能替代的東西。沿著與別人趨同的路去走,“馬太效應”就會顯效,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篇7

關鍵詞:數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4-114-01

隨著素質教育大潮的涌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當今教育的重中之重。佩斯太洛奇也曾指出:“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發展思維就是要有所創造,有創新,要有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作法。以往的“填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已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了,也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適應時代的要求,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目的,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作法,談談我的認識。

一、注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著力開動學生的大腦,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對解決問題時有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要進行啟發式的提問,通過學生的想象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小數比”化成最簡“整數比”的過程中,有這樣一道題:“ 2.125:8.5 ”時,我這樣提問:要把這個小數比化成最簡整數比,把小數點去掉,如還不是最簡整數比,還要進行化簡,想一想,怎樣去掉小數點呢?學生都可能說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前、后項同時擴大100倍然后再化簡。首先要肯定這種作法,接著啟發學生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想法。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得出可以乘800、400、200、80、40等等。有的同學說前后項同時乘8最簡單。每種作法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得出的,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暢通,個性得以發展,推動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注重開放題的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而與生活貼近的開放題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的開拓及創造性提出了更多的可能。

如例題:放假了,甲、乙、丙三人合乘一輛出租車回家,三人商量好,車費由三人分攤。甲在行到6千米的地方下車,乙在行到12千米的地方下車,丙在行到18千米的地方下車,共付車費36元。請問他們三人各應分攤多少車費?這是一道非常貼近生活的開放題。在解決問題之前,引導學生思考,最后通過總結,學生自己得出三種解法:

解法一:租車時,不計路程,那么就應三人分攤。

36÷3=12(元)

解法二:按各人乘車的路程分攤,甲乙丙三人所行路程的比是:6:12:18=1:2:3。

甲:36×16 =6(元) 乙: 36×26 =12(元)

丙: 36×36 =18(元)

解法三:如出租車完全按路程收費,不計人數,那就該按路段分攤。第一段路三人分攤,每人36÷3÷3=4(元),第二段路費乙丙兩人分攤,每人36÷3÷2=6(元),第三段由丙一人承擔36÷3=12(元)。

甲4元 乙4+6=10(元) 丙4+6+12=22(元)

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方法求解,把學生的單一思維推向了發散思維,解題思路的多樣性,發展了學生創新思維,加強了學生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三、注重學生實踐活動,啟發創造想象。

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以發揮。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創造興趣,具有良好的激勵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盡一切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比如這樣一道操作題:將正方形紙片剪成四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紙片,請你根據這四個三角形紙片能拼成幾種不同的圖形,并畫出來。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利用手中的學具(等腰直角三角板、紙張、剪刀等。)自己動手拼貼。最后得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邊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四種圖形。

可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學生帶著疑難,自己動手操作解決,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在求知的欲望中,自主探索,自我發現,創造著生活的真諦。

四、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分層次教學。

篇8

一、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如今的社會,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的長遠發展不能依賴于一層不變的模式,往往產品的創新能給企業發展帶來無限生機。國際間的競爭也主要靠尖端科技,這些都需要我們有創新能力。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有著廣泛的聯系,學生的思維模式受教師的影響很大,它必將影響到學生以后的生活。

二、現階段關于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生活實踐中大家已經發現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國固有的教學模式,目前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一直以來,我國固有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被動聽課。教師給學生灌輸教育。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也會從某種程度上滋生他們的惰性,讓他們覺得只要教師說的就是對的,他們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這其中的細節,以及教師所說到底是錯,是對。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變成了書本和教師的“傀儡”。

其次,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教學條件很差。對于這一群體來講,物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如果在一開始就因教師素質不高、硬件條件太差等原因而導致他們對于物理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那么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只是紙上談兵。

最后,在物理教學上,教師通常會通過實驗來演示說明某個物理現象的形成或是某個公式的誕生,且大多數教師在授課時都是按自己事前擬定好的教案來進行教學的。其教學過程與學生的互動極少,缺乏學生參與性,這就導致整個課堂變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變成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如果說一個教學過程沒有了最基本的參與性,即便只是讓他們消化所學知識都是非常難,更不要談培養創新能力了。

所以,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學習和思考,進而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關于培養創新思維的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興趣 ,培養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與興趣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的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從而使工作具有興趣,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能減少疲勞。興趣是創新的必要條件,沒有濃厚的興趣,就不會產生靈感,也就不會有創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使學生產生興趣的情境,從而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我們要求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擺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還要在課堂上注重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當然,對于課堂的實驗也要進行改革,杜絕獨角戲,要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研究,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產生學習興趣,且他們在操作過程中如遇到問題,就可以自行思考解決,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注重課外活動,鍛煉創新思維

事實證明,要培養出創新人才,就必須充分體現出實踐的魅力。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摸索出一套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中學物理課外實踐活動是在課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安排地各種物理教學活動,是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內容極其豐富,且與現代生活、科學技術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為建立認識概念規律奠定一定的基礎,為他們鞏固、深化和靈活運用知識創設新的學習陣地,還能從各領域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雖然課外活動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但又不完全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數學生,卻不要求每個學生從事一樣的活動,而是從各方面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和創造的機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來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活動,從而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思維能動性,創造出新的產品,如科技小論文、科技作品、小發明等,使他們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創新思維也能得到更進一步鍛煉。

(三)創造探討平臺,激發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求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諧氣氛,要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討論,這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討論的過程實質是相互競爭、相互誘導、相互激活的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在討論中一旦被觸發,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洶涌的創新思維浪潮。就初中物理教師而言,不僅要重視思維的邏輯性、嚴謹性、探索性和發現性,還要重視直覺猜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統一。因此,作為教師來講,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點,其必須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條件,讓學生發生聯想,使他們進入豐富的現象思維活動之中,進行大膽的聯想與推測。

篇9

【關鍵詞】英語教學;提問藝術;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陣地,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教師教學中科學的運用課堂提問的策略和技巧。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思維訓練,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優化的智能結構,如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呢?本文擬從英語課堂提問藝術入手,就其中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課堂提問對創新思維能力之培養的意義

1.優化設計課堂提問有利于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創新思維奠定堅實的語言知識基礎。

善教者,不僅要善于質疑,還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質疑;不但可以提出淺層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更要在教學中巧妙設疑,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并鼓勵學生獨立、積極的思考,標新立異,另辟蹊徑。通過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精心組織的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環環相扣的一系列提問,可以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會根據所設置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把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上,并在豐富的語篇信息中有目的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在民主、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通過師生的合作共同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以一系列問題為主線,在整個激疑――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誘導和調動,學生思路得以開拓,思維定勢有望得以突破,從而發現本來不容易發現的問題,為進一步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

2.優化設計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突破了學生在創新思維訓練中的主體性。

講究課堂提問藝術,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就是要使學生在思索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創新思維能力,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敢于探索新的未知領域。用問題去刺激、去引導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全方位去觀察、思考、分析和理解問題,發展逆向、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只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上,而是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探索、去創造,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例如,高中英語Unit 14 Lesson 53 對話練習中,出現了三種表達建議的方式:(1)Why not…?(2)Why don’t you…?(3)You’d better.鼓勵學生展開思維,探索其它的方式,學生討論熱烈、踴躍發言,補充了(4)What/How about (doing) something …?(5)Would you like(to do) something?(6)Let’s…,shall we?(7)Is it better to do something?(8)Have you considered doing…?等等不同的句式。學生在疑問中思考,在教師的啟發下,自主探索,解決了問題,新舊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升,獲得了成就感,同時又反過來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3.優化設計的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語篇應用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英語交際的能力。

(1)比較性提問: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課文內容、情節、主題等的可比性,提出一些比較性問題,讓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如教Martin Luther King時,可聯系Abraham Lincoln,設計:What’s the same between the two great persons? and what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

(2)概括性提問:

這種提問多見于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題。如教An Interesting Life一文時候,可設計What does “interesting” mean in this reading?學生通過討論,最后概括出interesting 此處是meaningful之意,從而揭示文章的主題。

(3)延伸性提問:

這種提問可以引導學生從所學的課文中“跳”出來,在時間、空間上作些拓展延伸,注重聯系實際來談認識、說看法。這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如在教American Country Music時,在學生對此文初步理解后,可以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merican young people today? and what about today’s Chinese young people?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到當今美國年輕人消極、低沉的處世態度,以及我國當今青年的積極進取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強烈對比,將課內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延伸到課外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地解決提出的問題,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

二、課堂提問有講究

1.目的性

設計的問題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把握教學的整體性。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需要研究問題的設計目標。備課要備人、備教材兼顧,做到因人提問,有的放矢地提問。這樣可以有效控制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避免隨意性、盲目性、雜亂性。例如在處理First Aid 中的生詞injured, running water, medical care,wound,bleed時,可設計:

(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cut your finger?

――Wish the wound 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dry it and cover it with a piece of cloth.(引出生詞wound, running water.)

(2)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man?

――He’s injured.( 引出injured這一生詞)

(3)What’s the women doing?

――she’s putting a piece of cloth on the wound.(引出具體的急救措施。)

這樣有目的的提問避免了諸如What can you see?這類盲目又簡單的問題

2.針對性

提問要有針對性,主要是指提問的內容和提問的對象。課堂提問一般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處才有價值,如新舊知識的銜接之處。個別提問時,還要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學生,問題的設置要盡量避免填空式,應留下一段相應“合適”的空間與考慮問題所需的“適當”的時間,使其經過積極思考才能回答,努力創設“跳一跳,摘到桃”的最佳情景,使學生們在“差距”中、在“跳躍”中思考和感悟。

3.啟發性

在教學實踐中,本人對此體會尤深,效果特別好,所謂逆向性提問,就是由教師提供答語,讓學生根據答語來提問,所提問題必須與答語吻合。這種方式使得同一個答語就可能有許多種提問,學生逆著答語去思考,可以有效地開拓思路,增強創新思維能力。在教7A Unit6 A Fashion Show 的 Integrated skills 時,我安排了一組對比性很強的關系服裝的教學內容:First,播放一組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學生在校學習、就餐、上學路上的短片。Next,請學生看著我說說我的穿著:light blue sports clothes;a pair of red wool gloves and white leather trainers,Then,請一組男同學和一組女同學到講臺旁來談論他們不同的服裝,包括material:cotton,leather,wool,style:clean,colorful,smart,modern,sporty,beautiful,comfortable,cool,color: yellow, red, white, pink ,purple, black, green,clothes:jeans,trousers,skirt,jumper,scarf,golf,cap,dress,skirt,shirt,blouse,shoes,trainers,leather boots等等,句型有:

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

Look,how cool you are today!

What is(are)your blouse (jeans)made of?

I am sure your scarf matches your yellow jumper well

短語有:a yellow cotton blouse, a pair of white leather boots

Match my wool skirt well, be made of 教師預先把句型和短語寫在黑板上。Afterwards,啟發學生關注貧困地區的小學生的衣服和這兩組同學的服裝,進行比較,想想同學們應該怎樣花pocket money,動動手為貧困地區的小學生design their school clothes ,Finally,讓同學們來說說你自己設計的校服,老師給出的建議是:由于小學生好運動,校服以sports clothes為佳,可以參照我老師今天穿的運動服,從顏色、質地、體現sporty,colorful,cool,smart,modern,comfortable 等風格方面讓學生Speak up:

Our school clothes for the pupils in the poor areas.同時讓同學分小組用英語記錄下他們喜歡的校服及搭配并展開小組討論我們的校服:

What are our school clothes?

What colour are they?

What are they made of?

We are sure they match very well.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問答課文要點:

What are our clothes?

What are they made of?

在這節課堂上,學生們在操練英語的同時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課后學生紛紛決心要把自己的零花錢存起來,捐給需要幫助的人,把自己不穿的衣服拿出來,進行好好的搭配和修補,包裝好捐給需要的學生,盡力把他們穿出風格來。

總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也是評價一堂課的重要指標之一。教學中,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不要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暗示。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張揚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者、培養者。讓我們從課堂教學開始,努力探索課堂提問藝術,讓學生在問題中鍛煉他們思維的翅膀,以便去更廣闊的未知世界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陶國剛《優化課堂設問,培養創新思維》

[2]沈燕 蔣旭華《注重有效提問,培養創新思維》

篇10

網絡環境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中需要的是精品信息、分類信息、鮮活信息、便于檢索的信息、經過整合的多媒體信息、能生動呈現的信息、便于傳遞的信息… …教育網站和資源庫的建設和完善,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環境,通過檢索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信息,實現發現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實現知識的探索和發現。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從網絡中查找有關“閏年”的資料和圖像,學生不僅找到了“為什么閏年是四年一閏而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原因”,而且還找到了“閏年與閏月的區別”、“古代歷法的變遷”… …學生分小組把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匯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實現了知識的探索和發現,優化了教學內容。

網絡環境促進教學方式變革

網絡海量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使我們有條件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用信息技術提供集成化的教學環境,如多媒體學習系統、網絡資源庫、演示環境、智能學習工具、交互學習環境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充分表達教學意圖;學生可以通過下載學習軟件、網上查尋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BBS等與教師、同學討論問題、完成學業。在網絡資源豐富多樣的環境下,學生既可以向教師學習,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當學生完成課本中相關的習題后,我給學生提供了幾個相關網站,讓學生從這些網站中下載幾幅自己喜歡的圖片和有關的文字資料,并利用Word上的日歷向導制作日歷卡片。學生完成電子作品后,我利用網絡的傳輸功能向其他學生展示優秀作品,并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再請其他學生進行評議。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網絡環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思維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勇于猜想,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