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范文

時間:2023-04-05 02:3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戴望舒雨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戴望舒雨巷

篇1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

凄清,

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

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2、賞析

《雨巷》是中國詩人戴望舒192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篇2

艾青對這次見面印象極為深刻,艾青生前,只要談及戴望舒,便不忘回憶那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彼此之間意猶未盡的關于艾青詩集命名的“爭論”。可惜好景不長,一見如故的艾青和戴望舒,相識不到一年,就揮手言別。1937年7月,艾青匆匆離開了上海,幾經輾轉,于1938年底到了廣西,而戴望舒也幾經波折,最后在香港靠了岸。

雖然生活流離失所,但稍一安穩,艾青和戴望舒都不忘給對方寫信。艾青到廣西不久,戴望舒的信很快就接踵而至。其中,第一封信是這樣寫的:

“……這樣長久沒有寫信給你,原因是想好好地寫一首詩給你編的副刊,可是日子過去,日子前來,依然是一張白紙,反而把給你的信擱了這么久。于是只好暫時把寫詩的念頭擱下,決定在一個星期內譯一兩首西班牙抗戰歌謠給你――我已收到西班牙原本了。

……詩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和諧,洗煉過的;……不是那些沒有情緒的呼喚。

……你如果有詩,千萬寄來……”

從戴望舒的這封信,看得出艾青與戴望舒之間的感情已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加上心中潮起般的愛國熱情和抗日情懷,兩人萌發了共同創辦《頂點》的愿望。艾青和戴望舒這次辦刊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相聚,然而這次相聚也很快以離散告終。《頂點》的創刊號也成了終刊號。

1949年3月,戴望舒回到北京。艾青當時任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第三部主任,戴望舒被安排在第三部的一個研究室任職,兩人終于得以賡續前緣。

然而,不到一年,年僅45歲的戴望舒于1950年2月28日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篇3

本屆大會分為云、開源、運維和實踐四大專場。每個專場下設三個分論壇,分別以“數據庫與云平臺”、“MySQL運維實踐”、“智能運維”以及“實戰進階和優化”等主題為切入點,全面呈現了云時代數據與數據庫的新紀元、數據庫和互聯網開源定制與創新的最新趨勢以及數據運維的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同時,在實踐專場當中,來自業內的技術大咖更是進行了現場培訓,讓參加會議的廣大技術愛好者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技術經驗。

大會的主論壇以“集成云――自動化的數據庫和智能運維”為主題。會上,ACOUG聯合創始人張樂奕、Oracle副總裁吳承楊、云和恩墨創始人蓋國強、Oracle云基礎設施軟件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Dean Vaughan、迪思杰售前技術總監王浩以及云和恩墨CTO楊廷琨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演講。

Oracle副總裁吳承楊提到,在傳統IT時代,由于數據中心建設和系統運維的成本過高,從而束縛了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而這也是在新的時代企業競相上“云”的主要原因所在。Oracle也將云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一方面要發展甲骨文云,重點關注安全和數據整合創新,另一方面也要發展混合云,希望通過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采用通用的技術和標準,實現數據在云上和云下的整合。同時,他還表示,Oracle是按照成本、可靠性、性能、標準、兼容性以及安全六個方面來設計云產品,而設計思路是希望實現基于應用層、平臺層和架構層的云部署,并且在頂層嵌入數據整合服務。

他的演講,從Oracle整體戰略和Oracle云戰略方向給大家梳理了未來如何面臨新的技術,又如何從基礎的運維或者開發優化快速過渡到云時代當中,并且面臨時代的召喚。

接著,云和恩墨創始人蓋國強在演講當中提到,云和恩墨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如今200多人的技術團隊,并且為國內超過三百家客戶提供數據的運維服務、架構、咨詢服務,靠的是穩定的團隊、專業的技術以及靈活機動、快速響應的方式。

另外,他也表示,在數據運維領域,一定會朝著智能化、自動化、云化的方向邁進。自動化,通過工具和產品替代人力,提高標準化,減少運維故障。云化也是平臺化,通過平臺化標準規范快速提供,這是用戶今年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至于智能化,他覺得這更加是一個未來。通過人,智力的凝結、軟件化、自動化,通過一個產品去推廣最佳的智力經驗,他認為才可以幫到用戶改變一個行業。

Dean vaughan講述了Oracle云平臺如何真正落地實施,以及數據從傳統IT系統向云上遷移過程中如何實現無縫對接。同時提到,Oracle在Open Stack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從而使它真正支撐企業級的應用。迪思杰售前技術總監王浩以“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管理和應用”為題介紹了數據的演進、數據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傳統型關系型數據庫的優勢和挑戰。

最后,云和恩墨CTO楊廷琨介紹道,Oracle所有的云的實現,其實都建立在Exadata上,不管是私有云還是公有云,通過Exadata提供云服務帶來了好處,不光可以享受到Oracle數據庫給我們帶來的壓縮、安全性等好處,還可以享受Exadata所帶來的特有的功能。

篇4

戴望舒原名叫戴夢鷗,戴望舒的詩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內容”。戴望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政治和愛情作理想主義的苦苦追求,但其結果,卻是雙重的失望。所以,在他的詩里,多帶有傷感的情感,這一份孤獨融入到詩里,讓人禁不住的心靈觸動。

作為杭州人的戴望舒,也有一份江南人的細膩之美。戴望舒寫的詩,都帶有濃濃的頹廢與傷感之情,形成了特有的韻味,戴望舒也被世人所稱贊。

戴望舒的《雨巷》是他最出名的詩,這是一首好的抒情詩,也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讀過《雨巷》,不禁讓我思緒膨脹,那種哀怨、那種凄清、那種惆悵…腦海中浮現出朦朧的畫面。“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在這首詩中,我獨愛著一句。它帶給我深思,給我的想象裝上翅膀。想象起當時的憂郁環境,詩人獨自漫步在小巷中,心便寧靜了,身邊涼絲絲的,斜斜的雨絲打落在油紙傘上,無助的彷徨,漫步在這落寂的小巷中,直到后來遇見了那位丁香一般,令他記憶深刻的姑娘。因此,戴望舒也被世人稱為“雨巷詩人”。

篇5

師: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戴望舒的《雨巷》。《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之作,因為這首詩,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同時這首詩也被奉為新詩中的經典。那么,這首詩的魅力何在?今天我們就一起打著油紙傘,走近戴望舒,走進雨巷,領略一下《雨巷》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自由誦讀詩歌,談談讀后的感受。

生:感受到憂傷、傷感、哀傷……失落和惆悵。

三、內容分析

師:老師也有同樣憂傷、惆悵、迷惘的感受,帶著這種感受,我們再一起誦讀一下詩歌,老師大聲誦讀,同學們可以小聲誦讀,也可以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同時思考一下,詩歌寫了什么內容,讓我們感到如此惆悵失落?

師:詩歌誦讀完了,大家能看出詩的內容是什么嗎?

生:這首詩好像寫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人,但是,最終還是與他的心上人擦肩而過。

生:這首詩雖然寫得很凄苦,但感覺很優美,尤其是那個丁香般的姑娘,美麗而不可及,令人傷感。

生:這首詩寫“我”在苦苦地追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夢幻般的事物。

師:有些籠統,大家能否具體地概括一下詩歌的內容呢?提示:可以依據詩節的順序,再加上豐富的想象。

師:(點撥)學習詩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想象,通過想象填補詩歌的空白,從而較全面地把握詩歌。

生: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雨季小巷的圖景:小巷曲折而悠長,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里空蕩蕩的,只有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透露出孤寂和苦悶之情。他希望碰上一個丁香一樣姑娘。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呢?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化的“姑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她終于向詩人走近了,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后,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去了!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凄婉迷茫。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等到姑娘走過“頹圮的籬墻”,終于消失在雨巷的盡頭。這時只剩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獨自彷徨,苦悶、哀怨而又無奈,腦海中似乎還有著姑娘的顏色與芬芳,在彷徨中還期待著哪怕姑娘能夠從身旁飄過,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

師:想象可以填補詩歌的空白,是鑒賞詩歌的重要的方法。

師:通過你的解讀,我們知道了《雨巷》的憂傷,知道了作者的無奈。作者為什么寫得如此憂傷無奈?我們了解一下作者,或許會有些啟發。(顯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 戴望舒曾與施蟄存、劉吶鷗等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大革命失敗后,他遭通緝避難江蘇松江,雖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執著地探求真理。避難期間結識了施蟄存的妹妹,詩人心里又暗生愛意,但終以失敗告終。)《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創作的。

四、情感分析

師:大革命的失敗,自身的逃難,情感上的失意,難免會產生一種憂傷、迷惘和苦悶的情感。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表達這種凄美哀傷的情感的?

生:我,姑娘,雨巷……

師:我們分析幾個典型意象:我,姑娘,雨巷。

師:在描寫這些意象時,作者使用了哪些典型的詞語?

生: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生:在描寫雨巷時,用了“悠長”“頹圮”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師:除此之外,還運用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意象“丁香”“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憂愁”……那么,丁香是什么?

生:談論……(顯示: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煜《洗溪沙》

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花白色或紫色。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師:在古詩詞中,詩人往往以丁香喻愁。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師: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也與詩人擦肩而過。

師:這些意象具有典型的傷感色彩,請一位同學誦讀一下詩歌,能否根據我們的分析誦讀出傷感苦悶又無奈的感情。(配樂誦讀)

師:讀得太精彩了,簡直是戴望舒的知音啊!

師:大家也產生了“讀”的欲望吧,請大家在音樂聲中忘情陶醉地誦讀吧。

五、主題分析

師:現代詩歌中的意象除了表達強烈的情感以外,還往往具有象征意義,現在請同學們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 “我“和“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什么?

生:“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生:“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生:“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生:“我”代表了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生:“我”代表了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生:“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生:“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生:“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生:“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師:請同學們以這三個意象為依托,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組合概括三者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歸納詩歌的主題。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生: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生: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生:……

師: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我們讀者再創造的過程。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因此,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理解更合理一些。

當然,把丁香一般的姑娘理解成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也未嘗不可。每位同學的心中都有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但她不是彳亍在悠長的雨巷,而是行走在亮麗的教室,美麗的校園,寬廣的藍天下。

師:同學們,一位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靜默地遠了,遠了,一條寂寥又頹圮的雨巷留在我們心里 ,一位詩壇上的“雨巷詩人”誕生了。讓我們在朦朧的憂傷中再次一起賞讀《雨巷》,體悟作者憂傷哀怨。(配樂誦讀)

六、結語

篇6

放眼望去,巷中可見之路已被雨水淋濕,令人生發出莫名的情緒,我,該不該走進?

也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我走進雨巷深處,會看見佳人娥眉顰蹙,美目凝愁,癡癡地想著心上人身在何處,“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又或者我根本入不得那深深的庭院,只能輕輕撫著生了銅綠的門環,推想佳人居處必是“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也許“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我走進雨巷深處,會看到戴望舒和他的丁香姑娘相逢的那一剎那。兩顆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心一旦遇見,便開始了飄飄灑灑的傾訴和相見恨晚的慨嘆,他們攜手走出雨巷,走到雨晴的地方。又或者他們仍舊錯肩,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惆悵,最后沒有下文地別離,留下我為他們嗟嘆與感傷。

也許我走進雨巷深處,會遇見多年前背著個小書包晃蕩的自己。她在一呼一呼地吃麻辣燙,她被一個有著花白絡腮胡子的爺爺笑話門牙給老鼠啃了,她在敏捷地躲開那只大黑狗,她和伙伴們走著偉大的秘密小道,其實那只是人家房子間大概半米的間隙而已。然后我走了過去,致她一束開得茂盛的山茶花,問她能不能讓我將這段懷想了無數次的童年時光再走一次。她會怎樣作答?也許會把山茶花丟開,留下一句“我不要”便跑開,也許會給我一塊椰子糖,告訴我她還有一塊泡泡糖,也許我根本聽不到她的回答。

那深深的雨巷,我根本無法走進。千年前的才子已成土灰,百年前的佳人不知何處,幾十年前的戴望舒可能在垂死時想起了丁香姑娘,而幾年前的我,也無從尋覓。那條隱藏了我四年腳步聲的鐵鋪嶺巷在最近分崩離析,建起了幾座貌似壯觀的樓房。雨巷,惟有夢中記得。我撐著傘,靜聽雨聲。傘下,有癡囈聲,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傘上,有雨吟聲,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也許下一秒,會有一陣風吹落我的傘,而后雨晴,一個身影從背后走來,拍拍我的肩,告訴我,我們可以一起從大路往前走。

我在干什么?也許這雨只是我的臆想,也許這巷口也只是我的臆想,而我之于這雨巷,只不過是一個徘徊了良久的過客罷了。無法走進,又何必走進?

篇7

喜歡雨的年華是最晶瑩的殤

在斜絲纏繞時

踮起腳尖旋轉皺皺的棉布裙

發上拴著淡藍色的細帶

那些不下在雨巷的雨

卻浪漫得多于戴望舒筆下的油紙傘和美麗姑娘

現在

才知道喜歡雨的人其實是快樂的

黏濕的空氣和雨滴又有多

少人可以輕攬入懷

兒時低俯窗沿看雨滴匯成水晶簾

或是趁父母不在偷偷遛到庭院

頭發上絨絨的跳躍

咯咯地邀同伴一起歡鬧

一首雨巷

喚起些許人對雨的喜愛

在向往雨巷的時候

其實;

雨巷就在身邊

只是在雨落凡間之時匆忙的腳步又怎能邂逅雨的柔情

只因心境而變幻

我們以為的沒有雨巷的詩意

是凡心落滿塵埃

封印了靈性的感觀

缺失了柔情

窗外

雨在飄飛

慵懶的躺在被窩里

連心都是潮濕的

似乎已經失去了喜愛雨的快樂

此時年華寫滿復雜的文字

再也無法純凈

身在雨巷也體會不了那份仙境般的情懷

不下在雨巷的雨

還在乎什么呢

篇8

關鍵詞:網絡化;大數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84-02

當前網絡飛速發展,數據信息量呈核聚變式增長。一方面,互聯網的巨大信息量給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思路,改變了傳統社會人人交流的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通過網絡媒介形成人機人交流的新型社會交往模式,這種即時性和跨區域性的優勢極大的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范圍,將傳統的以課堂上、校園內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延展至大學生的任何時刻、任何地域都能接收和體驗到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校園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在國際國內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下,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和沖擊愈演愈烈,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大量的“三俗”文化和垃圾文化充斥著大學生的日常網絡文化生活。因此,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正確樹立和引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大學生形成網絡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自覺規避網絡不健康信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加快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至關重要。

一、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

以現代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網絡數據量呈核聚變式增長。“全球的數據總量正成指數增長,過去3年間產生的數據量超過以往的綜合。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復制的數據量達到1.8ZB;預計2020年將增至35.2ZB。”[1]如此龐大的互聯網數據體系,數據的核聚變式增長和傳播不僅推動了社會多元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而且給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的提升帶來了諸多機遇與挑戰。

維克托?邁爾和肯尼思?庫克耶在他們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給大數據作如下定義:“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2]這里所謂大數據不單指數據的量,而是指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研究,能夠產生巨大價值的工具性方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某種程度上正在潛移默化的運用這種工具性方式。但由于技術限制和數據分析的預測科學性還未得到準確證實,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數據相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探索的方向,單憑經驗與情感傳統工作方式已不能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決策保證,只有科學利用數據、分析數據、優化數據、才能在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進一步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提高學生工作服務效率。

二、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受到影響。“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爆炸式發展的背景下,非社會主義思想,甚至是主義思想在全社會范圍內快速傳播,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重大挑戰”[3]在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開放性、自由性、共享性等特點使大學生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價值取向受到巨大考驗,以西方為主導的網絡意識形態競爭優勢明顯,網絡身份的隱匿性和數據符號化使各種西方話語體系中的“社會良知”傳播著不同價值訴求和價值取向,特別是以往單一的高校網絡環境在移動互聯數據和各種新媒體的迅速沖擊下,大學生的思想從單純變得日益復雜,本來就還未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拜金主義、暴力文化等西方一部分淺薄的時尚自由的價值觀影響,產生了一系列校園精神文化缺失、主流文化失位、政治信仰淡薄、網絡倫理混淆等問題。

2.網絡化和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地位面臨困境。網絡化和大數據背景下傳統以教育者為主導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和沖擊。以往教育者對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等方面有著權威性和主導性,教育者掌握教育資源和數據信息的優勢也明顯,而在網絡化和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從傳統教育模式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來源逐漸減少,一些學生通過網絡數據分析篩選接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和前沿性已經超越教育者。“大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和垃圾信息、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并存,對于教育對象而言,閱讀、搜索之后還需要辨別真偽,對于教育者而言,數據并非越大越可靠,可靠的數據往往來源于對因果關系的把握。”[4]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獲取數據的及時性和有用性上處于相對落后的一方,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地位面臨困境。

3.網絡化和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通過課堂、講座、座談等面對面傳授方法,教育手段和表達方式比較單一,受教育者被動接受著知識信息技能,限制了教育內容的傳授的有效性。以TED、慕課、云課堂、微信公眾平臺、名校公開課等教育教學方式和在線課程、云端服務器的出現使得教育資源可以共享,利用大數據打造的線上教育體系能夠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免費的以電子形式傳遞課程內容,并且能提供交流學習方法的平臺,為學生尋求最有效的方法接受教育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教育方式方法造成沖擊,加之學生日益增強的自主意識、民主傾向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都使得高校固有道德律令式的理論和說教不在普遍適用,以往靠強制、靠“權威”單向被動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弱化。

三、網絡化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1.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和大數據思想陣地建設意識。“信息的高度圖像化必然會使青少年習慣于形象思維,而放棄追問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干擾了青年對有用信息的選擇和吸收,也影響了青年的思維向深度的發展”。網絡化與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在為當代大學生提供高效、迅速、豐富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如何減少或者避免這些負面效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樹立大數據觀念。運用科學的手段篩選和分析錯綜復雜的學生工作數據,將長時間儲存的學生活動視頻、錄音、照片整理編輯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給學生;將圖書借閱記錄、電子書下載數據、網頁時事關注度等按照網頁廣告投放的方式形成個性化興趣推送;通過將校園卡消費記錄與學生貧困資助體系相結合等方式方法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二是整合社會上的大數據資源,特別是與教育類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教育組織等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與網絡化數據統計相結合,借助動態參與率和反饋評價,調整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三是建立學校家庭雙向數據長期互動模式,在不涉及個人隱私的條件下將大學生在校與放假期間的思想行為狀況定時定期雙向反饋,形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勢互補,從而改善在校大學生知行不一、“三觀”扭曲、精神家園迷失、網絡成癮等思想問題。

篇9

其實我跳舞也不見得很好,身高不夠,靈活性不夠,柔韌性不夠,協調性也不夠,似乎什么都不夠。只是憑著對舞蹈的那分熱忱才堅持到今天的,我選擇了在自己以后成為無業游民的時候當一個舞者,至少可以街頭賣藝,或者在某個小文工團里混飯吃,等著那個文工團出名了,自己也跟著露臉,至少不會讓自己餓死。

佩服的是《小城雨巷》里那個領舞的姐姐。不只是佩服、羨慕,甚至可以說是嫉妒:可不是么?誰都羨慕!

以舞蹈濃烈向上的張力表現出雨巷的寧靜,而寧靜中又不乏靈動——跳躍的花傘。移動的古墻。夜色降臨時,雨水滴答:畫中的景,夢中的人,就活生生地在我們面前。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

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篇10

靜月微風

獨自徘徊在無人的街巷

寂寥而又迷茫

我心靈的窗口里映射不出靈魂在跳蕩

只有遠處的丁香花輕搖著紫色的憂傷

靜默的與我相望

那忽遠忽近的香氣

讓我若走在了戴望舒的雨巷

無雨的夜空里

也想擎一把油紙傘于頭上

街邊的軒窗下

你驚鴻一瞥

定格了這午夜街中唯一靈動的影象

芬芳了丁香花的惆悵

讓這悠長的午夜有了一絲光亮

這光亮填補了心上的缺口

讓雨巷的雨滴在四周輕唱

于是

我確信

今夜軒窗里的你

俘虜了丁香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