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學習范文
時間:2023-04-01 01:2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達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會上,xx同志傳達了健康扶貧會議主要議程,會議內容,同時全面細致的傳達了xxx講話精神。會上在家的局領導班子成員及5個科室負責人均進行表態發言,大家認為要對照“無畏心理、無所謂心理、僥幸心理”三種心態查找不足,全力以赴做好xxxx各項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xxx專項會議精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認真領會地區領導講話精神,將xxx工作任務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扛著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要統一思想認識,堅決杜絕“無畏心理、無所謂心理、僥幸心理”三種心態,舉全局之力全力做好xxx各項工作。
二是狠抓整改落實,要求認真梳理《xxxx通知》、《xxxx整改方案》提出的問題清單,按照“全面對標、照單全收、對癥施策、真改實改”的原則,由xxx科具體負責,再次對本單位整改方案進行細化完善,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時限,進一步壓實責任。
篇2
鄭州市農委黨委書記、主任周亞民帶領與會人員認真學習了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擴大)精神。大家一致認為此次會議,市委、市政府做了充分準備,融入了許多新的觀點,提出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為主題,借鑒南京、蘇州、杭州三地先進經驗,推進“三大主體”工作再上新臺階,加快建設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鄭州都市區。
會議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市委指出的我們與上述三地在城鄉承載承接能力、政府性資源配置能力、政府性要素平臺建設、領導能力和水平、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差距,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不斷豐富我市都市生態農業內涵,提升都市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和示范帶動功能,要認識到都市觀光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新的發展態勢,同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工作。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一是抗旱保豐收,抓好三秋生產工作;二是做好都市農業生態示范園區的調查摸底、改造提升工作;三是盡快建立“136工程”和政府投資項目庫;四是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工作;五是認真做好土地流轉和家庭農場標準制定工作;六是繼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明查暗訪力度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七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將干果納入全市監測體系;八是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申報項目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農業項目要按照工業項目來管理,做到精細化,要加強對項目建設單位人員培訓等。今后一個時期要認真謀劃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謀劃好2015年全市“三農”工作;二是要謀劃好“十三五”期間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農業項目;三是要謀劃好新三年行動計劃中新型城鎮化工作。
篇3
川大之美,非一般高樓大廈、亭臺水榭所能替代。川大之美,美在其百年名校的人文氣息,美在其無處不在的文化底蘊,更美在其海納百川的宏大氣魄。華西老校區的古典氣息,望江老校區的宏偉氣息與新校區的現代氣息,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川大這種獨特的美。
川大有三館最具特色。其中圖書館藏書250萬冊,有不少國內罕見珍本和孤本,是國內41家中心圖書館之一,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文出版物收藏中心、國家教委文科文獻信息中心和科技查新中心之一。川大的博物館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其建立要追溯到二十世紀初,迄今為止歷經了百年的風雨滄桑與文化洗禮,如今已經成為一座蘊涵深厚價值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在我國高等學府中首所該類型的博物館。博物館有藏品5萬多件,以漢唐文物及石刻、明清書畫、少數民族文物、道教文物和民間工藝品最具特色。另外,川大的檔案館也是國內高校館藏豐富的著名大館之一,是研究所現代中國高教史和四川史的重要信息庫。其中動植物標本館有58萬多份藏品,被列入世界植物學會編選的《世界植物標本室名錄》中,是我國入選的幾個標本室之一。
四川最具特色的還有火鍋,川大依靠地理位置優越和學生人數眾多,吸引了很多火鍋店開在這里。川大北門一帶火鍋店云集,主要集中于紅瓦寺附近。
國內最美大學同處在西南的還有一所西南大學,2005年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而成。曾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的:“重大的牌子,重師的妹子,西師的園子。”其實不單是在重慶,在整個西南地區,西師的校園都是出了名的美。作為西師園子的繼承者,西南大學當然也很美。
篇4
每個地方在不同的節日當中,都有屬于自己獨有的特色,并且都有自己的習俗活動,那么老南京大雪習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雪民間傳統習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雪民間傳統習俗吃雪菜煮湯
大雪節氣前后,不少新鮮雪菜也逐漸上市。食療專家介紹,雪菜又叫雪里蕻,屬于性溫,味甘辛的蔬菜。雪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有助于增加大腦中氧含量,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此外,雪菜還含有胡蘿卜素和大量膳食纖維,尤宜于老年人及習慣性便秘者食用。相對于大家習慣食用的腌制雪菜而言,天寒時節不妨來碗雪菜湯。
吃蘿卜圓子
用蘿卜加工成的蘿卜圓子,多年來一直風靡老城南一帶。那時在菜場或街頭,都有賣蘿卜作原料制成的蘿卜圓子,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老城南人有下午吃點心的習慣,圍坐在攤子前,攤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幾個圓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那真是清香無比,吃起來有滋有味。現在雖然各種點心和快餐品種繁多,但金陵小吃的魅力仍在,而具有地道土特產風味的蘿卜圓子,也一定會重新散發出醉人的清香
大雪進補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老南京大雪進補最愛羊肉。羊肉驅寒滋補,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還可以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專家建議,冬天食用羊肉進補,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混搭”,營養更豐富。
自制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大雪節氣天氣寒冷,在不易保鮮的古代,人們發現此時腌制肉類食品不易變質,于是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就忙著腌制咸肉,以迎接新年。
大雪養生吃什么蓮藕
由于冬季天氣干燥、飲食過熱常造成人體燥熱上火,蓮藕無污染,清熱潤燥,深受歡迎。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后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蕓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銹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西葫蘆
天冷時,人們容易飲食過量。美國巴斯帝爾大學研究發現,多攝入膳食纖維有助于防止身體發胖。西葫蘆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含熱量相對較低,消化速度較慢,飽腹時間也較長,因而可以防止冬日過量飲食。西葫蘆中還含有胡蘿卜素,有益抗擊癌癥和心臟病等疾病。生吃西葫蘆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湯吃。
大白菜
大雪節氣期間空氣特別干燥,常吃大白菜能起到潤腸、護膚養顏的效果。在冬天,白菜是餐桌上最必不可少的蔬菜,民間素有“冬日白菜美如筍”、“百菜不如白菜”的說法。冬季干燥寒冷的天氣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而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和其它多種營養素,可以起到很好的美顏和保健功效。
豆芽菜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磷、鐵、鈣等人體必需的飲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馬蹄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參”,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適合飯后食用。
羊肉
羊肉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無機鹽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羊有暖中補虛、益腎養肝、開胃健脾、御寒祛濕的功效,歷來就被作為冬季御寒和進補壯陽的佳品。在冬天常食還能維護胃腸黏膜,使消化酶分泌增加,從而促進消化吸收。
黑豆
黑豆含有豐富的鐵和銅等礦物質,其抗氧化物含量高于其他豆類。有營養專家認為,喝黑豆湯能幫助肌肉獲得更多血氧,進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橙子
橙子富含維生素B1,該維生素對保持神經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另外,適量吃橙子還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進消化,緩解咳嗽,保護肺臟健康。專家建議每天最好吃1—2個橙子。
獼猴桃
維生素C含量極為豐富是獼猴桃的一大特點,吃一個獼猴桃就能滿足人體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獼猴桃中的維生素K也很豐富,它不但與凝血功能有關,還有益骨骼健康。跟菠蘿和木瓜一樣,獼猴桃中也有蛋白酶。有研究證實,獼猴桃有助于消化牛奶蛋白和牛肉蛋白等多種常見蛋白質。因此,吃多了大魚大肉時,不妨吃個獼猴桃來幫助消化。
大雪吃四冬分別是什么冬菇
又名香菇,是人們冬天常吃的食用菌。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香菇無論干鮮,與其他葷素食品搭配,為主、為輔,都能烹制出美味佳肴。它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排出多余的膽固醇。
冬瓜
冬瓜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清香、食藥兼備,是深受我國居民喜愛的蔬菜之一,為常食素菜之上品。冬瓜不含脂肪而含有葫蘆巴堿和丙醇二酸,前者對人體新陳代謝有獨特作用,后者能能抑制糖轉化為脂肪,防止人體內脂肪的堆積,有減肥降脂的功效。
冬瓜富含維生素B1和B2、B族維生素,能改變食物中的淀粉和糖類,使其不轉化為脂肪,故能輕身。冬瓜含鈉量低而含鉀量高,并含維生素C,所以能利水消腫、降低血壓、降低血糖,是腎炎浮腫、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癥患者的理想食品。利尿消腫、清熱解毒,對于冠心病、水腫腹脹等病癥有良好的輔助療效。冬瓜宜與鴨肉、火腿、口蘑、海帶等食物一起烹調,其食療效果更好。
冬棗
又名雁來紅、蘋果棗、冰糖棗、黃驊冬棗、廟上冬棗、沾化冬棗,是無刺棗樹的晚熟鮮食優良品系,是目前261個鮮食棗品中被公認品質最佳的。冬棗鮮食可口、皮脆、肉質細嫩,汁多無渣,甘甜清香。冬棗營養極豐富,有“活維生素丸”、“百果王”之美譽。
冬棗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C以及環磷酸腺苷等,能減輕各種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對于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的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冬棗中還含有蘆丁成分,蘆丁是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藥物,故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癥的防治有很大幫助。腹部脹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胃炎、胃潰瘍患者吃生棗時應去皮。
冬筍
篇5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系
當下,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行業,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都越來越大。但現階段要想快速、有效地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尚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該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尤其是在信息時代,各高校必須想方設法推進網絡時代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使教學理念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改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固有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所謂視覺傳達設計,指的是設計師利用插圖、文字、標志等平面視覺符號向受眾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創意性較強的專業,需要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并不是十分濃厚,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也難以適應崗位需要。
1.教學方式陳舊,難以適應時代需求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固有的教學方式,以書本知識為主,進行灌輸式的教學,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與此同時,一些條件較差的學校缺乏教學設備和實訓場所,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畢業后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國內學者對視覺設計專業的深入研究是從20世紀末期開始的,起步比較晚,而且基本上是借鑒國外的設計教育經驗,并未充分結合國情。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缺乏創新,阻礙了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發展。
2.課程設置不合理
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然使用陳舊的教學內容,而這些陳舊的教學內容已經難以滿足信息時代背景下的行業發展需要。這樣就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理想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即使上崗也難以勝任。
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
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1.豐富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
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新思想和新藝術形式等。同時,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擴大專業教學知識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具有開放性特征,因此教師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應當盡量使用網絡、電視、手機等媒介,通過這些媒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以不斷完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知識體系。
2.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會讓學生逐步失去對該學科的興趣,導致其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置一些有深度的綜合性問題,然后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在傳統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結構,使其與市場實際需求接軌,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特色課程,通過校企合作、安排學生實習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基礎課程設置方面,教師需要在兼顧全面的前提下有梯度地開展教學活動,強調課程結構之間的銜接,做到舉一反三。另外,在專業核心課程中,除了要保留傳統的核心課程以外,還要適當增加與行業發展相關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學科的發展趨勢,從而與市場接軌。
3.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
高校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不要制定過多的行政管理制度束縛教師的創新意識。另外,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要采取考試的方式,還要輔以考查等手段,要根據學生提問情況、作品展示等進行綜合評定,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結語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應當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有效結合當今的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著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與此同時,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快速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基金課題:新媒體語境下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的研究與創新(2017yjjg015)。
參考文獻:
[1]寧培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藝術教育,2015(8).
篇6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視覺媒介;綜合技能;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1-0215-01
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并傳達給觀眾的設計,其領域與其他領域不斷相互交叉,高校紛紛加大對藝術類專業的投入。在眾多院校中,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是各有特色,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計算機輔助課程歸納到各個學校的教學計劃之中的,且成為該專業的骨干課程。
一、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設置現狀
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總的來說,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平面設計軟件類(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Indesign)、二維動畫軟件類(Flash)以及影視后期制作軟件類課程(Aftereffect、Premire)。Photoshop作為一款圖像處理和繪圖軟件成為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工具,其強大的作用及功能幾乎滲透到視覺類專業的所有科目。Coreldraw、Illustrator軟件作為必須掌握的矢量軟件,在制作插圖、標志、書籍裝幀、版式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等主干課程中發揮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二者作為基礎性軟件,容易學習和上手,是學生入門的好軟件。Flash軟件可以用于二維動畫和多媒體創作。Aftereffect是目前世界上最廣泛的視頻合成軟件之一,廣泛用于數字電視,視頻的后期制作,在PC系統上可以完成較好的合成效果。
二、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設置現狀
獨立院校教育以市場需要為導向,著重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計算機輔助課程相對于其它課程來說實踐課時較多,以強化學生運用軟件的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要求學生利用日益增多的各類設計素材庫,對圖像進行處理,變化出更為豐富的視覺語言。如今軟件升級換代十分迅速,這要求學生及教師能不斷的更新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質疑和嘗試,觸類旁通去學習和尋找不同的操作方法。
三、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案例式教學法
學會工具的簡單用法,最容易達到。通過了解功能、界面、菜單、面板以及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就大致了解。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消化和吸收教學案例以外,學會舉一反三,大量的課外鉆研也有必要的。
(二)項目式教學法
項目式教學法是通過進行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的培訓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拿實際項目里的課題研究作為項目,它能為學生日后進入工作崗位積累實踐經驗,這種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極大的提高。
四、 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存在的誤區
在教學方面:有的教師側重于工具的教授,然后輔以大量的圖例去啟發學生。有的教師則完全把軟件課變成單獨的軟件培訓班的模式,一味的填鴨式教學,不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些情況只會使學生的軟件學習能力停留在很低的層次。
在學習方面:學生不動腦筋,不愿意去探討原理和基礎工具運用,只是默默地跟著范例,至于為什么會,不去探究。另外有些同學不善于做筆記,不勤加練習,今天會明天忘,所以說軟件的學習過程也是個需要潛心修煉的過程。
五、視覺傳達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有效進行
(一)針對性的設置課程
學校在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的初期,可以嘗試著去要求學生對常規軟件(例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達到創新的運用程度。其它的軟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進行多樣性的選修。同時也可以在這三類基礎軟件上加大課時的投入,以鞏固學習成果。
(二)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學校與相關單位緊密協作,定期到單位參觀實習此外加大投入讓學生能參與到國內外的各項比賽中,以賽代練。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篇7
[關鍵詞]聽力 反傳統 教學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距離《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差距很大,學生在學完大學英語基礎階段課程后,聽力理解能力依然偏低。畢業后,很多學生難以用英語與外國合作方進行交流,聽外臺英語報道也十分吃力,不能有效滿足工作對外語能力的需要。因此,在大學階段,學生就應該努力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中,教師很少給學生講授聽力的方法,而更多的只是將大量的聽力材料灌輸給學生,大都采用一種固定的傳統模式,即講解單詞和句子、提出問題、給出答案。學生覺得這種教學模式很乏味,進而對聽力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便成了英語聽力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有必要探索一下新的教學模式。
筆者根據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聽力訓練的方法以就教于同仁。
二、大學英語聽力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師在聽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學策略。Mendelsohn對策略教學法( Strategy- based Approach)定義為:“策略教學法是源于策略指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教學目標為如何教學生去聽。”(1995:134)這些策略包括判斷語言背景、話語主題和意義等。教師教會學生掌握正常語流中的語音、語調以及在跟讀練習中掌握關鍵詞的技巧,并進一步將聽說寫相結合,促使所聽材料轉化為理解性輸入與輸出,這是非常重要的(孫燕平2001:33)。
要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既要進行大量的聽力練習,同時也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掌握基本的聽力技能。語言基本功指的是掌握語音、詞匯、語法、語用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以及常用句型,包括口語中的一些習慣表達方法,熟練掌握它們是打好語言基本功的關鍵。
正確發音、標準語音語調均可激發學習情感,詞匯系統的掌握是培養語言意識的基礎和保障,扎實的語法功底及語言學理論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習者逐步領略英語的語言美,并開始嘗試著體驗文化差異(黃波2010:116-119)。
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強化語音、詞匯、語法教學,結合話語所提供的語境進行語用推理,同時給學生提供背景介紹和文化知識,提高英語聽力的綜合能力。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學生的綜合語言水平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主要聽力困難,實施針對性的教學,以便幫助學生克服聽力困難,提高教學效率。”(張正厚2010:33-37)
(一)語音
語音上的變化(連讀、弱讀、省音、失去爆破等)使在語流中的詞發生變化,這會造成聽力的困難。我國傳統的“啞巴英語”教學使學生往往忽視了對語音的重視,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向學生傳授語音知識,這是十分必要的。語音包括正確辨音、熟悉音變現象、了解句子重音與語調等的表意作用。
(1) 正確辨音
有些學生由于自己發音不準,因而很難正確辨音,造成了聽力理解上的錯誤。因此,要提高聽力,首先就必須學會正確辨音。有時兩個句子只有一音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樣,如:
Are you going to sell the boat? [sel]
你要將這只船賣掉嗎?
Are you going to sail the boat? [seil]
你要開船嗎?
(2) 音變現象
除了識別單個音素之外,學生還必須熟悉快速話語中的音變現象。快速話語中的語音變化是造成聽力理解困難的原因之一。因此,學生應對英語的這些語音變化規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才能提高英語語音的辨別能力。英語話語中常見的音變現象有:
連音(Liaison):前一個詞與后一個詞相連接而形成的讀音叫連音或連讀。關于語音與聽力理解的關系,已有文獻集中反映了連音是影響語流切分的問題之一(陸國君2007:117-121)。連音是口語中經常出現的音變現象。英語連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前一個詞以輔音結尾,后一詞以元音開頭,輔音和元音連在一起讀便形成連讀,如:turn off連讀后成了[ ];另一種是前一個以元音結尾,后一個也是以元音開頭,兩個元音連在一起讀便形成了連讀,如:do it連讀后成了 [' du:(w) it] (在這里[w]起了連接作用)。
加音(Link-r或-re):加音指在連貫語流中為了發音方便而在音節間或詞與詞之間添加的語音。英語中的加音通常為/r/音,如:more and more加音后成了[ ]。
省音(Elision):省音指說話人為了發音方便而省去音節之間或詞與詞之間的語音。省音在快速話語中相當普遍,如:psychology省音后成了[ ]。
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另一個爆破音時,第一個爆破音不發生爆破,而是只做發音口形,稍作停頓后即可發出后面的爆破音,這第一個爆破音就叫做“失去爆破”。前一個爆破音雖不發出,但要停頓一會兒,所停頓的時間要和發此音時所需要的時間一樣長,如:big gun失爆后成了 [ ]。
弱讀(Weakening):句子中除了重要的詞要用句子重音以外,其他詞在語句里相對不太重要,因此往往弱讀。這類詞一般有前置詞、連接詞、助動詞、人稱代詞等,如:I took some ink and some sheets of paper.[ ]
同化(Assimilation):在兩個本不相似的音連接起來一并發出的時候,由于互相影響,互相適應,變為相同或相似的音,這叫做同化,如:this year [ ]。
(3) 句子重音
句子重音指對句子中相對比較重要的單詞進行重讀以強調其意義。單詞越重要,讀音就越重,而重要的單詞往往是實詞(Content Word),如:She 'knew what it 'meant. (她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同一個句子,由于句子重音所處的位置不同,所強調的單詞不一樣,其意義也不一樣,如:
I heard Tom crying.
我聽見湯姆在哭。
1)'I heard Tom crying.(強調是“我”而不是別人)
2)I 'heard Tom crying.(強調是“聽到”而不是看到)
3)I heard 'Tom crying.(強調是“湯姆”而不是其他人)
4)I heard Tom 'crying.(強調在“哭”而不是在做其他事)
(4) 語調
聽力理解和語調密不可分。Baar認為,比較文章結構來說,語調能為聽者提供更為可靠的線索,能幫助他們重構文章的主題內容(Barr1990)。英語中可用不同的語調來區別句子的種類如陳述句、疑問句等,也可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態度和情感。英語中常見的語調類型有:降調(Falling Intonation)、升調(Rising Intonation)、降升調(Fall-Rise Intonation)、升降調(Rise-Fall Intonation)、平調(Level Intonation)、升降升調(Rise-Fall-Rise Intonation)等。同一個句子,語調不同,含義就會出現差異,如:
What a beautiful day!
今天天氣真好!
(二)詞匯
詞匯障礙主要是詞匯量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視覺詞匯與聽覺詞匯之間的差距。有很多單詞學生看得懂但聽不懂或是反應過慢,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聽力。若話語中的大部分詞匯都聽不懂,理解話語當然就很困難。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聽覺詞匯,這是提高聽力理解的根本。
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分類和構成有所了解,同時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短語和習語。一般來說,聽力材料中沒有太多的生詞,但有些詞學生卻覺得有點難理解,好像沒學過。因此在做聽力練習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熟悉詞的發音;2)正確理解多義詞的確切含義;3)培養猜測詞語的能力;4)了解英美詞匯的區別。
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中還應注意短語和習慣表達法,這將有助于正確理解話語。如:短語break off除了“折斷”以外,還有“突然停止講話”、“斷絕”等意思;句子“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表示“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又如,“go Dutch”表示“各人自己付錢”、“各吃各”,而不是“去荷蘭”。
(三)語法
語法障礙也是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語法障礙是指聽力理解過程中所需的時態、語態等語法知識不足,這也阻礙了學生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如虛擬語氣、時態、不定式、動名詞等,這可以幫助他們正確理解聽到的信息。如:
M: The city council has finally voted the funds to build a new high school.
W: It’s about time they did it. I don’t know what took them so long.
Q: What’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school?
A)It’s too expensive.
B) It isn’t needed.
C)It should be built.
D)A college would be better.
動詞did在這里表示虛擬語氣,意思是“他們早該這樣做了。”正確答案應是C)。但有些學生因為沒有掌握這一語法現象,把句子誤解為“他們過去早已做了。”
(四)語用學
語用知識對聽力材料的理解也至關重要。理解話語其實就是一個推理、尋找關聯并取得語境效果的過程(何自然1998:19)。語用推理是語用者運用一定的知識和策略,推導話語與語境的關聯,并解讀由此產生的語境暗含的思維過程(諶莉文2005:68-70)。Grice在所提出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里指出,在所有的言語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遵守的原則。人們根據這些原則,經過一定的推理,能夠得到多于語義內容的會話含義(Grice1957:66)。
我們知道,句子本身的意義與說話人使用這個句子所表達的實際意義有時是不同的。在對話中說話人常常出于某種考慮不直接回答對方的提問,而是用迂回的方式間接地作出回答。因此,聽話人必須從中推斷出說話人的真正含義,正確理解說話人的言外之意。使用語用知識,有助于聽話人正確理解說話人表達的真情實感。語用含義不是從語言系統內部去研究語言本身表達的意義,而是根據語境(Context)研究話語的真正含義,解釋話語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Aunt: 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
伯母:吉米的歷史考試怎么樣?
Mother: Oh, not at all well. They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
母親:唉,一點也不好。他們盡問些在這可憐的孩子出生前發生的事情。
母親只需說一句“Oh, not at all well.”就夠了,但她還加了后面一句多余的話。聽話人可以從中推斷出母親說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她認為孩子的歷史考得不好并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考官的問題,因為他們盡考些孩子還沒出生時的事情。她還覺得孩子可憐。聽話人還可從中體會到話語的幽默來。
三、結語
當前,有效地提高聽力所面臨的難度很大。我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基本上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聽力訓練。他們在初學英語時,主要是學習書面用語,閱讀能力較強,而英語聽說能力卻很差。所以,在大學階段,學生就應該努力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而要提高聽力,就必須進行大量地、不間斷地實踐與練習,養成“百聽不煩”的耐性。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上好聽力課,并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充分應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學等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Barr, P. 1990. The role of discourse intonation in lecture comprehension. In M. Hewings (ed.). Papers in Discourse Intonation. Discourse Analysis Monographs16.Birmingham: ELR/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5-21.
[2]Grice, H. P. 1957. Meaning. Philosophical Review.
[3]Mendelsohn D. J. and Rubin(eds.). 1995.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San Diego: Doiminie Press,
[4]何自然.1998,《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上海外語出版社.
[5]黃波.2010,論英語意識的培養必須植根于文化,《外語學刊》第2期.
[]6陸國君、吳興東,2007,語篇結構圖式與語調范式對英語聽力理解的影響,《外語教學與研究》第2期.
[7]孫燕平、劉海量,2001,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模式——綜合式教學法,《外語與外語教學》第12期.
[8]諶莉文,2005,英語聽力理解中的語用推理,《外語教學》第1期。
篇8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一線式
中圖分類號:R339.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2-0052-02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設的應用性較強的藝術設計類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做到集知識、技能于一身才會具有競爭力,才能符合市場的人才需求。研究和探索合理、高效、實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發展與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特點
(一)專業跨度廣
《2012教育部新頒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將視覺傳達設計提升為藝術學下的一個獨立專業,同時列出了一些核心課程,其中除了藝術設計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課以外,包含了像文字與版式、平面印刷設計與印刷制作、展示與陳設、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策劃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這里所列出的每一門課程幾乎都代表了一個專業方向,有的甚至代表著一個設計行業。由此可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跨度非常廣。
專業跨度廣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是,專業的跨度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選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也因此成為藝術學科中擇業范圍最廣的專業之一。不利的一面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眾多的專業方向使得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專”與“精”,教學中很容易造成“蜻蜓點水”的結果。
(二)藝術與技術的結合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結合最為緊密的設計專業之一。視覺傳達設計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設計視覺上的審美訴求方面,例如,標志設計、版式設計、插畫設計、包裝設計,都要求在視覺美感上能夠普遍得到受眾的認同。同時,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技術性是實現視覺信息傳達的依托,不熟悉印刷工藝與流程、界面應用環境、軟件功能等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設計師,就無法實現較理想、較完美的設計。
(三)應用性強
視覺傳達設計是應用性很強的設計專業,其主要是針對商業領域,設計理論的產生實際上就是生產與實踐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因此,視覺傳達設計非常強調設計者的動手能力,強調實際操作能力。以版式設計為例,報紙的版式、雜志的版式、戶外廣告牌的版式編排應有所不同,設計師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版式的自身特征與環境應用,包括版面面積、視距與訴求等因素,而這些知識都是從實際工作中得來的。
二、當前我國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多,教師少
就當前的設計教學模式而言,多采用一對多的班級授課制。由于近些年的擴招,學生人數劇增,教師數量變化不大,這就造成了很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生師比超標的現象。這直接影響了設計教學的質量——很多學生難以從教師那里得到深入的講解、示范與輔導,因而無法獲得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舊時手工藝人的那種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已經被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所遺棄,但過去師傅和徒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也并非一無是處。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是典型的實踐教學為主的模式,這也是知識、技術的一種最佳的傳承方式。
(二)眾多的課程門類分散了學生的學習精力
作為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視覺傳達設計本身又細分了諸多的子專業。除裝飾與圖案、圖形創意、文字與版式、平面(印刷)設計與印刷制作、企業形象等類設計課程之外,如今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還增加了像展示與陳設、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品牌形象策劃等類課程,這些《2012教育部新頒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所列出的視覺傳達專業課程里又可以細分出多個具體的課程,這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和學習都帶來不小的壓力。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眾多課程門類分散了學生的學習精力,修完全部的課程就已經很辛苦了,更不要談學得精。
如此眾多的課程給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如果只是通過課堂教學來解決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問題,對于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
三、我國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一)從業人員多,從業人才少
近些年,企業為了提升競爭能力以及擴大市場份額,對市場營銷、廣告等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然而,與就業人員人數的急劇增加相比,我國設計行業的從事人員并沒有滿足行業的需求。2006年和2012年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廣告、設計專業(方向)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劇增不但不能滿足設計行業的需要,反而增添了人才篩選的難度。實際情況是,從業人才的增長率遠遠低于從業人數的增長率。
造成這種結果的直接根源是我國的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對頭,我們的多數高等院校只注意培養“合格”的畢業生,卻沒有注意培養“好用、可用”的畢業生。
(二)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招聘中普遍拒絕應屆畢業生
在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招聘信息中,“不招收應屆畢業生”經常被作為一項條款放置在招聘信息中,這也似乎成了設計行業默認的行規。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應屆畢業生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經驗,一般剛都需要重新培訓,而此行業的人員流動率又很高,很多培訓后的員工又有可能會跳槽,給公司帶來損失。其次,應屆畢業生的“性價比”不高,即對實際工作缺乏認識,對薪水和待遇的期望值卻比較高。而建設合理、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四、“一線式”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建設
當下的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很難在學校的學習中獲得設計實踐的經驗。如果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學校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入手。而研究與探索“一線式”實踐教學體系,就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嘗試。
所謂“一線式”,就是將教學設置在第一線,通過實戰來鍛煉學生。“一線式”實踐教學體系就是將課堂所教授的專業知識完全真實化、實戰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把學生的知識、技能、技巧、經驗等各個部分完整地組裝好,應用到設計生產中。使學生在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之前,充分地得到從知識積累到實踐培訓的一體化培養。“一線式”實踐教學是真正連接視覺傳達設計高等教育與設計行業的橋梁,是學生能夠順利就業的捷徑。
(一)讓設計教學走出課堂
“一線式”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第一步是讓設計教學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出枯燥、抽象的課堂講授,讓學生進入設計行業中、進入到企業中、進入設計生產的第一線。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加入到設計勞動中,才能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才能知道書本里的知識如何應用于實際的設計工作。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企業實地的實踐學習,能夠接觸到高效可行的工作流程并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特別是與團隊成員協作的工作習慣。此外,通過校外實踐,學生還可以在具體的工作中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包括遇到難以處理和解決的狀況、與客戶或團隊成員溝通等。
企業會以帶領學生實習、參觀、為學生安排實習工作崗位等方式來為學生提供工作與實踐的機會。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校外實踐建設,可以考慮與廣告公司、設計公司、企業或商業實體的設計部門合作定期輸送學生參加實踐學習。
(二)讓設計實踐步入課堂
“一線式”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第二步是讓行業設計實踐步入校園、走進課堂,也就是讓廣告設計公司、出版設計單位、印刷設計單位等企業將他們的設計部門或者制作部門設置在高等院校內,與設計教學融為一體。
讓設計實踐走進課堂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學生在校園參加實踐工作,既節省了學生外出的交通時間,又便于管理;第二,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高等院校將橫向科研與教學進行有機地結合;第三,高等院校在實驗空間和實驗設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減少運營資產的投入; 第四,企業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學生又能得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勤工儉學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三)建立預就業體系
所謂預就業體系,就是學校與行業中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讓企業在學生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來發現人才并有目標地培養人才。這其實借用了當代職業教育所廣泛應用的培養模式。在這一環節中,人才培養的質量成為檢驗效果的重要標準。
(四)在行業中建立就業信息反饋體系,根據反饋調整教學與實踐的側重點
當前的高等院校,招生數量巨大,這給實踐教學帶來的極大的挑戰。所有的實踐方式都難以滿足大批量的學生共同參與,學生的數量與實踐效果成反比,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實踐效果會降低。其實無論哪一種實踐方式,與企業的實際運營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些實踐教學往往不能完全達到學生就業時公司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學生在就業時仍需從實踐工作方式向企業的工作模式轉變。此外,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要想趕上時代和行業的變化都不能一勞永逸、一成不變,都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進。
“一線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在行業中建立成熟的就業信息反饋系統。將一些行業動態與學生就業后的狀況信息不斷收集起來,進行整理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實踐教學的結構與內容。這樣,才能使實踐教學建設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過程,才能使教學體質建設有機地、健康地運行。
篇9
【關鍵詞】信息技術;大學化學;傳統教學
作者簡介:祝鳳俠(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
1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化學傳統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1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運用是必然趨勢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理論一般情況下都要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的過程;也可以依據實驗、假設、再實驗論證的過程。所以,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實驗是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化學素養最為重要的手段。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利用化學實驗可以將直觀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但實驗現象一般情況不易觀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反復播放實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細致地研究實驗現象。
1.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化學內容主要涉及物質的組成、構造、性質和變化規律,一般情況下,化學概念和原理對于學生來說不易理解,物質的構成也不易觀察,化學變化依據原子的重新組合,所以在教學中如果只依靠教師的講述,學生不能理解。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教學動畫,可以將分子、原子等粒子運動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教學過程直觀形象。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物質結構,掌握化學變化原理,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在實際教學中,要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常規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應用,為學生創造適宜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果。信息技術雖然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必須認識到,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學習一些抽象和枯燥的化學內容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點,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達到最佳應用效果。
1.3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相同,在實驗的學習和掌握方面也會存在很大不同。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實現人機對話的交互功能,實行個別化教學。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實驗中,一般應用看做結合的辦法,首先讓學生了解實驗目的、要求、原理和操作步驟等,接著再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實驗。這種做法既可以提高實驗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防止學生在實驗中應付了事。如乙酸丁醋的合成實驗,首先利用實驗課件,展示實驗過程中的裝置的安裝、拆卸,關鍵步驟如溫度計的位置、干燥劑的用量等,都利用特寫鏡頭,讓學生反復領會實驗,然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就能夠順利完成實驗任務,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
1.4提升實驗課質量
因為大學階段的化學課節數是一定的,不可能存在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化學實驗,所以學生在實驗方法和知識結構方面總會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利用化學實驗課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化學實驗,增加學生的化學知識,有利于學生以后的繼續學習。如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過濾、萃取、溶液的制作、有機合成等,要想全部完成這些內容,只利用極短的18個學時是不能實現的,利用計算機學習,完成這些內容只要4個學時就行。
2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是化學抽象概念形象化
大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對于復雜的微觀世界,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使學生理解,一些內容如化學反應機理(反應歷程),反應過程中化學鍵斷裂、組合,原子、分子軌道雜化過程,電子云的形態變化等較復雜的問題,學生都不易掌握。在大學分子軌道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再次表現雙原子分子軌道的形成過程以及分子軌道能級高低的次序;在配位化合物教學中,可依據價鍵理論制作不同的配合物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在晶體場理論教學中,可制作成四面體或八面體場中能級分裂的情況,將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有利學生掌握和學習。
2.2多媒體及時使得化學微觀現象宏觀化
大學化學的課程學習本質是借助微觀原理來深入的研究物質的化學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客觀的化學規律的,這種課程的顯著特點就是思維方法強調微觀和宏觀的結合。微粒的構造和運動,如膠粒的布朗運動、粒子有效碰撞、離子的電遷移現象、原電池及電解池兩極的離子放電等,這些現象雖然不能觀察,但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表現出現,學生一眼就能看懂。如原電池中銅離子和金屬鋅分別在得到電子和失去電子的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金屬銅和鋅離子,這一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制成動畫的形式加以展示,這樣更加客觀和形象的向學生解釋了這一化學變化,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掌握。
2.3模擬化學實驗過程
在大學化學學習中,一些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有的實驗條件不具備,實驗室本身也不能滿足要求,但學生又對此存在濃厚興趣。這時,可以利用虛擬實驗室軟件———CorelChemLab進行模擬。此軟件可以達到完全仿真,模擬過程非常真實,一些儀器碰撞的聲音都能聽到。利用這一軟件進行學習,學生仿佛親身進入實驗室一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模擬實驗室也會印象深刻。但多媒體技術與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相比,畢竟存在較大的區別,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只依靠計算機是不行的,所以,模擬實驗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方法,一定要認清它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這種方法不能代替學生親自動手。
3結語
總之,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大學化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二者的整合。主要是將化學課程中的知識、活動以及現代教育中的技術和理念進行整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和工具性,最大化的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進一步的推動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朱團.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篇10
山西傳媒大學2016排名為山西21名。
山西傳媒學院: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是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原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基礎上改制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李遠程,現任校長為郝本廉。山西傳媒學院原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原隸屬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正廳級建制。1983年建立華北廣播電視學校。1990年在此基礎上上成立原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是全國較早設置的廣播影視類高等院校。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