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猜成語答案范文
時間:2023-04-03 21:0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看圖猜成語答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基本信息
拼音:[jīn jī dú lì]
注音:ㄐㄧㄣ ㄐㄧ ㄉㄨˊ ㄌㄧˋ
同義詞:鶴立雞群
反義詞:平淡無奇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用一足站立
成語解釋:指獨腿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勢。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成語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p>
篇2
看圖猜成語游戲是微信小程序中的一款通過看圖來猜成語的游戲。
游戲在每一道題目中會有一個具有成語字面意思解釋的圖片,通過對圖片的解析和理解,即可將正確答案找出。
題目難易程度居中,適合廣大群眾開發智力,提高成語積累量。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上課了,只見老師邁著輕快的腳步,面帶微笑的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張紙,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線條,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老師隨手拿起一根粉筆,轉身在黑板上畫起畫來。一筆剛完,就有許多同學咂巴著嘴津津有味的聊起來。“那像一條腸子!”“不,那像一條蚯蚓!”……同學們完全忘乎所以了,都沉浸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不一會,老師畫完了。我看著那些稀奇古怪的畫,笑得前翻后仰。“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字外有畫?。 蔽艺f道?!罢媸腔?!”同桌笑著說。
開始猜了,同學們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突然,一個同學站起來激動的說:“第三個的答案我猜出來了!是心花怒放?!薄皩??”老師詭異的說。對嗎?我也為他捏了一把冷汗。接下來,老師叫那個同學到黑板上找出那幾個字。只見那個同學匆匆跑到講臺,左指右比,一會來個360度轉彎,一會來個90度垂直。頓時,她像只身輕如燕的小燕子在講解她猜到的成語。最后,老師將答案揭曉了。那位同學的答案是正確的,就是心花怒放。再瞧瞧那個同學,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然后,老師將那字謎的面紗一層一層的剝了下來。他指引我們找到了一盞又一盞的“明燈”。時間一分一分的流逝了,游戲也結束了。不過同學們那可愛的笑容與歡快的笑聲依然在教室里蕩漾。
篇4
元旦那天,學校舉行文藝演出。第一個節目是歌舞《我們的節日》。小演員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是“化妝”的功勞。
接下來,是我和李元元表演的小品《我扶爺爺過馬路》。我一出場,同學們就認出我來了,還有搗蛋鬼大聲叫喊我的名字??墒菂s沒有同學認出李元元來,因為“化裝”對他做了一番修飾,他還真像一位老爺爺了。
現在你們明白了吧?“化妝”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化裝”則有兩個本領:一是假扮,例如,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她化裝成一個老太太。二是演員為了適合劇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修飾衣著容貌,例如,上面所提到的李元元就是經過化裝的。
這時,老師跑來對我們說:“你們倆還要表演一段相聲呢,還不趕快去 。這里該她們姐妹哪一個出馬,你們肯定知道了吧?
3版《看圖猜成語》參考答案
石沉大海 畫餅充饑
殺雞取卵 掌上明珠
3版《趣填動物成歇后語》參考答案
1.螞蚱2.魚3.老鼠
4.駱駝5.螃蟹6.豬
7.鱷魚8.飛蛾
9.狗10.兔子
5版《快樂如風》參考答案
1.qì pǐ xuàn là
2.許諾 鞠躬 名列前茅 此起彼伏 地動山搖 按部就班
3.(1)悲涼的 悲愴的 悲壯的 苦澀 輝煌
(2)滾滾滔滔 跑不丟 使不完 用不盡
4.他手扶胸口,面帶微笑,向全場的觀眾鞠躬致意。然后,挺著胸脯,吹著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賽場。
他的速度控制適宜,節奏安排合理,無論形體還是步態也都十分優美,全方位的優美。
5.凱特第一次領跑,使這一組的所有選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績,奪冠者,更刷新了賽會紀錄。
6.凱特破天荒獲得世界冠軍后,真是“快樂如風”,無比驕傲、自豪。但是,凱特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還需努力。從此,他訓練更加刻苦,在以后的大賽中又屢屢奪冠,保持了很多年。
篇5
教材的第一章第一節是“信息與信息技術”,理論居多,著重強調信息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征。如果只是把這些特征按照傳統的方法教學、總結,作為開學的第一堂課是毫無新意的,也會影響到學生以后對該門課的興趣。因此,要吸引學生,增加課堂亮點,提高課堂效率是個關鍵。通過前期的資料收集準備和整合,在“信息特征”這一知識點上,我采用以“信息技術的時展”為線索,分四個時期,針對每一時期設計一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切身感受、體會,并概括出對應的特征,并以小組為單位,以競賽形式
展開。
第一個設定時期為遠古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手勢、聲音、形體來進行信息溝通。因此,安排了游戲“你比劃我來猜”,四組各派兩位學生參與,分別完成5個詞語的題目,規定可以有聲音但不能說話。學生一上來參與積極性就很高,在游戲環節中,參賽者對于比較簡單的詞很輕易就能過關,而對于一些成語就比較難以準確表達,出現了比劃者和猜測者手足無措的場面。在規定時間內游戲停止,問大家:“在詞語接力中,大家感受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呢?”學生開始思考討論,有人說:“傳遞性。”“還有呢?有的詞語好像猜詞的同學猜錯了。”下面馬上有人喊到:“錯誤性?!焙茱@然,比較接近了,于是我開始公布答案:“一個是傳遞性,還有一個我們可以歸納得更準確一些,失真性,對不對?”下面異口同聲:“對!”
第二個時期為古代,出現了語言和文字,則安排“記憶”游戲,要求一位同學自愿參加,挑戰記憶力,在規定時間內記憶5組十位無規律的數字,不允許用文字或符號輔助記憶。雖然只限定一位同學,但其他同學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時間到了,那位同學只答對了一組,于是我便問道:“剛剛第一個游戲最后說的同學因為沒有直接看到相關詞語,僅能通過對方獲得一些信息,進行猜測,猜錯了情有可原;可是,第二個游戲老師可是將答案直接給他的,為什么他還是沒有說對呢?”“因為太難記了”“數字沒規律”“時間太短”……繼續追問:“那老師是怎么把這組數字信息傳遞給你們的呢,讓每個人都準確無誤地接收到?”“老師放在電腦里面的?!庇腥嘶卮??!袄蠋煱阉旁陔娔X里給大家看的,還有我們的課本,當大家忘了某句詩句,到課本上翻一翻就知道了,是吧?所以說,我們若要把聲音、語言或是其他一些瞬時信息更好地傳遞下去,必須依附于什么?”“紙張”“電腦”……“好,我們把這些稱為載體,借助載體,才能把信息更好地存儲下來,因此體現了信息的什么特性?。俊薄按鎯π??!?/p>
第三個時期為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此環節設計為“看圖說話”,給出三組主題圖片,讓學生看完后以搶答的方式說出圖片內容。我分別安排了如下主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巴西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今年暑假我校學生軍訓”。待學生搶答完畢后,我問大家:“這些圖片哪些你們覺得印象更為深刻?”下面有很多聲音回答:“女排”“軍訓”。“為什么?”“因為我們剛剛軍訓結束的”“因為我前幾天電視里看到女排奪冠了!”“原來如此,這些事情發生的時間距離現在比較近,所以大家印象深刻。這個可以體現信息的又一個特征――實效性?!贝蠹一腥淮笪?。
第四個時期為現代,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因特網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向學生提出一個名詞――“物聯網”。很多人都聽說過,但究竟什么是物聯網?在“考考你”環節,請學生通過網絡查找答案,幾分鐘后,學生搶著舉手告訴我他們在網絡上找到的各類結果。聽完,我不禁問道:“這些信息資源都是從網上獲取的,它并不以使用的人的多少而損耗,體現了網絡的什么特性,也是信息的一個什么特性呢?”答案有了:“共享性。”
此外,信息的其他特性通過另外一些途徑讓學生感受。以上說的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片段。適當加入游戲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了學生積極參與和投入的熱情,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集體,這也是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由此,我對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游戲環節的展開,要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去思考、判斷,但又不能讓學生上癮,所以教育游戲的趣味性應處于教育和游戲之間,教師在教學、游戲中應有意地將“體驗生活、提升素養”的學習理念貫穿始終。實踐證明,適當加入游戲,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輕松容易地接受教學內容,學生由于親身的參與、
篇6
【背景】《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碧K教版教材正是契合了這一原則,編寫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認識方向》便是其中之一。《認識方向》一課因其內容具有獨立性,可操作性強成為教師們上公開課、示范課的一個熱點內容。但一次外出聽課,讓我對這節課有了新的認識。
【案例】蘇教版教材第四冊的《認識方向》是在第三冊的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課的開始,教者用“你知道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嗎?”引入新課,數學與語文的有機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在引導學生理解“四面八方”這個成語的過程中,教者揭示出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八個詞,同時出示情景圖,讓學生選擇這八個詞說說圖中景點的位置,然后通過介紹“指南針”進一步認識八個方向。教師講解條理清晰,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也準確到位。接下來的練習,教者用“幫小動物找家”“我們去郊游”等一些合兒童“口味”的形式串起一個完整的情境。“幫小動物找家”更是掀起了,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都想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找到家。教師請了四位同學回答,這四位同學也不負眾望,準確地幫小動物找到了家。在大家看來,這節課應該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當教師提出“你怎么這么快就幫小動物找到家了,你是怎么想的”這一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如出一轍。幫小兔找家的同學說:“我知道小兔最喜歡吃蘑菇,圖上正好有一個蘑菇房,我就知道蘑菇房就是小兔的家。”幫小猴找家的同學說:“我知道小猴最喜歡吃桃子,所以‘桃房子’就是小猴的家?!薄@個答案不是教者想要的。為了想聽到大家期待的答案,教者又請了另外兩位同學回答,孩子們似乎像商量好了似的,不約而同地說:“我想的和他們一樣?!边@一情況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看到老師沒有點頭也不再微笑,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錯在哪里。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教師環顧四周,見沒人再舉手,隨即又追問了一句:“小兔說‘我的家在體育場的西北面’,你是怎樣判斷的?”經過教師這么一啟發,學生的思維才又回到了今天學習的“主題”。
【反思】放眼我們現在的低年級數學課堂,很多老師在設計教案時也會像這位老師一樣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把小兔的家設計成“蘑菇房”,把小猴的家設計成“桃房”,把小鹿的家設計成“樹洞房”,把小狗的家設計成“小木屋”,其目的也許是為了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但是,這樣一來恰恰干擾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注意力被“家”的形狀吸引,所解釋的理由也只是體現了一種生活經驗,而偏離了本節課的主題——“認識方向”。課的設計過多地考慮了“趣味”,而忽視了數學課本身該具有的“數學味”。受這節課的啟發,我在教學《認識方向》這一節課時,由以前學過的“東、南、西、北”直接引入,讓學生用這四個詞來描述主題圖中的景點。當學生發現有些景點用這四個方向不能準確地描述時,我鼓勵學生根據已認識的方向“創造”出新的描述方向的詞:“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并且和“上、下、左、右”聯系起來判斷,再加上肢體語言(做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右上方為東北方,右下方為東南方,左上方為西北方,左下方為西南方。在做“想想做做”第一題時,我也用“幫小動物找家”的形式,只不過把小動物的家全部設計成木屋,而突顯小動物說的話,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根據方位詞的描述判斷,并能由一個方向推及其他七個方向,盡可能地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展。對于參觀農場的處理,我不是只讓學生簡單地看圖說說,而是事先讓學生把每個景點剪成小塊圖片,根據我的描述貼在作業紙上,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用不同的表示方向的詞描述,讓其余同學猜是哪個景點。這樣一來,每個同學都動手操作,大膽猜測,這都是學生喜歡的、樂于參與的,而不只是少數幾個人說。學生的思維也始終圍繞“辨別方向”這一主題,而沒有偏離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7
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語文教學中,我堅持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堂口語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自由演講”式訓練
1.1老師應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高一的學生初次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講話,需要勇氣和膽量。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這一步至關重要。這一階段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明確告訴學生: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人人都參與,無一例外。學生既知沒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1.2向學生宣布進行口語訓練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是:(1)課前要作好充分準備,盡可能演講自己寫的圍繞某一主題的一段話,也可以錄用平時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講內容不限,只要是積極健康;(3)用普通話,聲音響亮,讓每位同學都能聽清;(4)每節課原則上是一課一人,按學號輪流;(5)每人脫稿演講時間不超過三分鐘,不少于一分鐘;(6)同學上臺時,大家鼓掌歡迎,講完后,無論講得怎樣都應報以掌聲。結束后,老師作簡要評分。
高一階段的自由演講,由于內容不受限制,學生興致很高,可準備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內 容相當豐富。因此,從學生演講的內容看,有學生自我介紹的;有講自己興趣愛好的;有回顧自己最難忘的一 段經歷的;有談異國風情的;有講成語故事的;有講名人軼事的;有講熱門話題的;有說我的爸爸、媽媽的; 有談我的老師的;有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經驗的;甚至還有講我的弱點的等等,涉及面很廣。通過演講,無論 講者聽者,都拓寬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階段是口語訓練的起始階段,由于學生的自身素質、性格特點、心理承受能力、口語 表達能力都存在差異,演講的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那些膽量小、口頭表 達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不僅要及時鼓勵,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講話結束,老師 評定分數時,要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信心和自尊。
經過這一階段的練習,絕大多數同學消除了膽怯的心理,對每課一講的訓練產生了興趣,特別是每節語文 課上都有可能出現新奇的演講內容,對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但這一階段學生的興趣尚停留在感性認識上 ,就鍛煉口語來講,還只能是量的積累階段。只有逐步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到口語訓練的必要,訓練才能真正 達到目的,逐步形成為語文素質。
2.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大膽說英語
要學生能流利地用英語進行表達,語言環境尤為重要。在傳統的英語口語表達訓練中,大多是在課堂上,在方式方法上主要以師生間的問答,對話、閱讀、看圖說話、課文復述等為主,而且,以往的英語口語表達基本限制于課堂之內,在課堂外很少間學生用英語來進行表達。創設語言環境,就是要讓學生從室內走向室外,從沉默走向吶喊。
在創設語言環境中,首先是要讓學生形成角色轉換。很大學生不敢開口說,就是因為在說英語的時候將自己看作說英語的工具,而不是情境中說英語的那個人,因此,在口語表達訓練中,教師就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實現學生角色的轉換,當然,模擬情境也有較好作用。如在"Technology"模版中,教師可將學生模擬為一個手機設計師,先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現自己所想設計的手機,然后以手機的顏色、大小、形狀、材料、功能和價格為介紹重點,以模擬招標的形式來讓學生盡力去描述自己的手機。其次,要圍繞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組織討論和辯論。在學生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矛盾的事,如果教師能抓住這些矛盾,讓學生在討論和辯論中來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也是不錯的辦法。如網絡的利弊,高中生該不該談戀愛等就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3.放下負擔,走出陰影
英語是外語,我們在說英語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感覺有些別扭,這不僅有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心理的擔憂。但要想說好英語,就必須放下所有的負擔,能大膽地去模仿,去說。在英語口語表達教學中,教師可多組織學生觀看英語電影,在觀看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模仿主人公的動作、語氣、語調等。在平素生活中,可采用一對一口語訓練組的方式進行,即兩個同學為一組,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問題用英語來進行表達。如最常見的上學、購物、交友、聊天、學習等問題,在說的過程中不要太拘泥于我每一句話是否都是正確的,而要從我能否流利地進行表達,我是否可以大膽地說層面進行,在遇到問題時,可多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如果出現不能找到同伴,或同伴不在的情況下,可自我練習。
4.口語訓練與詞匯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詞匯教學,通常是教師講解詞匯的用法,學生記,屬于典型的"填鴨式"教學,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再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詞匯知識,讓學生單一地去死記一些單詞的用法,而是要優化詞匯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內化詞匯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