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的奇石范文

時間:2023-03-30 18:36: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黃山的奇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黃山的奇石

篇1

1、礎性目標:

⑴ 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⑵ 讀準14個生字的讀音,隨文學習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發展性目標:

⑴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⑵ 通過換位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表達的科學精神。

⑶ 通過參與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活動方式體會黃山奇石的神奇。

【教學準備】

CAT課件、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次去感受了黃山風景區的神奇美麗,那里各種各樣的奇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你們還記得課文介紹了哪些神奇的石頭?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二、圖文結合、合作學習

1、今天,老師要邀請孩子們乘坐黃山旅游專列去仔細欣賞那些神奇的石頭。

2、孩子們,快看!美麗的黃山風景區展現在我們眼前。

3、教師引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我們先來到今天旅游的第一站,這一站有“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三個景點,孩子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動腦學習。

(點擊CAT,出示學習要求,學生可小聲讀要求。)

5、學生自學。

6、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自學情況。

7、學生分組匯報自己選擇的一個景點,要點:

⑴ 仙桃石:

飛、落、仙。

⑵ 猴子觀海:

動作、云海。

⑶ 仙人指路:

伸、指。

(匯報過程中,盡可能采用各種讀書方式,如個別讀、小組讀、表演讀、評價讀等,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匯報時,各組同學在聽取別人意見基礎上,可提問,也可補充完善。)

5、現在我們要離開旅游的第一站了,來到旅游的第二站“金雞叫天都”。

誰來想象一下“金雞叫天都”應該是什么樣的奇石呢?

點擊CAT,教師配樂朗讀第四自然段。

6、學生自由發言、補充,要點:

金雞叫天都:

雞、太陽、天都峰。

7、點擊CAT,學生配樂朗讀。

三、自瀆第五段,深入體會

1、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黃山的石頭真是太神奇了,除了剛才我們欣賞了解的,還有別的嗎?

學生自瀆第五自然段。

2、學生匯報。

3、點擊CAT,欣賞圖片資料。

四、發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黃山還有好多好多的奇石,這會兒,老師就請孩子們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更多神奇的石頭,向大家作詳細的介紹。

2、學生爭作奇石介紹,要點: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Huangshan city meteorological data, starts with the three basic factor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wind speed) which affect persons easiness and utilizes the method of comfortable index and cold index to assess pentadly comfortable indices in Huangshan city in detail.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provide the best time for tour in Huangshan area.

關鍵詞: 黃山市;氣候;舒適度指數;寒冷指數

Key words: Huangshan city;climatic;comfortable index;cold index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4-0323-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的影響。人們對氣象服務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環境氣象預報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在全國各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2]。在自然的環境中,人體感覺的舒適度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這種感覺是人體對氣象場中的溫度、風速以及溫度等綜合感受。生物氣溫指標是指與人體舒適感相關的氣溫、適度以及風速等綜合指標。

本文以黃山市逐時氣象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統計出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的平均值,利用舒適度指數和寒冷指數對黃山市氣候進行評價,以便為黃山市旅游部門實施綜合開發、分類指導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 舒適度及其影響因子

舒適度是從氣象角度來評價人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舒適感,是根據人體與大氣環境之間的熱交換而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舒適度也稱作“舒適指數”,是對“舒適”的數字化定義,用來反映人體在不同溫度、適度以及風速等[3-4]氣象環境下的舒適感覺。

1.1 舒適度受氣溫的影響 人類是恒溫動物,人體必須通過熱輻射和汗液蒸發等方式與環境的溫度進行協調,達到體溫與外界氣溫平衡的目的。如果人體熱量損失過多,就會感覺到寒冷,當外界氣溫小于17℃時,人體通過產生熱或減少散熱來保持體溫的恒定。如果熱量散發不出去,就會感覺到悶熱,所以當外界氣溫大于28℃時,人體通過出汗進行散熱。

1.2 對舒適度受相對濕度的影響 相對濕度對人體的影響并不顯著,一般在氣溫較高或較低時持續出現極端干燥或潮濕條件,才對人體的熱平衡有著明顯的影響。當環境氣溫較高而相對濕度較大時,由于影響人體排汗從而加劇了熱的感覺。當天氣陰冷潮濕時,空氣中的水汽吸收了人體的熱輻射,同時衣服在潮濕的空氣中由于吸收水分從而增大了導熱性,加速了人體的散熱從而感覺寒冷不適。

1.3 舒適度受風速的影響 人體溫度在較高氣溫環境下隨著風速的提高而加強了汗液的蒸發,從而導致人體喪失大量的水體,體溫調節就會發生障礙;當氣溫較低時,風速使大氣熱的傳導和對流加強,從而身體熱量散失加快。一般地說,風力每大一級,體感溫度可下降3℃。

2 黃山氣候舒適度評價

2.1 資料與方法

2.1.1 資料 本文采用黃山市地面站常規要素觀測值為源數據,對逐時氣象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統計出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的平均值。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的平均值見表1。

2.1.2 方法 由于人種的差異導致個體差異以及著裝不同等都會使人對環境的舒適程度的感覺不一樣,因此,在不同的地區舒適度的劃分等級以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黃山市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游客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各國,因此在劃分舒適度指數時考慮因素眾多,不僅僅兼顧了我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感覺,更參考了我國中部江西省南昌市人體舒適度指數方法[5-6]和鄰近江蘇省南京市人體舒適度指數方法[7]。

舒適度指數:K=1.8t-0.55(1.8t-26)(1-RH)-3.2v0.5+32。

式中t為氣溫(℃),RH為相對濕度(用小數表示),v為風速(m/s),K為舒適度指數。舒適度指數分級及感覺程度見表2[8]。

寒冷指數:Q=(10v0.5+10.45-v)(33-t)

式中,T為氣溫(℃),v為風速(m/s)。不同寒冷指數時人體的感覺見表3[9]。

2.2 結果分析 利用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的平均值計算黃山市各月舒適度指數見表4。從舒適度指數看,黃山市5、9、10三個月為0級,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6、7、8三個月為1級,人體感覺偏暖,較為舒適;4月為-1級,人體感覺略偏涼,較為舒適;11、12、1、2、3五個月為-2級,人體感覺較冷(清涼),不舒適,請注意保暖。黃山市氣候總體較好,全年沒有出現炎熱和寒冷的月份。

利用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的平均值計算黃山市各月寒冷指數見表5。從寒冷指數看,主要分析11、12、1、2、3五個月的情況。由于在表4中11、12、1、2、3五個月的舒適度指數為-2級,人體感覺較冷(清涼),不舒適,請注意保暖。在表5中11、12、1、2、3五個月的寒冷指數為B級,感覺涼,與表4中結論一致。從而進一步說明黃山市氣候總體較好,即使在氣溫較低的11、12、1、2、3五個月,人體總體感覺為涼,并沒有出現極端氣候。

3 黃山氣候對旅游假期的影響

3.1 對“五一”假期影響 由表4黃山市各月舒適度指數和表5黃山市各月寒冷指數對人體的感受可以看出:4月舒適度指數為-1級,人體感覺略偏涼,較為舒適,寒冷指數為A級,感覺舒適;5月舒適度指數為0級,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寒冷指數為A級,感覺舒適。五一假期正處于4月底5月初時間段里,氣溫基本維持在17℃~22℃,相對濕度維持在76%~78%,天氣舒適宜人,空氣濕潤,適合旅游出行。

3.2 對“十一”(國慶)長假影響 由表4黃山市各月舒適度指數和表5黃山市各月寒冷指數對人體的感受可以看出:9月舒適度指數為0級,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寒冷指數為A級,感覺舒適;10月舒適度指數為0級,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寒冷指數為A級,感覺舒適。十一長假里多以宜人天氣為主,氣溫基本維持在23℃~18℃,相對濕度維持在77%~80%,既不會感到酷熱也不會感到寒冷,濕度和風速也相對較適合,適合旅游出行。

4 結論

黃山市氣候總體較好,全年沒有出現炎熱和寒冷的月份,旅游氣候資源非常豐富,與本地氣象條件相適應。通過對黃山市全年各月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的平均值的計算,得出黃山市全年各月的舒適度指數和寒冷指數,可知:黃山市5、9、10三個月舒適度指數為0級,寒冷指數為A級,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6、7、8三個月舒適度指數為1級,寒冷指數為A級,人體感覺偏暖,較為舒適;4月舒適度指數為-1級,寒冷指數為A級,人體感覺略偏涼, 較為舒適;11、12、1、2、3五個月舒適度指數為-2級,寒冷指數為B級,人體感覺較冷(清涼),不舒適,請注意保暖。同時“五一”假期和“十一”(國慶)長假期間,黃山市氣候宜人,適合旅游出行。

參考文獻:

[1]劉梅,于波,姚克敏.人體舒適度研究現狀及其開發應用前景[J].氣象科技,2002,30(1):11~14.

[2]謝靜芳,秦元明.氣象環境與舒適度及健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3]羅曉玲,蘭曉波,李巖瑛.人體舒適度指數預報體系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18(8):59~62.

[4]談建國.衡量上海夏季暑熱程度的相對舒適度指數研究[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5,28(2):213~218.

[5]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五臺山旅游氣候及其舒適度評價[J].地理研究,2004,23(6):856~862.

[6]馮立梅,蔣曉偉,劉小英.廬山旅游氣候資源評價及深度開發[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2):173~176.

[7]張艷,閔錦忠,王體健.南京城區夏季低層逆溫對人體舒適狀況影響初探[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2,25(3):413~419.

篇3

早在周秦時期,梁山就是一個名勝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在此御匈奴,張騫通西域、唐代絲綢之路,都經過這里。至今,這里仍是東西交通之咽喉。

從咸陽塬上遠望梁山,宛若一位新浴之后的睡美人。梁山主峰是其頭部,東西對峙的南峰為其雙乳,俗稱“山”,為陵之天然門闕。乳峰之南坦蕩如砥的黃土高原是其修長的身軀,主峰之北碧綠的松林是其飄逸的秀發。此景,恰如武則天皇帝仰天而臥。

乾陵兩位主人李治和武則天,由“二圣并尊”到兩帝合葬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為文德皇后所生。李治3歲時被封為晉王,16歲時被立為太子,22歲即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繼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駕崩于洛陽貞觀殿,時年56歲。李治臨終留下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李治死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特使或首領參加安葬儀式。后來武則天令工匠雕刻了參加葬禮的61尊人像,立于乾陵的朱雀門兩側。現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可知,阿富汗和伊朗各有1人前來參加安葬儀式。

武則天原名照,臨朝稱制后改名

,祖籍并州文水。她14歲時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后宮為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后,她被遣送至感業寺削發為尼。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治將其納入后宮,封為“昭儀”,之后進號“宸妃”,3年后又立為皇后,開始參與朝政。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十月以后,因李治突發風疾,對武則天不斷委以政事。武則天代行君權,借機貶李義府,殺上官儀。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與李治同朝理政。唐人稱皇帝為“圣人”,這個時期,大唐王朝形成“二圣臨朝”、“二圣并尊”的局面。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正月,武則天還與李治同登泰山封禪。這也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皇后參與泰山封禪。

李治死后,太子李顯繼位,是為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傀儡皇帝,是為睿宗;當年五月,武則天命李旦護送李治靈駕西返,八月葬李治于乾陵。至此,開始了她真正“圣衷獨斷”的武則天時代。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67歲高齡的武則天登上皇帝寶座,建立“武周”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擁中宗李顯復位。當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于洛陽上陽宮,終年82歲,被“遺制 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次年正月,李顯護送武則天靈駕還西京;五月,挖通乾陵地宮隧道,開啟墓門,將武則天合葬于玄宮。至此,一對夫妻,兩朝皇帝,21年后合葬一室。

武則天生前,實際上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郭沫若老人游乾陵時有詩感慨:“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其建筑規模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

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是陵墓的主體。南二峰相對而立,中間有一長約1000米、寬20余米的神道。整個陵園方圓40公里,主要建筑集中在梁山主峰和周圍的黃土臺地上,氣勢雄偉,蔚為壯觀。

乾陵陵園的地面設施,仿唐長安城格局而建。陵園從南至北,前后3道門闕,象征著長安的3座宮門。3對土闕相間隔的區域,分別似長安城的皇城、宮城和外廊城。地宮是陵墓主體,坐北朝南,高踞于陵園最北。墓門在梁山主峰東南坡中腰處,有隧道直通山腹玄宮。經勘查,地宮至今未被盜毀。

測量內城遺址,南北城墻各長1450米,東城墻長1582米,西城墻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呈不規則正方形。內城置4門,東為青龍門,南為朱雀門,西為白虎門,北為玄武門。據考古學家對照上世紀90年代末的航拍照片及實地勘查分析,在內城城垣遺址之外,還有一座構筑宏偉的外城城垣遺址。其走向與內城城垣大體平行,兩者間距約220米,這與古代文獻《長安志圖?唐高宗乾陵圖》相符合。專家認為,這是我國唐代帝陵中首次發現雙重城垣。

乾陵陵園與長安城極為相似。內城相當于長安城的宮城,其中心修筑陵墓玄宮;外城垣以內相當于長安城的皇城,列置眾多巨型石雕刻,以象征百官衙署;陵園東南部的17座陪葬墓區,相當于臣民居住的外郭城。內城的獻殿,又稱寢宮,是后世帝王、子孫上陵朝拜及舉行祭獻儀式的主要場所,是陵園的主體建筑。獻殿遺址,位于內城朱雀門之北,其建筑形式當與長安大明宮內的殿宇建筑相似。

在司馬道東側東乳峰腳下,有60朝臣祠堂遺址。有關專家據《長安志圖》載狄仁杰等60朝臣姓名推測,此祠堂應與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城大明宮內的凌煙閣為長孫無忌等24功臣畫像大體相同。

位于山下御道之西的下宮,是后世帝王謁陵祭奠時的行宮,平時由守陵官員和侍奉人員居住。朱雀門外東西兩側,是61王賓殿遺址。當年,這個建筑群應十分宏偉壯觀。

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乾陵的地面建筑遭到嚴重破壞。此后,乾陵在唐代經歷了3次大的修建。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屢遭兵火和盜焚,乾陵陵園的地面建筑早已蕩然無存。

乾陵精美絕倫的大型石雕群,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

乾陵陵園內設置了124件精美的大型石刻,包括華表1對,天馬1對,鴕鳥1對,石馬及牽馬者各5對,翁仲石像10對,石碑2通,蕃臣石像61尊,石獅1對,石人座1對。這些雕刻藝術作品,成為一組中國封建帝王陵園內最為龐大的石刻群,代表著盛唐高度發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藝術,堪稱唐代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

乾陵的雕刻作品,種類繁多,功能不同。它們或作守護祛邪用,或呈威嚴儀仗態,或稱帝王陵園標志,或顯對外文化交流之勢,或現神話傳說場景等等。這些作品,不少都是此前的帝王陵園所沒有,如置蕃臣石像、鴕鳥石刻和石獅等,都是古代帝王陵園石雕的首創。這些作品,藝術造型十分新穎獨特。雖然它們體積碩大,但以形傳神,神形兼備。

乾陵所有石刻中,最著名的當數高宗皇帝李治的金字《述圣紀碑》和女皇帝武則天的無字碑。《述圣紀碑》通高7.35米,總重量約89.6噸。碑文為武則天親撰,全文5600余字,李顯書丹,主要敘述李治生平和功績。經考證,現碑文實存2011字,其它字已被腐蝕,無法辨認。武則天的無字碑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8.03米,總重量約98.8噸。碑首刻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龍,碑兩側各刻有《升龍圖》一幅。碑座陽面正中線刻《獅馬圖》,雄獅昂首怒目,威猛強健,而馬卻俯首屈蹄,安然就食。

乾陵立無字碑,開歷代帝王陵之先河。唐初立時,上無一字。如今留存碑上的字跡,是宋金以來游人題刻,大多已模糊不清,唯有碑陽面正中的少數民族文字清晰可見。據專家考證,是失傳幾百年的契丹文字。銘文108字,旁有漢字譯文,記敘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前,乾陵殿廡頹塌,后經過了一次大修。這段文字,對研究契丹文字的歷史和乾陵陵園的營建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篇4

【摘要】

目的: 觀察黃芪、 黨參提取物對紫杉醇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和腫瘤轉移的增強作用, 為中醫藥抗腫瘤應用提供實驗依據。方法: C57BL/6小鼠右肋處皮下接種Lewis肺癌, 6 h后隨機分為實驗組、 紫杉醇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紫杉醇聯合參芪注射液治療, 紫杉醇組接受同等劑量的紫杉醇治療, 對照組用等體積的生理鹽水代替。觀察指標: 移植瘤體積, 腫瘤組織內微血管度和肺臟轉移瘤數量, 小鼠存活時間。結果: 與紫杉醇治療相比, 紫杉醇聯合參芪可以明顯減少移植瘤內的微血管密度(10.1±4.4 vs 16.8±7.3, P<0.05)和肺臟轉移瘤個數(13.4±4.3 vs 18.4±3.9, P<0.05), 明顯延長小鼠的存活時間(43.3±8.4 d vs 36.3±6.6 d, P<0.05)。 結論: 黃芪、 黨參提取物對紫杉醇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和移植腫瘤轉移有一定的增強作用。

【關鍵詞】 黃芪 黨參 紫杉醇 Lweis肺癌 血管生成

[Abstract] AIM: To study enhance effect of huangqi and dangshen extraction (Shenqi) on pacilitaxel inhibitory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on mouse Lewis lung carcinoma model. METHODS: Lewis lung carcinoma cells were inoculated into right hind footpad of C57BL/6 mice. Six hour after tumor inoculated, the mic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Shenqi (paclitaxel plus Shenqi) or paclitaxel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n two group since the second da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 The third group simply administered with normal saline was set as placebo-control. Tumor volume, quantitation of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inoculated tumor, the number of metastasis in the lungs and survival analysis were compared in 3 groups. RESULTS: Paclitaxel plus Shenqi can effectively reduced MVD in inoculated tumor and the number of lung metastasi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group (P

[Keywords]huangqi; dangshen; pacilitaxel; Lewis lung carcinoma; anti-angiogenesis

扶正中藥在腫瘤的治療中廣泛應用, 具有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提高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體外研究提示, 扶正中藥可能對VEGF、MMP-9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達具有抑制作用[1]。有鑒于此, 本研究中采用荷瘤動物模型, 觀察紫杉醇和黃芪、

黨參提取物聯合治療, 對腫瘤組織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和遠處器官轉移的影響, 從血管生成角度對其抗腫瘤機制進行探討。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66~88周齡C57BL/66 小鼠(第四軍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Lewis 肺癌瘤株(上海市醫藥工業研究院藥理研究室饋贈)。紫杉醇(pacilitaxel, PTX,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黃芪、 黨參提取物(參芪注射液, shenqi, 每1 mL含總皂甙>3 mg, 總酚性物質>0.34 mg, 多糖類物質>35 mg。廣東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饋贈)。兔抗CD31單克隆抗體(Santa Cruz)。SP 組化試劑盒(北京中山生物公司)。光學顯微鏡及照相系統(Olympus-BH-200)。解剖顯微鏡(Leica)。

1.2 方法

1.2.1 荷瘤小鼠模型建立及分組 無菌條件下從供瘤鼠上摘除生長良好的腫瘤, 生理鹽水洗凈血污, 眼科剪將腫瘤塊剪成 1 mm×1 mm×1 mm大小的組織塊, 每克腫瘤組織加3.0 mL生理鹽水, 玻璃勻漿器勻漿, 200目尼龍網濾過后取0.2 mL腫瘤勻漿接種于C57BL/6 小鼠右肋處皮下, 復制腫瘤模型。小鼠接種腫瘤勻漿 6 h 后, 隨機分成實驗組(experiment group, EG)、 PTX組(PTX group, PG)和對照組(normal saline group, NG), 每組30只。

1.2.2 動物處理 EG: 建立動物模型后第2天開始, PTX[10 mg/(kg·3d)]和Shenqi[3.0 mg/(kg·d)]腹腔內注射; PG: PXT腹腔內注射, 時間和劑量同EG組; NG: 等體積的生理鹽水腹腔內注射。

1.2.3 實驗指標與測量方法 (1)移植瘤積: 腫瘤接種10 d后, 每5天用游標卡尺測量移植瘤大小, 按公式V = (長×寬 )×0. 52計算腫瘤體積(mm3 ); (2)移植瘤內的微血管密度: 腫瘤接種后第20天,每組隨機挑選荷瘤小鼠10只, 斷頸處死, 剩余小鼠繼續觀察, 用作生存分析。小鼠處死后取出移植腫瘤, 石蠟包埋、 切片、 SP 法血管CD31染色。MVD計數方法:從每只小鼠的腫瘤切片中隨機選出 5 張, 先在低倍鏡(100×) 下檢查整個切片, 找到并選取微血管密度最高的5 個視野(熱點), 在高倍鏡(200 ×) 下對這5 個視野內的微血管進行計數, 每個被染成棕黃色的單個內皮細胞或細胞簇, 與周圍其他組織有明顯界限, 無論有無管腔, 定義為1條血管, 血細胞和大的血管腔不計, 取其平均值作為每只小鼠每個高倍視野內的MVD。(3)肺臟轉移瘤數量:小鼠死亡后,立即取出肺臟, 40 g/L多聚甲醛固定, 解剖顯微鏡下計數肺臟表面的腫瘤結節。(4)存活時間:觀察并記錄荷瘤小鼠的存活狀況, 直至死亡。

1.2.4 統計學處理 方差比較腫瘤大小、 肺臟表面的轉移瘤數目、 MVD, 實驗小鼠的存活天數采用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所有統計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 檢驗水準為P

2 結果

2.1 PTX聯合Shenqi治療對小鼠移植瘤體積的影響 腫瘤接種9~12 d后,腫瘤可長至1.5 cm3大小, 隨著接種時間的延長, 部分小鼠移植瘤中心區域開始出現潰爛。盡管EG、 PG小鼠腫瘤體積的測量平均值在各時間點均小于NG, 但統計學分析3組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圖1)。

圖1 移植瘤體積的比較(略)

Fig 1 Comparison of tumor volume in three groups

2.2 PTX聯合Shenqi治療對小鼠移植瘤內MVD的影響 PG移植瘤內的MVD為16.8±7.3, 較NG(27.8±8.4)明顯減少(P

2.3 PTX聯合Shenqi治療對小鼠移植瘤肺臟轉移的影響 所有小鼠均可在肺臟表面發現腫瘤結節, 個數較少者為7個, 最多者32個。EG、 PG明顯少于NG, 同時EG肺臟轉移瘤個數也明顯少于PG組(P

表1 種植瘤組織中MVD和肺轉移瘤數量的比較(略)

Tab 1 MVD in in inoculated tumor and the number of metastasis in the lungs

aP

2.4 PTX聯合Shenqi治療對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 實驗小鼠在建立荷瘤模型后第22天開始死亡, NG在第42天全部死亡, 而PG和EG的最長存活天數可達50 d以上。3組小鼠的的存活天數分別為43.3±8.4 d(EG)、 36.3±6.6 d (PG)和 25.9±6.3 d(NG), 組間比較SG vs PG(P<0.05), EG vs NG (P

圖2 實驗小鼠生存天數的Kaplan-Meier分析(略)

Fig 2 Kaplan-Meier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3 討論

肺癌的生長和轉移與腫瘤區域的血管密切相關, 肺癌區域的新生毛細血管是腫瘤賴以生長和生存的物質基礎。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提出把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作為腫瘤治療的一種途徑。目前這種以腫瘤血管為靶標的治療策略腫瘤血管靶向治療(tumor vascular targeting therapy), 已經成為肺癌治療的重要策略, 在肺癌等腫瘤的治療中顯示了良好的前景[2]。在肺癌治療領域, 普遍采用的抗血管生成藥物主要針對VEGF和VEGFR[3]。此外, 傳統的化療藥物如:紫杉醇等也具有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4]。不可否認抗血管生成為肺癌的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但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5]: (1)使用周期長, 用藥劑量大, 醫療成本高;(2)血管生成過程是人體內許多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 長期用藥也會對生理性血管生成造成影響; (3)由于促血管形成因子的多樣性, 不可能有一種血管生成抑制劑能有效地治療所有腫瘤。

中醫藥是我國的寶貴財富, 扶正中藥在腫瘤治療中廣為應用,取得了減輕毒副作用、提高治療耐力和患者生活質量的肯定療效。少數研究發現扶正中藥能夠增強放化療的療效、 減少遠處轉移, 但其機制似乎不能僅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簡單解釋。近年來, 跟蹤血管生成理論, 國內學者對中醫藥的抗腫瘤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如人參皂苷可能通過下調腫瘤VEGF-mRNA及蛋白的表達量, 阻滯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6]。姜黃素可以通過影響細胞增殖周期和誘導凋亡、 下調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基因的表達、 減少細胞中VEGF的水平和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等多個環節對雞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產生抑制作用[7]。也存在一些相反的研究結論, 丹參、莪術及高劑量赤芍能提高腫瘤組織MVD 及VEGF表達, 可能會促進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 促進腫瘤侵襲和轉移發生, 與臨床應用的初衷相矛盾, 這是扶正中藥治療腫瘤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8]。另外, 中醫藥多為復方制劑, 在配伍后可能產生新的藥性及作用, 這些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采用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模型, 觀察參芪注射液對Lewis肺癌生長、 轉移、 腫瘤組織中微血管密度和荷瘤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結果表明: 盡管參芪注射液對移植瘤的體積無明顯影響, 但可以減少腫瘤組織內的微血管密度和肺臟轉移瘤的數量。此外, 盡管3個處理組生存率曲線無明顯差異, 但從小鼠的絕對存活時間(d)上看, 實驗組明顯長于其他2組。綜合以上實驗結果我們認為: 參芪注射液能夠增強紫杉醇的抗腫瘤效果, 其機制可能與減少腫瘤組織中的微血管密度有關。該研究結果從另一個方面豐富了參芪注射液的抗癌機制。

在臨床常用藥物中篩尋血管生成抑制劑, 由于其作用機制、 使用劑量和毒副反應較為明確, 是一種低投入、短周期的研究策略。因此對參芪注射液, 特別是與化療相結合治療腫瘤的有效性和作用機制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葉 菁, 陳培豐. 中藥及其提取物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研究進展[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7, 31(4): 530-532.

[2] Keedy VL, Sandler AB.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J]. Cancer Sci, 2007, 98(12):1825-1830.

[3] Cabebe E, Wakelee H. Role of anti-angiogenesis agents in treating NSCLC: focus on bevacizumab and 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J]. Curr Treat Options Oncol, 2007, 8(1): 15-27.

[4] Wang F, Cao Y, Zhao W, et al. Taxol inhibits melanoma metastases through apoptosis induction,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cadherin and nm23 expression[J]. J Pharmacol Sci, 2003, 93(2): 197-203.

[5] Kuhn H, Hammerschmidt S, Wirtz H. Targeting tumorangiogenesis in lung cancer by suppression of VEGF and its receptor-results from clinical trials and novel experimental approaches[J]. Curr Med Chem, 2007, 14(30): 3157-3165.

[6] 潘子民, 葉大風, 謝 幸, 等. 人參皂苷Rg3對荷卵巢癌的嚴重聯合免疫缺陷鼠的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2, 37(4): 227-230.

篇5

設計理念:

課文聚集奇石,教學先繞開“奇”字,從“趣”處著手,緊扣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就是有趣的……”、“……就更有趣了”等關鍵語句,讓學生在讀書、賞圖、識字、寫話中感觸奇石的趣,探究奇石的趣,創造奇石的趣,而后由“趣”悟“奇”,“趣”中賞“奇”。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教學目標:

1會認“區、仙”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尤、其”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知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從而讓學生向往大自然神奇秀麗的景色,面對奇山異石有表達的興趣。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石子導課,趣味橫生

1教師用投影出示幾塊形狀較特別的小石子或鵝卵石的影子,讓學生猜猜是什么東西的影子,形狀有什么特別之處,鼓勵學生仔細地看,大膽地猜,完整地說。

2根據學生的聯想、猜測,隨機學習生字詞:形 狀

教師用以下幾句話引導學生完整地回答問題:

①這些小石子的形狀一樣嗎?(這些小石子的形狀不一樣。)

②這些小石子的形狀像什么?說出你的感覺。(這個小石子的形狀像……我覺得這些小石子的形狀好玩、有趣、奇特……)

3教師結合地圖簡介黃山。揭示課題,板書并讀課題。

(設計意圖:語文課既要有語文味,也要有趣味,用小石頭導入新課,不落俗套,和課文內容巧妙結合,為學生學習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和認知基礎。學生在這一環節須仔細地觀察,大膽地猜想,積極地表達,這正是孩子們學好語文必備的基本功。)

二、初讀課文,文通字順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在書頁下方找拼音進行拼讀,試著把課文讀正確。

2教師巡視學生生字認讀情況。

3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引導讀熟。

風景區 尤其 仙桃石 石盤

山峰 胳膊 巨石 每當

脖子 著名 形狀 天都峰

教師指導:胳膊中的“膊”念輕聲,脖子中的“子”也念輕聲,天都峰中的“都”是多音字。

4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三、整體感悟,“趣”中見“奇”

1出示句子: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些有趣的石頭嗎?讀讀課文,把它們的名稱畫下來。

2根據學生交流,板書怪石的名稱,同時認讀: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3變序出示文中3幅插圖,讓學生結合課文辨認,讀出相應段落。

(設計意圖:讀書找出怪石的名稱,這是和黃山奇石的初步相遇;認讀怪石的名稱,已經是一次認識強化;辨認插圖,印象則更加深刻。如此多次親近,學生對“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一句有了豐富的體驗,“趣”漸漸感覺到,“奇”也初現端倪。)

4學習第1自然段中“聞名中外”、“尤其”等生字新詞。

“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嗎?(馳名中外、名揚四海、世界聞名等。)

“尤其”筆畫較少,書寫要舒展,橫畫要平直。

教師范寫,學生練習書寫。

找近義詞:尤其――特別

補充句子:我喜歡吃水果,尤其喜歡吃___________。

我喜歡小動物,尤其喜歡_____。

尤其……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主讀書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將重點放在字詞教學上,符合低年級學段特點,“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教學扎實有效,特別是用“尤其”造句,教學有扶有放,學生從補充句子到獨立造句,有仿有創,學習逐步進入“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四、精讀感悟,趣味盎然

黃山的石頭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塊?它哪些地方最有趣呢?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再和同桌交流。

(根據學情交流第2~5自然段,順序不定。)

1第2自然段教學要點。

①學習生字“它”。

漢字豐富有趣,一個tā音,有“他、她、它”三個字,其中的“它”指人以外的事物。在文中,這個“它”指的是什么呢?

教學“它”字的書寫要領:筆畫較少,上下重心要對齊,要寫得舒展。

②引導看圖,讀文賞圖。

③“仙桃石”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引導學生關注“從天上飛下來”、“落在山頂上”等詞語,體會“仙桃石”名稱的由來及趣味。

(設計意圖:隨課文學習生字“它”,既學會了生字,又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一舉三得。聚集“仙”字,探究石頭的奇特,名稱的有趣可謂“奇”中有“趣”,“趣”中顯“奇”。)

2第3自然段教學設想。

出示句子: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①引導看圖,圖文結合理解該段描寫。

②讓學生個性演示“猴子觀海”的樣子,直觀感受石頭外形有趣。

③多種形式讀書,體會“猴子觀海”的“趣”和作者表達的生動、準確。

3第4自然段教學要點。

出示句子:“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①圖文結合,想象“仙人指路”。

②學生演示“仙人指路”的樣子,直觀感受石頭外形獨特。

③多種形式讀書,讀中體會“仙人指路”的“奇”和“趣”。

④學習生字“站”。書寫要領:左右對稱,“立”最后一筆改成提。

4第5自然段教學要點。

①石頭怎么就變成雄雞了呢?引導學生關注石頭的樣子和時間、天氣(早晨、晴天,太陽升起)有關,扣住“金光閃閃”(旭日映照),理解“金雞叫天都”――黃山名景。

②學習生字“巨”。重點指導筆順。

(設計意圖:第2~5四個自然段結構并列,寫法相似,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依據學情變序學習這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教學均從趣處著眼,力求“趣”中見“奇”,“奇”中悟“趣”。生字“巨”、“站”教學扎扎實實,遵循了“低年級寫字教學要放在課堂內進行,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規律。)

五、個性表達,趣味無窮

1讀名稱,發現名稱有趣。

奇石名稱中有仙桃,有仙人,充滿了神話氣息,有猴子,有金雞,有天狗,有獅子,充滿了童趣。

2讀詞串,注意描寫動作的詞,發現形狀有趣。

仙桃石 飛下來 落在石盤上

猴子觀海 抱著腿 蹲在山頭 望著云海

仙人指路 站在山峰上 伸著手臂 指向前方

金雞叫天都 伸著脖子 對著天都峰 啼叫

每一塊石頭似乎都充滿了靈性,有的會飛,有的會站。(老師隨機給動詞加上著重號。)

3多媒體出示黃山奇石多幅照片,鼓勵學生從無生命的石頭往有生命有趣味的東西上想,從靜止不動的山石往會動、會聽的人或動物上想,創造有趣的名稱。(如:小貓釣魚等。)

4畫一畫,演一演。

在你的心中,“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又會是什么樣子呢?它們又會有哪些有趣的動作呢?發揮想象,畫一畫或(做做動作)演一演吧!

5說一說,寫一寫。

學生從“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幾塊奇石中挑一塊寫一寫它的樣子,也可以寫剛才出示的其他石頭。

(設計意圖:或許二年級的孩子還不懂什么是動詞,什么是擬人,但教師可以在其中有所“預謀”。讀名稱,讀詞串以及不經意間提問:“它們又會有哪些有趣的動作呢?”均是在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到:黃山的石頭不像石頭,有趣;把石頭不當石頭寫,更有趣,讀中悟到趣,寫中創造趣,黃山奇石的妙處盡現光彩。)

六、集中復現,趣味識字

1出示“會認”生字,可通過猜字謎的形式進行復習。如:

①大口咬小口,互相吃一口。(巨)

②一個人,在山邊。(仙)

③橫山上面三棵草。(當)

2出示“會寫”生字,先復習隨文識字中寫過的生字:尤、其、它、站,再強調這4個字的書寫要領及“巨”字的筆順。讓學生根據舊知自主學習新知:區、安、塊的書寫要領。

區:半包圈結構,先里邊后外邊。

安: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塊:左右結構,土字旁最后一橫改成提,左窄右寬。

學生練習描紅,再臨寫。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生字較多的特點,采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為避免集中識字枯燥單調,設計了猜字謎識字,隨文識字重點講解了5個有代表性的生字,便于學生一一對應自主學習其他生字。)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網絡 教學

一、彌補文本不足,開放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再不是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知識也不再局限于課本內容,網絡正成為輸送知識的一個重要載體。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有些信息,學生就不能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獲取、吸收知識,而利用網絡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

例如《黃山奇石》一課,主要介紹了我國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區——黃山的情況。課文以文本的方式給我們展示了黃山的美妙風光,文字非常優美動人。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黃山畢竟離他們的現實生活比較遠,而我們也不可能真正帶他們到實地去欣賞。學生沒有親臨現場去欣賞這些奇石,單從文字來理解就顯得比較空洞、抽象。那么,對于這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的事物,我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有什么辦法能讓學生領悟到祖國風光的奇特、美妙呢?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怎么辦呢?傳統課堂無法彌補這個缺陷,但是現在我們利用網絡就能夠做到。在組織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教師利用教學虛擬網,將課堂鏈接到互聯網上,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上課伊始,教師有意設問:“你對黃山知多少?”這樣一問,學生們便通過網絡平臺,輸入關鍵詞“黃山”,通過相關網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進入,登陸黃山網站,黃山的風景名勝、人情風俗、歷史掌故等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豐富的資料,更激發了學生們去探索課文內涵的欲望,為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開放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有了網絡環境的支持,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中,我們嘗試了分層教學的施教模式:A組學生快速搜索,復制網上有典型意義的圖片和摘抄描寫優美的文字并編輯這些信息資料,完成一份黃山旅游的報告;B組學生搜索黃山“四絕”的另外三絕——奇松、云海、溫泉的相關句子,粘貼在word文檔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歡的圖畫,進行簡單的編輯和保存文件;C組學生只需要搜索出黃山的地理位置、網站欄目的介紹等簡單信息。

這樣的教學收到了“同步教、異步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在增加表象積累、開闊視野的同時,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三、網上互動,創建新的交流方式,促進多向協作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協作學習,即要求學生主動地尋求學習伙伴并共同探索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與他人進行公開、坦誠的溝通,學會面對個體的差異,學會把個人的目標升華為團隊的利益,最終促使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的養成。

教師指導學生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協商、交流、討論即協作學習,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并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就是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盡可能地開放給學生,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計算機充分自讀、自悟,帶著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疑難問題走向同伴,走近老師,相互合作,相互探討。通過網絡的交互、監看、廣播、發送、對講等多種功能,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習之間構成一個多維互動的交往空間,從而形成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師在制作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課件時,除了為學生搜索好一些現成的課件資源,課上還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的搜索,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讓學生利用“網上鄰居”和“聊天室”進行交流探討,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在網絡里暢游,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下利用網絡各抒己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這個環節的自主學習,有利于教學時空的開放,有利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和思維火花的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高漲,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交流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

四、網上沖浪,開放求知領域,促進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有的優勢,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開展網上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通過網上沖浪,可以輕松地閱讀和課文有關的讀物,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閱讀效率也十分高。

篇7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說、愛說

(一)多媒體再現創設情境

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通過形象的錄像,課件、圖片或者是簡筆畫,都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學生進入焦急訓練創設愉快和諧的氣氛,架起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課堂上,我常利用課件、圖片等直觀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提高能力。

(二)課堂上以學習者的身份加入

記得在教《黃山奇石》一課時,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利用《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對黃山怪石的全景進行介紹,我用充滿激情的話語把“我當小導游”的說話訓練引進了課堂。說話伊始,我甕聲甕氣地說:“同學們,我是一個多年漂泊在外的老華僑,我很想去神奇秀麗的黃山上看看那里的奇石,可是我老了,爬不動了,聽說你們最近學了《黃山奇石》這一課,能給我介紹介紹嗎?”孩子們一聽這話,一下子就投入了情境中,一個個躍躍欲試地說:“老奶奶,我來給您介紹。”“我來”,接著孩子們便儼然一副小導游的派頭給我介紹起了黃山上那一處處神話般的景點。介紹生動形象,令人好像親眼看到了那一處處的美景,正在黃山暢游呢。

二、開拓思路,讓學生能說、會說

(一)引導學生觀察,拓寬口語交際路徑

生活中的許多小事,當教師引導孩子們去觀察、思考時,孩子們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可以說,可以討論的話題。平時,我常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到日常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發掘說話的內容。

(二)開展語言活動,學會傾聽,提高認知

積極開展各種語言活動,適時進行口語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好品質,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班上我常常開展“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捏橡皮泥比賽”等活動。開展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說話。學完《丑小鴨》這一課,正逢“六一”,結合同學們對安徒生童話內容的掌握程度,我在班上舉行了一次“迎六一,講故事”比賽活動,讓全班所有同學都當評委,評委可充分行使評判權。評委們用手做形狀打分。比賽時,同學們個個認真傾聽,公正地評出了一、二、三等獎。孩子們就是在聽故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

篇8

說起黃山“四絕”排名第一的當然是奇松。黃山的松樹有著無比頑強力。他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狀千姿百態,讓你眼花繚亂。

第二決就是奇石。黃山的石頭千奇百怪。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種。有的像一只大公雞展翅啼鳴,所以命名為“金雞叫天門”,有的似五位穿著長袍的老人,所以被叫做“五老上天都”。

排名第三的就是溫泉。我們常講和瀏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溫泉水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很好,但是不能飲用。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想象力;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是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則是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既然如此,怎樣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語文課程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深入鉆研教材,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創設語文環境,帶學生進入情境,激發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思維和語言。例如,在教學《橋》一文時,我借助多媒體設備演示咆哮的洪水吞噬一切的場面,震耳欲聾的洪水聲震撼著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與教本中的人們形成恐懼的共鳴: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跳舞,像吞噬生命的魔鬼,死亡在逼近,可“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激發學生想象,同時啟發學生“假如你就是那個老漢,說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但是都說出了同一個信念:老漢不能走,因為他肩負著保護群眾的職責;老漢不能走,因為他心中還有牽掛。老漢的高大形象屹然顯現在每一個學生的腦海中。

二、利用插圖,發揮想象

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僅單是文字說明,而且開拓兒童的想象。”低中年級的課文中,插圖常常和文字一起組成。我憑借課文插圖,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多看多想,啟發他們進行大膽想象,盡可能地讓插圖動起來。教師有序地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并展開豐富想象,有利于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學課文《小熊住山洞》時,很重視圖畫的作用,每一個季節的描寫,課文都配有美麗的圖畫,我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圖畫,體會小熊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們沒有砍樹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頭房子的時候,小熊是怎樣說服爸爸不砍樹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學生利用圖畫進行思考的同時,深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不僅延伸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層層深入推動了學生的想象,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力。

三、延伸文本,培養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想象是發明的雛形。”在教學中,應盡量喚起學生腦中儲備的有關知覺表象,加以加工、組合;再引導學生或延伸故事情節,或補充課文內容,或創造新的自然、社會環境,從而加速他們的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的轉化。有不少課文的結尾沒有把事情的結果明確寫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這就是課文結尾的空白。例如,教學《凡卡》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凡卡滿懷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個美夢。是什么美夢?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寫錯地址,爺爺收到信后將會怎樣?又如《窮人》一文,文章結尾寫漁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妻子桑娜卻坐在那兒一硬歡,這是為什么?當桑娜告訴他孩子已經抱回來時,他會有什么表情?會說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漁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將怎么過?漁夫能否把西蒙的兩個孩子養大成人呢?

四、靈活運用,豐富想象

課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往往這些省略部分是學生豐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有利條件。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時,課文的結尾寫到:“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說說黃山的奇石還有什么樣子的,讓學生給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體語言將新奇石的形態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黃山奇石“奇”的效果,還可以將黃山奇石的特點深深烙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驚嘆于黃山的神奇的同時,也驚嘆于大自然的偉大。

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拘形式,隨時點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拓展,才能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開闊,才能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在實際運用中尋求問題的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達到創新的目的。

五、抓住空白,豐富想象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作者運用的是描述性語言,在描述中必然會留下許多不確定性和空間,這就像是畫境里的留白,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在閱讀教學教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空白,讓學生通過推理、想象填補、充實這些空白給人留下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用好這些空白處,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為這些空白填添亮麗的色彩。如教學《兩只小獅子》一文中,課文以獅媽媽對懶獅子說的話結尾:“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只真正的獅子!”卻沒有交代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的表現,這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此,我讓學生在認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樣做?”這個問題展開補續想象,并達到了練習說話的效果。

有些課文中省略部分也給學生留下了空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往往這些省略部分是學生豐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有利條件。如:在教學《開天地》一課時,課文中寫到: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他發出的聲音,他的四肢,他的肌膚,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說說身體的哪些部位還變成了世間的什么,引導學生仿照句式接著說下去。學生的思維很快地被激活了。

總之,無論哪種想象都必須以教材為依據。想象的引發點必須是教材提供的材料,想象的思路必須符合上下文的線索,想象的范圍必須是教材內容所容許的空間,想象的內容必須是學生自己生活的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課文內容易于理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紀玲.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1(29).

篇10

1、游客們請止步,請大家往我身后看,那些巨石就是“四絕”之二:怪石。黃山“四絕”之中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大家順我的手指向那邊看,那就是“猴子觀海”,遠看去就是一個猴子在向下觀望云海。除了“猴子觀海”還有“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

2、萬萬沒想到黃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不得人們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了。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這座中國的世界名山啊!

3、細細閱讀這些蒼勁之松,讓我肅然起敬。這些外表瀟灑挺秀,優美遒勁,枝干蟠曲的大松實為石頭縫中的一棵小小的苗頭兒,在與石頭這巨人作斗爭的同時,力盡全力拼命地吸吮著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絢麗的春光,身子在不斷地長大,靈魂在不斷地升華!這不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象征嗎?

4、我一邊爬,一邊向上望,黃山的景物盡收眼底,云海一片又一片,越往高處爬,就越像紫煙一樣的霧氣向下飄來。使人感到清涼。不多時我就置身于一云海中,像仙境一般,無比舒暢,心曠神怡。我在天都峰上領略黃山的景色這還是第一次。

5、峰回路轉,看完飛來石后,很快就到了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霧氣漸小,對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來。這些石頭,各有各的名字,什么“豬八戒”、“猴子觀桃”,“喜鵲登梅”各具特點,都有其象形和寓意,變換角度觀察,更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讓人不禁要贊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6、我們先去看怪石,怪石說它怪,它還真怪。有的像一位仙女,手撫一架古琴正在彈奏一首首優美的曲子,這就是仙女彈琴了,還有金雞叫天都、獅子搶球、猴子觀海,等等,真是百趣橫生,回味無窮。

7、一進入黃山風景區,那第四絕“奇松”便來迎接我們。只見迎客松枝干有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蔥蔥,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葉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來;陪客松則生機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別,真是太奇了!

8、“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至今,我還贊嘆著黃山的美景。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黃山旅游,那里山清水秀,景色秀麗,真讓人流連忘返。

9、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稱黃山“四絕”,后來又加上個“冬雪”總稱“五絕 ”。或許因其境的“奇 ” 、“怪 ”,融入其中的人也難免生發出些奇思怪想。我第一次到黃山,就有這樣的感覺!

10、黃山真是名副其實,抬頭望大門口的撐梁柱相當高,很有氣勢。我們沿著山路往上走,山上長滿了花草樹木,有紅的、有藍的,還有綠的。把黃山點綴的五彩繽紛,非常美麗。

11、看完奇石,我們便向山頂發起了“進攻”,爬到蓮花峰的時候,我們看見了黃山最著名的十大松樹之一--迎客松。據說迎客松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但它還是那么高大挺拔地屹立在懸崖峭壁上,像守護懸崖的衛士,一絲不茍;它枝葉茂盛,那么多像針一樣的葉子,猶如千萬個老奶奶手里的繡花針,那么細,那么結實;迎客松形態可掬,被風一吹,枝葉隨風飄蕩,好像正在歡迎游客們的到來呢!

12、最有趣的要算云海了。云海里的云霧翻滾著,奔騰著。有時,連綿不斷的鑲著金邊或銀邊的云層在翻動;有時,長空萬里,只浮現一朵朵一層不染的白蓮;有時,像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的圓頂,上面全是精雕細刻的飛禽走獸;有時,天如碧海,云像海上的親輕舟,靜靜地、輕輕地漂泊,生怕驚醒大海的酣夢。這真是“綿綿長飄三萬尺,疑是銀河降人間。”

13、人們都說:“秦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歸來不看山。”我多么向往黃山啊!今年暑假我終于有機會來到黃山,觀賞它那壯麗的景色了。

14、黃山之奇,最奇之處莫過于聞名于世的“黃山四絕”-奇松,怪石、溫泉、云海。瞧,黃山奇松,破石而出,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它又是堅韌性格的象征;黃山怪石,星羅棋布,或類人,或似物,形態逼真,妙趣橫生;黃山云海,浩浩蕩蕩,煙波浩渺,聚散奔突;黃山溫泉,終年噴涌,晶瑩澄澈,可飲可浴。而日出、冰掛、華彩等時令景觀,相映成趣,可謂人間仙境。

15、細細品味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們夾在石頭縫中,生活了千萬年,雖飽經風霜的打擊,它絲毫沒有動搖,至今日仍郁郁蒼蒼,充滿生機,翠綠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護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博大,奮斗精神的體現嗎?

16、黃山最有名的就要數大峰林了,群峰匯集在一起,形成了峰林,走進去像迷宮一般。這個群峰迷宮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是東峰,一個是南峰,還有一個是西峰。西峰里唯有一柱獨峙聳立在峰林中間。極頂上面,長著一棵蒼翠的松樹,長年新綠非常美。

17、最著名的怪石要算飛來石,為什么叫飛來石呢?因為飛來石豎立在懸崖邊,重200噸,可與地面接觸的地方只有一點點,無論風怎么吹,雨怎么下,它都紋絲不動,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樣。

18、去黃山泡過溫泉的人都知道,這是黃山的第四絕。它水質清澄,水味甘美。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處沐浴,立刻返老還童。黃山溫泉因此聲譽大增,名揚天下,還被人們稱為“靈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