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原因及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過敏的原因及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牙套;脫敏糊劑;牙本質過敏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071
牙本質過敏癥是指暴露的牙本質遇到冷熱酸甜及機械等刺激而產生的尖銳性疼痛和酸軟感, 往往時間短暫, 除生理性的原因致牙齦萎縮外, 還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牙異常磨損有關, 如橫刷牙、夜磨牙、單側咀嚼習慣, 長期咀嚼檳榔等硬物, 牙周病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也是常見原因[1]。統計顯示發病近9%~30%, 多見于中老年人, 好發于前磨牙及磨牙的頸部和咬合面, 牙本質過敏性疼痛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偏向用牙本質小管內液體流動力學理論來解釋, 當溫度、機械、化學物刺激暴露的牙本質小管時, 會導致牙本質小管內液體流動, 流動的液體再刺激牙髓內的神經末梢產生疼痛[2]。作者近3年來通過使用牙套內加脫敏糊劑或脫敏牙膏讓患者自行試戴2~3次/d, 10 min/次, 氟離子與牙接觸不僅濃度高, 接觸時間也長, 脫敏效果明顯、療程短?,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因各種原因如牙齦萎縮、牙磨耗等原因導致多顆牙牙本質過敏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8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制作牙套 首先用探針在牙面摩擦或冷刺激的方法檢查并記錄患者牙本質過敏的部位、范圍、取模, 根據記錄在模型上標識牙本質過敏的范圍, 并在此范圍內用與模型不同顏色的石膏加厚2 mm, 填塞牙倒凹及牙間隙, 并送加工廠制作硬質塑料牙套, 這樣制作的牙套與有牙本質過敏的牙面之間就有2 mm的間隙, 以便容納牙本質脫敏糊劑, 為保證脫敏糊劑不易溢出, 牙套制作時邊緣要求超過牙齦緣3 mm。
1. 2. 2 治療方法 治療前填充楔狀缺損、齲齒, 清洗牙結石, 治療各種牙周病, 糾正口腔不良習慣等。對照組用脫敏糊劑早晚刷牙或涂擦, 觀察組在醫生的指導下, 將適量脫敏糊劑擠入牙套內在家里自行試戴, 脫敏糊劑選擇華西口腔醫院研制的四川天福牌牙本質脫敏糊劑, 用脫敏糊劑擠入牙套內口內準確部位, 去除多余糊劑, 戴10 min/次, 2~3次/d, 時間以早晨與晚上為宜, 為增強藥物滲透, 治療前需用普通牙膏刷牙, 治療致牙齒感覺舒適為止。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牙對10℃的冷水刺激的過敏癥狀消失, 用尖探針探診患處無反應。有效:治療后患牙對10℃的冷水刺激的過敏癥狀減輕, 探針探診患處反應較輕。無效:治療后患者對10℃冷水刺激的過敏癥狀明顯, 治療前后相差不大, 患處探診敏感。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過3個月的治療觀察, 對照組顯效28例, 有效35例, 無效17例, 總有效率為78.75%;17例無效患者中有3例因脫敏糊劑的異味而放棄治療, 其中部分患者因治療效果不明顯, 治療時間長而不能堅持治療。觀察組顯效36例, 有效42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7.50%, 2例無效患者中1例因有夜磨牙習慣牙磨耗嚴重接近牙髓有關, 另1例與牙齦萎縮明顯至根尖附近牙根暴露明顯有關, 2例無效患者在其同意下最終通過牙髓治療得以解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本質過敏性疼痛為常見病、多發病, 患者往往比較痛苦。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如下。①氟化物脫敏, 如75%的氟化鈉, 因氟離子能與牙齒中的鈣離子形成氟磷灰石, 阻塞牙本質小管從而減少液體傳導。②氨硝酸銀法、碘化銀法治療局部牙本質過敏。③激光脫敏。④牙本質粘結劑脫敏。⑤中藥脫敏治療。⑥修復治療等。以上各種治療方法中, 以氟化物脫敏應用較廣, 臨床常見的牙本質過敏患者往往伴有牙周病, 牙根暴露明顯, 牙本質過敏的牙較多, 范圍較大, 采取局部治療往往較困難, 采取脫敏糊劑與脫敏牙膏刷牙, 氟離子的濃度在刷牙時被水稀釋, 降低了脫敏藥物的濃度與治療效果, 且與牙齒接觸時間短, 脫敏效果不明顯, 療程長[3]。四川天福牌脫敏糊劑由華西口腔醫院研制, 內含氟化鈉氯化鍶等脫敏成份, 兼有防齲抑菌防治口腔潰瘍和牙齦炎等功效。目前治療牙本質過敏的多種途徑中, 并無確切的方法, 各有其優點和不足。牙套內加脫敏糊劑自行試戴為廣大牙本質過敏癥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特別對于有多數牙本質過敏癥的患者尤其適用, 此方法方便、簡單, 費用低,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盧靜, 單兆臣, 柏景坪. 抗過敏牙膏治療老年人牙本質過敏癥臨床療效比較研究.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 2012, 10(1):10-12.
[2] 曹之強. 口腔脫敏糊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療效分析.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 2009, 18(4):184-185.
篇2
【關鍵詞】 過敏性鼻炎;原因;治療
過敏性鼻炎和感冒、鼻竇炎等疾病有很多相似的癥狀和表現,因此,在進行過敏性鼻炎的診斷和治療中,需要確定他們之間發病原理、癥狀表現等多方面的異同,從而對患者確診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1 過敏性鼻炎的界定
過敏性鼻炎(AR)又稱變應性鼻炎,分為季節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兩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呼機性過敏癥。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屬于嚴重疾病,不會危及生命,但它會引起鼻癢、打噴嚏、鼻塞或流清水鼻涕等癥狀,也容易引起患者疲勞、情緒不穩定,甚至過度憂慮引發抑郁等,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工作、睡眠和學習等,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生活困擾。
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很高,[1]全球約有10%-25%的人群受到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全球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驚人。近年來,受工業化進程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影響,我國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也有明顯增加。因此,對過敏性鼻炎做到提前預防、準確診斷、有效治療顯得十分重要。
2 過敏性鼻炎產生的原因
過敏性鼻炎的產生和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有以下幾大類原因。
2.1 過敏原 引發過敏性鼻炎的直接原因是過敏原。一般的過敏原對大多數個體都是無害的,但是當過敏原接觸特應性個體,就可能引發過敏性鼻炎。我們吃的食物或生活環境中的很多東西都可能是誘發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比如:魚蝦、牛奶、雞蛋、磺胺類藥物、抗生素、養的寵物、蒼蠅蚊子等昆蟲、霉菌,核桃樹、榛子樹及化妝品、油漆等。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過敏性鼻炎發病率明顯偏高,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空氣污染相對嚴重。
2.2 遺傳原因 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都屬于過敏性體質,而過敏性體質大多屬家族遺傳。資料顯示,父母雙都方有過敏性疾病的家庭,子女發病率高達65%。因此,遺傳是誘發過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
2.3 其它原因 過敏性鼻炎的引起還和種族、地域、性別、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3 過敏性鼻炎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3.1 過敏性鼻炎的預防 提前預防是防止患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有效預防過敏性鼻炎,首先要了解自身過敏原有哪些,在生活中注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一般來說,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做法有:不養狗貓鳥等寵物;不適用地毯,保持室內干燥、清潔,經常通風,防止室內有塵螨和霉菌;不吸煙或被動吸煙,不酗酒;最好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增強嬰兒免疫力;不接觸有害氣體,美化生活環境?;覊m、冷空氣、刺激性氣味等也可能引發或加重過敏性鼻炎的癥狀,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要在易發病季節多加小心,外出要戴口罩,避免接觸空氣中花粉等過敏原,也要防止花粉進入室內。[2]在過敏季節到來前15日,每日在鼻腔中滴入1-2次色甘酸鈉對于預防過敏性鼻炎也有明顯的效果。另外,由于過敏性鼻炎屬慢性炎癥,損傷鼻腔黏膜,感冒時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鼻竇炎,因此,盡量減少感冒次數、縮短感冒時間也是預防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3.2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 臨床上過敏性鼻炎的診斷一般包括表象診斷和儀器診斷。
表象診斷是根據患者所表現出的癥狀和特征是否符合過敏性鼻炎的一般癥狀,患者是否接觸過常見過敏性鼻炎過敏原,患者本人或家族中是否有過過敏史等多種因素綜合的基礎之上,初步確定是否過敏性鼻炎。這是一種建立在常識和經驗之上的診斷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準確率和醫生臨床經驗關系較大,一般用在沒有配備相關診斷儀器的小醫院或診所做初步的判斷。
儀器診斷是根據儀器檢測結果來判斷患者所患是否為過敏性鼻炎。包括皮膚過敏原點刺試驗,或用鼻鏡對患者鼻部進行鼻甲、黏膜色澤、鼻腔黏液數量和質量進行檢查,以確定患者鼻部是否有病理性改變。
在臨床實際運用中,常將表象診斷和儀器診斷結合起來,現詢問患者癥狀、過敏史、家族過敏史、接觸過敏原情況等,再進行儀器檢測,從而確定是否為過敏性鼻炎患者。
3.3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要控制急性過敏性鼻炎癥狀,另一方面要防止過敏性鼻炎的復發。過敏性鼻炎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免疫調節治療、脫敏治療及手術治療等,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療法或綜合多種治療方法,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撲爾敏、異丙嗪等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價格便宜,治療效果明顯,但對容易引發嗜睡、口感等副作用,對于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者等人群不適宜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包括息斯敏、特非那丁、克敏等相比第一代抗組胺藥物來說,副作用減少了許多,但仍可能引發一些不良反應,比如,過量服用特非那丁可能引發心臟中毒,長期服用說息斯敏容易引發肥胖癥等。還有一些抗組眼藥物,是局部噴霧使用的,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適合兒童使用,常用的有立復汀、氯卓噴劑等。例如,對于輕度過敏性鼻炎患者,[3]可以用10毫克地塞米松加入珍珠明目滴眼液中滴鼻,每日三次。地塞米松可以有效抑制組胺脫羧酶的活性,從而大量減少組胺數量,由于鼻黏膜有大量腺體和豐富的血管,可以很快將藥物吸收,對于局部過敏癥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又可以避免全身用藥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
免疫調節是通過注射免疫調節劑來調節過敏體質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效果。常用的免疫調節療法有為患者注射卡介苗。免疫調節療法的治療效果也比較顯著。
有些過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局部已經變形,下鼻甲腺樣增生肥大,鼻中隔偏曲,就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矯正鼻中隔,可以減輕過敏性鼻炎的癥狀,臨床上也是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造愉悅優美的生活環境,對于我們身心健康,防御過敏性鼻炎及其他疾病,都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譚志敏.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相兼為患中醫臨床治驗體會[J].中醫藥導報,2010:16.
篇3
【關鍵詞】護理干預 超短波 小兒慢性鼻-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178-02
慢性鼻-鼻竇炎為兒童的一種多發病和常見病,病程比較長,比較容易由于天氣等原因復發,臨床上以鼻塞和流膿性或者黏液性的鼻涕為發病的主要癥狀。而且,因為兒童的鼻竇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鼻竇的黏膜和纖毛功能發生障礙的可逆性較大,如果進行手術治療風險會比較高[1],嚴重的會影響兒童面骨的發育,所以在治療上必須采取和成人不同的、更安全的方法,近年來臨床上常采用超短波進行治療小兒慢性鼻-鼻竇炎,效果比較良好。超短波治療法,為一種采用超高頻的交流電來作用人體,以達到治療目的治療方法。本文采用60例2010年2月到2010年5月的小兒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采取鼻部超短波治療方法,部分進行了護理干預治療,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0年2月到5月的60例入本院治療的小兒慢性鼻-鼻竇炎患兒。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的4歲;男孩42例,女孩18例;分泌物為膿性的為50例,呈粘性的為10例;臨床上均出現反復的鼻塞并出現膿性、粘性的鼻腔分泌物,進行鼻鏡檢查發現中、下鼻道有粘膜充血、水腫的跡象;把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人數、年齡、性別、病情情況都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采取鼻部超短波進行物理治療,電療機輸出功率40-50mV,每次10-15分鐘,連續治療10-14日[2],在電極外面包裹棉毛巾,采用并置電極方法:將電極置于患者鼻翼兩旁固定好,按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慢性鼻-鼻竇炎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鼻部超短波進行治療。
1.2.2 觀察組 除同對照組的治療外同時進行護理干預治療:即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進行治療前后的護理、和超短波治療安全防護等護理干預。
1.2.2.1 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 鼓勵患兒積極地面對治療,激發患兒的樂觀情緒;當孩子發生對治療儀器的好奇和恐怖時進行耐心的解釋和安慰;在治療前和治療中播放一些孩子愛看的電視節目,分散患兒進行治療時的注意力。
1.2.2.2 健康教育 對患兒和家屬進行有關慢性鼻-鼻竇炎的有關患病原因、疾病特點、治療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生動、細致、耐心的講解和培訓,并將常出現的情況和方法流程圖做成簡單的卡片讓患兒的家屬隨時對患兒進行復習指導。
1.2.2.3 進行治療前后的護理 患兒如果在進行超聲波治療的時候出現鼻部分泌物增多的現象會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要指導患兒在治療前霧化吸入、清理鼻孔等護理干預,使治療能更好的進行和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1.2.2.4 超短波治療安全防護 因為治療時會通電,所以必須保持治療用的毛巾、棉墊、床單等用具和患兒的衣物的干燥,拿走一切金屬物品。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主要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進行鼻鏡復檢未發現異常。
顯效:主要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者有明顯的減輕,進行鼻鏡復查發現明顯好轉。
有效:主要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進行鼻鏡復檢比之前情況有所好轉,鼻腔內膿性和黏性等分泌物稍有所減少。
無效:主要的臨床癥狀沒有改變,進行鼻鏡復檢未發現情況改變。
有效率:(痊愈病例數+顯效病例數+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學x2檢驗, 以(P
2 結果
進行護理干預鼻部短波治療方法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
表一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情況
3 討論
兒童慢性鼻-鼻竇炎的目前發病率比較高,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成長和身體健康,主要的致病原因有:因為兒童的鼻竇竇口相對比較大,所以感冒后會容易經竇口而入侵鼻竇;兒童的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差,容易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一些急性傳染疾?。粌和谋馓殷w腫大或者腺樣體的肥大會影響兒童的正常呼吸;一些兒童患有先天性免疫性德機能不全或者是由于特應性體質;因為在不干凈的水中進行游泳等活動;兒童容易發生鼻腔內進入異物或者鼻外傷而發生繼發性感染造成慢性鼻-鼻竇炎;由于鼻竇功能還未成熟,年紀越小,所以患上慢性鼻-鼻竇炎的概率就越大,所以一般,年紀在七周歲以上的孩子,由于免疫功能和鼻竇功能已經日漸成熟,所以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生次數也就會日趨減少;由于患有過敏性鼻炎,兒童如果患有過敏性鼻炎大多數是由于遺傳所導致的,所以很多小孩從小就患有過敏性鼻炎,有資料統計,孩子父母雙方都曾患過過敏性鼻炎史的,他們的小孩就會有80 %的幾率患有過敏性鼻炎,如果父親或者母親有一方患有過敏性鼻炎,他們的小孩就會有50 %的幾率會被遺傳,小孩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會有50%的幾率并發慢性鼻-鼻竇炎[4]。
鼻竇炎的臨床表現有,急性鼻竇炎的早期癥狀和急性鼻炎或者感冒的癥狀相似,但是全身癥狀要比成人明顯,所以除有鼻塞和膿涕多癥狀外,還會有發燒、脫水、精神萎靡、煩躁不安、呼吸比較急促、厭食、抽搐等臨床表現。還會伴有咽痛、咳嗽等感冒癥狀,還會并發急性中耳炎、鼻腔出血等癥狀,較大的兒童可能會向醫生陳述有頭痛或者一側面頰感覺疼痛等感受。慢性鼻竇炎,常發生間歇性或者經常性鼻塞,和淌粘液性或者粘膿性的鼻涕,常常鼻腔出血,病情嚴重者可表現為精神不振,胃納較差,和體重下降或者低熱,嚴重甚至可繼發貧血、風濕、關節痛、感冒、胃腸或者腎臟等全身性疾病發生,長期的鼻阻塞和張口進行呼吸,會導致患兒的頜面、胸部和智力發生發育不良。
本文討論對進行慢性鼻-鼻竇炎的兒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總有效率達到了96.67%,所以值得臨床上更加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患兒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熊偉,歐陽順林,溫紅艷,王志堅,徐飛華,鼻部超短波治療在兒童慢性鼻-鼻竇炎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0,31(19):2520―2521.
[2]張黎明,臨床物理治療學[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63―62.
篇4
[關鍵詞] 小兒重癥哮喘;規范化診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c)-0162-03
重癥哮喘雖然臨床發病率較低,但診治十分困難。重癥哮喘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致死率高,而且臨床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費用較高,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嚴重負擔[1-2],因此,提高重癥哮喘的診治效果十分重要。目前,在國際上重癥哮喘尚無明確定義,通常是指經過多種正規藥物治療后癥狀無改善,持續存在并且短時間內多次急性發作的哮喘。本文探討重癥哮喘的規范化診治,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兒科收治的小兒重癥哮喘患者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呼吸急促,雙肺聞及哮鳴音。全部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26個月,平均(13.5±3.2)個月,發病誘因:上呼吸道感染12例,油漆等氣體刺激15例,寒冷刺激10例,其他3例;實驗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28個月,平均(15.5±3.7)個月,發病誘因:上呼吸道感染15例,油漆等氣體刺激15例,寒冷刺激8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按照普通哮喘治療方法,給予激素霧化吸入。實驗組患者給予規范化治療,患者入院后首先進行病情評估,密切觀察患兒有無憋喘、發紺等缺氧癥狀。肺部聽診觀察有無哮鳴音。一旦懷疑患有重癥哮喘,應該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①面罩吸氧:一旦觀察患者有缺氧征象立即給予面罩吸氧,采用低流量持續性吸氧,流量4~5 L/min,癥狀無改善或危重患者給予無創機械吸氧;②進行心電監護,采血檢查血氧飽和度,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③哮喘藥物治療:選用布地奈德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癥狀改善不明顯者,還可加用抗膽堿能藥物霧化吸入,病情嚴重者,可采用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治療時間,最長使用時間為7 d,然后逐漸減量;④靜脈滴注氨茶堿,進行平喘治療;⑤合并癥治療:糾正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⑥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進行長期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憋喘、呼吸困難癥狀消失,肺部呼吸音正常,且肺功能恢復正常;好轉:憋喘、呼吸困難癥狀較前改善,肺功能及缺氧癥狀較前改善;無效:患者憋喘、呼吸困難等癥狀無變化,甚至惡化,而且肺功能、缺氧癥狀較前無改善。有效=痊愈+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有效率為5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65,P
3 討論
重癥哮喘的發生機制主要是氣道炎癥反應反復發作,氣道平滑肌增生肥大,這也是重癥哮喘區別于普通哮喘的主要病理學特征。重癥哮喘臨床發病率較低,但是常見于小兒患者,而且多發于男性。小兒高發的原因主要是反復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3]。
患兒發生重癥哮喘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臨床治療依從性差:哮喘是一種氣道高反應性疾病,病程長,病情反復,需要長期治療,其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治療的依從性?;純鹤晕夜芾磔^差,需要家長的監督,但是由于家長工作繁忙,而且部分家長擔心長期用藥會發生耐藥,或在癥狀改善后減少用量,甚至停藥,導致哮喘癥狀反復發作,病情進一步加重。重癥哮喘的治療方案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正確的治療方案及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是重癥哮喘治療的基本保障[4-5]。②心理因素:患兒哮喘發作不僅造成生理痛苦,而且還會產生恐懼、自卑心理,家長及醫生常忽視兒童心理護理。許多患兒隨著哮喘發作次數的增多,其心理變得較為敏感,刺激強度逐漸變小,以至于輕微的精神刺激就可誘發哮喘的發作。而家長的過分緊張、焦慮進一步加重了患兒的心理負擔,影響患兒哮喘的治療及恢復,使得哮喘癥狀難以控制。③不斷接觸過敏原:哮喘已經被證實屬于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存在過敏原,大部分哮喘患兒在進行過敏試驗檢查時均表現為陽性。部分患兒過敏原尚不明確,致使生活中不斷接觸過敏原,導致哮喘反復發作,癥狀不容易控制。④β受體激動劑使用不正確:部分患兒哮喘癥狀反復發作,無法得到控制是由于β受體激動劑使用不正確,主要表現為患兒對其過度依賴。一旦哮喘癥狀發作,患者就使用大劑量的β受體激動劑以迅速控制癥狀,掩蓋了哮喘發作的炎癥階段,導致醫生無法對病情做出正確評估,導致處理力度不足或過度,使哮喘癥狀逐漸加重,演變為重癥哮喘。⑤伴發疾病的影響:部分患者在發作重癥哮喘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疾病,增加哮喘的治療難度,最常見的伴發疾病有過敏性鼻炎、病毒性肺炎、腦膜炎等[6]。
預防重癥哮喘發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①最大程度地減少哮喘發作誘發因素;②建立患兒信息庫,制訂正確的治療方案;③患兒及家長的知識教育及管理;④避免接觸過敏原,對于明顯過敏體質患兒可采用脫敏治療;⑤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使患兒及家屬了解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增強他們長期治療的依從性[7-8]。另外,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哮喘認識的不斷加深,臨床治療方法逐漸增多,抗IgE單克隆抗體、抗生素、抗腫瘤壞死因子及支氣管熱塑型療法逐漸被用于臨床治療。
小兒重癥哮喘規范化治療可提高小兒重癥哮喘臨床治療有效率[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規范化治療重癥哮喘可明顯提高其治療效果,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減輕患兒痛苦。
筆者認為雖然小兒重癥哮喘臨床治療較為困難,但是及時準確地評估病情,找出危險因素,及時糾正危險因素,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案,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青松.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的療效研究[J].北方藥學,2013,10(9):14-15.
[2] 嚴紅,李懷遲.脾氨肽聯合阿奇霉素輔助治療小兒哮喘55例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6): 2523-2524.
[3] 廉淑敏.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小兒哮喘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117-118.
[4] 吳峰.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對小兒哮喘急性發作血清IgA,CH(50),C3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3,25(6): 49-50.
[5] 王學珍.萬托林與普米克在小兒哮喘急性發作中的聯合應用研究[J].四川醫學,2013,34(7):1032-1033.
[6] 楊青松.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小兒哮喘6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0):148.
[7] 黃騰,許尤佳.“哮兒虛寒”理論診治小兒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10): 2460-2462.
[8] 蔡幸生,朱勇斌,林麗愛,等.丙種球蛋白聯合匹多莫德預防小兒哮喘復發前瞻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1, 9(6):843-844.
[9] 王冠.酮替芬聯合氯雷他定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5):147-148.
篇5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皮膚瘙癢;原因;護理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臨床常見與多發疾病,因腎臟萎縮,難以維持正常功能,其直接影響著患者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質量,同時也威脅著其生命安全。由于此疾病發病機制不明確,臨床上尚無特效療法,常見治療方法有腎移植手術、血液透析。皮膚瘙癢為血液透析治療中的常見并發癥,根據臨床實踐可知,透析時間越長,瘙癢癥狀越嚴重,不僅降低了患者配合度,還增加了其身心負擔,一旦未能及時及時的治療與護理,則可能誘發皮膚感染[1-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明確了其成因,經對照分析,證實了針對性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了88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45~84歲,平均(65.3±4.3)歲。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均行血液透析治療。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急性腎功能衰竭者;③伴有精神疾病者。隨機分組,各44例,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不顯著。
1.2方法 入院后,均給予血液透析治療,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約250 ml/min,透析液流量約500 ml/min。
1.2.1對照組 常規護理,包括入院指導、常規宣教與疏導、飲食及用藥指導等。
1.2.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環境管理,護理人員定時通風、換氣與消毒,為患者營造舒適、衛生與安全的透析環境,濕度控制在55%左右,溫度在22℃左右;②透析護理,護理人員檢查透析儀器,確保其可正常運作,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則及時告知醫師,以便于有效處理;了解患者過敏史,盡量控制治療中可能出現的過敏源,降低因過敏反應而引起的皮膚瘙癢;③心理疏導,患者受基A疾病、皮膚瘙癢等因素,極易出現暴躁、煩躁、恐慌及焦慮等不良情緒,而負面心理直接影響著透析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及時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疏導,如:介紹成功病例、講解皮膚瘙癢成因、注意力分散法等,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并調動患者家屬參與護理積極性,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同時提高其健康知識知曉率,使其掌握慢性腎衰竭、皮膚瘙癢等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經系統宣教,減輕其恐懼心理;④飲食指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飲食習慣,為其提供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保證營養豐富、搭配合理,并告知其治療中的飲食禁忌,以此控制皮膚瘙癢發生幾率。
1.3觀察指標 觀察皮膚瘙癢各影響因素所占比重、護理滿意率、皮膚瘙癢改善率、生活質量評分及心理障礙評分[3]。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8.0軟件處理資料,其中計量資料表示(x±s),計數資料表示(n)與(%),組間用t、χ2檢驗,P
2 結果
2.1原因 本組88例患者,皮膚瘙癢影響因素:電解質代謝障礙占61.36%(54/88)、氮質代謝產物潴留占22.73%(20/88)、過敏反應占13.64%(12/88)。
2.2護理效果
2.2.1護理滿意率、皮膚瘙癢改善率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皮膚瘙癢改善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2評分指標 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障礙評分分別為(98.6±1.2)分、(23.4±1.5)分均優于對照組的(88.6±6.3)分、(34.4±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腎功能衰竭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等特點,為了挽救患者生命,延長其生存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工作者積極探索適合的治療方法,在先進醫學技術與設備支持下,血液透析治療的應用日漸廣泛與普遍,但治療期間極易出現皮膚瘙癢,其影響著治療效果,降低了患者滿意度,影響了醫護患關系。因此,臨床上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是必要的。
本文以8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經分析發現,皮膚瘙癢的原因有3種,其中電解質代謝障礙所占比重最高,其次為氮質代謝產物潴留,最低為過敏反應。通過對照研究證實,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皮膚瘙癢改善率、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心理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此結果表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皮膚瘙癢經針對性護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推廣。
國內學者[4]經回顧分析發現,皮膚瘙癢發生率偏高,經單因素分析發現,過敏組的代謝障礙、氮質代謝產物刺激及過敏反應所占比重高于非過敏組,差異顯著。同時護理干預組的臨床癥狀改善率高于未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焦慮與抑郁評分均優于未干預組,差異顯著。與本研究報道一致。
臨床實踐中醫護人員均應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因病程較長、血液透析治療費用偏高,使其機體素質較差,常伴有不良情緒,隨之增加了并發癥發生幾率。因此,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性并發癥的成因,特別強調皮膚瘙癢的危害,預防等,如果出現皮膚瘙癢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包括透析護理、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及病房管理等,從而打造安全與衛生的透析環境,提高透析治療效果,增強患者機體素質,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5]。
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與代謝障礙、氮質代謝產物潴留、過敏反應等有關,在明確其影響因素基礎上,給予了針對性護理,減輕了患者身心負擔,利于其早日康復。但本研究樣本量少、隨訪時間短,日后應開展大樣本、多中心及長隨訪研究,以此明確針對性護理的遠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春柳,劉璇.34例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原因分析及護理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3(03):145-146.
[2]曲曉慧.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皮膚瘙癢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08):272-273.
[3]武婷.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原因分析及臨床護理干預應用效果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3(08):103-104.
篇6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河南鄭州 450007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嬰兒濕疹的致病原因及臨床特征。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57例患有嬰兒濕疹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濕疹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對嬰兒生長發育造成的影響。結果 嬰兒濕疹以頭面部為主要發病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皮膚泛紅且呈現密集的小丘,濕疹的致病因素比較復雜,需要對家族史、喂養方式進行分析、進行過敏源測試。42.6%的患兒血清食物特異性IgE升高,19.1%的患兒血清吸入特異性IgE升高;患兒濕疹復發率高達67.5%。結論 嬰兒濕疹的發生與家族病史、食物過敏、環境干擾等多種因素有關,家長應積累預防和應對知識,降低嬰兒濕疹的發生率.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是控制嬰兒濕疹復發的有效手段。
[
關鍵詞 ] 嬰兒濕疹;臨床表現;致病因素;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58.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2(c)-015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infantile eczema.Methods Choose the 57 cases of patients who sufferes from infantile eczema as the object of study,doing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their clinical data.Observe the causes of the infantile eczema,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impac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cts. Results The infantile eczema prone in the head and face of the children,with varying degrees of itching,redness and shoued denses hill.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infantile eczema is very complex ,we must analyze the family history,feeding mode ,and do Allergy test.there are 42.6% of the patients IgE serum food specific elevated serum inhalation,19.1% specific IgE increaseed.Children with eczema recurrence rate as high as 67.5%. Conclusion There are complex factors of infantile eczema associated with family history,food allergy,envionment interference and other relevant.Parents should learn the knowledg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ant eczema. Alimentary controls and drug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infant eczema.
[Key words] Infant eczema; clinical features; Hyperglycemia; Predisposing cause ;Treatment effect
嬰兒濕疹(infantileeczema)常被稱作“奶癬”、“嬰兒濕瘡”,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癥。皮損以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復發作,急、慢性期重疊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常難以確定。這種疾病帶給患兒瘙癢等不適感覺,會給患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鑒于此,本文對嬰兒濕疹的致病原因和臨床特征進行分析,以為臨床更好地治療嬰兒濕疹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7例患有濕疹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嬰26例、女嬰31例,患兒年齡在16d~2周3個月之間,均系發病后2 d內就診。所有患兒均在面部、頭部出現比較密集的小丘疹,其余部位也出現少量濕疹,有滲出跡象,出疹部位皮膚潮紅,有的部位出現薄厚不一的黃色結痂。
1.2 治療方法
詳細詢問了解患兒的發病時間、病程、發病經過、飲食狀況、居住環境狀況、喂養方式、母乳孩子母親飲食情況、家族是否有過敏史等,并認真觀察患兒精神狀態。全面把握以上信息后,對患兒進行食物回避及食物替代,同時外敷皮膚滋潤劑,在此基礎上還應根據患兒濕疹的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對癥狀明顯的患兒可以適量使用組織胺類藥物如皮爾敏,對有明顯滲出小丘疹或結痂較厚的患兒作局部清痂處理及濕敷,若發現濕疹被抓破有感染則合理加用抗生素,對濕疹布滿全身的患兒施行藥浴。
2結果
經過細致的與患兒家長交流,對患兒濕疹狀況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57例患兒中的41例其直系親屬存在藥物過敏史或存在對某種食物、環境過敏的現象,占全部患兒的71.92%;34例嬰兒在濕疹發作前食用了魚、蝦、蛋、牛奶等食物,系與進食食物有密切相關性,約占59.64%,這些患兒在停用這類食物且使用外敷皮膚滋潤劑后癥狀明顯減輕;40例患兒濕疹主要見于頭部、面部,6例患兒濕疹主要布滿四肢、背部、臀部,另有8例長期使用紙尿褲的患兒濕疹集中在外陰和肛周,有的患兒濕疹可能與長期使用尿不濕導致皮膚透氣性差,不能長期處在干燥的外部環境下而導致濕疹。其余3例患兒濕疹遍布全身,系比較嚴重的濕疹患者,且濕疹呈現明顯凸起的小丘疹;經過我院3~7 d的治療,所有患兒均被治愈。但因多種因素影響,其中27例在數日后復發濕疹,復發率約為47.36%,經過再次治療全部治愈,未出現二次復發現象。
3討論
嬰兒濕疹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近年來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它具有比較復雜的致病因素,可能由遺傳性素質引起,比如患兒父母嬰兒時期得過濕疹,他們的孩子出生后得濕疹的幾率更高些。也可能是過敏導致濕疹,因為嬰兒皮膚發育尚不完善,毛細血管豐富,內含水及氯化鈉豐富,容易發生過敏。[1]此外,嬰兒自身因素也可能導致濕疹,這是由于他們的腸道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健全,一旦進食富含食物蛋白質抗原的高風險食物就極易引發濕疹,比如一些嬰兒對牛奶、母乳、雞蛋、蝦、大豆等食物過敏,容易引起的變態反應而形成濕疹。經對這些患兒進行過敏原檢測,發現42.6%的患兒血清食物特異性IgE升高,19.1%的患兒血清吸入特異性IgE升高;還有一些嬰兒系因環境因素的干擾導致的濕疹,這主要源于環境遭受的污染越來越重,免疫力較差的敏感體質的嬰兒遭遇環境污染干擾而發生濕疹的現象近年來逐漸增多。本研究所選取的57例患兒中41例患兒的家族中存在藥物或某種事物的過敏史,約占全部患兒的71.92%,這與文獻報道的71.01%[2]、79.24%[3] 十分相近。6例濕疹主要集中在四肢、背部、臀部的患兒居住環境濕潮,冬季室內溫度普遍高于26℃,且很少開窗通風,缺少空氣對流。由此可見,濕疹的發作與環境因素的干擾也存在密切關系。8例患兒因長期使用紙尿褲在外陰和肛周出現濕疹,這與使用紙尿褲皮膚不能充分接觸空氣,紙尿褲更換不及時內部溫度較高且干爽度降低導致。綜上可知,濕疹的發作與多種復雜因素有關,發現后應立即就醫,快速排查引發濕疹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濕疹的發病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存在差異。對于食物過敏引起的濕疹,治療以食物療法為主,盡可能回避引起過敏的食物,堅持母乳喂養,不能母乳喂養者選擇一個可代替牛奶配方的營養品。[4] 此外,為嬰兒創造舒適、干爽、溫度適宜的居住環境,定時開窗通風,及時清洗嬰兒貼身衣物,晾曬被褥,減少紙尿褲的使用。對于病情反復發作、有遺傳史及懷疑有過敏傾向的患兒,可進行過敏原檢測,及早發現過敏原,并排除過敏性食物,可防止發展成特應性皮炎[5] 。為了有效預防嬰兒濕疹的發生,父母應該主動學習和積累預防濕疹的知識和經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嬰兒濕疹的發生率。同時,一旦發生濕疹,要及時就醫,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手段,使患兒早日擺脫濕疹帶來的痛苦。
[
參考文獻]
[1] 張小芳.淺談嬰兒濕疹的好發因素與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7):117.
[2] 何玉華,康靜,劉光珍,等.太原市479名嬰幼兒濕疹發病率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8):12-13.
[3] Moore MM,Rifas-Sbiman SL,Rich-Edwards JW,etal,Perinatalpredictors of atopic dermatitis occuring in the first sixmonths of life [J].Pediatrics, 2004, 113(3pt1):468-474.
[4] 韋光萍.嬰兒濕疹57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261-262.
篇7
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廣東省惠州市516000
【摘 要】目的:通過對我院嬰幼兒濕疹治療效果觀察,總結嬰幼兒濕疹的臨床治療方法,為嬰幼兒濕疹的治療提供臨床參考。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治療過程和結果。結果:在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治療效果好,療程短,總有效率達到了98%。結論:藥物的治療,再輔助以飲食指導和精心的護理,能有效治療嬰幼兒濕疹,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嬰幼兒濕疹;藥物治療;飲食;護理
嬰幼兒濕疹是兒科的常見病之一,易復發,病情反復,它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臨床以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伴劇烈瘙癢為主要特征[1],引起嬰幼兒濕疹的原因大多是乳母飲食不當、胃腸功能紊亂、外界溫濕度的改變、對嬰幼兒護理不當及過敏性體質,一般在嬰兒出生后1個月-2歲期間出現濕疹,兒童期的濕疹多是嬰兒期濕疹的延續,在嬰幼2歲期間濕疹會基本痊愈,受嬰幼兒生理特征影響,患兒會焦躁不安,持續哭鬧,如果因難以忍受瘙癢用手抓撓,會使表皮潰爛,造成更嚴重的感染,因此對于嬰幼兒濕疹的及時治療、飲食指導及精心護理工作非常重要。[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最小的50d,最大23個月,平均年齡10個月,病程為32d至10個月不等。其中病情較輕者30例,僅出現紅斑、脫屑和丘疹等癥狀,病情嚴重者有20例子,除病情嚴重者病變部位覆蓋較廣外,其余病例的病變部位多集中在臉部,胸部,肩頸等。
1.2治療方法
外用藥治療:對急性濕疹或有嚴重皮損的可直接將藥涂于患處,一天兩到三次,可處理亞急性或慢性濕疹;一日兩次用艾絡松或地塞米松乳膏來處理干性濕疹,用40%氯霉素氧化鋅軟膏外涂一日兩次來處理濕性濕疹,能達到殺菌、收斂及氧化的作用。濕疹嚴重、吵鬧不安嬰兒,可口服抗組胺藥開瑞坦口服液,l日1次。若患者癥狀較輕可不用藥物治療,通過飲食指導及精心的護理即可;在喂養方面建議以母乳喂養來減輕濕疹程度,母乳喂養媽媽要注意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等,常食綠豆和絲瓜,如懷疑某食物過敏,一定要停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魚、蝦等海產品和柑橘等食物;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患兒為避免牛奶蛋白過敏可選用氨基酸配方奶或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對于一些嬰兒食用可能過敏的食物要嚴格控制,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忌食辛辣、腥膻、刺激性及高油膩飲食,如蔥蒜、韭菜、辣椒、香菜等;忌過早添加輔食。
在嬰幼兒濕疹的皮膚護理方面,首先要禁忌辛辣食物對皮膚的刺激,勤剪指甲,以淺色純棉或真絲制品為貼身衣物的選擇,不對皮膚做過多包裹以免對皮膚產生刺激。
1.3觀察指標
在經過藥物治療,飲食指導及精心護理之后,我們對嬰幼兒濕診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觀察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嬰幼兒的行為特征即哭鬧情況,睡眠情況,搔抓情況等等,還包括濕疹病變自身的情況即濕疹創面大小、深度、色澤、滲出及肉芽組織生長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等等。
1.4治療標準
依據相關治療標準:將濕疹全部消退,相關瘙癢癥狀全部消失視為痊愈;濕疹基本消失,相關癥狀得到很大程度的減輕視為治療顯效;濕疹無消退或消退面積不足百分之三十視為治療無效。
2結果
在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中治愈49例,顯效29例,無效2例,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治療效果好,療程短,總有效率達到了98%,在78例患兒中出現病情反復10例,再經過二次治療和護理后已經痊愈。
3討論
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我們生活中常叫它“奶癬”,在醫學臨床中1~2個月嬰兒最容易感染濕疹,病情發生易反復,時輕時重,表現為有幼兒出現皮疹,皮膚發紅,皮膚粗糙脫屑,病發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遇濕熱會使病情表現更加明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從飲食還是衣物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嬰幼兒皮膚過敏和感染的可能性,嬰幼兒濕疹的發病率在近些年來呈上升趨勢,也引起了家長和醫院臨床上的重視。[5]
治療嬰幼兒濕診多采用藥物治療、飲食及護理的指導多種方式相結合,能盡快緩解嬰幼兒濕疹,效果明顯且不易復發,通過臨床治療的效果發現,此治療方式在臨床上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8%。
除去醫學臨床上的治療,對于嬰幼兒濕疹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臨床觀察上來看,通過日常的精心護理可以加快嬰幼兒濕疹的治療時間,提升治療效果;而通過對幼兒濕疹有針對性的預防工作,可以降低嬰幼兒濕疹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鐘成梁,張淳,胡思源.中醫藥治療小兒濕疹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03:219-221.
[2]劉奇.濕疹方合解毒散治療小兒濕疹(濕熱型)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3.
篇8
[關鍵詞] 自酸蝕劑;牙本質過敏
[中圖分類號] R24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1(c)-00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self-etching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treatment agent and e 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108 cases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April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f-etching agent for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method using drug therapy,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1 month, and after treatment VAS score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VAS value of 6 months (2.26±1.09),(2.54±0.98),(2.61±0.8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patients (4.47±0.71),(4.78±0.82),(4.88±0.79)(P
[Key words] Self-etch adhesives;Dentin hypersensitivity
牙本質過敏(Dentin hypersensitivity, DH)又稱過敏性牙本質,是口腔科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1]。近年來研究發現應用自酸蝕劑治療牙本質過敏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長期的持續效果[2]。該次研究對2011年4月―2014年12月于該院檢查并進行治療的108例牙本質過敏患者給予自酸蝕劑進行治療,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該院檢查并進行治療的牙本質過敏患者共108例,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齡27~52歲,平均年齡(39.4±7.1)歲。其中,使用自酸蝕劑進行治療的而患者共80例,為觀察組;采用氟化鈉甘油糊劑脫敏治療的患者共28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符合過敏的臨床檢查標準,面磨耗,對冷、熱、酸、甜或機械刺激一過性敏感。排除以下患者:①近半年內做過脫敏治療及受到口腔外傷的患者;②無齲無隱裂無牙周炎者;③有重大疾病史和過敏史的患者;④孕婦以及哺乳期婦女。并且以上患者的自身身體狀況、牙本質過敏的臨床表F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觀察組患者男41例,女39例,對照組患者男15例,女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及臨床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處理相同,使用佳潔士牙膏拋光和清水沖洗清理牙齒表面污垢,并進行隔濕消毒。其中觀察組采用自酸蝕劑進行治療,將蘸有美國3M ADPER ESPE Easy One自酸蝕粘接劑復摩擦敏感區持續15 s,后氣槍輕吹液體直至牙齒表面光亮層顯現出來,后光照20 s固化,對照組采用75%氟化鈉甘油糊劑進行常規治療。分別記錄患者在治療后即刻、隨訪1個月、6個月牙齒的敏感度。
1.3 評價標準
該次研究采用VAS標尺法進行評價,該法是使用一條10 cm長的線段,其中一端表示嚴重不適或劇烈疼痛,另一端表示無不適或無疼痛。探測時使用檢查用牙科尖探針刺激敏感區檢測患者對機械作用的敏感度;采用牙科椅配套三用氣槍將室溫的空氣在距牙面5 mm處垂直吹向牙面持續時間時間1 s,來檢測患者患牙對冷刺激的敏感度。其中敏感指數:0代表不敏感;1代表輕度敏感,對探針刺激有輕度反應,對冷刺激有輕度不適感;2代表中度敏感,探針刺激和冷刺激時明顯產生疼痛感但痛感可忍受;3標志重度敏感,對探針刺激有電擊樣痛感,對冷刺激有尖銳性痛感。其中治療效果表示方法如下:若敏感度測試差值≥2表示治療顯效;若敏感度測試差值≤1表示治療顯效;敏感度測試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平均值±標準差(x±s)和[n(%)]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當P
2 結果
通過研究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VAS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即刻,觀察組患者的VAS值(2.26±1.09)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的VAS值(4.47±0.71)(P
3 討論
牙本質過敏是指當暴露出的牙本質受到外界刺激,如溫度的劇烈變化、刺激性化學物質(酸、甜等)以及摩擦等機械作用時產生一種獨特的“酸”、“軟”的痛感,并且這種痛感通常發作迅速、持續時間短暫,痛感尖銳[3]。牙本質敏感流行病學調查指出,我國成年人牙本質過敏的發病率高達40%,其發病年齡高峰在40歲左右[4]。牙本質過敏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牙釉質的完整性收到破壞是牙本質保留產生。牙齒磨耗、楔狀缺損、牙折、齲病和牙周萎縮等均可導致牙本質過敏的產生。牙本質過敏產生的疼痛會導致患者的牙齒得不到足有清潔,進而導致牙菌斑滯留,加重疾病,形成惡性循環[5]。目前,臨床上治療牙本質過敏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藥物治療、離子透入、激光脫敏、微波脫敏和填充修復等多種治療方法,其中自酸蝕劑治療法是應用非常廣泛、臨床效果較為優秀的一種方法[6]。自酸蝕劑用于牙本質敏感癥的脫敏的原理為自酸蝕牙本質粘結劑自酸蝕劑可以在牙本質表面形成致密的混合層和進入牙本質小管的樹脂突,可以有效地隔絕各種物理和化學刺激,減輕或消除牙本質敏感癥狀[7]。
該次研究共有患者108例,其中接受自酸g劑治療的患者共80例,其中接受75%氟化鈉甘油糊劑治療的患者共28例。經檢查及隨訪調查統計發現,在治療后即刻,觀察組患者的VAS值(2.26±1.09)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的VAS值(4.47±0.71)(P
[參考文獻]
[1] 周子琪,周崇瑜,馬梁瑞.Gluma脫敏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3,24(16):1481-1485.
[2] Wang Y, Que K, Lin L,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2, 39(11):812-820.
[3] 錢進, 鐘良軍. 脫敏劑MS-COAT阻塞牙本質小管的電鏡觀察分析[J].口腔醫學. 2012, 32(1):29-32.
[4] Splieth C H, Tachou A. Epidemiology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J].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2013, 17(1):3-8.
[5] He S, Wang Y, Li X, et al. Effectiveness of laser therapy and topical desensitising agents in treating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2011, 38(5):348-358.
[6] 吳萍.自酸蝕粘接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的療效觀察[J].甘肅醫藥,2016,35(2):132-133.
[7] 薛紅,楊利明,崔濤,等.Seal&Protect 治療牙頸部、牙本質過敏的療效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13(4):224.
篇9
【關鍵詞】 血海
【摘要】 目的 探討基層醫院治療過敏性紫癜在常規基礎治療的條件下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 取血海、膈俞穴位各注射曲安縮松配合利多卡因(注射液)。結果 各穴位注入上述藥物后,治療效果好。結論 血海、膈俞穴位注射曲安縮松配合利多卡因,治療過敏性紫癜有良效。
關鍵詞 血海 膈俞 穴位注射 曲安縮松 過敏性紫癜
近6年多來,我們在常規的抗組織胺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癥對因的基礎治療的條件下,用曲安縮松配合利多卡因,選雙側血海(SP10)、膈俞(BL17)穴位分別注入,治療過敏性紫癜患者61例,療效良好。與以往常規治療相比差異有顯著性?,F報告及討論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1例過敏性紫癜患者,均符合《實用內科學》第10版中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 [1] 。61例均為隨機選擇,其中,男36例,女25例;61例中,7~14歲29例,15~20歲21例,21~30歲7例,31~52歲4例;61例其中45例在皮膚紫癜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就診時,皮膚紫癜2~5天者33例,6~10天者11例,11~15天者9例,16~20天者8例;61例均有紫紅色的點、斑、丘疹,有的互相融合;有發熱者8例,有腹痛者44例,有便血者8例,有關節疼痛者46例,多于膝踝等大關節,呈游走性;11例患者小便常規可見紅細胞、蛋白,并有眼瞼及下肢浮腫;未見腸壞死及腸穿孔,未見腎功能不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者33例,白細胞(11~19)×10 9 /L者34例;大便檢驗發現蛔蟲卵者9例,發現鉤蟲卵者5例,大便潛血(++)以上者26例。61例血小板僅2例見輕度異常。
1.2 治療方法 (1)配制注射藥物,取曲安縮松混懸注射劑40mg(1ml),與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混合均勻。(2)穴位注射:①取雙側血海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后,注射針頭進入約2.5~3.0cm(兒童酌減)處,如回抽無血液,即時每穴位分別注入上述混合注射液各4.5ml(兒童酌減),速拔出針,無菌按壓注射針口,至針口無血液滲出。1周后此兩穴再注入1%利多卡因各2ml,方法相同。②用同樣的注射方法,取雙側膈俞穴,常規消毒進針0.5~0.9cm(兒童酌減),如回抽無血液,即時注入上述混合注射液,每穴各1ml,拔針,無菌按壓注射針口。1周后此兩穴再注入1%利多卡因各1ml,方法相同。(3)血海穴取法:正坐屈膝,髕骨內上緣上2寸,當股內側肌內側緣,即患者屈膝坐,醫者面對患者,用(右)手掌放在患者的(左)膝蓋上,掌心正對髕骨,當拇指尖所到之處,即是血海穴。膈俞穴取法:取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膈俞穴。(4)穴位注射前及注射后都要注意對癥處理及原有疾病的治療,去除病因,如驅除腸寄生蟲,使用抗生素,去除某些變應原。
1.3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1)皮膚紫癜的癥狀及體征消失,無關節痛或腹痛;(2)尿常規正常及大便潛血陰性;(3)隨訪1個月,病情無復發。臨床好轉:與就診前對比,有符合上述(1)或(2)條情況的改善。無效:上述(1)、(2)兩條情況均無改善。
1.4 結果 經觀察、隨訪、統計,穴位注射后,61例患者中臨床治愈50例,占82.0%;好轉8例,占13.1%;無效3例,占4.9%,總有效率95.1%,平均住院治療時間8.1天;隨機選擇我院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的本病患者42例為對照組,該組臨床治愈22例,占52.4%;好轉5例,占11.9%;無效15例,占35.7%,總有效率64.3%,平均住院治療時間12.5天。兩組對照情況見表1,療效及平均住院治療時間差異均有顯著性。
表1 兩組療效及住院治療時間對比略
2 討論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可能與血管的自體免疫損傷有關 [1] 。臨床特點除紫癜外, 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炎、腹痛及腎炎等癥狀。患本病時,由于機體對某些過敏原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過敏原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但其直接致病原因往往很難確定。感染、藥物、食物等因素均與本病的發生有關。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捎械蜔?、乏力、倦怠等前驅癥狀。
祖國醫學認為,過敏性紫癜屬“斑疹”范疇,是因風熱郁滯,自閉營分,從血絡透發于肌膚 [2] 。針對“風熱犯血”,溢于脈外發為斑疹 [3] ,治則是清熱涼營,活血養陰。因此,在常規的基礎治療下,并給予祖國醫學的正確治療是完全可以增強療效并縮短治療時間的。選擇治療血分病的穴位治療本病尤其可以奏效顯著。血海,屬于足太陰脾經,脾統血,且血海因功能命名,以治療血分病見長;膈俞是八會穴中的“血會”穴,與血分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協同血海治療血分病。中醫認為,本病起因于風熱侵入血絡,“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4] ,取血海配膈俞穴治療過敏性紫癜,即出于此意。在穴位注入相關藥物(水針療法)起到一種針刺與藥物相結合的作用 [5] 。除了小量利多卡因能起某種局部封閉作用,并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外,曲安縮松是腎上腺皮質類藥物,對過敏性紫癜病變有顯著的藥物協同治療作用,且作用時間持久達3周,再加上穴位注射刺激,其作用就更為強烈和持久。因此,不論是從祖國醫學的學說,還是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藥物穴位注射都顯著地加強了常規基礎治療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和治療了過敏性紫癜。張浩良等人觀察的結果提示,穴位針刺能顯著地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 [6] ,穴位針刺后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明顯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也相應減少,以上變化可以說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的增多 [5] 。由此可知,穴位注射對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對內分泌系統有調節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和治療過敏性紫癜。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十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990-1991.
2 中醫研究院.廣東中醫學院合編.中醫名詞術語選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328-329.
3 張俊庭.中國中醫特治新法大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393-394.
4 胡熙明,程莘農.中醫學問答題庫・針灸學分冊.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61,21.
篇10
關鍵詞:哮喘;中西醫結合;發病機制
中圖分類號:R442 文獻標識碼:A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隨著農村城市化、城市工業化的發展,其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生趨勢越來越嚴重。由于哮喘發病機制復雜,病程長,所以治療效果不理想。本文試圖從中、西醫角度分析哮喘病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法的不同,以期積極探求哮喘病的最佳防治方法。
1 哮喘的病因在中西醫認識上的差異
1.1 哮喘在中醫上的認識
中醫認為哮喘為風、寒、痰、瘀、虛等多種因素所致。肺有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之功效,若風邪侵邪,則肺失宣發肅降,影響其通調水道的功能,導致津液凝聚成痰,痰又可阻礙肺氣的升散肅降,風痰相搏,阻滯于氣道,使氣道攣急引發哮喘,氣道攣急,又可影響痰的排出,使上氣喘逆更為嚴重。寒邪隨飲食人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咳之,則為肺咳。肺為氣之主,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肺氣不利則百脈不暢,致肺絡血瘀,瘀血阻滯,血脈壅塞則又可致氣機不利,津液停滯而生痰,則血滯為瘀。從哮喘中痰與瘀的關系而言,痰可釀瘀,而肺絡瘀阻亦可生痰,肺之宣肅失常,則氣逆而喘,哮喘頓作。哮喘反復發作其原因不僅與痰、瘀、氣逆等標實有關,更取決于肺腎不足。腎虛為病,不能納諸氣以歸元,故氣逆而上。肺氣虛則氣失所主,少氣不足以息而令人喘,腎主納氣,若腎的精氣不足則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矣。且肺虛不能通調水道,布散津液,聚液成痰,腎虛不能主水,津液不歸正化,亦可化而為痰。痰既已生,阻于肺系,則可因痰致病,發為哮喘。
1.2 哮喘在西醫上的認識
十年前,西醫認為哮喘的發生是由于呼吸道狹窄造成的,治療方法都是采用支氣管擴張劑?,F在則認為哮喘是呼吸道的一種炎性反應,特征為肥大細胞被激活、嗜酸性細胞浸入、活性淋巴細胞的增加,其中T-淋巴細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病理狀態表現為呼吸道黏膜的水腫、微血管充血、微循環障礙等,治療方法多為吸人皮質激素和免疫療法。
2 哮喘的治療在中西醫用藥上的差異
2.1 中醫治療哮喘
中醫將哮喘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恢復穩定期。或用參附龍牡湯加干姜濃煎頻服治療陽虛欲脫者;或用參麥散加味治氣陰欲竭者;或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加細辛、杏仁、干姜、半夏治療寒痰飲邪內壅外溢者;或用生地黃、玄參、麥冬、瓜蔞、貝母、法半夏、膽南星、海浮石、竹茹、魚腥草、蘆根等以養陰清化熱痰;或用金匱腎氣丸、右歸飲加黨參、灸黃芪、白術、炙甘草溫補肺腎陽氣;或用參麥散合六味地黃湯以滋養肺腎氣陰??傊歉鶕∪藗€體的不同,配以不同的中藥進行治療。從方劑上看宣降肺氣、祛痰化飲、理氣和胃是治療哮喘的主要治法。
2.2 西醫治療哮喘
在西醫上,皮質激素已成為支氣管哮喘抗炎治療的基礎藥物,而皮質激素和長效B2-激動劑聯合用藥是對付頑固哮喘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皮質激素副作用大,長期使用會導致病人骨質疏松和兒童生長發育障礙。但如果停藥或減量則會導致哮喘加重。所以西醫探索、發展了許多新的藥物。
環素奈德是一種新的類固醇藥,以肺部酯酶為作用靶點,其全身作用少,在肺部滯留時間長。另外還可以將類固醇進行結構上的分離,將其抗炎作用和全身副作用分離開。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因為兩者作用的靶部位不一樣,抗炎作用介導的是非基因組的轉錄因子,而副作用往往是由于激活了基因組DNA上糖皮質激素結合位點而引起的’。
沙美特羅和福英特羅是新型的長效支氣管擴張劑,作用時間可長達12小時,與皮質激素一起加入到吸入器,發揮互補作用??鼓憠A藥也能擴張支氣管,但在臨床使用上其作用比B2-激動劑弱,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在炎性反應中,有超過100種以上的介質在起作用,所以如果僅僅針對一、兩種介質是沒有作用的。目前唯一在臨床使用的抗介質藥是抗白細胞三烯的藥物,而其他的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緩激肽、速激肽的阻斷劑都被證實是無效的
在哮喘的炎性反應和支氣管壁的改變中涉及到許多細胞因子,因此細胞因子也可以成為治療哮喘的新的作用靶點。但臨床證實對過敏原引起的哮喘沒有作用。干細胞因子是肥大細胞的重要調節劑,在動物模型中證實阻斷干細胞因子對哮喘有效。
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具有廣譜抗炎作用,包括T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氣管平滑肌、上皮細胞、氣管神經系統都有作用,在動物模型中表現出了高效的治療哮喘作用,是目前認為的最先進的方法。但是副作用較大,易引起惡心、嘔吐、頭痛、腸胃不適,極大的限制了其發展。
許多哮喘病人是遺傳性過敏癥患者,對過敏原特別敏感,因此治療過敏癥就為治療這類患者哮喘的合理方法。現在最先進的方法為人單克隆抗體。這種抗體阻斷了免疫球蛋白E(IgE)從而達到抗過敏的效果。這類藥目前全注射給藥,而且價格昂貴,患者一般不能接受。改變劑型,采取口服給藥等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