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文翻譯范文
時間:2023-03-20 05:18: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下冊英語課文翻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詞匯教學;策略;教學延伸;有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并學會學習。而教師在“任務與應試”的雙重壓力下,既要進行詞匯語法等各種知識點的教學,又要安排課堂活動,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詞匯以及閱讀教學兩個反面探討一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詞匯教學
眾所周知,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些學生因為記不住單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有效的進行詞匯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記住單詞呢?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中實施一些策略。
1.詞匯學習策略
(1)讀音和拼寫。在教學中,我們會看到學生把first寫成 frist, tired寫成 tried, proud寫成 pround。這是因為學生對詞的讀音掌握不好。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重視單詞讀音,注意音和形統一結合,培養學生按拼讀記憶單詞,達到見形而知音,聽音而知形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掌握詞匯的效率。
(2)構詞法。英語的構詞法主要有合成法、轉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縮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轉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縮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詞根,運用構詞法,既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又能擴大詞匯量。
當然我們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對比法、歸納法、聯想法、翻譯法及猜測法。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2.詞匯教學策略
詞匯教學重在教學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現法,如可以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表演、語言或是flas來介紹生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在教alien、UFO、land這些詞時,我就用了flash呈現出從天而降、外星人走出來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幫助他們既理解了也記住了單詞。其次再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如單詞造句,翻譯句子,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猜詞游戲等,讓學生把學過的詞匯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全方位運用。如講方位的介詞時,結合教室內的布局,讓學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這種教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在語言交際中運用詞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展示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深化閱讀的內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將其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給學生相關國家的文化習俗,如歷史、地理、娛樂、運動、飲食、教育、禮儀等受學生歡迎的閱讀材料。通過對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文化進行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掃除閱讀障礙。如《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閱讀教學的文化延伸可設計介紹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會文化背景。八年級下冊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閱讀教學可以根據閱讀材料,延伸教學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特點。九年級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閱讀教學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飲食文化等等。
(2)語言的延伸。語言的延伸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分析語篇的結構層次和意圖層次,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有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級下冊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帶著學習和賞析的態度瀏覽文章,體驗新加坡美景。然后,筆者和學生一起尋找文章中的語言美。如整篇文章先總體描述,然后進行細節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氣候、食物、野生動物園等,最后總結全文。學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連接詞,把全文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還可帶著學生從文中找出優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這樣既可以讓他們理解文章,同時也可以從閱讀中許多關于寫作的方法,從“讀”上升到“寫”的高度。最后設計題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書面表達,充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許多閱讀材料都有積極的情感主題。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九年級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克服困難,頑強自信;九年級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九年級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級下冊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與人為善,參加志愿者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九年級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師善于挖掘,把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資源載體,延伸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融積極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效果。
另外閱讀教學的延伸還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維的延伸。在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說明了。
三、結束語
課堂教學當然不僅僅包括詞匯和閱讀的教學,還包括聽力、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要構建有效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能研究學生,優化教法,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并能做到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使教學有序、高效的進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淑珍.青年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易入的誤區及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6
[2]楊陽.詞匯教學方法新探(三).《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5
篇2
關鍵詞:初中英語 興趣 和諧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由此可見興趣在英語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保證。
一、靈活導入課堂,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如我在上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時,播放《小小少年》這首歌曲。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和煩惱。當我們遇到這些困難時該如何去處理?讓其它同學提出意見建議,引出本單元重點句型“You should……”“You could……”“Why don’t you……?”句型。學生們參與積極,討論熱烈。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既輕松掌握了本課重點句型,又提高學習興趣。
二、努力創建全英課堂,鼓勵學生主動講英語
農村學生學英語缺少語言環境,因而缺乏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用英語組織課堂。剛開始,學生可能會聽不懂,老師適當地用中文翻譯,并且老師也可用明顯的體態語言,使學生明白。
學生怕說錯不敢開口,教師要多用“Good!Great!Wonderful!”這樣的課堂用語來鼓舞學生,一句贊揚勝過若干次的教導與指責。先讓學生有膽量說英語,再慢慢地糾正其中的錯誤。由淺入深,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靠近、認識,直到喜歡上英語。
三、優化課堂,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
教師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Why do you like pandas?時,教師和學生扮演動物角色,使學生仿佛走進了動物園,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這樣,學生參與性很強,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四、教學形式要變化多樣,貼近學生實際
學習英語,如果只是簡單地上課,教師講、學生聽、課下練題、記單詞,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困倦,覺得枯燥提不起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唱英文歌曲,如我在講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單元時,用歌曲的形式進行Summary.教師還可以用英語給學生講故事、笑話,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用英語向老師問好等方法都可運用,讓學生深感日常生活中英語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此外,還可以進行游戲教學。例如,我在教人體部位的單詞face,mouth,nose,ear時,我將幾個學生叫到黑板前,讓他們做“Touch your face/mouth/nose/ear”等動作,做對的,下面的同學說,“Yes!”然后把這個單詞拼讀出來,做錯了,下面的同學就說,“no!”然后把這個單詞拼讀出來。也可以由教師說:“Touch your face.”讓全班學生做動作。通過這一游戲,學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這些單詞。學習數詞時,可設計“Find your neighbor”的游戲來練習。教師把一些數字卡片如“26、27、28”等發給一些學生,讓他們自由組合,拿著“26、27、28”卡片的學生就會挨在一起,高舉卡片分別說“twenty-six,twenty-seven,接著一起說:“We are neighbors.”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潑有序,學習興趣趨于濃厚,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教學
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如在教Animals時,先利用幻燈片,播放動物聲音的錄音,繼而呈現其圖片,之后呈現出這些動物相應的單詞及讀音時,他們又興致勃勃地大聲跟讀,課堂上響起了“elephant”、“lion”等動物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的氣氛。
六、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幫助。學生對教師的“親近”與否,會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關心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多與其交心,不歧視,不動輒斥責他們,尊重他們的個人愛好與興趣,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因學生成績的優劣、出身而產生親疏與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時,給學生的機會要盡量均等。這都是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具體表現。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無論課堂內外,一定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采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興趣與英語學習如影隨形,以此來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教學情境;情境化;教學實效
一、背景――曾經的尷尬
一些教學效果顯示,目前在一些學校,部分英語老師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科書、練習冊,有的教師還使用一些補充材料,但學生中仍然會出現語感不強、運用不自如、對知識一知半解、技能不夠熟練等問題。筆者經過實踐,漸漸發現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語言輸入量不夠,語境理解不充分。換言之,學生接觸的語言和接觸語言的機會不足以培養起學生的語感,提不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必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創設有價值的情境能夠提高英語教學實效,這符合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Rod Ellis(1985)提出的一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框架,其中就包括:情境因素(情景和學習者使用的策略構成語言學習的環境)、語言輸入、學習者差異、學習者過程、語言輸出五個方面。Rod Ellis把情境因素放于第一位,可見其地位舉足輕重。眾所周知,唐詩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詩人用文字所創造的情境、意境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豐富的畫面:有的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透過那些有聲有色的畫面,我們可以窺視到詩人的精神世界和他所體驗、創造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筆者思考: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也能像詩人一般把學生引入某個情境,那么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個知識點就會如一幅幅畫卷般深深印入學生腦海,滲透學生心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情境的含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定義“情境”:情景,境地。而筆者所論述的主要是教學情境,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這里的“境”特指教學環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
教學情境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前提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英語教學情境就是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三、創設情境的多方途徑
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困惑:“怎樣才能創設有價值的情境來提高上課的效率呢?我們也嘗試了很多途徑,但是發現創設有價值的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曾經也有過類似的困惑,并且也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嘗試這方面的研究。經過反復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如下幾點來創設有價值的情境。
1.教學環境情境化
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教室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進行教室布置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一,用英語記錄每日課程。學校課程和學生息息相關,是他們在校主要的學習內容。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讓他們今后能夠多一門技能,能夠和他人進行溝通。可是有一部分初中生,連學校學習的一些課程名都不知道它的英語讀音,更不用說它的英文拼寫了。《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正好有課程的教學,除書本上出現的課程外,老師還可以進行補充:政治課――Politics、班會課――Class meeting、自修課――Self-taught class、活動課――After-school activities,然后讓學生用英語來填寫課程表。學生每天看著英文課程上課,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把它們記熟了。
第二,在教室墻面設置“英語角”。“英語角”是學生學習英語不可缺少的陣地。每個孩子能夠自然輕松地說漢語,是因為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天天講漢語的語言環境,孩子們聽著模仿著就能夠自然地和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了。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不可能像漢語一樣隨時隨地地使用它,學生講英語的主要場合就只有課堂。作為英語老師,我們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接觸英語。“英語角”就成了一個很好的實踐陣地。老師可以根據英語課本每個單元的話題,布置學生完成“英語角”。以《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為例:Unit 1 Friend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Unit 2 School life介紹自己的學校生活;Unit 3 A day out選取世界名勝之一進行介紹;Unit 4 Do it yourself自己DIY一小制作,拍照并進行簡短的制作方法介紹;Unit 5 Wild animals以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的自述,號召人們保護野生動物;Unit 7 Seasons談論自己最喜愛的季節(這個季節可以吃的、穿的、做的事情);Unit 8 Natural disasters自選一種災難,介紹逃生的方法。英語教科書實用風趣,集合了很多專家的智慧,是學習英語的絕佳資源。英語小報作為課文的延伸,老師可以讓學生把每個話題視作一個具體情境,加以拓展、發揮,做成英語小報,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英語運用的能力。學生每學完一個單元就進行一次簡單的英語小報制作(鼓勵手寫),老師每次對學生的小報進行公正的評價,然后選取優秀小報貼在英語角展示,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品評賞鑒,真是“寓教于樂”。“英語角”除了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英語小報外,還可以用來普及學習英語的方法、英語解題的技巧、英美國家文化的介紹等。總之,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這片陣地,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第三,貼英文標簽。時時處處接觸英語對學生記憶單詞、句型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自制標簽(標注音標),然后貼在教室內相應物品上。教師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句型貼在墻上,鼓勵學生在校交談時,嘗試使用自己知道的英文單詞、簡單句型進行交流。
2.課堂教學情境化
我們知道,當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興趣時,他們便會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堂效率加倍提高。教師活動的設置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過程,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課堂教學的情境化,有助于展開學生形象思維的翅膀,使課堂充滿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用實物演示情境。實物演示能夠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沖擊。實物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很多教學內容我們都可以運用實物。以語法教學中的“現在進行時”和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為例,筆者就采用了實物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現在進行時”的時候,筆者通常會叫一個男學生到前面來做“放風箏”的動作,然后問:“What are you doing now?”學生答:“You are flying a kite.”學生繼續做動作,筆者就詢問其他同學:“What is he doing now?”學生回答:“He is flying a kite.”筆者再把“He is flying a kite.”寫在黑板上,問學生:“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他正在放風箏。”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強調“正在”兩個詞,表明此句使用的是“現在進行時”。此時,學生已經根據黑板上的例句很容易地說出“現在進行時”的構成“am/ is/ are + doing”。又如,在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法。通常筆者會帶三本大小、厚度、價格、內容都不同的書進行教學。先通過詢問兩本書的大小、厚度、價格和內容,師生共同得到如下句子:(1)This book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2)This book is thinner than that one. (3)This book is cheaper than that one.(4)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后詢問三本書的大小、厚度、價格和內容,得到:(1)This book i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2)This book is the thinnest of all.(3)This book is the cheapest of the three books. (4)This boo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of them all.通過呈現以上例句,學生能夠很直觀地歸納出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1)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一般在形容詞后加er 或est;(2)more/most+形容詞“原級”也可構成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3)形容詞“比較級”中,這個“比”字用“than”來翻譯,“of”一詞通常與“最高級”連用。在形容詞的“比較級”“最高級”的操練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身邊的實物來進行造句。通過實物演示,教師一下子就能把比較枯燥的語法課變得生動起來。在教授方位介詞時,我們更加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實物,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不同介詞在句中的意思。(如:The TV set is above the blackboard. The national flag is over the blackboard.)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筆者喜歡把課堂的實物運用到教學中來。一塊黑板、一臺電視機、課桌椅……都可以成為我上課的教具,使我的課堂充滿生機。
第二,以圖片再現情境。英語教學中我們需要運用很多的圖片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圖片不僅是點綴版面的工具,還能夠更直觀地把信息傳送到學生的面前。精彩的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們的英語課本中就運用了很多精彩的圖片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每個單元的Comic strip部分,就像一個長篇連環畫,生動有趣。信息時代的今天,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不容或缺。多媒體教學能夠增大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而英語的多媒體課件又需要使用大量的圖片,我們可以用圖片來導入新單詞,可以用圖片來展示背景資料,可以用圖片來教授新句型。總之,圖片的合理使用能夠再現特定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接受新知識。比如,在學習《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3 A day out時,我們可以對世界各地名勝“圖文并茂”,讓學生先熟悉各地名勝,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Unit 3 A day out中Integrated skills部分Speak up是陽光中學的學生計劃在北京游玩一天的情境。但是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北京,這時我們就應該利用圖片對北京的著名景點進行介紹,只有讓學生知道這些景點是什么樣的,才能更好地在對話中進行實際運用。圖片的好處毋庸置疑,教師在選擇圖片時要注意選擇清晰、美觀且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相信圖片的正確使用一定能夠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第三,用語言描述情境。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的可交際性,給學生創設情境。首先,教師應該熟練地掌握英語課堂用語,盡量用英語來授課,給學生創造多聽、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比如,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單獨列出這個句子,學生很難說出它的意思。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句子放入具體的語境中,學生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得出句子的意思就會容易很多。“The weather is terrible.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We can’t go out until the heavy rain stops, or we will be all wet.”根據上面的那段話,我們不難猜出“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是“傾盆大雨”的意思。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怕出錯,大膽地用英語進行交際。比如,《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4 Do it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Speak up “Let’s make some sandwiches.”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母親節快到了,我們能夠為母親做點什么呢?讓我們一起DIY吧!讓學生自帶食材,學做三明治。教師可以請學生運用(First... Then... Next... At last...)邊說制作步驟,邊現場演示。學生邊說邊做,一定會“其樂無窮”、受益匪淺。最后,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聽英文歌曲,多看原版電影,甚至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英文歌曲和英語經典片段欣賞,讓學生感受英語的美,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的世界。我們在學習《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Outdoor fun Alice in Wonderland一文時,就可以播放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迪斯尼動畫片片段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第四,用表演體會情境。對話、小品表演能夠讓學生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表演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要求相對比較高,充分體現了語言的實用性和交際性。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很多英語作品帶有幽默元素,學生對英語表演的熱情往往都很高,不少學生在小品表演上還很有天賦。作為老師,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自編自導自演。比如,學生對每個單元的Comic strip部分都很感興趣,我們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模仿Eddie和Hobo進行表演。因為對話簡單,教師要鼓勵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注意面部表情,多運用肢體語言,演出Eddie和Hobo的特點。又如,《英語》(八年級上冊)(教育部,2012,義務教科書)Unit 3 A day out Integrated skills 部分的Speak up,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們的朋友Mary從美國來無錫游玩,四人一組,討論帶她到哪里去玩比較好,并陳述理由。通過表演,學生真正參與情境,進行了很好的操練。
四、結束語――此處無聲勝有聲
采用多種手段創設英語情境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情感中觀察、思維和想象,促進有效教學的最大化。教師創設的有價值的情境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震動,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受到了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習變成一種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動,教師才能真正使學生“樂學”,從而增強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篇4
關鍵詞: 冀教版英語教材 存在問題 TPR教學法 初中英語
2008年秋,甘肅省初級中學停止使用人教版英語教材,開始全面使用冀教版課本。一時間,上慣了人教版英語教材的老師們一片嘩然,茫然不知所措,就連字母應該教直體字還是斜體字也成了議論的焦點。那么,冀教版英語教材究竟是怎樣一套教材?哪一種教學方法更加適合教這套教材呢?
首先,冀教版英語教材是一部很好的教材。
新版冀教英語教材以加拿大恐龍學生Danny的活動為主線,圍繞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語詞匯、句型、交際會話等,逐步展開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而且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語言信息量大,涉及話題廣泛;內容鮮活,極富時代感,既貼近現代學生生活,又展現中西不同文化背景;強調以任務為中心(Task-based)的語言學習方法;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科知識的交叉。面對這樣一套理念全新、內容全新的新版教材,老師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再一次受到了挑戰,探索一種適合它的教學方法就成了英語教師共同的愿望。
其次,TPR教學法是冀教版英語教材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首字母的縮寫,意思是“完全生理反應法”,也叫“右腦學習法”。 也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右腦的能力,練習速視、速聽、速寫、速讀、速記。右腦的工作節奏很快,能夠最大量地記錄信息數據。在這一點上,左腦無法和右腦相比。左腦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處理的工作就被委派給了能夠快速處理信息的右腦。速視、速聽和速讀對刺激右腦的活性化很有幫助。
為了更加透徹地闡述和說明這種教學法,我將為期兩年的教學過程中對TPR教學法的一些具體做法歸納如下。
一、及早教會國際音標,讓學生自學單詞
在教音標時,先教單個音素,但最好是元音音素(vowels)、輔音音素(consonants)交叉進行,這樣便于例詞的介入訓練。訓練時,盡量編出minimal pairs(形近詞組)或繞口令(tongue twister)等形式讓學生訓練掌握。如教/ i:/和/I/兩個元音音素,可以編出seat/sit,peak/pick,heat/hit,wheat/wit等練習。又如教/s/和/∫/兩個輔音音素時,可以編出“She sale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等繞口令讓學生練習。再如練習/b/,可以用“A big black bug bite a big black dog on his big black back.”這個繞口令還可以練習/g/和/k/。老師可以編好給學生練習,但在學生掌握以后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編。一旦學生掌握了練習方法,就會很快掌握音標,增強記憶單詞的自信心,詞匯問題也就輕松解決,老師也就再不必為學生不記單詞而頭疼了。
二、布置預習任務,培養預習的習慣
預習要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能力。給學生說明預習的方法,布置預習的常規任務。預習任務不宜過多,更不宜過于復雜。尺度應該掌握在80%的學生能夠完成的限度內。預習新課應該首先通讀新課課文,標出新詞、新的短語、新的句型。通過猜測、查閱資料等辦法盡量寫出它們的意思,可以寫漢語解釋,也可以寫英語解釋,當然用英語解釋最好。然后通譯一遍課文,寫在紙片上粘在課文的適當位置。不會翻譯的句段可以將原句抄寫到相應的位置,加上下劃線,第二天在課堂上聽講時作為任務型閱讀理解問題解決。
實踐證明,合理的預習任務、科學的預習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注重Warming-up(熱身)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像運動員熱身一樣,英語課堂更需要熱身。他們喜歡新鮮感,而不是每天重復聽說“Good morning,teacher!Fine,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too!”等機械問候語。那樣的話,引不起學生對新課的重視,注意力不夠集中,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果老師能夠想盡一切辦法給學生設計一些Warming-up活動,讓他們饒有興趣地展開的話,效果會截然不同。比如讓值日生預先寫好Duty Report、鼓勵學生每節課問老師5個問題、同桌之間相互問5個問題、兩兩自由交談兩分鐘、一分鐘默寫單詞競賽、兩分鐘默寫短語競賽、一分鐘即興演講、小組扮演短劇(small talk)、猜詞、模仿等。這些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隨時依新課的需要選取,不必死搬硬套。一種形式可以重復進行一段時間,但要確保定期變換。原則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一開始就興趣盎然,能夠滿腔熱情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四、巧妙設計練習,讓學生每節課提高聽力
預先設計1―2個切合實際的問題先讓學生預測答案,可以提高學生聽的準確程度。設置問題要緊扣課文,越簡單越好。可以是疑問句,也可以是句子填空填詞、完成表格、判斷正誤、看圖說話等。在低年級階段,任務以簡單的信息查找題為主,以后隨著水平的提高,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難度,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八年級下冊Lesson 30一課為例,我設置了“We usually light a candle with a ?搖?搖?搖?搖.”這樣一個填詞練習。首先讓學生預測答案,相互分享預測結果。有意思的是,學生預測出了像match,another candle,bonfire,flame,lighter等單詞,有些學生甚至說lightening(閃電)也可以點蠟燭,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五、深刻挖掘課文潛力,巧妙布置活動任務
如果按照舊的辦法去上冀教版英語教材,老師會覺得內容太少太亂,沒辦法上好。因為僅一段對話或者一段短文,沒有任何練習方式,上起來會無從下手。有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如果把“右腦學習法”結合起來的話,效果會大不相同。TRP教學法要求把學習任務分解到具體的活動中去,讓學生通過動手、討論等方法學會語言知識。這就要求根據課文內容,把課文和對話轉化成某一種簡單的、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定時完成。
六、定期創設討論話題,經常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篇5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低效問題的成因
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擴大詞匯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人教版教材Go for It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不僅有100-150詞的短文,而且出現了300詞以上的長篇Reading文章,使閱讀教學任務更加艱巨。可是實施下來,Reading教學使教師教得忙碌,學生學得倉促,效果不甚理想。經過調查,反思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低效問題,發現有下面幾個原因:
1. 詞匯教學無新意。詞匯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開端,詞匯猶如建造房屋的磚頭,是理解文章的基礎。詞匯又依托于語篇,產生特定的語境意義,有時對一個詞或一個短語的理解有誤,就會導致對一個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偏離。在日常教學中,面對Reading材料中20個左右的詞匯量,教師主要是依照課后的詞匯表進行教學:錄音帶讀―――教師講解―――學生讀背―――單詞聽寫。詞匯課教師要求學生細嚼詞匯含義,往往成了學生枯澀的筆記課。這樣教師花時多,而學生雖看似掌握了大量的單詞,了解了單詞的含義和用法,可一旦讓學生運用所學單詞造句,總是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將這些單詞放入語篇時,成了茫然的讀者,偷偷翻查詞匯表,對篇章理解的速度和質量產生了障礙。
2. 課堂教學輕互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我們的閱讀課堂常常“以本為本”,教師引出主題后,就注重課文講解,帶領學生略讀并找出文章大意,教師自始至終占居主體地位,學生只是在教師的牽動下思考并回答問題,成了被灌輸知識的容器,這種單一的師生互動,遏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學生處于極其被動的閱讀狀態。有的教師在閱讀課上過多依賴多媒體或電化教學手段。
3. 課堂教學少文化。閱讀是一個人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其它專業知識共同起作用的過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他體現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雙向的思想交流。[2]從深層面講,閱讀教學上除了要求學生努力掌握文本的詞匯意義、句法和語法意義外,還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義,因為文化因素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中國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
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要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低,教學要改變觀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創新閱讀教學的手段,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1. 有的放矢,巧學生詞。影響閱讀速度的最大障礙莫過于生詞,閱讀是一條流淌的河流,生詞便是那河中阻擋它前進的頑石、溝坎。針對閱讀課的詞匯量既大又難的情況,教師在時間上要設計課前預習、課中理解、閱讀中鞏固等任務;內容上在教授語音、詞性和生詞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學習生詞,再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聽、多讀詞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自如地運用詞匯。
2. 以生為本,多維互動。“以生為本”的互動閱讀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師本、生本、師生、生生、的多維互動方式處理文本,使學生在互動中理解文章,享受閱讀,訓練思維,使閱讀課堂活力四射。[3]
一是師本互動,理出目標。課前教師要仔細閱讀文本,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既要關注語言、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又要考慮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能學以致用。二是生本互動,讀出真諦。讀是文本信息輸入的主要形式。通過略讀了解了段落大意和主旨;通過精讀查找細節;通過回讀猜測生詞和理解難句的含義;通過朗讀欣賞佳句;通過默讀思考提出問題,最后學生能通過獲取文本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完成教師設計的活動,達到充分理解篇章含義的多元教學目的。三是生生互動,體驗合作。當學生輸入了足夠語言知識和文本信息后,就能回答教師設計的有效問題、完成教師設計的有效活動。
3. 滲透文化,提升理解。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除了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還包含許多非語言因素,其中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的影響最大。[2]英語日常用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專有名詞等等,都體現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如,a piece of cake并非是一片蛋糕的意思,而是形容事情不難,容易做,翻譯為“小菜一碟”;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能有他做得好的機會。
三、結束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那些阻礙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激發閱讀課堂活力,增強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發展閱讀策略,提升人文修養,使學生變“閱讀”為“悅讀”,達到語言學習和人生成長雙體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殷志勇.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突破[J].上海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9):31-35.
[3]冒曉飛.激活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策略和方法[J].北京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