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深處范文
時間:2023-04-01 09:2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靈的深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心靈的最深處,像從未有過的霓虹。在那七彩的顏色上,看見某時某刻的某一地點曾出現那條絢爛的彩虹。那絢爛是我的笑容嗎?為何我見到它,嘴角竟會不由自主地輕輕上揚?
輕輕撥開心里那鋪滿灰塵的生命樂章,看見我用孩童的筆體堅定的寫下那“堅強”。是啊,我要堅強,我不要讓淚水在重新掛上我的臉龐??捎窒胂耄谧约号橙醯臅r候,是否也曾想到過自己所謂的“堅強”。曾經遇到多少事情,我都會小心翼翼地告訴自己要堅強,只要是我像去做,就沒有什么做不到的。誰能知道這“堅強”的背后隱藏這多少的希望。于是,我用成長的字體寫下“希望”。
世間的蕓蕓眾生,都懷著生的希望。盲人心中懷著光明的希望,殘疾人心中懷著健康的希望,病人心中懷著生存的希望……我曾希望能屹立在高峰上,俯視著天地間的萬物;我曾希望能翱翔在藍天下,和藍天、白云來個親密接觸。“努力到絕望為止”,什么時候能夠讓人感到絕望呢?永遠不會吧,那就努力吧,努力奔向幸福的方向。
幸福,似乎是所有人的希望,這也是我從未失去過的東西。我,一直都沉溺在幸福的世界里,就連一句小小的問候,也能使我心中充滿幸福的感覺。每個人都從未缺少過幸福,少的是一雙發現它的眼光。幸福在我們的心靈最深處,只有善于挖掘,你才會發現它,發現幸福原來一直在你心里。
在心靈的最深處,提及幸福,我熱淚盈眶……
篇2
像這樣的事情已經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但面對媽媽苦口婆心的勸告,我根本不在乎,而且更變本加厲了。
終于,有一次,我看電視直到11點多,媽媽又來勸我,而我還是不聽。在盛怒之下,媽媽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澳氵@個不受教的孩子,我三番兩次的勸告你不聽,還變本加厲了,你……你……你到底想怎么樣啊?”
我憤怒地望著她,一下子沖了出來,進了自己的房間,發泄著自己的情緒。
第二天,天灰蒙蒙的,我早早地起床,媽媽看見我,淡淡的對我一笑,“餓了吧!我已經幫你乘了一碗飯了,你快去吃吧!”但是我并沒有理她,徑直地走了。
篇3
關鍵詞: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人物形象
一、概述
自從《巴黎圣母院》問世以來,人們進行過很多相關分析。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文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入手,利用它可以找出本質的原因與人物的人格行動變化的內驅力。而此前的分析往往缺乏“人”的維度,不是從自身出發的,而是以某個外在“第三者”再看心理,也就是作者的、讀者的、人物的心靈為中心的“作為一種現代西方的文學批判理論,精神分析學在中國文壇的幾起幾伏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作為一種文學批判方法或者是文本閱讀模式,其潛在價值遠遠沒得到充分的發掘,但是其廣闊的批評前景卻是無限的”[1]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將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結構部分。自我是人格意識結構部分,介于本我與超我之間,按照現實原則,監督本我,適當滿足。超我則是人格中最文明道德的部分,他代表良心,以及自我理想,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達到自我典范。
三者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統一的人格。本我不顧現實,只要求欲望滿足,尋求快樂;超我按照道德準則對人的欲望和行為多加限制,而自我則活動于本我與超我之間,它既要通過知覺和思維來滿足本我的要求,又作為控制系統把人們違背道德規范的欲念驅回到無意識中,對精神活動起調節控制作用。這是因為“人格中的能量是穩定的,當自我獲得了能量,本我和超我就必然失去能量。一個方面獲得能量后,其他方面勢必失去能量。[2]
二、理論品人物
1.愛斯梅拉達:“超我”形象
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天真純潔,樂于助人。在她身上,本我,自我與超我達到了和諧的統一??梢哉f,愛斯梅拉達是“超我”的形象代言人。她漂亮而善良,道德與理性的力量在指引與約束著她的一舉一動。
從本我上說,雖然對于伽西莫多的外貌她不能接受,但看見他在烈日下受笞刑,因口渴而呼號時,她還是給他送去了救命之水。她用理性克服對伽西莫多的恐懼,而完成超我中所追求的至善原則。后來他一直在幫助她,內心感動卻還是接受不了他,這實際上也無可厚非,本我中的快吩則在起作用。
在巡兵追捕時她本可以安全地藏在她媽媽的“庇護所”里,但看見了弗比斯之后她卻抑制不住到窗口呼叫他,自己將自己暴露了。因為本我中對他的愛已無法克制,自我這個監督者和仲裁者也克制不住本我的非理性沖動,其防御職能已崩潰。在一次次瀕臨死亡之際,副主教都以她的自由與性命威脅她,試圖讓她屈從,但她卻誓死抗爭到底。雖然副主教也同樣熱烈地向她表白,渴望與她在一起生活。但他為了得到她所采用的種種卑劣手段讓她至死都無法接受他。在她心中,他是個怪物、兇手。因為超我中的良心與道德使她認清他的真面目,而正確指導自我用理性去限制本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她的死直接原因是她本我中的即自身愛的迷誤所導致的。誠然,她對愛情的執著是純潔、善良、高尚的表現,但人格中的能量是穩定的,超我獲得了能量,本我和自我就失去了能量。
2.伽西莫多:“獸一人一神”的轉變過程
伽西莫多是個不幸的人,是個棄兒不說,丑得被人們稱為魔鬼。一開始他的超我幾乎是一片空白。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從周圍發現的只是憎恨、嘲笑和咒罵,于是他也學會了憎恨,拾起了別人用來傷害他的武器。而實際上,他的本性也許并不是兇狠的,否則他也不會被愛斯梅拉達的舉動所感動。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欲望,看到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他同樣也抵擋不住美的誘惑。在以后她身陷困境中,他都義無返顧地挺身而出。他意識到自己的丑使他的愛不可能得到她的接受,但他還是用自我的理性與她保持適當距離,默默無聞地保護著她,不求回報,這正是出于他本我中對她深深的愛,也是人性中所散發出的美好光輝。雖然內心里他很渴望得到她的愛,但他這種本能的愛沒有扭曲,因為他自我中的理性發揮了很強的控制作用,他不強迫她,也不威脅她,更不會傷害她。超我中的道德使他不忍心破壞美的事物。他接受現實,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后來他的英雄壯舉,可以說是超我加自我的力量,即道德和理性的力量。這兩種巨大的力量也是本我的能量被理性化,被道德化,也就是說加西莫多的本我能量是受理性的約束,逐漸轉化為道德力量。我們看到的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神性的光輝。這種心靈的偉大與美已掩蓋了他外表的丑。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多少個人能做到像他那樣去愛呢?相比之下,我們自嘆弗如。一個人的外貌雖不能由自己決定,但一個人的心靈卻是可以塑造與培養的。一個人如有著天使的容貌但卻有著魔鬼般的心靈,那是很悲哀的。伽西莫多值得我們學習與稱贊。
三、結語
當我們換個角度,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去分析人物心靈深處的王國時,發現我們給予了他們更客觀的評價:愛斯梅拉達并非完美無缺;加西莫多并非丑陋不堪。因為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自己的一個王國,有著原始的欲望與道德底線。若想讓這個花園不荒蕪,永遠美麗,就需要我們處理好本我、自我與超我的關系。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協調自我、本我與超我的關系,讓自己的心多一份寬容,讓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注釋:
篇4
一九八三年大學畢業,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崇拜她;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熱愛她。二十三年的教學工作,我和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離不開教學,離不開學生,學生也離不開我。當一名教師,我終生無怨無悔;為了學生,我愿意奉獻一切。我熱愛教學,深愛著我的學生;學生喜歡我上課,渴望著我當班主任。他們勤奮好學的精神,善良純真的心靈,飛揚浪漫的激情,豐富了三尺講臺的內涵,滋潤了單調的教學生活,深深地感動著我,讓我感受到人生的光芒;牢牢地刻進了我的腦海里,感動鑲嵌在我的心靈深處。
教育植根于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師人格力量的核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二十三年來,我以愛為根本,全身心地投入教書育人工作中,尤其是對那些缺少母愛或有困難的學生,更是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正因為我無私的愛,如春風,似細雨,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同學們互相幫助,努力拼搏,創造了一個至今為至前所未有的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的優秀班集體,培養了大批品德高尚、能力全面的學生。這是愛心澆灌的碩果,是相互感動的結晶。感動是推動生命之舟的波浪,是駛向成功的動力。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因工作需要我到省城學十天,下午三點鐘的火車,上午我把班上工作安排好,可同學們讓我中午兩點鐘一定到教室來。這些孩子在搞什么名堂?兩點鐘,我懷著好奇之心走進教室,教室里干干凈凈,全班同學正襟危坐,表情凝重嚴肅??匆娢疫M來,班長站起來恭敬而激動地說道:“謝老師,您就要出遠門學習,我們中午連忙學會了一首新歌,為您送行,這就是《祝你一路順風》,同時請您放心,我們保證各方面名列前茅!”那一瞬間,我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凝視一雙雙含笑、溫馨且噙著淚光的眼睛,我的內心隱隱作痛: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只是短暫的分別,請你們格外珍重!我要好好地愛你們并被你們愛,我要精心護理和珍惜這份感情,讓愛在心中陪我們直到永遠!教室里歌聲蕩漾,同學們用心唱著,“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們一句話也沒有說……祝你一路順風!”,女生在低聲地抽泣,個別男生也紅著臉流著淚,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心中祈求讓我擁住這一份永恒……一晃就過了九年,可同學們的身影常常在我腦海里縈繞,真誠的祝福聲時時在我耳邊回蕩,深情厚誼浸透在我的骨子里,滲入于我的生命中。
似水流年,往事如煙。驀然回首,只見煙云流動,在那年輪的印痕上,印滿了重重疊疊的生命的影跡,學生們純真的情感溢滿我的記憶,溢滿了整個的心靈,那是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是生命里最深處的泉源。感動是絢爛多姿的鮮花,是一抹最溫馨的春心。
開學了,電子班一女生來給我拜年,帶來兩根冬筍和幾個油炸的糯米糍粑,我再三謝絕,可她一定堅持:“謝老師,您一定要接受。冬筍是我爸昨天上山挖的,很新鮮的;糯米糍粑是我媽昨晚才炸好的,爸媽說謝謝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家里窮,拿不出像樣的東西,這是我們家的一點心意,你無論如何也得收下?!蔽覠o法用言語描述那一瞬間的感動,我們默默地、深情地凝視著……望著這位勤奮好學、懂事可愛的女生,滿腔熾情不知從何說起;看著茶幾上那兩根冬筍和幾個油炸的糯米糍粑,我仿佛看見在偏遠的窮山區,女生她爸在凜冽的寒風中搓著凍腫的雙手用力地挖著,看見女生她媽在昏暗的燈光下用心地揉著糯米粉做糍粑;我的眼眶潮濕了,乍然間,我感覺到從我內心深處涌現出一股熾熱的溫泉,流進四肢百脈,溫暖著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滲透進我的血液里,我感覺溫暖極了,我更體味到教師責任的崇高。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昨天這位女生打電話告訴我,她獲得了一等獎學金,并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學生!我為她感到自豪!
斗轉星移,歲月如歌,感動似海。悠悠歲月,吟唱出人生的真諦;瞬間感動,體味到生命的價值。感動,是我快樂的起點、幸福的終點。當我失意、困惑、迷茫時,重溫那一瞬間的感動,所有的不快都會隨風而去,只留下這份感動帶給自己的震撼;當我愉快、興奮、激動時,回味那剎那間的感動,心底的幽香將隨風流舞,彌漫在我的四周,飄散的芬芳在心田蕩漾,浸入我的骨子,溫暖著全身,情懷更加的美好。
光陰似箭,轉眼文秘三班即將畢業,同學們難舍難分,舉辦了“路長情更長”燭光晚會,同學們互吐衷情,傾訴三年的師生情、同學誼。光影搖曳,淚眼婆娑,學習委員文斌激動地走到我的面前,哽咽說到:“對一個從小失去母愛的我來說,老師,您就像媽媽一樣,給了我慈母般的愛,我從心底感謝您,絕不辜負您的期望?!倍嗝礃銓嵉恼Z言,多么可愛的孩子!我的眼睛濕潤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幸福和快樂的人,擁有一塊得天獨厚、廣闊肥沃的土地!感動,讓心貼得更近,情義更加濃厚;當調皮的軍政同學拿起話筒說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話后,我感慨萬千,感動無比……“老師,同學們,我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與關愛,我在這里真誠地對你們說:對不起,我總是讓老師操心,總是給班上抹黑。雖然我表現不好,可我真的很愛你們,舍不得大家……”。最后大家合唱《祝福》:“不要問不要說一切盡在不言中,這一刻偎著燭光讓我們靜靜地度過……愿心中永遠留著我笑容,伴你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感動輕輕撫過柔軟的心田,激起陣陣愛的漣漪,漫漫人生路,情義永相隨。
篇5
我,此時,又深注了那相框的照片,雖然相片上有著慈祥和藹的笑容,可是我卻感覺不到那氣息了。
雨,淅瀝淅瀝的下著,忽然雨滴變大了,掉在地上水花四濺,這讓我想起了“留得殘荷聽雨聲”亙古不變的憂傷與蒼涼。
“小瑩,無論外祖母在哪里,你都要學會堅強?!边@句話又蕩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不禁拿起相框,拋下神傷的臉。此時,眼睛一直注視著外祖母,手撫摸著起外祖母的臉。我,或沉思,或微笑。只需一陣風,把我帶到天堂與外祖母相會。這時得到的是“淚眼落花花不語,亂紅飛過千秋去?!钡膫?。
風,呼呼的吹著,忽然一語“風,麻煩你大些吧!把我吹向遙遠的天堂,我想與外祖母獨自兩人傾訴?!憋L更大些了,吹得路旁的樹伸彎了腰,一搖一擺的。
心靈深處的風雨,請傾聽,那是什么?是心的聲音啊!
“外祖母,你最愛看花了,花總讓你陶醉。你最愛看國色天香的牡丹,玉潔冰清的夏荷,風高霜潔的秋菊,凌寒獨自開的冬梅,是??!您愛花?!蔽夷弥鄡脏恼f。
篇6
有些人,他們明知道自己的過錯,卻沒有勇氣承擔這一切,盡管他內心也充滿了愧疚,但他卻害怕事情暴露的結果,爾后自己的責任心被恐懼所替代。
這樣一次一次地重復,一回一回地逃避,他那正義的責任心便被正常的恐懼大吃一驚壓縮壓縮再壓縮,最后被壓在了他心靈的最深處,被囚禁了起來,纏住了四足,無法運動,只能默默地流淚,只能看著暫時陷入迷茫,脫離正軌的主人。而這一切迷茫的他卻還自得其樂,全然不知自己的處境。而正義的他,對這一切都無能為力。
但是,邪不壓正,這是規律,是常識。他最終還是會被某些事所感化,并醒悟過來。這時他回顧著自己的所作所為,便會感到那些垃圾時間使自己虛度了大好的年華,這讓他遺憾不已。
是什么讓他們醒悟了呢?這種力量是什么呢?他們往往會丟失什么寶貴的東西才會覺醒并重新站立起來?這是因為他們的責任心歸來了!
讓我們的責任心充滿力量,充滿愛,讓我們的責任感遍及全身,讓我們人人都能夠成為正義的化身!
篇7
不知道是哪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個影子,起初我并不是很在意。久而久之,我發現它已經開始一點點操控我的行為。當我想開始對它近一步了解時,卻發現它很模糊,我看不到它的實質,我開始迷茫,不知道該怎樣阻止它和我的意志、性格融合為一體。
沒有人阻止,于是,它在我的體內瘋狂地猛長。我無法控制自己,一點點、一點點。我成了它的傀儡,我開始叛逆,它成了另一個我……
“欣兒,來喝杯牛奶吧!”媽媽關切地喚道。我瞟了一眼,搖了搖頭?!斑@孩子?!眿寢屶凉值溃肮裕阏幱谏L發育期,要補充營養啊!牛奶可有營養了,喝一點吧……”“好煩!”我甩下媽媽一人在客廳里,怒氣沖沖地回房,“咚”的一聲關上了門??晌译S即后悔起來:這是我嗎?我無語……
我的人生正在邁入另一個階段嗎?為什么我覺得自己變得好陌生,愛發泄脾氣的孩子。其實我也在努力克制著自己,只是我覺得自己好累,我承受的壓力真的讓我無法呼吸。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著:這些應該是我承受的嗎?或許,是我太多愁善感了吧!
但我真的覺得人的心思不可捉摸,且再也沒有真正心靈純真的人了,即使我也不完美,但這確實使我很失望。我想,我沒有真正算得上知己的朋友,真的很悲哀,我的心聲不知該向誰傾訴,只有我自己獨自分享自己的喜與悲,以致于我的心思很復雜。不知道這樣形容對不對,我覺得自己有了內心深處的城府,我喜歡獨自在自己的房間里思考,我想和朋友傾訴,卻只會欲言又止,這是我嗎?是那個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嗎?
篇8
登過南平市茫蕩山三千八百坎的朋友,當你們看到從大巖石中生長出來的那強勁有力的大樟樹時,一定會贊美生命的頑強。在我身邊生活著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讓我深深地感動了!
我所居住的宿舍樓門衛夫婦是一對下崗職工,他們工資低微,卻愛崗敬業,讓我們的居住區既衛生又安全。三年前,這對患難夫婦中的妻子不幸患了乳腺癌動了手術,長期化療使她的頭發全脫落了。當他們的兒子正準備參加高考時,妻子的病情加重。醫生悄悄告訴她的丈夫和兒子“她可能只能活一個多月”時,丈夫強忍悲痛,毫不猶豫地寫下了辭職報告。他噙著眼淚告訴我:“我知道找工作十分困難,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將辭職照顧她,讓她安心離去。”然后,他藏好辭職報告,跟往常一樣邊工作邊細心照顧妻子,顯得若無其事。作為妻子,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活下去”。她靜靜地思忖:“兒子還沒有上大學,我不能死,丈夫每月工資僅幾百元,怎么有辦法再供兒子上完大學呢?我一定要和丈夫一道培養兒子讀完大學?!彼麄兊膬鹤雍芏拢趯P淖x書的同時,經常幫助父母搞好大樓的衛生,悉心陪同母親看病。為了減輕母親的病痛,父子倆苦中作樂,家庭里竟充滿歡笑一片。也許是他們的愛心與頑強感動了上蒼,兩年過去了,兒子已大學二年級,母親雖然羸弱但還在頑強地工作著、抗爭著。
由于長期的過度勞累,丈夫的小腿靜脈曲張癥狀日益加重,出現了嚴重潰瘍,幾乎到了無法正常行走的地步。在妻子及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勉強向領導請假上醫院。丈夫的腿部動了十幾刀,但他強忍病痛堅持自理,妻子拖著病體堅守崗位。這對夫妻彼此忍受著極大的痛苦卻時刻牽掛著對方,他們雖無法相見卻互相托人捎口信說自己很好,請對方放心。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業,這么大的事情他們始終不肯告訴在外地讀書的孩子。這對夫婦的不幸與堅強深深打動了人們,大家紛紛上醫院看望并且捐款捐物幫助他們,深深祝福這對可敬的夫婦早日康復。有位先哲說得好: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人生是艱辛的負載,每個人都必須做好拼搏人生的準備。人遇到病痛碰到災禍,受到挫折,陷入困境,要有安慰,于是便有“大難不死,必有后?!币徽f。
我望山而歌山高仰止,觀水而唱大江東去。我驚嘆頑強,我贊美生命,并向這對夫婦擁有美好的人生致敬!
篇9
我有時候在懷疑自己存在是否是多余的。每天早早就去到了校園,校園是那么的安靜,那么的端詳。每一次踏進校園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不快樂,也有說不出的愉悅。
不快樂的是在這里我幾乎得不到同學們的重視。不是因為我性格不好,而是我的學習。因為我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一直在學校班上名列前茅。也因為這樣同學們幾乎都不敢打擾我學習,所以我的課余時間都是無聊的度過了!我不喜歡這樣,看著別的同學可以玩玩鬧鬧的,我好羨慕……不是說班上沒有一個人和我玩,雖然她們聊天都話題都不適合我,但是媽媽說,讓我多跟別人玩,一個人在成功的路上不能沒有人際關系??!每當我主動和她們聊天時,她們都不認真聽。她們只是在敷衍我。我不喜歡她們這樣。因為她們---我發覺了自己在學校是不快樂的,是多余的。
我才發現心靈的那一處寂寞是多么的恐怖!我害怕它,我不想寂寞在我的心靈里。也許我應該學會放開,放開所有的不開心,放開她們對我的評價和對我的態度,也許這樣我會活得快樂一些,自在一些。
既然在他們的眼里我是一個努力學習的人,那我應該努力學習。我不必為了和她們玩耍而放棄我的學業,放棄我的學習夢想!不必,真的不必……
心靈的那一處寂寞會有誰知道?也許只有自己吧!
篇10
關鍵詞: 《赤壁賦》 蘇軾思想 “悲”
黃州山水,尤其是黃州西北的山麓,橫插江中,峭壁直立,山石赤紅似火燒,它的對岸即是華容鎮。人們傳說,這兒就是當年“火燒赤壁”的古戰場。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被貶期間蘇軾曾兩次游覽赤壁,先后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兩篇精彩絕倫的散文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氣勢磅礴的千古絕唱。那么,蘇軾是不是像舊時代大多數落魄文人那樣,在遭到打擊、飽經困厄時自甘沉淪、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及時行樂、無所作為呢?人教社新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選編了蘇軾的《赤壁賦》,《后赤壁賦》亦選入第三冊讀本。我對蘇軾此時期的思想做些探究,以求加深對《赤壁賦》這篇課文的理解。
一、樂景哀情顯痛苦
蘇軾所貶之地黃州,濱江帶水,群山盤曲,翠木蓊郁,險峻壯偉。而且黃州還有當年吳王避暑的圓通閣;有伍子胥逃到昭關,以價值百金之劍酬贈漁父的解劍亭;有王F率晉軍沿江東下滅吳,用烈火燒熔千尋鐵鏈的西塞山。所有這些勝地,都足堪蘇軾流連憑吊,這些勝景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廣泛的體現。特別是他第一次來到傳說中帶有神奇色彩的赤壁,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感慨良多。自己仕途遭挫,屢受打擊,而且“戴著帽子”被貶黃州,此時此刻最吸引他的當然是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了。因此,在《赤壁賦》中作者對赤壁的美好景色做了細膩的描寫。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鼻锾斓慕?,微風吹拂,爽朗而澄靜。“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睆牡茖懙浇铝猎谂腔?,霧氣在升騰。茫茫的夜空,遼闊的江面,縹緲的霧氣,經過月亮銀輝的浸染,顯得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浩瀚無邊。這是多么空靈、多么曠遠、多么美妙的景色啊。面對如此勝景,難怪作者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了;置身這樣的情景之中,難怪乎作者具有“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覺了。
二、主客對話解心結
面對如畫江山,作者并沒有“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超脫塵寰,而是想到了“一時多少豪杰”,“吾生之須臾”,華發之早生,功業之無成。作者借助“賦”的寫法,去除漢賦板重、堆砌的毛病,更沒有受駢賦、律賦形式束縛,而且巧妙運用主客對話形式,引出了存在于作者心中的“結”。于是在“飲酒樂甚”的情況下,客卻吹出了凄切婉轉“如怨如暮、如泣如訴”,“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悲涼幽怨的曲子,這自然引起了蘇子的驚訝,從而完成文章由“樂”到“悲”的轉換。
客之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悲,而是一種人生之悲;客之悲,在于觸景傷懷,感嘆人生苦短,功業無成。作者借著景物、地點的關合,用曹操這個歷史英雄人物來感嘆人生。景物還是當年的景物,地點還是當年的地點,可是當年“破荊州、下江陵、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而稱為“一世之雄”的曹操,如今到哪里去了呢?這樣的一世之雄況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更何況我們“侶魚蝦而友麇鹿”的平庸之輩,連影子都不曾晃一下就消失了。客自己知道不可能“抱明月而長終”,所以,借著簫那悲涼的余聲說出自己的心思。這里與其說是客“悲”,倒不如說是主悲,是受貶的蘇子、過去的蘇子心靈深處思想的再現。這和他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反映出來的思想是一致的。
那么蘇子又是如何回答客那人生虛無、消極悲觀的思想的呢?“客亦知夫水與月乎?”作者拾取眼前景物,以樸素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從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說起:“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苯簧釙円沟靥咸狭魅ィ鳛槟扯谓坪鯊倪@里消失,而作為整個江水,則長流不絕;月亮有時圓,有時缺,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復圓,這樣周而復始,終究無所增減。由此作者由自然現象歸納出一般的認識原理:“蓋將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边@就是說,變與不變,無論自然還是人生,都是相對的。
到這里,可以說,作者設置主客對話,目的是表現自己當時復雜矛盾心情,是過去的“我”(被貶以后的“我”)和現在的“我”(游赤壁之時的“我”)思想交流、情感交鋒。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通過這種自我心理調節、自我釋放重負的方式,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作者雖屢遭厄運,身處逆境,卻沒有沉淪,這樣的生活態度遠比畏首畏尾、憂心忡忡而顯得樂觀豁達得多,有情趣得多。面對不能改變的事實,作者只能采取這樣的方式,使心理得到暫時平衡。
三、借酒消愁愁更愁
文章通過主客對話,使存在于客心中的郁悶好像完全消失,心結好像完全被解開。所以客轉悲為喜。“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睆谋砻婵矗骺颓榫w得到了釋放,心情完全得到了放松:酒盡情地飲,菜肴、果品盡情地享用,直到酩酊大醉,相互枕著睡著了,天已經亮了還不知道。這里主客暢飲,可謂亦真亦幻,虛實共存。古人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因而主客喝得酩酊大醉,這難道真的能去除心中的塊壘?這里明顯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是借酒寫樂,實為借酒寫憂。酒無法去除心中的憂愁,只能是求得暫時的忘卻,只會“借酒消愁愁更愁”。因為作者仍然放不下“人生須臾”、功業無成的悲傷。這里表面上寫樂,實際上仍然在寫悲。作者從酒中取樂,實為掩蓋心中之大悲。為朝廷出力而像曹操、周瑜那樣建功立業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影子。所以,文章結尾只能是寄悲憤于曠達。而有參考書這樣評價說:這一段是他做給政敵看的,你看我雖然被貶,仍活得很自在。這樣的分析太表面化,太牽強附會了,沒有深入分析蘇軾當時的處境和他在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我實在不能茍同。
這種感情在《后赤壁賦》中亦有所表達。作者秋天剛寫完《赤壁賦》,總覺得情猶未盡,所以在這年的初冬又寫了《后赤壁賦》,結尾用了浪漫的夢境,結束全文。文中道士化鶴的故事出于“羽化”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卻又“開戶視之,不見其無”。這正反映了他在出世、入世問題上的極度矛盾心理。由此《赤壁賦》中的客(過去的“我”),在結尾還不能算是真樂,只能是借酒消愁的樂,是借酒醉掩蓋生活現實中的悲哀,是面對不可改變的現實,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如果是真樂,他就會像先人陶淵明那樣,棄官還鄉,完全陶醉在無限美妙的田園風光之中。那才是一種真正的灑脫??上У氖亲髡咦霾坏竭@一點。因此,主客勸慰,只不過是作者心靈深處的碰撞;“相與枕藉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边@只是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采取的一種積極回避的方法,只不過是求得暫時解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