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賓語從句練習題范文

時間:2023-03-17 17:20: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賓語從句練習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賓語從句練習題

篇1

高中英語教材以其嶄新的教學思想,豐富有趣的內(nèi)容和合理的編排體系受到了廣大英語教師的歡迎。學生的聽課能力明顯強于以前的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普遍得到加強。但還有很多學校的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究其原因,多數(shù)人認為是教師教學放不開手腳,過于保守,教師的觀念需要改變。但我從這兩年使用教材的體驗中卻深深體會到其真正原因在于: ① 高中英語教學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而這又是我們不能回避的; ② 我們身處縣域,缺少真實語言交際環(huán)境,而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來進行假設(shè)語境練習不能使學生真正提高語感和答題能力。

 

其實,仔細分析教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它有極其豐富的知識含量,且是以語言、知識為主線,語法為輔線的編排方式編寫的。這就使許多人認為語法教學已不再必要,但是我認為不講語法,對于每一位只有在幾節(jié)英語課上才能進入英語環(huán)境的中國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必要的語法知識講解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單純記憶單詞是無法寫對句子的,只有了解英文的基本句式規(guī)則,知道詞性,以及各種詞和變化規(guī)則才可能以英文習慣寫出句子。關(guān)鍵問題是怎樣進行語法教學。從我的教學實踐中感到,高中英語教材實際上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語法教學場景,同時它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消化語法知識的過程和時間。

 

我們的對象是學生而不是課本,高中學生不同于初中的學生,他們更多的是通過理性分析來學習新知識的,在機械記憶的基礎(chǔ)上,他們需要歸納、總結(jié)與反復練習的過程。那么,語法教學是否就象過去那樣,在一個階段內(nèi),把一項語法強教給學生,讓學生去背一些干條條呢?如果這樣的話,教材的新就體現(xiàn)不出來了,它的優(yōu)越性也就無從談起了。

 

那么,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教材把語法講透,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且又可以在實際和考試中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呢?根據(jù)我對高一、高二四本書的教授,對其巧妙編排感受極深,并且覺得語法教學在新教材中變得簡單易行了,因為新教材是按照人的記憶和理解的反復性把語法分散在整個高中教學過程中的,因而更科學,更好操作。

 

例如,“名詞性從句”就是一個貫穿高一、高二兩學年的一個語法項目,它從高一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關(guān)系入手,延伸到“賓語從句”;再延伸到高二年級的“表語從句”、“主語從句”及“同位語從句”。高一學生在經(jīng)過一學期的“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關(guān)系的練習后,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這些基本用法,為以后的名詞性從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chǔ)。第二學期進人賓語從句練習,因為有了“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練習過程,賓語從句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例如,給出直接引語變?yōu)殚g接引語的幾個例句:

 

he said, “i like it very much” he said (that) he liked it very much.

he asked, “do you like cakes?” he asked me if/whether i liked cakes.

he said to me, “dont be late.” he told me not to be late.

通過比較后得出:只有在直線引語是析使句時,間接引語才不是從句。  

高二年級仍是以賓語從句為主要語法,反復練習,然后引出表語從句,學生在經(jīng)過課文中大量練習后,就掌握了基本用法,然后給學生幾個與賓語從句引導詞不同的例句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與注意。例如:

 

it looked as if it was going to rain.

the question is whther it is worth doing.

高二第二學期出現(xiàn)主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的句子及練習。因為已經(jīng)有了前面的賓語從句與表語從句的練習,且主語從句又剛好與中文表達順序相似,所以基本句子結(jié)構(gòu)學生并不感到困難,只需多練習句子就可以達到目的。但是,由于引導主語從句的引導詞“that”沒有意義,學生掌握有一定困難,需要多做練習,多指導。可以給學生幾個典型句子幫助他們理解。例如:

 

what is needed is more time.

that he didnt come worried us a lot.

同位語從句是學生不易理解的句式,所以要讓學生把書上的句子讀熟,最好能譯成中文,再轉(zhuǎn)為英文,反復練習,最后讓學生記住幾個經(jīng)常用來引導同位語從句的關(guān)鍵詞如fact, idea, news, promise等。

 

這樣,整個名詞性從句就完整地學完了。

由于編排合理,且附有大量練習,老師只需和學生一起把語法以單元順序順下來。但是,一個流程下來,大部分學生只能進行單一語法習題,而缺乏綜合性,且課本上的習題難度與試題之間還有很大差距。為了彌補這個差距,使學生能在考試時發(fā)揮出水平,在全部兩年課程結(jié)束以后的復習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這里還是以名詞性從句為例,可以給學生做出以下總結(jié):

 

1. 引導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只能用whefher, 不能用if。

2. 引導的從句作介詞賓語時,只用whefher, 不用if。

3. whefher后面可接不定式短語,而if則不能。

篇2

【關(guān)鍵詞】新形勢 高職高專英語 語法教學 應用

時代不斷變化,學生學習以及接受知識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效教師仍然用“不變應萬變”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尤其是在英語語法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法教學。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十分嚴謹?shù)貙⒄Z法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在運用機械記憶方式不斷加強記憶和鞏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個性受到了較大的壓抑,學生在英語語法的學習過程中仍然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需要積極學習與掌握新型的教學方式,借助當前的網(wǎng)絡(luò)作用而有效提升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有效克服英語語法的難點問題,促進學生有效掌握英語語法知識。

一、翻轉(zhuǎn)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比

在翻轉(zhuǎn)課堂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所提供的視頻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將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在溝通和交流中有效解決問題。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教材中的內(nèi)容而進行直接授課,學生則只能根據(jù)教師的步伐接受知識,學生總是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tài),難以有效發(fā)揮出自己的自主性。通過翻轉(zhuǎn)課堂的模式,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人公作用,在學習中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而有效掌握知識,并通過和其他同學的討論和交流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翻轉(zhuǎn)課堂模式中,學生完成作業(yè)主要是在課堂中當堂完成,然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而進行講解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成作業(yè)和學習場所都不會受到限制,體現(xiàn)出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方式具有多樣性,不再將學生考試分析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然而在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中,學生主要是在課后完成作業(yè),從而達到鞏固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知識的目的,并且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就是課堂,這對學生追求個性化帶來不利的作用。再從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評價模式中分析,主要通過筆試的方式考察學生掌握知R的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并沒有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能力,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分析翻轉(zhuǎn)課堂在英語語法實踐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翻轉(zhuǎn)課堂模式下,主要是學生結(jié)合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可以在學習平臺中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并能夠自主完成對應的課后練習題目,而課堂中,教師則根據(jù)學生所反饋的問題進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解答疑問,促進學生能夠順利地輸出英語語法知識,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英語語法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效率。

1.課前進行模塊設(shè)計。教師在高一學生中進行語法教學時,在第一課時中,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法的情況進行了解,這對教師在今后進行語法教學帶來良好幫助,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確定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運用翻轉(zhuǎn)課堂的模式進行英語語法教學,就需要做好課前設(shè)計工作,尤其是語法教學的第一個課時,由于高職高專語法知識和初中語法知識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要結(jié)合初中語法知識進行復習,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回憶英語語法的知識,這對學生而言,可以有效進行英語語法知識的銜接。初中英語教學中,以人教版的新目標為例,其中包含五冊教材,較好地概括了中考中所要考察的語法知識,因此,高職高專教師在第一課時中,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對初中所掌握的語法知識進行回憶,然后教師在課程中設(shè)計對應的練習題目,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和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從而為學生順利地進入高職高專語法學習帶來良好的幫助,同時在這節(jié)課程中也能夠較好地為學生進行初中和高職高專語法知識的銜接。

例如教師對初中語法中形容詞的比較級規(guī)則回憶中,可以通過視頻資料的方式先讓學生完成對應的練習題目。首先是回憶變化的規(guī)則,形容詞變?yōu)楸容^級,如下題目:

(1)直接可以在形容詞詞尾加er,Eg:tall―taller;

(2)不發(fā)音e 結(jié)尾,直接在形容詞的詞尾加r,Eg:nice―nicer;

(3)形容詞中重讀閉音節(jié)作為結(jié)尾且詞尾只存在1個輔音字母,即就是一個元音+ 一個輔音,此時應該雙寫輔音字母,再加er,Eg:big―bigger。

(4)“輔音字母加字母y”結(jié)尾,則先將字母y改i,再加er。Eg:happy―happier。

(5)形容詞中多音節(jié)與部分的雙音節(jié)詞在其前加more,Eg:Outgoing―more outgoing。

當學生根據(jù)教師做制作的學習視頻觀察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設(shè)計一定的練習題目,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回憶這些規(guī)則,從而喚起學生的記憶,這對學生進入高職高專的語法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為高職高專階段掌握英語法語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2.建立語法學習任務(wù)單。根據(jù)高職高專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和接受情況,教師在第一課時中對學生掌握語法的情況進行分析,而在之后的語法教學中,就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設(shè)計語法學習的任務(wù)單。通過設(shè)計任務(wù)單的方式能夠?qū)W生掌握語法知識的進度帶來幫助,同時在任務(wù)單中,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己學習的能力,并且也可以根據(jù)語法知識學習情況而進行適當復習。

例如當教師要講授定語從句的知識中,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際所掌握的知識而先學習其他的從句知識。從較為簡單的知識學習入手,例如賓語從句,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會經(jīng)常用到,通過學習這些簡單的從句知識,然后再結(jié)合教師所提供的學習的資料而進行組織學習定語從句的知識。首先從定語從句的定義入手,讓學生了解何為定語從句;其次,在通過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定語從句的用途;最后,進行簡單地練習輸出知識。通過教師所指定的學習任務(wù)單,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定語從句的學習,并能夠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學情,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中有效掌握英語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高職高專學生掌握語法知識。在有計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進行記憶和學習,這就體現(xiàn)出翻轉(zhuǎn)課堂中學生對學習的個性化需求的特點,進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標。

3.答疑和評價。在翻轉(zhuǎn)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中的主要作用是解答學生在自主學生中所遇到的疑惑,因此,教師通過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在課堂中集中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有效掌握英語語法知識,這能夠促進學生提升學習語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做好課程評價,在翻轉(zhuǎn)課堂的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而且在結(jié)果評價中還要增加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這能夠促進學生不斷提升自己對語法學習的動力,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在翻轉(zhuǎn)課堂中展示出自己的個性,這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帶來積極作用。

三、結(jié)束語

通過本文分析可知,“翻轉(zhuǎn)課堂”徹底地顛覆我國英語語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先學而教師后教的模式下,一方面是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自主地參與英語語法學習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在講授語法知識中能夠做到目標明確,從而提升英語語法的教學效率。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課堂中的主人,告別英語語法學習中教師“滿堂灌”的模式,同時學生也能夠在一個相對輕松、快樂環(huán)境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溝通、合作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翻轉(zhuǎn)課堂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目的,從促使學生對英語語法更加感興趣,提升了英語語法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任飛躍.高高專英語課程信息化改革中遇到的若干問題[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8):152-153.

[2]何宏偉,陳立英.新形勢下高職高專英語語法課教學的思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04):88-90.

[3]楊妍.新形勢下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7):21.

【課題】本文為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資助課題《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材對比及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CWYGJ16-18。

作者簡介:

岳洪(1978-),女,四川劍閣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語法教法研究。

任穎(1972-),男,四川蒼溪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英漢語法對比。

篇3

初三英語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將來臨,眾所周知,九年級的下學期是孩子們一生中最重要、最關(guān)鍵的階段,也可以說這段時期決定了孩子們的前途和命運。而中考英語成功與否關(guān)鍵在于復習,復習階段的成功與否也決定著中考英語的成績。因此,我深知自己身上的任務(wù)很重,責任更重。但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努力去克服,幫助孩子們順利地邁出人生這關(guān)鍵的一步。為使英語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的進行,為今后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特制定九年級英語教學和復習計劃。

一、總體目標

1、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真正轉(zhuǎn)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爭取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2、做好中考總復習工作,抓好尖子生,提高臨界生,盯住所有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漏掉,鼓勵學生向目標邁進,中考爭取穩(wěn)中有升。

二、 具體工作措施

1、加強學習,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專研七、八、九年級五本教材,形成固定的知識體系,研究2015年的考試說明,精選近幾年的中考題。

2、繼續(xù)大練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3、實行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模式。

4、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挖掘?qū)W生的心理資源,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既是教師,又是家長和朋友。

5、指導學生如何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做作業(yè)、小結(jié)和討論,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總體復習思路

1、按單元復習。通覽初中教材,進行單元知識點掃描。目的是對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把好“基礎(chǔ)關(guān)”;任務(wù)是掌握各單元知識結(jié)構(gòu),全面地復習知識點,完成理解記憶;重點是重視課標要求與教材的基礎(chǔ)作用,強化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面向全體,面向基礎(chǔ)。

2、語法專項復習。鉆研考試標準和考試說明,進行語法、詞法、句子、時態(tài)和話題專項復習。統(tǒng)攬初中教材中的重點語法項目,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初中教材內(nèi)容。

3、題型專練,模擬演練。按照中考題型(聽力、單項選擇、句子翻譯、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進行題型專練,了解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抓住中考題型變化,確定訓練方式,進行查缺補漏。最后進行幾次中考模擬演練,演練之后教師要精講精煉,在講題上下功夫。

四、 具體復習內(nèi)容

第一輪:

時間安排:3月2日----4月20日

主要內(nèi)容:初中教材課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短語、常用句型;熟記對話和課文,理解所學語法內(nèi)容。

階段目標:完成理解性記憶內(nèi)容,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短語、常用句型;熟練掌握對話和課文內(nèi)容,所學語法能達到一定的應用程度。

具體思路:第一輪復習應以大綱為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為根本,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單元復習。每復習一單元之前,教師布置學生認真記憶書后單詞和短語;課上檢驗,然后讓大家找出本單元的知識點,總結(jié)用法,教師再做以適當?shù)难a充。最后,再將本單元的知識點賦予下一單元書后的單詞和短語中,進行再一次檢測。

第二輪:

時間安排:4月28日———5月18日

主要內(nèi)容:詞法包括名詞、代詞、數(shù)詞、介詞和介詞短語、連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動詞、句子。掌握動詞六種時態(tài)的構(gòu)成及基本用法和被動語態(tài),即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句法包括掌握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的構(gòu)成和基本用法,掌握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并列句、賓語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

階段目標:熟練的掌握知識要點,使知識形成系統(tǒng)。教師傳授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

具體思路:這一階段我將語法分成幾大塊復習,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教師總結(jié)為輔,學生復習為主。注重學生歸納,教師總結(jié)指導應注意事項。對學生已掌握的內(nèi)容少講或不講,對學生不夠熟練的要重點講,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所復習的語法內(nèi)容,按中考題型精選練習題,使學生每天復習的知識都能夠加以鞏固

第三輪:

時間安排:5月19日———中考前

主要內(nèi)容:題型專練,模擬演練。

階段目標:查缺補漏,幫助學生找出發(fā)生錯誤的原因,使其能夠及時改正,并記住正確的方法,迅速提高成績。

具體思路:按照中考題型(聽力、單項選擇、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句子翻譯、任務(wù)型閱讀和書面表達)進行題型專練。教師選取適當?shù)哪M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這一階段要通過對學生限時測試,使他們把所學的知識上升為綜合運用能力,逐步適應中考要求。同時對近年中考試題加以認真研究,教學生答題技巧。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減輕壓力,穩(wěn)定情緒,自如的應對中考,取得好成績。

五、總之,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圓滿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爭取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讓有升學希望的學生都能升入理想的高中。

初三英語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44)班的英語教學工作。該班共有學生40人,學生英語基礎(chǔ)參差不齊,中上學生約十人,中層學生比例不大,班級尾巴較大!確立抓兩頭促中間,提高培優(yōu)輔的力度是應對的首選方法。

二、教學達成目標:

教師職業(yè)決定了自己的樂趣和追求是榮譽而不是金錢!工作雖輕卻感覺責任重大。為了孩子們的前程也為了學校的重托,力爭優(yōu)質(zhì)圓滿完成教務(wù)處制訂的各項教學達成目標!以最飽滿的競技狀態(tài)進入中考,優(yōu)生中考出優(yōu)分創(chuàng)佳績,差生不拖后腿!

三、教學措施:

初三英語備課組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根據(jù)近幾年中考試題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四輪復習法”作為初三英語總復習計劃。第一輪要求先全面復習初中英語基礎(chǔ)知識,學生重讀課本,夯實基礎(chǔ)。以中考指導為主。第二輪進行重點語言基礎(chǔ)知識及專項題型的復習,第三輪是語言應用強化訓練。第四輪就是中考模擬訓練 。

第一輪復習在3月-4月,教師以教科書為本,按教材順序歸納語言點,講透語言點的運用,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重點是基礎(chǔ)詞匯、詞組、句型的過關(guān)。這一輪切忌炒“冷飯”,要做到“溫故而知新”。這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單元復習前,讓學生利用早自修預習本單元重點短語和句型,教師歸納時可與其它短語做橫向、縱向比較,幫助學生鞏固運用。我們使用的輔導書是《高效課堂》,學生在做配套聯(lián)系的同時,可進行階段性檢測,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及時查漏補缺,鞏固好基礎(chǔ)知識。

第二輪復習至五月下旬結(jié)束,一是針對重點的語言基礎(chǔ)知識,如名詞與代詞、形容詞與副詞、動詞、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的復習。要求突出重點,反對

面面俱到;要遵守精講精練原則,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在答題時做到靈活應用,觸類旁通,變知識為能力。教師要仔細研究考綱中對各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考試要求,避免偏題、怪題,對教材中反復出現(xiàn)的重點、難點,應指導學生掌握。加強對賓語從句和狀語從句這兩類重難點從句的復習。.二是對重點題型完型填空、閱讀理解、聽力進行專項強化訓練。完型填空題是綜合類型的試題,它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對句子結(jié)構(gòu)、詞語的運用和辨析、固定搭配和習慣用法等多種語法和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以及對各種英語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

第三輪復習在于知識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

指導學生做完型填空時:

1.通讀全文,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切忌只盯住一個句子倉促解題。快速閱讀時還要注意找出關(guān)鍵詞,抓住了關(guān)鍵詞就抓住了故事的線索。

2.重視主題句。短文的主題句,往往是每篇文章的首句,有時也出現(xiàn)在文章的中間或結(jié)束處。主題句是深入了解全文的“窗口”,甚至能以此句為立足點,從該句的時態(tài)、語氣推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還原檢查,看是否順理成章,從語意和語法兩方面檢查無誤后便可完成。 做閱讀理解題時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作題時可先瀏覽問題,帶著問題通讀全文,也可先通讀全文再看題目,文章至少讀兩遍以上。

2.正確對待文章中的生詞和難句,要學會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其意。對于文章中一些較復雜的長句,只要抓住重點和關(guān)鍵,問題就明朗了。

3.做完題后,要重新檢查一遍試題,對文中關(guān)鍵詞語及重要語句一定要細讀、讀透。有時題目難度大,僅從字面理解還不夠,要跟根據(jù)上下文和中心思想進行歸納和推斷。

做聽力測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拿到試卷后要快速瀏覽選項,確定聽音重點并進行猜測,帶著問題和線索聽錄

音能準確快速地理解內(nèi)容。

2.不管是對話還是短文,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整體內(nèi)容的理解上,無須強迫自己聽清每個單詞,應把重點放在關(guān)鍵詞或與問題有關(guān)的答案上。

第四輪復習著重于中考題型進行模擬訓練。集中訓練模式主要是中考模擬和歷屆中考優(yōu)秀試題選編。從本次模擬考試情況看,我校初三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普遍差,二是詞匯部分失分較多。

篇4

一、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注意詞匯的積累和詞句的活用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是由詞組成的,如果學生掌握了造句的技巧,把句子組成短文,寫作的難度就會降低了。所以本著“詞不離句”的原則,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造句訓練。比如每完成一新課的教學就讓學生用新單詞口頭造句,熟悉新單詞的詞性及用法,如學習teach――I teach you English,/Heteaches us maths,課后再讓學生把Useful expressions每個造兩個句子寫在作業(yè)本上,這樣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詞匯,掌握了它們的用法,也對英漢句子結(jié)構(gòu)的差異有所感悟和了解,這就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二、注意課堂教學中訓練同學們的英語思維。讓同學們用英語來思考問題

寫作有持續(xù)性的特點,要多練才能生巧,可師生的時間都有限,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群口作文無疑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可在授課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口頭練習表達一個話題,讓學生做到“句不離文”。

口頭作文訓練形式有很多,如:課前值日報告、輪流講故事、話題討論、看圖說話、英語角等等,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我是這樣訓練學生進行話題討論的。如初一上學期學習對人物的介紹,我讓一個學生站起來,讓大家自由發(fā)問以了解她他的基本情況,如“How old are you?How tall are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What’syour favourite food?Do you like sports,'What d0 you oftendo after class,What d0 you often do on Saturday and onSunday?我把這些基本信息板書在黑板左側(cè),再讓大家以“My Best Friend”為題對此學生進行描述,先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我們所學的哪些句子能用上,再找部分學生每人說一句,把大家所說組織成短文板書在黑板上,最后在用詞、句式、語法等方面加以指導,周末讓學生描寫自己的好友時,他們就駕輕就熟了。再如初一下學期學習有關(guān)節(jié)日的話題時,我給出一個題目“My Favourite Festival”,繞這個題目我給出四個節(jié)日,如: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the Children’s Day,theMid-autumn Day,讓四個大組每組討論描述其中的一個節(jié)日,還是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法,然后要求他們在課后寫成短文,最后張貼在“Writing Guard”,讓他們互相學習借鑒。

根據(jù)教學需要還可對學生適當進行擴展訓練。如Lesson 49 of Book 1學習季節(jié)的描述時,我展示winter和spnng的圖片,從問天氣人手,引導學生嘗試描述這兩幅圖,描述的過程中教學生學習月份的單詞,最后要求學生把剛才所說的串成短文。

eg,winter Now it's winter,There are three months inwinter,They are December,Januar,j and February,Theweather in winter is cold and snowy,We like winter be-cause we can play with snow and make snowmen,TheSpring Festival is in winter,We can have fun,

三、例文導析。領(lǐng)神會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初學寫語文作文時,是不是一個模仿的過程?老師告知我們:多讀多練,就可提高。英語和漢語都是語言,語言的學習是相通的,英語初學階段作文練習也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學生需要教師給他們展示一些范文,教給他們一些寫作的基本方法,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表述,這樣他們才知道如何人手,才對自己去寫作有信心。鑒于此,在平時練習中,我們可把一些課文、練習題中的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當作文范文讓學生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題、描述的順序、段落的劃分、采用的時態(tài)、特殊句式的運用、過渡詞的使用等,讓他們觀察總結(jié)別人是怎樣描述組織的,跟教材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章就讓學生仿寫。

四、指導審題。握技巧

除了讓學生堅持寫作練習,訓練學生養(yǎng)成好的寫作習慣也至關(guān)重要。首先要強調(diào)學生認真審題,初中英語作文的形式大致可分四類: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感想作文,讀題后看這屬于哪類作文,明確題目有那些要求,考慮如何開頭、如何結(jié)尾、如何組織信息點、如何過渡,這是寫好英語作文的關(guān)鍵。然后在平時口頭練習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步驟和寫作技巧。

篇5

【關(guān)鍵詞】句法 教學 點撥思維

一、引言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因此,教師不光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學生的學法。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授之以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的正確途徑。外語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教學計劃、目的都要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才能實現(xiàn)。如果教師只埋頭教書,不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不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外語的影響,不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就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也不能大面積提高外語教學質(zhì)量。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學會學習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中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學生總有一天要離開學校,獨立參加社會實踐,而學習則不能因此而停止。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學會“點金術(shù)”。重視學法研究是中外外語教改的共同趨勢,教育改革的重要之處在于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要會學。正像巴班斯基強調(diào)的,“教的最優(yōu)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yōu)化”。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按照jin shibo教授所說的那樣去做:“at all times,seriou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by the teacher to helping the students work more effectively,improve their methods of study.”為此,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思維教學法。本文將對點撥思維法的橫向、縱向以及綜合性進行探討。

二、點撥思維教學法

所謂點撥思維就是啟發(fā)、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多向式思維,克服教學中的“單打一”,對一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在聯(lián)想質(zhì)疑的過程中盡可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開發(fā)自身大腦智力,進行“發(fā)散型”思維,以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外語教學是實踐性極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大量的言語實踐,才能達到提高言語技能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思維,而點撥思維的關(guān)鍵就在于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觀察、比較、聯(lián)想、質(zhì)疑和歸納能力。采用這種方法既可以指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觀察、比較、歸納語言現(xiàn)象的良好習慣,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以及其自學能力。

1.縱向點撥思維。在句法教學時教師不僅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比較,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做縱向觀察和比較的能力。例如:Praised as he was, he remained modest. 在教學中教師不必把時間花費在講解語法上,而是采用比較語言實例的方式給出三個句子,讓學生去觀察、比較、質(zhì)疑、歸納自行做出結(jié)論:Praised as he was, he remained modest.=Though (Although) he was praised, he remained modest.= Praised though he was, he remained modest. 接著給出若干個作為補充練習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討論后對As引導的狀語從句的四種類型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jié):A.(1)Strong as nylon socks are, I don’t like them very much.(2)Teacher as Michael is, he is not capable of teaching all subjects. B.(1) Try as they would, the enemy could not escape their doom. (2) Raining hard as it is, he is still at work. C.(1) Fail as he did, yet he didn’t give up the experiment.(2)Torture him as they did, the enemy got nothing out of the Red Army man. D.(1)Much as I like swimming, I like skating much better.(2)Again and again as he failed, he didn’t lose heart.

通過觀察、比較、思考,學生們不難做出以下帶有規(guī)律性的總結(jié):A型:表語+as+主語+連系動詞……(表語若為名詞,其前不帶冠詞);B型:實義動詞+as+主語+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C型實義動詞(原形)+as+主語+do……;D型:副詞(詞組)+as+主語+實意動詞……

由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采用了點撥思維的教學方式,學生不但掌握了As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具有倒裝的特點而且擴寬了思路,擴寬了知識面。

又如:Not only is the sun now used for cooking,but it also supplies power for such things as beacon lights for ships and airplanes. 在教學中,教師不必把時間主要花費在講解語法上,可以采用比較語言實例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給出如下句子,讓學生去觀察、比較、質(zhì)疑、歸納,自行作出結(jié)論:

(1)1 Not only have the fables themselves lived for nearly 1,500 years, but expressions from them have entered the various languages. = The fables themselves have not only lived for nearly 1,500 years,but expressions from them have entered the various languages.

(2)Not a word did he say.= He didn’t say a word.

(3)Seldom does he show his true feelings.= He seldom shows his true feelings.

(4)Hardly had I left when the trouble started.= I had hardly left when the trouble started.

通過觀察、比較、思考,學生們不難做出以下帶有規(guī)律性的總結(jié):謂語的一部分被置于主語之前,主要是因為具有否定意義的詞not, not only, seldom, hardly等,這種語法現(xiàn)象用來表示強調(diào)。在學生掌握了部分謂語倒裝的語法現(xiàn)象的基礎(chǔ)上,再補充若干個例子如:

(5)Here comes the bus.

(6)Down came the rain we were all wet through in a minute.

(7)The door burst open and in rushed the crowd.

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辨這一句法結(jié)構(gòu)與部分謂語倒裝的句法結(jié)構(gòu)的區(qū)別。最終學生會容易地得出結(jié)論:當帶有肯定詞義的副詞提前,整個謂語動詞有時可置于主語之前,主要是為了照顧句子平衡。全部謂語倒裝的句法結(jié)構(gòu)比部分謂語倒裝結(jié)構(gòu)的句法結(jié)構(gòu)在語氣上更為強烈。

2.橫向點撥思維。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具有把外語作為交際工具來使用的能力。“Practice makes perfect. ” 可以說早就是外語界的共識了,但在英語句法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語法分析和機械的書面練習過多的現(xiàn)狀仍是一種較為流行的通病。為了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比較順利地做到對語言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觸類旁通,達到理解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客觀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除了縱向的觀察比較之外,同時也要重視橫向觀察和比較。例如:All the family wondered whether Mr. Jones was stupid and ill-tempered or only stupid. 學生對whether能否被if替換提出疑問。為此,教師可以把if-clause和whether-clause向?qū)W生進行橫向論述。但是,并不是采用羅列條文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通過典型的語言實例,先理解句意,再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然后歸納的點撥方式來組織教學。如:

(1)The test was to see whether/if he was mechanically-minded.

(2)Do you know whether/if any decision has been arrived yet?

(3)Whether he was a liar has to be seen.(whether≠if)

(4)Whether she comes doesn’t concern me.(whether≠if)

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通過運用語法的手段得出:當whether或if作為賓語從句時,whether-clause與if-clause可以互換;當 whether作為主語從句或表語從句時whether與if 不可以互換。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發(fā)散型”思維的訓練外,在平日的練習中教師亦應該有針對性的安排一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練習題。比如學生前面就學了as soon as的用法,在后來的學習中又出現(xiàn)了Hardly had I left when the trouble started,教師可以在補充訓練中對英語表達“剛一……,就……”的時間句型安排針對以下范例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觀察、分析、比較、記憶并做造句練習:(1)We had hardly/Hardly had we gathered in the wheat when it began to rain.(2)I had no sooner/No sooner had I reached home than the telephone rang.(3)I started as soon as/the moment I got your letter.(4)On hearing the bad news,Alice began to cry.事實上,縱向與橫向的思維在很多情況下并無絕對的界限,而是交織在一起的,根據(jù)實際需要有側(cè)重的靈活進行的。

3.點撥思維的綜合性。點撥思維的教學特點就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發(fā)散型”思維,從而達到把知識學活的目的,進而用活的目的,因而以句法教學為側(cè)重點的點撥思維過程在很多情況下都與語音、語法,甚至與語篇內(nèi)容有這樣或那樣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句法教學中點撥思維的綜合性就不言而喻。下面以大家都十分熟悉的”too…to” 句型來進行簡略的討論。

即使初中生對The ice on the lake is too thin to skate on一句中”too…to” 的用法也能理解,即句中的too為副詞,意為“太,過分”(in a higher degree than is allowable or required:超出了所允許或需要的程度),句中的to-inf表示否定含義。但是在高年級時,學生接觸如下一個句子:They seemed to be too nervous and were too anxious to leave。這時就應該針對英語中too的含義與”too…to”句型的整體用法進行深層次的教學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點撥思維的綜合性。可采用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由淺入深,既可以以句法為主,又涉及了語音、詞匯方面的內(nèi)容,效果較好。教學過程仍然以觀察語言實例開始,要求學生特別注意句子的邏輯表意功能:

A.(1)The train was coming near quickly, and the boy was too frightened to move. = A train was coming near quickly and the boy was so frightened that he couldn’t move.(2)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 = The box is so heavy that I can’t carry it.

B.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English is not too difficult to learn.

C.He is too wise not to know it.= He is so wise that he can not but know it.

D.Helen is too ready to get angry. = It is easy for Helen to get angry. The old man is too inclined to get tired. The people are too anxious to have peace.

在學生就上述例子進行觀察討論之后,教師可以作下述重點歸納。在上述四組例中,除了A組外,too的意思是“非常”、“十分”(extremely or exceedingly)試比較下述兩句,要求學生注意too的含義和其修飾的內(nèi)容:

I’m too tired to walk on.

I’m only/just too glad to accept your offer.

上面第一句中的too弱讀,第二句中的too則重讀,同時要求學生注意,詞在句中是否重讀常與句意相關(guān)聯(lián)。由于A、B、C、D、四組例句都進行了句型轉(zhuǎn)換,其中很多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不僅不必由教師贅述,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作出必要的總結(jié)。這樣的教學過程既省時又突出了重點,其教學效果不僅在于使學生對”too…to” 句型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了求知欲。

如前所述,句法教學中的點撥思維常常不只是單句理解的過程,而應與語篇聯(lián)系起來,如They seemed to be too nervous and were too anxious to leave。這句里的to-inf就絕不可能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對該句只需向?qū)W生提出”Did the two men seem to be very anxious at that time? ” 和”Did they seem to want to leave very soon?” 兩個問題,學生根據(jù)語篇的邏輯紐帶一定會給出肯定的回答,教師在這個基礎(chǔ)上展開就語言實例對學生進行的點撥思維就顯得自然且有一定基礎(chǔ)了。

三、結(jié)束語

點撥思維是由教學雙方進行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點撥,也就是啟發(fā);“思維”是學生來完成的。在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隨著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增強,有時他們會提出很多在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過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往往是教師未接觸或未引起重視的“知識”。這就反過來又點撥了教師的思維,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yè)知識的提高和教法的改進,從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當然,點撥思維的方法的采用一定要考慮因材施教,從實際出發(fā),點撥要突出重點,以利突破難點;還必須做到把握學生的整體層次,注意適度,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Cook, Vivian.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Edward Amold (publishers) Limited.

[2]Richards, Jack C. & Rodgers, Theodore S. 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Widdowson, H.G.1990.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姚林群.論反思能力及其培養(yǎng)[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01).

[5]于天貞.從“主演”到“導演”:基礎(chǔ)教育翻轉(zhuǎn)課堂中教師角色轉(zhuǎn)換及其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