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范文
時間:2023-03-16 08:1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樂在其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學習興趣 啟發引導 創設情境 鼓勵評價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各類大家,無不證明濃厚的學習興趣超過一切高效的教學方法,只有“熱愛”,才能“學在其中”而又“樂在其中”。
小學生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都喜歡嘗試,可是一旦他們失去興趣,便會松懈下來,且不再用心,從而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值得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值得探討的。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亦師亦友,關愛學生
當今社會,教師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教者,更多時候,師生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能夠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一名成功的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得到學生的喜愛,優秀的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礎,試想一個不關愛學生的老師,怎么可能教育好學生呢?關愛學生就要最大限度地寬容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在與學生溝通時,需要老師具備足夠的耐心傾聽,學生也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的,當學生在老師面前得到重視的時候,學習興趣自然會被激發起來。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首先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
二、多鼓勵、多表揚
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被人肯定、被人關注,希望獲得成功,愿意被人表揚的,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鼓勵孩子們開口說英語。英語同其他科目截然不同,首先課堂用語要求盡量多地使用英語,當然,這對于大部分害羞內向的孩子有點困難。除了課堂上鼓勵學生開口之外,課后我還經常和學生用英語聊天,選用簡單的一些問候語,比如:Hello.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等等,這樣能夠使學生慢慢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同時,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對于學生的閃光點,應給予及時的表揚,“OK,Good,Wonderful,Great”等類似的詞應該在課堂乃至課后經常出現。在課堂上發言的學生,無論回答得如何,都應得到老師的表揚,因為勇于站起來回答問題,已經足夠值得表揚。
三、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
牛津小學英語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盡管如此,學生全部掌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比如學習英語單詞,教師如果用一連串的英語解釋一個單詞,學生就會感到不知所云,運用豐富、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進行輔助教學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人體部位的單詞時,我讓學生摸著自己的頭、臉、鼻、眼睛等,相應地說head,face,nose、eye,等等,然后教師發指令touch your head/face/nose/eye,學生隨即做動作,這正好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整個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再比如,在教動物類的單詞時,教師可以試著模仿動物的聲音幫助學生理解單詞,即使學生聽不懂意思,也會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猜測所聽內容的意思,從而使枯燥的單詞學習生動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利用多種教學形式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于小學生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更需要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學習英語。比如:
1.實物、道具事先準備
單純地死記硬背單詞,會使小學生感到枯燥厭煩,在教新單詞時,如果采用實物或圖片等,把抽象的詞語變成具體直觀的東西,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繼而產生極大的興趣。比如在學習apple,banana,pear,orange等水果類單詞時,教師可事先準備相應的水果,讓學生觀察后記住這些單詞。
2.小游戲、小競賽必不可少
游戲總是小學生的最愛,在教學中,經常設計一些游戲形式的練習,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可以起到強化所學知識的效果。常用的游戲有:Matching game,Guessing game,Magic eyes,等等。在玩游戲的同時,教師可以將之改變成小競賽,分小組進行,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些小獎品,這同樣能夠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3.編寫朗朗上口的小歌謠、繞口令
學習英語朗讀必不可少,但是一味地朗讀顯得十分機械而又枯燥,在學習了一系列的單詞和句型后,需要不斷地進行鞏固,將單詞融入句型,使兩者有機結合。通過英語小歌謠、繞口令等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boy和girl的時候,可以將其與人稱代詞結合起來朗讀,如Girl,girl,I’m a girl.Boy,boy,I’m a boy.Girl,girl,she’s a girl.Boy,boy,he’s a boy.學生通過反復有規律的朗讀,不僅可以記住girl和boy兩個單詞,還可以幫助區別人稱代詞。
4.分角色朗讀,演劇本
當學生朗讀相對熟練時,不妨采用分角色朗讀,進而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劇本,此時要求學生脫離書本,完全將內容記在腦中,教師可以事先將學生分成幾小組,同時準備一些必要的道具,讓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中,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總而言之,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模仿性強,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當善于觀察學生的各種優缺點,認真考量,細心摸索,大膽創新,逐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洪智芳.玩就是學——美國小學教育的特色.楊浦教育學院刊(滬),1998,2.
[2]劉忠保.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有效學習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3):18-22.
篇2
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五彩斑斕的生活為學生親近語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資源。人際間的言語交談、思想交流、書信交往,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還有形形的標語、廣告、題聯、題詩以及小品、相聲等,無不與語文息息相關。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為學生的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天然的情景。
如我在教學生理解漢語詞匯的豐富多彩時,舉了這樣的例子:抓藥、割肉、打醬油、灌醋、稱蘋果、扯布等,這些詞語中的第一個動詞都是“買”的意思,但買的東西不同,所使用的動詞也不同。這些動詞既表達了買的意思,也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買的過程。這既體現了語文的有趣,也體現了語文的有用。學生學起來時很輕松愉快的,他們怎能不喜歡上這樣的語文課呢?
如春天去尋找春姑娘的笑臉;夏天去河邊.觀察嬉戲的小魚;秋夜看明月從天邊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賞紅妝素裹的雪里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山川田野,鳥獸蟲魚,都成了孩子們筆下創作的素材。孩子們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緒熱烈,思維活躍,語文便逐漸豐富而生動。記得我帶學生們去田野親近大自然,在路上聽到小鳥的鳴叫聲,有學生脫口而出:“小鳥亮開美麗的歌喉是想和我們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開的綠葉,有學生說:“那是二月的春風剪裁的”;看到小河夕照,有學生說:“河水披著金色的鱗片在為太陽公公載歌載舞”……學生在無限美好的天地間感受、思索、頓悟,真實的生活畫面通過語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山澗的小溪一般流暢自如。
如果說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為學生學好語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創造性地開展各類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則是溝通課堂內外的紐帶。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后,我就設計了一個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課后實踐練習,組織學生利用星期天開展環保考察活動。看一看周圍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樣,還有哪些人為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想一想,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或改善環境,并要求學生聯手寫出考察報告。通過考察,學生們發現水的污染非常嚴重,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從酒廠的煙囪里冒出來的黑煙,使周圍居民患呼吸道系統疾病的增多,酒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種植的植物變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河里魚兒死亡,莊稼減收,甚至居民的飲水都受到影響;還發現有占用耕地建磚廠或住房等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通過調查走訪,學生紛紛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議與措施,如:
1.開展“節能減排,我們在行動”的綜合實踐活動,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廢舊物品重新再利用。
2.自辦小報,將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圖片做成展板,進行“愛我家園,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的義務宣傳。
3.科學小品類文章的寫作練習:建議開發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納米技術處理污水、廢氣……
4.書信類文章的練習:給環保部門寫建議信:嚴肅立法,保護水資源!
5.以童話的形式再現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
正是在這種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學生不僅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環保責任感,而且通過自身的實踐參與,體驗到語文就在身邊,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語文。
二、課堂教學滲透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學中,教師既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認知水平,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語文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使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又要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滲透生活狀態的語文,培養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角色體驗再現生活
知識源于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和認識。教師要把講臺變成舞臺,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將語文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新學的知識源于生活,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
1.嘗試當“小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時不妨將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嘗試當“小老師”的滋味,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新鮮有趣,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也更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如我常有意注錯音、寫錯字等,請學生當小老師進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計當“小畫家”。學生喜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將語文還原為畫畫,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再創造的條件。例如,教學《山居秋暝》一詩中,在學生誦讀詩文、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詩提供的景物作畫并繪制詩畫一體的書簽。學生通過畫畫,不僅在頭腦中影視了作者所見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語言的同時獲得了再創造的條件,使自己的個性在繪畫中得到張揚。
3.開展競賽或游戲。通過競賽或游戲,激發學生思維過程中的亢奮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形式:擂臺賽、接力賽。
4.課堂表演。 課文的精妙之處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觀理解,以加深認識。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編演課本劇。學生在《皇帝的新裝》、《蚊子和獅子》等課本劇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給師生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篇3
興業利群 同心同德
“六十年代,基于香港塑膠工業日漸發展,同業日增,有感實有互相聯系,共謀福利之必要。”在潮僑塑膠廠商會成立五十周年慶典上,八十有余的張華達先生回顧當初,他如此慨言。潮僑塑膠廠商會創會人為李嘉誠、張華達、陳培等一輩人,正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團結拼搏、艱苦奮斗,才造就了潮僑塑膠廠商會今天的歷史和盛世。張華達先生回憶說:“最初一共有三個塑膠行業的社團,香港塑膠廠商會、港九塑膠聯合會以及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由于種種原因,現在只有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影響力比較大。”在歷史的進程中,從來都是劣汰留強,潮僑塑膠廠商會在張華達先生和行業眾多同仁的共同維護下,闖過歷史風浪,茁壯成長,生機勃勃,聲譽日隆。
據張華達先生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塑膠工業還未興起,剛處于起步階段,那時他們同業間相互聯絡,交換信息,交流觀點,逐漸形成了一個聯誼會。無心插柳柳成蔭,后來參與的成員越來越多,到六十年代香港的塑膠工業也開始發展,工廠亦如雨后春筍,為了團結力量,共謀發展,在這種歷史契機下,潮僑塑膠廠商會誕生了。張華達先生說:“商會是由潮州人開始做起的,1960年同業同仁創立了潮僑塑膠廠商會,初期采用‘理監事長制’,八年后改為‘有限公司’,實行‘會長制’。七十年代香港塑膠工業一路蓬勃發展,會員不斷增多,不斷壯大,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開始深入內地。”一步步走過,點點滴滴,張華達先生都歷歷在目,年過八旬依舊記憶如初,因為他曾經全心投入過,用心過,因此也快樂過。
身為該會的創會人之一,1972年張華達先生開始擔任該會會長,自1962年加入商會,他用十年的時間見證了商會的成長,從此以后他將肩負得更重,敦睦鄉誼,促進工商,服務會眾,為同業謀求權益,他將和同仁一起在新的起點上再創佳績。他們高舉愛國愛港的旗幟,既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了貢獻,又積極支持祖國經濟發展,加強汕港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團結互助,拼搏創業,興辦各項事業,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潮僑塑膠廠商會自創立之初到而今,經歷了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石油禁運,造成塑膠原料短缺價格暴漲;1976年政府將塑膠原料列為危險品立例限制保存;之后的沙士疫潮、金融海嘯、環保條例等;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香港陷入請工難、人工成本高的困局;而新的挑戰如影隨形,國際市場需求萎縮,鄰近地區競爭加劇,原材料大幅上漲,人民幣升值,新勞工政策,這些都曾令塑膠行業陷入低潮。張華達先生和戰友們一起迎接風風雨雨、起起落落,不斷改變,不斷適應,團結奮斗,不屈不撓,終于順利通過種種考驗并取得發展,屹立至今。
改革開放是一把雙刃劍,機遇和挑戰并存,對張華達先生和潮僑塑膠廠商會亦是如此。張華達先生笑著說:“以前只有潮州人才可以參加商會,八十年代后,只要是中國人就可以加入,我們敞開懷抱歡迎各界人士的參與。”多年來,他們并不守舊,滿懷寬容,兼容并蓄。五十年的爬山涉水,商會現有從事塑膠工業、玩具制造及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等業務的三百多家團體會員;五十年的歷史積淀,商會有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
興業利群是潮僑塑膠廠商會的服務宗旨,張華達先生自創會始便謹記這一點,各方積極配合,協同合作。定期舉行工業展覽會和技術研討會,提供商業發展契機及提高會員工業產品質量;協助政府宣傳政令、法例、防火、廉政等;創會初期開設西醫義診及戒毒醫療;為災區人民募款助賑,支援內地扶貧,捐助白內障手術費;南亞海嘯、廣東洪荒、華東雪災、四川地震等,他們都捐款救災,齊心協力。
五十載辛苦,拓展塑膠工業;十萬分誠意,凝聚潮汕僑情。興業利群,同心同德。全心全意的五十年,縱然張華達先生已經不在其位,但他仍謀其政,心系商會前途,所以這樣的盛譽他和商會承擔得起,亦問心無愧。
守信守法 生意長青
和潮僑塑膠廠商會同齡的金鐘企業有限公司,是張華達先生專注的事業。“1960年創辦金鐘,生產玩具,現在交給孩子管理。”他說道,“剛開始只是做簡單普通的玩具,塑膠變化大,進步快,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我們也不斷創新,豐富品種。以歐美市場為主,近幾年市場不景氣,但美國仍然很有市場潛力,國外家長自己可以不吃飯,玩具一定會給孩子買。”和玩具市場打交道大半輩子,市場的變化,客戶的心理,張華達先生娓娓道來,了然于胸。
玩具和塑膠息息相關,隨著塑膠廠的內遷,香港逐漸變成了玩具進入國外市場的中轉站。隨著時代的變化,塑膠工業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即使遷往內地同樣面臨著困境。張華達先生說:“工廠在內地也很難做,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夠生存下來,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的玩具代替了日本,漸漸地大陸的玩具迅速搶奪香港的玩具市場。”只有不斷創新,建立自己的優質品牌,開發玩具業潛質優厚的內地市場,擺脫歐美市場的主導形勢,逆境求存,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張華達先生也滿心憂慮,他表示,世界上小孩子的數量正在減少,市場相應也會縮小,香港現在更重要的角色是內地和國外的一座橋梁。他說:“香港的優勢在于國外的客戶喜歡和香港人合作,因為香港人信用好,無論是原材料貴也好,還是賺不到錢也罷,下訂單之后一定會按時按量交貨,即使是工廠在內地,也是香港的公司管理、運營,通過香港的公司進行交易,所以香港的玩具公司還可以生存。”
對張華達先生而言,信用就是企業的生命,信用就是香港對外貿易的名片。香港社會安定,治安良好,在張華達先生心中,誠實信用,遵紀守法,是企業長青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香港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離不開這關鍵的一點。此外,他們這一輩人的團結與勤力,也鑄就今日不平凡。張華達先生的言行是其事業長青的保障,亦是一個良好公民的典范。
家和萬事興
現齡八十七歲的張華達先生為人秉性率直忠厚,敢言實干。一生不畏權富,自力更生,大公無私,樂于助人,處事公平公正,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自己吃虧,亦樂于接受,深得同業、友好的高度贊賞及欽仰。張華達先生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兒孫滿堂,家庭溫馨和睦,盡管兒女多在國外,但有結婚至今六十五年同齡之“老伴”相守,一起享受白頭偕老的美好時光,相信他亦是心滿意足,別無他求。他滿心快慰地說:“現在只有一個兒子在身邊,其它的都在國外,加拿大、美國、法國、俄羅斯,名副其實的‘聯合國’,以前我們去看他們,現在老了,腿腳不方便,是他們來看我們了。”簡簡單單的家常中,透露的是一種輕輕松松的家庭氛圍,快快樂樂的晚年生活。
現在張華達先生最愜意的時刻就是看報、聽收音機,和老友喝茶聊天,頤養天年。走過時間的長河,仿佛一切又都太短,只要曾經認認真真地活過,相信晚年就會和張華達先生一樣,擁有簡單的美好。
篇4
昨日里枯萎的山峰上,百花爭艷,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紅有綠還有紫,蜜蜂撓過,輕點花叢,留下耕耘的足跡。躺在綠草之上,仰望天空,白云下面,牛羊悠閑地走來走去,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一切。放牧的孩童,揮動著羊鞭,在綠草上追趕,嘻笑于山野之間,臉上印滿了燦爛的笑容,純真的笑聲,傳遍山間,回蕩四野。
農家的田垠上,辛勤的人們,揮動著鋤頭,耕耘著屬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享受著生活的樂趣,沒有半點疲憊的樣子,點上一支香煙,煙霧飛升,優閑自在。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這樣的規律。
曾幾何時,迷茫在人生的旅途上,失落在向往的征程中,將自己緊鎖,愁容掛在眉間,灰暗的眼睛里,看不清鏡子里自己的模樣,于是將心封閉起來,遠離朋友,孤寂地生活著,看不清精彩世界。
篇5
一陣陣涼涼的風吹來。“爽!爽極了!”朱文潔不禁大叫起來。我們邊用力的推,邊看他那正在品味快樂呢!“哈哈!我的恐高了那!救命啊!”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朱文潔不會是精神有壓力吧?呵呵!
過了一會,輪到我了,“1,2,3”話音剛落,我就像一只歡快的小鳥飛了起來,不過我比那只小鳥更活潑呢!嘻嘻!一想到小鳥,我仍不住唱起來:“我要飛得很高,飛的很高!”真是高興極了!當場的同學都哈哈大笑呢!一陣陣歡樂的笑聲,真悅耳啊!
哈哈!我們都是樂在其中耶!不久,又傳來了一陣陣哈哈聲……
篇6
幾年前,老伴不知從哪兒弄來的花種,他" 號召"6歲的孫女跟他一起種花。祖孫倆兒積極性很高。他們先清除地上的廢棄物,然后鏟土、翻地,將種子埋在土里。過了一段時間,花種破土而出,露出嫩綠的小苗,爺孫倆兒甭提多高興了。從那以后,老伴每天穿梭在小花園里,又是拔草、松土,又是澆水、施肥,雖然辛苦,但從中體味到歡愉舒暢,倒也樂在其中。一晃十年了,老伴已76歲了,可他養花種草的癡心有增無減。培育這小花園,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趣。
在老伴的精心澆灌下,小花園年年增加新品種,越來越美。老伴天天無數遍地到花園里忙活,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對哪個該澆水,哪個該施肥,哪個該剪枝都了如指掌。有耕耘就有收獲,那些花木枝葉茂盛,郁郁蔥蔥,花朵開得艷麗多姿,一陣風吹來,香氣撲鼻。花叢中不光有紅色的玫瑰,紫色的月季,還有飛來舞去忙采蜜的小蜜蜂。
這兩年老伴在小花園里又種了絲瓜和葫蘆,經過精心培育,枝拔,碩果累累。綠油油頂花的大絲瓜和葫蘆,一個賽一個的大,高低錯落地長在棚架上,十分招人喜愛。有時忘記買菜,索性摘幾條絲瓜吃,連朋友們都品嘗過老伴種的絲瓜和嫩葫蘆。
我們的住處離甘雨橋護城河不太遠,老伴常到河邊遛彎兒散步。他看到河兩岸光禿禿的,便想如果在這河邊護堤上種些容易成活的椿樹,把河兩岸綠化起來多好。沒有樹苗,他就從公園里檢來椿樹籽,連續幾天撿了一大包樹籽。
篇7
劉佳慧
我們唱著歡快的歌兒,走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向著目的地——黃河外灘進軍。
經過我們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同學們馬上就像一窩蜂似的撲到草地上搶占有利地形,我們也不甘示弱。在河岸邊搶到了一片“風水寶地”。經過異常激烈的“戰斗”,灶臺總算是搭好了。我們把廢報紙和柴草一起放到了灶臺里點燃了,唉!火居然沒有燃燒起來,沒辦法,只好重新點燃了。這 時 老師走過來對我們說:“柴草必須要用干的才行。”聽了老師的話,我們又開始四處去找干柴草,經過努力,火又重新燃燒起來了。我們盡情的歡呼起來。我們把早已穿好的食物串放到火上烤。我烤的是火腿腸,其他人有的烤面包,有的烤漢堡……火腿慢慢發出了誘人的香味,我忍不住嘗了一口,雖然不太好吃,但是我們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太陽公公終于收起了它最后的一抹余光,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篇8
【關鍵詞】詞匯記憶法 學好英語 快樂
在一次給中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舉行英語學習的講座時,我給同學們正式開始講座之前,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現在的英語學習快樂嗎?”“不快樂。”“為什么?”課后,我找了幾個學生了解情況,問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是單詞記不住,還是發音不夠標準使自己不滿意,還是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不夠成熟,減弱了自己英語學習的興趣等等。同學們開始都對英語很感興趣,慢慢地學英語就跟不上了,最主要的是單詞記不住,沒有掌握方法。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同學們積累了一些“巧學英語,樂在其中”詞匯記憶法。
英語,眾所周知,到目前為止,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僅次于漢語),使用人數超過近十億,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種。大家知道,把英語用作第一語言的國家除了英國和美國以外,還有愛爾蘭共和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南非等國,使用人數超過3億4千萬;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即不是本族語,但為所在國通用語)的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緬甸、新加坡、津巴布韋、尼日利亞、加納、納米比亞、牙買加、百慕大、馬來西亞等許多國家。
此外,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報紙和科技刊物是用英語出版的,世界上計算機儲存的信息有80%的以英語為媒介,用英語書寫的信件占世界書信總量的四分之一,用英語廣播電臺占3/5,由此我們可以明白英語學習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一定程度上,英語是我們了解世界,同時也是讓世界了解我們,了解中國的重要語言媒介,而今天在這里的每一位同學,你們都是英語這種語言學習的重要使者。
要學好英語,掌握詞匯是基礎,是根本。因此,詞匯記憶至關重要。然而,讓絕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習者頭痛的就是詞匯記憶。一個人的詞匯量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掌握的數量依次遞增:能說的詞匯(speaking vocabulary),能寫的詞匯(writing vocabulary),能讀的詞匯(reading vocabulary),能猜的詞匯(guess vocabulary),前兩個層次屬于能夠應用的積極詞匯(passive vocabulary),后兩個層次屬于能夠應用的消極詞匯(passive vocabulary)。然而要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得先從哪一層次的詞匯開始呢?當然,我們從能提高大家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的積極詞匯開始。那么同學們怎樣去很好地進行詞匯記憶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非常實用的詞匯記憶方法:
一、派生記憶法
派生記憶方法是根據英語單詞的構詞方法創造的一種非常便利的單詞記憶法。我們都知道,一個無論它有多難記憶的單詞,它的形成總會有一個詞根,然后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上這樣或那樣的詞綴。因此當我們記單詞時,要認真記住一些基本的詞根和理解一些基本的詞綴。(我問一下各位在座的同學們,英語的詞綴分為哪兩類啊?)……前綴(prefix),后綴(suffix)。在美國讀者文摘社出版的《如何擴大你的詞匯能力》(How to Increase Your Word Power)一書中,把詞根,前綴、后綴稱為“擴大詞匯的三把金鑰匙”。可見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派生法是多么的重要,下面舉一些例子:
在當代英語中,構詞能力強的前綴有
--re-(recycle,rewrite,re-read,……)
--pre-(pre-emptive,先發制人的,preview,pre-reading……)
--non-( non-person /n毫無地位的人nonsense nonstop non-smoking……)
--un-(untidy,unflappable,沉著的冷靜的unnecessary,unimportant……)
--dis-(disagree,disadvantage,displease,dislike,dishonest)
--anti-(anti-cancer,抗癌的,anti-war,反戰的,anti-hero,反主角的……)
構詞能力強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后綴有:
--er(speaker,worker,reader,lover,teacher,designer)
--ness(darkness)
--ist(socialist,capitalist,racialist)
--able(reasonable,exchangeable,lovable)
--less(smokeless,hopeless,selfless,careless,endless,useless)
--ise/ize(computerize 電腦化,modernize,fertilize)
--ify(modify,codify修理,beautify(美語))
因此,平時多留意,多采用派生記憶法,能大大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復合記憶法(合成記憶法)
復合法是英語中最古老的構詞之一,復合詞通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詞結合在一起的構成新詞的方法,叫做復合法或合成法(compounding)
復合詞的記憶方法可采用以下幾種情況:
1.簡單的詞語結合,詞義相加構成新的復合詞。
great-grandfather 曾祖父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eco-food 生態食品
self―determination 自立,自我決定 footprint 腳印 thunderstorm 雷雨
painkiller 止痛藥 women-killer 愛情專家
2.由兩個詞結合,但結合后詞義發生改變。(不是原來兩個詞的語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從中引出新義)
greenhouse (溫室)mushroom 蘑菇 handkerchief (手帕)scholarship 獎學金
watermelon 西瓜 sunflower (向日葵) pickpocket (扒手)等等
三、轉換記憶法
轉換記憶法是根據英語構成新詞特征和轉化方法而形成的記憶方法。(一)轉成動詞,包括(1)名詞轉化成動詞;(2)形成詞轉化成動詞;(二)轉成名詞,包括(1)動詞轉化成名詞);(2)形容詞轉化成名詞。(三)轉成形容詞。
了解了轉換記憶法,那么大家就可以在記單詞時,從記一個名詞時可以同時記住它的形容詞、副詞等,例如: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正反記憶法,語音音節記憶法等等。再者,我建議各位同學把記憶英語單詞當作一種樂趣,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探索,運用各種實際行動,把學英語的基礎扎扎實實地打牢,平時記單詞時切忌記住如下要領:“5堅持,5反對”:
要堅持大聲朗讀,邊讀邊聽邊記,反對默讀默記。
要堅持“眼看、口念、耳聽、手寫、心想”,反對有口無心。
要堅持及時利用理解、聯想和比較手段,反對不用心思記憶。
要堅持“見縫插針”,反對抱怨沒有時間。
篇9
關鍵詞:創設情境 手段新穎 激趣 活學活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0-0085-01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師,倘若僅滿足于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釋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中。因此在上英語課時,有效的激發和維持學生學英語的持久興趣,在教學中嘗試創設各種情境,給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充分運用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說說、唱唱、跳跳、畫畫、演演的情景中身臨其境。
一、創設新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人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關。例如小學英語新授課導入的辦法有很多,我經常采用:1歌曲式導人,2提問式導人,3圖片、幻燈等電教手段導人,4懸念式導人,5復習式導人等等。例如,Book Three 《Unite 4 seasons Lesson 1 It’s spring》,本課要學習四個季節單詞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我給學生觀賞關于四個季節的圖片,并向學生介紹每個季節的特點,問學生,它們分別是哪個季節?學生就會給出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Book Three 《Unite 5 weather Lesson 1 It’s sunny today》時,我會在學習新課文前播放一首關于天氣的歌曲《How is the weather》然后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一首關于什么的歌曲,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weather。以此類推,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的畫面和愉快的歌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他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更為深刻,從而更加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手段多樣化,“拴”住學生的心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于一體,它擺脫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在教學時,我通常采用的直觀情景有實物、圖片、頭飾、玩具、簡筆畫。如在教學習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單詞時,直觀的實物出示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直觀的演示與比較,學生才會迅速領會掌握;如教水果類單詞apple、pear、lemon、melon等時,利用實物進行教學會更加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在教動詞sing、dance、draw、write等時,利用簡筆畫或者動作進行教學,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有關的英文單詞幾分鐘內就能說出。在教學日常禮貌用語:How old are you ? I am X.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想象一個情景,把學生所學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創設在生日Party 上,有的想象成在學校新生報名時的情景等等。這樣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三、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
教師正確的身勢語也是重要一環。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直觀情景,伴隨著老師講話而產生的語氣、姿勢、表情,有著強烈的解釋性和提示性,它不僅有助于老師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是排除母語為中介,把事物與英語直接連接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如,學習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習動物單詞:cat 、dog、tiger 、lion 等時老師一邊讀單詞一邊模仿動物的體態以及聲音,然后要求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模仿,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這種活動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動方,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對所學的單詞達到難以忘記的程度。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
要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要有創新精神,敢于對教材進行新的探索與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隸,照本宣科。如把兒歌引入課堂,在教學數字時,請小朋友自己編數字兒歌,于是就有了read read I can read ;write write , I can write ;jump jump , I can jump; draw draw , I can draw.這樣一來,班里的“英語小博士”越來越多,學習興趣大大增強。
五、活學活用,養成習慣
篇10
摘 要:“趣味小籃球活動”是一項娛樂性、健身性的幼兒球類活動。在全民健身運動的背景下,小籃球活動與游戲相結合,非常符合3-6歲幼兒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兒園的大面積普及。基于上述認識,我園很早便開始進行了“趣味小籃球活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趣味玩球;幼兒園;游戲
一、“趣味小籃球活動教學”途徑的開掘
在小籃球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基本的小籃球活動、日常生活中的小籃球活動、專門小籃球隊活動三大途徑來實施。
(一)日常生活中的小籃球活動
幼兒小籃球教育也離不開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為了加強體能鍛煉的強度和密度,在晨間區域活動時,我們讓幼兒在運動區拍拍球,以發展其手腳協調能力;課間放松活動時讓幼兒練習徒手拍籃球,以增強幼兒的球感。餐后,我們帶領幼兒頭頂小籃球沿著塑膠邊緣“走小路”;充分利用放學前的時間,下雨天則在教室的走廊里“走直線”,提高平衡、控制能力。把小籃球教育自然地融人日常生活中,幼兒學得輕松、愉快,使小籃球教育的實施更具生活化。
(二)基本的小籃球活動
這是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基礎上重點開展的系列活動,包括趣味小籃球活動、趣味小籃球游戲兩塊內容。
1.趣味小籃球活動。指教師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及動作發展水平而編排的操節和律動,多在早上的課間活動進行。其目的是激發幼兒對小籃球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
趣味小籃球包含走、跑、跳、平衡、彎腰等基本的動作,在選擇合適音樂的基礎上,根據音樂的節奏、速度,配以操節口令,把基本動作編排為成套的簡單而又富有藝術性的小籃球操,以培養幼兒身體各部位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創編。每學期改編一套新的節奏快、動感強的幼兒趣味小籃球操和歌詞比較形象、風趣,模仿性較強的韻律操。
2.趣味小籃球游戲。幼兒最喜歡的小籃球活動之一,它將體育動作c趣味游戲、音樂游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達到小籃球活動的目的。如“對墻拍球”,就是專門用來鍛煉幼兒手臂力量的一個游戲,兩手都需要一定的臂力,又要相互配合,緊密協調。
(三)專門的籃球活動
我們成立了16人的校籃球隊,掌握基本技術與素質的學習與訓練。包括拍球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手感球感”“行進運球”“障礙運球”“投球”等基本技術并進行簡化的小籃球對抗訓練,包括“傳接球”的配合、“過人假動作”“二打一”“場上的跑位”等。在前兩階段的基礎上加以編排球操,使幼兒的動作具有實用性與表演性,并加以展示。
二、教學策略的運用
(一)“創”其境,“增”其色
我園戶外活動場地及彩色塑膠跑道,其顏色鮮艷,場地柔軟,不易跌傷,安全系數大,便于開展競賽活動,尤其適合年齡小的幼兒進行小籃球活動,從小讓幼兒熟悉運動場地,增強運動的意識。
為了增強幼兒對籃球活動的興趣,每班教師都積極創造富有籃球特色的擺放環境。如小一班的教室用彩色的鏈條制作而成的8個高籮筐,整齊擺放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占地方,取放方便。又如中二班教室后面的墻上做了35個籃球的鉤子,整個教室就充滿運動感。
(二)“交”其友,“激”其趣
我們積極鼓勵幼兒,將小籃球作為”我們健康活動永遠的好朋友”,從而達到增強幼兒體質的目的。如開展的邊走邊拍籃球活動中,小班幼兒活動的游戲化最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并能較快掌握正確動作,提高鍛煉的效果。如幼兒手臂高舉籃球走,不能讓籃球掉下來,增強他們的背肌、臂肌和腹肌;模仿各種動作,抱球學“矮人走和巨人走”,可鍛煉膝關節及周圍的韌帶、肌腱,發展腿步肌肉的力量和肌肉耐力;倒退走、學“大象”走、開“汽車”,可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三)“探”其法,“究”其趣
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我們采用了多種練習法讓幼兒練習。如:為了培養幼兒的球感我們采用了蹲跪拍球、站立拍球、閉目拍球、對墻拍球、拍球走階梯、深池拍球、“8”字繞球等方法,來增加幼兒的新鮮感,提高練習的興趣,使幼兒感覺是在做不同的游戲,而且每個游戲都是不同的、新鮮的、有趣的,從內心喜歡小籃球活動、喜愛小籃球的游戲,進而自主進行練習活動。
在曲線運球過程中我們創編了“繞炸彈”游戲:幼兒在曲線運球過程中為了避開障礙而采用曲線運球。我們首先給幼兒放置若干障礙物,比喻成炸彈,讓幼兒拍球繞障礙物行進,如果人或球碰到障礙物就被炸彈消滅掉了,退出游戲。該游戲增強了幼兒的球感。
在投籃的分解動作過程中,我們和幼兒做“機器人”的游戲,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機器人,來定型動作。這樣幼兒本來感覺的單調乏味的練習,變成了快樂有趣的游戲,更樂于、勤于練習了。我們還創編了“坦克大戰”做為練習運球的游戲。
(四)“解”其道,“順”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