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8 17:4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徐志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不竭的創作源泉

徐志摩與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一生對于“愛、自由、美”的頑強不悔的追求。縱觀徐志摩短暫的一生,頗多傳奇色彩:他生于富商之家,不繼父業卻成了詩人;放棄唾手可得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而離美赴英;一生謝絕舊政府的邀請不愿當官;與平民百姓交好甚至與乞丐做朋友;家中有樓房他不要住,偏要到窮山僻野的寺院中去住;與出身名門、賢淑端莊的張幼儀離婚,追求林徽因不成,后遇陸小曼兩人愛得感天動地……凡此種種,無不表現出他至情真率的個性。他的這些石破天驚的舉動,盡管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都是他聽命于心靈呼喚的自由選擇。他正是想以自己的行動為表率,以抗衡惡俗,救助他人。他在寫給張幼儀要求離婚的信中說:“……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痹谛熘灸磥?,解除了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關系,就解除了痛苦。假如沒有這種勇氣,怎么能談得上改良社會,造福人類。他的離婚、再婚,無非是想爭取自己真正的戀愛,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命。

徐志摩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凈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感情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韙爭他的戀愛自由;他常能走幾里路去采幾莖花,費許多周折去看看一個朋友說兩句話;這些,還有許多,都不是我們尋常能夠輕易了解的神秘。事實上他只是比我們認真,虔誠到傻氣,到癡!那么,他真是個怪人么?不,一點都不是,他只是比我們近情、近理,比我們熱誠,比我們天真。正是這近乎傻、近乎癡的求真精神,讓我們認識了一位人世間極為難得可愛的真人――“就使打破了頭,也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也正是這可貴的求真精神,使他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沒有激情的人作不出好詩,更不可能成為優秀詩人。徐志摩的感情豈止豐富,詩興勃發時就像“山洪暴發,不分方向地亂沖”,“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顧間散作繽紛的花雨”,其結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見,良莠交織的“殘破的花樣”。這對于生活在那個時代,有著他那樣經歷的詩人來說,是非常自然,不足為奇的。

二、虔誠的創作態度

徐志摩吸收和承繼了英國浪漫派的詩歌藝術,為自己樹立了理想目標。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徐志摩,他為自己確定的人生信仰而竭力地歌唱。認為徐志摩的人生觀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的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徐志摩詩中的戀愛,指的是這種對于單純的信仰即理想的人生的虔誠追求。

徐志摩“愛,自由,美”的人生理想,“愛”是最核心的內容,有了理想的愛,人生才是美好的,也才是生命自由的真正實現。他認為世上并不是沒有愛,但大多是不純粹的,那就不值錢。須知真愛無罪,就怕愛而不真,做到真字的絕對義那才做到愛字。當一個人的心上還有上帝時,還覺著“怕”時,那他的思想就沒有完全叫愛染色,他的情就沒有到晶瑩剔透的境界,那就好比一塊光澤不純的寶石,價值不高?!皭凼侨松顐ゴ蟮囊患聦崳绾紊俚靡粋€完全:一定得整個換整個,整個化入整個,像糖化在水里,才是理想的事業,有了那一天,這一生也就有了交代了。”他是幸運的,因為他不僅這樣全身心地愛過,而且他也得到了這樣的愛。盡管當時他們的愛并沒有得到世俗的理解,但對于他自己來說卻有了交代。

“我沒有別的方法,我就有愛;沒有別的天才,就是愛;沒有別的能耐,只是愛;沒有別的動力,只是愛。我是極空洞的一個窮人,我也是一個極充實的富人――我有的只是愛?!痹趷鄣睦硐胪鯂校鲝堊鼍竦馁F族,物質的平民。他認為在奢華的生活中難有真愛,在儉樸的生活中,愛是有真生命的,像一朵朝露浸著的小草花;在奢華的生活中,即使有愛,不能純粹,不能自然,像是熱屋子里烘出來的花,半天就有衰萎的憂愁。遺憾的是,徐志摩的對愛的這一番真情告白是在他去世之后才為世人所了解,否則他的離婚、再婚何至于遭遇諸多的非議與嘲諷?又遺憾的是,徐志摩生不逢時、生不逢地,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在盛行,婚姻與愛情無關,允許男人三妻四妾,卻視徐志摩擅自離婚、自由戀愛為大逆不道。可以想象,在當時環境下詩人為追求自己的真愛、實現其真愛的理想是何等的艱難,真愛的孤帆需要何等的勇氣才能破冰前行,而他居然做到了!《愛眉小札》是他的豐碑,他在書寫他的愛的同時,也書寫下他自己的尊嚴。在愛的領域里,他的確是一個至高點。盡管徐志摩反抗禮教,追求理想的真愛,從茫茫的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的努力,最后以不完美的情感悲劇而告終,但他的愛情歷程見證了真愛的痛并快樂著,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困惑和悲哀。

徐志摩的愛情詩為他的詩名爭得了很大的榮譽,但這類愛情詩又使他遭到更大的誤解。艾青說他“擅長的是愛情詩”,“他在女性面前顯得特別饒舌”,就體現了批判的意向。徐志摩江南才子型的溫情在他的愛情詩中有鮮明的展示。但對此理解若是過實了,難免要產生誤差。好在人們對此均有不同程度的警覺。朱自清說:“他的情詩,為愛情而詠愛情,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表現,只是想象著自己保舉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詩家一樣?!泵┒苤v:“我以為志摩的許多披著戀愛外衣的詩,不能夠當作單純的情詩來看的;透過那戀愛的外衣,有他的那個對于人生的單純信仰?!边@些評論都精辟地指出了徐志摩的“假想”的戀愛。

三、善與美的創作主題

徐志摩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只是一團同情心,一團愛,從沒有疑心,從不會妒忌,他是朋友們的鏈鎖,誰也不能抵抗他的同情心,誰也不能避開他的粘著性。如果說愛是他的出發點,那么善與美便是他理想的終點,是他創作的主旋律。徐志摩與林徽音、梁思成的莫逆之交是最令人感動的。當徐志摩不顧一切地聽從心靈的呼喚,追求他心目中的女神時,林徽音這位留過洋但又不失傳統理性的才女,因不愿破壞他人的幸福、承受第三者的罪名,而聽從父母之命,選擇了梁思成,留給徐志摩一生的思念,造成了徐志摩不可彌補的終身遺憾。自己心中的戀人卻成了他人的妻子,盡管心在滴血,盡管淚往心流,盡管難以忘懷,盡管情不自禁,但詩人尊重她的選擇。他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并化作最真摯的友情,以兄長般的情誼無私地照應著他們的生活。梁思成與林徽音,曾經的情敵與戀人,終因徐志摩的真心相待、坦然相處而成為日后最好的朋友。

更為可貴的還有徐志摩對女性的尊重與關懷。在那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的社會,有的是道貌岸然的所謂君子,他們把女性視為他們的“戰利品”、“”和“家奴”,女性在他們面前談不上人格,更沒有尊嚴。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徐志摩對純真愛情的大膽追求與贊美便顯得彌足珍貴。他不僅把女性放在了平等的地位,而且他還大聲呼吁女性應與男子共同繼承并且繼續生產人類全部的文化產業;給“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造孽的格言以報復,并給男性一個不容否認的反證;同時期望女性把溫柔都給了她的郎的同時,她的天才她的能力卻得貢獻給社會與人類。這樣的呼吁與期待,對于當時的女性來說,無疑是黑夜燭光,沙漠甘露,寒冬炭火。這樣的換位思考,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對于女性是何等的真!何等的誠!何等的善!可見真、善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所在,也是貫穿其作品的不變主題。

篇2

聞一多和徐志摩詩歌的比較

摘要:聞一多和徐志摩同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為現代新格律詩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和杰出的成就。如果說聞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詩的推崇者和努力實踐者。但他們在創作中風格迥異,特色各具。聞一多的詩歌,是格式的均齊,節奏鮮明;徐志摩的詩歌,是音節的整齊和變化,是蕩漾的旋律。

關鍵詞:聞一多;徐志摩;詩歌;比較;情感;格律

篇3

關鍵詞:徐志摩 現代格律詩 吟詠調 聽覺性

一、追求自由主義的《雪花的快樂》

《雪花的快樂》通過變換視角將“尋夢”的主體變成了“雪花”。雪花是詩人的化身,雪花也是徐志摩性格與精神的外化。

1.精神追求的目標

《雪花的快樂》,是一個典型的浪漫詩人追求自由精神的象征性的體現。第一節詩,詩人沒有直接細膩地去描寫自然的雪花,而是異想天開,用擬設的方法,把自己想象為天空中飛揚的一朵雪花。

這里的雪花,在被人格化的時候,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與詩人精神性格一致的特征。詩里說,“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和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反復地歌唱自己的“方向”暗示了自己精神追求的目標。

2.飛舞所追求的“方向”

第二、三兩節詩,抒發了追求這個“方向”的執著精神和目標。采取一抑一揚、抑揚結合的方式展開他的構思的。先是“抑”,我”不去遠處的幽谷,那里太“冷漠”了;不去高聳的山麓,那里太“凄清”了;也不去北方的荒街,那里給予自己的,只能是無所獲得的寂寞的“惆悵”?!拔摇辈蝗ミ@些地方而是執意地飛揚,飛揚,飛揚,是因為“我有我的方向!”。到了第三節詩里,用的飛揚的方法,寫出作為“快樂的雪花”的“我”說出了自己娟娟飛舞所追求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朱砂梅是一種深紅色的梅花,在雪天開放,散著淡淡的清香。詩里的“她”是美麗的幻象的產物是愛的所在,也是美的象征和理想及自由的象征。

3.找到了“方向”的快樂

最后結尾的第四節詩,是以雪花的“消溶”,象征自己找到了“方向”的快樂:這樣的由“貼近”變成“溶人”的熱烈的抒情,既符合雪花自身的逐漸溶化的特性,又暗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在實現時候的歡快和喜悅,自己對于理想的皈依。

這首詩的抒情基點是以快樂的雪花自喻,用作為具體形象物體的雪花,來比喻抽象的精神。通篇用的是比喻,雪花比喻自己,是直喻,“她”比喻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暗喻,或者叫隱喻。詩里所寫的想象中的所有活動,都是在這些比喻的基礎上展開的??鞓凤w揚的雪花,清幽的花園住處,滿身朱砂梅清香的姑娘,都在比喻的領域里,聯結在一起,使詩人的情緒與思想,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展現的天地。

二、多樣化現代詩《海韻》

徐志摩最熱心于輸入和再造西洋詩體,努力構建一種多樣化的現代格律詩。《海韻》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的例證。全詩分五節,每節九行都是運用一組對話加上三行客觀旁述構成。問話四行排列句式兩長兩短,答話兩行除第五節外均以女郎回答“啊不”這一否定句式開頭。詩人自己處身于兩個聲音之外的旁述者的地位。這樣既可以增加詩的變通性與靈活性,充分展開女郎內心世界的矛盾歷程,又便于渲染氣氛刻畫女郎的精神品格和外在世界。這種詩體構建顯出整體性的緊湊感與建筑美。各節大體押韻又錯落參差既注意韻腳又不苛求統一,顯出一種流動多變的音樂美。詩行努力在整齊又參差中求一致,各節間互為呼應,也實踐了聞一多先生倡導的建筑美的理想。它能夠被配樂歌唱,也說明確有內在情感與外在音樂結合的韻美,與一些“豆腐干”式的形式主義作品是大不相同的。

三、情與景的處理《再別康橋》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特別注意情與景關系的處理,沒有刻意于抒寫別離時的情感波動。這是與古典詩歌追求蘊蓄的審美傳統有關系的。全詩淡化了這一類主題詩的離別之情的宣泄,著重于康橋美麗自然景色的描寫,將自己的愛和眷戀的感情與對自然景色的美的歌詠熔于一爐,景中含情,融情人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一個現代海外學子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和自然,如一個圓潤發亮的珍珠,給你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美麗,而是一種人與自然、情與美和諧統一的完整。

徐志摩是現代格律詩的倡導者之一?!对賱e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有三到四個音節,每節詩的二、四行,在排列上均低一格處理,使得詩的外形的“建筑美”,似乎要與詩里所歌詠的康河流水的波紋取得內在的一致。每節詩均二、四句押韻,個別的詩節一、三句也押韻,如第四、六節的“潭”與“間”、“歌”與“默”,但不完全如此,而二、四行押韻則是嚴格的。這樣,就給這首抒情詩帶來了音樂美與造型美統一的品格。

總之,徐志摩的詩從側面反映了徐志摩的自由體詩對格律的追求。既反映了新詩發展的這一趨向,同時也是對早期詩風的一種刻意為之的“修正”。正因為如此,大力倡導“格律”。所以“格律”之說,不僅相因于唯美主義或古典主義的審美意識,而且還出自于對新詩發展現狀和前途的審視和焦慮。徐志摩類型的格律不但自由,并且形式多樣,廣泛多變,是現展新格律詩的有效途徑。也是當今詩壇的主體。因此成為21 世紀里一首最出色的現代詩。它的瀟灑飄逸的風格,也就帶有了一個現代浪漫詩人特有的抒情姿態與色彩。值得我們后人不斷去研究和探索。

篇4

一、徐志摩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文學因緣”

徐志摩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翻譯家,他曾經翻譯過眾多英美詩人的作品??死锼沟倌?羅塞蒂的詩歌他共翻譯過兩首:《歌》(“Song”)和《新婚與舊鬼》(“TheHourandtheGhost”)。徐志摩開始發表新詩時恰逢中國新詩從自由體向格律體轉變時期。是時,自由體新詩把中國詩歌從古典詩詞的“泥潭”中拯救出來的使命已經完成,用白話文寫詩開始受到質疑。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中國新詩進入了一個更加關注藝術性問題的時期。如果說之前的中國新詩是“為人生而藝術”,那此時的中國新詩就是“為藝術而藝術”。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派就是中國新詩發展到這一階段的代表。正是在“為藝術而藝術”思想的影響下,徐志摩開始引介、翻譯和模仿創作大量西方的詩歌。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藝術流派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的成員。該流派不僅以純藝術和反商業化的姿態自居,更是英國唯美主義的先聲。其成員對維多利亞時期教條和機械化的藝術形式提出質疑,主張回歸到文藝復興初期充滿真摯情感和質樸表現力的藝術風格中去,并渴望解放壓抑已久的人性??死锼沟倌?羅塞蒂的詩歌受到徐志摩的青睞,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著近似的藝術追求和理念,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不僅符合了當時國內流行的詩學理論標準,更符合新月派的文藝思想———純美主義和人本主義:他們都追求藝術純美,都倡導人性,都強調情感的真實流露。②徐志摩認為,詩歌應該是有節制的情感宣泄,所以他的詩歌總給人以“甜蜜的憂傷”感覺。無獨有偶,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也以“含蓄”稱著,且詩風清新,這在拉斐爾前派中也不多見。故而,徐志摩選擇翻譯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還是因為拉斐爾前派對純文藝和人性的追求符合了新月知識分子的文學文化理念。

二、徐志摩的兩首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

對于詩歌翻譯,徐志摩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一個譯詩問題》一文中說:“翻譯難不過譯詩,因為詩的難處不單是他的形式,也不單是他的神韻,你得把神韻化進形式去……有的譯詩專誠拘泥形式,原文的字數協韻等等,照樣寫出,但這來往往神味淺了;又有專注重神情的,結果往往是另寫了一首詩,竟許與原作差太遠了,那就不能叫譯?!雹塾纱丝梢?,徐志摩追求的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不僅如此,新月派倡導的“三美”詩歌創作原則也在他進行詩歌翻譯時被其奉為圭臬。徐志摩譯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基本上遵循了其詩歌翻譯原則。首先,譯文的結構十分工整,由兩個整齊劃一的段落組成,且句節之間都很均齊,具有“建筑美”。其次,徐志摩的譯文能給人以視覺上的聯想和感應。原詩第二節中沒出現過“甜蜜”、“黑夜”和“歌喉”等詞匯,但徐志摩的翻譯可以讓人聯想一副對比強烈的畫面:露珠滾落青蔭,悄無聲息卻卓有生氣;暗夜夜鶯悲戚啼鳴,殘音震心,死寂沉沉。甜蜜與悲啼的對比,生氣與死寂的對比,會給讀者在視覺和聽覺上以震撼。此外,整首譯詩還充滿音韻上的和諧。最好的證據莫過于羅大佑在半個多世紀后把徐志摩的譯詩譜了曲,成了流行歌。如果說《歌》的翻譯做到了形神兼備,且遵循“三美”原則,那《新婚與舊鬼》的翻譯則是一次練兵,沒有完全遵守其詩歌翻譯原則,卻影響了他日后的創作?!缎禄榕c舊鬼》原詩中有新娘、新郎和鬼(新娘的舊情人)三個人物,并以三人輪流吟詩的方式講述了負心新娘在婚禮中搖擺于新舊情人間的故事。徐志摩曾強調過分專注于神情的翻譯是寫了另一首詩,但他也沒能逃離這種命運。整首詩雖有貼切的直譯,但讀者能發現多處改寫。例如“……Hebidsmyspiritdepart/Withhimintothecold:-/Ohbittervowsofold!”①徐志摩譯為:“他指著那陰森的地獄,/我心怯他的恫嚇-/呀,我擺不脫曾經的盟約!”②顯然,第二行是添加的。這句可譯為:“他邀我的魂靈/與之回到陰冷的地獄/哦,還有那舊時的盟約!”這種改寫雖有悖于徐志摩的詩歌翻譯原則,但卻從另一方面促進了他的詩歌創作,讓其詩歌翻譯和詩歌創作充滿創造性和互動性。

三、徐志摩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的模仿以及再創作

如前所述,徐志摩選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進行翻譯是因為他們對藝術美和人性美有相同追求。徐志摩不僅把新月詩人視為圭臬的“三美”創作原則加以改造,同時加入帶有個人色彩的改寫,從而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融入了自己的新詩創作,進一步豐富和推動了中國新詩和本土文學的發展?!杜既弧肪褪腔谧g本再創作的最好例證。詩中:“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③一句,可謂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歌》的改寫。在《歌》中,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主人公用超然含蓄的態度來表達對愛人的感情。臨終時她不強求兩人能記得對方,只說:“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我也許,我也許忘記”。④兩首詩不論在結構抑或風格上都十分相像。徐志摩把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式的“含蓄”平添了幾分徐志摩式的“甜蜜的憂傷”,才最終成了他的《偶然》。除此以外,《偶然》和《歌》一樣,表達的是抒情主體經歷美麗邂逅后對客體離別時的懇求。這種別離時的憂傷還可以在《再別康橋》和《云游》中窺見一斑。徐志摩的另一首譯詩《新婚與舊鬼》則從形式和內容上催生了他的兩首新詩。《人種由來》是徐志摩根據圣經故事改寫的新詩。詩中有夏娃、亞當和蛇三個角色,整首詩由三個角色各吟一段的形式寫就。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新婚與舊鬼》。同是三個角色,同是通過三個角色輪流吟誦的方式來推動故事發展。雖然《人種由來》在形式上和《新婚與舊鬼》很契合,但它只是徐志摩初寫新詩時的練筆,整首詩顯得稚嫩和粗糙。所以,對形式的模仿不足以成就一首好詩。而《新催妝曲》就是徐志摩根據《新婚與舊鬼》的內容,借用中國古代催妝詩的題材創作的新詩。催妝是中國古代締婚的前奏。催妝詩的內容多是贊美新娘的貌美如花,表達催促新娘出嫁的心情。徐志摩的《新催妝曲》一反催妝詩傳統,對一個遲疑新娘的心理進行細致刻畫,讓其內心掙扎之痛和婚禮之喜形成鮮明對比,反襯新娘的愁苦。這在古體催妝詩中是鮮見的,也因此讓這首詩有別于傳統催妝詩,成為徐志摩所創作的新詩代表。可見,徐志摩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不僅為其進行本土化創作提供了養料,而且更直接催生了他眾多優秀的中國新詩。這種翻譯文學和本土文學之間的互動不僅讓異域文本在陌生國度能健康成長,更讓該國的文學乃至文化體系得到了極大發展,并呈現出多元的形態。

篇5

提到徐志摩的名字,世人所想的差不多就是個民國風流多情種子的代名詞。

他的名字總是連著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這些女人的名字。

這些女人因為纏綿著他的情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道,不知道是徐志摩的才名成全了那些嬌艷如花、頗有慧心的女人們,還是那些當時名動天下的才女們成全了他的詩文。

在愛情的包裹下,唯他自己沉醉不醒。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受困于世人的目光逶迤百年,心甘情愿地無悔悵然。

徐志摩度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今天我們只能以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并艷羨著他。

連他自己都說,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詩詞就波瀾過你我的整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2

在沒有認識林徽因之前,徐志摩只能夠算是半個才子,盡管他已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但感情上還算是個處子之身,一片空白。

徐志摩和張幼儀的結合,差不多是他的父親徐申如和張幼儀的哥哥張君勱兩人聯手包辦的結果。以致后來兩人的婚姻解體后,徐申如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一度不愿意承認徐志摩這個兒子。而一向提倡婦女解放的張君勱,不但不同情妹妹的遭遇,竟然還罵她傷風敗俗。

因為是包辦的婚姻,徐志摩也曾經反抗過,但是在父親的高壓下失敗了。結婚那一年,他才18歲?!靶︽倘唬梏嫒?,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蹦菚r候,張幼儀也才15歲。

七年之癢后,風華正茂的徐志摩愛上了他這一生中唯一真正深愛過的女人―林徽因。

而此時聽說張幼儀懷孕了,已經被愛沖昏頭腦的徐志摩已經無暇顧及張幼儀的感受,一聽便說,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和徐志摩婚姻的解體,張家父子竟然把責任歸咎于自己的親人張幼儀,后來張幼儀的父親臨終時竟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等到他死掉那天,不要在他的喪禮上放悲痛的哀樂,改成朗誦徐志摩這個前女婿的詩歌作品。

兩人婚姻解體后,自己的娘家是回不去了。張幼儀不得不以徐家寄女的身份,獨自承擔了徐志摩對家庭該承擔的責任。

徐志摩離開后,張幼儀把自己的情感閘門也一并關起,她也不是沒遇到過,她只是遇不起。在徐志摩1931年遽然離世后,他的幾個緋聞女友爭吵不息的時候,只有張幼儀這個元配夫人出奇地不語,那時已是一位出色金融家的她,默默出資完成了徐志摩遺著在臺灣的出版。讓世人記住曾有一位天才的詩人。

在做完這一切之后,1953年,張幼儀終于迎來了屬于她的愛情。一個男人開始走進她已經枯萎的情感世界。為了慎重起見,她寫信征求她和徐志摩的孩子的意見。

兒子情真意切地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p>

這一年,距徐志摩離世已恍惚22載了。

徐志摩愛過張幼儀嗎?

張幼儀說,徐志摩根本沒有真正地愛過她,她不過是徐家的一個保姆,從他們相識的第一天起,她不過是他眼里的土包子。

但是徐志摩的好友梁實秋卻說,其實張幼儀是個很有風度魅力的女人。那么她真正愛過他嗎?還是聽聽張幼儀的自述吧:

世人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

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梢钥隙ǖ卣f,張幼儀是最愛徐志摩的,她把她的愛連同那些流逝的青春歲月,都一起揉碎在這些淺淺深情的自語和她孤單漸遠的背影里。

3

淡若蓮子,美艷如花――這是林徽因給徐志摩的第一印象。這樣的美麗與氣質,甚至折服了張幼儀。

可徐志摩畢竟是有妻有子的已婚人士,這份沉重的愛,令林徽因欣喜中也有惶恐,盡管她情竇初開。無奈,她想到了徐志摩的朋友,自己的父親林長民。于是林長民以林徽因的名義給老朋友徐志摩寫了這樣一封信: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怵,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并無絲毫嘲笑,想足下誤解了。

寥寥數語,其情何堪。不久,為了躲避徐志摩的追求,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到了國內,并很快與梁啟超公子梁思成正式訂婚。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出國的歡送會上,徐志摩只能以英國式的紳士風度接受現實,看著她和另外一個男人遠去。他只覺得五臟俱焚,直到一聲低低的呼喚:“志摩,你怎么哭了?”他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淚流滿面。徐志摩痛苦萬分,寫下了遺留后世的詩歌輝篇。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4

凌叔華和徐志摩的一段情感糾葛,當時并不為外人所知。后來她和林徽因,因為徐志摩的一箱日記引發了一樁公案,這段隱秘的情感才逐步顯現。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猝逝后,他的生前好友為他在各地舉辦了追悼會。追悼之余,由領頭,擬將徐志摩已發表的作品和未發表的手稿、書信、日記全部搜集,編成《徐志摩全集》,以盡對亡友的責任。

在同年12月5日,同是林徽因和凌叔華好朋友的沈從文給王際真的信中就提到:“朋友們在預備印行他(徐志摩)的信里,選出一些使活人看來不至于紅臉的信,印出一部分,一面紀念他的死,一面或者對于此后生活毫無依歸的小曼,稍有補助。這些信件,照我意思主張將來由一個人保管(我以為叔華最適宜于做這件事)等大家都死后再印,可不知這事情結果怎么樣?!?/p>

凌叔華何許人也?她是那個時代與林徽因、冰心齊名的才女,民國怪才辜鴻銘的高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1925年4月30日,徐志摩致信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女作家凌叔華小姐,你曾給她很恰當的獎譽,認為她比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毙熘灸髞碓诮o凌叔華信中說:“我一輩子只是想找一個理想的通信員,總之我是最感激不過,最歡喜不過你這樣溫和的厚意……”

徐給林徽因的求愛信,有蓮心的苦味。離開了林徽因后,徐志摩和凌叔華通信,他的心再次生發萌動。

在凌叔華這廂,徐志摩恣睢地“半瘋半夢”,他說她是他心中完美的中國的曼殊菲爾女神。而她,都姑且笑納。

一次凌叔華為徐志摩設計一種賀年卡――一個小孩子,在沙灘上種花。徐志摩以“海灘上種花”為名在北師大附中講演:“我的朋友是很聰明的,她拿這畫意來比我們一群呆子,樂意在白天里做夢的呆子,滿心想在海沙里種花的傻子?!?/p>

然而,凌叔華也知道,徐志摩真正愛的人是林徽因,她不是他的歸宿。

當徐志摩投入陸小曼的懷抱時,凌叔華幾近酸楚地對陸小曼說,男女的愛,一旦成為夫妻,就會慢慢變成怨偶的,夫妻間沒有真愛可言,倒是朋友的愛能夠長久。

因了這層關系,基于對凌叔華的信任,1925年3月,當徐志摩決定游歐時(除赴泰戈爾之約外,更重要的是為躲避他與陸小曼的緋聞),臨行之前他把一個裝有“天堂和地獄”案件的小皮箱交給凌叔華保管。這小皮箱就是后來大家通稱的“八寶箱”。

箱子里放有什么東西?據推測,有徐志摩的書信及他平時隨手寫下的一些散文或詩歌的手稿,最重要的有兩本英文日記,那是1921年與1922年間他在英倫和林徽因相戀的日記,通稱“康橋日記”。據林徽因給的信,談及還有《雪池時代日記》(那是1922年11月徐志摩回北京后,在景山西街雪池胡同苦追林徽因不得的失戀日記)。

得到凌叔華送來的《康橋日記》,無疑轉給了林徽因。林徽因在這之后的一封給的信中,明白地表示,這些日記在當時是不宜出版的,也不急著用這些材料作傳,目前“只是收儲保存”。

可以肯定的是,這“愛情的潘多拉”一直保留在林徽因的手中,直到她過世后,“有人有意”讓它確是消失于人間了。這本消失的日記,記載了徐志摩和林徽因感情的全部秘密。

5

沒有遇見徐志摩之前,陸小曼的婚姻并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樣凄慘悲涼。

她的丈夫王庚英俊瀟灑,才學顯赫,是公派日本最早的一批留學生,也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否則當初和徐志摩也成不了朋友,只是王庚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朋友卻是個奪妻的主。陸小曼的母親在一次宴會中,一眼就相中了這個未來的女婿。王庚一回國便被當時的委任為東北五省聯軍的總參謀長,成為軍中實力派系中炙手可熱的風云人物。

陸小曼嫁給這樣的男子,差不多是個養尊處優,養在閨中人不識的貴婦人。陸小曼后來與徐志摩婚姻的悲劇,和她第一次婚姻有很大的關系――徐志摩不能夠像王庚那樣滿足她的物質欲望。

從他們二人背叛各自的家庭開始戀愛的那天開始,他們各自遭遇了世人的白眼,這白眼陪伴了他們一生,直到今天。

1926年10月3日即農歷七月初七,陸小曼終于掙脫了與王庚的婚姻,徐志摩也不顧父親的反對,義無反顧地和張幼儀離了婚。

也就是中國情人節那一天,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了一場兼具娛樂性和轟動效應的婚禮,這場婚禮幾乎牽動了當時中國文化界的所有大腕。新郎是詩人徐志摩,新娘是陸小曼,證婚人是梁啟超,主持是。

只是這一次,證婚人梁任公說的證婚詞,和五年前徐志摩的《離婚通告》一樣驚世駭俗。

梁啟超的證婚詞是這樣的:“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們這次是最后一次結婚!”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就這樣尷尬地開場了。很快,他們神仙般的生活結束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終于做出了令陸小曼難以接受的決定。因為看不慣陸小曼的做派,他先期到了上海,不幾天就要妻子到上海與他會合,然后啟程赴北京去找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這是陸小曼與徐志摩婚后在徐家受到的第一個打擊。不久后,陸小曼得了肺病。很長一段時間后,她的身體才慢慢恢復。

不久,徐母過世,陸小曼趕到海寧硤石。但徐志摩的父親不讓陸小曼進家門,她只得待在海寧硤石的一家旅館里,當天就回到了上海。而張幼儀卻以干女兒的名義參加了葬禮。

1931年,當陸小曼聽到徐志摩的噩耗時,她當時就昏了過去。

沒有了兒子,徐父把痛失親子的所有悲恨撒在她的身上,在他眼里,是這個不潔女人的驕奢華奪走了兒子的生命,他把她擋在了門外。

1933年清明,陸小曼最后一次獨自來到硤石。歸來后,陸小曼心灰意冷地寫了這首七絕:

腸斷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嶠。

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

篇6

關鍵詞:新月社;“五四”時期;詩歌翻譯;詩歌創作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192-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2

1 . 新月社成員的詩歌翻譯實踐活動

在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上,新月社差不多是成員最為龐雜而且不斷發生變動聚散的一個文人團體②,它大致由這樣三撥人構成:政客、學者和藝術家,其三度聚合間匯集了梁啟超、、徐志摩、聞一多、林徽因、余上沉等政界、學界、實業界、軍界、社交界人士。它以自由和獨立為標志、以西方現代知識分子團體的身份躋身于當時文壇,其主將及骨干成員幾乎都親身接受過“歐風美雨”的洗滌,大部分成員都是“術業有專攻”的學者型文人③,并且大多是創作與翻譯兼顧,身兼二任。

“五四”時期,正值中國新詩的實驗期,新月社詩人既不滿意散漫的草創的白話自由詩,也不滿足學習借鑒而來的西方式的詩作,而希望能夠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詩歌形式。為了促進詩歌向現代化轉型,他們自覺反抗僵化的文學傳統,借鑒外來文學的積極因素,大膽探索和嘗試全新的詩歌表現形式,因而成為了中國現代新詩的開拓者。他們對詩歌翻譯情有獨鐘,并且在詩歌翻譯中他們完全背離了當時詩歌翻譯流行的句式、詩體和語言規范,引入異族文化模式,引發了審美心理結構、想象定勢和美學原則的革命。

由于處在新詩的形成和發展時代,新月社詩人積極尋求詩歌的新格律形式,通過譯詩的奧秘不僅將源語文本的韻律翻譯到目的語文本,而且還將自由詩、散文詩、不規則的詩行縮進等英語詩歌格律形式運用于譯詩,這些新奇的詩歌形式延長了目的語受眾的閱讀感知過程,使他們感受到文本的異域性。另一方面,他們將中國古體詩和新格律詩的詩歌格律形式與原詩中的英語詩歌形式相雜合,制造新奇的詩歌效果。受西方現代文化觀念的影響,他們努力將西方文化觀念與本民族文化觀念相融合,并在這種融合中加以選擇,提出“納西方詩于藝術之軌”④。受當時主流詩學的影響,被譯的外國詩歌,都具有整飭的形式和良好的音樂性。當無法用文言結構來表達原詩中的思想內容時,他們中的部分詩人就改用白話來翻譯這類詩,并告誡大家不要用文言文來寫詩。如聞一多曾試譯安諾得(Arnold)⑤的詩《渡飛磯》(Dover Beach),起初他用五言詩將原詩鎖在很整齊嚴格的形式內,但到了第三段,原文由兩句是對自己心愛的人發出的心聲:Ah, Love, let us be true / To one another?。ò?,愛人啊!讓我們保留彼此一心的堅貞……)⑥這兩句聞一多無法用古文來翻譯,只好另覓他法。因此當時大多數新月社詩人用以翻譯的語言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白話文,即中國白話詞匯和歐化句法的結合體。

2 . 詩歌翻譯對其創作的總體影響

在中西詩學的撞擊與融合中,中國現代文學獲得了存在和發展。五四時期的新詩發展正是如此。一批又一批詩人在探索、借鑒、吸收和調整中將新詩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從中探索著新詩現代化的藝術途徑。他們在詩歌翻譯中都反對因襲,主張大膽探索和創新,翻譯與創作始終交織在一起,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

新月社詩人們的翻譯為其創作提供了寶貴且豐富的資源。詩歌創作沒有純粹的無源之作,介紹和翻譯外國詩歌,是五四和文學革命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月社詩人自己文學活動的重要方面。在翻譯工作中,他們從來不是單純的譯者,而是不懈地從翻譯過程中獲得經驗、從翻譯作品中借鑒創作靈感的作家,他們的譯介工作對于自身創作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豐富了詩歌創作,而且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學體系。他們把名著當作模本、范例,反復練習,變成自己的東西,并運用于個體的創作實踐。他們大量地譯介外國特別是英美詩歌,不斷受到“大家”思想的熏陶和藝術的陶冶,因此他們創作的不少詩歌的情緒里都帶有外國詩人的特征。其中有情緒的感染,也有藝術的仿效與模仿。

由于新月社詩人在詩歌的創作上借鑒西方詩歌創作的技巧和經驗,而大量模仿和譯介英美詩歌,于是出現了英美詩歌的翻譯潮。研究英美詩歌并翻譯給中國讀者的這些詩學經歷,激活了他們的詩歌創作靈感,提高了他們的詩歌創作品位。對他們自己而言,譯介翻譯外來詩歌,給自己的創作實踐也帶來不少益處。

2 . 1 在翻譯中體悟詩理

翻譯外來詩歌,給了他們仔細推敲詩理的實踐機遇。譯介外國詩歌促進了他們對詩理的關注和詩歌的創作。以徐志摩為例:“誰不曾見過野外的草花,但何以華滋華斯的《野水仙》獨傳不朽?誰不曾聽過空中的鳥鳴,但何以雪萊的《云雀歌》獨享盛名?”⑦徐志摩從正反兩方面的比較分析里,窺探著詩的秘密。他探討了詩美的根源,思考了內容和形式等詩的內在和外在素質的關系問題,也探討了詩的構思、創作靈感等創作過程的一系列理論問題。就徐志摩而言,他對這一系列理論問題的探討,是和他詩歌創作及翻譯實踐同步進行的。

2 . 2 在翻譯中警悟到詩歌語言美的重要性

在譯詩過程中,他們警悟到了語言之于詩的重要性。如徐志摩曾坦言:“愛文藝之諸君,曾經相識與否,破費一點功夫做一點更認真的譯詩嘗試。用一種不同的文字翻來最純粹的靈感的印跡……為什么,譬如蘇曼殊的拜倫譯不如郭沫若的神韻節奏?”⑧詩歌語言的基本特征是高度凝練集中,徐志摩從這個特征出發,努力發掘漢文字的表現力,尤其是白話語言文字的表現力。他詩歌里清麗、優雅、柔美、準確的文字,得益于他的譯詩追求,也是他長期追求詩歌語言美的結果。另外他所譯的哈代(Thomas Hardy)《分離》(The Division)一詩⑨:

Rain on the windows, creaking doors,

急雨打著窗,震響的門樞,

With blasts that besom the green,

大風呼呼的,狂掃過青草地。

And I am here, and you are there,

在這里的我,在那里的你,

And a hundred miles between!

中間隔離著途程百里!

O were it but the weather, Dear,

假使我們的離異,我愛,

O were it but the miles

只是這深夜的風與雨。

That summed up all our severance,

只是這間隔著的百余里,

There might be room for smiles.

我心中許還有微笑的生機。

But that thwart thing between us twain,

但在你我間的那個離異,我愛,

Which nothing cleaves or clears,

不比那可以短縮的距離,

Is more than distance, Dear, or rain,

不比那可以消歇的風雨,

And longer than the years.

更比那不盡的光陰:窈遠無期!

第一節作者用了摹聲詞“呼呼”,又分別在第二和第三節里重復使用程度副詞“只是”和“不比”,把原詩譯得準確貼切。對比原文和譯文可以看出,譯者還用了“微笑的生機”等擬人比喻,明顯是在發掘白話漢字特有的表現力,譯文中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段,幾乎成了譯者基本的詩美追求。

2 . 3 在創作中借鑒外國詩歌

在翻譯中,新月社詩人學到了外國詩歌精湛的技藝并豐富了自己的詩歌表現技巧。他們翻譯的外國詩,詩體多樣,有長詩,有短句,不少是知名詩人的杰作,表現方法豐富多彩。然而,所有詩歌技巧,在翻譯過程中,必須經過自身的反復玩味、領會理解,并進而融會貫通,否則,詩人難以確切地譯出它們的詩意。同時,在他們的詩歌創作中,我們也會程度不同地看到,他們借鑒運用了外國詩歌的豐富的表現技巧與手段。以徐志摩翻譯哈代詩歌運用各種格律和詩體形式進行試驗為例:徐的詩(包括十四行詩、歌謠和無韻四行體詩)運用抑揚格、抑抑揚格、民歌節奏,采用獨特格式的纖細新穎的韻律,創立了格調鮮明的新式對偶句,以重讀單音字奏效,并且引進了招眼惹目的英國風格。以下試比較徐創作的詩歌《灰色的人生》和他所譯的哈代的《致人生》(To Life)。

灰色的人生

我想――我想開放我的寬闊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蠻的大膽的駭人的新歌,

……

來,我邀你們到民間去,聽衰老的,病痛的,貧苦的,殘毀的,受壓迫的,煩悶的,奴役的,怯懦的,丑陋的,罪惡的,自殺的,――和著深秋的風聲與雨聲――合唱的“灰色的人生”!

致人生

O life with the sad seared face,

人生你滿臉的憂愁與干枯,

I weary of seeing thee,

我不耐煩看著你,

And thy draggled cloak, and thy hobbing pace,還有你的泥污的衣,你的踉蹌的步

And thy too-forced pleasantry!

你的過于裝作的滑稽!

…⑩

可見徐志摩在《灰》里的思想是受了哈代《致人生》的啟迪。受哈代的《致人生》描繪了文學與人生的關系的影響,徐的《灰色的人生》也描繪了文學對人生的作用。另外哈代在《對月》(To the Moon)一詩中,曾把人生比作“叫人煩死”、早該“閉幕”的“一出戲”,親手翻譯這首詩的徐志摩由此發明了“人生趣劇”的概念。哈代對徐志摩人生觀的單純信仰“愛、自由、美”有深刻影響,對譯文內容和創作主題的選擇上也起了很大作用。

2 . 4 翻譯強化了詩歌的音樂美

新月社詩人的詩歌特點強調音樂美,這與西方詩歌強調音樂性不無關系。英詩的音樂性通過節奏和韻律表現。英語詩格的音韻是通過重復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素而產生的,是構成詩歌的音樂美和藝術情趣的重要元素。例如,C. 羅塞蒂(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的《歌》(Song)譯文結構嚴謹、形式美觀,既有纏綿的節奏,又有清亮優美的音韻,是一首很好的譯詩。徐志摩創作的《落葉小唱》,其節奏是英語詩式的,不能不說是受到《歌》的影響。又如對音樂美的追求,在徐志摩那首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詩中的“夕陽”與“新娘”,是“行中韻”(頭韻和腹韻);“新娘”與“波光”是“蟬聯韻”;“新娘”與“蕩漾”是“尾韻”?!跋﹃枴报D“新娘”―“波光”―“蕩漾”,四個詞語在音韻上遙遙相應,突出地表現了音節的“波動性”。

2 . 5 翻譯帶來的歐化句式成就了一些經典詩歌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之所以成為詩中的經典,除音樂美外,還有歐化句式的使用。徐志摩的名篇卻得益于正確運用歐化句式。例如,“輕輕的我走了”,是英文“Quietly I went away.”。按現代漢語當是“我輕輕地走了”。又如“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借用的是英文的倒裝句法,是把表語提前的結構,其英文結構為“Silent is tonight’s Cambridge.”。

3 . 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詩歌翻譯與創作

說到新月社,不能不提徐志摩。徐志摩,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大師,新月社的靈魂人物,“中國布爾喬亞開山的同時又是末代的詩人”!,更有人稱之為“現代詩仙”,堪稱中西文化交流的大使@。另有新月社文人陳西瀅晚年回憶:“在我的記憶中,新月社代表徐志摩,也可以說新月社就是徐志摩?!?/p>

徐一生譯詩約80首,他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扎實的外語功底,嫻熟的漢語駕馭能力,憑借自身詩學觀念,成功地譯出了這些詩,譯出了這些詩的個性神韻。為了實驗中國新詩在格律上的發展,引鑒外國詩歌的創作形式,徐翻譯了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的浪漫派詩人羅氏兄妹的幾首較為自由的詩,如C. 羅塞蒂的《歌》和《新墳與舊鬼》(The Hour and The Ghost)與D. 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的《圖下的老江》(John of Tours Old French)。稍一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徐的譯作無論是精神和風格,還是內容和技巧,都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例如,徐志摩的抒情小詩《偶然》明顯有借鑒《歌》的痕跡。首先,《偶然》的情思非常接近《歌》,它們都是表現離別前“我”對“你”的懇求?!芭紶柾队霸诓ㄐ摹?,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人生比如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這是《歌》的結尾:“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乙苍S,也許我記得你,我也許,也許我忘記”。再看《偶然》的結尾:“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徐志摩運用了《歌》的創造手法,抒情詩人通過與相愛的“她”的離別抒發綿綿的情意。兩首詩的思想內容相似,藝術形式上也非常接近。

在徐志摩的文學生涯晚期,他還翻譯了前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人布萊克(W. Blake)的一首名詩《猛虎》(Tiger),這也是徐志摩最得意的一首譯詩。徐志摩不僅翻譯了布萊克的詩,還將自己的后期代表詩集以《猛虎集》命名??梢?,徐志摩的許多創作和其譯作都有直接聯系的地方,如果從徐志摩廣泛閱讀的外國作家的作品與創作的聯系著手,我們就會發現有大量創作作品可以找到其譯作的影子。翻譯詩歌,徐志摩有他自己真誠而獨到的見解。從他見解的闡述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翻譯給徐詩創作帶來的益處,也明顯地感受到了翻譯給徐志摩詩歌創作提供的某些重要藝術契機。他的獨特的詩人氣質,通過翻譯詩歌對“詩味”的品味,不同的詩體寫作實踐及對各種詩體審美功能的把握,對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

4 . 結語

新月社同人生活于中國文化的轉型和白話新詩的濫觴時期,他們通過翻譯借鑒了不少西方的詩歌創作形式,因此他們的詩歌翻譯就自覺地參與了本體“文化身份的塑造”和新文學的建設。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社詩人的詩歌翻譯經歷了語言和詩體的探索,成功地實現了語言和新詩體的轉換,這種轉換同時促進中國新詩體的誕生,實現了中國詩體的現代化,由此更進一步證明了翻譯的文化交流的本質??偟恼f來,他們以翻譯為媒介,通過借鑒和引用外國詩歌的形式,為探索完美的中國新詩的體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他們的譯詩不僅為自身的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范,而且這些譯詩本身也成為中國模仿、翻譯和創作的代表。

參考文獻

Hardy, T. The Complete Poems of Thomas Hardy[M]. Gibson, James ed. London: Macmillan, 1976.

戴擁軍、張德讓.“五四”文化語境與徐志摩的翻譯[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4(3).

高偉.文學翻譯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黃昌勇.新月派發展軌跡新論[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廖七一.詩歌翻譯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劉介民、聞一多.尋覓時空最佳點[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劉群.新月社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2006.

劉全福.徐志摩與詩歌翻譯[J].中國翻譯,1999(6).

矛盾.徐志摩論[J].現代,1932年2月.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M].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

徐志摩.徐志摩文集?散文集[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

徐志摩.徐志摩文集?征譯詩啟[J].小說月報,1924(3).

印曉紅.文學社團之翻譯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

篇7

關鍵詞:設備驅動程序;應用模塊;探究應用;分析總結

1 設備驅動程序應用環節的分析

為了確保操作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及其穩定性的提升,我們要進行應用程序可移植性的剖析,這就是進行與之對應的設備驅動程序的應用,這是因為受到 Windows操作系統的程序應用限制,這些硬件資源的調動需要操作者運作設備驅動程序。通過對設備驅動程序的應用,可以實現硬件的有效操作,實現應用程序與設備驅動程序之間的良好通信,確保程序控制底層硬件設備應用效率的優化。這需要我們進行相關具體應用模塊的分析。

在該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通過對應用程序的應用,進行設備驅動程序與應用程序的協調應用。同時我們也要確保設備驅動程序與應用程序的協調。在上述環節的應用過程中,為了達到我們的應用需要,需要進行相關函數的設置,從而確保設備驅動程序的正常應用,在該模塊中,我們可以利用好Win32函數進行有效應用,實現設備驅動程序與應用程序之間的良好協調,提升其通信的質量效率。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也要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應用條件,確保其不同應用環節的正常效能的發揮。在設備驅動程序進行相關數據采集工作之后,我們需要進行相關應用程序的應用,保證這些數據的積極處理,以滿足當下工作的需要,提升其應用效率。

為了更好的進行設備驅動程序應用程序的優化,我們也要進行相關工作模塊的協調,積極做好異步過程調用程序、事件應用程序、消息應用程序等的協調,通過對不同應用模式的協調,實現其現實工作模塊的正常開展。在異步過程調用模塊中,Win32應用程序需要應用到特殊的函數動態模式,進行設備驅動程序的積極加載,從而實現回調函數的積極定義,這需要我們進行回調函數的具體地址的參考,確保設備驅動程序的綜合應用效益的提升。在設備驅動程序獲得回調函數的相關地址后,在進行全局變量的保存。

為了更好的進行上述工作環節的優化,我們也要運用函數進行應用程序線程句柄的保存。當具備一定的條件時,我們就可以進行設備驅動程序的調用,確保Win32應用程序的有效應用。該函數帶需要滿足具體的參數需要。通過對參數的設置進行回調函數地址的應用。在第二個參數應用過程中,要確保回調函數信息的良好應用。

鑒于設備驅動程序通知應用程序的重要性,本人結合一些經驗,對它進行了總結,歸納出5種方法摘要:異步過程調用、事件方式、消息方式、異步I/O方式和事件方式(WDM)。下面分別說明這幾種方式的原理,并給出實現的部分源代碼。

為了滿足當下工作的開展,進行事件方式的優化是非常必要的,這需要我們通過Win32應用程序的應用,進行事件的句柄的確立。在通過虛擬設備驅動程序的應用,進行該事件句柄的創建。做好上述應用環節中,在利用一些函數進行未公開的動態鏈接庫的加載,確保其動態鏈接庫的句柄的獲得,這需要我們利用好函數的相關特點,進行動態鏈接庫位置的選擇,從而實現對該事件的句柄的有效轉換,確保Win32應用程序的有效應用。假如加載成功,則調用DeviceIoControl()函數將Ring0事件句柄傳給VxD;同時,創建一個輔助線程等待信號變成有信號狀態,本身則可去干其它的事情。當條件成熟時,VxD置Ring0事件為有信號狀態,調用_VWIN32_SetWin

32Event()函數,這馬上觸發對應的Ring3事件為有信號狀態。一旦Ring3事件句柄為有信號狀態,Win32應用程序的輔助線程就對這個消息進行相應的處理。

在消息方式運作模式中,我們要進行Win32應用程序的積極調用,從而確保虛擬設備驅動程序的積極加載,提升其加載的效益。在完成該環節中,我們要進行窗體句柄的積極傳送,確保窗體的相關消息的發出,在利用好相關的函數進行Win32應用程序消息的發送,確保該函數的應用成功。在利用一些手段進行消息模塊的積極定義,以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要在消息循環中使用ON_MESSAGE()來定義消息對應的消息處理函數,以便消息產生時,能夠調用消息處理函數。SHELL_PostMessage()函數的第一個參數為Win32窗體句柄,第二個參數為消息ID號,第三、四個參數為發送給消息處理函數的參數,第五、六個參數為回調函數和傳給它的參數。Win32應用程序收到消息后,對消息進行處理。

2 關于異步I/O方式及其事件應用模式的分析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為了保證 Win32加載設備驅動應用程序的正常開展,我們需要做好相關函數的調用工作,確保各個參數之間的良好設置,以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進行文件的重疊I/O操作控制,確保設備驅動程序文件的有效應用。在初始態的創建過程中,要進行手動復位模式的應用,進行相關類型數據結構的積極傳送,確保該模塊中,參數與函數的不同模塊的傳送。在該設備驅動應用模塊中,其會將其設置為掛起狀態,在該模塊中,如果IRP隊列為空,就可以將IRP放到IRP隊列中去,從而確保設備驅動程序的正常工作。在Win32應用程序工作中,其與待IRP處理模塊并不能完全實現同步化,這就需要確保gia模塊的設備驅動程序結構的優化。

在返回值的判定過程中,我們也要進行IRP處理環節的優化,實現IRP工作程序的優化,為了滿足該環節工作,要進行主程序與其他應用程序的協調,確保該模塊中各個函數的信號狀態的保持,進行設備驅動程序的綜合利用效率的提升,從而實現IRP程序的有效開展,確保其處理效益的提升。這需要我們進行函數的應用,保證Overlapped事件中信號狀態的保持,從而確保Win32應用程序的正常相應,以滿足現實工作的開展,確保事件復位的無信號狀態的保持,利用一些函數來滿足我們的應用需要。函數獲取IRP的處理結果。

在事件應用模塊中,我們可以利用Win32應用程序進行事件的創建,將事件句柄進行設備驅動程序的傳送,確保輔助線程的積極創建。當然,在該模塊應用過程中,要進行等待事件的信號狀態的保持。這樣方便下序設備驅動程序應用過程中的事件句柄的轉換,以方便后續程序應用的開展。

3 結束語

Windows操作系統運作環節中,通過對設備驅動程序的應用,可以實現操縱硬件的最底層軟件接口模塊的優化。從而進行I/O、硬件中斷、DMA和內存訪問等操作。通過對上述模塊的應用,將應用程序和硬件細節屏蔽開來,使軟件不依靠于硬件并且可在多個不同的平臺之間移植,以滿足現實工作條件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韓海力,郭云峰. 用DDK開發win2000/xp下USB設備驅動程序[J].微型電腦應用,2005.

篇8

關鍵詞:徐志摩 《再別康橋》 多重情感內涵解讀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它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歌意境柔美悠遠,風格清新飄逸,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正因為它那柔美飄逸的意境和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多少年來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愛與鐘情。高中語文教材幾度更易,也從未把它刪除在外。由此可見,《再別康橋》一詩地位之非同尋常。

一個純粹的中國詩人,緣何會對一座異國他鄉的康橋如此依戀,如此掛肚牽腸、縈縈于懷呢?筆者認為,那是因為康橋承載了作者一生的理想,亦即《再別康橋》詩中所說的,康橋有他“彩虹似的夢”?!安屎纭笔巧守S富的,詩人在康橋的“夢”也是豐富多彩的。

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p>

我想以“彩虹似的夢”和的這句話來引領我的這篇文章,淺析徐志摩的康橋情節,解讀《再別康橋》一詩中情感的多重內涵。

一、愛情夢——愛

1920年,徐志摩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其間邂逅了在當時稱為"中國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從此他便墮入了一場不能自拔、刻骨銘心的愛戀中。他愛上了像精靈一般的林徽因,為她寫下了無數情真意切的詩句。應該說,對林徽因的愛,是徐志摩第一次真正的戀愛,也是他人生中遲到的初戀。

然而,他與林徽因的愛情無果而終。 他不無留戀而又遺憾地寫道“我這輩子就只那一春”。從此林徽因成為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完美身影,他只得自我安慰似地說道:“我將于茫茫人海中尋訪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至美如金的康橋,對徐志摩來說,留下了太多初戀的美好回憶,是他一生刻骨銘心的愛的圣地??禈虻挠洃?,是為了那個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沒有她,康橋也不過是一座橋,一種存在的風景。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徐志摩對康橋的贊美,包含著他沒有明說的言外之意——對愛情的歌頌。也就是說,康橋成了徐志摩對林徽因愛的一個象征、一個載體,這構成了他所尋之“夢”的內核和真正的秘密。

二、政治夢——自由

在劍橋學習期間,徐志摩確立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在中國建立英國似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他認為德國人太蠢,干事機械;法國人太陰,干事過分;南歐人太亂,頭腦混亂;美國人淺薄,文化歷史不長。所以比較像樣的是英國。他曾說過“英國人是自由的,但不機械;是保守的,但不頑固”。所以他滿懷英國康橋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國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

但是歸國后,內憂外患、戰火連連的中國在“五四”后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中國這片土壤里找不到生根發芽的沃野。徐志摩的單純信仰在中國缺乏實現的社會基礎,它注定是要破滅的。詩人曾經無比向往的政治夢想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外辱內患、民不聊生的殘酷現實中夭折了。

三、文學夢——美

徐志摩是一個熱情地擁抱、深情地愛戀英國文化的人。留學歐美期間,他喜與名士交往,廣泛涉獵世界名家名作,也接觸了各種思潮流派。這個時期,孕育了他的政治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撥動了他的求知欲,觸發了他的創作意念。歐洲的文明,名流的思想,雪萊、拜倫的風流與浪漫,如同一道道洪流,不時沖擊著徐志摩,他崇拜的偶像也由美國的漢密爾頓轉向了英國的雪萊和拜倫,他棄政從文,走入了詩人的行列。

然而,彩虹絢麗,終歸虛幻;“夢”雖絕美,終歸成空。這一華美的詩句下,掩飾不住的是詩人曾經熱情萬種卻背后無奈的凄涼,而“揉碎”一詞更是暗含破碎幻滅的無言悲苦。

狂飆突進的“五四”,已經昭示了時代所呼喚的精神力量,這時的徐志摩卻還在一邊吟唱著康橋的微波、向往著雪花的快樂,就顯得太不合時宜了。這種浪漫飄逸的文學理想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下,都統統化作了空中飛沫。詩人曾經一度狂戀的美政理想和文學夢幻都如肥皂泡一樣破滅了,這“彩虹似的夢”最后終歸是被“揉碎”在了現實的“浮藻間”。

故地重游,再一次回到這個曾讓他熱情燃燒的母校,滿是憂傷失落的他怎能不感慨萬端?

刻骨的愛情,炫美的理想,別樣的人生,徐志摩演繹的是一曲性靈的舞蹈,華美絕倫,但身處灰色的年代,終究擺脫不了灰色的落幕。他宛如云中那一只閑云野鶴,輕輕的飛走,將那華美空影留給日落和黃昏。此乃詩人之不幸,更是時代之大不幸,但能借助《再別康橋》一詩感受到絕美的自然、純美的人生、華美的夢想卻是我們無數讀者的幸運。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庫存控制;無形變質;模糊需求;最小庫存成本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ly for short life cycle products intangible factors and demand metamorphic has a negative related, established inventory control model under the determining demand environment, then through fuzzed the concerne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nd based on the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established a fuzzy control model of the short life cycle products under the fuzzy demands environment, get the minimum inventory cost, best ordering cycle and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The model of this paper has som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inventory control value.

Key words: inventory control; invisible deterioration; fuzzy demand; minimum inventory cost

針對變質庫存問題,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變質現象對庫存以及訂購策略的影響。例如周永務,周優軍,謝小良等人分別從不同角度建立了無形性變質庫存決策模型[1-3]。由于無形變質產品歷史數據缺乏導致庫存變量具有不確定性。近年來許多學者開始研究模糊庫存理論,如:李群霞,李爭香將庫存參數設定為梯形模糊集,對模糊環境下的庫存問題進行了研究[4];A. Nagoor Gani1提出次品率,訂購費等均為三角模糊數的庫存控制模型[5]。

基于以上文獻,針對無形變質產品的庫存控制問題,結合模糊集理論,建立了模糊時變需求的無形變質產品庫存模型,得到了模糊環境下費用最小的最優訂貨周期和訂購批量。

1 模糊線性時變需求的無形變質產品庫存控制模型

1.1 模型的假設條件

庫存控制模型的建立遵循下列條件:

(1)一個零售商的單一產品,且不允許缺貨。

(2)一個周期的庫存最優問題,忽略成本費。當單位成本費與時間和數量無關即為常數時,有時我們在為尋求最優庫存控制策略而計算系統總費用或平均費用時可忽略成本費。

(3)產品的需求為線性分布,假設需求率Dt=a-bt,其中a為需求固定時需求率的值,b為時間影響銷售率的系數b>0;一個周期的訂購量為整個周期內的需求總量,可表示成:Q=a-btdt。

(4)瞬時進貨,提前期為零,Dtt可以近似表示為時間為t時的庫存量。

(5)物品在存儲期內發生無形變質,產品的無形變質率與需求率成負相關即θt=πDt,其中π為常數,當π=0時,不發生變質現象。

1.2 模型的建立

在上述的符號說明和假設條件下,一個周期內無形變質產品庫存產生的庫存成本有:

訂購成本:K,一個周期內只產生一次訂購費,因此K為常數。

庫存持有成本:H=hDttdt,每存儲單位物資一個周期內所需花費的費用。

無形變質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新產品的推出或者顧客的偏好的變化導致庫存物品的價值發生貶值而造成的損失即為無形變質成本[6]。變質量可以表示為變質率與庫存量的乘積,整個周期的變質費用則為η=βθtDttdt,其中β為單位時間變質成本。

則一個訂貨周期內的平均成本可用Z表示:

Z== (1)

其中h表示單位時間庫存成本;T表示一個訂貨周期。

將θt=πDt,Dt=a-bt,代人公式(1)中得庫存費用公式如下:

Z==+haT-bT+βπT (2)

Z是T的一元函數,令=0可得到庫存費用Z最小時的最優訂購周期T:

T= (3)

利用一維搜索,對公式(3)求解,即可得到最優訂購周期T。

如果=-bh>0,則T為費用最小時的最優解。把公式(3)代入(2)中可知=0,那么==T

>0,==-T

無論是企業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均存在許多事先難以預測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少品種的大批量生產,一般說是一種平穩的隨機過程,而對多品種、小批量需求,則是非平穩過程和單件類型等的突發事件。無形變質產品缺乏歷史數據,要準確確定a和b的值是較困難的,而只能確定它們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而且不同的取值的可能性也不同,即它們在一個模糊集內取值。所以設a和b為模糊數,根據上述確定模型庫存模型模糊化,得到模糊環境下的無形變質產品庫存模型。這里假設a和b分別為三角模糊數,即=a-Δ,a,a+Δ,=b-Δ,b,b+Δ,a,b,Δi=1,2,3,4都是常數,此時目標函數是T,a和b的三元函數,庫存費用最小為目標函數,無形變質庫存的需求率為模糊數的約束條件,把所求問題變成模糊非線性規劃:

Min ZT,a,b

s.t. aa, aa, bb, bb, T,a,b>0

因為最小庫存平均成本Z為a的增函數,b的減函數,所以a=a-Δ, b=b+Δ時Z取最小值Z,a=a+Δ, b=b-Δ時,Z取最大值Z,即Z在Z,Z內取值。當α在截集下,即最小成本取值在α的概率下,上述模糊約束可寫成:

a-1-αΔ≤a≤a+1+αΔ (4)

b-1-αΔ≤b≤b+1+αΔ (5)

將公式(2)模糊化成右半梯形模糊集的約束條件:

+h-bT+aT+βπT≤Z-αZ-Z (6)

根據最大―最小算子,將模糊非線性規劃轉化為確定型非線性規劃:

Max α

s.t.

這就將模糊問題轉化成了模糊約束進而化成確定型的非線性的庫存控制問題,即逆模糊化,以求得此時的最優解。

2 模型的求解

求解上述確定型非線性規劃,決策變量為T,a,b,α,引入Lagrange函數

Lα,a,b,T,λ,…,λ=α+λa-a+1-αΔ+λa+1-αΔ-a+λb-b+1-αΔ

+λb+1-αΔ-b+λZ-αZ-Z--h-bT+aT-βπT

分別對L求T,a,b,α的偏導數,根據Kuhn-Tucker條件可知:a=a-1-αΔ,b=b-1-αΔ,然后將其代入到最佳周期公式和平均成本公式,即得下式:

T= (7)

Z-αZ-Z=+h-bT+aT+βπT (8)

根據公式(7)~(8),得到關于T,a的二元方程,聯立可求得庫存最優解:a,b,T,α,Q=a-btdt=aT-, Z

=Z-αZ-Z。

3 算例分析

某無形變質產品庫存系統參數如下:a=100, b=15,即需求率可表示為Dt=100-15t,π=2,一次訂貨成本K為200元,每月的每件產品的庫存費為2元,單位時間的單位產品變質費β為5元,Δ=Δ=10, Δ=Δ=5。

根據公式(7)~(8),利用Maple軟件可求得最優解T=2.11月,α=0.54,a=95.4,b=12.9,Dt=95.4-12.9t,Q=173件,θT=0.03,Z=316.3元。對Δ,Δ,Δ,Δ進行靈敏度分析,見表1-4:

4 結 論

通過對Δ,Δ,Δ,Δ的靈敏度分析可知,隨著Δ,Δ幅度的增大,需求下降,無形變質率增大,從而訂購批量減少,成本降低;Δ,Δ幅度的增大,需求上升,無形變質率減小,從而訂購批量增加,成本增加。而Δ,Δ,Δ,Δ的給定是零售商根據主觀經驗而估計的,為了保證成本最低,應保證Δ,Δ的幅度大些,Δ,Δ的幅度小些。

需求及無形變質率同時看成三角模糊數來進行研究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對于無形變質產品的企業來說,需求及變質率的估計對最終利潤會有非常大的影響。無形變質產品由于存在于競爭激烈、市場比較成熟的行業,由于由市場變化,競爭對手的策略等引起的需求不確定要比其他產品更明顯。因此模糊環境下得到的庫存參數值比確定環境下的庫存參數值更符合無形變質產品庫存的特征。決策者可以通過建立模糊庫存模型,對相關參數進行靈敏度分析,這對衡量無形變質產品庫存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實際影響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優軍,曹亮,潘義前. 一類基于價格折扣的短生命周期易變質物品庫存模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7):35-38.

[2] 謝小良,符卓,喻文. 無形性變質的短生命周期產品庫存決策模型研究[J]. 理論新探,2009(3):23-25.

[3] 姚衛坤,周永務. 易變質物品的促銷問題研究[D].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

[4] 李群霞,李爭香. 基于模糊集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的優化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6):59-60.

篇10

關鍵詞:差分迭代法;Berreman 4×4 矩陣;HAN模式;指向矢;透過率

中圖分類號:TN141.9 文獻標識碼:B

Simulation Program and Test of LCD

YU Nan,HUANG Zi-qiang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Chengdu Sichuan 610054, China)

Abstract: I will show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CD director and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elastic theory, difference iterative method, the Berreman's 4×4 matrix method.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rocedure is used in Visual C++,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is related to the function of exp() which power is the complex 4×4 matrix. Because of the workload, if you use C language it will be great difficult. Function expm() which exists in Matlab is us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power for the matrix specially. Function plot is necessary in the realization of graphics in interface features. In summation, we make a Visual C++ and Matlab interface to achieve the call of the required function out of Matlab.In the case of TN-type LCD, I have validated the accuracy of my software. I will show the HAN-type distortion mode which is in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based. Its characteristics is not clear, with the help of this software, I calculated the transmission of LCD under different viewing angle on its LCD cell. Through the above calculation, I acquired the optimal settings of parameters(Δn=0.08(ne=1.556, no=1.476), d=6μm,p0=20μm) in order to get the most perspective that is nearly from -85° to 75° in the case that constract is more than 5.

Keywords: difference iterative method; berreman's 4×4 matrix; HAN; director; transmission

引言

在液晶及其顯示應用的研究中,液晶工作者提出諸多方法解決了液晶的光學傳輸問題,如最初的Berreman 4×4矩陣法[1]、快速4×4矩陣法[2]、擴展瓊斯矩陣法等等。4×4矩陣法首先由Billard提出,又由Teitler和Henvis發表,隨后被Berreman應用于液晶顯示器中,見他的兩篇文章(Optics in Stratified and Anisotropic Media: 4×4-Matrix Formulation[1]和Optics in smoothly varying anisotropic planar structures: Application to liquid-crystal twist cells[3]),因此4×4矩陣法又通常被稱為Berreman 4×4矩陣法,后Wohler[4]等人又提出了矩陣各元素求解更為簡便的快速4×4矩陣法,而2×2的擴展瓊斯矩陣法最早由Yeh[5]提出,用于研究雙折射率晶體中光的傳播,又被Gu[6-7]和Yeh引入到對液晶電光特性的分析中。歸根結底,在分析時,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液晶分為很薄的層來考慮,每一層都當作單光軸晶體處理,把在各層中光線傳輸的透過率考慮到一起,就得到了光線通過整個液晶層的透過率。

與Visual C++相比,Matlab可讀性強,但知識保護的安全性差,界面亦不如VC界面美觀。鑒于LCD的重要性、復雜性和用計算機程序來模擬計算的想法,在VC環境下做出對液晶顯示器進行光線跟蹤的輸入、輸出界面。

該軟件利用前人理論研究的結果,主要用于仿真和計算不同物理參數的液晶,在不同厚度的液晶盒里,加不同的電壓,采用不同的偏振片排列,在不同的視角下所體現出的不同的電光特性,即光線對液晶盒的透過率,并以較簡單和普遍的偏振片垂直排列的正性TN型液晶顯示器的計算作為程序的校準。

1基本理論[1-7]

在模擬計算液晶指向矢時,我們采用的理論是液晶的連續體彈性形變理論[8],根據前人已經過驗證的結論,王謙提出的差分迭代法[9]在時間和精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因此本設計采用差分迭代法來計算液晶指向矢的分布。

Berreman 4×4矩陣法可以用來研究很普遍的含有電場和磁場的雙光軸線性介質,除了在極個別的情況下,這種方法都需要采用數值解法,而沒有解析解。因為這些介質的介電張量隨位置的不同而變化,所以我們把介質分為很多厚度不到波長的薄層,如果介電張量變化很快的話,還需要把它劃分為更薄的層,然后在每一層就可以把各光學系數看作是不變的。為了加快計算的速度,我們將采用級數來近似4×4矩陣表示。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只考慮介電張量的變化和電場磁場引起的擾動,在液晶顯示系統,其它的效應可以忽略。

下面具體考慮光線在液晶盒各層中的傳播,入射光和偏振片的空間位置考慮如圖1坐標系所示。

其中的兩條粗線分別代表兩偏振片,入射面第一層偏振片與x軸平行,出射面第二層偏振片與y軸平行,第一層和第二層偏振片之間夾著兩片玻璃基板和液晶分子層,入射光線在x-z平面從z軸的負半軸射向x-y平面,我們把入射光的電場矢量分解為平行于入射面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分量,分別用Exi和Eyi來表示,當光線完全垂直于x-y平面時,兩分量剛好就是沿x軸和沿y軸的分量只改為斜體??紤]一束線振光入射的情形:令入射光線的兩電場分量EXI=0;EYI=-1,整個入射電場用EIN=[EYI;EXI]表示,為一個列矢量,首先通過的是偏振片的偏光層(假想的),把它的厚度看作0,考慮圖2坐標系,入射光仍然在x-z平面內,從z負半軸射向正半軸,偏振片透光軸與x軸所成的角為Psi,則由馬呂斯定律很容易推導出偏光層的2×2傳輸矩陣,為:

那么當入射光EIN=[EYI;EXI]經過此偏振片時的出射光線為:

接著經過偏振片基質和玻璃板,正如前面所說,把偏振片基質的折射率看作與玻璃相同,4×4矩陣表示為:

而偏振片基質和玻璃的矩陣P,我們采用指數近似,可表示exp(ikglass?Z),k為入射光波的波矢, 為我們所選取的每一薄層的層厚(注意要小于一個波長)。液晶層的4×4矩陣為:

液晶層的矩陣P表示為,再經過一層玻璃和偏振片,P矩陣和2×2傳輸矩陣與剛才討論的一樣,于是總的P矩陣表達式可以寫為如下形式:

對于入射光線,先用左式計算出Exi,Eyi對P求逆矩陣,得到F,根據:

Ex、Ey 用Exi、Eyi代替,計算出透過的電場分量Ext、Eyt,再乘以出射時的偏振片傳輸矩陣,得到最終出射到空氣中的電場分量如下:

在入射時對于電場,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分量分別為Exi、Eyi,平行于傳播方向的分量為0,電場矢量為[EXI,EYI,0];對于磁場也是如此,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分量為Hxi、Hyi,磁場矢量為[HXI,HYI,0],用上面磁場和電場的關系把磁場分量用電場分量表示,則光波的能量由Pointing定律表示為[E×H],對于入射光為[EXI,EYI,0]×[HXI,HYI,0]等于,同理可得出射光波能量為:

于是透過率可表示為:

2程序的實現、驗證及計算

2.1Visual C++與Matlab接口的實現

接口方面,我們使用的是MATCOM轉化法。MATCOM是MathWorks公司開發的為Matlab中的M文件進行高效解釋和調試的集成開發環境。用MATCOM方式生成的C語言代碼可讀性好,支持圖形函數,支持M文件編譯過程中的文件嵌套情況,函數的使用可脫離Matlab環境(即計算機無需安裝Matlab)。綜上所述,MATCOM轉化法可滿足本次畢業設計的需要,故接口部分將采用MATCOM轉化法。

實現方法如下:

(1) 安裝MATCOM,Visual C++;

(2) 建立Visual C++工程,如圖3所示;

(3)將matlib.h、v4501v.lib(默認位置為 安裝目錄:\matcom45\lib)兩個文件拷貝到建立的工程目錄下;

(4)將拷貝的兩個文件加入到Visual C++工程中:工程->添加工程->文件,選擇剛才拷貝到目錄下的兩個文件;

(5)在Yworkingdlg.cpp中添加頭文件:#include “matlib.h”,如圖4所示;

(6) 將ago4501.dll和v4501v.dll(默認目錄為C:\WINDOWS\System32)添加到工程的Debug文件夾。

至此,Visual C++與Matlab接口已做好,在工程中可進行所需函數的調用。

2.2建立界面及編寫程序

下面將在VC環境下建立光線跟蹤(傾角、扭曲角、透過率)輸入輸出界面并進行編程。編程后利用Visual C++的控件功能,對輸入輸出變量進行設置,就可形成一個軟件。

我們所建立的為基于對話框的工程。選擇相應控件到對話框上,排列方式如圖5所示。

上圖界面中,有4個button控件,分別用于繪制傾角、扭曲角、透過率曲線以及彈出help提示框(如圖6所示);20個edit box控件,分別用于k11、k22、k33、epsilon11、epsilon33、d、deltatop、deltabottom、p0、q0、phitop、phibottom、layers、V、repeattimes、theta(first)、theta(last)、PHI、no、ne的數值輸入(k11為液晶的展曲形變彈性系數;k22為液晶的扭曲形變彈性系數;k33為液晶的彎曲形變彈性系數;epsilon11為表示垂直于液晶指向矢的介電系數;epsilon33表示平行于液晶指向矢的介電系數;deltatop表示第一層液晶分子的預傾角,deltabottom表示最后一層液晶分子的預傾角,這兩個預傾角用來解除中間各層液晶分子受到邊界錨定作用,以便使液晶在受到電場作用后能沿與電場平行的方向偏轉;d表示液晶盒的厚度;layers是由用戶選取的在離散化時所分的層數;V是在液晶盒兩邊所加的電壓;repeattimes表示所選的迭代次數,默認為2,000次,一般情況下已綽綽有余(即通過2,000次的迭代后方向角都能收斂);p0表示加了手性液晶后的螺距;phitop表示第一層偏振片透光軸的方向; phibutton 表示第二層偏振片透光軸的方向; q0為 液晶的角周期,即2π/p0;PHI為初始扭曲角偏離x軸轉過的角度;no為液晶的尋常光折射率;ne為液晶的非常光折射率);23個State box分別用于標識上述參數,信息提示(繪圖數據將保存到D盤,各參數說明請點擊;繪圖進度)以及繪圖區;1個進度條,用于顯示繪圖進度。界面建立成功后,激活各控件,并為各控件添加變量,便可進行編程,實現各特性(傾角、扭曲角、透過率)的計算。

2.3 指向矢及透過率計算驗證

計算液晶盒的指向矢分布首先是要明確液晶盒及其液晶的基本常數。本節驗證所使用的液晶系統的基本參數設置如下:

其中步長h;ε1表示垂直于液晶指向矢的介電系數;ε3表示平行于液晶指向矢的介電系數;盒厚d設置為6μm;螺距p0 。

為驗證計算程序的正確性,首先利用所編寫的程序計算扭曲角為 TN模式的液晶指向矢分布及透過率情況,因TN模式的指向矢分布及透過率趨勢都較為明確,所以可以用來驗證程序的正確性。

圖7、圖8、圖9所示曲線反應出的液晶分子排列狀況,透過率變化趨勢與前人文獻中TN液晶盒分子排列情況及透過率研究相符,說明用來計算指向矢及透過率的程序是正確、可靠的。

2.4對扭曲HAN模式的透過率及對比度計算

下面將介紹對扭曲HAN模式進行透過率計算,并得到最優參數設置以獲得最大視角。

由透過率的計算可知,其與螺距p0、延遲量Δnd有關。下面我們將進行一系列的測試,選取最優螺距p0、延遲量Δnd使視角達到最大。

利用軟件計算Δnd=0.48μm情況下,螺距p0=12μm、20μm、24μm時的透過率,由此可得各種情況下的對比度。表1表示了Δnd=0.48μm的情況下,螺距p0=12μm、20μm、24μm時的對比度。

由表1可看出,p0=20μm時可達到較寬的視角,約為-85°到75°;0°左右p0=20μm時也可達到較高的對比度;最佳螺距可選p0=20μm。

表2表示了p0=20μm的情況下,Δnd= 0.39μm、0.48μm、0.555μm、0.614μm時的對比度。

由表2可以看出,當p0=20μm、Δnd=0.48μm時可得到較寬的視角,約為-85°到75°;0°左右Δnd=0.48μm時也可得到較高的對比度。

綜上所述,我們可設置液晶盒參數為:

Δnd=0.48μm;p0=20μm(12)

由Δn?d值可以選取適當的d和Δn,Δn是選擇液晶材料的重要參數,一般有源矩陣液晶顯示中Δn通常選用0.1~0.08,d=5~6。如可選Δn=0.08(ne=1.556,no=1.476),d=6μm 。螺距p0的大小可以通過添加手性劑,如CB15來控制;液晶盒的盒厚則可以通過間隔子來控制。

3 結 論

本設計的目的是在VC環境下做出液晶顯示特性計算界面,并利用其計算一種可能得到寬視角的液晶顯示模式,研究問題的出發點基于液晶連續彈性體理論,著眼點在于應用Berreman 4×4矩陣法計算扭曲HAN型視角特性。

為驗證計算程序的正確性,首先利用所編寫的 程序計算扭曲角為90°TN模式的液晶指向矢分布及透過率情況,因TN模式的指向矢分布及透過率趨勢都較為明確,所以可以用來驗證程序的正確性。經過驗證,圖7、圖8、圖9所示曲線反應出的液晶分子排列狀況、透過率變化趨勢與前人文獻中TN液晶盒分子排列情況及透過率研究相符。說明用來計算指向矢及透過率的程序是正確、可靠的。

扭曲HAN模式是由本實驗室提出的,其視角特性尚不明確。利用所編軟件,對其液晶盒進行了不同視角下的透過率計算,由此得到了對比度-視角特性。用所編軟件計算扭曲HAN模式對比度-視角特性的計算結果表明:利用扭曲HAN型液晶顯示模式可以實現寬視角。選取最佳設置參數,Δnd=0.48μm、螺距p0=20μm、兩偏振片夾角?茲polarizer=90°,可以實現較寬的視角,在-85°到75°內視角特性都較好。

參考文獻

[1] Berreman D. W. Optics in Stratified and Anisotropic Media: 4×4-Matrix Formulation[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2, 62(4): 502-510.

[2] Wohler H, Hass G, Fritsch M, Mlynski D A. Faster 4×4 matrix method for uniaxial inhomogeneous media[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8, 5(9):1554-1557.

[3] Berreman D. W. Optics in smoothly varying anisotropic planar structures: Application to liquid-crystal twist cells[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3, 63(11): 1374-1380.

[4] Wohler H, Hass G, Fritsch M, Mlynski D A. Faster 4×4 matrix method for uniaxial inhomogeneous media[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8, 5(9):1554-1557.

[5] Yeh P. Extended Jones matrix method[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2, 72: 507-513.

[6] Gu C, Yeh P. Extended Jones matrix method[J]. Ⅱ.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3, 10(5):966-973.

[7] Gu C, Yeh P. Extended Jones matrix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compensator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J]. Displays, 1999, 20: 237-257.

[8] 黃子強. 液晶顯示原理[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