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范文
時間:2023-04-01 21:5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把音樂收割
用聽覺找快樂
開始在雕刻
我個人的特色
未來難預測
堅持當下的選擇
在我地盤這
你就得聽我的
節奏在招惹
我跟街舞親熱
我灌溉原則
培養一種獨特
觀念不及格
其他全部是垃圾
用態度擴張地盤到底什么意思
怎么一回事
廣場的鴿子
占領頭版的報紙
一種全新的解釋
標題關于這座城市
關于一種學習考試
和年輕就該有的本事
動感地帶的交通號志
到底離我有幾公尺
我說老師
我是不是真的不懂事
聽我念饒舌歌詞
欣賞我打拳的樣子
我站在教室
練拳方式
你的樣子
線條一致
隔壁的小姑娘
公開表演需要勇氣
別人玩線上游戲
我偏耍猴戲
我用形意猴拳在練習
引你注意
如果覺得有趣
不要吝嗇
示個好意
青春是干凈的純白
像一遍綠地的窗戶
我將記憶的門打開
把所有發生的事情記下來
那彈鋼琴的孩子
正用他們的手指
彈奏未來的歷史
我用手機傳中文字
那傳輸的速度絕對會讓你們豎起大拇指
生活不該有公式
我可以隨性跳芭蕾舞
照節拍
手放開
靜下來
像一只天鵝把腳尖掂起來
篇2
神奇的防盜門
現在到處都是小偷,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最恐怖的是入室搶劫,如果你家的防盜門不是很好,那你晚上睡覺就會提心吊膽。雖然俗話說:“邪不勝正。”可是畢竟還是防不勝防。所以我想發明一種特殊的門——神奇的防盜門。
門的顏色是淡藍色的,門的外面看上去沒什麼特別,門鎖卻很特別,若是小偷撬的話,他也撬不壞,因為鎖是用比金剛石還要堅硬的材料做成的。打開門的正確方法是:你只要說:“在我的地盤里,你就得聽我的,因為我是你的主人。這防盜門就會打開。這種門的顏色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但是必須有你的指紋。這種門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可以變得像天梯那么高,可以變得像小拇指的指甲那么小,也可以像頭發那么細,還可以像大象腿那么粗。而且在門的上面還有一個像針孔大的監視器,它能進行全年365天的實時監控,而且它還能進行緊急報警呢!當主人遇到小偷時,只要主人按一下門上的一個粉紅色的按鈕,門就會自動報警!
這樣就不會整天提心吊膽,小偷不該行都不行。
篇3
Chinese opera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becaus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distinctive national styl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opular culture occupies the absolute mainstream in the mass cultural life. Gradually, I began to reject opera with the times.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自然愛看戲,愛聽戲,也愛唱戲。每天早晨,爺爺都會大展歌喉,邊唱邊比劃:“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著:“爺爺,別唱了,過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來來來,我告訴你。”爺爺向我揮揮手。我跑過去,爺爺說:“這曲叫《玉堂春》,不錯吧?”“噢,原來你們戲迷流行這曲呀!”“流行??哈哈---”爺爺笑了,“對,我們就流行這曲。你們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倫的新歌:“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原來玄兒喜歡聽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聽吧,聽吧!”我看得出爺爺有點失落,但我決不喜歡,同學會說我老套的。這樣,每當村里來了戲班子,爺爺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園》,因為流行呀!
My grandfather is a theater fan. Naturally, he loves watching, listening and singing. Every morning, Grandpa would show his singing voice, singing and comparing: "Su San left Hongtong County, and will come to the street -" I lie on the window, shouting: "Grandpa, stop singing, passers-by are looking at you! Which one are you singing! " Where to sing? Come on, I'll tell you. " Grandpa waved to me. I ran over and grandpa said, "this song is called yutangchun, isn't it good?" "Oh, it turns out that you fans like this song!" "Pop"?? Ha ha -- "Grandpa smiled," yes, we are popular. What's popular with your children? " So I proudly sang Jay Chou's new song: "in my territory, you have to listen to me..." "Xuaner likes to hear mosquitoes hum? Well, listen, listen! " I can see grandpa is a bit lost, but I don't like it. My classmates will say I'm old-fashioned. In this way, whenever the village comes to play, grandpa has no shortage of seats, and I prefer to watch meteor garden alone at home, because it's popular!
小時候跳舞,有一跳《藝苑新蕾》,服裝上畫了個大大的臉譜,我覺得它透著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層,不見天日。直到幾年后的一天,表姐驚喜地發現它后,愛不釋手,我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后來到她家,我發現她房間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臉譜,收集了非常多戲曲光盤。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說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嗎?臉譜和戲曲是我們中國的標志。掛著臉譜,無論到世界哪兒,老外都知道咱們是中國人……”接著,表姐給我上了一堂戲曲課,我也驚訝得半天沒回過神來。
When I was a child, I had a dance "new bud of art garden". I drew a big face on the costume. I thought it was weird, so I threw i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inet, and it was out of sight. Until one day a few years later, my cousin was surprised to find it and couldn't let it go. I gave it to her without hesitation. Later, when I came to her house, I found that her room was covered with all kinds of face masks and a lot of opera CDs. I laughed at her: "Hello earth!" "What do you say?" Cousin pouted: "don't you know? Facebook and opera are the hallmarks of our country. No matter where we go to the world, foreigners know that we are Chinese... " Then, my cousin gave me a drama class, and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I didn't come back to my senses for half a day.
回到家,爺爺依舊在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爺爺,你們現在還流行這曲啊?”“對呀,我們永遠都流行這曲。對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過時了!”
Back home, grandpa is still singing: "Su San left Hongtong county and will be in front of the street..." "Grandpa, are you still in fashion?" "Yes, we'll always be popular. By the way, did your mosquito hum or not? " "Hey, it's out of date again!"
篇4
當劉翔以風一樣的速度瞬間地驚世跨越,銘記于世人內心的,遠非這組抽象意義的時間數字,而是這張有著“青春痘”的面龐在賽場上的兇狠模樣,以及雙腳起跳跨上領獎臺的張揚。還有“相信我,只要中國有我,亞洲有我”的霸氣和面對電視“我們這一代好強的”讓人忍俊不禁的牛氣。
“籃球是一群狼的戰斗,我就是一個喜歡在球場上說話的人。”姚明這樣說。
“一入泳池,我就是只兇猛的野獸。”羅雪娟也這樣說。
中國在雅典奧運會銘刻于世界的,不是張藝謀喬家大院式的大紅燈籠、二胡版《茉莉花》、改裝旗袍、太極、京劇等中國文化符號拼接成的8分鐘“印象中國”,而是遠在歐洲會場上運動員們“該張狂的時候就張狂”的摸樣,以及會場外奏響的周杰倫的《雙截棍》歌曲――獨特的藍調節奏、復雜多變的曲風、詭異神秘的歌詞,脫穎而出為國際流行的時尚標桿。
青春的崇尚:力量
“讓我告訴你我的人生哲學――擰!敝芙藶漬庋告訴美國《時代》周刊。一如他最新的專輯《七里香》中,《我的地盤》的歌詞這樣寫道:“在我地盤這,你就得聽我的/我灌溉原則/培養一種獨特/觀念不及格/其他全都是垃圾/那彈鋼琴的孩子/正用他們的手指/彈奏未來的歷史/我用手機傳中文字/那傳輸的速度絕對會讓你們豎起大拇指。”
伴隨著周杰倫式的個性張狂,一股崇尚青春力量的時尚颶風也在席卷這個國度。他們的共同特征是:臉上的稚氣和青春痘尚未褪盡,就積極地謀求著表達。他們習慣于看完歐洲杯看亞洲杯,買了李寧買Nike,吃了水煮魚吃肯德基;他們受雙語教育,上互聯網,看好萊塢大片,經歷出國留學熱;說話夾雜著港臺、英語詞匯,搞嘻哈音樂,跳街舞,玩極限運動;在網絡上,每逢靖國神社、事件、中美沖突、臺海風波,他們總是最熱烈最激進的“民族主義者”。
這是一支青春偶像之師:姚明、劉翔、羅雪娟、新女排、周杰倫、春樹、韓寒、李云迪、S.H.E、Twins、花兒樂隊、田原、卜樺、蕭銘楷、滿舟、郭斌與董荷斌等。他們滿臉張狂卻不免地透出稚氣,滿眼銳氣卻不時顯露出難得的早熟,他們已經在劃定屬于自己的地盤,急于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顯露鋒芒。
2004年雅典奧運會已彰顯:中國青年原來并非國際傳統觀念認為的“溫良”、“內斂”、“陳腐”和“毫無個性”。此次以運動員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的個性展現,正讓世界思考:這一代的中國氣質關鍵詞將會是什么?這是怎樣的一群年輕人?他們是誰?他們的生存邊界在哪里?他們到底是消費社會的腫瘤,還是都市的異己力量?用諸如反叛、迷茫、倦怠、狂躁、孤傲、放縱、冒險、浪漫、自由、傷感、夢想等心靈碎片能否盡現這代人多元混雜的生存現實?
憑借一場奧運和青春荷爾蒙的璀璨綻放,我們是否真的愿意將“光榮屬于80年代新一輩”的贊歌慷慨地饋贈于這群一度令前輩操心失望甚至“添堵”的新一代嗎?
青春的定位:另類
《時代》周刊從漢語中找到“另類(Linglei)”一詞來形容這些令父母錯愕的一代新人――他們追求物質的感官享受,更勇敢地表達自我,卻失卻了一代年輕人的精神追求。按《時代》周刊的說法,他們的“自由”觀念不過是身體和物欲的解放。
他們出生在80年代,意味著他們從懂事開始,就與一個日漸渙散的個人化時代相結盟。以前那種一致的群體思想和群體欲望已經被分解,代之而起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個人經驗得到充分的表達和維護。這一幫無聊電視劇、電子游戲和西式快餐喂大的年輕人,沒有上一代的重負,沒有歷史的陰影,沒有思想的深度,沒有精神意義上的創傷和恥辱,在歷史中找不到絲毫的影子。
然而,這又是一代最先全面享受新事物的先行者,吃的是麥當勞、可口可樂的全球化食品;玩的是比爾蓋茨的視窗;穿得是哈韓、媚日的樣板褲;過的是沒有鞭炮卻有圣誕樹,沒有筆墨紙硯卻有鼠標、控制桿的生活;信奉的是電子游戲弱肉強食的競爭規則;迷戀的是好萊塢和NBA;感觸的是《紐約時報》的腔調、CNN緊張和MTV的狂放……
因此,他們的生活哲學變得如此簡單:那就是簡簡單單的物質消費,無拘無束的精神游戲,對生活有驚人的直覺,對自身有強烈的自戀,對快樂毫不遲疑的照單全收。任何時候都相信內心的沖動,服從靈魂深處的燃燒,對即興的瘋狂不作抵抗,對各種欲望頂禮膜拜,盡情地交流各種生命的狂喜包括的奧秘……因為這一代人已經放棄了對時代深處的真理作出認真回答的野心。
事實上,與那些要么太自我太狂狷卻不主流,要么太主流卻又太缺乏時尚感的年輕人而言,劉翔們以一種新的人們可以接受的張狂姿態,延續強化了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擔當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情感,只是當他們走下領獎臺后的多數時間里,他們照樣叛逆,照樣自我,照樣狂放,照樣扮酷,照樣陽光得一塌糊涂。也許,這既讓我們振奮也讓我們尷尬:他們頭戴橄欖枝、身披五星紅旗的青春和可口可樂廣告里的青春,竟如出一轍。
青年們親歷了這個世紀以來最迅猛的變化并綻放出天生的時代氣質。他們迅速觸及變革的核心,并最快地吸收了變革帶來的一切,“大風起,云飛揚”的青春癲狂就是被成年人揪住不放的那條青春的尾巴。
魯迅曾怒斥:“老年人占盡了少年人的道路,吸盡了少年人的空氣。”
我們周圍的青年,也多是像把頭蒙在塑料膠袋里聽錄音機械播送的音樂。食物是味精的味,顏色是化學顏料,天下孰知正音?孰知正味?孰知正色?刊物泛濫,連小孩亦無復單純感知字的美。
“我沒有力量去做救世主,我把自己經營好了就是對社會負責,我不會拯救誰也不會拖累誰。”郭敬明這樣回答。
篇5
關鍵詞:“中國風”;流行音樂;表現形式;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60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8-0098-02
本世紀初,在外國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在中國流行音樂市場疲軟的狀態中,以周杰倫為代表的一批創作型歌手,將風靡于歐美的R&B、Hip一Hop等音樂風格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打造了一場時尚的“中國風”音樂“盛宴”,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群體的喜愛和追捧,其他音樂創作者、演唱者也爭相仿效。“中國風”流行音樂在表現方式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演唱時歌手結合西方R&B唱法,借鑒中國傳統戲劇唱腔以及模仿方言口音,同時結合了現代舞臺的表現方式,這些綜合的外在表現形式,拓寬了“中國風”流行音樂的表現力。
一、何謂“中國風”
何謂“中國風”,許多的音樂人及聽眾都有自己判別標準,基本觀點有以下幾點:(1)音樂制作人黃曉亮對“中國風”流行歌曲給予了這樣的定義:“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代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于純粹中國風的歌曲。”(2)“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典型創作詞人方文山對何謂“中國風”歌曲則給予了這樣解釋:“如單純縮小范圍僅討論歌詞的話,一言以蔽之,就是詞意內容仿古典詩詞的創作。但一般對‘中國風歌曲’的認知還包括作曲部分,因此,若將‘中國風歌曲’作較為‘廣義解釋’的話,則是曲風為中國小調或傳統五聲音階的創作,或編曲上加入中國傳統樂器……以及歌詞間夾雜著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語……只要在詞曲中加了這些元素,不論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為何,均可視同為所謂的‘中國風歌曲’。”
“中國風”歌曲開始流行那刻起,流行音樂的受眾們心中模糊的就有了自己衡量“中國風”的標準,如要非要“中國風”下個約定俗成的定義,那就是以流行的音樂曲風為主體,大量運用中國樂器,搭配古典韻味十足的歌詞,內容引用歷史題材、武俠文化題材或古詩歌,再加上傳統戲曲唱腔的配合,來演繹現代大眾音樂的樂曲。因此,既然是流行音樂的“中國風”,勢必在表現形式上具有多元化的色彩,以滿足不同大眾的審美個性。
二、R&B唱法的運用
在“中國風”歌曲的演唱上,有不少歌手將美國R&B(節奏布魯斯)中情緒化、口語化呼喊式(shouting)的唱法以及R&B演唱中自由轉音的理念運用到演唱中來,并且根據自己的聲音特點加以融合變化,形成與原汁原味的美國R&B所不同的演唱風格,構成“中國風”歌曲的演唱特點之一。每個歌手在演唱時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周杰倫刻意地模糊咬字,以念詞的律動配合節奏的律動,力圖避免漢語鏗鏘堅實的特點與R&B輕松、跳躍的曲風之間的沖突,形成一種抑揚頓挫、含糊不清的唱腔,成為他本人在演唱上特有的特點。陶唇美國R&B演唱時的自由精神引入,根據歌曲的表現內容使用真假聲轉換,并大量使用英文“yeah”、“Oh,baby”、“come on”等略帶歐美風味的即興式加花演唱。在這類歌曲演唱中,演唱者都運用了西方R&B唱法,是“中國風”流行音樂多元表現形式之一,也凸顯了現代文明中的時代節奏感。
三、戲劇唱腔的引用
除了運用西方R&B唱法外,每個歌手都保持自己特點的情況下,將中國傳統戲曲聲腔經常被穿插引用在歌曲中的副歌或間奏部分,是“中國風”流行樂的一個共性特點之一,其傳統京劇的唱腔是經常被引用的。例如王力宏《蓋世英雄》一曲,極具代表性,這首歌中加入電影《霸王別姬》中扮演霸王的李巖唱以京劇唱腔的念白:“霸氣傲中原王者揚烽煙力拔山河天宏威征凱旋。”同樣在《花田錯》里也有這樣的運用:“花田里犯了錯,請原諒我多情的打擾。”一句中一個“請”字繞了十幾個彎,京劇唱腔和R&B摻雜在一起似歌非歌,又似戲非戲。讓人聽了既有新鮮感,又具有似曾熟悉的感覺。后弦的《西廂》中一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地上的人兒你為何總皺眉?”引用黃梅戲的唱腔來表現。在這類歌曲中,戲曲聲腔的出現,也是作為歌曲渲染氣氛的點綴,并不是中國傳統戲曲聲腔直接引入,而是用戲曲聲腔配合R&B的節奏,形成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四、方言口音的模仿
除了戲劇唱腔的運用以外,刻意模仿中國人說方言的口音,也常被作為“中國風”流行音樂的表現方式。北京話特有的兒化音是最常見的一種,如周杰倫在《我的地盤》夸張使用兒化音唱著“在我地盤這你就得聽我的……我說老師我是不是真的不懂事聽我念饒舌歌詞欣賞我打拳的樣子我站在教室練拳方式……別人玩線上由此我偏要猴戲我用形意侯拳在練習引你的注意”,歌詞中大量使用“這”、“事”“盤”等需要卷舌的字,此外唱到“詞”、“的”、“子”這類不需要加入“兒”音的字也十分戲謔地發出兒化音,《發如雪》的間奏中也用兒化音唱著“啦兒啦啦兒啦啦兒啦兒啦……銅鏡映無邪扎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南拳媽媽在《牡丹江》里最后用京劇唱腔唱著“牡丹彎了幾個彎小魚兒甭上傳咱們不稀罕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爺爺下酒喝一碗家鄉牡丹江完了幾個彎小蝦米甭岸靠咱們沒空裝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姥姥熬湯喝上一碗家鄉”,其中刻意用“甭”、“咱們”等北方人特有的詞語,講述牡丹江上的故事。王力宏在其歌曲中也有相同的處理,《在梅邊》在歌曲的一開始就用兒化音唱出了“在梅邊兒……”吳克群在《老子說》里用中國人特有的地方口音念了一段“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念白。另外,周杰倫的《將軍》講述下棋對弈時的心情,此曲加入了老人在公園里下棋時說笑的對白,這些老人用地方口音互相叫嚷著,歌曲結尾時背景音樂出現一段模仿上海時期女歌星的音調,唱著“陽光從樹葉細縫,露出了笑容溫暖了我的美夢只有籠里的畫眉羨慕著天空卻從來沒有人懂”。 語言文字是信息的載體,我國在語言上各地的有著不同方言。傳統戲曲“弋陽腔” 善于將其他腔調改奇“換調歌之”, 語言上,善于“變用鄉音”與各地的土語鄉音結合。可見,“中國風”的這些歌曲加入地方方言,運用現代韻律感的京味口音,讓聽眾在感受到新鮮的同時,也是對傳統的一種延續。
五、舞臺表演的多元化
“中國風”流行音樂中,其舞臺的呈現也有多種方式。舞臺中燈光、舞美、服裝等多種元素也多引用傳統音樂的表演特征。在演出中,運用大功效的音響和諸多效果器、炫目的舞臺設計和燈光效果造成一種時空交錯的虛幻氛圍,歌手會運用一切手段充分地調動觀眾的情緒使之參與到演出當中。如歌手王力宏專門制作“山水潑墨吉他”,在吉他上涂上中國的山水畫,使得吉他這種西方樂器呈現出一定的中國特色,將其稱為“山水潑墨吉他”,并在其演唱會中加入琵琶演奏,以表達“傳統文化”的主題。除此之外,還有與“中國風”流行音樂相關的唱片封面、海報和樂手的服飾以及歌曲的音樂錄影帶都展現出中國特征,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也零星散落于這些文本之中。眾多歌手專輯的封面采用了具有傳統文化意味的符號和意境。如王力宏的《蓋世英雄》的專輯封面中王力宏身以牛仔服、棒球帽的形象站在中國水墨畫的“梅花”為背景,梅花跟歌手的形象毫無關聯,令人在瞬間感到新鮮;周杰倫也以身穿長袍馬褂手持扇子,一副中國古代俠客的形象在其歌曲《霍元甲》的封面上出現,向人們展示“現代版”的武俠形象。這些都從各個方面將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方式,組成了“中國風”多樣的表現特征。
綜上所述,“中國風” 流行音樂是中國元素的展現與西方音樂形式運用。在音樂創作上其目的都是為了表現中國流行音樂本身的獨特性,傳統的韻味及現代的樂律特征的組合,滿足著當代受眾“個性”藝術需求。同樣在表現形式上,普遍性的基礎上尋找個性,運用各種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使“中國風” 流行音樂表現形式增添了多元化色彩。
篇6
中國戲曲作文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盤古開天辟地,到如今的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中華文化也從幾千年前的單調,發展到現在的輝煌。
中華文化,范圍廣闊。傳統學科中的數學、醫學、農學;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建筑中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繪畫中的中國國畫;文學中的中國古典詩詞、小說、神話、寓言;還有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服飾、飲食、武術等等,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戲劇,無疑是能夠很好地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隨著文明的出現就出現了,雖然原始的戲劇很粗糙,也可能稱不上是戲劇,但任何一項文明的發展都是要經歷剛開始的粗糙,才能逐漸得趨于完善的。原始的戲劇為后來完美的戲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戲劇從原始社會發展代中國古代,經歷了一個重大改革。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正是從古代的戲劇開始,到如今,戲劇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完美的整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后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眾多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戲劇的發展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的,有眾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和群眾們熱衷戲劇,希望將戲劇,這項中華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沖擊。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著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我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記者到街上進行隨機采訪,對象都是一些年輕人,記者一些老藝術家的名字,問他們知不知道,而大多數被采訪者都表示沒有聽過。現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來,新一代的偶像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間流傳。有許許多多的現代偶像的粉絲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屑一顧,認為那樣的藝術、文化不適合喜歡追趕潮流的自己;對老一輩藝術家和傳統節目一無所知,認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們也應該去知道。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當然,我并不覺得追趕潮流不好,我也喜歡新生代的偶像,但是我覺得對于傳統的文化也應該有一定的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現代的文化需要發展,但傳統的文化更需要發揚光大。于是,媒體開始越來越多地把傳統文化向年輕的一代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發揚、宣傳,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傳統的戲劇;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開始在自己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利用他們自身的號召力,讓更多的年輕一代對戲劇有更多地了解,為發揚傳統戲劇獻上自己的力量,畢竟,這些年輕的歌手的老師也是上一輩的老藝術家;而老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傳統中融入新元素,是傳統戲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吸引年輕人,使年輕人不僅追趕潮流也愛上傳統,對戲劇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現在,也有許多外國人喜歡上中國的戲劇,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入地了解。戲劇,這一中華獨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愛。璀璨的戲劇藝術將會在世界的東方放出光芒!
中國戲曲作文二
中國的戲曲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因為它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流行文化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占據絕對主流。漸漸地,我也隨著時代開始排斥戲曲。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自然愛看戲,愛聽戲,也愛唱戲。每天早晨,爺爺都會大展歌喉,邊唱邊比劃:“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著:“爺爺,別唱了,過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來來來,我告訴你。”爺爺向我揮揮手。我跑過去,爺爺說:“這曲叫《玉堂春》,不錯吧?”“噢,原來你們戲迷流行這曲呀!”“流行??哈哈---”爺爺笑了,“對,我們就流行這曲。你們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倫的新歌:“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原來玄兒喜歡聽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聽吧,聽吧!”我看得出爺爺有點失落,但我決不喜歡,同學會說我老套的。這樣,每當村里來了戲班子,爺爺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園》,因為流行呀!
小時候跳舞,有一跳《藝苑新蕾》,服裝上畫了個大大的臉譜,我覺得它透著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層,不見天日。直到幾年后的一天,表姐驚喜地發現它后,愛不釋手,我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后來到她家,我發現她房間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臉譜,收集了非常多戲曲光盤。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說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嗎?臉譜和戲曲是我們中國的標志。掛著臉譜,無論到世界哪兒,老外都知道咱們是中國人……”接著,表姐給我上了一堂戲曲課,我也驚訝得半天沒回過神來。
回到家,爺爺依舊在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爺爺,你們現在還流行這曲啊?”“對呀,我們永遠都流行這曲。對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過時了!”
我這才明白,戲曲不分時代,它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從那時起,我不再排斥戲曲,因為它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長……
中國戲曲作文三
戲曲是我國的一大文化,它歷史淵源,在漢代出現了戲曲的原型,叫“角抵戲”;在唐代,民間舞蹈得以入宮,得到更大的發展;宋代,又出現了 “瓦舍”和“勾欄”;金朝時,南方出現了“南戲”,北方出現了“北雜劇”,之后,南方的“南戲”逐漸發展起來,戲曲的雛形形成。
后來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分別是浙江海鹽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昆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后來由于徽班和湖北漢調藝人同臺表演,后來逐漸融合,成為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
后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闡述了。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于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戲曲這一輝煌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戲曲的舞臺被現代的歌舞給搶占,戲曲表演的地方在現在可謂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們這里,我就不知道哪里有看戲曲的地方,所以說現在我們的非物質遺產保護得非常不好,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民間文化、藝術,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它傳承并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體,而現在隨著時代在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發展,戲曲這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受現在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央電視臺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們很難找到戲曲的影子。戲曲這一偉大的民族結晶體不能就這樣埋沒,我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