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范文
時間:2023-04-06 06:0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藤野先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您可還好?
掐指算算,這已是學生與您分別的第二十個春秋了。
您的身體是否安好,學術方面又是否有了新的突破?現在給您寫的這封信,怕是晚了很久吧,您可怪我?
分別的時候您特地叮囑我要寄張相片給您,可我離開仙臺之后就多年未照相了,應允您的照片就耽擱了。多年未曾聯系,不期您能原諒,只望能得到您的消息,以至于心中不再那么愧疚。
二十年前,學生曾對您說要去學生物學,請原諒當時對您撒的謊——其實學生從二十年前起就已經棄醫從文了。
學生曾以為,中國之所以是弱國,是“東亞病夫”,是因為國人身體素質的原因。再加上我父親是因病去世,于是我便去留學學醫,想要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醫。
但是我錯了,原來“東亞病夫”的“病”不在身上,而在精神上,思想上!
在仙臺學醫時,曾看過一部反應日戰的片子,片中的中國人被殺,周圍的同胞卻在看熱鬧,在拍手叫好!
學生突然感覺學醫好像并不是一件很要緊的事情了。學生想,自己是不是該放棄了?
即使這樣,學生依然對您對學生的種種謹記于心。您曾改整過的講義,學生訂了三大厚本收藏著,這包含了您給予給學生的許多——不僅僅是學術上,更是精神上。
你會支持學生的從文嗎?
先生,也許學生此生都不會再見到您了,但您的教導,您的鼓勵,學生此生都不會忘懷。
望一切平安
篇2
或許您一定會埋怨我這么長時間沒有給您寫信,在此我鄭重的向你說一聲對不起。在此我也要說明一下當初我對您說要轉學生物學。其實我是認為雖然我們能醫好一個人的肉體,但是卻無法拯救一個人的思想。于是我決定用我手上的筆桿拯救腐敗的清政府。
您幫我修改的講義,原以為丟失了,幸運的是我在一次無意間的閱書中,偶然的發現了那本畫滿了紅色熟悉的講義,頓時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于懷念。我準備把這本書復印成一本書,并發給每一位熱愛醫學的人。
藤野先生感謝您在仙臺那段時間對我的照顧和鼓勵。或許您早已忘了我是誰,但您卻永遠刻在了我的心中。您的教誨我會銘記在心。不知道這些年您過得好嗎?您還是那副嚴肅的眼神嗎?還是那樣的粗心嗎?您放心我會用我的筆桿來拯救那些腐敗的人們和腐敗的國家。
寫信人:魯迅
篇3
選文:《我的老師》冰心
我的老師
冰心
我永遠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師。
我從小住在偏僻的鄉村里,沒有機會進小學,所以只在家塾里讀書,國文讀得很多,歷史地理也還將就得過,吟詩作文都學會了,且還能寫一兩千字的文章。只是算術很落后,翻來覆去,只做到加減乘除,因為塾師自己的算學程度,也只到此為止。
十二歲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個中學,因為考試的時候,校長只出一個“學而后知不足”的論說題目。這題目是我在家里做過的,當時下筆千言,一揮而就。校長先生大為驚奇贊賞,一下子便讓我和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同班上課。上課兩星期以后,別的功課我都能應付自如,作文還升了一班,只是算術把我難壞了。中學的算術是從代數做起的,我的算學底子太壞,腳跟站不牢,昏頭眩腦,踏著云霧似的上課,T女士便在這云霧之中,飄進了我的生命中來。她是我們的代數和歷史教員,那時也不過二十多歲罷。“螓首蛾眉,齒如編貝”這八個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膚很白嫩,身體很窈窕,又很容易紅臉,難為情或是生氣,就立刻連耳帶頸都紅了起來。我最怕是她紅臉的時候。
同學中敬愛她的,當然不止我一人,因為她是我們女教師中間最美麗、最和平、最善誘導的一位。她的態度,嚴肅而又和藹,講述時簡單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們每每因著譬喻的有趣,而連帶的牢記了原理。
第一個月考,我的歷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數卻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當我下課自己躲在屋角流淚的時候,覺得有只溫暖的手,撫著我的肩膀,抬頭卻見T女士挾著課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趕緊擦了眼淚,站了起來。她溫和地問我道:“你為什么哭?難道是我的分打錯了?”我說:“不是的,我是氣我自己的數學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題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溫柔地坐下,仔細問我的過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懇切地對我說:“這不能怪你。你中間跳過了一大段!我看你還聰明,補習一定不難;以后你每天晚一點回家,我替你補習算術罷?!?/p>
這當然是她對我格外的愛護,因為算術不合格,很有留級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個鐘頭給我,是額外的恩惠。我當時連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謝?;丶胰ネ赣H一說,母親尤其感激,又仔細地詢問T女士的一切,她覺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師。
從此我每天下課后,就到她的辦公室,補習一個鐘頭的算術,把高小三年的課本,在半年以內趕完了。T女士逢人便稱道我的神速聰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著習題的煩難,我曾流過許多焦急的眼淚,在眼淚模糊之中。燈影下往往涌現著T女士美麗慈和的臉,我就仿佛得了靈感似的。擦去眼淚,又趕緊往下做。那時我住在母親的套間里,冬天的夜里,燒熱了磚炕,點起一盞煤油燈,盤著兩腿坐在炕桌邊上,讀書習算。到了夜深,母親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蘆或是賽梨的蘿卜,來給我消夜。直到現在,每逢看見孩子做算術。我就會看見T女士的笑臉,腳下覺得熱烘烘的,嘴里也充滿了蘿卜的清甜氣味!
算術補習完畢,一切難題,迎刃而解,代數同幾何,我全是不費工夫地做著;我成了同學們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難題,他們都來請教我。因著T女士的關系,我對于算學真是心神貫注,竟有幾個困難的習題,是在夜中苦想,夢里做出來的。我補完數學以后,母親覺得對于T女士應有一點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買了一件很貴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卻把禮物退了回來,她對我母親說:“我不是常替學生補習的,我不能要報酬。我因為覺得令郎別樣功課都很好,只有數學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這樣的趕,沒有趕出毛病來,我已經是很高興的了?!蹦赣H不敢勉強她,只得作罷。有一天我在東安市場,碰見T女士也在那里買東西??匆姅偵蠏熘耐诳盏募t蘿卜里面種著新麥秧,她不住地夸贊那東西的巧雅,顏色的鮮明,可是因為手里東西太多,不能再拿,割愛了。等她走后,我不曾還價,趕緊買了一只蘿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著那只紅蘿卜,按著狂跳的心,到她辦公室去叩門。她正預備上課,開門看見我和我的禮物,不覺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過去,掛在燈上,一面說:“謝謝你,你真是細心?!蔽壹t著臉出來,三步兩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覺地唱著歌,那一整天我頗覺得有些飄飄然之感。
因為補習算術,我和她面對坐的時候很多,我做著算題,她也低頭改卷子。在我抬頭凝思的時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頭發,雪白的脖子,很長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勻稱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漸漸生了說不出的敬慕和愛戀。在我偷看她的時候,有時她的眼光正我和的相接,出神地露著潤白的牙齒向我一笑,我就要紅起臉,低下頭,心里亂半天,又喜歡,又難過,自己莫名其妙。
我從中學畢業的那一年,T女士也離開了那學校,到別地方作事去了,但我們仍常有見面的機會。每次看見我,她總有勉勵安慰的話,也常有些事要我幫忙,如翻譯些短篇文字之類,我總是謹慎從事,寧可將大學里功課挪后,不肯耽誤她的事情。
她做著很好的事業,很大的事業,至死未結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殮她的,有幾萬人。我是在從波士頓到紐約的火車上,得到了這個消息,車窗外飛掠過去的一大片的楓林秋葉,盡消失了艷紅的顏色。我忽然流下淚來,這是母親死后第一次的流淚。
課文《藤野先生》的作者魯迅和選文《我的老師》的作者冰心生活在同一社會歷史時期,兩篇散文發表的年代相去不過十余年(1926年與1942年),他們所懷念的對象完全相同──令人尊敬的“我”的老師,兩篇文章同為散文中的佳作名篇,但讀后的感覺卻是一個如山一般剛毅、深沉,一個似水一樣清麗、雋永。請細讀兩篇文章,體味其異同之點,回答下列問題。
一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點。既回憶值得尊敬的人物,又敘寫自己的思想、經歷,在回憶和敘寫中,按照表現人物崇高品質的需要來組織安排材料,是這兩篇回憶性散文的共同寫法。它們所表現出的中心思想各是什么?
課文:
選文:
二優秀散文的“形散”與“神不散”是和諧的、統一的,既放得開,又收得攏,在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紅線把材料貫串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是將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告別、懷念先生這條明線與作者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這條暗線交織起來組織材料,使文章“形散而神聚”。選文也有一條感情發展的紅線將顆顆珍珠串連起來,這條線索是什么?
線索:
三散文的“形散”給了作者自由廣泛的取材空間和不拘一格的表現方法。課文選取了四個典型事例表現一個學者、老師應有的作風、品德,選文是用哪些材料為中心服務的?(至少寫出五種材料)
四這兩篇散文的命題方式雖然相似,但文章的起筆和收束卻大相徑庭。課文開篇先蕩開一筆,從遠處的東京寫起,一次次鋪墊襯托之后,才引出懷念的人物;結尾處把懷念之情化作了斗爭的勇氣、力量和愛國的具體行動。選文卻開門見山,起筆切題,再簡潔交代“我”和“她”密切交往的原因;結尾處則是細膩感人的描寫:“我”在奔馳的列車上,面對車窗外飄零的楓林秋葉,流著淚痛悼“我”的老師。請同學們回憶學過的散文,看它們是怎樣開頭和結尾的。
五這篇散文同樣精美,但語言風格迥然不同。課文的語言樸素、含蓄,文中充滿著對藤野先生的尊敬、愛戴和懷念,但沒有溢美之辭,只是在實在、平靜,甚至是平淡的敘說中,讓我們體味到出自作者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文中的議論精練、深刻,意味深長。選文的語言風格是怎樣的呢?它的議論與課文有何不同?兩篇文章在熱情贊頌、高度評價“我”的老師時,都將議論和抒情揉為一體,請在文中找出這樣的語句。
[參考答案]
一《藤野先生》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我的老師》表現尊師愛生的主題,尤其贊美了“我”的老師的“美麗、和平、善于誘導”。
二“我”對老師的敬愛、敬慕和愛戀、沉痛而深切的思念。
三①“我”代數不及格時,老師給“我”關愛。②老師每天于百忙中抽時間給“我”補課。③老師激發了“我”解答難題的勇氣和靈感。④老師沒有接受母親給買的貴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給買的一只紅蘿卜。⑤“我”坐在老師對面時的那種敬慕和愛戀之情。⑥老師對“我”的勉慰和“我”為老師翻譯些短篇文字。
四答案略。
五文筆雋逸,描寫細膩,親切優美的語言像涓涓細流般流淌著真摯的感情,抒寫著悠長的思念,令我們倍感親切、新鮮。
文中的議論簡明率真飽含深情。
篇4
您好!
我和您已經闊別有20年了。現在的您還好嗎?作為另國的留學生我,在以前的日子里沒有少受過您的幫助。我的心里十分感激,當時的您,并沒有歧視我傷害我,反而幫助我,鼓勵我。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您是偉大的!
我還愧疚著 ,您對我是抱有多大的希望,可我卻沒有選擇就醫。
我還記得當初見您的樣子,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給我一種文學家的風范。這也能什么您嚴于治學的崇高品質。
最后的我們還是惜別了。在將要離開的前幾天,您交給我一張照片,還說希望將我地也送給您。但我那時候沒有照相了。您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您。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你我的情況。此后我便離開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怕讓您失望。所以一直沒有寄照片和寫信給您。我十分愧疚。
在曾經的日子里,您對我的好。使我不知如何感激,您對我的鼓勵,我又該怎樣回報?敬愛的藤野先生 ,作為您的一名學生,我真誠的對您說聲:“謝謝!”
祝您永遠健康!
此致
敬禮!
篇5
尊敬的先生:
您好!闊別二十余年,您一切安好吧!
二十多年的時間,并沒有拂去您在我心中的印象,反而是更加的清晰和高大了。我忘不了您在仙臺對我不倦的教誨;對我熱心的希望;在我離開時,對我的依依不舍。在仙臺,我與您相處的這段時間里,我就已經明白,您對我的所作所為,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您衷心于醫學事業,對一個來自“弱國”的學生,抱著同情與尊重。在您那里,我不僅學到了醫術,還得到了一筆終生用之不盡的財富。我為有您這樣的先生而驕傲與自豪。
借此機會,我要對您說聲“對不起”(我不能親口對您說,希望您能諒解)。當年我離開仙臺后,并沒有去學生物學,而是去從事文學了。當時我告訴您我將不學醫學時,我仿佛覺得您有點悲哀,因此才編了這么一個謊言,希望您能欣慰點。雖然,我棄醫從文了,可是我的國家還很弱。這不僅僅是肉體,更可悲的是靈魂的“貧弱”,所以我想,拯救國人的靈魂比拯救國人的肉體更為重要。但無論我的路怎么走,我永遠都感謝您!
離別了這么多你那,我竟沒有給您寫過一封信或寄過一張照相,實在是愧疚莫及。我想,您對我一定非常失望吧。您給我修改的講義,我弄丟了。但您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的寓居的東墻,書桌的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您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又忽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都是因為有您,我再一次感謝您,我尊敬的先生。
祝
平安、健康!
篇6
當你一歲時,你的家人便會教你走路,在初學走路時,你得扶著墻,一步一步地蹣跚行走。摔倒不能氣餒、灰心,得爬起來,繼續行走,才能學會走路。
其實,走人生路跟走馬路是一樣的道理。
當你到了一定的年齡,為了讓你適應社會環境,你的父母便會將你送去磨練,讓你自己去學習怎樣在社會立足。在你初創業時,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但只要你勇于面對,勇往直前,就一定會成功,開拓出一片屬于你的新天地!
走馬路要力量;走人生路需要的還有信念和智慧,多留一個心眼,才不會因為掉進了人生道路上看不見的陷阱而使自己的花樣年華被埋葬。
只要你學會如何走人生路,就擁有了成功。
篇7
[內容]
一、藤野先生,姓藤野,名嚴,1874年生于現在的福井縣蘆原町一位醫生家,名古屋愛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畢業后留校任教。1904年,他赴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任教。1915年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改為東北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到東京學耳、鼻科,以后回到家鄉自設診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1歲。他在《謹憶周樹人君》一文中寫道:“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后,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群,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為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由此可見,藤野先生對中國人民比較友好。
二、“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边@句話中的“先生”指誰?魯迅先生逝世后,藤野先生在給魯迅同班同學小林茂雄的一封復信中說,魯迅“系從鄰邦中國來的留學生,故對其與同學之交往,公寓生活之安排,用功之方法,日語之說法,筆記之寫法等,均不揣微薄,為使其可安樂度日,盡可能提供了便利”。藤野先生是魯迅班上的副學級長(副班主任),負責管理生活等方面。由于他對中國人民懷著友好的感情,因此對魯迅先生“三番五次”勸說的這位“先生”,根據魯迅先生的同班同學,當時的班長鈴木逸太推測:“這位勸告者恐怕就是藤野先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文中的“一位先生”就是藤野先生。
三、為什么魯迅先生說“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從小就刻苦好學,曾寫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選擇了醫學,去日本仙臺求學的。為什么在校學習時“太不用功”呢?這與當時日本推行的教育制度和學校的教學內容、方法的弊端及魯迅先生對這些所抱的批判態度有著密切關系。魯迅先生在1904年8月29日寫給友人蔣抑卮的信中對學校推行的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和繁重的課業負擔表示了不滿。他說:“校中功課太忙,日不得息。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后,恐知本人矣?!庇终f:“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學習,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只是不滿也不愿讀死書,死讀書才“太不用功”的。當時,這句話也可能有作者的自謙之意。
篇8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吹竭@,讀者在腦子里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范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后,范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范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痛苦?!焙髞怼案赣H”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于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篇9
他揮著如椽大筆,投身于喚醒民眾、解放民眾,爭取科學、民主、自由的革命大潮中;他畢其一生,不斷對專制社會和腐朽的封建禮教進行批判;他堅持正義的立場,為受迫害的弱勢群體和平民百姓伸張正義,他就是一代文豪――魯迅,一個當之無愧的愛國英雄。
青年時代的魯迅,已有鴻鵠之志,希望通過醫學強壯國人的體魄,使我們的民族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踏上了他的學醫之路。值得c幸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藤野嚴九郎。在恩師的幫助和關懷下,他的醫學之路走得很順暢,不難想象,未來的魯迅很可能會成為醫學界的翹楚。然而,一顆不安分的愛國心卻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外國侵略者的血腥與殘酷,祖國同胞面臨死亡時的絕望與無助,國人麻木的思想與靈魂……這一幕幕裸的屈辱現實,重重地敲擊著魯迅正在覺醒的靈魂。他突然意識到,身體強壯而靈魂麻木的國人是多么可怕,醫學雖然能醫治人的疾病,卻挽救不了人的靈魂,而真正需要挽救的是一個民族的腐朽靈魂。于是,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走上革命文學的道路。
魯迅的命運從此改變了,只因他的一顆熱血沸騰的想要改變祖國命運的愛國心。從此,他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魯迅就這樣在他的革命道路上書寫著偉大的輝煌,成就了萬人敬仰的魯迅精神?,F在雖是和平年代,魯迅作品仍不可少,魯迅精神更是值得繼承和發揚。
(孫靜)
1904年9月13日下午,中國留學生周樹人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開始了他的學醫之路。在那里,他遇到了對他未來有很大影響的藤野嚴九郎。周樹人在藤野先生的關懷下愉快地學習。一年級結束時,他順利通過考試,即將升入二年級。但這期間卻發生了一起對他打擊很大的事件。
細菌學教授中川對自己在德國買來的幻燈機很得意,就在課堂上用幻燈機放映細菌的形狀。講課時間一過,中川放映了取材于日俄戰爭的幻燈片,其中的一個場景使周樹人深感震撼。這是中國人被當作俄國人間諜處決的場面。行刑場面的殘酷不用說,對于周樹人來說,更不能忍受的是周圍注視這殘酷情景的中國人居然沒有任何表情。
他忽然覺得僅僅身體強壯但精神麻木的國民也是沒有什么用的,所以,與其學習醫學強健中國人的身體,不如啟蒙中國人的精神。由此一想,周樹人決心從仙臺醫專退學,學習文學。
決心走上文學道路的周樹人向藤野先生提出要從仙臺醫專退學。被問到原因時,周樹人沒有讓藤野先生知道真實情況的勇氣,就說想去學習生物學。藤野先生很失望,就對周樹人說,為醫學而傳授的解剖學大概對學習生物學起不到什么作用吧。分別時,藤野先生贈給周樹人一張照片,照片背面寫著:“惜別 藤野 謹呈周君”。
1909年,周樹人回到中國,在浙江省杭州市開始了他作為教師的生活。后來,他又回到家鄉紹興繼續擔任教師。
篇10
2、質問并責備。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并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
3、責問。
《漢書·翟方進傳》:“咸詰責方進,冀得其處,方進心恨。”
宋葉適《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上蹙然,遂極論逾數刻,因以公語詰責執政?!?/p>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p>
4、詰問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