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就職演講范文

時間:2023-04-02 01:29: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奧巴馬的就職演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奧巴馬的就職演講

篇1

關鍵詞: 奧巴馬 就職演講 文體特征

1.引言

文體學是一門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研究文體的學科。Wales把文體學定義為“對文體的研究”(Wales,1989)。Widdowson認為“所謂文體學,就是從語言學角度研究文學語篇”(Widdowson,1975,轉引自王守元,2000)。它的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對具有文體意義的語言特征進行分析,揭示語言運用的表達效果和交際功能。在中國,一方面,傳統文體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詩歌研究方面;另一方面,當代文體學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語篇分析和篇章語言學的區別。此外,文體學在篇章分析和英語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總統就職演講是政治演講的一種,它在總統就職時向國內外,宣布自己的施政綱領,說服公眾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觀點。本文從詞匯、句法和修辭三個層面,利用具體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這類文章的文體特征,有助于英語演講愛好者提高公眾演講語言運用技能,并有助于大學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

2.奧巴馬總統就職演講的文體分析

2.1詞匯特征

2.1.1詞語結構

文體學家通常將單詞所包括字母是否超過6個(含6個)字母或3個音節(含3個)作為分析單詞常度的標準。多于(或等于)6個字母或3個音節(含3個)的單詞被稱作長單詞,這些單詞大多數是來源于拉丁語、法語或希臘語等一些正式詞。也有一些是通過派生或合成法構成,這些單詞結構復雜,屬于正式單詞的范疇。

日常對話、短評甚至廣告中長單詞的比例不會高于20%(王佐良,1987:235)。所以,可以看出總統就職演講中的用詞相當正式,詞語結構很復雜。總統演講共用單詞2396個,其中大于等于6個字母的占27.5%。原因有兩點:首先,總統故意使用正式詞語使得自己的演講很嚴肅。例如:sacrifice,ancestor,amidst,hatred,consequence,statistics,proclaim,grievance,dogmas,evidence,charity,obscure。其次,大量單詞是通過派生和合成法構成,其自身結構很復雜,例如:productive,inventive,sweatshops,risk-taker,faint-hearted,short-cut。從詞匯層面的分析我們看出,作為公共演講的一種類型,美國總統就職演講更具備書面的特征:使用正式、長的、復雜的單詞。形式是口語的,內容卻是書面語的。

2.1.2人稱代詞的使用

另外一個詞匯方面的顯著特征就是人稱代詞的使用,最常用的就是第一人稱代詞的單數與復數形式:I,we,our,us,me。在這篇總統就職演講中,第一人稱(單、復數)共42句,第二人稱為0句,第三人稱為22句。

通過使用第一人稱單數,演講者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把演講者與聽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親和力和號召力。

2.2句法特征

較之日常用語和商業廣告,總統就職演講更加正式。下面我們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句子結構、名詞短語、時態。

2.2.1句子結構

不同體裁文章的句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根據王佐良的分析,日常對話每一句的句子長度少于12個單詞(王佐良,1987:204),而新聞報道平均每句話的長度約為28個單詞(王佐良,1987:247)。法律英語的句子要更長,大多數法律英語平均每句話多余40個單詞。一般來說,每個句子所含單詞越多,文體就越正式。所有文體平均每個句子含有17.8個單詞(Leech&Short,1981)。

通過文體分析,我們知道總統就職演講為2396詞,共108句,句子平均長度為22.2詞。總統就職演講這一文體,它的平均句子長度比日常對話要長,但是比新聞要短,比法律文件更短。

我們詳細分析了奧巴馬演講中的句子長度,最長的是第74句,共有85個單詞。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演講中大多數的句子長度在10―30詞之間(共59句,占54.7%)。相對來講,大多數日常對話所包含的單詞數少于10個(王佐良,1987:204),新聞報道中每句話包含20―40的單詞(王佐良,1987:247)。

通過句子結構分析,我們發現簡單句占40.7%,復合句占27.8%,并列句為7.4%,并列復合句為24.1%。日常對話中句式多為簡單句。與新聞報道相比,復合句所占比例要少很多,在新聞報道中復合句的比例高達60%(王佐良,1987:248)。在法律英語中復合句的比例還要高很多。從句子結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是作為演講稿但是句子結構十分復雜,具備正式書面語的句法特點。

2.2.2名詞短語

在演講語言中,名詞性短語看上去結構比較復雜,但主要是名詞短語的前置和后置。絕大多數主要是由核心名詞和1到2個可供選擇的成分構成。這些可供選擇的成分包括前置成分和后置成分。前置成分是指冠詞、數詞、代詞、形容詞和帶有形容詞作用的名詞,它們位于核心名詞的左邊。后置成分是指出現在核心名詞右邊的短語或從句。前置成分大都很簡單,節省空間,在廣告和新聞標題中經常使用這類成分。后置成分位于核心名詞之后,所以使得核心名詞更加突出。由于后置成分多為短語和從句,所以修飾名詞更準確,在正式文本中經常使用。總統就職演說中名詞短語的后置成分較為復雜,這使得整個問題的句法結構較為復雜。例如: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2.2.3時態

在總統就職演講中,為了將自己的施政綱要傳達給大眾,需要回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所以在演講中,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都有體現。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現在時占大多數(共87句,占80.6%),這是總統就職演講的語篇時態特點。這表明奧巴馬政府的施政綱要重點著眼于現在,分析當下時局,說服民眾支持新的政策的實施。受演講題材的限制,這篇演講主要是激起民眾的熱情、贏得他們的支持,因而從語態上來看,主動語態占93.5%,被動語態較少使用,僅占6.5%。

2.3修辭特征

修辭手段的使用是演講英語的另一個特點。為了得到聽眾的結束后和支持,演講者會使用一些修辭手段來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和號召力。修辭手段可以分為句法和語義兩種,句法方面的修辭手段主要是排比和重復。

(1)詞語的排比

Rather,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the doers,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2)短語的排比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3)從句的排比

At these moments,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ebears,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4)句子的排比

Homes have been lost;jobs shed;businesses shuttered.

(5)段落的排比

For us,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在演講語言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排比結構(一組相似結構的單詞、短語、從句和句子對的排列)的使用。由于排比結構句式整齊,節奏感強,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同時排比結構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加深聽眾的印象,使演講語言準確、嚴肅更富有感染力。

從語義上看,主要的修辭手段就是比喻。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3.結語

本文通過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演講的分析,揭示了以下有關美國總統就職演講的文體特征。首先,就職演說詞中含有大量抽象名詞;現在時使用頻率最高,過去時和將來時頻率較低。就職演說具有正式書面語的特點:詞匯正式復雜,句式多為復合句,主要屬于書面語體,但同時也具有口語體的部分特征。其次,演講者充分利用了第一人稱代詞,句式多樣性和各種修辭手法,使演講生動有力,富于鼓動性。通過分析這一文體特征,對于更好把握總統就職演講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對于大學英語閱讀和詞匯教學也很有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侯維瑞.英語文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徐有志.公共演講英語[J].外國教學與研究,1994,(2):19-24.

[4]徐有志.現代英語文體學[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5]徐振忠.英語演說詞文體芻議[J].外國語,1990,(5):28-32.

[6]王守元.英語文體學要略[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篇2

關鍵詞:批評性話語分析 奧巴馬 意識形態 情態動詞 人稱代詞

1、理論框架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福勒等為代表的西方語言學家發展起來的話語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新聞報道、政治演說、官方文件等大眾語篇和其他非文學語篇作為研究對象,注重分析語篇生產、傳播和接受的生活語境和社會歷史背景,旨在透過表面的語言形式,揭示語言、意識形態以及權力的關系。過去一直有語言學家對總統演講進行批評性話語分析,近幾年語言學家對奧巴馬的演講也充滿興趣。眾多學者都對奧巴馬的就職演講及其競選演講進行了各種研究。本文將以費爾克勞夫的批評性語篇分析模式為指導,運用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分析工具,對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進行批評性話語分析。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建立在批評語言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一種語篇分析模式。批評性語篇分析強調語言和權力的關系。費爾克勞夫(1992b)認為話語可以同時被看作是:(1)語言文本,口頭的或者書面的;(2)語篇實踐(語篇生成和語篇解釋);(3)社會文化實踐。在此基礎上,費爾克勞夫(1992a)提出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三維分析模式。這一模式包括三個步驟:描述、闡釋和說明。描述語篇的語言特征和語篇的結構特征,闡釋語篇與生成、傳播和接受它的交際過程的關系,說明交際過程和它的社會語境之間的關系。這三個分析步驟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如下圖所示:

(Fairclough, 1992a: 10)

批評性話語分析堅持以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作為分析工具。本文將結合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和費爾克勞夫提出的語篇分析步驟,從人際功能方面對演講的語言特征進行描述。然后聯系語篇與語篇生產者之間的關系闡釋語篇的生成過程。最后作者從社會的角度聯系相關的社會歷史語境來說明語篇與社會因素的相互關系。本文通過對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進行研究,試圖揭示政治語篇中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從而揭示政治語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的。

2、實例分析

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是奧巴馬在國會發表其就任以來的第二份國情咨文。這是中期選舉失利以來奧巴馬首次在國會發表重大政策演說,也是中期選舉后其一系列戰略調整的全面匯總。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五大政策支柱:鼓勵創新、改革教育體制、改善基礎設施、減輕企業負擔和削減財政刺字。奧巴馬想通過提出這一系列的政策和計劃讓美國人民看到他贏得未來的決心,從而重新獲得美國人民的支持。下面通過對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的分析,我們將看到語篇如何被用來傳達意識形態,政治語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來實現他們的政治目的。

2.1 描述

本文作者主要從人際功能方面來對演講的語言特點進行描述。語言的人際功能可以通過情態動詞和人稱代詞的使用得以實現。下面將從這兩方面進行描述。

2.1.1 情態動詞

情態動詞的使用是奧巴馬演講中的一大特色。情態動詞must, can, could, will, would, should, may, might都出現在語篇中。這些情態動詞在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中的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情態動詞can和will出現的次數遠遠多于其他情態動詞。我們都知道will不僅僅用來指將來,它同時具有一些語義特點。它通常被用來表達將來的可能性。換言之,will主要被用來提供有關未來會發生什么的信息。同時will的情態意義傳達了說話者的信念、承諾、打算和決定。Will的使用表達了說話者的一種意志和堅持。Will還具有客觀性的特點。通過這個情態動詞的使用,奧巴馬旨在增加演講的客觀性,從而使演講更令人信服。奧巴馬在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中正是通過反復使用will這個情態動詞表明自己將會做一系列有益的事情,從而重新獲得美國人民的支持。例如:

And these steps, taken by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will grow the economy and add to the more than one million private sector jobs created last year.

All these investments in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will make America a better place to do business and create jobs.

In the coming months, my administration will develop a proposal to merge, consolidate, and reorganiz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a way that best serves the goal of a more competitive America. I will submit that proposal to Congress for a vote and we will push to get it passed. In the coming year, we’ll also work to rebuild people’s faith in the i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以上句子中,will的使用表達了奧巴馬想要把美國建設得更好的信念和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決心。奧巴馬想要借此重建美國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從而重新獲得美國人民對他的支持。

在這篇演講中,奧巴馬也反復使用了情態動詞can。情態動詞can含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說話者可以通過使用這個情態動詞清楚生動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情態動詞can 通常被用于肯定句中來指邏輯上和理論上的可能性。說話者可以通過使用情態動詞can來實現自己的權威,同時影響聽話者的看法和行為。奧巴馬正是通過情態動詞can的使用實現自己的權威,同時使美國人民相信他所作出的承諾和計劃。例如: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we’ll make it possible for businesses to deplo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speed wireless coverage to 98 percent of all Americans. This isn’t just about faster internet or fewer dropped calls. It’s about connecting every part of America to the digital age. It’s about a rural community in Iowa or Alabama where farmers and small business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ir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It’s about a firefighter who can download the design of a burning building onto a handheld device; a student who can take classes with a digital textbook; or a patient who can have face-to-face video chats with her doctor.

以上句子中can的使用使奧巴馬作出的承諾計劃更具有可信性,從而大大的鼓舞了美國人民,重振美國人民對奧巴馬的信心。

2.1.2 人稱代詞

人稱代詞通常被用來表明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親疏關系。人稱代詞除了具有其外延意義還具有豐富的修辭和社會內涵。尤其是在政治話語分析中,人稱代詞及其關聯意義描述了隱含在話語中的社會政治關系。因此人稱代詞的選擇要受說話者與聽話者雙方的社會地位和權力關系的影響和制約。在政治演講中,不同人稱代詞的選擇不僅表明演講者的身份,同時還反映政治演講的各種目的。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中不同人稱代詞的分布情況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人稱代詞we和our出現頻率是最高的。在這篇演講中,奧巴馬更多的使用we和our是為了拉近自己與美國人民的距離,增加親和力,從而達成一致團結和得到美國人民的認同。然而他也使用了較多的第一人稱單數I,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作為總統的地位和權力。奧巴馬對不同人稱代詞的選擇很好地體現了他的意識,有時和美國人民處在同一立場,有時又要體現絕對權威。但在這篇演講中we的使用遠遠多于其他人稱代詞,說明奧巴馬更多時候是把自己納入美國人民之中。因為這篇演講是奧巴馬在中期選舉失利后發表的重大政治演講,奧巴馬此時迫切想要得到美國人民的認同和重新獲得他們的支持。

2.2 闡釋

闡釋是批評性語篇分析中的中間步驟,如上所述,其主要作用是將語篇本身的語言和語篇的參與者聯系起來,同時分析語篇參與者在語篇的形成過程中的不同目的所產生的不同作用和結果。在這篇演講中,語篇的參與者是演講者奧巴馬和美國人民。在語篇的生成過程中,奧巴馬扮演著多重角色,他既是美國的最高權力者-總統,同時他也是美國民眾中的一員。整篇演講,奧巴馬都是站在美國的國家利益和民眾的利益上,為重新獲得美國人民的支持,所以,在整個語篇中,奧巴馬總是使用人稱代詞we為的是挽回民眾的信心和支持,從而使他個人的意愿或他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上升到國家的高度,以此來達到其個人或階級的某種目的。

2.3 說明

說明主要是將語篇與社會語境聯系起來,分析語篇與社會控制之間的相互關系。奧巴馬發表該演講是在中期選舉失利后首次在國會發表重大政策演說,也是中期選舉后其一系列戰略調整的全面匯總。此時,美國民眾對奧巴馬的支持已遠不如兩年前他剛當選美國總統時,美國民眾顯然對他有些失望。作為總統,奧巴馬必須穩定民眾情緒,挽回美國人民的信心。為了實現這一言語行為,達成既定目標,在整個語篇生成過程中,演講者采取相應的言語策略,先后扮演最高領導者和民眾的一員兩個角色。作為總統,奧巴馬在演講中表示,解決短期的就業和長期的美國競爭力問題將成為未來政府工作的重點。另外,奧巴馬還講到了醫改、外交政策、軍事、政府機制改革等未來政府的工作內容。奧巴馬提出五大政策支柱想借此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呼吁兩黨合作并且相信美國人民一定能贏得未來。總之,奧巴馬總統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語境中發表了這一演講。此時,國家經濟未得到發展,就業狀況未得到改善,奧巴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奧巴馬在演講中表達了他想要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團結全國民眾建設一個美好未來的愿望。正是這些目的決定了他在語篇生成過程中的語言選擇形式。

3、結語

本文運用批評性話語分析模式對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作了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批評性話語分析模式注重語言特征的分析描述,聯系語篇及語篇參與者的意識形態,再現意識形態對語言形式選擇的控制作用。本文用到的批評話語分析三步驟可被廣泛用于政治話語的分析,為再現語篇的全貌提供了方便,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政治語篇。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 N. 1992a.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2]Fairclough, N. 1992b.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辛斌,2005,《批評語言學:理論與應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辛斌,2002,批評性語篇分析方法論,《外國語》(第6期)。

篇3

尼古拉?薩科奇

1月23日,一位黑客跟法國總統薩科奇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該黑客侵入薩科奇的Facebook賬戶,并假借薩科奇口吻寫到不再參加此次選舉。不僅如此,該黑客還在薩科奇的賬戶中添加了一個單獨的頁面,邀請大家在薩科奇卸任當天前往薩科奇宣誓就職的地點參加Party。黑客的“杰作”很快就被拿掉了,賬戶恢復正常使用后,薩科奇發表訊息說:“我的賬戶遭到了入侵,這可能是提醒我沒有絕對可靠的系統。”

“親們,看得出哥植發了嗎?”(設計對白)

李明博

今年韓國大選的警鐘已經敲響,現任總統李明博已經有點兒坐不住了。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樸槿惠是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女兒,也是上次選舉中敗給李明博的勁敵,她將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卷土重來。由于樸槿惠的父親對大宇和三星等公司的支持,造就了今天韓國的制造業基礎,很多人認為她將是韓國首位女總統。李明博一時間鴨梨山大了!

如果(強調下我是說如果),如果這不是僅僅是作秀該多好!(設計對白)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無論是普京擔任總統時還是出任總理時,俄羅斯的男人應該都相當郁悶,因為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止女人們對普京的各種迷戀、各種瘋狂。去年7月,年輕貌美的Putin’s Army辣妹軍團舉辦了一場免費的比基尼洗車活動,以此來證明她們能為俄羅斯現任總理普京競選總統做出任何犧牲。參與這場免費洗車的辣妹們穿著誘人的比基尼泳裝以及8寸的高跟鞋,婀娜多姿、風情萬種地為車主提供免費洗車服務。俄羅斯的男人們一方面為有這樣的免費福利而興奮不已,另一方面又覺得十分無奈:“辣妹們都是總統的,哥神馬都沒有,為毛啊!”

為神馬推特還不找我做代言人?(設計對白)

米歇爾?奧巴馬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著一個女人,此話真心不假。為了奧巴馬能成功連任總統,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開通了推特賬戶,專為奧巴馬競選連任拉人氣。米歇爾的賬戶開通幾個小時就吸引超過16萬名粉絲關注。米歇爾的賬戶主要將由奧巴馬的2012年競選連任團隊經營,當第一夫人親自推文時,她會在文末留下自己的署名“Mo”,以顯示這是米歇爾自己的手筆。在第一夫人開通推特當日,奧巴馬用自己的賬戶與妻子進行了互動:“我們不是每天都能歡迎美國第一夫人加入推特,歡迎入伙@Michelle Obama!”

選舉從娃娃抓起

開學了,估計許多學生又會為了爭取到那幾道杠的榮譽而發起全家總動員,爸爸幫忙寫演講稿,媽媽幫忙做PPT。那陣勢跟總統選舉很雷同有沒有?除了咱們,其他國家學校也有班干部嗎?又是如何選出的呢?因為教育體制與理念的差異,各國都有自己的特色。

美國

在美國的學校并沒有班干部這么一說,每個學校都由一個10人左右的委員會來負責學生工作,為學生服務。委員會成員一般由七位老師和三個學生組成,每一個委員都被稱為議員。這些議員的工作就是負責收集學生的意見,比如食堂的伙食應得到怎樣的改善,老師要如何改善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意見。議員的選舉通常在開學一個月內公開選舉產生,參選的學生會進行充分的準備,通過演講來拉人氣。之后學生會進行公開投票,得票最高的就當選議員。美國學校的這種委員會制度頗有點兒政治的意味,看來他們的選舉還真是從娃娃就開始抓起啊。

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的中小學校,一個班通常有正副兩名班長,職責是幫助老師維持班上秩序。每個班大約有30名學生,會被分成5至6個小組,每個小組設有小組長,幫助老師收發作業。另外還有一位負責監督值日生打掃教室衛生的衛生股長。除了每個班的班干部之外,馬來西亞的老師還會從班級里選出一位成績好的學生擔任“學長”,負責維持學校秩序,監督學生。馬來西亞小學低年級的班長等職務由老師任命,而當學生們升到四年級以上,這一切職務都會由由學生投票選出。這些學生干部通常在學校有一個很顯眼的標志,那就是領帶。學長會系紅色領帶,班長系藍色領帶,衛生股長則系青色領帶。

韓國

篇4

大資金持續投向新能源產業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通過大力發展以信息通訊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了長達1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從小布什政府開始,美國就開始尋找支撐未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09年初,奧巴馬政府上臺后毅然決然地將搶占下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目光鎖定在了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新興戰略產業上。奧巴馬明確強調,“領導世界創造新的清潔能源的國家,將是在21世紀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國家。”

奧巴馬上任之初,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時期。如何通過產業調整,使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美國經濟迅速走出困境,奧巴馬將目光鎖定在了新能源和環保產業上。其實,早在總統競選時期,奧巴馬就十分關注新能源發展問題。在競選演講中,奧巴馬多次強調發展新能源至關重要。他說,“一個控制不了能源的國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來”、“增加美國競爭力最后一個關鍵的投資是能源基礎設施”。在就職演說中,他更明確地指出,“我們將利用太陽、風和土壤來為我們的汽車和工廠提供能源”。奧巴馬認為,長期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將催生新興產業,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恢復美國經濟活力,從而使美國能在下一輪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競爭中搶占到制高點。

因此,奧巴馬政府上臺后迅速促成了《2009年恢復與再投資法》的通過。該法計劃在3年內讓美國可再生能源的產量倍增,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1500億美元進行新能源開發,并創造500萬個新工作崗位;到2015年新增1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到2012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占美國發電總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實現過去30年才能達到的目標。同時,實施“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降低80%。按照該法的規定,2009年美國政府共劃撥約500億美元用來開發綠色能源和提高能效,其中14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項目,45億美元用于改造智能電網,64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項目,63億美元用于對提高州一級能效的撥款,50億美元用于改造家庭住房的越冬防寒性能,45億美元用于幫助提高聯邦政府的建筑能效,1890萬美元用于打造“綠色交通”。同時,還將對白宮、全國各地的學校、公共建筑等節能改造項目進行投資。

為進一步推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2009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雖然美國參議院對其內容存在很大爭議,但該法案中的可再生能源部分卻通過了審議,表明美國國會在新能源的問題上具有基本共識。在今年年初發表的首次國情咨文中,奧巴馬又提出,從2011年起,除國家安全、醫療和社會保障以外的政府開支將被凍結3年,但將繼續在新能源、教育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增加投資。由于美國當前能耗的69%用于交通業,奧巴馬還要求政府投資6億美元促進消費者購買更加節能的車輛。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美國政府在預算資金上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了傾斜措施。2009年。在美國政府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中,有300億美元資金提供給美國能源部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研發,同時核能、化石能源生產、清潔煤技術、再生發電,以及節能和提高能效則可享受數十億美元的減稅優惠。2010年,美國能源部推出的財政年度預算案當中,有264億美元用于能源部的能效與再生能源局。這項預算旨在大規模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同時改進能源傳輸基礎設施。預算案還用于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智能電網技術以及其他科研項目。美國財政部更是明確規定,能源獨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利用生物能源工廠等新能源項目可享受政府的生物能源補貼。此外,為吸引消費者更多地使用新能源,美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如消費者購買混合動力汽車會得到減稅優惠。依據不同的新能源車型,得到的稅收優惠差別從數百美元到數千美元不等。住房所有人如果使用節能的絕緣材料、門窗,以及取暖和制冷設備等,可以獲得最多500美元的稅收優惠。安裝太陽能電力系統的房主可以獲得30%的稅收優惠,安裝風力系統的房主可以獲得多達4000美元的稅收優惠,利用地熱泵的房主也可獲得最多2000美元的稅收優惠。

歐盟: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

早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歐盟就開始積極倡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2007年,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盟一攬子能源計劃。根據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至少減少20%,將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耗費的比例提高到20%,將煤、石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減少20%,將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以及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60%至80%。為了支持上述一系列目標的實現,歐盟進一步提出了新能源綜合研究計劃。該計劃包括歐洲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智能電力系統、核裂變、二氧化碳捕集、運送和貯存等一系列研究計劃。其重點包括:大型風力渦輪和大型系統的認證(陸上與海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集熱發電的大規模驗證,新一代生物柴油,第1V代核電技術,零排放化石燃料發電,智能電力系統與電力貯存等。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歐盟委員會迅速制定了一項發展“環保型經濟”的中期規劃。其主要內容是,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時間中,歐盟將籌措總金額為1050億歐元的款項,其中130億歐元用于“綠色能源”,280億歐元用于改善水質和提高對廢棄物的處理和管理水平,另外640億歐元將用于幫助歐盟成員國推動其他環保產業發展、鼓勵相關新產品開發、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并落實各項相關的環保法律和法規。歐盟期望通過該計劃全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綠色產業”,初步形成“綠色能源”、“綠色電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和“綠色城市”(包括廢品回收和垃圾處理)等產業的系統化和集約化,并以此作為歐盟產業調整及刺激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點,為歐盟在環保經濟領域長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歐盟各國也紛紛制定了本國的產業規劃。如法國總統宣布建立200億歐元的“戰略投資基金”,主要用于對能源、汽車、航空和防務等戰略企業的投資與入股。英國制定了“綠色振興計劃”,未來將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混合燃料車及低碳經濟。荷蘭的經濟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對可持續能源行業的投資和支持。德國通過了溫室氣體減排新法案,計劃使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從現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同時批準了總額為5億歐元的電動汽車研發計劃預算,計劃在2011年實現鋰電池的產業化生產。

日本:

發展新能源產業從長計議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泡沫經濟和大量制造業企業向海外轉移的影響,近二十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因此,早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日本就開始尋找能夠帶領經濟走出困境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應對危機的經驗,在本次應對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為目標的指導原則,力求以“結構改革促經濟發展”的方式,取代“通過擴大政府支持刺激經濟成長”的方法,并提出了普及開發節能技術、加大研究清潔能源力度的目標,并給予了相當大的預算支持。

日本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95%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日本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也是早有遠慮。2004年,當全球對新能源產業的認識尚處于朦朧階段的時候,日本通產省就公布了新能源產業化遠景構想:計劃在2030年以前,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扶植成商業產值達3萬億日元的基礎產業之一;石油占能源總量的比重將由現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將上升到20%;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到2010年達到8萬億日元,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同時,日本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核電最多的國家之一,核電在日本現有電力供應的比例高達30%。

篇5

關鍵詞:應用寫作 語言 教學模式

應用文寫作素有“三分格式,七分語言”之說,也即是說應用文結構及其各組成部分是應用文的基本骨架,而語言是連接這些骨骼的血肉。如何提高應用寫作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應用文血肉相連,妙筆生花,這便是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最為重要的問題。而成人教育本身具有實踐性、職業化、自學性的特點,如何在成人教育下更好地掌握應用寫作語言教學,使學生能在課堂教學中與自己的職業技能結合起來。筆者結合多年應用寫作教學經驗,試探討應用文寫作能力之語言教學的適當模式。

應用文的文體要求奠定了其語言特征,可以讓學生收集分析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的實際案例,從而進一步了解應用文語言寫作要求。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一般規律、原則、方法及操作,從而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互結合。

根據學生的總結分析,教師的恰當案例闡明,應用文書語言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一、實用性(簡潔樸實)

實用語言只傳達“實用”的內容,應用文語言的實用性更是體現在簡潔樸實的特點上,強調直接敘述。不追求華麗辭藻,也不搞形象描寫,更不用含蓄、虛構的寫作技巧。例如學生撰寫的一份通訊稿,題目為“教育局舉辦第一屆直屬學校校長研修班”的開頭: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一個好的校長代表了一個好的學校,代表了一個學校獨特的學術魅力。學校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領導的成功與否。為使某市教育局直屬學校辦學理念更加清晰,辦學思想更加先進,某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管理科組織開設了第一屆茂名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校長研修班。此次校長研修班的對象為某市教育局直屬管理的四十多所公辦、民辦學校的正副校長(園長)、支部書記、中層干部或骨干教師。

某市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校長研修班專家講學活動作為研修班的重頭戲,于2011年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8:30分在某市第一中學科學樓四樓的階梯教室舉行。此次活動為期一天。

10月17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隨著各個學校參加專家講學活動人員的陸續到場,活動準時開始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分析該文的主要問題:行文累贅、重復,特別是文中出現的華麗辭藻,削弱了該文的目的和意義,應開門見山點明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一目了然,摒棄廢話、套話。

二、無歧義性(準確清晰)

正確地記載與傳遞信息是撰寫應用文的基本要求,遵循這一要求,應用文語言表述必須嚴格遵照其詞典意義,嚴格遵循語法規則,符合客觀實際,符合邏輯。例如在2010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改善收入分配制度”這一段中“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其中“灰色收入”引起了大家的質疑,何為“灰色收入”?這種表達只是散見于民間表述,沒有清楚地厘定其概念,因此最后被改為“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其表述更加清晰實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演講稿中提到:“今天我站在這里,為眼前的重責大任感到謙卑,對各位的信任心懷感激,對先賢的犧牲銘記在心。我要謝謝布什總統為這個國家的服務,也感謝他在政權轉移期間的寬厚和配合。“謙卑”、“感激”、“服務”“寬厚”“配合”等詞準確地表達了奧巴馬嚴謹謙虛的行政作風和工作態度;2009年北京奧運會定位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該次奧運會的內涵;報紙上出現“敦促日方立即無條件釋放中國船長”,敦促一詞體現了以誠懇或迫切的態度催促或提請注意,體現了我方的誠意和要求。

三、模式性(莊重典雅)

應用文書語言具有模式化特征,要使用規范化的書面語言和專用語言。《文心雕龍?章表》所說:“言必貞明,義則弘偉。肅恭節文,條理首尾。君子秉文,辭令有斐。”正體現了應用文語言的獨特性,要正大光明、寓意宏大,行文要莊重,有禮節,有文采,體現君子彬彬有禮的儒雅之風。因此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熟悉一些規范化的書面語言和專用詞語。如“特此函復”這一模式化說法,如果換用別的語言表達,不可能如此簡練明了。

四、得體性(大方得體)

得體即指應用文語言應適應不同文體的需要,說話要有分寸、適度,恰當地使用語言。上行文的語言,應尊重而不阿諛討好;下行文的語言,應權威但又不謙和;與平行機關往來函件的語言,則應以誠以禮相待,多商量,自愿協作、互相尊重。懲戒壞人壞事的通報,語言應言之鑿鑿,義正辭嚴。表彰好人好事的決定,語言則應熱情。對上級的情況報告,不必有過多的宣傳議論。對下級布置工作的通知,應實實在在,切實可行,有可操作性。有選擇地使用模糊詞語、委婉用語,有時反使應用文書的語言更得體。

篇6

下面從三個方面來簡要介紹筆者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接觸式英語學習法。

一、接觸式英語學習法的定義

所謂的接觸式英語學習法就是讓學生充分地長期地并且規律性地接觸英語語言,“浸泡”在創設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受其潛移默化的熏陶,讓英語的語言符號像音符一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與英語建立起彼此相融的親密聯系。

二、接觸式英語學習法的課堂應用

1.課前準備充分,采用直觀教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自然法認為采取兒童習得母語一樣的語言學習法,強調自然交際,重視語言意義。因此在學習新詞匯時要重視賦予詞匯以具體的直觀的意義,因此課前教師應提前準備直觀性的教具。直觀性的教具比較貼近生活,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比如伸手可及的尺子、鉛筆、鋼筆、文具盒,這些都能成為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有力工具,將這些學生每天接觸的學習用具賦予一種新的語言符號,并鼓勵學生用英語說出它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用英語稱呼這些學習用具。

2.創設情境化場景,構建靈性課堂

學生語言學習源于興趣,而興趣又產生于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多提供一些情境化的日常化的場景,讓學生從場景中去捕捉到其所涉及的英語信息。比如在學習英語中的交通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真實的交通環境(紅綠燈、人行道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各種交通標志的英語名稱,學習交通規則的英語表達,然后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這種表達,最終讓學生能夠用英語說出他在馬路上應當遵守的交通規則。

我們必須使接觸變得有趣,因為厭倦和反抗可能會和恐懼感一樣使孩子變得笨拙,而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很不利的。

課堂中,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載體,其本身與學生的交流也意味著學生與英語的接觸。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更多地用一些簡單的英語語言來發出指令,將學生帶到語境中。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用一些日常口語與學生互動、交流,讓英語教學口語化,體現英語語言的交流性。

3.鼓勵課外探究,多樣形式綻放

我們知道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便是交流性與實用性,那么學習語言也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空間和資源的開放性,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探究英語語言文化與魅力。

(1)創設多彩環境,增加知識儲備

將英語文化融人環境當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英語環境中。這種無意識的接觸與熏陶更符合語言習得的規律,更有利于學生將這種語言內化。比如,在班級里專門設立一個英語角,在這個英語角中可以放置一些英文雜志、期刊、英文歌曲磁帶、英漢雙語電影的碟片等等,提供更多途徑讓學生在課間閑暇時能接觸英語語言與英美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們的知識儲備。

(2)成果匯報課,展現個性自我

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成果匯報課,讓學生們分組呈現,各展所長。這些百花競放的表演不僅能讓同學們接觸學習到更為豐富細膩的英語文化知識,還能給大家帶來藝術美的陶冶。

之前我就曾引導學生們舉辦過一次精彩有趣的模仿秀。匯報課上在小班長的主持下,有的同學模仿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經典片段,有的同學給我們再現了泰坦尼克號的經典橋段,還有的同學有模有樣地模仿起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就職演講,最讓我意外的是平時那個最最調皮的小男孩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卓別林的滑稽表演。我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們那種投入的熱情與創造力。學生們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是能盡全力投入,有時甚至能夠進發出前所未有的潛能。在《把每一個孩子深深吸引》這本書中曾經這樣論述過磁性課堂:人只有喜歡了,投入了,才會釋放巨大的潛能,產生無窮的動力,創造非凡的價值。讓課堂成為牢牢吸引學生的磁力場,成為校園內靚麗的風景。

三、“接觸”講策略,應用需用心

1.“接觸”不能流于表面。教師要接觸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才能知道教學中的所得所失,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加以改善和補救。

2.“接觸”最好是形式多樣的,這樣能夠極大地增加學習英語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聽覺、視覺、感知覺多方面去接觸英語,這樣更符合學生們好奇活潑的天性。

篇7

【關鍵詞】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元;債務

一、美元霸權和美國聯邦債務決定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國有三億多人口,人口素質普遍很高,并且一直不間斷地吸引全球大量最頂尖的人才移民美國,是全球最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國家。軍費占世界的近一半,軍事基地遍布全球,軍事理論和實力無可比擬。經濟存量和增量均世界第一,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科技領先和引導世界,創新意識極強。國土廣闊,礦藏豐富,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周邊沒有強國,沒有國防壓力。隨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國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拖累,美國已越來越無力獨霸世界,但美國的優勢仍在,通過美國從克靈頓到小布什再到奧巴馬的幾任總統的就職演講中,都可以看出,美國這些年一直在追求獨霸世界的夢想。究其原因,通過獨霸世界,維持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美聯儲就成為了全世界的央行,美國就可以憑空獲得巨大的利益。美國為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了號召使用歐元放棄美元的薩達姆政權,為了打擊歐元肢解了南聯盟,為了維護美元和控制世界石油在中東推動阿拉伯之春,為了打擊日元搞了廣場協議。為了阻礙中國的崛起并防范印度、日本的強大而重返亞洲。美國為了美元霸權這一目標必然不斷提升文化、科技、軍事、經濟等的綜合國力,同時不斷分化和打壓其他國家的聯合和成長,目的是不讓任何其他貨幣對美元構成威脅。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擴大,人民幣國際化必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國際化既對我國有利,也有利于絕大多數貿易伙伴,然而這必然會觸動美元的霸權地位。為了阻止人民幣成為主要結算貨幣,也為了阻止中、日、韓東亞自貿區的建立,特別是打擊中日之間的貿易,美國需要重返亞太。

美國債務問題巨大,美國財政部10月31日表示,預計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共債務總額將在今年底達到16.4萬億美元的上限。然而,實際債務可能遠遠超過這一數字。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理查德·費希爾早在2008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爆料“把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加起來,兩者的短期負債高達99.2萬億美元!為此,每一個美國人要承擔33萬美元的負債。”由此看來,美國人要維持目前的高福利、高收入,恐怕不掠奪全世界是萬萬不能了。目前歐盟各國經濟普遍不景氣,很多國家也是債臺高筑。而亞太地區經濟不僅經濟總量達世界的30%多,近年受債務危機影響較小,而且具有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廉價的商品及勞動力來源。因此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主導亞太經濟,把中國納入以美元為主體的世界經濟架構,并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是美國的優先選擇。

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方式

貿易方面,不斷制造貿易摩擦,打壓中國的對美貿易。美中貿易逆差,主要是因為美國的人力資本高,而中國的人力成本,而中國需要的一些高科技產品美國又不賣給造成的。

軍事方面,美國把十一個航母戰斗群中的六個都部署在亞太,不斷和菲律賓、越南、日本等聯合軍演,意在挑起菲越與中國在南海的島嶼爭端,從而把國際化,為美國干預南海事務并擠入并控制東盟尋找借口;在東海挑起中日爭端,消耗中日兩國精力,打擊中日貿易,從而達到阻斷中、日、韓自貿區的形成的目的。

外交方面,美國一方面加強與傳統盟友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的同盟關系,同時與原來的敵對國家越南的展開外交聯系。特別是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傳統友邦緬甸的聯系,而緬甸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封鎖的國家。因此限制中國,封堵中國的印度洋出海口的意圖非常明顯。當然,緬甸是中國與印度之間的緩沖器,一旦美國在緬甸建立了軍事基地,對中國、對印度的監控都會非常方便。又由于緬甸是一個具有主要潛力的大米出口國,如果中國由于自然災害而出現糧食短缺,緬甸的重要性就更突出出來了。因此奧巴馬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連任即出訪緬甸,受到緬甸民眾夾道歡迎,美國又一個龐大的廉價進口商品和廉價勞動力市場以及美國商品的出口市場出現了。

美國的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美國的利益,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為了解決美國的龐大的債務負擔而采取的措施。想想當年美國崛起時受到英國的打壓,美國是在忍辱負重、不斷抗爭,并在經過獨立戰爭且經濟總量超過英國多年后,美元才代替英鎊,成為世界最主要貨幣。再看看美元霸權給美國帶來的好處,美國壓制歷屆世界老二蘇聯、日本、中國就不難理解了。

三、中國應該積極應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二戰后蘇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在航天領域甚至還領先于美國,然而由于蘇聯實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不注重改善民眾的生活,并逐漸形成了嚴重的腐敗現象,致使國內民眾不滿,再加上與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了經濟,最終在美國的和平演變攻勢下解體。美蘇在爭霸世界時差一點因為古巴導彈危機演變為核戰爭。

日本則是在美國為了同蘇聯爭霸而從廢墟中扶植起來的國家,日本的快速發展一度令美國驚恐,日本經濟發展到頂峰時大有買下美國的氣勢,然而在美國華爾街與美聯儲聯合其他強國通過的廣場協議的打壓下,日本經濟一蹶不振,成為失去的二十年。

由于美國的目的和做法我們基本已經清楚了,中國是要成為像前蘇聯和日本那樣的老二,還是成為像美國這樣的前老二,這主要取決于中國本身的實力和應對措施。實際上世界多個強國并存的局面更有利于促進人類的發展,科學和智慧的進步一定能帶給地球人美好的明天。美國屆時也會認識到維護美元霸權帶給美國的不全是利益,還有災難,它會使美國人逐漸懶惰、貪圖享樂和不勞而獲,使華爾街更加貪婪。我們希望中美之間應該有智慧開創出一種新的互惠互利的大國關系,這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人民,也為世界人民帶來福音。為了實現中國人的美好愿望,我們應該做好下列事情。

第一,積極做好軍事斗爭準備,不僅要打贏局部戰爭,也要為打贏全面戰爭做好準備,這樣才能使對手放棄戰爭的打算。第二,要明白無誤地向美國和世界表明維護國家統一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在維護問題上立場是堅定一貫的、毫不含糊的。因為美元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維護了美元的霸權,自然美國也就維護了國家。第三,要解決好中國自己的事情,比如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對內對外開放、資源配置的效率、貧富分化,預防和懲治腐敗、建設美麗家園、文化建設等問題。尤其要補貼農業確保糧食安全和嚴控樓市泡沫以及貨幣發行量、搞好資本市場建設,使國際資本無法找到機會對中國打糧食戰和貨幣戰。美國既要保持債務泡沫不被捅破,又要維護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這一核心利益。美元的大量亂發會使其逐漸失去信譽。因此,還需經常換換花樣,最實惠、最救急的方法應該是利用貨幣戰和糧食戰來洗劫打敗對手。第四,建立順暢的中美交流平臺,管控好彼此間的潛在風險,對待困難局面要沉著冷靜,從容應對,切不可急躁。加強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經濟、軍事交流,努力宣傳和體現中國的互惠共贏的主張,增進彼此間的戰略互信。要使美國真正相信,中美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傷。

參考文獻:

篇8

0引言

“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是利用互聯網將各種物與物的信息傳感設備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可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它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環境保護是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典型領域,物聯網的應用將成為推動環境管理升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型環保產業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而且深遠的意義。

1物聯網的發展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2];2005年《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2008年3月,在蘇黎世舉行了全球首個國際物聯網會議,探討了“物聯網”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與如何將“物聯網”推進發展到下個階段;2009年,奧巴馬就職后,對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給予了積極響應,此后,物聯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在我國,2009年8月24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赴臺首次發表公開演講,提出了“物聯網”理念;2009年11月1日,包括企業、科研機構和應用機構在內的40余家單位聯合成立了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期望通過加強企業間的協作、創新與聯動,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壯大。

2物聯網技術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體系的結構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構成。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組成,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和采集信息;網絡層由各種網絡組成,是物聯網的馱載網,具有“載波”作用,主要功能是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負責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事實上,物聯網是互聯網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擴展,互聯網可以作為物聯網傳輸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物聯網可實現任何人、任何物體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任何路徑、網絡以及任何設備的鏈接。因此,物聯網的相關屬性包括集中、內容、收集、計算、通訊以及場景的連通性,這些屬性表現的是人們與物體之間或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無縫連接。

3物聯網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應用

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對于物聯網在環保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大的突破與創新意義。環境自動監控是在污染源的合適點位上安裝各種自動監測儀器、儀表和數據采集傳輸儀,通過各種通訊信道與環境監控中心的通信服務器相連,實現在線實時通訊。這樣,傳感器感知的點位的環境狀態就可以被源源不斷地送到環保部門,并存儲在海量數據庫服務器上,以供環保信息化中心的各種應用系統使用。環境自動監控是對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比照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和構成要素,可以發現,環境自動監控中的環境自動監測設備就是感知層,用于收集相關污染源的監測信息;而傳輸自動監測數據的環保專網就是傳輸層,支持環境信息在環保部門間的傳遞;各類業務系統是應用層,可為各類用戶提供所需的服務和交互界面。

4環保物聯網的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面向環境保護的物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國外已有較早開展物聯網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應用研究。例如,美國環保局為國家和歐洲環保機構以及污染控制部門開發的BASINS系統,就集成了整個美國的流域數據、流域分析和水質分析軟件,可為用戶提供一個簡明的、將點源和面源統一起來的流域管理工具;美國同時還部署了用于實時監測城市環境污染數據的“CitySense”監測系統和用于監測大鴨島海鳥棲息情況的生態監測系統;世界銀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援助開發了工業污染預測系統PIPs,該系統可在利用工業調查信息的基礎上,估計污染強度,從而預測國家、地區、城市或項目的工業污染;澳大利亞有用于監測蟾蜍分布情況的生態監測系統;日本也開發了SAPIENS環境綜合分析信息系統等。

我國的環保物聯網建設經歷了環境監測網絡的發展、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的建設等不同歷史階段,起初是由各類環境監測網絡的發展而構成的,隨后,隨著污染物自動監控體系的建立則日趨成熟。“十一五”期間,我國大規模開展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的建設,對重點污染源的廢氣和廢水排放進行自動監控,同時,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網絡的建設,大大推動了環境監測自動化的進程。“十二五”期間,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我國的環保物聯網將進入一輪新的發展。

在全國環境自動監控大發展的背景下,秉承以科技創新推動環境管理進步的思想,引入了當前最先進的3G移動通信技術、3S空間信息管理技術,同時采用“云計算”理念,將傳統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并將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空間信息等高新技術進行集成,建立了環保物聯網,為環境監測、環境管理、環境模擬等提供決策支持平臺。環保物聯網的建立,加大了環境監測范圍,加強了環境監測管理力度,有效提高了環保部門的科學決策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國民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

5結語

篇9

[關鍵詞]低起點高中;英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8-0021-02

低起點的高中主要存在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欠缺、課堂效率低、基礎教學設施落后等問題。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搞好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低起點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如何培養低起點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出了幾條建議,以期能夠對低起點高中的教師和學生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潛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對英語基礎不扎實的“聽不懂、說不出、讀不準、寫不對”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興趣得從簡單的內容入手。

我通常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先說學生能夠理解的,再引申到將要學的新內容。比如,非謂語動詞中?鄄ing分詞和?鄄ed分詞的用法區別的教學,先讓學生翻譯句子:“從山上看下去,那座城市很美。(Seen from the mountain, the city looks beautiful.)” “從山上看下去,我發現那座城市很美。(Seeing from the mountain,I find the city beautiful.)”強調這兩句話中的非謂語動詞seeing 和 seen的區別,細講今天學習的重點,再從周圍的事物延伸拓展,最后再訓練幾道習題,以便加深學生印象。課堂上的例題從基礎開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同步教輔資料等,且提前準備好適合學生當堂掌握的基礎題。除了語法課,平時做試題也一樣。就拿閱讀來說,在學生閱讀的初期,教師應選擇難度低的文章讓成績較差的學生閱讀,這些學生在閱讀之后產生一種成就感,就會愿意靜下心去學習。在學生閱讀的后期,教師則要把難度調高,因為此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信和進步,太過簡單的內容不能激發起他們的興趣,而有一定難度的文章則可以喚起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能虺料灤睦叢畝粒從而逐步提高閱讀水平。通過針對閱讀內容的設計以及難易程度的調整,教師可以把這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法應用于低起點高中學生閱讀興趣培養的實踐當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二、培養學生學習信心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經常用情感激勵、榮譽獎勵和支持鼓勵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學生有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學好英語,從而逐步主動去學,有興趣學,而不是對英語學習反感甚至厭惡。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信心,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平時課堂上較難的問題可以先讓基礎較好的學生(據平時了解能夠答對的學生)回答,分析完教學內容,覺得大部分學生都明白后再由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回答正確的要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表揚,例如“Good job!Well done!Excellent!”等。心理學實驗證明,表揚、鼓勵和信任,往往能激發一個人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這樣做既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增加師生的互動,時刻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又能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加強英語學習的信心,漸漸地喜歡上學英語。

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進步,英語教學的觀念、方法也不斷改進――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到現在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學生從每天抱著課本學習到現在運用手機上的各種學習軟件來學習。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注意力集中的學生,由于專心聽講,能更容易獲得滿意的學習成果,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產生興趣而樂于去學。我們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多運用學生喜歡的直觀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短片等進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四、讓學生開口說英語

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提倡大聲重復誦讀英語的學習方法。大聲開口讀英語不怕丟臉,這也是很多學生做不到的一點。在起點低的高中,學生開口大聲朗讀英語就更少了。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卻不能好好利用擁有的資源,利用學習軟件在課余時間學習英語。實際上他們可以跟著英語原文錄音朗讀,學習語音、語調,培養自己的語感。我所教班級的學生都有微信群,我充分運用這個平臺,讓所有學生關注公眾號“訊飛易聽說”,這個公眾號內含每日一練功能,學生可以每天進行語音訓練,并且系統會給予自動評分。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練習,并且把得分卡(含準確度、流暢度、完整度及得分)發到群里。由于學生們都不甘落后,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對于幫助學生應對廣東高考英語聽說考試的Part A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我還讓學生關注了公眾號“愛瘋英語”。此外,我將前幾年的高考英語聽說考試真題發在群里,讓他們retell Part C并將錄音發到群里,這種教學方式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先是一兩個,后面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發了,連平時沉默寡言很少開口朗讀的學生也都把錄音發到了群里。首先讓學生大膽讀出來,敢于在同學、老師面前讀。平時上課課程緊,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參考借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聽完學生錄音后發現有錯誤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時提醒學生,再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體驗了從有壓力到有動力再到有信心的整個過程。心到、口到、眼到的朗讀使學生深入了解了英語的魅力,在課后就能認真對待英語朗讀了,端正了態度,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我在對學生的錄音進行提醒、鼓勵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被重視的,這促使他們更加自主地學習,同時加強了師生的聯系,建立了師生溝通的橋梁,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敢于來問問題的學生也增多了。

五、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對待高中學生,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最關鍵的是要把英語這門工具學科與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學科和課外活動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觸英語、使用英語,理解英語的重要性。首先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總結以前學過的所有語法知識,力求全部理解且靈活使用。然后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專項突破,例如看英美劇、參加英語角、讀英美體育雜志、讀英美原版書籍、讀進口家電說明書、寫英語周記、嘗試翻譯喜歡的漫畫和小說、自己練習用英語配音等,都是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接觸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英語文章、演講等。例如大家比較關注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的就職大典演講、美國前任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的離職演講等。我們都知道,中英文字幕的演講也是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總之,要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W英語。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對英語的教學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很多時候學生對某一科目感興趣,是因為喜歡該科的科任老師。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接納自己,這是每個教師都研究過的問題。當然,不同的教師有不同做法。我認為要先讓學生崇拜、欣賞、尊重老師,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跟著老師學。只有學生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進步才會明顯。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在高考前突然很積極地找我問問題、修改作文,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取得出乎同學意料的進步,在高考中英語更是超常發揮,這個學生到現在還一直跟我保持聯系,跟我探討英語問題并匯報大學里英語學習的情況。

我通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探討英語問題,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搭建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建立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像前面提到的就Part C復述錄音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要求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學習,對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一種煎熬,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大課題。特別是對于低起點高中的學生來說,有了學習興趣,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探索,才能實現質的進步。以上是我個人多年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經驗總結,希望能對其他高中師生有所幫助。

[ 參 考 文 獻 ]

篇10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觀念;多媒體;口語能力

雖然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努力追求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但是是不是每位教師對高效課堂的定義都有正確、深入的認識呢?下面,我先對高效課堂的定義向大家進行簡要的闡述。當然,高效課堂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上存在著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以后,才能制定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進而保證高效英語課堂的實現。下面,我先對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問題進行簡單總結,再與大家詳細探討建立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目前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1.如今,雖然新課程教育改革之風盛行,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長期使用舊教材、舊課本或者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始終不能貫徹和執行新的教育理念,他們習慣了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要跟著自己的教學思路走。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采用的是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記筆記的方式,教師把課本里的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學生進行記錄,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自己來進行的,學生成為了聽課的機器。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地違背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更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2.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外國人交流時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想法清楚、正確地表達出來。但是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成果現狀卻是連一個高中畢業生也不能跟外國人進行簡單的日常口語交流,我們不得不重視這一問題。因為現在大部分英語教師進行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升學率,他們在英語教學時只注重學生書面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鍛煉,這種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在很多教師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他們只重視讀寫,忽視聽說,導致中國的學生學到的都是“啞巴英語”。

3.有部分地區由于條件落后,沒有給教師配備先進的教學工具,依然用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完成了整節課的教學,再加上有的教師的講解方法比較呆板、枯燥,學生很難對英語教學產生興趣,時間稍長,甚至會對英語產生一定的厭煩和抵觸心理,更別提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了。

……

初中英語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在這里我無法一一詳細列舉出來,當然,我們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才能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來促進我們最終教學目標的實現。它也提醒我們,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布滿了荊棘,它需要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反復斟酌、縝密考慮,制訂出真正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教學策略。下面,我們就詳細地討論一下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具體措施。

二、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因為“一言堂”“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教育模式視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注重的是對教材上知識的講解,而且沒有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只是被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守舊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來,使學生釋放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自主能力。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Our school life》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講述自己的校園生活以及感受、想法等,因為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他們對這一話題有話說,也樂于說。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既參與了課堂教學,與教師、同學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為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2.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是高速發展的21世紀,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正在逐漸被各學校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多媒體語言教學設備。因為傳統的教學工具不僅不環保,還會浪費大量的寫板書的時間,另外因為其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更是容易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倦怠心理,所以,我們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在教學工具上進行一種新的嘗試。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是因為它有傳統教學工具無法超越的優點,它可以把聲音、圖像、圖文等有效結合在一起,形成聲、像、圖、文等并茂的教學系統,把課本中的內容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進行視、聽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同時也因為其具有娛樂性質,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Learn about China》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幾張我國名勝古跡的照片,比如長城、故宮、黃山、黃河等,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然后展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對分布在各個地區的名勝古跡進行討論,引出定語從句,然后開始一節課的學習。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我們必須適當、合理的采用,否則過多地依賴多媒體只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采用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我國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教學現象:很多學生對英語語法、句型可以熟練掌握,在英語考試中也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但是在實際運用時,學生一個單詞也說不出來,其實這就是我國普遍存在的“啞巴英語”現象,即純粹的把英語當成科學知識來研究,不重視口語、聽力、英語思維的鍛煉和提高,當然也就形不成基本的英語語言技能。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必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我們可以在每節英語課的開始幾分鐘讓學生到講臺上做Duty report(值日生匯報),慢慢地再把Duty report引申到Free talk,或者背誦一些名人的勵志演講,比如奧巴馬的就職演說,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等,這樣我們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說”英語的環境和機會,隨著學生英語知識面的擴大和詞匯量的增多,學生也就逐漸建立了想說和敢說英語的自信,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從而為高效英語課堂的建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初中英語課堂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我們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則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對我們的教學實踐也要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以研究出更多適合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有效辦法,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使初中英語課堂活力四射、亮點紛呈。

參考文獻:

[1]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王篤琴.初中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