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你的優點范文

時間:2023-03-30 18:5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放大你的優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放大你的優點

篇1

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而又總是苦于不知道怎樣踏上成功之路。看到別人有的學習成績好,有的唱歌唱得好,有的口才好,而自己似乎一樣也比不過,既無奈,又很沮喪,這時極易變得灰心喪氣,意志消沉,不思進取,陷入深深的自卑而不能自拔,長此以往結局也必將是庸庸碌碌,終此一生,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來看下面的故事吧,它告訴我們,成功的按鈕其實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那就是——發現并放大你的優點

18世紀的某一天,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他父親的朋友能幫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父親的朋友問他:“數學精通嗎?”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么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法律呢?”青年更加窘迫地垂下頭。父親的朋友接連地發問,青年只能用搖頭來告訴對方——自己似乎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都找不到。“那你先把住址寫下來吧,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慚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父親的朋友認真地說:“年輕人,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放大著自己的優點。數年后,青年果然寫出舉世聞名的世界名著,他就是法國的世界著名大作家大仲馬。

有位哲人說得好: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藏著一座豐富的金礦。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甚至還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果我們肯去發現、挖掘,并一點點地把它放大,沿著它就會得到令人驚訝不已的寶藏。大仲馬僅從能把字寫漂亮出發,一點點放大自己的優點,最終成為了譽滿全球的大作家,我們又有什么不可能呢?我們可能在許多方面確實不如別人,或許一時也不知道自己有何優點,但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不灰心,不氣餒,持之以恒地去發現并一點點放大自己的優點,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個優點,終究有一天我們也會象大仲馬一樣,等來成功的那一刻。 別猶豫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篇2

前幾天,我讀了《那個騎著輪箱來的蜜兒》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是蜜兒和孟小喬。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蜜兒是一位仙女,生活在仙女島,一天,她突發奇想,很想到凡間生活一段時間。于是她來到凡間,遇見了正在散步的孟小喬。孟小喬家里正缺少一位保姆,于是蜜兒就把魔法棒一揮變成了人類的模樣,由孟小喬帶領回到她的家里做起了保姆。

蜜兒在孟小喬家做保姆的時候,兩人之間發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最感興趣的是這件事兒。

孟小喬是班里的差生,老師總是批評她,孟小喬把這些事兒告訴了蜜兒,蜜兒問孟小喬:“你的班主任老師是不是戴著一副眼鏡?”孟小喬非常吃驚:“你怎么知道?”蜜兒笑了笑就是不回答,她揮了揮魔法棒變出了一副“優點放大鏡”眼鏡,并告訴孟小喬,請孟小喬把這幅“優點放大鏡眼鏡”想辦法給老師戴上,這副眼鏡能讓人看到他人的很多優點,很少說出別人的缺點。孟小喬一聽這眼鏡這么神奇,非常高興。

篇3

成功的身影無處不在。它在生活,在工作,在學習等各方面展現。

成功的事例有很多,關鍵在于那一個個小小的優點。眾所周知的劉翔把他那良好的體育天賦,放大到了極致,創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成績。他實現了一次偉大的跨越,100年來的紀錄成了身后的歷史。家喻戶曉的名作家大仲馬,過去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而經過家父朋友的指點,放大了自己的優點,有了無盡的自信,有了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縱橫交錯著無數通往成功的途徑,只要你有興趣,有毅力,并用你那雙勤勞的手和那顆堅忍不拔的心去力爭,你一定會走向成功。

朋友,請不要漠視你的優點。

Let,s go!讓我們一起去讀懂成功吧!相信,你一定會擁有自信,擁有機會,擁有成功的!

篇4

剛參加工作時,我不敢說這句話,但是我現在敢說,因為我多年的教育經歷證明,讓差生變好真的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差生是在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才成為差生的,那么讓差生反復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就一定會慢慢地變好。

多年來,我用這樣的方法和理念,幫助很多學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特別是學會欣賞那些所謂的“問題孩子”,甚至要拿著放大鏡去看他們身上的優點,因為越是問題多的孩子,在老師、家長的眼里越是一無是處,他們總得不到表揚,得到的全是批評和指責。

當然,孩子身上的優點也不能亂找,你找的必須是他本身具有的優點。教育專家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很多家長聽后覺得有道理,因為以前他們只會批評孩子,在聽了專家的建議后,回去便猛夸孩子。這一夸反倒把孩子夸得更難受了。“孩子,你真聰明!”“孩子,你真棒!”“孩子,你一定能行!”等等,全是空洞、空泛的表揚,弄得孩子渾身不自在。

我建議家長帶著放大鏡去找孩子的優點,前提是你找到的優點要確實是孩子的優點。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春節,一個學生參加完期末考試后,被他爸爸帶著來到我的辦公室。孩子爸爸覺得孩子期末考試考得太差,想讓我幫孩子補習功課,提高學習成績。

那個孩子一到我的辦公室,就低著頭,看都不敢看我。我問他:“這次期末考試,你考得怎么樣?”

孩子抬起頭,用膽怯的眼神看著我,哆哆嗦嗦,還沒說話呢,他爸爸就發話了:“簡直是一塌糊涂!”邊說邊狠狠地捶著我的沙發。

我看著孩子爸爸怒發沖冠的樣子,心想:問題孩子出自于問題家庭,此言不虛。這位家長在我面前都壓抑不住自己的怒氣,如果不在我面前的話,可想而知他對孩子會有多么粗暴!怪不得孩子唯唯諾諾,一點陽剛氣也沒有,完全是被他爸爸的這種盛氣凌人的態度給摧殘的。

我一看家長這樣,心想:如果他在現場,孩子根本就不敢說話。于是,我請他出去在休息室里先休息,我和孩子單獨聊一會兒。

等他走后,我又問孩子這次期末考試考得怎么樣。

孩子說:“老師,我的這次期末考試和期中考試比,在班里提高了兩個名次。”

我聽后眼睛一亮,說:“孩子,你厲害啊!你上的那個學校我知道,是個重點學校,學校里每個學生的實力都很強。沒想到,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你的考試成績竟然提高了兩個名次,不簡單!你還有一年半的時間(這個學生讀高二),如果你咬緊牙關,每次都能按這個幅度提高的話,到高考時,就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學的問題,而是考上清華、北大你挑哪個的問題!”

我這么說是放大了學生的優點。他提高兩個名次是真實存在的優點,我放大了他的優點,縮小了他的缺點,并給他描繪了美好的前景。

我說:“今年寒假,當別的學生輕輕松松過假期時,你想不想悄悄地努力學一個假期,到開學考試時再超過兩個名次,給自己一個驚喜?你想的話,我就告訴你怎么做。”

他當然想了,于是我給他制訂了具體的學習計劃,告訴他整個寒假應該怎么勞逸結合,把握節奏,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孩子聽了之后非常高興,對未來顯得信心十足。我看孩子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就讓他出去,順便將他父親請進來。

孩子的爸爸來了之后,我對他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你的孩子在班里成績倒數,你知道為什么嗎?”“為什么啊?”孩子的爸爸急忙問。

“就是因為遭受了太多的批評和打擊。”我說。

家長說:“是,我看孩子的成績總提不上來,心里又急又氣!”

我說:“我告訴你,從一樓到二樓,沒有臺階誰也不上去,但是如果有了合理的鋪墊,誰都能上得去。我在你兒子的學校里教過最好的班,也教過最差的班。我在最好的班里講的數學題,拿到最差的班里講,學生照樣聽得懂,什么原因呢?因為我在最好的班講這道題,做三步鋪墊,學生能聽懂。我在最差的班里講這道題,要做五步鋪墊,學生才能明白。其實,學習好不是某些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的。我們老師和家長最應該做的,不是不管有沒有臺階,非逼著孩子從一樓到二樓,而是引導孩子,給他合理的臺階,讓他從一樓自信、踏實地上到二樓。你的孩子現在成績處在倒數,你當然希望他的成績一下子提上來,但這是不可能的。有人一夜暴富,但是沒人在短時間內能夠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做學問,本來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絕不是通過一時的突擊就能做到的。你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地讓孩子提高成績,這不現實。請問,你希望孩子考到多少名后,才表揚他呢?”

家長被我說得沒了脾氣,老老實實地承認:“老師,我還真沒有標準。”

你看,這家長糊涂吧?他自己都沒有目標,孩子無論考成什么樣兒,在他那里都要被批評被譴責,那孩子豈有不一塌糊涂的?這樣的家長能夠培養健康陽光的孩子嗎?孩子在這樣的家長教育下,能有成就感嗎?即便他百倍千倍地努力,終于成功了,可是在家長看來,仍然不屑一顧,還是要批評和譴責,那孩子不如不努力,直接自暴自棄算了。

我對家長說:“今后,你要改變心態,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哪怕孩子的考試成績提高一個名次,都應該給予他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才有勁頭好好學習,并逐步提高。”

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好像悟出了一些道理,并當著我的面向孩子道了歉。而孩子在我的引導下,按部就班地按照我們共同列出的計劃學習,加上家庭氛圍的好轉,他的心態也健康了。結果,開學后的第一次考試,他在班里提高了三個名次。他將這視為一次大的勝利,家長也非常高興,及時給予了孩子表揚,我也給了他大大的鼓勵。他的自信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內在潛能被挖掘出來,以后越學越有勁,越學越開心,成績提升的速度擋都擋不住。在之后的高考中,這個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

孩子拿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他爸爸對我千恩萬謝,說那次談話,不僅改變了孩子的一生,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轉機。原先,他一見孩子就忍不住批評孩子,家里整天陰云密布;現在情況完全改變了,他一見孩子就能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喜歡,不斷表揚孩子,而孩子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不但更加懂事,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好,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學習成績自然也更好了。

篇5

大家好!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在這鶯飛草長,滿陌生機的早春時節,我們歡聚一堂,如期舉行初二年級學生表彰大會,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總結過往,明確目標,振奮精神,往開啟美好的未來,并校后的數月來,我們團山校區,在x校長的同一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協同努力下,堅持以人為本,以規治校,以研興教的辦學理念,通過體制創新,資源整合,機制激活,差距縮減,成效初顯,顯現出了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新學期里,我們將掌控機遇,順勢而上,盡心工作,盡力前行,往譜寫新的篇章。

下面,我想結合本校區的工作實際和初二年級的階段特點,講四點意見:(也就是四句話:揚起自信之帆,勒緊自制之韁,師生互動劃開調和發展的雙槳,家校聯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一、自信是人生最寶貴的品質,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對自己全面,正確的熟悉,對自己能力,本身能到達目標的堅定信念,自信不是自負的同義詞,不是好高務遠,妄自尊大,而是無聲的自我信任,自信心是堅定的個性中樞,它決定著自我形象的塑造,良好品格的構成,目標實現的高遠。有了它,就會逼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不滋生妄自菲薄的煩憂;有了它,就不會虛擲年華,無故地浪費時間。自卑是自信的絆腳石,自卑像幽靈,它不時光顧我們的心靈。自卑心理使自暴自棄,無所尋求,終究一事無成,幫此,要嚴防自卑的侵擾。要知道人客觀上存在著個體差異,未幾是清一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始終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則故事:一個貧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看父親的朋友能幫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

“數學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他,青年人差澀地搖頭。

“歷史,地理怎樣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

“那法律呢?”那青年窘迫地垂下頭。

“會計怎樣樣?”父親的朋友接連地提問,青年都只能用搖頭告知對方自己仿佛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

“那你先把自己的名字和住址寫下來,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呀!”

青年慚愧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輕人,你的名字寫得漂亮,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生活的工作。”

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哦,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贊,那我就可以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能把文章寫得好看,遭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放大著自己的優點,興奮得他腳步立即輕松起來。

十余年后,這位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嘵的法國19世紀的著名作家大仲馬。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蘊躲著一座豐富的金礦,只要肯發掘,沿著它定會挖出令自己都驚奇不已的寶躲。很多成功,都源于具有自信,找到自己的優點,并努力地將其放大,將會放大成超出自我和他人的明顯上風。生命有限,潛力無窮。

有一位外教,面對考試第一的學生豎起大拇指,沒想到的是,這條學生趕緊表示,自己學得還不好,這令外校十分不解,還以為在教學上出了題目,實在,這也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差異題目,我們講中庸,也講涵蓄,但西方不然,其率直的表現和個性的外露,恰好與我們相反。

篇6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時候,需要父母們正確地用三面鏡子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

放大鏡

把孩子的優點放大來看

2歲3個月大的清清是個早產的男孩,他雖然比正常的孩子開口說話晚,但是理解別人的言語是沒有問題的。清清每次上樓,都會在房間進門處指指點點,原來他是在認讀墻面掛圖上的常見水果,嘴巴還嚷嚷著“蘋果、梨子、桃子、櫻桃”等等。他認讀完后,還會跑去某個地方,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印有光頭強的手槍,獨自玩一會,嘴上還會時不時冒出“光頭強,哈哈哈”“熊大”“熊二”等等詞句。玩累了,又會去尋找糖果吃。當發現糖果不在原來的地方后,會牽著媽媽的手,走到這,指一指,然后仰起頭,說道:“糖糖,糖糖!”原來是在告訴媽媽,這里的糖果沒有了,媽媽你下次要記得給我買。

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有這樣乖巧的孩子,孩子可以給家庭帶來無窮的歡聲笑語。案例中的清清雖然在言語能力方面發育較晚,但是卻在空間方位的辨認與記憶上表現出了他的長處。平時清清在騎自行車時,遇到障礙物了,父母會說“向右轉彎”或“向左轉”,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境,他也會說出“轉彎”。這時候父母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并及時鼓勵、表揚,把孩子的優點放大出來。為培養孩子的方位知覺能力,建議父母多帶孩子逛逛超市,讓孩子感知貨架和食物存放處;也可以考考孩子“冰淇淋在哪里”“杯子在哪”“請你指出鏡子的上面是什么”等等。

縮小鏡

把孩子的缺點縮小來看

威威在家中是個典型的難約束的孩子,每次玩了玩具,房間到處都是。剛開始,父母會耐心地引導他將玩具送回家,可總是虎頭蛇尾的,收拾了一點,威威就又干別的事去了,父母提醒一下,威威就動一下。后來父母干脆直接命令他將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卻仍培養不了威威收拾玩具的習慣。再后來變成了父母包辦收玩具。

孩子有缺點是很正常的事兒,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在短時間內強制性消除孩子的缺點,而是如何用欣賞的眼光和接受的態度看待這些缺點。父母正確的引導會促使孩子自覺地改正缺點,形成正確的行為,但若一味地指責“你今天又將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會讓孩子漸漸地厭煩收玩具這一行為,慢慢也會對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失去興趣。

試試這么做

當父母發現孩子身上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時,不要一直強調“你又怎么了”“怎么總是……”,取而代之的是以“寶寶,今天你進步了,沒有像昨天那樣青菜一點也沒吃”“你今天的表現很棒,沒有一個人玩玩具,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媽媽很開心玩”諸如此類的話來逐步引導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哪里做得對,知曉自己進步之處并發揚下去。另外,也可以在與孩子交流時,將他身上的優點與缺點說給他聽,讓在他正視自己的不足時,明白自己也有長處。

望遠鏡

把孩子的前途放遠來看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難帶、調皮搗蛋,或者是性格太內向,無論怎么引導教育都不愿與人交往。當孩子過于調皮或者過于內向時,父母要怎么應對呢?

天天生來就性格內向,在家總是不喜歡吭聲,一個人玩玩具、看繪本。有時候家里來了小伙伴,他也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這可愁壞了天天媽。而隔壁家的東東卻與天天恰恰相反,淘氣得不行,做什么事都三分鐘的熱情,總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模樣,成為社區里的孩子王,這讓東東媽反而羨慕起了天天媽來。于是兩個媽媽總拿“隔壁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篇7

對此觀點,我頗不以為然。我個人認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本著“可溢美,勿隱惡”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不吝嗇于自己的夸獎,對孩子的優點及時予以肯定,給予適當鼓勵,甚至可以把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加以適當的放大,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不應該對孩子的缺點——特別是一些不良習慣視而不見,或者聽之任之,不能因為要維護他們的優點而縱容了他們的缺點。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有時是對的,但如果我們胡亂聯系一氣,那也就未必有必要。對待世界觀、價值觀還正在形成過程中的孩子們,他們本來就難以明辨是非,我們模糊的、模棱兩可的態度,極有可能給他們帶來認識上的偏差。在我看來,我們完全可以把優點、成績、進步和缺點、毛病與不良習慣分開來說,對于孩子的優點、成績和所取得的進步,我們應該大張旗鼓的給予熱情的鼓勵、表揚和肯定,希望他們能夠再接再厲,不斷進步,取得新的成績;對于他們的缺點、毛病和不良的缺點,也要以適當的方式提醒、指出甚至給予必要的批評,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有更大的、更快的進步。

學習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因為他們這一段時間在好好學習,我們就遷就于他們,對他們的缺點和毛病不聞不問,睜眼閉眼,孩子就會以此為資本,用以要挾家長或者老師,一些壞脾氣和爛德性,不但得不到及時的矯正,甚至可能從此根深蒂固。對的就是對的,好的就是好的,不因為你經常犯錯誤而看不到你的進步,看不到你的努力。對于他們任何的進步和努力,我們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反之亦然,對于他們的缺點和毛病,錯的就是錯的,我們也不因為你有成績有優點而對你身上的壞習慣、壞脾氣、壞毛病視而不見。有了進步,有了成績,發揚優點,我們應該大張旗鼓地表揚;有了問題,有了缺點,發現毛病,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及時予以指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進步,幫助他們健健康康地成長。這,其實也是教會他們客觀地看待自己,對待他人的方法。

當然,這里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這需要技巧和方法,也需要把握時機,但我們終不應該因此而放棄了原則,放棄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若如此,那就是真的害了他們。其實,表揚孩子也要注意拿捏分寸,一是不能因為過份的溢美之辭讓孩子感到了你的虛假,讓他們過早知道了“不是所有的贊美都是出自真誠”;二是不能因為對某個孩子的贊美傷了其他孩子的心,這對于有多個孩子的父母,還有學校的老師們很重要。

篇8

技巧一:努力回避學生缺點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后人對皮格馬利翁效應的詮釋。這種效應表明:對別人持有期望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這股力量可以推動被期望的人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老師在啟發引導學生時故意避開缺點不提,只說出自己對他的期望,這樣做對兒童的行為具有積極暗示和良性引導作用,它能驅使兒童的行為朝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我班內有一個男生,很調皮好動,但記憶力特別好,上課時我總是有意無意地說:“A同學,你看你認真聽講了,所有的問題你都理解和回答得最好。”后來這位同學真的轉變很大,還被評為了班級的三好學生。

技巧二:適時放大學生優點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顯微鏡看學生的缺點。”我認為這對于今天的學生更為適用,這也是現代教師的法寶之一,應用這一法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個兒童身上都有許多閃光點,限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自我認知程度,一味依靠學生去自我發現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對自己的評價、認識大部分依賴成人,特別是老師,必要時,老師把他們的優點適當放大,容易使兒童體會到自己有哪些優勢,從而增加他們爭取更大進步的內驅力。

新接了一個班的學科教學任務,聽先前的班主任介紹說,B打架、頂撞教師、學習差,總之一無是處。我想如果用老辦法,他一定不會有什么起色,有可能還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倒退。于是我決定對他嘗試用表揚的方法。我認真觀察他,用“放大鏡”去認真尋找他的優點,尋找時機,謀求轉化。

然而沒幾天,在我的課上他又和同學打起仗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一站三道彎,脖子歪一邊。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和他談起心來,表揚他孝敬父母,特別是孝敬他的爺爺、奶奶,勞動積極,體育出色,每年運動會都為班上掙不少分,對同學講義氣。說著說著,我發現他把身子轉正了,也站直了,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于是我趁熱打鐵指出他的錯誤,當然他也認真地接受了。

技巧三:適時鼓勵學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哪怕是答對一個問題,做對了一道數學題,或是做了一件好事,他們都會產生積極而愉快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越深刻,維持時間越長,下一次積極行為出現的幾率就越大。所以,當兒童愉快體驗出現的時候,教師及時大加贊美、鼓勵,會加重兒童愉快體驗的感彩,從而使體驗長時間留存,并促進積極行為的再度出現。

人們都喜歡別人夸,小孩子也不例外。一次在課堂上我表揚了一名后進生,接下來他聽課狀態非常好。以后我每次在課堂上都提問他,當他回答正確的時候就及時表揚,而當他回答錯誤的時候又及時地鼓勵他,這樣一來,他學習的興趣就越來越濃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表揚學生也不能太過頭,不能夸大事實,如果表揚不當,會適得其反。

技巧四:虛擬事件贏得學生心

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有效性,有時并不取決于信息的真實與否,而只在于信息傳遞的途徑和方法。

有一次,由于上一節是體育訓練課,當我上課時我發現孩子們有點累,個個都無精打采的,于是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在課桌上趴一會兒,還說誰趴得最好,老師就摸一下誰的腦瓜兒。其實我在每個孩子頭上都摸了一下,結果他們都覺得老師只摸了一下自己的腦瓜兒,似乎只有自己獨享老師的。就這樣通過虛擬了“每個孩子都趴得好”這件事,我輕而易舉地贏得了孩子們的心,五分鐘后孩子們精神煥發地坐直了身子,這堂課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巧五:虛擬形象暗渡陳倉

小樹在它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風雨的洗禮,孩子們的心靈如同小樹一樣脆弱,面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教師要注意教育方法,給予學生的應該是春風,而不應是暴雨。

班上有一個同學愛拿別人的東西,一天,他的同桌丟了一塊橡皮,大家都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他。看到這個情形后,我溫和地對同學們說:“我想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誠實,不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某同學的橡皮,可能是誰借了忘記還。”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向別人借東西,借了東西如何還。過了一會兒,這個學生站起來,手里拿著一塊橡皮低聲說:“老師,我寫錯了一個字,想跟他借橡皮,又怕他不肯,我就自己拿了,可我并沒有想不還給他。”

篇9

心理學研究表明,“健康積極的情感對主體有積極的發動和促進作用。”遵循上述規律,傾注愛心,培養并強化積極情感:少訓斥懲罰,多激勵表揚;少理性說教,多情感投入。學生不聽話時,往往一“罵”即“靜”,一“訓””就“乖”。頻用此法,表面上制止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實質上會帶給學生深深的傷害,甚至留下心理障礙。相反,愛心——充滿科學精神的偉大教育之愛,卻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它增強學生自信,激活其潛能,形成直接推動學生進步的巨大動力。這種愛直接表現在:對學生深入細致地了解,真心誠意地關心,充分地尊重和信任,適時地表揚和鼓勵,嚴格地要求,科學地管理……成功時一個贊許的目光,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困難時一個小小的幫助,都會叩開學生情感的心扉,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形成情感共鳴,實現以情動情,情感共鳴。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許就是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能在不經意間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親和關系,達到心靈的溝通,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覺得以下這三種方法比較有效:

方法一:表揚

當我們批評學生的一個缺點時不妨先表揚他的兩個優點,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批評。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學生是渴望賞識的,因為它就像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很難想象一個成天被挑剔的人,會有成就感,會充滿信心。我們要培養的是熱愛生活,勇于實現自我的人才。我想,還是多給一點笑臉,多給一點贊揚吧。

我現在教的一個學生叫許松浩,上課遲到,不完成作業,愛說謊……有好多小毛病,很讓人頭疼。一天,班里進行一次朗讀比賽,許松浩讀得出乎意料的好,聲音洪亮,感情飽滿。我帶頭給他鼓起了掌,并微笑地向全班表揚了他。我看到他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像變了個人,對同學也有禮貌了,上課也積極了,也不再遲到,也按時完成作業了。他告訴我,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變的嗎?是你的表揚讓我找到自信了。

這個學生的轉變,讓我深深感悟到:表揚,好比生活中的陽光一樣重要。

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譏笑學生,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無形的鞭策,我們在工作中應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方法二:一幫一

每個班級里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關鍵是如何使這些不良行為學生轉變過來,這對于班級的穩定非常重要。在班級里讓學生找一個學習上和行為習慣差不多的同學進行比賽,每隔一個星期進行評比,每周評選出行為習慣和學習上進步最明顯的三名,并對這些學生進行獎勵,同時也在班級里開展“一幫一”活動和“多幫一”活動,讓班干部幫助一些行為上有些不良習慣的同學,每周匯報,在班會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

班上一個叫徐錦的學生,上課愛說話,不專心聽講,誰也不和他同桌。徐錦變得不喜歡上學,經常找我請假回家,這時,我考慮到,是不是這孩子太孤單了,就動員學生們,誰能幫徐錦一把,和他同桌,并幫他改掉上課不專心聽講的惡習。這時候,一位叫韓朋朋的學生主動要求和徐錦一張桌,一幫一。幾天后,我看到了兩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都變得越來越優秀。

一幫一活動,讓學生們感覺到集體的溫暖,集體的積極向上的力量。

開展一幫一活動以來班級里班風純正,學風濃厚,班上基本上形成一個互幫互助互比的良好局面。

方法三: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篇10

曾經我們一起有過的路程注定我比你更懂他,曾經那個花心大少,到現在成了專情小男人,他變了,只是為你一個人而變了。

那時候我并不在他的身邊,可是我卻知道他的頹敗,他的落寞,才知道兄弟已經徹底的喜歡上那個我并不認為咋么好的女生,或許吧,有人說,愛情里,被喜歡人的優點總是無限被放大,他就是那種吧!

他說他自己就是犯賤,就是個**,我說,我會是那個一直陪在你身邊的**……

愛情沒有誰對誰錯,沒有不適合,只有理由與借口。再想他能給你什么的時候請想想你自己值不值得。

有些人,注定走不到結局就不放棄,可是請記住有些人離開了,也注定會是一輩子,不言不語,然后后會無期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陪你到最后,有些人你本以為他會離開可是他卻一直陪著你,有些人你以為他一輩子不會離開,可是他卻一輩子離開了你。

為了你,他做了那么多,可是我想你應該沒有看到的吧!

他說為什么你碰到是他而不是我,那么我想我不會給你機會再愛上別人。如果能給你愛和感動,我想他是多么的幸福。

我會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如果我死的時候,我相信我的腦海中,只會有你的樣子,且只有你的“獨家記憶”

我不明媚,但我卻又屬于自己的驕傲,一個人哭,一個人笑,原來我一個人,也可以活的精彩。

故意讓自己變得不像自己,只是為了你的一句關懷。

友情也罷、愛情也罷、彼此安好,各自心安,如此,便是晴天許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變的那麼模糊,曾經那麼堅信的,那麼執著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實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突然發現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發誓,我笑了,笑的眼淚都掉了。