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稻谷會彎腰范文

時間:2023-04-10 17:0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成熟的稻谷會彎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明白了這個男人不會像我希冀的那樣頗有紳士風度地讓著我后,我很是郁悶了一段時間。兩個人在一起生活,難免有牙齒咬到舌頭的時候,每次爭吵過后,我都盼著他主動找我和好,誰對誰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女人,所以希望他能滿足我作為女人的虛榮心。但是,丈夫顯然比我更善于冷戰,他可以一連幾天不和我說話,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到書房里。

到最后,舉手投降的都是我。雖然和好后他會更加溫柔熱烈地待我,但我還是非常郁悶。在公公婆婆面前告過幾次狀,控訴他是如何地不體貼,不懂得謙讓人,公公婆婆反過來勸我讓著他點,說他打小就是這么過來的,唯我獨尊慣了,也沒別的毛病,就是這點不好,不要太計較了。

是啊,就這么點毛病,難道還當真和他計較不成?于是,每次和丈夫有了矛盾,我都把自己當成“傻大姐”一個,不去計較誰對誰錯,不去計較自己那點小女人的自尊,沒心沒肺地笑著,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主動給他打電話,主動做他喜歡的菜討他歡心,主動去擁抱他,嬌聲嬌氣地說:“老公,不要不理我嘛!”

找足了面子的丈夫會恩賜般抱緊我。感覺尊嚴盡失的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沒關系,著名主持人李詠不是說過嗎,成熟的稻谷才會彎腰。如果我和丈夫一樣意氣用事,不懂得先彎腰,我們的婚姻之船說不定早就在兩個人的冷戰和賭氣中觸礁而亡了。兩個人發生了矛盾,每次都是我扮演天使的角色,這說明我比丈夫更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在婚姻中經營愛,而不僅僅是把愛掛在嘴上。這也說明了我比丈夫更成熟,懂得彎腰,這才是成熟的人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正確態度。

這樣的自我安慰,一次兩次是有效的,次數多了,漸漸就失去了作用。我雖然明白成熟的人才懂得彎腰這個道理,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彎腰,是會腰肌勞損的!而且,婚姻里,如果總是一方在彎腰,另一方總是直著腰桿,這樣的婚姻也是有失平衡的。

婚姻里,僅有一方懂得彎腰是不夠的,要兩個人都懂得彎腰,這樣的婚姻才更有彈性。

君不見,我的一次次彎腰已經讓丈夫在骨子里產生了優越感,他以為,每一次我的讓步都是因為我對他的愛要遠遠超過他對我的愛,所以,我可以低到塵埃里去。

我在心里笑他自我感覺良好,面上卻是不動聲色,準備找機會讓他懂得成熟的人才會彎腰這個道理。

秋天的時候,我們去郊游。站在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里,我指著沉甸甸的稻谷問老公:“怎么它們一個個都彎著腰呢?”老公用教訓的語氣對我說:“因為它們成熟了唄!”

我意味深長地重復著他的話,是啊,因為它們成熟了!然后我講了著名主持人李詠在接受采訪時說過的一段話,他說,每次和妻子爭吵過后,主動認錯的那個人都是他,記者問他會不會覺得沒有面子時,李詠說了這么一句話:成熟的稻谷會彎腰!

李詠主動向妻子認錯,是因為他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成熟的男人的位置上,而一個成熟的男人彎腰,并不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相反卻是寬容和大度,是對婚姻的尊重,是對妻子的體貼和包容。

在我的要求下,我和丈夫以金燦燦的稻田為背景合了一張影,這張照片拿去沖洗的時候,我特意要求工作人員加了這么一句話:懂愛的人會彎腰。

然后,這張合影放到了我們的床頭柜上。我和丈夫在沉甸甸彎著腰的稻谷中間相偎相依,好幾次,我發現丈夫若有所思地看著那張合影。

不久,我們又鬧起了別扭。也可以說,是我故意找的茬兒。雖然我并不指望丈夫這么快就轉性,但是我決定這一次我要多堅持兩天,看看丈夫的反應后再決定何時彎腰。

只是,每天晚上我都會拿著床頭柜上的那張合影端詳半天,然后嘆一口氣,幽怨地看一眼丈夫。

第四天下班的時候,我接到丈夫的短信:晚上請你吃飯好嗎?

篇2

電話鈴聲持續響了半分鐘雷達都沒有接,我便知道是誰打來的了。幾步跨到客廳拿起話筒,果然是媽媽。她問我弟弟結婚的時候雷達會不會跟我一起回家。我拿眼掃了掃斜躺在沙發上的雷達,低了聲說:“他會的。”媽媽馬上開心起來:“那就好,你爸爸可盼著他來呢,說女婿就是半個兒,父子之間有什么仇啊!老是不相往來,就生疏了。就趁著你弟弟的婚禮,讓他在我們面前改改口,和好吧!到底是一家人,還賭什么氣呢?”

和媽媽說完話,我往書房里走,雷達的聲音冷冰冰地跟了過來:“你少自作主張開空頭支票,我不會去的!”“要你去哪兒啊?回老家參加我弟弟的婚禮嗎?別自作多情了!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也別妄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我的家人雖好客,但是不欣賞冷血動物!”仿佛鞭炮被點著了引線,兩周冷戰在我心頭積下來的怨恨,全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

“我是冷血動物!但我的血是怎么變冷的?還不是你父母用冷言冷眼冷水給澆冷的!”他針鋒相對。又重復半個月前那些內容了,我重重地關上門,將他的聲音拒之門外。

是誰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誰說的,父母是過來人,看人更準。結婚之后,父親的話一一應驗了。我不顧父母的反對,義無反顧地嫁給了雷達,但是,我慢慢發覺,原來自己錯了。

盡管婚禮非常熱鬧,盡管公公婆婆的笑臉非常溫暖,但當主持人說,讓我們向因身體欠佳不能來婚禮現場的新娘的父母致敬時,我的眼淚還是洶涌而出。從小到大,父親一直視我如掌上明珠,罵都舍不得罵一句。在那個莊重的時刻,我多么希望是他牽著我的手步入結婚禮堂,把我交給雷達。可是,我們竟然決裂到如此地步。雷達擁著我深情地說:“我會讓你幸福的!”靠著他堅實的肩膀,我百感交集。真正的幸福,怎能缺少親情的澆灌?

兩個月后,爺爺去世了。我帶著雷達回家奔喪。希望趁機協調他與我父母的關系。那是雷達第一次上我們家的門,我招呼爸爸媽媽的時候是希望他跟著我改口叫爸爸媽媽的,他卻沒有,只是欠了欠身說:“你們好!”我爸爸的臉馬上就拉了下來:“是,家里死了人,我們好得很!”我趕緊沖雷達使眼色,示意他認錯,他卻紅著臉一聲不吭。爸爸把我叫到一邊說:“我們可是在為你爺爺辦喪事,你不回來便罷,回來了就要像個孝子樣,讓他把皮鞋脫了,換上草鞋。”

每個地方辦喪事都有一套規矩。我們老家的規矩是孝子孝孫都要披麻戴孝,祭拜的時候要光著腳,或者穿草鞋。我拿了草鞋要雷達換上,他無論如何也不換,還把孝家應該搭在肩頭的白布隨便纏在腰上,惹得人家指指點點。開追悼會那晚,我們這些子孫輩都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地聽先生誦讀悼詞,他卻無聊地扯了腰上的白布擦皮鞋上的鞭炮灰。爸爸當時端著爺爺的靈位跪在最前頭,不知他是如何看到這一幕的,他突然站起來,沖到雷達跟前,狠狠甩了他兩個耳光,然后大喝一聲:“滾!”雷達冷冷地與父親對視了半分鐘,站起身掉頭就走了。父親追著罵:“膽敢再踏進我家門一步,我砍斷你的腿!”回頭看到驚慌失措的我,又是一聲怒吼:“滾!一起滾!”

那次回家之后我跟雷達吵得天昏地暗。雷達半點都不肯示弱,叫喊聲比我還大,眼睛瞪得比我更圓。他說:“你父親要我穿草鞋明明就是故意刁難我,想讓別人看我被他收拾的笑話。我長到二十多歲父母都沒打過我,你父親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對我動手,這仇我記下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真面目。以前,我一直以他有個性不妥協為榮,覺得那是男人的氣質。和他同仇敵愾對付家里的時候,我是抱著要用時間來向父母證明我找的人沒有錯的心理的,事實卻證明父母對他的評價更準確。我扔下一紙離婚書搬到了公司女工宿舍,發誓再不見這個可惡的男人。可畢竟是新婚,在他給我買了幾件新衣服送了一星期花發了無數條道歉信息又天天死皮賴臉地到辦公室來接我之后,我們又如膠似漆了。然而,從此我的父母成為一個雷區,我們都不能觸碰,一觸碰就牽扯出一系列的不愉快,就要翻臉。

弟弟的婚禮定在十月一日。選擇這個日子是因為十月我和雷達都有假。其實也是父母跟雷達暗示和解的一個信號。結婚三年,我和雷達雖然磕磕碰碰的時間居多,在家人面前我都是為了面子為他唱贊歌的,說他對我如何如何好。家人慢慢地便認可了他。可是,因為在爺爺的葬禮上鬧得那樣僵,不好下臺階。父母便希望借弟弟的婚禮這把梯子,疏通隔閡。

我做雷達的思想工作,希望他看在父母養育我二十多年的份上,與他們和解。他不答應,說我父親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打他,太傷他的自尊了,他沒臉再去我家。

我說:“你就不覺得你也有過分的地方嗎?明明知道我家里不同意我們的婚事,就不能收斂一下你的少爺脾氣,表現得謙虛一點,識大體一點?他們把弟弟的婚禮定在十月一日,希望你也跟我一起回去,已經表示和解了。你還要怎么樣呢?一定要他們到你跟前磕頭認錯嗎?”

他說:“這不是認不認錯的問題,男人是有尊嚴的,在你弟弟熱鬧的婚禮上我會觸景生情想起我們的婚禮,心情會非常不愉快!”

我說我的父母也是有尊嚴的,我也是有尊嚴的,如果你覺得我違背他們的意愿嫁給了你還不夠維護你的尊嚴的話,我們只有分手了。

這話可是你說的啊,別后悔。他居然一摔門就走了。接著是持續兩周的冷戰。

我是弟弟婚禮前一天回去的。家里已經來了很多客人,媽媽和姑姑嬸嬸都在包喜糖,裝飾新房,父親卻不在。母親說父親去村東頭看谷子去了,如果能收割了就趁天氣好請別人幫著收回來。我心里頓時感到特別愧疚。父親是為了雷達把弟弟的結婚日定在農忙的時節,我卻沒能說服雷達回來,多讓父親沒有面子啊!我去找父親,父親看到我,他很高興。說今年田里又豐收了,到時給我們送幾袋米去,自家種的比買的有營養。

我說:“爸爸,對不起。他真的沒有我想象中那樣好。”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小時候受了委屈我都會找爸爸哭訴的,自從結了婚卻跟爸爸疏遠了。爸爸是早就預料到了的:雷達出身城市家庭,驕嬌二氣嚴重,任性、自私、暴躁。嫁了他別想有舒心日子過。可我當初為什么聽不進他半句勸呢?

我開始控訴雷達的罪行。他的冷酷、自私、粗暴、狹隘。我說:“我要離婚,我不想再跟他一起生活。”

爸爸認真地聽著,居然面帶笑容。他說:“夫妻在一起生活,總會有矛盾,必須有一方肯讓步才能長久。當初我反對你跟他在一起,并不是覺得他有多壞,就是看他太年輕,做事太魯莽,個性又太強,擔心他讓你受委屈。但是他那時的表現真的非常讓我失望,他那不可一世的霸道樣子讓我無法對你放心。不過后來我想通了。每個人的成熟都需要一個過程,就像我種的這些稻子,在沒有成熟的時候都是直著腰的,成熟了自然就會彎腰。你比他大,要當先熟的稻谷,要先彎腰。”

篇3

陳日勝是地道的客家人。今年剛過52歲的他已兩鬢染霜,臉上皺褶微顯,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很多。陳日勝畢業于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廣東海洋大學前身),他學的是林果專業。從小生活在鄉村的他對大自然和“三農”有著天然的深厚情結。一次偶然的發現,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與海稻結下不解之緣。

上帝饋贈的神秘禮物

1986年11月的一天,陳日勝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自己的老家廣東省遂溪縣虎頭坡村的海灘普查紅樹林資源。當兩人穿梭于白花花的蘆葦蕩時,陳日勝忽然看到一株1.6米高、看似蘆葦卻又結著穗子的植物在迎風搖曳。陳日勝覺得這種野生植物外形太奇怪了, 以前他從未見過。

憑直覺,陳日勝猜想它應該是稻子。可是,他從未見過如此高大的“稻王”。再說,成熟的稻穗是金黃色的,可它卻是青白色的,而且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看上去又有點兒像麥子。陳日勝把穗子里的果實剝開來一看,竟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

這到底是哪類植物呢?陳日勝把它摘下來遞給老師看。羅教授仔細察看后,斷定它就是水稻,一種生長在海灘鹽堿地里的野生水稻;而且,這株水稻還出現同時開花、結實、抽穗的奇觀!

水稻還能長在海灘鹽堿地里?陳日勝對這一水稻新品種產生了濃厚興趣。羅教授說:“中國蘊藏著豐富的種子資源,有眾多的野生稻品種,只不過沒有被發現罷了。這是一個新物種,非常珍貴。你發現了它,一定要設法把它保存好并育出種子來。”

老師這番話深深地印在了陳日勝的腦海里。他知道,保存這種新物種的最好方法是通過種植讓它繁衍后代。于是,他細心地取下那株野生海稻結下的522粒種子后,開始了艱難的育種工作。

1987年,陳日勝在海邊育秧,把這522粒種子分種在兩塊小空地上,其中一塊圍起漁網防止人畜進入,另一塊沒圍網。結果,那張漁網讓海稻躲過了滅頂之災――漲潮后,游上來的海魚吃掉了沒圍網的秧苗,圍網的秧苗葉片完整。

海稻一年一造,試驗周期長,單是普選稻種,陳日勝就做了好幾年:1987年,種植400株,選擇優良單株51株;1988年,種植51個株系,入選15個株系,選擇株高、熟期一致的單株80株……如此選種到1991年,陳日勝才將這種水稻定型品系為“海稻86”,在10個株系中收獲種子3.8公斤。這批種子成了海稻的“火種”。

2013年,陳日勝來到廉江市營仔鎮下洋村,向村委會提出租下鹽堿地種海稻的事。村委會的葉書記特意騎著電動車趕來勸阻他說:“這鹽堿地上我們種過水稻,都是顆粒無收。20多年來,我從沒見過鹽堿地上能長出什么。你不要種了,凈浪費錢!”陳日勝知道對方是一片好意,但他仍說:“你就放心吧,保證能長出稻子來。”

200元一畝租下一塊鹽堿地后,陳日勝立即播種。五六天以后,綠油油的秧苗破土而出,把葉書記驚得目瞪口呆。村民們見狀,也趕著來播種。陳日勝倒為他們擔憂起來,因為他知道普通水稻在鹽堿地里是種不活的。不料,村民們運氣極佳,因這年雨水特別多,把鹽堿地的鹽堿濃度沖淡了,他們種的普通水稻照樣長出了秧苗。

10月,正是水稻抽穗灌漿的季節。廣東省的幾位農業專家慕名來到這里參觀,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格子花布似的無邊無際的稻田。金黃色的、青白色的,一大格一大格地交叉在一起,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漣漪”,空氣里彌漫著縷縷稻香。

“稻子都是金黃色的,為什么有青白色的呢?”有人問。陳日勝說:“金黃色的是普通稻子,是當地農民跟風試著栽種的;青白色的是海稻,是我租下洋村的鹽堿地種的。”大家蹲下身子,仔細地察看兩種稻子的區別。普通稻子,金黃色的稻穗已彎下了腰,株稈矮,谷粒小且不夠飽滿;海稻卻腰桿挺拔,稻穗也是直的,谷粒飽滿,身高有1.6米,比普通稻子高了一大截,頗有點兒“巨無霸”的味道。陳日勝說:“到下個月收割時,會有1.8米高,谷粒還會飽滿些。”聽了這話,專家們無不嘖嘖稱奇。

耗盡百萬家財試種海稻

最令陳日勝難忘的是2013年秋季,當時廣東因遭受臺風“尤特”的襲擊,大部分地區接連發生強降雨,造成嚴重災害。當時,他差點兒陷入滅頂之災。他說:“我租種的好多鹽堿地都很低洼,臺風過來時首當其沖地遭了難。當時,暴雨肆虐,海水倒灌,處于低洼處的幾百畝海稻頃刻間化為一片澤國,已經長到半人多高的稻子隨之無影無蹤。眼看一片心血就要付諸,我是欲哭無淚……”

海稻浸泡在海水中整整13天。就在陳日勝瀕臨絕望之際,大水退了。讓他驚訝的是,海稻不僅毫發無損,還長高不少,像一排排秦俑,威武雄壯地昂首挺立在那兒。陳日勝用手捏捏稻穗,發現谷粒又飽滿了許多。這說明海稻被海水淹沒以后,還在不停地吸收養分“長身子”。要是普通水稻,早就完了。

海稻還有個好處,即使被臺風刮倒了,它照樣能生長而且不影響收成,而普通稻子倒伏就死了。這種稻子的生命力實在太強了。當然,這與它所處的環境有關。它整天泡在鹽堿地里,適應不了只能死亡。所以,當年陳日勝在蘆葦蕩里就發現這么一株,這叫適者生存。

經過多年種植和反復的科學實驗,陳日勝對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這種稻子抗鹽堿,抗病蟲害,不需施肥鋤草,還抗旱、抗澇。但抗澇能抗到什么程度,他心中無數。這場百年不遇的洪澇卻無意中幫了大忙,破解了懸在陳日勝心中多年的疑問。

為了試驗種子在不同地域的適應性,陳日勝還專門趕到北京、山東東營、吉林白城和遼寧盤錦等地去租地試種。為此,他不知耗費了多少錢財和精力。

農業是個投資期長、回報低、風險大的行業。這么多年來,陳日勝都是一人種稻搞研究。為保護新稻種,他一直在進行保護性投入,產出很少。為此,他連一輛好點兒的車也舍不得買。無論到哪兒,接人還是送貨,他都是開著那輛價值七八萬元的“老坦克”(皮卡)。

長時間搞海稻種植試驗,需投入巨額資金。為了籌資,陳日勝搞起了多種經營。他在桂林、云浮等地種樹、養魚掙錢,還從事過建筑、修路行業。有一次,為了籌集資金,他把自己最心愛的、價值幾十萬元的一件收藏品都賣了。

陳日勝知道,要保護好這個新稻種,并讓它迅速壯大、造福于民,靠他一個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為此,他在2011年10月投資250萬元,在自己的家鄉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合作模式是:農民把土地出租給合作社,既可拿租金,還能到合作社干活兒拿工資,年終還能分紅。陳日勝還為社員買養老保險……這樣的合作社是與公司相類似的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為促進海稻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合作社種植的海稻一下子從幾百畝擴大到1000多畝。

合作社前期投入巨大,耗盡了陳日勝多年的積蓄,他一時陷入困難。這年冬天,一家日本著名的種子公司找到陳日勝,想合作開發海稻,條件是赴日搞研究,待遇好得驚人。陳日勝卻不為所動。這些年來,先后有十幾家國外機構找到他,或欲尋求合作,或欲壟斷稻種,均被他一口回絕。因為陳日勝清楚,去外國研究就變成人家的專利了。他說,這是我們的東西,一定要留在中國!

還有一位廣州老板非常看好海稻的前景,主動登門,愿意投入資金。但他的條件是:將來專利申請一成功,國家下達專項科研資金以后,雙方四六分成――他六陳四(并先退回其所投前期資金)。這不是耍手段套取國家寶貴的科研資金嗎?“我不干!”陳日勝發火了。他早就聽說有些人就是用這種卑劣的手段巧取豪奪,把國家巨額科研資金收入自己的囊中。這種人的心太黑,他寧愿毀了自己的事業,也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對方卻振振有詞:“你白白拿四成,有啥不合算的?”陳日勝說:“哪怕倒過來,‘我六你四’,甚至‘我八你二’,我也不干!除非你真心投資入股,你拿大股份,我也情愿。”

幸運的是,北京富程集團董事長了解到陳日勝的窘境后,第一時間給他匯去100萬元支持資金,笑稱是“為了扶貧”。其實,對方是被陳日勝20多年來的堅持所感動。后來,陳日勝選擇了和富程集團合作。

將夢想變為現實

合作社運作經費全由合伙人負責,陳日勝得以大展身手。他不僅使海稻從最初的畝產100斤增至300斤,而且在2012年,又將遂溪產的海稻送到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檢測,數據顯示64%的營養素高于普通精白米,富含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再加上沒有施過肥,是純天然的綠色產品,食用這種稻米對人體健康更有利。

2013年4月,富程集團子公司海稻國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陳日勝擔任副總經理,與40多人的博士和碩士團隊協作。

公司化運作讓海稻項目進展加快:富程集團聯合國內鹽堿地集中分布地區的科研院所,開展海稻多地試種觀察,試驗點從南到北展開。為此,陳日勝不時要到全國各地察看海稻在鹽堿地的試種情況,從海南到吉林,足跡跨越大半個中國。

海稻跨區域試驗行不行?海灘鹽堿地能種,內陸鹽堿地能不能種呢?通過全國試種,陳日勝解決了這兩大疑問:發源于廣東的海稻,在從海南到東北三省沿海的鹽堿地上都能正常生長;地處內陸的黑龍江有多種鹽堿地,pH值高達9.3,種樹都不活,但海稻種活了。

多年來,陳日勝在海稻發源地種植驗證,重度鹽堿地種下海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鹽堿地只需3年;種植海稻無須使用化肥和農藥。

陳日勝的海稻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關注。2013年10月18日,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受袁隆平委派,專程到湛江海稻發源地考察,并參加了由中科院、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農業部經管司和國土資源部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參與的考察會。

會上,以中科院院士謝華安為組長的專家組對海稻的生物學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予以充分的肯定,提議把這一水稻新品種命名為“海稻一號”,并認為“海稻一號”的產業化發展必將對有效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并在土地和水資源等領域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同時,專家們一致認為,海稻是一種特異的水稻種子資源,建議國家加強對它的全面保護。他們還聯合簽名,將此提議上呈農業部,申請海稻項目國家立項。

2014年4月,農業部受理了“海稻86”品種權的申請;9月1日,該品種正式在農業部“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報”上公布――這意味著“海稻86”進入由農業部進行雜交試驗、驗證階段,即將成為新品種。

期盼更大的突破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廖西元說,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8億饑餓人口。為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開發鹽堿地、利用海水灌溉種植成了世界各國專家探索的方向,但苦于找不到野生物種資源,多年來研究始終難以突破。因此,海稻被稱為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他還說,為了研究耐鹽堿水稻品種,目前世界各國正展開角逐:埃及將咸水湖蘆葦與水稻雜交試驗,菲律賓將兩個不同親本的耐鹽株系雜交試驗,印度將紅樹里提取的基因植入現有水稻品系,日本采用光波信息混合物改變水稻性能,中國有專家已開展大米草和水稻雜交、轉基因技術培育等試驗。

然而,這些研究仍在試驗階段。陳日勝的海稻項目,在世界已屬于“領跑者”。為了保持領先,有必要對海稻的功能基因進行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目前,富程基因技術公司正組織專家研究海稻耐鹽堿、耐淹的基因標志。“這是核心競爭力,將來能技術出口,為國家贏得聲望。”海稻國際公司總經理趙益通說。

同時,海稻已引起國外注意。2014年,美國兩名農業專家得知湛江育出海稻種后,專程來考察。兩人在田邊拍攝3小時,記錄下海水漲落、灌溉稻田的全過程;東南亞一些經歷海嘯、良田變鹽堿地的國家,也派出專家到北京找到海稻國際公司尋求合作。

有趣的是,2013年10月10日,在湖南超級稻高產攻關基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再創世界紀錄:平均畝產達1026.7公斤。

世上的事就這般湊巧――袁隆平與陳日勝都畢業于農校。他們的兩大突破都源于野生稻的發現:40多年前,袁隆平和助手在海南頭頂烈日、腳踩爛泥,彎腰駝背地在茫茫綠海中一穗一穗地苦苦尋覓,終于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由此開辟了雜交水稻新天地,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大幅度增產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袁隆平曾說:“如果沒有野生稻資源,要在水稻優良品種培育上有很大的突破是很難的。”

29年前,陳日勝慧眼獨具,在廣東遂溪雜草叢生的蘆葦蕩里發現了一株野生海稻。他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自己影響最大。多年來,陳日勝堅信海稻抗澇、抗鹽堿、抗蟲害的特有基因,將有助雜交水稻提升畝產。

3年前,袁隆平提出,超級雜交水稻未來走“超模”路線,高度能達到1.8~2米。而種在湛江的海稻,株高已達到1.8~2.3米。如此獨特的“身高基因”,或有助實現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水稻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人坐稻谷下乘涼。

陳日勝迫切希望盡快實施海稻種子產業化工程。在他的夢里,大海沿岸的不毛之地,內陸的鹽堿灘,最終都將變成稻花飄香的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