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總結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村官總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副部長陽建和“兩新”工委(現非公工委)副書記朱浩為爭一個干部“鬧”到了部長王志宏面前。
“干部考核工作離開他很難開展……”陽建言辭懇切。
“研究室和大學生‘村官’管理可都是他在牽頭……”朱浩據理力爭。
領導們口中的“他”就是,時任區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
“考核科剛剛成立,起步難、任務重、要求高,讓他去考核科吧!”王志宏一錘定音。
研究室工作隨后拆分,單獨成立考核科,任科長。
一名到組織部工作僅四年的“80后”,何以讓兩位領導如此“爭搶”?
“他善鉆研,‘點子’多,每項工作都有開創性!”朱浩說。
“葉茂歸根”,腳踏實地,乃創新之源
2008年7月,即將從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選擇回家鄉長壽工作。
“你硬是腦殼有包哦!”對他選擇回長壽且到最偏遠的鄉村――云臺鎮八角村當“村官”的事,同學們很是不解。
而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喜歡‘葉落歸根’,我要‘葉茂歸根’,用我的青春建設家鄉!”語氣堅定。
2008年9月,到云臺鎮報到,后擔任了八角村黨支部副書記。
2009年底,執筆的該村黨支部年終總結報告讓時任組織部研究室主任的朱浩青眼有加。
“情況熟悉、結構嚴謹、文筆扎實,是個好苗子!”朱浩說。
2010年3月,被調入區委組織部研究室。
一年后,全區公開選拔鄉鎮副職干部。
“這是個機會呀!”消息在組織部年輕干部中迅速傳開。
報名結束,朱浩拿到報考名單。
“沒有的名字。”朱浩心中竊喜,轉念又一想,“為什么呢?”
“我來組織部才一年,腳跟都還沒站穩,不能老想著走!”事后,解釋說。
面對部里兩名同事成功通過考核的結果和同事們“要是去考,肯定沒問題”的慨嘆,總是一笑置之,轉身以踏實的心態投入工作,深鉆業務,一個個“金點子”開始閃光。
了解基層,對癥施策,乃創新之基
2012年國慶節前的一天,長壽區委黨校200多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
大學生“村官”“激揚青春?獻禮十”演講比賽正在舉行。
江南街道大堡村的大學生“村官”毛慶“過五關斬六將”,最后奪得二等獎。
“參加了好幾次,這次終于拿獎了!”毛慶說,“這得感謝我們有個好老師。”
毛慶說的“好老師”就是。
扎實的基層經歷,讓很清楚大學生“村官”面臨的困境。
“剛畢業,面對基層工作,‘口難開、下筆難’,更別說和群眾打成一片了!”說。
因此,如何讓他們“開口能說、提筆能寫、遇事能辦”,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2010年6月,有針對性地提出“五個一”培養工程――即每月出版一期刊物、每季度召開一次座談會、每半年組織一次專題活動、每年安排一次部門實習、每年組織一次外出考察。
毛慶參加多次的演講比賽,就是每半年一次的專題活動。
“通過這五個方面,來鍛煉他們的綜合素質!”說。
兩年后,毛慶成長為大堡村黨支部書記。
“是‘五個一’培養工程造就了我!”毛慶說。
截至2014年底,“五個一”培養工程共出版《大學生“村官”》刊物27期,召開座談會70場,舉辦演講比賽等專題活動8場,安排多批次大學生“村官”到、拆遷等崗位鍛煉。
如今,越來越多的“毛慶們”脫穎而出,獨當一面。
結合實際,量身定制,乃創新之要
2012年5月,升任研究室主任,在文稿起草、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之外,他又承擔了干部考核工作。
為做好干部考核,頻繁到街鎮、區級部門調研,聽到不少“委屈”。
“我們鎮是飲用水源保護地,工業發展有限制,按照現在的指標考核,我們很吃虧。”
“我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商貿業根本聚不起來!”
…………
2013年以前,長壽區18個街鎮考核用的是同一套指標,考核“一刀切”現象嚴重。
“這其實不公平,很多偏遠鄉鎮很吃虧,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說。
難題當前,如何破解?
“探索差異化考核!”向部領導建議。
領導拍板后,帶領同事們開始為各個街鎮量身定制考核指標。
2014年9月,《長壽區街鎮2014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績和黨的建設工作考核指標》出臺,并下發各街鎮。
“工業發展指標比2013年度降了3分呀!”長壽區飲用水源保護地,發展工業先天不足的但渡鎮黨委書記程興明很驚訝。
但與此同時,但渡鎮“農業現代化建設”指標從原來的4分提高到了5分。
“這下我們有努力的空間了,考核不至于老排在后面。”程興明說。
的“金點子”不僅如此。
2012年,針對基層年終考核檢查過多過濫,建議了《關于規范年終考核檢查活動的通知》,各種到基層年終檢查的數量下降了80%。
緊扣重點,推動工作,乃創新之本
2012年5月,定銷商品房(安置房)進入分配階段,面廣量大難度高,成為當時全區重點工作之一,區委組織近200人的工作團隊,分為5個工作組下派到晏家等5個街鎮開展分配工作。同時,安排區委組織部負責監督、考核。
派誰去呢?
“非莫屬!”部領導不約而同“點將”。
接到任務,深感責任重大,“定銷房分配稍有不公就會引發矛盾,必須‘看好’干部!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干部公正辦事”。為此,他與同事們創設了“三道關口”。
第一道,制度先行。
“干部怎么干,決定于干部怎么考,先要制訂《考核方案》,讓干部知道考什么、怎么干!”說。
第二道,現場督查。
“到現場最直觀。每周對各工作組不定期走訪一遍,明查干部到崗情況和日常工作筆記。”說。
第三道,抽查群眾。
隨機抽查群眾,暗訪干部作風,看干部是否有、“吃拿卡要”等現象。
“聽老百姓怎么說最準確。”說。
“三道關口”擋住了歪風邪氣,確保了公平公正。
篇2
關鍵詞 現代農業;創新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23-02
1 創新型農業信息化人才是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進入21世紀,我國傳統農業正在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以計算機技術為載體的信息農業、智能農業、都市型農業日趨成熟,智慧農業成為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將有利于建設現代農業,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提高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村的普及和推廣應用水平,對促進農村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十二五”期間,北京郊區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蓬勃開展,展現快速發展勢頭。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市屬農科院校,北京農學院不僅具備濃厚的傳統學科的科研氛圍,而且擁有一批優秀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和學生,這為農業信息化的實現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計算機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勢必成為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而具有農業背景的計算機專業科技創新型人才,不僅是地方農業新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也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
2 加強學生在科研創新實踐的能力培養
目前北京農學院計算機信息與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有嵌入式和網絡2個培養方向,本課題主要以嵌入式方向為例,探討學生在科研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2.1 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突出農業應用
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方向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繁多,但是如何突出農業應用,發揮服務農業的功能,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與現代農業之間的關系和具體應用卻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如在嵌入式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可提供一些農業類信息系統實現或者農業專家系統開發等題目,學生以系統開發為主線,依照模塊化程序設計思想,最終完成農業信息化小課題;嵌入式底層硬件課程實踐教學部分,任課教師則提供一些農業測控系統實現的題目,以系統仿真為基礎,著重掌握測控技術的農業化,在此教學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農業領域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對科研創新實踐的主體有更感性的認識[1]。
2.2 實施層次化實驗實踐教學模式
如何通過課程實驗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始終是關注點。傳統的課程實踐教學層次進度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信息的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時刻追蹤最新的專業前沿知識,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內容也隨之調整。目前,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方向實驗室選用UP-Magic6410嵌入式實驗開發平臺,著重培養學生在該平臺下進行嵌入式Linux程序開發的相關環境搭建與軟件設計方法的能力。針對各模塊以及嵌入式系統的應用背景,按照由淺入深,不同課程層次對應不同實驗項目等原則,分別組織設計了嵌入式導論的基礎性實驗、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的實操性實驗、設計嵌入式高級編程的提高性實驗3個層次的實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滿足不同階段的實驗和實踐需求,其中基礎性實驗多以理論驗證為主,在于學習方法;綜合性實驗和提高性實驗則多以應用為主,在于提高能力。3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為進一步的實踐開發和畢業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 通過綜合性實驗教學,培養鞏固學生創新能力
在設計綜合課程等綜合性實驗時,依托教師實際的科研或工程項目,在強調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的綜合設計。教師在實驗課程實施時,可以按照模塊化將綜合實驗分解,綜合實驗的內容強調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程概念,體現從基本動手能力、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規范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過渡到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驗內容的選定可以采取2種辦法: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設計題目或者在教師給定的題目中選擇,充分給學生自,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要,組織上按照“自由組合、自主選題”的原則,從較簡單的嵌入式基礎應用電路開始,要求每組學生完成數個難度遞增的嵌入式程序開發設計、編程與調試,并寫出詳細總結報告[2]。在制作訓練過程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案和技術,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完成學生由單元設計向系統設計的過渡,并通過系統的實驗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獨立設計并實現較完整的嵌入式系統能力,為進行今后的科研創新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嘗試,鼓勵學生在實踐之前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提出和發現問題所在,有的放矢地思考問題、尋求答案,教師與學生可以以座談的形式交流溝通,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
2.4 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科研項目
目前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和教師的課題項目,通過具體的項目實踐來鍛煉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了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開展的力度,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筆者指導的學生參與了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利用嵌入式平臺,對溫室環境等參數檢測,進而實現溫室大棚智能化控制,學生在該課題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系統的完成了整個項目,獲得了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成果二等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畢業的學生在擔任京郊村官期間,將課題成果應用于所服務的村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將會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并學以致用,對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合作精神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計算機信息與工程學院實行導師制指導學生,學生在參與教師的家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嵌入式系統應用課題項目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在整個科研期間從理論到具體操作的各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同學以興趣小組的形式,直接參與到前沿課題和項目中去,將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按照生產鏈的6個環節分解成若干子題目,交由各興趣小組,模擬項目的形式實踐開發,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務實的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科研能力。
3 鼓勵措施
3.1 建立學生激勵制度
制定切實可行的評估體系,細化考核層次,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4]。如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將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的考核納入學生綜合測評,對在科研創新中完成的學時和理論知識經過筆試考試和綜合答辯后,給予相應的學分。今后可以考慮將學生公開發表的論文、著作、發明、科技開發等創新成果或者在創新教學活動中進行的新知識學習與培訓用學分進行考核,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型教學活動,營造多創新、創好新的良好氛圍。
3.2 建立健全工作量考核機制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學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年輕教師主要以教學工作量為考核指標,指導創新活動的教師往往以年輕教師居多,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開放性實驗、學科競賽均以盡義務形式無償加班,這就使得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有所顧慮,擔心自身的教學工作量是否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因此建立指導教師的鼓勵體系尤為重要[5]。如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開放性實驗、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等實踐性教學工作時能將其計算為教學工作量,當學生的成果取得科學發明、申報專利、論文獲獎或獲學科競賽獎等也給予指導教師計算相應的教學工作量,這樣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師對承擔實踐性教學工作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更好發展。
3.3 立足于京郊,服務于京郊
本著“立足于京郊,服務于京郊”的辦學宗旨,加強和北京地區的農產品企業實習實踐教學和技術合作。北京農學院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基本在京郊地區,以這些實習實踐基地為依托,為其所在周邊地區提供科技服務和技術人員培訓,也確保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有所做、有所依、有所為,真正做到立足于京郊,服務于京郊。
自2008年筆者指導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以來,堅持“課題出發,落實應用”的路線,依托京郊門頭溝區龍泉務農業基地,由計算機信息與工程學院5名三年級的學生開發了一套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在門頭溝農業生態園和校內溫室試點運行,該項目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京郊溫室自動化智能控制的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計算機信息與工程學院學生開發的家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以及嵌入式環境監測系統,在密云縣某家禽養殖合作社已經啟動運行,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并達成了長期合作的意向。
在教學中大力開展與京郊農產品企業的合作,切實為京郊農業信息化服務,一方面使得這些農產品用人單位在與學校合作辦學和技術合作的過程中也為自己培養了急需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農業信息化工程項目中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知識面得到極大的拓展,避免出現“懂農業不懂信息化,懂信息化不懂農業”的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尷尬局面。
4 結語
“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服務京郊農業”是農林院校計算機專業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目標。要不斷拓展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和途徑,積極解決問題,應對現代農業對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切實提高“三農”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應有的貢獻。
5 參考文獻
[1] 張國梁,朱泓.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與機制[J].中國大學教學,2003(6):11-12.
[2] 李兵寬,李國濤.加強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青年研究,2003(10):80-82.
[3] 饒碧玉,彭爾瑞,龔愛民. 試論高等農業院校工科人才培養[J].云南教育研究,1999(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