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書活動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12 08:2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捐書活動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藏書刊量
我校圖書室總藏書量5千余冊,本校現有學生831人,生均擁有圖書量7多冊。學校室藏書均為前幾年或20xx年配發圖書。室藏圖書按中小學圖書室《規程》規定分類,學生自費訂閱了《中學生天地》、《中學生學習報》、《小學生學習報》等報刊雜志7種。學校為教師征訂工具書、教學參考、教學設計10余種。豐富的藏書、報刊、雜志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保障,更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二、館舍要求
自辦學校圖書室以來,為師生借閱圖書創設了一流的條件。圖書室舍面積共計50余㎡,分設藏書區、閱覽區。
三、人員配備
學校配備有責任心、事業心,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擔任圖書室兼職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圖書室專業管理技能。
四、配套設施
學校按照規定添置了相應的配套設施。閱覽桌椅,圖書柜,電腦等。
五、管理工作
在學校總課題辦好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圖書室工作,將圖書室工作納入了每年的學校總體規劃中,確保圖書征訂經費,適時為學生征訂新書,添置相應設備。要求圖書室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制定圖書室建設計劃,扎扎實實地為師生閱讀提供良好的服務,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在校長、教導處的領導下,圖書室工作每年做到有過程、有總結,并將檢查的結果納入到文明班級的考核之中。
六、書刊利用
定期出示、介紹新書目錄和好書推薦。圖書室實行借、閱合一和全開架借書服務,借閱的對象為全體師生,每周各班輪到一次,每次開放有兩個班級在本班圖書管理員的組織下到圖書室借書,每人一次可借兩本書,開放的時間為每次本班的閱讀課及每天中午,對教師全天開放。由閱讀課教師帶班進入圖書室,指導學生閱覽。
為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在圖書室開館儀式上,我們組織全體師生開展捐書活動,通過捐書活動教育學生愛護圖書、分享圖書。20xx年伊始,我校舉辦了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課外閱讀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此外,我們還定期開展一些課外知識競賽、古詩背誦活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激活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并讓師生在讀書中獲得成長的體驗。
在導讀工作方面,學校主要通過教師對學生看什么書、怎樣看書、看完書又該做些什么等方面加以現場指導。學校還開設了閱讀指導課,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我們還積極參加縣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扎實落實上級有關讀書征文活動。使我校的圖書室建設對周邊各兄弟學校起到了示范、幫助、輻射的作用。
七、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學校為學生的閱覽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加上規范、自主、有序的管理,相關活動的推波助瀾和評價機制的行為跟進,保證了我校圖書室藏書的利用率,起到了圖書室應有的資源共享作用。
1、加強硬件設施的配備。雖然,我校圖書室的建設,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們缺少圖書消毒柜等必備的設備,特別是我們的館藏書量還不多,藏書陳舊,質量不高。訂閱的書類參差不齊,有的書類還沒有藏書等等。
篇2
一、不拘一格促說話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生成,不能一蹴而就,教師更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農村小學,學生一方面因受方言影響,未能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如果在課堂上,老師一開始就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和畏難情緒。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有可能因為老師一個挑剔的眼神而不再童言無忌;也有可能因為小伙伴的嘲笑而不茍言笑。因此,我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種互相尊重的班級氛圍,允許學生先用方言進行口語交際,讓孩子們自由暢說。尊重孩子原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體驗,把口語課的重點放在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欲望上,再逐步過渡到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
另一方面農村孩子見識少、膽量小,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怕羞、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于是我先從基本的文明禮貌語說起,再從簡單的組詞到說一句完整話,抓住一切機會為學生創設練說的舞臺。例如:讓學生作自我介紹,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讓學生介紹自己名字的來歷,了解名字背后的故事;每天早晨的晨會課是我班的新聞會,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機會,有意培養學生說話的膽量。
二、廣泛閱讀學說話
新《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內外閱讀量有明確規定:一、二年級學生每學年至少要讀五萬字。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都說明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內化語言的重要途徑。為此,我班成立了“圖書漂流站”,讓好書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同學們踴躍捐書,自由借閱,利用空余時間讀得津津有味,能很快積累大量規范、優美的詞句,方言、口語也在逐漸減少。學生規范的語言讀得多了,自然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我再引導并鼓勵孩子們把看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定期舉辦講故事比賽,選出班級“故事大王”,以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抓實課堂練說話
口語交際課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必須抓好、抓實。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或創設情境后練說;或模擬演習后練說……扎實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例如,二年級上冊中有《我喜愛的游戲》這個口語交際話題,課前我就組織學生到操場玩“跳房子”、“老鷹捉小雞”“打沙包”等活動。由于學生參加過游戲活動,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也明確游戲的規則和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只需讓學生回憶當時游戲的情景,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游戲名稱、玩法和怎樣有趣。學生就很快有話可說了,而且說出了各自喜歡的游戲和玩法以及童趣。學生不論是在小組交流,還是在講臺演說,都表現得非常愉快、和諧,使這一節口語交際課進行得很成功。同時教師親自參與交際活動與學生互動起來,并在學生面前示范相應的動作、神態、表情等方面,進行言傳身教,促使學生之間的口語交際扎實、高效,逐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讀想結合樂說話
在我們使用的蘇教版教材中,許多課文圖文并茂、文質兼美,尤其是低年級的教材更為突出。抓住課文插圖或課文留白處讓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育人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完《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我要求學生扮演小導游向中外游客介紹蝴蝶谷的奇異景象,迷人風光。學生毫無畏難情緒,興趣盎然地爭當小導游。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統領了全文重點,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同學們置身于故事情境中,想自己所想,說自己所思,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暢所欲言。
五、生活之中說真話
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句話道出了生活與口語交際的關系:學生口語交際離不開現實生活。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說話時才有話可說,寫話時也比較真實生動。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要請學生帶上自己喜愛的水果,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為此,我們班內開辟了一個生物角,一個植物角,便于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有效觀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在具體寫時,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