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貼設計分析范文

時間:2023-03-15 10:5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招貼設計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解構思維,屬于一類非理性思維模式,其主張進行設計主體個性自由化表達,全面抵御一切固定形式的理論,使得不同客觀事務和設計人員主觀思維,透過動態變化和無中心的設計形式進行逐一呈現;再就是強調打散和分裂處理各類圖形,保證呈現出新穎的重組效果和豐富的視覺內涵。

關鍵詞:

解構圖形;當代招貼;設計模式;應用方式

涉及解構理念,主要由法國思想家雅克•德里達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其間對于當代藝術設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效用。其主張利用辯證、全面和微觀性等不同形式表現方式,進行相關作品設計制作,長期以來深受當代設計師青睞,尤其是在張貼設計領域之中,使得作品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并順勢提升傳播和文化價值地位。所以說,盡快且完善地探究出解構圖形在我國當代招貼設計中的科學靈活化應用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一、打散重組方面

招貼又名“海報”或“宣傳畫”,屬于戶外廣告,主要是張貼于展覽會、商業場所、街道等公用場所的印刷廣告,它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視覺傳達設計形式。而打散重組在我國解構圖形設計活動中則更為常見,其主張結合特殊的規則將一類完整物像予以逐層分解,之后重新組合分解完畢的要素,進一步衍生成為和原來物像存在較大差異的構形模式。第一,規格打散重組。要求結合特定的構成形式進行某類物像解構處理,使得解構片段得到全新的組合表現機遇。透過客觀角度觀察理解,此類解構方式可以細化為宮格、豎條、橫條、菱形網狀等不同形式。經過處理后的圖形,不單單能夠保持原有的辨識力度,同時又令作品呈現另一種美感效應,令觀眾視覺感官得到更為強烈的刺激。如米修•英博頓帶有傳統瑞士風格的文字招貼,高度重視招貼的信息傳達功能,這是與瑞士招貼學派的功能主義思想一脈相承的。第二,自由打散重組。其強調憑借圖片風格和動機等規范細節,進行原有物像拆分重組,大多數狀況之下不會承受物像自身解構過多的束縛,全程賦予設計主體較為自由的設計空間。如莫羅多讓尼克1993年為全球青年論壇設計的招貼作品,用飛奔的駿馬象征青年,寥寥數筆,一氣呵成,配合歡快活潑的手寫字體,展現出青年人特有的活力。第三,異類打散重組。其力求依照創新式設計理念,在不同范圍的物像之中篩選沿用合理的部分,之后進行重新組合與演繹。這樣,一些生活中幾乎無任何關聯的事物就會被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彰顯出更為奇特的視覺沖擊效應。如西摩•切瓦斯特、米爾頓•格拉塞,掀起了怪誕招貼運動,清晰化地映射出當時激進的反主流文化,同時招貼作品中各類圖形和字體都彎曲成線條,色彩奔放且艷麗,保留全新的藝術運動特征,為今后世界范圍內的招貼設計風格多樣化呈現,奠定基礎。

二、殘像整合方面

顧名思義,殘像就是指不完整的物像。實際上在實際生活期間,社會大眾都會自然地憑借個人豐富的視覺經驗,進行一系列殘缺的物像重新整合梳理,所以說,殘像反而更加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矚目,同時激活他們無限的想象能力。相關招貼設計工作人員在運用解構圖形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殘像整合方式的特殊輔助功效。首先,局部殘像整合。就是說掌握部分圖像殘缺不完整原因之后進行富有針對性地重組,令其展現出全新的面貌。設計師在沿用該類解構圖形方式過程中,有必要針對某類物像的殘缺模式加以重新思索,避免其和自身設計主題內涵產生不必要的沖突跡象。如在進行保護地球主題式設計活動參與期間,設計主體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用斧頭砍樹現象作為核心題材,同時借助局部殘像處理形式將畫面中砍樹人物形象予以適當地分離處理,保證殘像局部之中呈現出顯著的斧劈痕跡,將一直以來人們對于自然的破壞行為進行生動地表現。其次,整體殘像整合。就是說將許多破碎、殘缺的物像中的部分予以抽離,并完成后續整合工作,彰顯完整的物像本質屬性。在該類設計環節中,設計師必須全面注視已經分離出的殘像部分,看其是否包含原本整體物像的代表屬性,能否獨立地將設計主體宗旨清晰化地表達出來。如針對戲曲文化進行招貼設計宣傳時,設計主體可以將人體解構圖中的腳部殘像視為后期整體物像呈現的指導性素材,并且配合點地、外撇等芭蕾舞基礎性腳位設置,將作品中腳步造型演繹地惟妙惟肖,再配合格紋等多元化背景圖案加以填充,如此,兩只平凡的腳便在紙上活靈活現了,至于戲劇中角色應有的活潑、可人的形象,也都得到深入性地詮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解構圖形方式靈活地融合到招貼設計事務之中,不單單能夠賦予觀賞人群全新的視覺體驗,同時更可以令他們對物像的傳統認知方式得以系統化調整,順勢延展出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激活受眾人群對不同設計主題的深入性思考欲望,最終令當代招貼傳播媒介效用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另外,作為當代我國專業化設計工作人員,需要持續深入地探索解構圖形思維,虛心學習更多專業性設計知識,憑借實際行動為今后我國平面設計工作可持續競爭發展,貢獻可靠的推動力。

作者:黃波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虛實裝飾處理在黑白招貼畫中的運用是十分常見的,而這種所謂的虛實其實就是模糊與清晰度,通過這種模糊與清晰的處理,使畫面中要突出的對象更為突出,使畫面中要隱藏的對象隱藏掉,與此同時還能讓畫面中的某些特殊的情感,如哲理等思想表達出來,因此是黑白招貼創作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二、通過正負裝飾處理為畫面增添更多藝術感

所謂正負形指的是畫面由圖和底的黑白關系處理而成的,其中圖往往用黑色繪制成一個圖形,而底則是用白色繪制成的另一個圖形,正負形的裝飾手法在黑白招貼中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很多招貼設計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這種裝飾手法主要借助正負形的一語雙關來詮釋畫面的多層畫面含義,同時它又用更為直率的方式來為畫面增添更多的視覺上的新穎感受。比如蘭尼•索曼斯的黑白招貼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一個典型的利用正負形裝飾手法來進行繪畫的作品,這幅作品正形為一男一女在激情擁抱,畫面中男女姿態優美,動作纏綿,展現出戀愛時男女雙方的纏纏綿綿,給人們帶去很大的聯想空間。而負形則是由一個心形和一把匕首的形狀組成的,心形進一步加深了畫面中愛情的主題,意味著兩人的在擁抱中所釋放出的巨大的愛情感,讓他們對他們的愛情感到羨慕,而另一個負形則讓人看到另一個事情,即愛情除了有甜蜜外也有苦惱,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就像一把匕首一樣,稍微不慎就會插入雙方的心臟,從另一個角度中詮釋了愛情是非常脆弱的這一含義。整個招貼畫通過正負形的裝飾手法將畫面出來的非常得當,同時畫面的獨特視覺效果也給人帶去劇烈的心理感受,創作者在注重正形的同時兼顧負形的表現手法,使畫面生動又富有趣味性。正負形裝飾手法通過正負兩種形狀為人展示出黑白招貼的藝術趣味,有時人們在欣賞一幅畫面時會突然發現畫面隱藏著另一個內容時會感到更加有趣味,從而增添了招貼繪畫的藝術趣味。

三、通過凌亂裝飾處理為畫面增添更多明激情

黑白招貼往往給人帶去的一種平靜、有秩序的感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招貼都是這樣的,有這么一種裝飾手法,可以通過將畫面內容及順序打亂,來增添畫面的激情感,從而使畫面增添更多的可讀性。比如尼古拉斯•卓思樂為維爾利肖周年國際爵士音樂節設計的黑白招貼作品就是采用這種凌亂的裝飾手法進行創作的,猛地一看,整幅畫面非常凌亂,畫面構圖飽滿,且四周被一些凌亂的不規則的點包圍,整幅畫面讓人看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觀賞,會發現這幅作品的巧妙之處是在粗中暗含著很多細致的內容,整個畫面描繪的是一個演奏的音樂氛圍,左邊一個人像是拿著薩克斯進行吹奏,右邊的則是拿著一個喇叭進行吹奏,整個畫面中的小點可以被想象為一些點綴色,起到烘托主題的效果,整張作品混亂中有著很強的節奏感,給人以混亂卻有序的效果。在整個畫面中,如果我們能仔細觀看,還能發現整個畫面所營造的氣氛是非常喧鬧的,這與畫面本身所要營造的氣氛是一致的,為此我們在進行欣賞這幅作品時,一定要以一種獨特的角度去欣賞它。另外,這也恰恰能反映出黑白招貼的藝術魅力。它正是利用這種凌亂的裝飾手法,來體現黑白招貼的獨特魅力。黑白招貼的凌亂裝飾處理通過這種看似凌亂,實則非常整齊的裝飾手法,為黑白招貼增添了更多的藝術魅力,從而讓人們一改對它的傳統看法,讓人膛目結舌。

四、結語

篇3

(一)多元重構

多元重構是指將現代圖形元素或傳統裝飾形態按照全新的形式進行組織、整合的創意設計手法,其包含分解和重構兩個步驟。所謂分解就是以打散、變形、切割、錯位等手法對原圖形進行解構、分離;所謂重構就是將解構后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原則進行拼貼、疊合、錯置、穿插,使之成為新的、形意統一的圖形。以我國當代設計師陳放的招貼作品《我們是一個整體》為例,設計師選擇了四張年齡不同、膚色不同,甚至材質不同的面部圖像作為設計素材,以對稱剪切的方式對其進行解構,并將它們兩兩拼貼成一張面孔。整幅作品視覺上呈現出了一種非理性的、無秩序的時空錯置感,形象地傳達了各色人種、世界萬物是統一整體的主題內涵。

(二)數碼合成

數碼合成是指采用電腦軟件技術對圖像素材進行后期加工處理的創意手法,其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延展性,能夠對圖形元素進行任意改變,使作品呈現出一般圖形設計所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設計師可選擇客觀事物的攝影圖像以及虛擬電腦圖形等來源不同、制作方式不同、時空維度不同的圖片語言參與數碼合成,最大限度地提升畫面的質感。以戛納廣告節獲獎作品——某品牌耳機的宣傳招貼為例,設計師選擇了美國著名的總統山外景拍攝圖片作為創作主體圖形,通過電腦軟件合成技術的應用,將該品牌耳機戴在了四位“總統”頭上,同時設計師還采用數碼技術對“總統”們原本嚴肅的表情進行了微調,使他們呈現出了聽音樂時的陶醉情態。整個廣告在數碼軟件技術的應用下,產生了很強的趣味效果,不僅吸引了受眾視線,更傳達了產品的性能優勢,可謂一舉兩得。

二、文字語言的創意方式

文字是最普遍、最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同時也是招貼設計中最重要的視覺語言符號,不僅能夠準確地傳達作品的意圖,更能對招貼畫面起到裝點、修飾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從筆畫共用、文字圖形化、圖像置入、圖字重構四方面入手,詳細分析招貼設計中文字語言的創意方式。

(一)筆畫共用

設計師可將橫、豎等最常見、造型變化較少的筆畫作為主筆畫,而后通過粗細、長短的變化建立其同周圍文字之間的聯系,或是在副筆畫的點、撇、捺、鉤上找到文字之間共有的變化規律,將招貼中的其他字也按照此規律進行創意設計,使漢字結構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覺效果。以我國當代設計師羅榮為汶川地震設計的公益招貼《濟汶川》為例,設計師將“汶”字三點水偏旁中的筆畫同“川”字中的豎撇筆畫以上下結構的組合方式做了共用設計,這樣,“汶川”兩個字就恰好組成了一個“濟”字,從而巧妙地將呼吁全社會共同幫助地震災區、“救濟汶川”的主題內涵表現了出來。

(二)文字圖形化

設計師可利用漢字的象形特點對其進行圖形化的表現,或是以實物形狀來代表其漢字含義,或是用具象形態來代替漢字中的一部分,等等。這不僅能夠保留漢字的識別性,實現其表意功能,還能實現圖文并蓄、以形達意,突破地域文化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招貼文字的視覺效果。以香港設計師靳埭強的招貼作品《互動》為例,設計師將漢字“互”中間的筆畫環繞成一個眼睛的形狀,并在當中加入了圓形進行畫龍點睛的補充,不僅實現了作品含義的有序表達,而且觸發了受眾視覺與行為的聯覺反應,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又如,陳幼堅的招貼作品《東西相會》,設計師將英文單詞“WEST”翻轉排列,組成了一個繁體漢字“東”,乍一看去這一字體組合形似一個張開雙臂的人,從而正好寓意了作品敞開懷抱、中西交流的設計主題。

(三)圖像置入

圖像置入是指在字體結構內部填充符合或象征招貼主題內容的肌理、圖形、圖像等裝飾紋樣的創意手法,其不僅能為作品帶來更為絢麗的視覺效果,而且能提高招貼信息傳達的準確度。以美國電影《勇闖16街區》的宣傳招貼為例,設計師將影片三位主角的劇照填充到了阿拉伯數字“16”當中,再配以灰藍色的背景光色調,不僅簡單交代出了主角人物、故事發生地點等影片的基本信息,而且還渲染了影片驚悚、懸疑的氛圍。又如電影《無間道風云》的預告招貼,設計師將三位主演的面部特寫填充到了影片英文名“TheDeparted”的黑體加粗筆畫中,用字母間的空隙將演員面部分離開來,從而制造了一種碎裂的效果,形象地傳達出了主人公雙重身份這一劇情要素。(四)圖字重構圖字重構是指將不完整的字形同相關圖片或圖形進行置換、替代的創意方式,其不僅打破了文字僵化、枯燥的狀態,避免了信息表達的歧義,還提升了圖片的美感與意蘊,從形與意兩方面傳達出了招貼設計的主題。以富有中國元素的國際創意大賽獲獎作品《中國姓氏》為例,設計師陳其泳將姓氏“張”左邊的弓字旁替換成了弓箭的圖像,既保留了“張”字的基本形態,方便受眾辨認,又簡明形象地闡明了張姓起源的歷史,構思十分精巧。又如,電影《教父》的宣傳招貼,設計師將提線木偶圖形同影片名“DerPate”進行了組合重構——“Pate”的四個字母分別受制于四根操控木偶的提線,淋漓盡致地傳達了教父維托對整個幫派和家族強大的控制力。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戶外廣告 受眾 情感體驗設計

一、受眾情感體驗計在戶外廣告中的作用分析

戶外廣告作為重要的廣告形式,在商品信息的傳遞和商品銷售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戶外廣告的設計中,情感體驗設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一)傳統的戶外廣告形式及其弊端

傳統的戶外廣告主要包括平面廣告和立體廣告兩種形式。平面廣告的主要形式主要有路牌、招貼、墻壁、海報和條幅等;而立體廣告則形式多以霓虹燈、廣告柱、廣告塔和燈箱等形式為主。作為傳統的戶外廣告,由于廣告形式比較規范,廣告宣傳地點比較固定,由此必然導致廣告效果的宣傳面比較窄,而由此所產生的廣告宣傳的效應評價難以進行。

(二)情感體驗設計對傳統戶外廣告形式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情感體驗是指通過外界的環境和條件因素的刺激和影響,形成受眾的心理活動,并進而通過心理活動產生對相關事物的評價和主觀感受的過程。作為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所指的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刺激性因素的設計和實施,最終實現受眾對于戶外廣告內容和形式的接,進而提高戶外廣告的宣傳效應。

在傳統的戶外廣告形式的基礎上,通過情景體驗的設計,能夠有效實現戶外廣告宣傳效果的提高。具體的作用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體驗設計可以通過加強受眾的感性認識來提高其認知程度,并加深其對廣告內容的接受程度。利用情感體驗設計方式,可以通過對受眾的需要的把持和滿足,實現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進而通過超越產品的使用價值的心理附加值的增加,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以最終最高效率地實現廣告宣傳目標和效果。

2.情感體驗設計有助于提高戶外廣告的視覺停留效應。通過情感體現效應的實現,能夠有效地延長室外廣告對受眾的影響時間。這樣,就能夠克服戶外廣告由于廣告媒介的地點的固定性而導致的廣告效應時間短、效果差的缺陷,能夠增強戶外廣告的宣傳效果,以此增強戶外廣告對受眾的影響力。

二、戶外廣告設計中的情感體驗設計因素分析

(一)受眾的認知心理分析

對于受眾來講,其認知心理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傳統文化的影響、權威性的尊崇、傳統性格的使然、濃重的親情關系以及理智型消費的主導等因素。

1.傳統文化的影響

傳統文化在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中已經是根深蒂固,對于受眾行為舉止和選擇判斷都已經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借助于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在進行情感體設計的實施中,不僅會使相關廣告內容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和有力支持,而且也能夠通過傳統文化的傳遞效應和社會性的道德規范的實施,充分發揮廣告中的社會積極效應,進而通過對受眾的行為和思想意識的影響來促進其對廣告內容和廣告對象的接受,進而更能夠有利于廣告宣傳效應的實現。

2.權威性尊崇的影響

源于消費心理的不成熟和風險規避意識的存在,中國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尊崇權威性的宣傳效應。對于戶外廣告來講,由于戶外廣告本身所具有的宣傳地點固定和宣傳面窄等缺點,使得戶外廣告更應該重視其宣傳效果。應該在其情感體驗設計方面充分考慮到尊崇權威的關鍵性因素,在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尊崇權威性的心理特點,利用權威性要素,增強公眾的情感體驗效果,以此來促進廣告宣傳作用的提高。

3.傳統性格的使然

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中國的受眾在性格和審美方面更具有內斂和謙遜的特點。而這也成為受眾比較容易接受的宣傳形式。在進行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時,應該從受眾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角度出發,采用受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情感提樣方式,對使用富有內涵的、精巧、細膩的情感體驗設計手法,從受眾的接受角度著手,減少廣告宣傳的阻力和障礙,以更好地實現廣告效應。

4.濃重的親情關系

中國具有著傳統的家庭和親情觀念。作為社會組成的重要單元和重要形式,中國的親情關系決定了在中國的經濟領域中很多方面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性。包括對于商品的選擇和購置上。而作為以實現商品銷售額為條件和目標的戶外廣告來講,當然要重視這種社會關系所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親情關系因素,以親情關系為其創意點,喚起受眾的親情共鳴性,并予以設計和實施,以此促進廣告效應的加強。

5.理智型消費的主導

中國的傳統的理財觀決定了,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是屬于比較節儉型。這種消費觀念決定了消費者更加重視的是商品的性價比。由此,在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在廣告宣傳中傳遞商品的性價比的優勢,以此消除受眾可能會存在的猶豫和懷疑情緒,以此增強受眾對廣告內容的接受,并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信任感。這樣,必將為廣告效應的實現提供非常有利的促進效應。

(二)受眾的接受程度分析

戶外廣告效應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要收到受眾的接受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中,也要必須考慮到受眾的接受程度。事實上,受眾的接受程度一般要受眾的個性和文化程度的影響。受眾的個性化比較強的,一般對于外界信息具有較強的苛刻性,也就是不會太輕易接受廣告信息,而相反,性格比較隨和和大眾化的,一般比較能夠隨波逐流,一般比較容易接受社會廣告信息。而對于受眾的文化程度來講,一般是與對廣告宣傳信息的接受呈現反向作用關系。文化程度越高的受眾,在對待一些具體事物時,更容易形成和具有自身的明確關系,不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而戶外廣告的作用效應也必將下降。而作為文化程度不高的受眾,反而會比較容易接受廣告傳遞的信息。

在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受眾對廣告的接受程度,以此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以提高廣告宣傳效果。

三、總結

鑒于戶外廣告的最終目標和評價標準是對受眾的影響力,所以,在戶外廣告的情感體驗設計中應該也必須重視受眾對廣告的接受程度,實際上,也就是應該從受眾的認知心理出發,在充分地分析受眾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戶外廣告的情感體現設計。在具體的戶外廣告情感體驗設計中,還應該從相關設計要求和實際情況出發,以保證廣告的真實效應的實現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