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詩詞范文
時間:2023-03-24 15:3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芒種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epg;植食性盲蝽;取食行為;epg波形
中圖分類號:s431.9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7-0133-05
電信號傳遞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之一[1],對電信號的研究衍生出了電生理學。作為昆蟲電生理學研究的常用技術之一,刺吸電位技術(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通過記錄刺吸式口器昆蟲口針在寄主組織中的刺探行為引起的電信號變化特征來對昆蟲口針在寄主組織中的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從而對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的不同階段進行研究。經過不斷的發展,epg技術已經成為研究刺吸式口器昆蟲對寄主植物的取食選擇性、取食部位蟲傳病毒的機制和作物的抗蟲機制等的重要手段[2~5]。
epg技術最先應用于蚜蟲取食行為的研究,此后逐漸應用在粉虱和葉蟬等典型刺吸式昆蟲的取食行為研究中。近年來,由于植食性盲蝽類害蟲的大面積暴發,epg技術在植食性盲蝽類害蟲取食行為研究中的應用日益增加。在植食性的刺吸類害蟲中,植食性盲蝽類昆蟲屬于細胞取食者,其取食行為特點與蚜蟲和粉虱等汁液取食者有所不同,因而這兩類昆蟲取食行為的epg波形有一定的差別,在epg使用中的技術要點上也有一些差異。目前epg技術在植食性盲蝽取食行為研究中的應用尚有較大空間。
1epg的發展歷史及其工作原理
1.1epg的發展歷史
epg的原型是196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mclean和kinsey設計的蚜蟲取食監測系統(electrical feeding monitor),并依此建立了蚜蟲的取食和分泌唾液的波形記錄,及豌豆蚜取食刺吸行為與電子記錄波形的對應關系,后來又觀察了溫度對刺吸行為的影響[6~9]。之后歷經不少學者的努力改進,最終得以發展成熟[10~16]。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epg技術與計算機聯用,明顯提高了分析效率,之后的絕大多數epg 的使用逐步建立在波形基礎上,對昆蟲行為生態學進行研究,研究對象也擴展到包括粉虱、葉蟬、薊馬等在內的多種刺吸式昆蟲[17]。而研究方法也逐步的由單純的epg系統向著epg系統與影像監測技術、顯微技術以及熒光技術聯合使用的方向轉化,這無疑會使研究更加細致和深入。
1.2epg的工作原理
在epg整個回路中,用水溶性銀膠將一根長2~3 cm、直徑10~20 μm的金線(或鉑金線)的末端粘在昆蟲的前胸背板上[14],以此作為昆蟲電極;將一根長約10 cm,直徑約2 mm的銅棒插入到濕潤的土壤中作為植物電極。當刺吸式昆蟲口針插入到植物組織中時,整個回路接通,此時用放大器將回路電流輸出成為一系列的輸出電流波譜,將刺吸式昆蟲的取食過程通過電位的形式記錄下來[11~13,18]。
epg的電勢波動分為電阻(r)成分和電動勢(emf)成分。前者由電阻變化引起,后者由生物電生理變化引起。當放大器的輸入電壓改變時,極性和幅度會隨之改變的為r成分,保持不變的為emf成分[11~13,18]。如果整個系統的設計是基于交流電路,則稱其為 ac-epg,即交流電型電子取食監測儀。ac-epg的r成分和emf 成分的變換都可引起輸出電壓的變化,目前在美國應用較多。若系統用一個不可轉換的沒有矯正器或過濾器的中至高輸入電阻(109~1012 ω)的放大器或使用干電池則為直流電型電子取食監測儀(dc-epg)[11,19~21],目前歐洲應用較多。dc-epg系統的r成分固定,輸出電壓的變化僅為emf成分,這顯然使輸出的波形更加準確和細致[17]。
2植食性盲蝽的取食特點
植食性盲蝽為刺吸式口器昆蟲,但此類昆蟲屬于細胞取食者(mesophyll feeder),其取食方式和蚜蟲、粉虱等汁液取食者(vascular feeder)有所不同[22]。植食性盲蝽主要取食植物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在取食時先將口針插入植物細胞內或細胞間,然后通過口針的劇烈活動撕碎植物細胞,在破壞細胞的同時分泌唾液,將要取食的食物變成泥漿狀物質之后再進行吸食[23]。此類昆蟲在吸食了這種泥漿狀的物質后,在取食部位植物組織內留下一個空洞,造成被害植物組
織壞死,形成刺點[24,25]。
3植食性盲蝽取食行為中的epg波形
epg應用于盲蝽研究的時間較短,目前使用epg進行過研究的有豆莢草盲蝽[26]、中黑盲蝽[27]以及綠盲蝽[28,29]。
3.1豆莢草盲蝽取食的 epg波形探究2002 年cline和backus首次利用ac-epg和錄像設備研究了豆莢草盲蝽在人工飼料上的取食行為,首次對植食性盲蝽類昆蟲的取食行為進行了epg的研究。他們共對豆莢草盲蝽取食行為中的7種行為進行了epg波形的定義,并將波形劃分成了8種,分別命名為a波、b波、c1波、c2波、d波、f波、z1波以及z2波,之后又首次通過epg和錄像設備對豆莢草盲蝽的口針刺探穿刺行為和其與刺探行為和非刺探行為相關的外部身體活動進行了統計學分析[30]。
3.2中黑盲蝽取食的 epg波形探究蔡曉明等(2008)[27]用dc-epg記錄中黑盲蝽雌蟲在菜豆、苜蓿、甘藍、小麥、棉花等寄主上的取食行為,發現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波形大致相同。整個刺探波呈“~”樣的波浪形,大致可分為4部分:ⅰ波、ⅱ波、ⅲ波、ⅳ波。ⅰ波表示口針的刺入;ⅱ波表示口針在撕裂植物組織和細胞,并分泌唾液;ⅲ波表示吸食,有ⅲ1和ⅲ2兩種表現形式;ⅳ波表示口針的拔出。此外中黑盲蝽在菜豆、苜蓿上取食的ⅱ波中鑲嵌有鋸齒狀k波。
3.3綠盲蝽取食的epg波形探究對綠盲蝽取食行為的epg波形定義目前有兩種,如圖1和圖2所示。兩者的研究均以棉花作為寄主植物,但前者是以綠盲蝽4齡若蟲為研究對象,后者是以綠盲蝽成蟲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波形及其定義均以中黑盲蝽取食的epg波形作為參照且大致相同。
圖1中所示有綠盲蝽取食的5種波形,稱為np波、a波、m波、h波和b波。 其中np 波是綠盲蝽口針停留在葉片表面未進行刺吸行為的波形;a 波是綠盲蝽以很快速度刺入葉片的波形(0.05~0.2 hz); h 波是綠盲蝽刺入組織后,在組織內的刺探波形(0.5~1,5~6 hz);m 波是口針進入韌皮部中破碎細胞并分泌唾液(0.5~1 hz);b波是綠盲蝽在組織內部進行取食,以及取食完畢后口針拔出(0.5~1、2~3 hz)。
圖2所示綠盲蝽取食行為的epg波形與中黑盲蝽取食的epg波形大體上一致,整個取食過程的epg呈現“~”狀的波浪形并分為ⅰ波、ⅱ波、ⅲ波、ⅳ波4個部分。其中ⅰ波表示綠盲蝽口針開始刺入植物組織;ⅱ波表示綠盲蝽口針已經刺入植物表皮,在撕裂植物組織或細胞;ⅲ波表示綠盲蝽在取食細胞內容物;ⅳ波表示綠盲蝽拔出口針,結束取食。
4epg應用中的技術要點
4.1實驗材料的選擇
實驗所選植物應長勢良好、莖葉健壯,以盡可能的減少由于實驗材料所導致的誤差,葉片的選定要根據實驗的具體目的來確定。為防止葉片移動造成蟲體脫落,可用斜放的塑膠板或聚酯板固定葉片[31]。所用昆蟲應選用行動力強的健康昆蟲,蟲齡的選用依據實驗目的來確定,選用成蟲時一般選用剛剛羽化的,若蟲則選用剛完成蛻皮的。
4.2實驗昆蟲的預處理
進行epg的實驗前一般需要對選用的昆蟲進行固定以方便昆蟲與金絲的粘連,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主要有負壓法、冷凍法或co2麻醉法。負壓固定可采用真空泵或負壓等制作固定昆蟲的裝置,簡單的也可以利用水流產生的負壓。昆蟲的麻醉方法有干冰麻醉法、冷凍法和乙醚麻醉法。目前常用麻醉法與固定法相結合的方式固定昆蟲,其中麻醉法可選用co2麻醉法,固定法采用真空泵負壓法。
4.3實驗昆蟲與金絲的連接
電極與昆蟲蟲體的連接是一個技術難點[32],即金絲表面比較光滑,橫截面較小,很難聚集銀膠,而試蟲的連接需要一定的接觸面積才能保證其牢固性。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在金絲端部制作一個鉤狀結構或者使之形成一個銀膠球的方式解決上述難點[31]。將金絲端部浸入銀膠中,抽出后讓附著的銀膠在空氣中干燥 1~2 min,再將金絲端部浸入銀膠,如此反復至金絲端部形成一個銀膠球。銀膠球的大小可根據昆蟲個體大小進行選擇。成蟲和大齡若蟲粘連時可先將麻醉過的綠盲蝽腹面用負壓裝置吸住,然后直接進行粘連;低齡若蟲需要在解剖燈下進行粘連的操作。
在將綠盲蝽與金絲粘連成功以后可直接與電極連接并開始記錄,但在分析數據時應該把記錄開始到開始刺探前的這段時間去掉,因為先后連接金絲的昆蟲所受的干擾時間和程度不同,可能使得在記錄植物上的刺探開始前的適應期不同。有學者認為在連好金絲后需要先將昆蟲進行饑餓
或適應處理。
4.4記錄過程中的問題
epg 對外界干擾十分敏感,外界電波的干擾會影響記錄的信號,所以整個實驗裝置應置于一個電壓比較穩定、免除外界干擾的環境中,dc-epg 必須使用接地的法拉第籠來屏蔽噪音[33]。在每次實驗前,先要對 epg 系統和放大系數進行調校。植物電壓的調校不當會造成只有正的波形或者只有負的波形被記錄的情況; 而放大系數的調校不當會造成有些有意義的波形不能明確顯示[34]。放大系數為 50 倍比較適宜。
epg 實驗記錄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實驗目的。一般昆蟲與植物關系的研究需要記錄 6 h。而研究昆蟲傳毒機制,記錄幾分鐘就可以了。若研究寄主植物表面或葉肉層次物理化學性質對昆蟲取食行為的影響,一般記錄30 min~3 h 。
另外需要在記錄時采用epg通道隨機排列以及多重復的方法來盡可能的消除誤差。
5展望
盡管epg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但目前研究較為深入的主要是一些汁液取食類的刺吸式昆蟲如蚜蟲、粉虱等。對植食性盲蝽等細胞取食者的研究仍然不甚深入,現作出定義的一些盲蝽類昆蟲取食波形都是針對的一些較為籠統的行為意義;對盲蝽取食波形的劃分還不夠細致,且沒有經過驗證;對一些不規范波形如突然超出量程的情況尚未發現出現原因及其行為學意義,這還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同時在實驗過程當中的一些操作技術需要進一步的規范。鑒于近年來植食性盲蝽對果樹的危害日益嚴重,epg技術用于果樹危害研究的可能性也需要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王學臣,任海云,婁成后.干旱脅迫下植物根與地上部間的信息傳遞[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2,28(6):397-402.
[2]woodford j a t, nisbet a j, strang r h c, et al. systemic antifeedant effects of azadirachtin on aphids[a]. in:peters d c, webster j a, chlouber c s(eds.) .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aphid-plant interactions: populations to molecules, stillwater, ok[m].oklahoma state univ., div., agriculture publication,1990,350.
[3]nisbet a j, woodford j a t, strang r h c. the effect of azadirachtin on feeding by myzus persicae[a]. in:menken s b, visser j h, harrewijn p (eds.). 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ect-plant relationships[m].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kluwer, dordrechs, the netherlands,1992,179-180.
[4]rahbe y, febvay g, delobel b,et al.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as cues in interactions of aphids( homoptera: aphididate) and plant[a]. in:walker g p,backus e a (ed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monitoring and other techniques in the study of homopteran feeding behavior[m]. thomas say publications in entomology, entomology soc.am., lanham.,2000,212-236.
[5]mauck k e,de moraes c m,mescher m c. deceptive chemical signals induced by a plant virus attract insect vectors to inferior host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7(8) :3600-3605.
[6]mclean d l, kinsey m g. a technique for electronically recording aphid feeding and salivation[j]. nature, 1964,202:1358-1359.
[7]mclean d l, kinsey m g.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ically recorded curve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aphid salivation and ingestion[j].nature, 1965,205(976):1130-1131.
[8]mclean d l, kinsey m g. probing behaviour of the pea aphid,acyrthosiphon pisumⅰ. definitive correlation of electronically recorded waveforms with aphid probing activities[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7,60(2):400-406.
[9]mclean d l, kinsey m g. probing behaviour of th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ⅲ. effec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n certain probing activities[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68,61(4):927-933.
[10]姜永幸,郭予元. epg技
在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研究中的應用[j].植物保護,1994,20(2):33-35.
[11]tjallingii w f. electronic recording of penetration behavior by aphids[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978,24(3): 721-730.
[12]tjallingii w f. electrical nature of record signals during styled penetration by aphids[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985a,38: 177-186.
[13]tjallingii w f. membrance potentials as an indication for plant cell penetration by aphids stylets[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985b,38: 187-193.
[14]tjallingii w f. wire effects on aphids during electrical recording of stylet penetration[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986,40(1): 89-98.
[15]mclean d l, weigt w a. an electronic measuring system to record aphid salivation and ingestion[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8,61(1): 180-185.
[16]prado e, tjallingii w f. aphid activities during sieve element punctures[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994,72(2):157-165.
[17]羅晨,岳梅,徐洪富,等.epg技術在昆蟲學研究中的應用及進展[j].昆蟲學報,2005,48(3):437-433.
[18]tjallingii w f. electrical recording of stylet penetration activities[a]. in:minks a k, harrewjjn p(eds.) . aphids, their biology, natural enemies and control[m]. amsterdam: elsevier,1987, 95-108.
[19]schaefers g a.the use of direct current for electronically recording aphid feeding and salivation[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6,59(5): 1022-1024.
[20]backus e a, bennet w h. a new ac electronic insect feeding monitor for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of waveforms[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9,85(4): 437-444.
[21]khan z r. electronic device to record feeding behavior of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 o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984,9(1): 8-9.
[22]labandeira c c, phillips t l. insect fluid-feeding on upper pennsylvanian tree fern (palaeodictyoptera,marattiales)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piercing-and-sucking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6,89(2):157-183.
[23]rodriguez-saona c, crafts-brandner s j, williams l,et al. lygus hesperus feeding and salivary gland extracts induce volatile emissions in plant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2,28(9):1733-1747.
[24]shackel k a, celorio-mancera m p, ahmadi h,et al.micro-injection of lygus salicary gland proteins to simulate feeding damage in alfalfa and cotton flowers[j].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5,58(2):69-83.
[25]kimmins f m, tjallingii w f. ultrastucture of sieve element penetration by aphid stylets during electrical recording[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985,39(2):135-141.
[26]cline a r, backus e a. correlations among ac electronic monitoring waveforms, body postures, and stylet penetration behaviors of lygus hesperus (hemiptera:miridae)[j].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02, 31(3): 538-549.
[27]蔡曉明,吳孔明,原國輝.中黑盲蝽在幾種寄主植物上取食行為的比較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8,41(2):431-436.
[28]趙秋劍,吳敵,林鳳敏,等.綠盲蝽在不同棉花品(系)上取食行為的epg解析及田間驗證[j].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1):2260-2268.
[29]雒珺瑜,崔金杰,辛惠江.綠盲蝽在棉花上取食行為的刺探電位分析[j].中國棉花,2011
,5:25-26.
[30]backus e a, cline a r, ellerseick m r,et al. lygus hesperus (hemiptera: miridae) feeding on cotton new methods and parameters for analysis of nonsequential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data[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7,100(2):296-310.
[31]湯清波,張大山,姬琨,等.刺吸電位技術應用中的幾個問題[j].應用昆蟲學報,2011,48(5) :1519-1527.
[32]岳梅,羅晨,徐洪富,等. 刺吸電波實驗中金絲與煙粉虱的粘連技術[j].昆蟲知識,2005,42(3):326-328.
篇2
松鼠=橡子控?
貍?多
電影《冰河世紀》中最有存在感的,無非是那只追逐橡子的毛茸茸小松鼠。它用盡一切努力,只為滿地橡子的天堂,多少給看過電影的人都留下一個印象:松鼠是忠實的橡子控。不過,真實世界可并非如此。
實際生活里,松鼠對橡子的態度不僅算不上控,幾乎可以說是不屑一顧。橡子是殼斗科櫟屬植物的果實,果仁富含淀粉,但是并沒有什么油水。在橡子成熟的秋季,松鼠要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好準備,不僅要儲存過冬用的高熱量食物,還要把自己吃得膀大腰圓,貼上一層秋膘。因此在急需脂肪的秋天,松鼠更歡迎松子、云杉子、胡桃、榛子這種高脂肪堅果,而對掉落滿地的橡子毫不在意。你幾乎能看得到它們不屑的眼神:切,碳水化合物!
(節選自《中國科技教育》2012年第3期)
本文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說明了松鼠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喜愛橡子。文章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借用電影《冰河世紀》作為引入,使文章富有趣味。
納米機器人:于細微處見神奇
章?文
在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變小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讓這些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然而在現實中,科學家根據分子病理學的原理已經研制出各種各樣的可以進入人體的納米機器人,有望用于維護人體健康。
醫用納米機器人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大到長幾毫米,小到直徑幾微米;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內,納米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醫學革命。
許多工程師、科學家和醫生都認為,醫用納米機器人有著無限的潛力——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包括: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抗癌、去除血塊、清潔傷口、幫助凝血、祛除寄生蟲、治療痛風、粉碎腎結石、人工授精以及激活細胞能量,使人不僅保持健康,而且延長壽命。
(節選自《今日科苑》2012年第4期)
本文介紹了納米機器人在醫學方面的發展潛力,從科幻電影引入,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語言簡練、平實。
鮮花美食
范?氾
在中國,食用花卉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人們就采摘嫩芽當菜,用洗凈的花瓣拌蜜糖焙制糕點。到了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02年的漢朝,蓮花已被人當作食物,鮮食、燉、烤,或用醋浸著吃。蓮的根狀莖——藕則被煮吃、燉吃,或是塞糯米煮成糖藕,在春節期間用來待客。后來,有人用玉蘭花瓣炒肉片,用雞冠花炒牛肉,更有人用曇花煮雞蛋湯。再后來,列入食譜的花卉名單中又增加了石斛花、夜來香花、木樨花、玫瑰花、月季花、南瓜花和芙蓉花。
從古到今,在日本,人們一直對十分喜歡。圖案被廣泛用作和服、發飾和陶瓷制品的花紋,本身更被視為日本民族文化的象征。在秋天,小花被用來做菜,它的味道好似菠菜,有時還被作為配菜來裝點素菜色拉。花瓣較大的則被浸入打松起泡的雞蛋面粉糊中,在沸油鍋中稍炸后在紙巾上濾去多余的油脂,撒上糖粉成為美味。每逢過年過節,日本人都會給親友贈送撒入花瓣的清酒。這種風俗已經延續好幾個世紀了,這樣做為的是祝對方長壽、幸福和無災。有時,鳶尾花被用來代替浸酒,鳶尾葉鋒利,狹長似劍,在日本被看作武士精神的代表。所以,男孩子從小就得吃鳶尾葉卷的米飯和魚。
公平地說,歐洲人食花也有不少日子了,很早的西方古籍中就有人們吃玫瑰花和堇菜花的記載,但用花朵點綴菜盤或用花做菜則是從21世紀才開始的。
(節選自《自然與科技》2012年第3期)
選文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了中國、日本和歐洲食用鮮花的狀況。語言平實,十分生活化;題材新穎,富有趣味。
音樂對健康的影響
李有觀
舒緩的音樂能夠減緩人的心跳和呼吸頻率并降低血壓,而快速的音樂能夠加速這些人體器官的跳動。
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的音樂序列,能夠使大腦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回應。這些序列包括重復和變化、特定的節拍、音調和情感對比。聆聽這些序列音樂,能使人的身體和大腦處于更好的狀態。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英國國王喬治一世(1660—1727)。喬治一世有記憶力減退和壓力控制的問題。他從《圣經》上讀到以色列第一位國王掃羅也有類似的毛病,不過掃羅國王通過傾聽特殊的音樂而痊愈了。喬治一世記下了這個故事,并叫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為他編寫一些特殊的音樂讓他康復,就像掃羅國王那樣。亨德爾為此寫了《水上音樂》。
澳大利亞的精神病專家約翰·迪亞蒙德研究分析了身體機能與音樂的直接聯系。他發現,當人們聽到像齊柏林飛船(英國的搖滾樂隊)、艾利斯·庫柏(美國搖滾歌手)、皇后樂隊(英國搖滾樂隊)、大門樂隊(美國搖滾樂隊)、詹尼斯·喬普林(美國女搖滾歌手)等搖滾音樂家的間斷無序的節奏時,全身的肌肉都會感到不舒服。迪亞蒙德醫生還發現,搖滾音樂無序的節奏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刺耳的音樂對身體有害。
(選自《自然與科技》2012年第2期)
文章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音樂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運用舉例子、引資料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古代詩詞名篇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唐〕孟浩然
春堤楊柳發,憶與故人期。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①。
〔注〕①祓禊(fú xì): 古祭名。古代于春秋兩季,有至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等習俗。源于上古。春季常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并有沐浴、采蘭、嬉游、飲酒等活動。三國魏以后定為三月初三日,稱為祓禊。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
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對?聯
某地一雜志曾出一上聯進行征答,上聯云:“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上聯嵌有“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等五個節令,且通俗易懂,貼近自然現象,若續下聯有一定難度。公布入選的下聯為:“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與上聯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頗具自然氣息,不加雕飾,卻也有趣。
篇3
關鍵詞: 杭嘉湖地區 茶詩詞歌謠 茶俗文化
杭嘉湖地區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地區,這里種植著一些特有的茶種,如:杭州西湖的龍井茶,湖州的羅舨琛⒆纖癲琛白茶等茶種,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地方風味的茶,如烏鎮、德清等地的烘豆茶。
湖州紫筍茶是唐朝時的貢茶,唐代張文規在《湖州貢焙新茶》中云:
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1]P28
這首詩描寫的是紫筍茶進京上貢的盛況,表達了該茶在當時的地位之高。
此外,還有久負盛名的西湖龍井茶與虎跑水,堪稱“西湖雙絕”。如流傳于杭州地區的《龍井茶虎跑水》:
龍井茶虎跑水,綠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山下泉邊引春色,湖光山色映滿杯,映滿杯。五洲朋友哎,請喝茶一杯哎。春茶為你洗風塵,勝似酒漿沁心肺。我愿西湖好春光哎,長流你心內,凱歌四海飛。
龍井茶虎跑水,綠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茶好水好情更好,深情厚意斟滿杯,斟滿杯。五洲朋友哎,請喝茶一杯哎。手拉手,肩并肩,互相支援向前進。一杯香茶傳友誼哎,凱歌四海飛,凱歌四海飛。[2]P468-469
杭嘉湖地區的居民每日與茶為友,與茶為伴。在歷史演變的同時,該地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俗文化。杭嘉湖一直是文人匯聚的地區,他們在此吟詠了大量體現該地區風貌及風俗習慣的詩詞、歌謠,其中許多都與茶有關。我們通過對這類茶詩詞歌謠的整理解讀,根據當地的茶事活動,把杭嘉湖地區的茶俗文化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四時八節中的茶俗
千百年來,茶葉種植一直是杭嘉湖地區農事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該地區種植茶葉優越的自然條件。這里茶農較多,茶事農活繁忙,屆時各家各戶都在地里為茶葉而忙碌,在此期間,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茶歌謠應運而生,為采茶過程增添了許多歡樂。
在杭嘉湖地區,茶葉的生長和采茶都具有季節性,這里一年采三季茶,為春茶、夏茶和秋茶,分別以清明前后、端午前后及谷雨前后為界。三季茶極富地方特色,反映該地區季節性的茶事活動。如流傳于安吉山區的《三季采茶歌》:
谷雨采茶茶發芽,深溪石嶺山難爬。郎采多來奴采少,再湊半斤就回家。端午采茶茶葉青,茶樹叢里遞手巾。郎唱山歌奴奴應,恩愛夫妻時時親。立秋采茶茶葉旺,茶花開得滿山香。小郎乘涼脫衣衫,奴奴開懷喂兒涼。[3]P46
歌中分別寫到“谷雨”、“端午”、“立秋”三個節氣,點明了采茶的時間,“深溪石嶺”寫出了種植茶葉的地點,體現出采茶時的艱辛;“脫衣衫”、“喂兒涼”表現了立秋時節采茶時的天氣情況,這首茶歌將杭嘉湖地區四時八節的茶事農活描寫得淋漓盡致。
又如唐代湖州有名詩僧皎然的《顧渚行寄裴方舟》,詩云:
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_鳴時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由來慣采無遠近,陰嶺長兮陽崖淺。[1]P24
詩中“_”指杜鵑鳥,每到一年的芒種時節(6月6日前后),杜鵑鳥便會晝夜啼叫,與之相似的喜陰的伯勞鳥在這一節氣中由于感受到陰冷也開始鳴叫。詩中對兩種鳥叫的描寫以體現出茶農們為茶葉而忙碌的時節的到來。
人們在采茶活動中擁有樂趣的同時也客觀存在著農事活動忙碌和艱辛的方面,如《立夏采茶歌》:
立夏采茶忙又忙,丟掉茶籃去插秧。插得秧來茶葉老,采得茶來秧又黃。[3]P45
這是臨安縣的一首山歌,它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采茶時的忙碌。第一句中“忙又忙”直接說明采茶忙,第二句從“插秧”和“采茶”兩個方面來說,闡明了百姓農事活動安排的緊張,也從側面說明了茶農們生活的艱辛。
以上類似的采茶詩詞及歌謠都表現了杭嘉湖采茶區的春色,以及采茶、煮茶、制茶、烘焙的忙碌。但杭嘉湖地區的人民是一群開朗勤勞的農民,在繁忙的茶事活動中,他們依然保持著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在上面所列舉的茶詩詞、歌謠中,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該地區人民歡樂祥和的生活氛圍。
二、人生禮俗中的茶俗
杭嘉湖地區的人生禮俗有很大特色,它與茶葉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在該地區,締結姻緣、懷孕生子和喪祭都要用到茶,茶可謂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茶因在長成后必定開花結籽,故它被人們賦予“茶不移本,植必生子”的意義。茶在杭嘉湖地區的舊式婚禮中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該地區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向心儀的對象表達感情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物品,這里有“以物傳媒”的說法,它傳達了贈送雙方的美好情誼,而這個物品便是該地區農事活動的一個主要對象――茶葉。在婚禮習俗中,茶象征著夫妻雙方純潔、專一的愛情,也有著多子多福的含義,因此在杭嘉湖地區的婚俗中,“茶禮”的運用很普遍。
杭嘉湖一帶,年輕女子家里隨時要準備一些好的茶葉,對于家人和自己看中的小伙子,姑娘家里要以好茶相待,當地人稱之為“毛腳女婿茶”。如張雨《湖州竹枝詞》:
臨湖門外吳儂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4]P266
這是一首愛情詩,姑娘邀請心上人去她家吃茶,這暗示了姑娘的心意。詩中也有提到紫荊花,在中國古代,紫荊花常被人用來比喻親情,家庭和睦,這里借用它來表達姑娘對今后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舉辦婚禮時,新婚男女要向父母親敬茶,在德清、烏鎮、南潯等地是用烘豆茶來敬,在杭嘉湖的其他地方則用新綠茶來敬家里的長輩。一些地方當婚禮完畢后有“唱茶彩”的習俗,演唱者邊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邊唱道:
提起茶來就講茶,茶葉里頭有根芽,芽是南山青樹葉,水是龍口老蓮花。火是南方丙丁炎,柴是北方老梨杈。要是老年燒的茶,彭祖封其八百八;要是嫂子燒的茶,來年生個胖娃娃;要是讀書小倌燒的茶,上京趕考頭名狀元就是他;要是大師傅燒的茶,一鋤挖個銀娃娃;要是放牛娃娃燒的茶,早晨放牛晚上平平安安回到家。[5]P50
這首是流傳于安吉縣赤塢地區的茶歌,歌曲中的“封其八百八”、“生個胖娃娃”、“頭名狀元就是他”、“挖個銀娃娃”、“平安回到家”都是舊時人們對生活的愿望,通過不同人燒的茶賦予不同的心愿,比如生命長壽、孩子健康、學業進步等,由此來體現出該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杭嘉湖地區,婚禮結束后的第二天新娘要早起給婆婆敬茶,以示對婆婆的尊敬。在兒子結婚后,新娘的婆婆也要請自家的鄰居及親朋好友到家中吃茶,這個茶俗稱“新娘子茶”。
三、親友聚會中的茶俗
中華民族是熱情好客的民族,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茶都是待人接物必不可少的禮品。中國素來就有“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的習慣,在杭嘉湖地區也不例外,這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地方,一般用“龍井茶”、“安吉白茶”、“顧渚紫筍茶”等來會客。
“以茶會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時,詩人與茶是密不可分的,茶給詩人帶去清凈的感受,詩人也以茶吟詩作畫,與詩友相會,茶成為友人間聚會不可或缺的飲品,如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1]P1
陸羽與皎然是忘年之交,他們兩人都對茶有很深的研究,其詩都以秀麗著稱。這首詩寫陸羽和皎然兩人在九九重陽節之日相會,并一起品茶、吟詩作樂。又如陸羽《煮茶》:
閑來松間坐,看煮送上雪。時于浪花里,并下藍英末。傾余精爽健,忽如氛埃滅。不合別觀書,但宜窺玉札。[6]P97
這首詩中從“松間坐”到“浪花里”是由現實到虛幻的描寫,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寫出作者飲茶時以達到超然塵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
唐朝錢起《與趙莒茶宴》: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1]P2
詩人形象地寫出紫筍茶在當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看出居民熱愛飲茶、向往悠閑自在的生活。其中所描寫的朋友相聚表現茶人“茶不醉人人自醉”的超脫心境。細讀該詩,詩中的“塵心洗盡”、“一樹蟬聲”皆與“佛”相關,由此可看出詩人有避世隱居的想法。
聚會中的茶俗除友人會聚外也包括商業買賣,宋朝梅堯臣有《聞進士販茶》:
山園茶盛四五月,江南竊販如豺狼。頑兇少壯冒嶺險,夜行作隊如刀槍。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為盜囊。津頭吏卒雖捕獲,官司直惜儒衣裳。卻來城中談孔孟,言語便欲非堯湯。三日夏雨刺昏墊,五日炎熱譏旱傷。百端得錢事酒卮,屋里餓婦無糇糧。一身溝壑乃自取,將相賢科何爾當。[7]P198
這首就是記述宋代人們販私鹽茶葉商業活動的詩,反映茶葉對當時的經濟發展所起的促進作用,在商業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鄉土特色中的茶俗
在杭嘉湖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由古老風俗演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俗就是湖州市德清縣內的“打茶會”,它由防風神茶傳說演化而來,一般以以下八種形式呈現出來:正月新春茶(頭碗茶)、入屋茶(熱屋茶)、女兒茶(囡兒子茶)、毛腳女婿茶(準新郎茶)、易家茶(移家茶)、親家婆茶(探親茶)、新娘子茶(結緣茶)、婆姨姐妹茶(講天話茶)。這類的茶俗已經深入下渚地區人民的生活中,而其代表的“和、敬、清、樂”更是很好體現了當地人樂觀向上、知足常樂、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
在古代中國,人們對祭祀文化比較推崇,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重祖先、慎終追遠、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祭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代表人們對死者的哀悼和對生者的祈禱,也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所謂“無茶不在喪”,茶作為一種祭祀用品,在該地區的祭祀禮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地方氣息較濃,以及在當地敬神思想的影響下,這類茶俗大都與茶俗文化中的茶祭文化相關聯。如《獻茶詞》:
茶是南山八寶珍,白鶴銜來獻師尊。……三月初三茶生日,采茶娘子喜盈盈。上等芽茶千兒貫,中等芽茶八百文。三等芽茶三等價,特備頭茶敬大神。[8]P70
“茶是南山八寶珍”、“特備頭茶敬大神”這兩句充分體現了茶作為杭嘉湖地區的敬神物品在祭祀活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來,杭嘉湖地區都相信鬼神,所以會在特殊的日子里敬鬼神。比如嘉興地區安新床時要去問算命先生具體安床的時間,并在那個確定的時間之前祭祀,在祭祀中茶水是免不了的一樣東西。又比如每逢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晚上,要用茶水和糖等甜點來送走灶神,并在大年初一早上接灶神,此時備好與之前相應的物品,給灶神敬奉上的必須是第一鍋新水沖泡的第一杯茶。吳越錢塘令羅隱有一首送灶詩:
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9]P109
這就是杭嘉湖地區信鬼神思想所引起的敬神的風俗習慣,這個習慣已深入人們的內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在該地區這種敬鬼神的文化普遍存在。
綜上所述,茶在杭嘉湖地區發揮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茶”的信仰是茶詩詞、歌謠出現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茶”的運用大到該地區一些重要的農事或祭祀活動,小到朋友之間的聚會,茶詩詞、歌謠也就是在這種活動中被吟詠和傳唱的。在對該地區茶詩詞、歌謠的解讀后,我們發現它們體現了人們生活中濃厚的茶俗文化,這些詩詞、歌謠反映了這個地區與茶有關的獨特文化,同時對茶俗的研究也有利于該地區茶文化的推廣,更有利于提高杭嘉湖地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羽.中國茶詩[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劉銘忠,鄭宏峰.中華茶道[M].北京:線裝書局,2008.
[3]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歌謠集成?浙江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
[4]姚國坤.圖說中國茶文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5]錢樸.陸羽茶文化研究――第四期[J].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編印,1994.
[6]錢樸.陸羽茶文化研究――第五期[J].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編印,1995.
[7]朱東潤選注.梅堯臣詩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8]朱年.太湖文化叢書――太湖茶俗[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篇4
[關鍵詞]《紅樓夢》;黛玉;《葬花吟》
“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最富神奇魅力的片段之一。作品中那追魂攝魄的性格描寫、細膩入微的心理刻畫,極富抒情意味的《葬花吟》,同林黛玉這個高潔、纖細,面對殘蕊默默垂泣的美麗少女一起,超越了時空的阻隔,一直撥動著不同時代讀者感情的琴弦。這既是一曲“美”的頌歌,也是一首“美被毀滅”的悲吟。它以抒情性的筆觸記錄了寶黛愛情悲劇中一段生動無比的心靈歷程。歷來在小說改編的電影、戲劇中都把它作為精彩片斷,以展示黛玉如女神般高潔純美的心靈,同時也表現出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
作品先是寫黛玉到怡紅院找寶玉,晴雯以為是別院的丫頭,賭氣不開門。此事若換成別人,定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但這卻引出黛玉一連串非同一般的舉動,先是高聲責問,后又“逗起氣來”;心中不由思索到:“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真慪氣,也覺沒趣。”顯然,敏感的黛玉把自己受冷落錯怪在寶玉身上了。她雖沒有大吵大鬧,卻暗暗使起了“小性兒”。
而恰巧此時,寶玉陪著寶釵從里面出來,使得黛玉愈發傷心起來。回到房中,“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這種“多疑傷感”是黛玉所特有的。此時的黛玉和寶玉并未定情,雖然寶玉曾幾次向她表白了愛情,但謹慎持重的黛玉對他的真心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而賈府中的“金玉之說”,使寶釵成為她愛情的威脅;而寶玉“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舉動更使她心神不寧。因此寶釵的突然出現,使多疑敏感的黛玉倍感情敵的威脅,同時也忍受著痛苦的壓抑,于是不禁黯然神傷。“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這正是一個熱戀中的少女因嫉妒、多疑而又對情人捉摸不定而產生的痛苦心情的形象寫照。
緊接著作品以一個微妙的細節展示了黛玉性格特征的另一側面,當第二天寶玉熱誠地來看黛玉時,黛玉理也不理,竟轉身出去了。使這位多情公子“懸了一夜的心”又吊了起來。這是黛玉性格中――自尊高傲、心性倔犟的具體體現。她雖孤苦無依,寄人籬下,卻從不把別人的憐憫當作自己的幸福,她不乞憐于任何人,在風刀霜劍的嚴酷環境中保持著高潔的人格和自尊。所以對待愛情的態度也十分獨特,以一種被異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內心似火,外表若冰。
但黛玉畢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在大觀園眾多女孩兒興高采烈喜度芒種節時,黛玉卻因滿地落花,勾起無限傷春愁思,獨自一人來到曾和寶玉一起葬花的地方,“把那些殘花落瓣去掩埋”,并面對花冢、愴然而泣、吟出了如泣如訴。哀婉欲絕、自傷自悼的《葬花吟》。
如果說上述的細節刻畫,是從外部描摹了黛玉的性格特征,那么一首《葬花吟》則以內心獨白的形式,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黛玉隱藏在心底的隱痛和憂傷。詩一開頭描繪的是一幅暮春的景象,起句便不俗:“花謝花飛飛滿天”,句中出現了兩個花字,兩個飛字,包含了三個層次:花謝、花飛、花滿天。第二句直接點出了全詩的主題:“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憐花,也是自憐,由此刻畫出了“手把花鋤出繡閨”的詩人自畫像。后面兩句進一步寫花兒謝后隨處飄零的景象:它落到了柳絲上,又飄到香榭中,被柳絮沾惹,又撲到了秀簾上。后面四句再由花寫到人,寫閨中女兒出門葬花的情形。黛玉以詩人的氣質和少女特有敏感,攝取眼前“花落”這一自然現象,聯系自己的身世,賦予其象征意義。由花殘想到青春的易逝,由花的飄零想到孤苦的身世,在這純屬心靈所體認的境界中,引發讀者和觀眾的不僅僅是對黛玉的同情,更興起人們一種對一切美好事物被毀滅的痛惜和傷感!
從“柳絲榆莢自芳菲”至“灑上空枝見血痕”,這一部分是表現閨中女兒葬花時的內心所想。桃、李花期短暫,不如柳絲、榆莢的日子長久,而閨中女兒更連桃、李都不如。再往后的四句,忽然插入燕子。前兩句陡轉,似乎有些突兀;而后兩句則又與前面承接,對燕子的埋怨,其實是對寶玉的埋怨。“三月香巢初壘成”一句,大概是回憶寶、黛初通情愫,兩人一起葬桃花的情形。僅隔一個多月,寶玉便變了心,這豈不是太無情么?下面四句,寫美好時光的短暫,明是寫花,暗是寫人。“灑上空枝見血痕”,借用了一個傳說:蜀帝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
而“杜鵑無語正黃昏”一直到結尾處,寫葬花人歸去,徹夜未眠,思緒起伏的情形。前半部分(從“知是花魂與鳥魂?”)語氣較為平靜,而“半為憐春半惱春”,表現了黛玉對寶玉又愛又恨的心情。后半部分,(從“花魂鳥魂總難留”至結尾),黛玉的憂傷加劇。她從花魂、鳥魂,聯想到自己死后的情形,感情跌宕起伏,特別是結尾數句,情感達到。《葬花吟》寫黛玉葬花的整個過程及心理的變化,融自然景物的描寫與人物刻畫為一體,將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子的內心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黛玉真實而深摯的情感顯現出美的光輝,至此“荷鋤葬花”成了黛玉的特寫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