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滲濾液的治理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垃圾滲濾液的治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由于衛生填埋所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其中包含了較多的有毒物質,對城市環境和土壤都產生了嚴重的污染,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則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當前,針對垃圾填埋滲濾液的處理技術已經在國內外得到了較為廣泛的研究,而且也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應用。
1.滲濾液的產與影響因素
1.1滲濾液產生
在城市垃圾處理時,進行衛生填埋是常用的以一種處理方式,其對于環境來說,一方面通過填埋的方式減少垃圾敞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卻容易產生滲濾液,對環境造成污染。滲濾液指的是垃圾在進行填埋之后,由于自然環境因素或者是其他因素影響下所產生的一種高濃度的有積水。滲濾液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垃圾本身所含有的水分;二是由于自然降水或者是江河徑流所產生的水分;三是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產生的水分。由于垃圾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在南方部分地區所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的主要來源仍然以降水為主,而其他地區的滲濾液則是多種因素形成的。
1.2滲濾液水質的影響因素
一方面,垃圾本身對于滲濾液的水質有著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原發性的。在滲濾液中所包含的BOD、COD等物質主要是來源于廚房垃圾中的有機物。而在爐灰、臟土中所包含的有機物則對于滲濾液中的物質濃度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如果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爐灰和臟土,則會對滲濾液中的有機物濃度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不同的城市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使得城市垃圾中的BOD、COD等物質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垃圾填埋工藝也會對滲濾液水質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垃圾填埋場的周圍存在著徑流,在對徑流和地下水進行有效的截留措施下,則能夠減少滲濾液中的水分,使得滲濾液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而如果無法對垃圾填埋場周圍的徑流和地下水進行有效的截留,則會使得水分流入到垃圾填埋場中,使得產生的滲濾液濃度較低,降低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含量。
2.垃圾填埋滲濾液處理技術
2.1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一般可以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和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兩種,另外,在特殊情況下也會使用厭氧-好氧聯合處理的方法。
(1)好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在當前的垃圾填埋滲濾液處理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所包含的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方法等也都在相關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利用好氧生物法,能夠使滲濾液中的BOD、COD等得到有效的降低,而且能夠將滲濾液中的鐵、錳等金屬得到有效的去除。但是,由于滲濾液的質量隨時可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在使用好氧處理技術時,一般很難達到要求的標準。
(2)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將以往傳統的液體處理方法中的弊端進行了有效的避免,比如水力停留時間過長或者是負荷過低等問題,而且在實踐方面也取得了較多的經驗。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處理滲濾液方面,具有動力耗能低、剩余污泥量少的特點,因此在近年來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厭氧生物濾池法的應用,更是在針對廢液處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將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單獨應用的實踐還較少。
(3)厭氧-好氧聯合處理法。由于垃圾填埋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有毒有害的物質,因此如果單獨的采用好氧處理方法或者是厭氧處理方法,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當前的生物處理工藝中,將厭氧-好氧兩種生物處理技術進行聯合使用的工藝應用的較為廣泛,將兩種工藝進行有效的結合,處理的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對于滲濾液中BOD和COD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2.2生物膜處理技術
醋酸纖維在上世紀60年代產生,其促進了膜分離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也應用到了垃圾填埋滲濾液的處理方面。常用的膜處理技術中包括反滲透、超濾和納濾等分離技術。反滲透和超濾技術聯合處理垃圾填埋滲濾液的效果十分明顯,能夠將COD與色度等進行有效的去除,效率達到98%以上。膜處理技術也由于操作簡單、處理效果較高等優勢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前,在國內很多大型的垃圾填埋場都使用或者是籌劃使用生物膜處理技術。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工藝中,反滲透工藝的重點環節的成本較高,而且消耗量很大。為了減少膜表面受到機械或者是污水中毒素的影響,需要在使用膜處理之前對滲濾液進行一定的處理,才能夠確保膜的使用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另外,使用膜處理技術進行處理的滲濾液中會遺留大量的污染物需要進行及時的安全處理,這樣才能有效的消除滲濾液對環境和土壤造成的污染。
3.結束語
當前,垃圾衛生填埋已經成為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也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雖然將垃圾進行填埋能夠減少垃圾對開放的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但是埋入到地下的垃圾則會由于滲漏、排水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滲濾液,對土壤、資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要不斷的加強對滲濾液的分析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理與控制,才能不斷的減少生活垃圾填埋滲濾液對城市環境造成的污染。
【參考文獻】
[1]蔣海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水處理技術研究[D].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同濟大學:環境工程,2002.
[2]孫英杰,徐迪民,胡躍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方案探討[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03).
[3]熊向陽,蔡輝,陳剛,張海宇.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規模的探討[J].給水排水,2011(07).
篇2
關鍵詞:垃圾填埋;生態環境;治理途徑
垃圾是人們進行生產和生活的主要產物,如果沒能及時對其進行處理或是處置不合理必定造成環境的污染。進行垃圾處理的時候,能夠采取許多方式,比如,焚燒、堆肥以及填埋等方式,其中,垃圾填埋是當前時期運用最多的處理方式,而此類方式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最嚴重,下面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垃圾填埋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垃圾填埋方式由于處理量多和操作簡便的優勢已經成為了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但對垃圾進行填埋之后會形成很多有害氣體和滲濾液,對四周生態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污染,并會威脅和損害周圍人民群眾的健康。一般情況下,填埋方式形成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如下幾點:
1.填埋方式形成有害氣體垃圾填埋就是把各種垃圾進行集中后,大部分有機垃圾就會經過微生物厭氧降解作用將垃圾轉換成氣態,但垃圾填埋形成的氣體通常為甲烷與二氧化碳氣體。此類氣體會對
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不良影響一般有如下幾類:第一,使溫室效應更加嚴重化。目前,已知的溫室氣體構成中,二氧化碳氣體、甲烷氣體和一氧化氮氣體為主要的溫室氣體。因此,垃圾填埋所形成的甲烷氣體和二氧化碳氣體會加重溫室效應;第二,污染大氣。垃圾填埋形成的氣體很大程度污染了周圍的空氣質量,對周圍生活的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第三,一定程度破壞了四周的植被。因填埋場形成的有害氣體對植被四周的氧氣有不小的損害,導致垃圾填埋場周圍的植被遭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最終造成四周植被生長緩慢,嚴重的還會導致植被不能正常的進行生長;第三,對地下水產生的影響。有機垃圾通常具備揮發性,則難免會揮發到周圍的地下水中,進而很大程度的污染地下水資源,對水資源周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2.垃圾填埋形成的滲濾液的危害
垃圾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即使垃圾自身含有的水分或是其他水分,例如,降雨和融雪產生的水,消除垃圾和覆土的飽和持水量之外,經過垃圾層和覆土層后產生的高濃度廢水。具體來講,垃圾填埋的滲透液通常是因為降水,也是由于垃圾本身就存在的水分,還有就是垃圾遭到降解產生的水分。垃圾填埋產生的滲透液,一方面對周圍的水源產生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對周圍土壤和植被產生很大的破壞。另外,此類垃圾填埋滲透液所產生的污染和破壞非常持久,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通常很難得到有效的恢復。
3.垃圾填埋形成其他類型的不良影響
垃圾填埋不僅會造成以上兩類不良影響之外,還極易形成其他類型的影響:首先,垃圾填埋要占用一定范圍的土地;其次,極易形成沉降問題。因把垃圾進行填埋后,垃圾就會進行持續的降解,且進行填埋的過程中,為將垃圾均勻壓縮,因此,長期的穩定化之后,地面就會發生沉降問題,其不但很大程度對四周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還會提升生態環境的恢復難度;最后,進行垃圾填埋之后,因垃圾講解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體,或者垃圾中本身就存在易燃物和爆炸物,則會形成火災與爆炸風險。
二、垃圾填埋污染的治理方式
針對垃圾填埋對環境產生的各類不良影響,為保證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應用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案對治理和恢復填埋場四周環境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下為治理垃圾填埋污染的主要方式:
1.提升治理技術以減少垃圾滲濾液產生的污染
對于垃圾填埋場形成滲濾液產生的污染,需通過防滲處理工藝對滲濾液進行治理,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垃圾滲濾液產生的污染,其中處理技術的優化是垃圾滲濾液治理的主要部分。為了減少垃圾滲濾液量,把垃圾滲濾液進行回灌是相對科學的方式,此類方式可以提高微生物活性,提升降解的速度,最終提升垃圾穩定化速度。另外,把滲濾液和生產生活污水實行整合治理同樣屬于一類切實有效的方式,但此類治理方式需滲濾液水質和生產生活污水的規模彼此對應,防止由于滲濾液并入形成的其他污染。由此可見,優化滲濾液治理技術對減輕污染有很大的作用。
2.設立導排氣體系以降低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
垃圾填埋的時間對氣體形成量有直接的影響,填埋的時間更短,產生的氣體就更多,而垃圾填埋時間更多,產生的氣體就更少。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對四周的植被有直接的影響。所以,需盡可能降低填埋垃圾產生的氣體,以確保周圍植被的正常生長,那么,建立導排氣體系就變得非常關鍵。
3.對已關閉的填埋場四周植被進行恢復
為切實減輕填埋場對四周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有效施行垃圾污染治理的長遠發展政策,對已關閉的填埋場四周植被進行恢復,保證周圍植被生長已經迫在眉睫。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不僅能夠緩解垃圾填埋產生的環境污染,還可以切實改善填埋場四周的環境。盡管當前能夠借助已經關閉的處理場提升農業、林業以及其他領域的發展,可進行再利用之前,恢復工作依然不可或缺。因此,應用此類治理方案就非常重要,對處理場四周的植被進行恢復,能夠改善周圍的生態,還可以獲得人們的理解與支持。
總結:
總而言之,垃圾填埋對生態環境產生很大的污染,其不僅對環境產生影響,對填埋場周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也產生嚴重的威脅和損害。所以,需提高對垃圾填埋的重視程度,應用多途徑和措施治理垃圾填埋產生的污染,進而保護生態環境,最終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鵬遠.垃圾填埋的生態環境問題及治理途徑[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8):93-94.
[2]李婧;陳森;周艷文,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的環境問題及其治理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5(13):75-78.
篇3
關鍵詞: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7-0276-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垃圾量也隨之增加,垃圾的妥善處理已成為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大多數城市采用衛生填埋或焚燒的方式處理垃圾,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垃圾滲濾液。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多種污染物,包括重金屬離子和有機物,不僅在水中存在時間長,范圍廣,而且危害極大,若不妥善處理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有效收集和處理垃圾滲濾液已成為城市環境急需解決的問題,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技術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1 垃圾滲濾液的產生及特點
垃圾滲濾液,又稱浸出液或滲瀝水,是垃圾填埋場中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物[1],主要來源于降水、垃圾含有的水和微生物厭氧分解產生的有機廢水[2]。垃圾滲濾液是高濃度有機廢水,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或未達標排放,會對周圍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
垃圾滲濾液污染物含量受垃圾成分、填埋年限、氣候條件和填埋場設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3]。垃圾滲濾液水質特點可以概括為:①污染物種類多,成分復雜,濃度高。劉軍等使用GC-MS 對垃圾滲濾液中有機組分進行分析,共有63種有機化合物,大多是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化合物,如酚類、雜環類、雜環芳烴、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約占滲濾液中有機組分的70%以上[3];有機物濃度高,COD和BOD5濃度高,最高可達幾萬mg/L。②水質、水量變化復雜。垃圾填埋場的水文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地理位置、構造方式、填埋時間等不同,垃圾滲濾液的成分和產量也發生變化。而且生物可降解性隨填埋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③營養比例失衡。滲濾液中氨氮含量高,C/N值常出現失調情況,同時p缺乏,微營養比例不能滿足水處理的要求。
2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技術
在《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 于2008年7月1日頒布實施后,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控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滲濾液水質水量受各種因素影響而變得非常復雜,存在大量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物,目前滲濾液的處理工藝主要有土地處理、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等,但采用單一工藝處理,往往只能在某些指標上取得好效果,很難使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因此滲濾液的處理工藝不是一種方法能夠完成的,而是多種方法的組合工藝。
目前,滲濾液處理的組合工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生化反應為主的“生物法+膜法(納濾/反滲透)”處理系統;另外一種是以DT盤式膜組件為主的高壓膜過濾工藝。DT盤式膜組件是獨家工藝,過濾原理即為常見卷式反滲透膜過濾的原理,在此不多作介紹,本文重點介紹“生物法+膜法”的處理系統。生化法處理設備和運行管理簡單,成本低,對水質和水量的變化有很好的適應能力,適合我國生化垃圾有機物含量高、滲濾液可生化能力較高的特點,當前得到了廣泛應用。
2.1 早期生物處理工藝
早期的滲濾液處理工藝缺乏設計經驗,對滲濾液的水質特性考慮不夠充分,處理工藝主要參照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生物法中的氧化溝,SBR及接觸氧化工藝的比較多,由于這些工藝在曝氣量、停留時間上考慮的不足,最后導致了運行的失敗。
例如北京阿蘇衛滲濾液處理廠選擇“厭氧+氧化溝+沉淀池”的處理工藝,要求出水達到GB16889-1997二級標準,但是由于滲濾液水質水量隨時間變化大,尤其隨著填埋場時間的增長,可生化性低,導致出水不能穩定達標;昆山市第三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采用的是“厭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運行過程中進水水質遠低于設計值,結果造成厭氧效果大幅下降,整個系統出水無法達標。
另外,早期滲濾液生化處理工藝選擇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但是由于高污泥濃度的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沉降性差,抗污泥膨脹的能力差,從而造成生化池中的污泥濃度偏低,出水水質不穩定。
2.2 膜生物反應器(MBR)應用
針對早期生化法在滲濾液處理上的不足,MBR系統在設計生化反應部分時充分考慮滲濾液的水質特性,以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為主,在停留時間、池體深度以及曝氣量方面,充分滿足滲濾液中有機物降解的需要。
膜技術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引起了我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膜生物法(MBR)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集膜過濾和生物處理于一體的新型、高效的處理技術,在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物廢水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在MF和UF基礎上研發的MBR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生化反應末端的泥水分離過程,利用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中,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的完全分離,使生化反應器內的污泥濃度從3-5g/L提高到10-20g/L,從而提高了反應器的容積負荷,使反應器容積減小,大大提高了生化系統的運行效果。
據相關實例數據表明,MBR系統對C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NH3-N在95%以上。任鶴云等采用MBR法處理滲濾液,生化部分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藝,膜部分采用的超濾+納濾膜,出水COD小于60mg/L,SS小于50mg/L,氨氮小于18.8mg/L重金屬等未檢出[4];康建雄等應用UASB-A/O-膜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取得良好效果,CODcr,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97.3%、98.6%和92.8%,出水水質優于國家排放標準[5]。
2.3 膜處理技術
膜處理技術包括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和反滲透膜(RO)等,常用于二級處理后的深度處理,多以微濾(MF)、超濾(UF)代替沉淀、過濾、吸附、除菌等常規深度處理中的預處理,以納濾(NF)、反滲透(RO)進行水的軟化和脫鹽。在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中,由于滲濾液的生化性較差,單獨依靠生化反應和MBR系統并不能完全實現水質達標排放,因此MBR的出水需要進一步深度處理。根據目前的處理技術,MBR出水還可通過NF或RO系統進一步處理,RO和NF都能去除細菌、微生物、溶解鹽等,但RO效果更好。一般RO和NF之前的進水都必須進行預處理,對SS及濁度都有明確的要求,一般SS≤1mg/L,濁度≤5NTU,pH控制在中性左右。對RO、NF影響比較大的環境因素除進水水質外,還有壓力、溫度等,這些因素是可控的,因此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有了一定保證。
蘇也研究表明,MBR-NF工藝經過4個多月的運行,運行穩定,在進水CODcr遠高于設計值的情況下,出水狀況仍然良好,滿足設計要求[6]。
2.4 組合工藝流程
目前由于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國家從加強環保的角度出發,頒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排放標準》(GB16889-2008),其中出水總氮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非敏感地區40mg/L,敏感地區20mg/L)。為了滿足新的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中對總氮的要求,原有MBR工藝進一步優化,增加一個二級硝化反硝化環節,如圖1所示,MBR工藝優化為A/O/O+A/O+外置超濾膜(UF)可以保證出水總氮達標排放。
圖1 工藝流程圖
綜上所述,滲濾液處理的工藝以“生物法+膜處理”為主,該工藝技術處理滲濾液可以達到2008年《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排放標準》的排放要求。其中,生化處理過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膜分離處理過程可以有效地分離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殘余污染物。
3 結論和建議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其處理技術各有利弊,單獨采用任何一種處理技術很難使滲濾液達標排放。因此,必須將處理工藝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通過組合工藝充分發揮各工藝的優勢,以達到滿意的處理效果。“生物法+膜處理”工藝技術處理滲濾液可以達到2008年《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排放標準》的排放要求,但在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3.1 老齡化填埋場滲濾液可生化性差
滲濾液的可生化性差,新生滲濾液用生化法處理是可行的,但是隨著填埋場時間的延長,滲濾液的可生化性降低,尤其是在填埋后期,可生化性很差,B/C不足0.1,生化法使用受到限制。應根據填埋場所處階段來選擇合適的工藝進行滲濾液處理。
3.2 濃縮液處理
膜分離過程可以有效地分離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殘余污染物,但同時會產生濃縮液,濃縮液的最終處理也是目前水處理行業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濃縮液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回灌法、蒸發法、高級氧化+混凝沉降組合法、活性碳吸附和離子交換法等,但是回灌法勢必造成鹽的累積;蒸發法能耗相當大,而且蒸發器要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高級氧化+混凝沉降法對有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對總氮去除效果不明顯;活性碳吸附和離子交換法用來處理濃縮液很容易達到飽和容量,再生困難,運行費用昂貴。
滲濾液水質如果可生化性好的話,優先選擇生化法,但是滲濾液中含有大量難降解的物質和毒性物質,生化出水仍需要深度處理,膜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深度處理的問題,但是膜處理也存在膜污染和濃縮液處理的問題,如何通過技術改進和工藝組合降低運行成本和減少膜污染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陳玉成,李章平.城市生活垃圾滲瀝水的污染及全過程控制[J].環境科學動態,1995,4:15-17.
[2] 王宗平,陶濤,金儒霖.垃圾滲濾液處理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進展,1999,7(3):32-39.
[3] 劉軍,鮑林發,汪蘋.運用 GC-MS 聯用技術對垃圾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成分的分析[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3,4(8):31-33.
[4] 任鶴云,李月中.MBR法處理垃圾滲濾液工程實例[J].給水排水,2004,10:36-38.
[5] 康建雄,李靜,閔海華,等.UASB-A/O膜工藝處理滲濾液工程設計案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3,20(2):85-87.
篇4
關鍵詞:城市、垃圾場、垃圾滲濾液、現狀、問題、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824 文獻標識碼: A
一、垃圾滲濾液概念分析
所謂垃圾滲濾液主要是指垃圾填埋場中垃圾自身含有的一些水分,在進行填埋處理以后和雨水以及雪水或其他水分,除去垃圾及覆土層的飽和水份,經過垃圾層與覆土層后形成的一種廢水,這種廢水成分復雜,具有較高的污染物濃度。
一般情況下,垃圾滲濾液中主要有三種有機物:一種是低分子量的脂肪酸,二是中等分子量的酸類物質,三是高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類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機物的成分會逐漸發生變化。剛開始填埋的時候,有機物中的可溶性有機碳大概在90%,其中濃度較大的是乙酸、丁酸與丙酸,還有部分灰黃霉酸。垃圾填埋的時間越長,滲濾液中的脂肪酸的含量會降低,但是,灰黃霉酸的成分反而會大幅度增加。
垃圾滲濾液中的水分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來源于填埋中的垃圾中的有機物,二是有降雨降雪的滲入,三是外部地表水的滲入,四是地下水的滲入,五是垃圾填埋以后微生物的厭氧分解而產生的,其中最多的是外部水的滲入,所以控制滲濾液的產量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外部水的滲入,做好雨污分流和堆體防滲。
二、現階段我國城市垃圾場滲濾液處理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發展速度迅猛,根據目前的增長速度可以預測,2012年我們國家城市生活垃圾達到2.64億噸,到2030年會達到4.09億噸,到2050年達到5.28億噸。全國城市人均固體廢物產量為440公斤,每年總量達到1.6億多噸,占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并且,每年還在以8%至10%的速度快速增長,我國的環境監測總站對國內三百多個城市的垃圾處理廠進行了調查顯示,衛生填埋廠占垃圾處理廠的87.5%。填埋場內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滲濾液產生,滲濾液的處理成為衛生填埋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造成水、土壤、大氣、生物等多方面的二次污染,并且極難恢復。
為防止填埋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滲濾液處理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視。由于滲濾液水質、水量的復雜多變性,目前國內外尚無十分完善的滲濾液處理工藝,大多根據不同填埋場的具體情況及其他經濟技術要求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和工藝。
垃圾滲濾液處理難度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 滲濾液高濃度氨氮的問題
高濃度的氨氮是滲濾液的水質特征之一,根據填埋場的填埋方式和垃圾成分的不同,滲濾液氨氮濃度一般從數十至幾千mg/L不等。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垃圾中的有機氮轉化為無機氮,滲濾液的氨氮濃度有升高的趨勢。 與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滲濾液的氨氮濃度高出數十至數百倍。一方面,由于高濃度的氨氮對生物處理系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濃度的氨氮造成滲濾液中的C/N比失調,生物脫氮難以進行,導致最終出水難以達標排放。
2. 滲濾液可生化性差的問題
滲濾液可生化性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隨著填埋場填埋時間的延長,滲濾液的生化性降低,在填埋后期,可生化性很差,BOD5/COD值小于0.1,此時的滲濾液俗稱“老化”滲濾液。另一方面,在填埋初期,雖然滲濾液的可生化性較好,但是光靠生物處理也很難將之處理至二級甚至一級標準以下,一般來講,滲濾液的COD中將近有500~600mg/L 無法用生物處理的方式處理。
滲濾液處理技術既有與常規廢水處理技術的共性,也有其極為顯著的特殊性。滲濾液的處理有場內和場外兩類處理方案。具體方案有以下幾種:①預處理后直接排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合并處理;②滲濾液向填埋場的循環噴灑處理;③建設獨立的場內完全處理系統。
(1)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合并處理(場外處理)
滲濾液經預處理后與大、中型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廠合并處理是最為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案,它不僅可以節省單獨建設滲濾液處理系統的巨額費用,還可以降低處理成本,利用污水處理廠對滲濾液的緩沖、稀釋作用和城市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實現滲濾液和城市污水的同時處理。但這并非是普遍適用的方法,一方面,由于垃圾填埋場往往遠離城市污水處理廠,滲濾液的輸送將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由于滲濾液所特有的水質及其變化特點,在采用此種方案時,如不加以控制,則可能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造成沖擊負荷(一般滲濾液水量不能超過城市污水廠設計規模的0.5~1%),影響甚至破壞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2)循環噴灑處理(場內處理)
該方法是將垃圾滲濾液收集經調節池厭氧均化預處理后,回噴到垃圾填埋場。通過回噴可提高垃圾層的含水率(由25~30%提高到60~70%),增加垃圾的濕度和微生物的活性。將填埋場當作一個大的生物濾池,上層垃圾作為好氧生物濾池,下層作為厭氧生物濾池,并通過填埋層中土壤顆粒的過濾、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滲濾液中懸浮固體和溶解成份,通過微生物作用使滲濾液中的有機物和氮發生轉化,降低滲濾液污染物濃度,縮短填埋垃圾的穩定化過程。其次,滲濾液通過回噴,在太陽照射下,可蒸發掉部分水量以減少滲濾液的產生量。
回噴方法除具有加速垃圾的穩定化、減少滲濾液的場外處理量、降低滲濾液污染物濃度等優點外,還具有節省投資的經濟優勢。但其存在著以下兩個問題:
1.不能消除滲濾液,由于噴灑或回灌的滲濾液量受填埋場特性和氣象條件的限制,因而仍有大部分滲濾液須外排處理;
2.通過噴灑循環后的滲濾液仍需要進行處理方能排放,尤其是由于滲濾液在垃圾層中的循環,導致NH3-N不斷積累,甚至最終使其濃度遠高于其在非循環滲濾液中的濃度。
除上述原因外,還由于我國仍處于垃圾填埋技術應用的初級階段,尚存在回噴過程中滲濾液的致病病菌容易感染人群和污染空氣等環境衛生問題、安全及設計技術問題。故該方法可作為臨時性處理方法,能達到減少滲濾液的目的,但不宜長期單獨使用。
(3)建設獨立的場內完全處理系統
在填埋場內建造獨立的滲濾液處理設施,根據國內外大量文獻調研的情況,在滲濾液的處理方法中,常用的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物化法、生物法、膜法和高級氧化法等,通過幾種方法組合處理垃圾滲濾液,以下著重對滲濾液處理的幾種技術進行介紹。
三、城市垃圾場滲濾液處理技術分析
我們國家對于垃圾滲濾液場內完全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化法
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學沉淀、吹脫、化學氧化與還原、離子交換、膜分離及濕式氧化法等多種方法。
2、生化法
常規的生化處理工藝主要有厭氧處理工藝和好氧處理工藝。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垃圾滲濾液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十分復雜,水質和水量隨季節變化非常大的特點,是一種難于處理的污水。如果只采用一種方法進行處理根本沒有辦法滿足排放要求,所以,要結合所治理的滲濾液的具體特點,合理的選用多種方法組合的處理工藝。
在對我國已有的垃圾衛生填埋場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進行了大調的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地區仍使用比較單獨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在出水水質提高和技術改進上還有很大的空間。目前使用最為廣泛有效的就是厭氧-好氧-物理化學-膜方法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有著穩定的滲濾液處理效果。
我國的滲濾液處理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隨著膜處理和高級氧化等新技術的引進和投入應用,給滲濾液處理帶來了更多的處理思路。目前,我國在滲濾液的處理上還存在建設運行費用高,系統操作復雜等問題,如何在節省投資和運行費用的同時,使系統的管理運行簡單方便,是滲濾液處理中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宋曉嵐.城市垃圾處理與可持續發展.長沙大學學報,2012,15(4):36-4
[2]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體廢物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4]顏麗輝,吳銀彪.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中國環保產業,2012,(4):16~17
篇5
[關鍵詞]滲濾液;厭氧工藝;好氧工藝
不同類型的垃圾滲濾液都含有大量對環境和人類有嚴重危害性的物質,必須有效的處理才能達標排放或回用。而滲濾液污水具有污染物濃度高、水質成分復雜、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氨氮含量高、營養元素比例失衡,可生化性較好,水質差異大等特點,與一般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來對比,其處理難度和成本都要高很多,目前還沒有完善出普遍適用的經濟高效的處理工藝,不同的項目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理可行的污水處理工藝[1]。某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園區內生活垃圾焚燒廠、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餐廚垃圾處理廠產生的滲濾液,出水外排或者回用。本文將就滲濾液的污水處理工藝比選、流程設計和工藝方案進行探討,為滲濾液處理工藝設計提供參考。
1滲濾液來源、水量和進出水水質
1.1滲濾液來源
本項目滲濾液污水處理廠主要有三個來源:1.1.1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該類型滲濾液主要來自生活垃圾填埋場。園區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主要處理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城鎮產生的生活垃圾,該填埋場包括部分已投運中老齡垃圾填埋場和部分新建垃圾填埋場。1.1.2生活垃圾焚燒廠滲濾液該類型滲濾液主要來自生活垃圾焚燒廠。園區的生活垃圾焚燒廠為新建垃圾處理工程,以機械爐排爐作為焚燒爐爐型,主要處理城區及其周邊城鎮產生的不可回收生活垃圾。1.1.3餐廚垃圾處理廠滲濾液該類型滲濾液主要來自餐廚垃圾處理廠。園區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主要處理城區及其周邊城鎮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有機垃圾。
1.2滲濾液污水水量和水質的確定
根據前期調研資料,初步確定本污水處理廠進水滲濾液中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水量約為200t/d,生活垃圾焚燒廠滲濾液水量約為450t/d,餐廚垃圾處理廠滲濾液水量約為150t/d。依據本項目所處環境,園區生活垃圾焚燒廠和餐廚垃圾處理廠的處理工藝、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的場齡,并參照目前類似垃圾處理項目的滲濾液水質,考慮一定裕量,本污水處理廠的滲濾液混合液的進水水質初步確定如下: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就近排入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按照園區規劃方案及考慮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本滲濾液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出水考慮直接排放自然水體,部分作為中水回用于園區綠化,澆灑道路,洗車等用途。本工程處理后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2滲濾液混合液處理主體工藝方案的比選
根據本項目水質特征和不同工藝的特點比較,初步確定本項目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廠采用“厭氧工藝段+好氧工藝段+深度處理工藝段”組合的三段式工藝流程。本文主要探討厭氧工藝段和好氧工藝段的工藝比選。
2.1滲濾液厭氧處理工藝比選
厭氧生化處理具有能耗少,操作簡單,剩余污泥少,投資及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的垃圾滲濾液的處理,該工藝所需的營養物質少,適合于營養物質失調的滲濾液的處理。近年來,運用于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厭氧生化處理方法主要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濾池(AF)、厭氧流化床反應器(AFB)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是一種結構簡單、處理高效的新型厭氧反應器。廢水從反應器底部上升通過包含顆粒污泥和絮狀污泥的污泥床,在與污泥顆粒的接觸過程中發生厭氧反應。反應器具有三相分離器的特殊結構,可以在反應器內高效實現水、氣、泥的分離,將活性較高的顆粒污泥保留在反應器中[2]。該反應器可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較高的容積負荷率,無需投加填料和載體,運行維護簡單,對有機污染物去除有良好的效果,在滲濾液污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厭氧濾器(AF)是采用填充材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一種高速厭氧反應器,厭氧菌在填充材料上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3]。生物膜與填充材料一起形成固定的濾床。污水在流動過程中生長并保持與充滿厭氧細菌的填料接觸,因為細菌生長在填料上將不隨出水流失,在短的水力停留時間下可取得較長的污泥泥齡。由于濾床容易被滲濾液污水中的懸浮物堵塞,厭氧濾器不適合處理懸浮物較多的廢水。厭氧流化床反應器(AFB)是一種新型高效流化態厭氧生化處理反應器。厭氧流化床內填充活性炭等細小的固體顆粒作為載體[3]。廢水從床底部向上流動,并使用循環泵將部分出水回流,以提高反應器內水流的上升速度使載體顆粒在反應器內處于流化狀態。流化床反應器需要大量的回流水以保證流化態,致使能耗增加,成本上升。流化態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所形成的生物膜在厚度、密度、強度等方面相對均勻或形成的顆粒均勻,較輕的顆粒或絮狀的污泥將會從反應器中連續沖出。生物膜的形成與剝落難于控制,真正的流化床形態很難實現,致使工藝控制困難,投資運行成本較高。通過厭氧工藝比較分析,考慮本項目的特殊性和進水水質情況,初步確定UASB作為本項目的厭氧處理工藝。UASB按800m3/d處理規模進行設計。設置3座UASB鋼制反應塔,每座容積1000m3,直徑12m,高12m。UASB前設置預酸化池,用于對初沉池的出水進行加熱、調節pH和預酸化。預酸化池內設置潛水攪拌機,防止池體內固形物沉淀。
2.2滲濾液好氧處理工藝比選
滲濾液經過UASB厭氧生物處理后,出水中仍含有高濃度的COD和氨氮需要去除。滲濾液處理常用的生化工藝包括氧化溝、SBR、A/O工藝等,這些工藝的主要功能包括去除有機物和生物脫氮,對降低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CODCr、氨氮和總氮都有顯著效果。氧化溝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氧化溝設置有曝氣和攪動裝置,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該工藝具有出水水質好、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等技術特點,但該工藝也存在著占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污泥易膨脹等缺陷。SBR工藝較為簡單,通過時間上的交替實現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各工序[4]。在流程上只有一個基本單元,將調節池、曝氣池、二沉池功能集中于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和固液分離等,故節省了占地和投資,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脫氮除磷的目的。但SBR工藝對自動化控制要求很高。由于該工藝為序批式工藝,相關設備不是連續運行,設備閑置率較高。如圖1所示。A/O工藝是一種流程簡單、穩定可靠、運行費用較低的脫氮脫碳工藝,通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機理,將去除CODcr和去除NH3-N、TN有機地結合。由于滲濾液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物質,直接采用好氧工藝處理,容易在曝氣池產生大量泡沫,并加劇污泥膨脹問題。經缺氧處理后表面活性物質得到了分解,可顯著減少好氧池的泡沫,有利于系統的正常運行。如圖2所示。通過表4中的好氧工藝比較,在滲濾液處理領域,A/O工藝優勢明顯,而且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包括垃圾滲濾液方面已獲得大量成功經驗和運行數據,工藝比較成熟、運行費用較為低廉。是否可采取A/O組合工藝,還必須考慮實際的水質特征,主要利用BOD5/TN比值進行判斷。如果滲濾液保持在一個低C/N比的水平,或是老齡化進程較為明顯,這時就必須對缺氧工藝的可行性進行分析論證。通過分析,本項目中A/O進水BOD5/TN>5,能保證污水有充足碳源供反硝化菌利用。因此,本工程考慮在厭氧工藝之后設置A/O工藝可以最大限度去除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缺氧池按800m3/d處理規模設計,設置1座,停留時間約24h。好氧池按800m3/d處理規模設計,設置1座,停留時間約96h。二沉池采用豎流式沉淀池,停留時間3h。二沉池出水進入深度處理工藝進一步處理后排放或回用。
2.3滲濾液處理工藝流程
通過對滲濾液不同工藝的優劣勢比較,確定了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如下:垃圾滲濾液通過細格柵進入調節池并進行預曝氣,在調節水質水量的同時可以去除一部分氨氮和有機物,出水通過初沉池沉淀預處理去除大顆粒有機物和無機物,然后進入UASB工藝前的預酸化池。滲濾液在預酸化池內調節pH、溫度等,再由提升泵進入UASB進行厭氧生化處理。UASB反應器出水進入A/O工藝進行處理。A池接收來自UASB反應器出水,廢水中部分反硝化菌群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碳源進行反硝化脫氮作用。O池接收來自A池出水,在O池內發生有機物的去除和硝化過程,部分硝化混合液回流至A池。好氧池出水自流進入二沉池,部分污泥通過泥漿泵回流到A池內,提高污泥濃度。二沉池出水經泵提升后連續進入AMBR,在AMBR內進一步去除有機物,AMBR出水通過納濾(NF)和反滲透(RO)處理后直接排放或者作為中水回用。
3小結
滲濾液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一般都包括多個工藝段,不同工藝段的設計又受多個因素影響。滲濾液處理工藝中采用厭氧生化處理能耗少,操作簡單,投資及運行費用低,但不同的厭氧工藝對不同的滲濾液的適應性有差異,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厭氧工藝。在選用好氧工藝時,同樣應當進行分析比較以確定合理工藝。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在不加外來碳源條件下,污水中必須有足夠的碳源才能保證反硝化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需要確保進水水質C/N比較高。滲濾液污水水質復雜,在工藝流程的設計時,需要從水量,水質,運行管理,工程投資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以確定經濟、合理、可行的工藝方案。
參考文獻
[1]焦義坤,遲慧,劉洪鵬.MBR+NF+RO組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工程應用[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4(02):200-203.
[2]代華軍.常溫下強化UASB處理垃圾滲濾液工藝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3]賀延齡.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8:469-490.
篇6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廢水處理;垃圾填埋場
Abstract: Landfill leach ate landfil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D concentration, high ammonia concentration, low BOD5 concentration, through to the Guangxi province Nanning MSW landfill leach ate treatment project of th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 ate and treatment degree requirements, garbage infiltration of choice of treatment process of leach ate.
Keywords: Landfill leach ate;wastewater treatment; landfill
中圖分類號:X703
前言
圾滲濾液水質濃度高,變化幅度大,其水質的變化情況與填埋場垃圾成份、垃圾處理規模、降雨量、溫度、地形地質情況、填埋年限、垃圾降解狀況等多因素密切相關。如不及時對其進行收集、處理,將造成對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場周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尤其是它對地下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更為嚴重。根據我國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防止填埋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必須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要求滲濾液處理后排放的水質達到國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1997)的相關要求。
1.工程背景
廣西省南寧某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規模為出水150m3/d。最終出水水質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的排放標準。本工程采用的工藝為絮凝+氨吹脫+厭氧+好氧+膜處理,設計范圍主要為垃圾滲濾液處理站范圍內的水質分析,工藝單元設計。
其中進出水水質如下:
表1生活垃圾滲濾液設計進站水質
2.水質分析
垃圾滲濾液的特性如下:
(1)有機污染物種類繁多,水質復雜。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含量較多的有機烴類及其衍生物、酸酯類、醇酚類、酮醛類和酰胺類等。
(2)污染物濃度高和變化范圍大。垃圾滲濾液的這一特性是其他污水所無法比擬的,其中的BOD5和COD濃度最高可達每升幾萬亳克,主要是在酸性發酵階段產生,pH達到或略低于7,此時BOD5和COD比值為0.5~0.6。一般而言,COD、BOD5、BOD5/COD隨填埋場的“年齡”增長而降低,堿度則升高。
(3)水質水量變化大。垃圾滲濾液水質水量變化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產生量隨季節變化大,雨季明顯大于旱季;污染物組成及其濃度也隨季節變化;污染物組成及其濃度隨填埋時間變化。
(4)金屬含量高。垃圾滲濾液中含有10多種金屬離子,由于國內垃圾不像國外某些城市那樣經過嚴格的分類和篩選,所以國內城市垃圾滲濾液的金屬離子濃度與國外某些城市垃圾滲濾液中金屬離子濃度有差異。
(5)氨氮含量高。城市垃圾滲濾液是一種組成復雜的高濃度有毒有害有機廢水,其中高NH3-N濃度是城市垃圾滲濾液的重要水質特征之一。
(6)營養元素比例失調。對于生化處理,污水中適宜的營養元素比例是BOD5:N:P=100:5:1,而一般的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P都大于300,與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磷元素相差較大。
3.處理工藝選擇
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工藝組合有多種選擇,目前國內外垃圾滲濾液的主要工藝路線有以下三種:(1)生化處理工藝為主,結合一定深度處理技術,這是最廣泛采用的處理工藝組合。生化處理工藝中,各種厭/好氧和兼氧生化工藝組合可去除絕大多數有機物和氨氮,但由于滲濾液中污染物濃度高以及生化工藝對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的局限性,生化處理滲濾液不能直接處理達標,必須結合相應的深度處理工藝才能滿足較高的排放要求。根據現行垃圾滲濾液處理排放標準,較可靠的深度處理工藝以膜處理工藝為主。可供比選的膜系統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應用研究和類似工程經驗,只有反滲透膜處理能滿足新標準中對污水中所有種類污染物的去除要求因此,工藝方案采用了成熟的,具有穩定的物理截留去除能力的膜處理單元,以確保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工藝流程設計
通過以上對垃圾滲濾液的各污染物分析及其水質水量的影響,特采用以下工藝:廢水原水調節池氨氮吹脫裝置UASB高效厭氧沉淀池曝氣池絮凝反應濾膜池次氯酸鈉消毒處理達標排放本污水處理系統充分考慮了垃圾滲濾液的各污染物的成分及其水質水量受當地氣候和垃圾填埋場“年齡”的影響,此系統抗沖擊負荷強,保證被治理廢水達標排放,資源的再次利用,污泥量小、無臭味、低能耗、基建成本及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工藝流程如下:
圖1工藝流程圖
5流程說明
5.1調節池
由于垃圾滲濾液的水量受季節變化明顯,枯水期水量少,而豐水期水量大且滲濾液的水質情況受垃圾填埋場的“年齡”影響,因此,為使后續處理設施正常,在此設置調節池,并在調節池內設置曝氣機進行曝氣,以使水質水量得到調節、均勻、水量相對穩定。
5.2混凝沉淀池
調節池出水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絮凝反應,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細小懸浮物、膠體微粒、有機物、重金屬物質,以及水中的色度,并且還具有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病毒和除磷作用。所需藥劑根據水中SS含量及水質特性而定,可選用三氯化鐵[FeCl3]、硫酸鐵[Fe¬2(SO4)3]、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鋁[PAC]。根據實驗確定,該垃圾滲濾液采用三氯化鐵[FeCl3]、聚合氯化鋁[PAC]效果顯著。
5.3氨氮吹脫裝置
該裝置是在堿性條件下,利用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系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該裝置對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有極好的效果。經過該裝置處理后,出水中的氨氮可降低50%以上。
5.4 UASB高效厭氧池
經脫氨氮裝置進行脫氨氮處理后,出水進入UASB高效厭氧池,在厭氧工況下,發生酸化和腐化反應,使污水中大分子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難降解物質轉化為易降解的物質,同時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由于廢水在厭氧池進行厭氧反應后產生沼氣,若進行處理后回收利用,則投資大,收效甚微,在此,我公司建議對厭氧池產生的沼氣進行自行燃放處理,從而節省成本且避免二次污染。
5.5沉淀池
UASB厭氧池出水中含有厭氧污泥需經沉淀池進行沉淀去除, 以保證后續水泵和管道免受堵塞,并緩解后續好氧生物接觸氧化反應負荷。沉淀池為自由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UASB厭氧反應池,部分定期由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該沉淀池具有處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效果好;對水量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強;平面布置緊湊,施工方便,造價低等優點。
5.6 曝氣池
從厭氧處理到好氧處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菌種反應。曝氣池的功能主要是去除廢水水中大部分有機物,曝氣池中填料采用新型的立體彈性填料,其具有使用壽命長、不堵塞、充氧性能好、耗電小、啟動掛膜快、脫膜易、耐高負荷沖擊、耐酸耐壓,處理效果顯著等優點。
5.7濾膜池
好氧出水進入濾膜池,濾膜池除能有效的吸附懸浮物、重金屬離子,去除部分色度降低水中的BOD和COD。
5.8消毒池
濾膜池出水進入次氯酸鈉氧化單元進行殺毒滅菌處理,以降低廢水中的致病細菌如大腸桿菌等的殘留量。并且加入次氯酸鈉消毒劑還具有脫色和去除有機物的作用。
經以上工藝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的各項指標完全達標出水排放。
5.9污泥濃縮池
污泥濃縮池將收集各沉淀池的污泥,污泥濃縮池內的污泥將通過污泥泵抽回填埋場進行處理,上清液回到調節池中繼續處理。
6.工程總結
采用絮凝+氨吹脫+厭氧+好氧+膜處理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效果良好,出水能達標排放,但滲濾液作為一種特殊高濃度難處理廢水,主要原因是滲濾液中有機物、氨氮濃度極高,生化性能較差,營養物比例失衡,從而導致生物處置的停留時間較長,處理設施、設備投資大。而垃圾滲濾液處理量一般較小,導致折舊維修費用極高。本工程總造價925萬元,其中設備部分約680萬元,土建造價245萬元/噸,運營成本4.2元/噸。
參考文獻:
[ 1]董春松,樊耀波, 李剛, 等. 我國垃圾滲濾液的特點和處理技術探討[ J]. 中國給水排水, 2006, 21(12): 27-31.
篇7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氨氮;水處理
1引言
垃圾滲濾液是指在堆放和填埋垃圾過程中由于雨水的浸泡和發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產生的廢水,同時,它還包括垃圾分解所產生的水和垃圾本身所含的水分以及滲入地下的水。滲濾液的處理是各國所面臨的污染處理難題之一。這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氨氮含量高,二是重金屬含量高。而氨態氮含量高是滲濾液的最大特點,一般占總氮的90%以上。根據其氨氮濃度的高低,廢水可分為3大類:高濃度氨氮廢水(氨氮>500mg/L)、中等濃度氨氮廢水(氨氮為50~500mg/L)和低濃度氨氮廢水(氨氮
在國外,污水脫氮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1]。而在國內,處理廢水的方法還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大致說來,國內使用的方法有[2]化學法、生物法、物理法等。其中,物理法又有蒸餾、反滲透等技術。而生物法有固定化生物技術、 生物硝化法等。另外,化學法有催化裂解、吹脫、電滲析、焚燒、電化學處理等技術,下面對這些方法作詳細介紹。
2垃圾滲濾氨氮去除的方法
2.1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加入含Mg2+和PO3-4的物質在垃圾滲濾液中,氨氮最終轉化成復鹽MgNH4PO4,而這些復鹽難以溶解,從而實現滲濾液中氮元素的去除[4]。發生的反應如下:
采用磷酸銨鎂沉淀法,魏婧娟等[2]對某垃圾填埋場的廢液氨氮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鎂、氮、磷的含量比為1.3∶1∶0.8,弱堿性條件下,反應2h后再沉淀0.5h,對COD和氨氮的質量濃度分別為3295和1515mg/L的廢液,其COD的去除率可達26%,氨氮去除率可以達到91%。金龍等[4]用此法研究了垃圾滲濾液的氨氮的處理,結果表明:反應時間的影響小于藥劑投加量大小的影響;投料相同時,磷酸鹽去除效果不及鎂鹽。
總的來說,此法反應速度較快,而且氨氮等元素的去除率很高。由于生成的沉淀中含有鉀、氮、磷等物質,這些和土壤肥料的組分相似,且此法不受溫度限制,因此沉淀可以作為復合肥加以利用。但是由于沉淀可能存在重金屬離子,回收利用這類物質應謹慎,將其變廢為寶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2.2乳狀液膜法
乳狀液膜法是利用液膜分離技術,在處理不同濃度的氨氮廢水上,它都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方法。通過選擇性滲透,從而達到不同物質的分離。在強堿條件下,氨氮以分子氨的形式存在,易穿過油膜,被酸液捕捉,轉化為不溶于油的銨離子,而離子不易穿過油膜,可以在膜內富集,從而實現分離去除的目的。
2.3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以催化濕式氧化法居多,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以及適當的催化劑下,經氧氣氧化,氨和其中的有機物被氧化成氮氣、二氧化碳和和水等物質,從而實現氨氮的去除。此法的缺點是反應高溫高壓,設備要求較高,且采用釕、銠、鈀等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因此,處理成本昂貴,性價比不高。發展廉價高效的催化劑有助于該法的應用和推廣,目前,國內的研究尚處于實驗階段[5],還沒有應用于實際污水中氨氮處理的報道。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開發的新型水處理劑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廉價的氧化劑,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和優異的氧化除污效果[6]。和其他氧化劑相比,作為一種非氯氧化劑,最終是產物是難溶的氫氧化鐵,沉淀后會以污泥的形式從廢水中過濾出來,不會對處理后的水樣帶來二次污染,因而它具有環境友好、無毒、高效等優點[7]。但其水溶液穩定性較差,至今仍未取代氯而被廣泛應用。
以南昌市某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為研究對象,弓曉峰等[8]初步研究了以高鐵酸鉀作為氧化劑,以垃圾滲濾液為樣品,考察了該廢液對水樣中離子態氨和COD的處理。結果表明,在較低的氧化劑濃度下,可以實現了對氨氮的去除率達到很高的效果。
2.4生物法去除氨氮
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反硝化和硝化等以及一系列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氮氣和水,這是生物法去除氨氮的特點。此法工藝較多,但是機理基本類似,即都經過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達到去除目的。硝化反應是在有氧下,利用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反應如下:
在沒有氧氣時,利用反硝化菌將剩余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這個反硝化過程中的需要一些有機底物(碳源)。如碳源是甲醇時,其反應為:
6NO-3+3CH3OH=6NO2+6CO2+4H2O
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不同類型的含氮化合物,總去除率可達70%~95%,而且成本低、二次污染小,因而在國內和國外運用都很多。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是細菌處理氨氮的速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因此不是很穩定,而是設備占地面積大。但仍然是一種很有效很經濟的方法。
2.5空氣吹脫法
空氣吹脫法分為吹脫塔吹脫和曝氣吹脫兩種。氨氮在廢液中存在如下平衡:NH+4+OH-=NH3+H2O。當pH>9時,主要以游離氨的形式存在,可以在此條件下,經過空氣吹脫,實現去除游離氨的目的。張萍等[9]研究將廢液pH調至11左右,室溫吹脫1h,氨態氮含量迅速降低至135mg/L,去除率接近80%,由此可見,該工藝對氨氮去除有很好的效果。
2.6反滲透法
利用高壓下的反滲透膜選擇性通過某種物質而截留其他物質,實現對液體混合物不同組分的分離,這是反滲透法的特點。用反滲透膜處理技術,在超低壓下,郭健等[10]仔細研究了氨態氮去除的特點,并對工藝條件進行優化,實現了高效分離。這些研究為此技術在該領域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但此法缺點很多,一是膜容易被污染,而是設備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在國內外的廢液處理上的應用。
2.7吸附法
利用多孔性的固體,使滲濾液中氨氮被吸附在固體表面而去除的方法,這是吸附法的特點。由于沸石內表面積大,因而它具有較強的離子交換和吸附能力。在國內,天然沸石資源豐富,沸石吸附法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且此法可以回收氨,實現變廢為寶,而且此法沒有二次污染。但是對該法用于滲濾液處理的研究還不太多,用于實際生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例如袁俊生等[11]采用斜發沸石去除工業污水中的氨氮,在中性條件下,對氨的平均交換容量為12.96mg/g沸石,研究還發現,隨pH值增大,交換容量逐漸降低。
2.8電化學法
采用直接電化學法去除滲瀝液的氨氮,其陽極氧化水分子產生氫氧游離基?OH,和附近的氨氮產生氧化反應。例如胡晨燕等[12]對某市臨江垃圾焚燒發電廠堆場的廢液,采用三元電極電解經過生化-混凝處理后的水,對廢液的降解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隨電解時間相應氨氮濃度的規律,確定了其降解動力學的特征,建立了不同條件下的降解反應動力學方程。對此類廢水的處理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結語
單純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在垃圾滲濾液中高濃度氨氮處理技術方面,以上幾種方法都具有很好的處理效果。但如何降低成本、減少二次污染、操作簡單、運行穩定高效是能否實際推廣應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Renou S,Givaudan J G,Poulain S,Dirassouyan F.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Review and opportunity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0):468~493.
[2] 許國強,曾光明,殷志偉,等.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 [J].湖南有色金屬,2002,18(2):29~33.
[3] 魏婧娟,王凱,盧寧.MAP法預處理高氨氮垃圾滲濾液的試驗研究 [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9,40(3):27~29.
[4] 金龍,鄒叢陽,陳梅.磷酸銨鎂沉淀法去除垃圾滲濾液氨氮的研究 [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8,21(3):24~26.
[5] 杜鴻章,房廉清,江義,等.焦化污水催化濕式氧化凈化技術 [J].工業水處理,1999(6):11~13.
[6] Jiang J.-Q,Panagoulopoulosa A,Bauer M,Pearce P.The 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rate for sewage treatment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79(2):215~220.
[7] Sharma V K.Potassium ferrate(VI):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xidant [J].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2,6(2):143~156.
[8] 弓曉峰,雷婷,武和勝,等.高鐵酸鉀濾液處理垃圾滲濾液 [J].水處理技術,2008,34(6):37~39.
[9] 張萍,劉強.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脫氮處理技術 [J].環境衛生工程.2007,15(1):28~31.
[10] 郭健,吳家前,冼萍,等.超低壓反滲透膜處理垃圾滲濾液運行工藝的實驗研究 [J].環境工程學報,2011,5(3):553~556.
篇8
《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47.6萬噸、2086.4萬噸,比2010年的2551.7萬噸、2267.8萬噸分別下降8%;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8.0萬噸、2046.2萬噸,比2010年的264.4萬噸、2273.6萬噸分別下降10%。
本次規劃非常全面細致,覆蓋節能、減排等幾大方面,在減排重點工程中覆蓋以下細節:
1.城鎮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管網和治污都是重點。基本上涉及管網和治污兩大層次,解決的是污水處理能力的問題,約束性指標有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兩項,利好所有的污水處理企業。
2.大氣污染治理――火電、鋼鐵是主戰場。大氣污染治理是以火電脫硫脫硝和鋼鐵脫硫為主,利好龍源技術、龍凈環保、九龍電力、永清環保等大氣污染治理企業。同時文中提及石油石化、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脫硫改造和水泥窯的脫硝,以前的文件中很少提及。
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循環利用建設超預期。點評:有關循環經濟的建設數量上是超過我們的預期的,尤其是在城市礦山和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的利用和建設上,利好格林美和維爾利。
4.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重點支持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半導體照明、低品位余熱利用、地熱和淺層地溫能應用、生物脫氮除磷、燒結機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污泥和垃圾滲濾液處理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金屬無害化處理等關鍵技術與設備產業化,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推廣能量梯級利用、低溫余熱發電、先進煤氣化、高壓變頻調速、干熄焦、蓄熱式加熱爐、吸收式熱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換熱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煙氣脫硫、膜生物反應器、選擇性催化還原氮氧化物控制等節能減排技術。點評:基本上推廣的技術都是可以解決前文中提及的重點污染物治理的范疇,利好永清環保、維爾利、格林美、碧水源、龍凈環保、九龍電力。
5.完善價格調節機制,推進特許經營。點評:有了價格調節機制,將使治污企業更有積極性。同時推進特許經營有利于治污工作的管理和推進。利好水處理運營和脫硫運營的企業。
受益公司簡介
龍源技術(300105)
低氮燃燒器具有顯著技術門檻,火電廠使用低氮燃燒技術可以顯著降低脫硝成本,公司屬于國內低氮燃燒技術第一團隊。公司承接的電廠余熱利用項目具有單個項目金額巨大的特點,第一個項目大同電廠的余熱改造已經做完,獲得客戶的認可。同時公司推廣等離子點火和無油電廠技術,在國電集團內部將大力推廣。
碧水源(300070)
國內具有超濾微濾膜生產和MBR工程應用的服務商。一方面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合資公司,推廣MBR技術;一方面,布局水務產業鏈,建立從膜生產、到運營,以及工業水處理、施工建設、工業水處理等方面的子公司,力爭打造水務領域的航母級企業。
格林美(002340)
進行廢舊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再造,收集廢舊家電、電池等,加工成超細鎳粉、鈷粉以及塑木型材,被譽為“城市礦山”。
桑德環境(000826)
國內固廢龍頭企業,涉及固廢設備的生產、固廢工程總包等多項業務。在湖南打造靜脈園,希望建成及廢物處理、資源回收于一體的綜合性處理基地。
龍凈環保(600388)
較早進入脫硫市場的企業,擅長火電廠脫硫、除塵業務,在國內和國外都有一定市場,同時開展鋼鐵脫硫項目,是實力雄厚的大氣污染治理商。
篇9
【關鍵詞】現狀;污水處理;環境保護;技術開發;可持續發展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國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和今后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處理生活污水設施的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來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
1、污水處理方法
污水生物學處理具體來說是通過微生物所產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機物,從而使水得到凈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細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機物直接被菌體吸收;固體和膠體等不溶性有機物先附著在菌體外,由菌細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質,再被菌體吸收,通過微生物體內的氧化、還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機物轉化成微生物自身組成物質,另一部分有機物被氧化分解為CO2、H2O等簡單的無機物,從而使污染物質得到降解。 主要方法有: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法、厭氧處理法
1.1粉末活性炭吸附技術:粉末活性炭在污水處理中的使用已有70年左右的歷史。自從美國首次使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氯酚產生的嗅味以后,活性炭成為給水處理中去除色、嗅、味和有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國外對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作的大量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對三氯苯酚、二氯苯酚、農藥中所含有機物,三鹵甲烷及前體物以及消毒副產物三氯醋酸、二氯醋酸和二鹵乙腈等等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對色、嗅、味的去除效果已得到公認。可用于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
1.2生物膜技術:通過選育和培養高效的微生物菌種,制成制劑,高密度直接投放到待處理污水,形成生物膜,對污水進行降解和凈化。專家介紹,與傳統的活性淤泥法相比,生物膜技術應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具有五大技術優勢:一是投資省。目前國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基礎建設投資大,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管網和其他工程設施,投資成本每噸污水處理在1000元左右;而應用生物膜技術投資設備少,占地小,處理每噸污水不到500元,相比節約成本50%以上。二是運行費用低。據測算,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直接運行成本,一般在每天處理每噸污水0.5~0.8元之間;而應用生物膜技術處理污水每天每噸只需0.2元左右。三是淤泥少,沒有“二次污染”。采用傳統的活性淤泥法處理城市污水,常由于大量淤泥的堆放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而相同條件下制成生物膜的微生物菌一旦把污水凈化后,便會由于缺乏“營養”而自動消亡,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四是效率高。生物膜表面積大,微生物菌密度高,每克制劑的微生物菌含量達50~200億個,大大高于淤泥中的自然微生物活性成份,同時還可以多次投放,方便快捷,處理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活性淤泥法。采用生物膜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治理湖泊的富營養化,而且有助于修復和強化湖泊生態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五是適合城市生活小區等小規模、有機負荷不高的污水處理。應用生物膜技術投資省,運行費用低,并可節省管網建設成本,處理城市生活小區等城市污水具有活性淤泥法不可比擬的優勢。
1.3曝氣生物濾池法:該工藝是一種淹沒式上向流生物濾池,其濾料為比重小于1 的球形顆粒并漂浮在水中。通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凈化水質,其處理能力大大高于活性污泥法,并能達到很高的排放水質標準。目前,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法是被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所產生的腥臭污泥問題仍然令人頭痛。可嘗試用污泥進行垃圾場填埋、作有機肥料等(海口市的經驗很值得借鑒)。
1.4垃圾滲濾液處理現狀
垃圾滲濾液的主要處理工藝有生物處理法、物化法、土地法以及幾種方法的綜合。
1.41滲濾液回灌是用適當的方法,將在填埋場底部收集到的濾滲液從其覆蓋表面或覆蓋層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場。通過填埋場覆蓋層的土壤凈化作用、垃圾填埋層的降解作用和最終覆蓋后垃圾填埋場地表植物的吸收作用對其進行凈化處理。采用回灌方式進行處理不但節省占地,而且可將填埋場作為一個大的生物濾池,滲濾液經多次回流處理后其流量及有機物含量會越來越少。同時滲濾液的回流又可加速垃圾中有機物的分解穩定,起到縮短填埋場穩定過程的作用。但是滲濾液回灌不但產生惡臭,易受冰凍影響,容易污染地表水,而且長期回灌使滲濾液中某些無法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濃度極高,最終仍需定期單獨處理后排放。合并處理包括滲濾液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和經預處理后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處理方案都是利用城市污水對滲濾液的緩沖、稀釋和營養均衡作用,通過污水處理廠實現兩者的同時處理。其中預處理方案考慮了滲濾液直接排放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的沖擊問題。
1.42單獨處理主要包括物化處理、生化處理以及物化與生化相結合的處理方法。目前單獨處理系統的工藝一般為:預處理+厭氧+好氧+深度處理。單獨處理系統存在以下問題:(1)系統適應水質變化,特別是適應填埋場整個填埋期的能力差。(2)流程過長,管理復雜,運行費用高,且出水COD一般在500~1200mg/L,不易達標。(3)與合并處理方案相比,單獨設置小規模處理系統在運轉費用上缺乏優越性。
1.5垃圾滲濾液的主要處理方法
1.51化學沉淀中的一種主要方法是混凝。常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等,對使用時間不長的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COD和總碳的去除率一般為10%~25%,而對時間較長的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COD和總碳的去除率可達50%~65%。
1.52化學氧化法主要去除滲濾液中的色度和硫化物,對COD的去除率通常為20%~50%。氯、臭氧、過氧化氫、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鈣等是常用的氧化劑。在德國目前約有100座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廠,其中15座以化學氧化為深度處理工藝。但在國外化學氧化法處理垃圾滲濾液也基本處于試驗階段,其缺點是耗電量大,成本費用高。
2、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從全球的范圍,還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人類文明都發展到了這樣有個億階段,即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經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保證。我們需要同時調整好三對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以及當代人之間的關系。今天,在付出沉痛代價之后,人民開始意識到大自然的內在價值,即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審美價值、生態價值等。要把人與自然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尊重并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美麗和穩定。我們必須要用代際正義的原則來處理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要選擇那種能夠使對地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可能的能源使用戰略。正像我們不贊成個人自殺一樣,我們也反對人類選擇那種不可持續的自殺性的生存方式,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給后人留下一套成熟的的生產技術與成熟的經濟發展模式,還要給他們留下一個穩定而健康的生態環境。
篇10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建設;轉運站;
中圖分類號:R124.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在垃圾轉運站的建設上,目前各國通常采用的就是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垃圾轉運站是把垃圾末端處置系統以及其產生的源頭相連接起來的結合點,是在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運物流系統里最為關鍵的一部分。
1、工程選址
選擇合理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其功能的發揮,也會影響建設投資規模以及周圍的環境,因此垃圾轉運站的選址應當要考慮以下幾點的因素:
(1)綜合服務區。總體而言,中小收集站距離垃圾轉運站的平均不超過5 ~ 8公里的位置,垃圾轉運站的位置應當盡量靠近垃圾輸出比較多的地區。
(2)垃圾轉運站坐落的位置。垃圾轉運站肯定會有許多的垃圾收集車輛和大型垃圾運輸車輛進、出站,其車流量比較大,因此,在選址時就應選擇交通方便、具有良好道路條件的地方。
(3)市政設施。市政所設的垃圾轉運站是全天候工作的,一年到頭很少會出現停止營業的現象,所以建設的地點需要有良好的供水、供電、污水、排水等條件。
(4)環境影響。建設的垃圾轉運站以及其使用操作的過程當中,必須把環境保護的標準最大程度的提高。
(5)建議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必須符合職業衛生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規范,應當進行合理的設置,一般情況下應把垃圾轉運站設置在城市工業區或市政用地的區域之內。
2、垃圾垃圾轉運站的規模
垃圾轉運站的規模就是設備能夠處理少的能力,它是由垃圾轉運站服務區域內的每日垃圾產出量所決定的,并考慮以滿足服務區域垃圾的未來變化趨勢,為了確保服務期限內能夠很好的完成轉移生活垃圾的任務。
(1)垃圾轉運站服務區域內垃圾產出量的確定
按照CJJ 47- 91《城市垃圾垃圾轉運站設計規范》第2.2.2條明確規定,在設計垃圾轉運站的規模時必須按照垃圾轉運量應根據服務區域內垃圾高產月份的平均日產生量去進行確定。
(2)垃圾轉運站日轉運量的確定
垃圾轉運站的日轉運量它是根據服務區域內垃圾高產月份平均日產生量根據《城市垃圾垃圾轉運站設計規范》來進行決定。一般都是由環衛管理部門來提供生活垃圾收集車運輸量的統計數據,因為垃圾的容重比較低,收集車所實際收集的垃圾量則就比額定裝載量要少一些,所以我們就經常用裝載系數n1,即就是收集車實際裝載量同收集車底盤額定裝載量的比,來表述垃圾收集車的裝載情況。垃圾轉運站日轉運量M′= M1×n1。M 1則為垃圾轉運站服務區域的高產月份的平均日產生量。
(3)垃圾轉運站服務區域垃圾產生量的變化
在確定垃圾轉運站規模時要把未來的服務區域內垃圾產生量的變化考慮到,在去進行垃圾轉運站的建設。
(4)垃圾轉運站規模的確定
垃圾轉運站地方規模按M = M′× (1+ n2)Α來確定,式中: M是指垃圾轉運站日處理量 (t) ,M′垃圾轉運站建設時服務區域內垃圾日產生量 (t) , M′就等于 M1乘以n1,垃圾轉運站服務期限Α ,垃圾轉運站服務期限內垃圾產生量年增長率用n2。
3、垃圾轉運站工藝裝備
(1)國內外垃圾轉運站在主要裝備和作業工藝是有著若干種形式的,其在轉運工藝流程、壓實效果、工作原理、轉運設備這幾點是不大相同的。下圖就是各種類型垃圾轉運站的綜合評價結果。
各種類型轉運站的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城市垃圾堆的形式應當比較適合采用推入裝箱式這種方式。原因有以下幾點:(1)箱內垃圾密度是比較高的、且對垃圾的適應性也是比較強。(2)實現了全封閉化式的操作方法。(3)對運行成本以及工程投資也是比較合理的。(4)設備匹配的接口很簡單,易于維護及管理。(5)被廣泛應用在國內外的垃圾轉運站設置,其技術、操作、設備、管理方式都是較為成熟的。推入裝箱式垃圾轉運站可以劃分為兩類,主要包括有豎直裝箱以及水平裝箱這兩類。若是要確定垃圾轉運站的主要設備以及操作流程時應當把每個方面綜合的考慮到,必須在經過科學地的論證以及分析之后才能去進行確定。
(2)監測控制以及稱重計量系統是為了準確把握服務區域之內的生活垃圾的增長趨勢以及產量的變化規律,還應該把每天垃圾處理量記錄好以及對垃圾收集車進行稱重。計算機管理著稱重計量系統,它的內容包括有:檢測時間、汽車數量、車型、以及收集車的總質量和其的累計值。監控系統可以保障各種設備站操作有序、合理調度、安全生產。垃圾轉運站監控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有:監控垃圾槽推料過程、轉運作業過程、停車場上的運輸車和大型垃圾箱的位置、卸料平臺上垃圾收集車卸料以及坡道上垃圾收集車的運行情況。
4、垃圾轉運站的環保措施
(1)在垃圾場的垃圾收集車卸貨和裝貨過程中會產生灰塵、垃圾發酵也會產生氣味,在這時對塵埃以及臭氧的處理措施和要求垃圾收集車卸貨操作和集裝箱裝載必須在室內或半封閉狀態下去進行,這樣可以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減小,但還是會對轉運作業區內的小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改善的措施主要包括:(1)嚴格遵守天日轉日清的過程,垃圾不允許在車站內過夜;(2)應當每班清洗一次垃圾車以及轉運作業區的行駛道路,這樣可以保持環境的干凈。這些措施可以使在卸載區域的臭氣水平低于2級,也會使得垃圾轉運站周邊臭氣濃度的廠界值小于20。
(2)污水處理措施。垃圾轉運站產生的污水其主要來源是:①設備、車輛、的清洗廢水;②職工的生活污水,③垃圾轉運裝箱過程的滲濾液;④雨水和其他引水系統,雨水通過現場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垃圾轉運站內污水治理主要就是滲濾液,所以應該盡量減少垃圾滲濾液的產量。垃圾滲濾液是按垃圾季節、成分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因為垃圾轉運工藝不同,其產量也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又因為垃圾在垃圾轉運站內停留時間較短,其滲濾液的污染指數是比較高的,總量卻比較小,現如今,國內外通常采取的經濟處理方法是:集中治理、稀釋排放以及專業達標治理。經比較,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既經濟又合理。稀釋排放,集中管理和專業標準管理。相比之下,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法是很經濟和合理的。
(3)噪聲控制措施轉儲噪聲主要來源于車輛進出車站以及運輸垃圾處理設備的作業噪聲。控制措施:在液壓系統和作業設備的泵以及驅動泵、電機座及風機的機座處設置減震墊;選擇帶消音裝置或低噪聲風機;對液壓站、泵站、風機站等建筑采用隔音門窗;在墻壁鋪設吸聲板,同時把轉運作業區的噪音應當控制在80分貝以下。
(4)防止蚊蠅滋生措施
因為轉運裝箱以及收集車的卸載都是在室內所進行的,就會在環境上限制蚊蠅孽生。但是若是為了預防站內的蚊蠅孽生,就必須在每班完成工作之后,把轉運車輛和場地清洗干凈,同時要定期采取藥物滅蚊蠅措施對污水收集區、站內綠化區、轉運作業區等地區的蚊蠅進行滅殺。蚊蠅在高溫季節繁殖的速度快,因此每班作業結束后,還應當對垃圾槽、轉運處理設備、卸料作業區的料倉等處噴灑藥水,控制蚊蠅繁殖,達到視覺范圍內蒼蠅不能大于3只。
(5)垃圾轉運站綠化。在垃圾轉運站之內的綠化面積應不得低于30%。和鄰近居民區應建立綠色壁壘,種植吸收異味能力強的樹木,例如樹冠枝葉茂盛的樹木和香樟樹。
5、經濟分析
垃圾轉運站運行費和成本有若干類,因此在估算不同形式的轉運站的基本運行費中,必須提高站內自動化以及機械化的程度,把站內的工作人員和運輸車的數量減少、同時把垃圾運輸車的裝載量增多。
6、結束語
垃圾轉運站的建設是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的,因此,必須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完善這方面的建設體系,為我國的城市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桂剛,姚元庚.垃圾轉運站工程設計衛生審核重點[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3(0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焚燒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